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281|回复: 1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其他贵州晴隆“24道拐”

 [复制链接]
贵州晴隆“24道拐”

──滇缅公路上的历史记忆

工程总投资:—

工程期限:1935年──1936年

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神州大地上,分布着密密麻麻的高山、大江、平原、湖泊,国内外游客都惊叹于天工造物的神奇。而在沟通南北、东西的公路上又处处点缀着能工巧匠们费尽心血、并为之付出生命代价的印记。群山峻岭中深藏着开拓者们大无畏的先驱精神,也回应着探索者们“煮酒论英雄”的赞叹。驴友、自驾游者都以征服曲折的山路、弯道;熟练爱车的操控技术;撷取最美的壮阔风景为佳话。这些,都是时代的最强音。

晴隆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总面积1327.3平方千米。2003年末总人口28.81万人。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有布依、苗、彝族。属高源峡谷区,最高点为县境西南隅与普安县交界处大厂镇的五月朝天以北约1公里处,海拔2025米,最低点麻沙河与北盘江汇合处,海拔543米,海拔高差达1482米。因受北盘江及其支流的强烈切割,切深长达500──700米。因此,全县地形起伏大,具有"山高坡陡谷深"的特点,地貌类型有低山、低中山、中山和高中山。石山地区岩溶发育强烈,伏流、地下河床、溶洞、落水洞、竖林、岩溶干沟等极为普遍。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孟良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孟良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孟良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孟良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孟良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孟良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秦岭终南山隧道 天门山盘山公路
2# 四姑娘山
 楼主|孟良 发表于: 2011-4-21 01:39:53|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贵州晴隆“24道拐”  01.jpg  保存到相册

历史渊源
 在60多年前那段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里,有一条运输动脉,从印度经缅甸,到达当时中国的“陪都”重庆,将中国与世界反法西斯阵营连接起来。通过这条运输动脉,一批批物资由美军的车队运抵中国,它是当年中国抗日战争大后方唯一的陆路运输通道,被誉为“抗战生命线”,而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晴隆县境内的“24道拐”公路就是这条运输动脉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24道拐”就在晴隆县城的西南边上,在这一著名路段入口处,晴隆县政府早在1988年就立了一块石碑:“晴隆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4道拐”。现在“24道拐”的道路仍然可以通车,隐约地提醒人们当年的“运输战绩”。

 据介绍,“24道拐”始建于1935年,次年竣工,全长5公里左右。二战时期,晴隆是中国西南抗战运输史上一个重要的节点,从云南方向来的运输车辆必须经过这里送到前线和重庆。1991年出版的《贵州省志·交通志》记载,“美军在晴隆设站成立公路改善工程处”,改造“24道拐”的线段勘测、设计施工方案等,都是“战争期间由美国人提出来的”;美国派驻中国的工程技术官兵“当时就驻扎在当地维修公路”,“24拐”也由此被减改为现在的“21拐”,以适应战时运输需要。
贵州晴隆“24道拐”  02.jpg  保存到相册
贵州晴隆“24道拐”  03.jpg  保存到相册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7 00:41, Processed in 1.887603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