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493|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YI~锌 发表于: 2011-4-28 09:43:40|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乡村·农业广元:寻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麻柳刺绣

 [复制链接]
  一幅双面绣《国韵牡丹》有人出价出到1.5万元购买,而这幅画的主人却嫌价格太低不卖,小小的刺绣有什么独特之处,卖到1.5万元也算价格不菲了,为什么还迟迟难以成交呢?4月24日,带着种种好奇,笔者慕名来到广元市朝天区麻柳乡,寻访久违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麻柳刺绣。在该乡负责人张久全、王天君帮助下,与麻柳刺绣十二传承人零距离接触,真正领略了刺绣传人的针线功夫和闻名遐迩的麻柳刺绣的魅力所在。

绣女化不开的针线情结
  麻柳乡,东连巴山,北系秦岭,地处川、陕、甘三省的龙门山区。当笔者踏上这片土地,顿时被这里的绮丽风光和独特景观陶醉。相传这里历史上名人云集,典故、传奇颇具色彩,“栽秧打谷住木楼,婚丧嫁娶唱山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乡土人情。先民们在勤奋、朴实的生活中,创造并遗留下来的“麻柳民间剌绣”,针线绵密,色彩鲜美,对比强烈,构思巧妙,更具艺术及生命活力,其盛名享誉海内外,全乡三千多名妇女中,会剌绣的有一千多人,被誉为“巧姑娘”的有五百多人,所绣之作品,散发着川北山区的乡土芬芳,具有淳朴、清新的艺术特色,颇具实用及收藏价值。
  率先见到麻柳刺绣十二传承人之一的胡永蓉,立即被她的作品《国韵牡丹》的艺术魅力所感染。这幅长达6尺的双面绣《国韵牡丹》,将牡丹的神韵描绘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今年45岁的胡永蓉告诉笔者,这是她去年花费了10个月的功夫精心绣出的最得意的一幅画,虽然已经有人出价钱出到了1.5万元,但还是觉得不划算,至今也没能成交。
  “我婆婆和婆婆的婆婆的婆婆,她们刺绣用的棉布是自己亲手用织布机做的。不像现在在街上可以买到现成的布和彩线!”胡永蓉一边抚摸着自己的作品,一边动情地说,“我们这些农家妇女,除了在家务农,家里能够致富的也就是祖先给我们传来的刺绣活儿了。像我们这个年龄的人,上有老下有小,总不能把生活压力全给自己的男人吧!”
  这几年有很多游客慕名前来购买麻柳刺绣,胡永蓉售出最多的是些鞋垫、袜子、手帕等小物件。与胡永蓉一样,这个乡许多妇女都是利用农闲时间搞刺绣,从而补贴一些家用开支。据说这里的妇女们大多数都会刺绣活儿,刺绣手艺是十几岁起妈妈教的。
  与胡永蓉不一样的另一传承人杨联菊,今年仅有34岁,是这一带较年轻的刺绣能手。在参观她收放刺绣工具的小筐时,笔者发现了两个被顶穿的铜顶针。杨联菊说这是二十年来刺绣用坏的。最近几年自己的绣品渐渐少了,当绣品难以赚钱的时候,像我们这些年轻人就干脆出外打工,挣的钱比在家搞刺绣实惠得多。如今这些年轻女孩们也没几个愿意学这门手艺了,真担心这手艺有一天会失传。
  对于杨联菊所担心的麻柳刺绣的传承问题,该乡的负责人张久全告诉笔者,对麻柳刺绣的保护工作,朝天区、麻柳乡两级政府从未放松过,但仍未完全改变这门技艺在现实中的破碎、边缘化。目前,当地政府也正研究策略,如何更好地保护好这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麻柳刺绣。

新文化生态下如何移植
  相传在古代时候,麻柳刺绣用的棉布,大多是妇女们自己亲手用织布机织的,那时候,几乎家家都有织布机,家家都有刺绣作品,特别是那些快要出嫁的姑娘,都要提前准备绣品嫁妆:铺、笼、被、盖、衣服、鞋、帽、袜等,如果不精通刺绣是找不到婆家的。
  这里的刺绣在70年代以前,没有彩线,只有黑白两色。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刺绣的材料逐渐丰富起来,绣品的种类也多了起来,绣品的艺术手法也灵活多变了。
  据介绍,早在1984年,该乡三千多名妇女中,善绣者一千三百多人,可称为“巧姑娘”的绣女有五百多人。由于自然死亡和年纪偏大等原因影响,可称作绣女的人呈逐年下降趋势,到今年已经不到两百人了。特别今年4月推选的传承人年龄大都在35到45岁之间,独缺二十岁这个年龄段的。
  “2003年开始,我们乡在麻柳小学开设了刺绣课程,但这仅仅只是扩大了麻柳刺绣基本技法的传承,毕业后的青年要么外出务工,要么进城读书,几乎很少有人掌握麻柳刺绣的精髓和灵魂。”麻柳乡的有关负责人王天君说。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特点是传承,仅掌握麻柳刺绣基本技法的麻柳乡80、90后离传承人标准尚远,加上50、60传承人逐渐老去,或在现实生活中,迫于生存压力,纷纷选择到城市打工维生,他们的思想也逐渐被同化,麻柳刺绣正在上演一出被边缘、破碎化的悲剧。

产业化最佳拯救路径
  当前要以怎样的方式填补麻柳刺绣传承人的年龄断层?用怎样的方式把麻柳刺绣从产生它的农耕文化背景下,移植到城市化大背景下的乡村再获新生?
  “市场是保护麻柳刺绣的最好平台,麻柳刺绣要改变‘人死艺亡’,破碎化、边缘化现状,产业化是最佳路径。产业化视角下的麻柳刺绣是指把过去私相授受、零散学习的刺绣技艺、制作、销售,变成完全按照市场规律运作的经济模式,是形成规模化、统一化、品牌化的过程”,该乡的负责人张久全如是说。
  据介绍,目前,朝天区正在构建以产业化为主的拯救麻柳刺绣体系。麻柳乡正在建设一条长600多米的羌风新绣女步行街,并鼓励边远山地的绣女家庭搬迁集中建房。如今该项目的场平工程的已基本结束,建成后可解决500多人就业;5000平方米的麻柳刺绣庄园设计详规也即将出炉,将成为绣女集中生产、销售和展示产品平台;该区已邀请国内著名专家对麻柳刺绣技法、色彩、构图等进行优化,并已经开始规划“十二五”麻柳刺绣发展规划。
  今年3月,“麻柳刺绣”又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第一期麻柳刺绣普及班预计在5月开班,到下半年,该乡还将针对性的开办提高班。近期已有企业和该乡达成了开发初步协议。麻柳将来能出现更多的绣女,农民收入也有望再提高。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YI~锌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YI~锌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YI~锌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YI~锌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YI~锌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YI~锌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生活如酒 东风-41核导弹构筑起了共和国的和平盾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2 17:58, Processed in 0.202801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