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7284|回复: 5
#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治疗中国房颤日丨房颤患者中风几率比常人高5倍

 [复制链接]
  房颤(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随着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房颤时心房激动的频率达300~600次/分,心跳频率往往快而且不规则,有时候可达100~160次/分,不仅比正常人心跳快得多,而且绝对不整齐,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房颤患病率还与冠心病、高血压病和心力衰竭等疾病有密切关系。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楼下的素白痴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楼下的素白痴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楼下的素白痴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楼下的素白痴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楼下的素白痴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楼下的素白痴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旗袍 徐州市代市长:对“丰县生育八孩女子”事件深感羞愧、倍感心痛
5# 华蓥山
 心中苦冰 发表于: 2020-6-6 07:26: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中国房颤日丨房颤患者中风几率比常人高5倍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中国房颤日丨房颤患者中风几率比常人高5倍
⊙记者:张秀兰 校对:杨许丽

  6月6日是中国房颤日,房颤也称为心动房颤。房颤病理机制复杂,一般情况下,心脏跳动受到人体生物电信号控制和影响,每分钟会规则跳动60-100次。如果受到各种原因影响电信号紊乱,就会导致心跳混乱,也就是所谓的心律失常。房颤发生时,心房跳动频率快速且不规则,失去正常的收缩功能,致使血液瘀滞心房,形成血栓。当血栓脱落,随着血液循环流向脑部,堵住脑血管后,从而导致缺血脑卒中(中风)。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诊疗中心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澍教授指出,房颤患者发生中风的风险比常人高出5倍。
  据统计,房颤的患病率为0.77%,我国现有房颤患者一千多万,每6个中风患者就有1个是房颤引起的。由房颤导致的中风具有高致残性、高致死性、高复发性的特点,轻者会引发患者半身不遂、言语障碍等致残事件,严重者则常常危及患者生命。张澍教授表示,规范抗凝治疗是房颤患者预防中风最重要、有效的方法,“抗凝药让血液不易形成血栓,从而减少中风发生。”
  据介绍,以前抗凝药物需要定期监测凝血功能、定期调整用药剂量及注意抗凝药物与某些食物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抗凝治疗的依从性。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出现后,则不再需要定期监测凝血功能及担心食物影响等。
  张澍教授提醒,房颤患者大多为中老年人,要预防房颤减少中风的发生,需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抽烟、酗酒、熬夜等有害心脏健康的习惯应当纠正;适量的运动可以锻炼心脏功能,但过度运动会导致经常性心脏疲劳,这也会诱发房颤。”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4# 金佛山
 瓜子米米 发表于: 2020-2-3 15:14:00|只看该作者

房颤和心脏杂音检测的AI算法获FDA批准,未来将用于心脏病筛查

源自:雷锋网
原文标题:房颤和心脏杂音检测的AI算法获FDA批准,未来将用于心脏病筛查

  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消息,据外媒HITConsultant报道,近日,美国FDA已批准了医疗AI公司Eko的房颤和心脏杂音检测算法。这套算法可以与Eko的数字听诊器结合使用,用于筛查严重的心脏疾病。
  Eko是美国知名的智能听诊器制造商,旗下有多款智能产品。其CORE智能听诊器,可以帮助心脏科医生们在移动设备上查看病人心电图,并记录心跳的声音;另一款心脏监测设备Eko Duo供心脏病患者使用,让心脏科医生可以依据心脏声音数据远程精准掌握病人的心脏情况。
  目前,两款产品均拿到了美国FDA的510K批准。
  患有瓣膜性心脏病和房颤的患者在体检时经常被漏诊。这也不能全部怪医生,因为一些提示心脏瓣膜或结构性疾病的杂音对临床医生来说极难听到。
  Eko的获批产品是一个基于云的软件应用,可以分析心电图和心音图数据。该软件采用信号处理和卷积神经网络等多种方法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解释,帮助医生更好地解读患者的心音图和心电图。
  据雷锋网了解,Eko的AI算法对心脏杂音的识别有87%的敏感性和87%的特异性。相比之下,使用传统听诊器,初级保健医师在诊断影响500多万美国人的瓣膜心脏病方面的敏感性为43%、特异性为69%。
  通过Eko DUO听诊器分析心电图时,AI能够以99%的灵敏度和97%的特异性检测房颤。心电图与听诊器的结合使医生能够在标准体检中快速筛查严重心律失常的患者。
  该算法还可以报告心率和QRS持续时间,并识别心动过速和心动过缓,这可以指示心脏病或其他健康状况,例如甲状腺疾病。
  房颤和杂音筛查算法是Eko一系列心脏疾病筛查算法中的第一个,该算法于2019年12月获得FDA突破性设备称号,如果FDA通过,Eko就可以提供一种便捷的心力衰竭筛查测试。
  自2015年第一代Eko核心设备发布以来,Eko的技术已经被美国和欧洲的4000多家医院和诊所的临床医生采用。
  雷锋网了解到,2018年10月,Eko曾与梅奥诊所合作,计划开发一款新的智能听诊器,利用梅奥诊所庞大的心血管数据库及其在医学AI和心脏病筛查方面的专业知识,创建基于机器学习的算法,将该算法与智能数字听诊器一起用于筛查患者的弱心泵。
  Eko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Connor Landgraf说:“从第一天起,我们的愿景就是建立无缝技术,通过将心脏病专家的耳朵植入任何临床医生的听诊器,帮助医疗机构更准确地检测心脏病,心脏病是世界上的头号杀手。Eko有一种新功能,可以在标准体检过程中提醒医生是否有心脏杂音或房颤,这让医生看到了希望。”
3# 峨眉山
 巴石一 发表于: 2019-12-13 02:43:58|只看该作者

治疗房颤,源头定位很重要

源自: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伦敦12月11日电(记者:田学科)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研究人员通过模拟心脏内外部电信号如何穿过肌肉的过程,找到了为什么矫正手术并不总是有效的原因。他们建议更好地定位心脏的功能区,以改善患者的手术效果;对介入治疗帮助不大的患者,避免进行不必要的手术。
  心房颤动(AF)是最常见的心律异常,它是中风的主要原因。目前最常见的治疗方法是通过外科手术从心脏内部灼烧有关部位。然而,这种被称为导管消融术的手术只对50%的患者有效。
  最新研究发现,心房颤动与心脏内外不同的电脉冲模式有关,帝国理工学院研究团队由此研发了一种AF模型,试图解释这些不同的电脉冲模式的成因。他们发现,如果心房颤动的源头来自心脏外部,那么从心脏内部灼烧心脏的方法就可能失败。对于那些心肌损伤严重的患者,很难消除房颤根源,因为消除当前的房颤来源点后,又会在新的位置上出现房颤源点,打乱正常的心脏节律。因此,对这些病人来说,手术可能是一种不必要的风险,而应该为这些病人寻找新的治疗方法。
  该团队当前构建的模型基于物理学理论,这与早期研究中观察到的电脉冲非常吻合。目前研究人员已经开始利用病人的真实数据,并使用最新外科技术来给心脏目标进行定位。不仅可以提高现有技术的成功率,而且减少手术治疗的时间。
  主要研究者、帝国理工学院物理系博士生马克斯·法尔肯伯格说,我们的模型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很多心房颤动患者的手术不成功,希望随着模型的完善,最终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哪些病人的手术不必要,哪些病人可以通过手术受益。
  该研究论文发表于近期出版的美国物理学会《物理评论(E)》上。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 四姑娘山
 雁过无痕 发表于: 2019-6-6 10:53:00|只看该作者

每分钟几百次,心跳“乱”了节奏?警惕房颤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每分钟几百次,心跳“乱”了节奏?警惕房颤
⊙记者:张秀兰 编辑:王鹿 校对:郭利 图片来源 资料图片

  每年的6月6日为“中国房颤日”,数据显示,我国房颤患病人数已经超过1000万。专家介绍,房颤最大的特点是“乱”,即心跳节奏乱了,当心跳出现过快、过慢或不规则时就是房颤,患者会出现心慌、心悸等症状。

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026f-hxyuaph8894342.jpg  保存到相册

  每年的6月6日为“中国房颤日”,数据显示,我国房颤患病人数已经超过1000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病中心马长生教授介绍,房颤最大的特点是“乱”,即心跳节奏乱了,房颤患者的心跳往往能达到350-600次/分钟,当心跳出现过快、过慢或不规则时就是房颤,患者会出现心慌、心悸等症状。
  房颤的危害在于会增加卒中、心力衰竭等疾病风险,马长生表示,房颤治疗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因为部分患者在房颤发作时心跳无明显增快,毫无觉察,平时应注重心脏健康和常规检查,从而预防和减少房颤的发生。

心跳每分钟350-600次 发作无规律
  房颤是一种心律失常疾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病中心马长生教授告诉记者,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患者的心跳往往会达到350-600次/分钟,当心跳出现过快、过慢或不规则时就是房颤,心房内各部分肌纤维出现极不协调的乱颤,从而丧失了有效的收缩,通俗讲就是心跳节奏乱了,患者会出现心慌、心悸等症状。”马长生介绍,房颤最大的特点就是“乱”,即发作没有固定的诱因和规律,就像“失控”了一样。“如果把心脏比喻成一个房子,心脏壁上则布满房子里的电路,房颤是最常见的心房电路紊乱现象”,马长生表示,我国绝大多数房颤发生于有心脏病的患者,如风心病、冠心病和高血压病等。
  另外,房颤的表现和感觉也因患者本人的体质而定,有的房颤患者会出现心慌、胸闷、气短、头晕、乏力等症状,有的患者则心跳无明显增快,毫无觉察,因此,马长生强调,在日常生活中要树立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观念,注重心脏健康和常规检查,从而预防和减少房颤的发生。
  “有很多房颤患者由于走错门诊而误诊,造成病情延误,错过最佳治疗时机”,马长生提醒,要增强正确和基本的“防”颤认知,疑似房颤的患者应去正规医院的心律失常门诊或者房颤门诊及时就诊。

越早治疗,治愈几率越大
  目前,全球房颤患者为3350万,到2060年将再增加1倍。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房颤患病人数已经超过1000万,每年用于治疗房颤的花费达300亿元,给患者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马长生介绍,房颤疾病具有发病人数多、治疗费用大、并发症危害大、社会认知度低的特点,以并发症为例,房颤会导致脑卒中、心力衰竭等其他严重后果,房颤会使卒中风险增加4倍,心衰则增加2倍,尤其是对于部分没有明显症状的房颤患者,更易延误治疗,增加心力衰竭以及脑卒中的发生,甚至增加死亡风险。
  房颤治疗越早,治愈的几率越大。马长生告诉记者,在药物治疗之外,导管射频消融为大部分房颤患者提供了一种可治愈、减少药物副作用的治疗选择,且一次治疗成功率在2/3以上。“当然具体情况还需视患者自身实际情况而定。”
  “我们特别强调房颤是可以预防的慢性病,”马长生表示,预防房颤,需要注重三点,首先是心血管疾病(CVD)管理,即心衰和心梗的规范治疗,另外应注重危险因素控制,包括降低BMI、降低血压、血糖,控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OSAS),最后应注意健康促进,做到戒烟、限酒,保持健康饮食和适量的体力活动,并维持精神健康。
1# 贡嘎山
 再轮回 发表于: 2011-4-29 14:23:09|只看该作者
一:病因
  房颤常见的病因包括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脏外科手术、瓣膜病、心力衰竭、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栓塞、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与饮酒、精神紧张、水电解质紊乱、严重感染等有关;此外还可以合并有其他类型心律失常。

二:分类
  房颤分类没有统一,按持续时间可以分为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通常认为阵发性房颤指能在7天内自行转复为窦性心律者,一般持续时间小于48小时;持续性房颤指持续7天以上,需要药物或电击才能转复为窦性心律者;永久性房颤指不能转复为窦性心律或在转复后24小时内复发者。
  按有无基础心脏疾病分为病理性房颤和特发性房颤(临床检查无基础心脏疾病)。特发性房颤往往发生在年龄较轻者,多数小于50岁,特发性房颤有时也称孤立性房颤。

三:临床表现
  1. 心悸
  感到心跳加快,伴有乏力或感劳累;

  2. 眩晕
  头晕眼花甚至昏倒;

  3. 胸部不适
  心前区疼痛、压迫感或者不舒服;

  4. 气短
  在轻度体力活动或者休息时感觉呼吸困难,有些病人可能没有任何症状。
  房颤时心房丧失收缩功能,血液容易在心房内淤滞而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后可随着血液至全身各处,导致脑栓塞(脑卒中)、肢体动脉栓塞(严重者甚至需要截肢)等。房颤患者脑卒中的高危因素包括以前有栓塞病史、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心衰、左心房扩大等。

四:检查
  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可初步诊断房颤,但确诊需要心电图检查;对于房颤短暂发作难以捕捉到的患者,需要进行动态心电图等检查。

五:治疗
  1. 治疗原则
  (1)恢复窦性心律 只有恢复窦性心律(正常心律),才能达到完全治疗房颤的目的,所以对于任何房颤病人均应该尝试恢复窦性心律的治疗方法。
  (2)控制快速心室率 对于不能恢复窦性心律的房颤病人,可以应用药物减慢较快的心室率。
  (3)防止血栓形成和脑卒中 房颤时如果不能恢复窦性心律,可以应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和脑卒中的发生。
  对于某些疾病如甲亢、急性酒精中毒、药物所致的房颤,在祛除病因之后,房颤可能自行消失。

  2. 药物治疗
  目前药物治疗依然是治疗房颤的重要方法,药物能恢复和维持窦性心律,控制心室率以及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
  转复窦性心律(正常节律)药物:对于新发房颤因其在48小时内的自行复窦的比例很高(24小时内约60%),可先观察,也可采用普罗帕酮或氟卡胺顿服的方法。房颤已经持续大于48小时而小于7天者,能用静脉药物转律的有氟卡胺、多非利特、普罗帕酮、伊布利特和胺碘酮等,成功率可达50%。房颤发作持续时间超过一周(持续性房颤)药物转律的效果大大降低,常用和证实有效的药物有胺碘酮、伊布利特、多非利特等。
  控制心室率(频率控制)的药物:控制心室率可以保证心脏基本功能,尽可能降低房颤引起的心脏功能紊乱。常用药物包括:
  (1)β受体阻滞剂 最有效、最常用和常常单独应用的药物;
  (2)钙通道拮抗剂 如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也可有效用于房颤时的心室率控制,尤其对于运动状态下的心室率的控制优于地高辛,和地高辛合用的效果也优于单独使用。尤其多用于无器质性心脏病或左室收缩功能正常以及伴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
  (3)洋地黄 在紧急情况下控制房颤心室率的一线用药,目前临床上多用于伴有左心衰时的心室率控制;
  (4)胺碘酮 可降低房颤时的心室率,不建议用于慢性房颤时的长期心室率控制,只是在其他药物控制无效或禁忌时、在房颤合并心力衰竭需紧急控制心室率时可首选胺碘酮与洋地黄合用。
  (5)抗凝治疗 是预防房颤病人血栓形成和栓塞的必要手段,房颤病人如果有下列情况,应当进行抗凝治疗:年龄≥65岁;以前有过脑卒中病史或者短暂脑缺血发作;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左心房扩大;超声心动图发现左心房血栓。抗凝治疗一定要有专科医生指导,抗凝过度可能导致出血,抗凝强度不够则没有预防作用。

  3. 非药物治疗
  房颤的非药物治疗包括电转复(转复窦性心律)、射频消融治疗和外科迷宫手术治疗(彻底根治房颤)。
  (1)电复律 是指用两个电极片放置在病人胸部的适当部位,通过除颤仪发放电流,重新恢复窦性心律的方法。电复律适用于:紧急情况的房颤(如心肌梗死、心率极快、低血压、心绞痛、心衰等),房颤症状严重,病人难以耐受,上次电复律成功,未用药物维持而又复发的房颤。电复律不是根治房颤的方法,病人的房颤往往会复发,而且部分病人还需要继续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维持窦性心律。
  (2)导管消融治疗 适用于绝大多数房颤患者,创伤小,病人易于接受。
  (3)外科迷宫手术 目前主要用于因其他心脏疾病需要行心脏手术治疗的房颤病人,手术效果好,但是创伤大。

六:预后
  脑卒中是房颤最大的危害之一,非瓣膜病性房颤病人脑卒中发生率是正常人的5.6倍,瓣膜病房颤脑卒中发生率是正常人的17.6倍;而且房颤引起的脑卒中后果更为严重。

七:预防
  房颤病人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包括:戒烟,限制饮酒,一些病人可能需要避免含有咖啡 因的物质诸如茶、咖啡、可乐以及一些非处方用药。谨慎应用某些治疗咳嗽或者感冒药物。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10 00:05, Processed in 1.606803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