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理石榴,欢迎助农支农,收获阳光自然果的您!

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星涛|查看: 13310|回复: 31
[民国

川军抗战图片专集以及川军资料

 [复制链接]
11#
 楼主|星涛 发表于: 2004-6-16 00:21:20|只看该作者
近代四川政局和政权演变概述 ⊙ 作者:赖悦 ── 一、[清末]四川政局和政权的发展演变  四川形成为一个整体的行政区划始于[元代],元王朝在四川设立了四川行省,作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和行政区划,从而基本奠定了四川的行政区划和地方行政组织结构。[明代]在行省制基础上加以改革,于原四川行省区划内设三司分管行政、军事、司法。[清代]因袭明制又略有调整,规模较明代更完备,体制也更加健全。清王朝的地方政区制度,从省到县,有道、府、州、厅、县之别,级别之多,隶属系统较为复杂。州与厅,有直隶于省而与府同级的直隶州和直隶厅,有直隶于府而又与县同级的府辖州和府辖厅。在州以下,又有县和厅之分。并且,上还有道,下还有土司、卫所、设治委员参杂其中。至清末四川省共辖有:7道、15府、9直隶州、4直隶厅、13府辖州、9府辖厅、120县、6设治委员。清初,四川既设巡抚,又设总督,但后者的设置时有变动,地方行政事务多由巡抚主持,直到干隆十三年(1748年),始规定四川只设总督,由总督兼管巡抚事,驻成都,四川督抚合一成为定制,直到清王朝覆没。  鸦 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也带来了现代化因素,导致了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化。四川资本主义初步产生,资产阶级也初步形成,维新变法运动在四川展开,对四川政治产生了极大影响。但20世纪以前,由于中国的政治体制未发生大的变化,故四川的政权组织也未发生大的变化。  20世纪初年中国资本主义有较大发展,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和立宪运动蓬勃兴起。1906年清王朝被迫进行改革,施行新政。此后,四川先后设立了咨议局、地方自治局和自治公所等,政府机构也进行了调整,建立了巡警道、劝业道、提学使司、提法使司、审判厅及检查厅等,政权组织结构发生较大变化。  晚清时期,四川的行政区划有一些变化,一方面是开重庆和万县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允许日本在重庆开辟租界,使四川门户洞开。另一方面,清王朝加强了对四川西部高原的少数民族的镇压和统治。清王朝以平定巴塘县为契机,开始逐步在川边推行“改土归流”,“以流为主”的政策,建置州县。“改土归流”政策,即将少数民族地区本民族世袭的“土官”,改为清王朝所设的“流官”,从而废除了旧有的土司制度,把各民族地区的政区建置统一在清王朝的政区建置之内。在巴塘县、里塘军事告一段落后,清廷便决定设置川滇边务大臣。1906年,清廷令赵尔丰任川滇边务大臣。赵尔丰以巴塘县为治所,是年即设置为巴安县,并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升为巴安府。赵尔丰担任边务大臣,以武力推行“改土归流”,废除各少数民族世袭的土司政权,改置“流官”,设立府、州、县治。光绪末年,清王朝又任命赵尔丰为护理四川总督和驻藏帮办大臣,进一步大规模地进行“改土归流”。在各地区,或建置设治委员,或建置府、州、厅、县,并增置康安和边北二道,由川滇边务大臣直接管理。宣统三年(1911年),清廷准备设立西康省,在巴安府修建巡抚衙门。由于四川保路运动兴起,辛亥武昌起义成功,清王朝覆亡,因而西康省的建省计划未能实现。 二、[民国]初年四川政局和政权的发展演变  辛亥革命时期,四川发生的保路运动,由反帝爱国运动发展成为反清武装起义,瓦解了清王朝在四川的省级政权。1911年11月22日同盟会在重庆建立蜀军政府,27日,成都成立大汉四川军政府,标志着清王朝在四川的政权最后瓦解。1912年3月11日,成渝两地军政府合并组成统一的四川省政权──中华[民国]四川都督府。4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迁往北京,四川的省政权官员开始由北京政府任免。1913年,四川省政权依北京政府令,实行军民分治,军政府改为省行政公署,1914年改为省巡按公署,1916年又改为省长公署,省属机构设置也几经变动。此后,名义上虽称军民分治,但实际上多由军人担任省政权首脑,省政权虽然一度维持了对全川政务的实施,但实施政务的范围和权限已受到较大限制。民国初年四川行政区划发生较大变化。1912年中华[民国]政府裁废道制,以府、州、厅、直隶省政。1913年,袁世凯为恢复帝制,又按其预订的“废省改道”计划,利用清王朝的“道”来控制地方,以道统县。同时废除府、州、厅,增设和恢复县治。后因军阀混战连年,各据防区,道已名存实亡,遂废。川西高原山地,清末拟建西康省未成。[民国]初年,以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的南京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遂将该地区划为川边特别区域,受四川省节制。  [民国]初年,四川省的地方行政区划,分为省、道、县三级制。以省统道,以道统县。而道为省的派出机构。地方政区建置,中华[民国]政府作了较大的改革和整理,废除府、州、厅,一律改县。[清末],川西康境地区所建置的设治委员,也一律改升为县。有的县改名,特别是与对省外同名的县,进行了整理更改。  1919年4月“防区制”正式形成后,四川境内各派军阀划区割据,每个防区俨然是一个独立王国。全川军令政令并不统一。四川省政权往往随各军阀势力的消长而转移,省长多由军人担任,实际上军政不分,省政府有名无实,政务实施的范围仅限于某些“防区”。这一时期,省长一职,除广东政府曾任命杨庶堪外,以后则由四川督军、督办、总司令或其他川军将领兼任,并以军阀各自势力的消长或北京政府的政事变动为转移,省长任免更换频繁,省长公署常随兼任省长之军阀的驻防地而迁徙,实为督军、督办公署之附庸。所以,四川省长公署时期实际上是军政不分的政权。各厅则设在成都,但并无多大实权,其政令也不能在全川施行。  防区制形成后,熊克武以广东政府任命的四川督军身份,主持四川军民两政。在“靖国之役”中被熊克武联合滇、黔军驱逐出川的刘存厚,仍以北京政府任命的四川督军身份,在汉中设立行署,接受北京政府号令。1920年5月,滇、黔军与部分川军联合倒熊,熊遂联络刘存厚,共击滇、黔军,9月刘存厚攻入成都,正式以四川督军的身份发号施令,并恢复四川督军公署。熊克武则于10月30日到达重庆,亦正式设立四川督军公署,执行职务。于是,形成成渝两地分属南北政府的两个督军的对峙。12月30日北京政府应刘存厚之请,免去张澜省长职,任命熊克武为四川省长,旨在解除熊的兵权。熊克武鉴于此,在同日通电宣布解除四川督军职,亦不接受省长职,暂时退居幕后,并主张四川自治,以抗拒北京政府。1921年1月12日熊克武又通电拒绝接受北京政府的任命,并再次声明川省自治。2月,熊克武与所属但懋辛、刘湘、刘存勋部,向刘存厚部发起进攻,刘存厚退出成都,通电下野。  熊克武辞去四川督军职务后,有关四川民政事宜由刘湘主持。川军将领在重庆设立四川各军联合办事处,于6月6日推举第二军军长刘湘为四川总司令兼四川省长。刘湘不愿离开其部驻防区域重庆,于是日通电拒绝担任四川总司令兼四川省长。后在川军将领要求下,始于7月2日,在重庆就任四川总司令兼省长职,以重庆为省府所在地,设立办公机构及全省财务统筹处等。各军联合办事处随即取消。  熊克武虽然辞去督军,但实际掌握着川军一、三两军,操纵四川政局,形成成渝两个军政中心的局面。刘湘任四川总司令兼省长后,扩充势力,引起各军不满,只能号令所属防区,便被迫于1922年5月14日通电辞去总司令兼省长职,将军民两政交王陵基、向楚代行,自己退居幕后操纵。  7月,川军将领推第三军军长刘成勋为川军总司令兼四川省长,主持四川军民政务。刘成勋在成都就职,并宣布四川自治。10月25日,四川省议会通过临时省政府组织大纲。12月2日四川议会依照前此通过的临时省政府组织大纲,推举刘成勋为临时省长。1923年1月四川省宪法起草委员会在成都正式成立,草拟了《四川省宪法草案》,规定了省政府的组成、机构设置和省长的产生及其权限。但随军阀混战再起,“四川自治运动”流产,《四川省宪法草案》并未实施。省政府的设置和变动仍以四川各军阀势力的消长为转移。刘成勋任临时省长后,宣布改编部队,其所属第七师师长陈国栋部,在第一师师长邓锡侯、二十一师师长田颂尧支持下,武力抵抗改编,会攻成都,迫使刘成勋于3月30日通电辞职,政务则委政务厅长向楚代理。北洋军阀吴佩孚乘川军内讧,图谋入川,扶植杨森东山再起,杨森部及北军则攻占重庆,四川政局动荡。6月4日,广州军政府大元帅孙中山任命熊克武为四川讨贼军总司令,刘成勋为四川省长兼川军总司令,令其召集旧部,参加讨伐吴佩孚,6月24日,刘成勋通电复任四川省长。  1924年2月讨贼军在军事上失利,刘成勋宣布将所有军民政务正式移交刘湘接收。杨森、刘湘等率部进入成都。杨森留守成都,兼摄省长,主持军民两政。5月28日,北京政府下令裁撤四川督军一职,特任杨森督理四川军务善后事宜,特任邓锡侯为四川省长,田颂尧帮办四川军务善后事宜,刘存厚为川陕边防督办,刘湘为川滇边防督办。在此前后还任命袁祖铭为川黔边防督办,刘成勋为四川边防督办。邓锡侯不愿到成都就职,于7月11日在重庆就任省长职,在重庆设省长行署,省长公署则在成都,由政务厅长徐孝刚代理政务。刘湘被北京政府任命为川滇边防督办,亦未就职,仍以原各军推举的四川善后督办名义驻重庆。至此,四川自督理、省长与四督办、一帮办,各自成系。就实力而论、四川军政大权实为杨森、刘湘把持,形成以成都和重庆为中心的两大军阀集团。  1924年11月,北京直系军阀政权垮台,皖系军阀段祺瑞就任临时执政。段祺瑞为谋求控制四川,于1925年2月3日,下令免去邓锡侯省长职,特任赖心辉为四川省长。同时任命杨森督办四川军务善后事宜、刘湘为川康边务督办。2月20日,赖心辉宣布在重庆就任省长职。其时,川军各军独占所辖防区,赖只有一个省长的空衔,而且长期驻在其防区之内,始终未能真正行使“省长”职权。1926年5月24日,吴佩孚任命杨森为四川省长。6月,刘湘将川康边防督办与四川善后督办署迁至重庆。8月15日,杨森宣布在万县行署就任省长职。其防区从万县直达长寿、涪陵,与刘湘防地相连。至此,四川同时存在由段祺瑞任命的赖心辉和由吴佩孚任命的杨森两省长,但均只能在各自防区内发号施令。  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后,四川军阀先后易帜。蒋介石先后任命杨森为国民革命军二十军军长,赖心辉为二十二军军长。1928年6月18日赖心辉仍通告其暂兼任四川省长。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四川军阀易帜,根据国民政府令,于1929年成立四川省政府,但号令不行,各防区的军阀仍各自为政。在四川军阀各据一方、称王称霸的形势下,省政实际上为防区制所分割,名存实亡。  1928年7月,蒋介石派人来川,拉拢利用刘文辉、刘湘控制四川。9月,刘湘、邓锡侯、刘文辉、田颂尧四军长在资中县会议商定组织省政府,并达成协议,由刘湘任裁军委员会委员长,刘文辉任省主席,邓锡侯和田颂尧分任财政厅长和民政厅长。  1928年11月7日,国民政府正式任命了刘文辉为四川省政府主席、刘文辉、邓锡侯、向传义、谢持、任鸿隽、刘湘、田颂尧、黄复生、杨森、吕超、卢师谛、熊骅、卢仲琳等13人为省政府委员。由于邓锡侯、田颂尧未得到财政厅长、民政厅长职位,邓遂联络杨森、赖心辉等,成立“国民革命军四川同盟军军事委员会”,推杨森为军事委员会主席,共倒刘湘。省政府亦因此不能按期组成。11月8日国民政府颁布整理川政令,限定克日成立四川省政府。1929年1月,刘湘击败杨森,占据杨森全部防地。刘文辉因援助刘湘而得到刘湘永川以西防地,又兼并赖心辉的地盘。至此,四川成为“二刘”的天下。1929年3月22日,四川省政府在成都正式成立。省政府成立后邓锡侯、谢持、向传义等并未到任视事,而以他人代理。省政府委员杨森、黄复生、卢师谛、卢仲琳、熊骅等亦未到职。各防区的军阀,仍各行其是,并不听命于省府。省政府有名无实,省主席号令不行。刘文辉于5月7日电南京请辞省主席职,愿负整理川省军事之责。不久,省政府即进行第二次改组。  1931年2月24日行政院第十四次国务会议决议,请改组四川省政府,2月27日国民政府下令,改组四川省政府,任命刘文辉为省主席、刘文辉、郭昌明、向传义、张铮、邓锡侯、田颂尧、杨森、稽祖佑、林耀辉等9人为省政府委员。  四川省政府经国民政府明令第二次改组后,因部分委员或未返川,或在重庆,以致未按时成立。后国民政府迭电催促,才于1931年4月27日在成都举行成立典礼。出席者有省主席刘文辉,委员邓锡侯、田颂尧、张铮等。  省政府成立后,刘文辉忙于同刘湘争霸四川,扩充军备。担任省政府委员的邓锡侯、田颂尧、杨森等军阀则倒向刘湘一边。所以,改组后省政府依然号令不行,不能统一川政。1932年10月,刘湘和刘文辉争霸四川的“二刘战争”发生。刘湘依靠邓锡侯、田颂尧、杨森、刘存厚等川军各部和蒋介石的支持,历时一年,到1933年9月止,将刘文辉彻底击败,刘文辉退守雅安一带。刘湘向南京国民政府建议,缓组四川省政府,暂以“剿匪”总司令名义,将“匪”肃清,然后组织省政府。为南京政府所采纳。 三、国民政府统治下的四川政局和政权的演变  1934年,蒋介石利用阻止红军长征路过四川和刘湘被红军击败处于困境的机会,与刘湘达成“合作”条件:由蒋介石任命刘湘为四川省政府主席,统掌四川军政大权,四川各军军饷由蒋介石发给,同意刘湘发行巨额公债;而刘湘同意蒋介石派少量嫡系部队入川,允许以贺国光为首的行营参谋团来川参与反共,共同“围剿”工农红军。从此,蒋介石集团势力深入四川,地方军阀统治四川的局面逐步解体,四川政权也趋于统一。  1934年12月21日,国民政府明令改组四川省政府,任命刘湘、甘绩镛、刘航琛、杨金宇、郭昌明、邓汉祥、谢培筠为四川省政府委员,刘湘兼省政府主席。1935年2月10日,四川省政府在重庆成立,7月6日开始迁往成都,9月1日正式在成都督院街本部办公,刘湘宣誓就任省主席。同时,刘湘训令戍区各县县长,“将往昔代管之一切政务,完全归还省政府”。并称,以后一切政治之设施,统由四川省政府秉中央之法令切实奉行”。刘湘还要求各军打破防区制,令各县县长统一在省政府之下活动。训令发出后,邓锡侯、罗泽洲、田颂尧、李家钰等先后于2月15日至18日致电刘湘,表示拥护省政府,交出民财政务。不久,他们又电呈刘湘,请省府派员接收戍区民财两政。  根据国民党蒋介石的意见,将四川划为“剿匪”省份,以“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原则,实行“剿匪”地方行政制度,省政府合署办公,一切发号施令多以省主席名义行之。  省府接收各军防区后,仍留用各军原委各县县长、征收局长,但在1935年4、5月间分批将他们全部对调,由此,打破了四川境内各派军阀划区割据的防区制。近20年的四川防区制宣告结束,四川全省行政得到统一。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四川省于1928年裁道,各县直属省府。同年,建置成都市。1929年,建置重庆市。1935年,对行政区划进行较大调整,将四川省划分成18个行政督察区和西康行政督察区,成为省府的派出机构,分管一部分县份。四川省共辖2市、19行政督察区、166县、3局。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四川政权较顺利的得到统一,国民政府在采取了一系列防范措施后,于1935年10月28日对四川省政府进行了局部的改组。  1936年4月11日,省政府委员李为纶呈请辞职,国民政府准免本兼各职,同时免去省府委员谢培筠本职,任命蒋志澄、稽祖佑为四川省政府委员。1936年7月30日,国民政府批准四川省府委员王又庸辞职,任命杜炳章为省府委员。  1937年1月26日,国民政府行政院任命关吉玉为省政府委员。同年7月7日,省府委员卢作孚辞职。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11月国民政府宣布迁都重庆,把部分中央部门迁至山城。翌年10月,国民党将国民政府直属部门全部迁来重庆。1939年11月20日,改重庆市为中央直辖市。1940年9月国民政府正式颁布文告,将重庆定为“陪都”。为了分化四川地方实力派,缓和中央同已占有西康的刘文辉之间的矛盾,国民政府将原西康行政督察区和四川省第十七、十八行政区合并,于1939年1月1日,正式建置西康省。这一建置,是四川省建置沿革的一大变革。此外,1939年9月还正式建置省辖市──自贡市。此时,四川省共有:1中央直辖市,2省辖市,16行政督察区,135县。1938年1月20日,四川省政府主席刘湘在汉口去世,22日,国民政府任命张群为四川省政府委员兼省政府主席,遭到川军的强烈反对。1月29日,蒋介石电四川省政府秘书长邓汉祥,请他照旧负责省府事务。四川省军政界本欲推举潘文华任四川省政府主席,但因潘文华体弱多病,又对王缵绪有所顾忌,遂推王缵绪出任省主席,上报蒋介石。1938年4月26日,国民政府行政院议决,由王缵绪代理四川省政府主席。5月8日,王缵绪在成都就职。  1938年5月9日,国民政府免去省府委员刘航琛本兼各职;免去委员卢作孚、关吉玉本职;派王缵绪、何比衡、吴景伯为四川省政府委员。  1938年8月1日,国民政府行政院374次会议决议改组四川省政府:批准张群辞职,正式任命王缵绪兼任四川省政府主席;蒋志澄免职,任命杨廉、胡次威、陈筑山、吴景伯、杜炳章为委员,原任委员甘绩镛未动。  1939年秋,因王缵绪投靠蒋介石,与地方势力作对,川军将领联合驱王,王缵绪被迫“引咎辞职,自动请缨抗战”,得到国民政府批准,于9月下旬离蓉赴渝,准备去抗日前线。9月19日,国民政府正式决定由蒋介石兼任四川省政府主席;任命贺国光为省府委员。10月3日,蒋介石由重庆飞成都,7日到省府视事。蒋介石任四川省主席后,难得到成都几次,省府实际处于遥控之中,工作开展迟缓,引起省议员不满。于是,蒋介石打通关节,于1940年11月15日由国民政府派张群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成都行辕主任兼理四川省政府主席,蒋介石辞去四川省政府主席职。  1940年11月16日,四川省政府改组。  1942年2月3日,国民政府行政院549次会议决定,批准四川省政府委员甘绩镛、陈筑山辞职,任命石体元、胡子昂为四川省政府委员。  1943年5月4日,稽祖佑、杜炳章辞职,国民政府行政院任命沈鹏、冷薰南、余成勋、梁颖文为四川省政府委员。1945年10月邓汉祥继任省府委员。1946-5-22日,国民政府免去四川省府委员胡次威本兼各职,任命陈开四继任。省府委员沈鹏免职,由孟广澎继任。1946年10月5日,梁颖文辞职,刘兆藜继任省府委员。  1946年9月16日,四川省主席张群因病离职,由邓锡侯代理省政府主席。1947年5月13日,国民政府正式决定改组四川省政府,任命邓锡侯为四川省政府委员兼主席;批准省府委员李肇甫、刘明扬辞职,邓汉祥、吴景伯、任党五、余中英、朱锡光、刘四英为委员。  1948年4月3日,国民政府批准邓锡侯辞职,任命王陵基为四川省政府委员兼主席。4月9日,王陵基到职。此时四川省政府委员有:王陵基、孟广澎、宋相成、任师尚、邓汉祥、余中英、余成勋、张凌高、刘四英、任党五、何比衡、吴祖楠。  1948年5月12日,国民政府决定四川省政府局部改组:委员陈开四、吴景伯免职,宋相成、任师尚继任省府委员;省府委员刘兆藜、冷薰南、牛锡光均免本职,任命吴祖楠、张凌高为四川省政府委员。1948年7月27日,国民政府又任命稽祖佑为四川省政府委员。  1949年12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四川省会成都。国民党四川省政府对四川的统治宣告结束。
12#
 楼主|星涛 发表于: 2004-6-16 00:21:54|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潘文华小传 潘文华(1886~1950)字仲三,属虎,四川省仁寿县文官乡人。贫农家庭,幼年父母双亡。他23岁进入四川陆军军官速成学堂,与小他5岁的刘湘互为同学。1909年入藏任副排长,在巴塘县一带作战,升排长、队长。辛亥革命后在川军第三师任营长,1919年任团长,12月从陕南率部回川,投达县颜德基部任独立旅旅长。1920年川滇黔军大战,送巨款接济败退的刘湘。刘湘出任川军总司令,委其为第四师师长,从此随刘湘转战各地。1923年任川东清乡总司令,次年2月,北京政府授其植威将军。12-1日任第三十三师师长。北伐易帜,任国民革命军二十一军第四师师长,旋改任教导师师长。1928年兼任重庆市政督办。1934年阻挡中央红军长征入川北上。1935-11月升二十三军军长。1937年率部出川抗日,所部一四七师在林城、泗安、广德、誓节一线布防。 1938-1月刘湘病逝,留川武装大部分由其统率,任第二十八集团军司令和川康绥靖公署副主任,多次与中共领导人周恩来等秘密晤谈,决心把蒋坚持抗战。1939-1月任川陕鄂边区绥靖公署主任,在公署内设电台与中共联系。1945-10-20日改任川黔湘鄂边区绥靖主任。1948年部队被蒋介石支解并吞。1949-12-9日与刘文辉、邓锡侯在彭县通电起义。1950-1月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
川军抗战图片专集以及川军资料  KnjXHSoW.jpg  保存到相册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3#
 楼主|星涛 发表于: 2004-6-16 00:22:55|只看该作者
这张就说了,大家都知道是什么照片了
川军抗战图片专集以及川军资料  zYqXSsBc.jpg  保存到相册
14#
 楼主|星涛 发表于: 2004-6-16 00:23:58|只看该作者
抗战期间杂牌军以川军较为奇特;其中最有意思的是邓锡候(孙震)所部。邓部原驻川西和刘湘相持,通外水路皆为刘主席封锁,故长期与世隔绝补给困难;装备窳劣七长八短,使鸟枪者亦不在少数;制服更是五花八门,有上顶瓜皮或头裹白布、或斜戴多年前北伐时期遗留的大檐帽;猴瘦的腿子上打着毫不规范的绑腿,许多士兵还足履草鞋;有的初冬时节仍下著大裤衩(广东人称妈烟囱,贵州人叫二马鸡,时髦人谓沙滩裤),由于缺乏underwear,加之大裤衩多用当地自产之薄汤布料,行军打仗时老二总在裆里甩来甩去,情形十分怪异。然而邓孙部同样报国心切,请缨出战后奉军委会令编为22集团军,初始赴2战区助战,远道跋涉抵晋后太原已经失守,川军立足未稳便随大军溃退,沿途便自我补给,毫不客气有什么吃什么见什么拿什么,最后被蓄着军刀胡的阎老西一脚踢出山西,四处流浪无人(战区)收留,后来还是李德麟动了恻隐之心,想到这帮丧家之犬无论如何总比草扎的假兵好些,于是留在第5战区;孰知在3月中旬的滕城之役该军以寡敌众奋力杀敌,碧血丹心以身报国;其英烈浩气,就连几十年后的玩世不恭如余者都不得不为之动容流涕......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5#
 楼主|星涛 发表于: 2004-6-16 00:25:39|只看该作者
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八军军长邓锡侯奖说明: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八军军长兼四川松理茂懋汶屯殖督办邓邓锡侯颁发的奖章银质 径:51mm
川军抗战图片专集以及川军资料  ltJab5AQ.jpg  保存到相册
说明: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八军司令部颁发的奖章铜 径35mm
川军抗战图片专集以及川军资料  tt5TewnU.jpg  保存到相册
16#
 楼主|星涛 发表于: 2004-6-16 00:26:42|只看该作者
四川妖人与川军将领想当皇帝的“燃灯古佛”  四川省永川县西乡红炉厂东场,民国年间有个人很是引人注目。此人叫彭汝尊, 40岁上下,身着旧蓝布长褂,手捻一串长长的佛珠,自号“龙凤仙山述古老人”。这位“述古老人”自幼聪慧过人,在私塾苦读过多年诸子百家、佛老玄学。他集儒、佛、道诸教于一炉,创立了一个类似宗教又不是宗教的组织“同善社”,自任“统道师尊”。彭通古博今、又深谙养生术,显得仙风道骨、神秘莫测。  一些人慢慢成为他的忠实信徒,奔走宣传:“‘燃灯古佛’降世了,师尊能知过去将来,断人吉凶,指点迷津!”徒众中有巨商富绅、军政要员,也有普通百姓。“同善社”对各地头面人物,大都推任为“善长”之类的领导人物。后来信徒越来越多,在四川普遍建立分社,还发展到汉口、上海、西安、北京等地。许多省份的军政显要人物都纷纷参加了“同善社”,如四川督军刘存厚、省长赖心辉,湖北督军王占元,至于什么师长、旅长、县长之类就多得难以计数。 1917年,彭汝尊亲到北京传道,在京成立同善总社。当时的大总统曹锟和国务院总理段祺瑞也来参拜,“燃灯古佛”彭汝尊当即降下“谕旨”:封二人为“同善社”的“护法”。彭的大名顿时震动京师。  此后,彭汝尊在全国成立了 16个“大号”(大的分社)、 38个“小号”(受大号领导),形成庞大的传道系统,各地安置了大小“号首”。 1925年在汉口成立“合一会”,作为领导全国“同善社”的中枢机构。彭汝尊亲自驾临,各省重要首领也云集汉口,盛况空前……后来形成“南北二派”,北京同善总社统辖北方各省,“合一会”统辖长江以南。但南北两派均尊彭汝尊为“统道师尊”,彭偶尔到外地巡视外,长期隐居在永川县红炉厂。  这个“无极燃灯古佛”凭什么神通在全国网罗数以百万计的“同善社”会员呢?彭有其“妖术”──才入会的“同善社”会员往往被引进僻静佛堂,由“恩职”先生密授道行,传授练功健身的方法。不少身有痼疾投医无效者,入道打坐后渐渐好转,于是越发迷信。许多见过大世面的达官贵人,本来也不相信彭是啥“燃灯古佛”下界,但前往永川县探虚实后,往往敬佩得五体投地。许多人说:彭汝尊端坐禅室内,他头上罩有淡蓝色的光圈,就像菩萨头顶的佛光一样。有人说:彭师尊身上散发出一种“麝兰之香”。  还有人说:如有幸被彭师尊用手掌摩顶说法,自己就感觉如触电、如暖流、如石压。种种情况看似不可思议,其实里面水很深。晋谒的人在彭汝尊香火迷人、装神弄鬼的特殊环境中,难免神经过敏,加之彭懂“江湖门子”,如手掌发烫,很可能就是江湖秘术中的“火烫门”(掌中藏中药汞沙,加一点茶水手掌就会奇热发烫)。 1927年前后,“同善社”对许多骨干信徒进行武艺训练,宣扬“伏魔大帝将扫魔定劫、辅佐弥勒古佛重开太平盛世……”想趁世道动荡之际复辟封建王朝。这引起了当时“国民政府”的注意,曾以“同善社宣扬迷信,勾结北洋军阀”的罪名下令取缔,但很快就不了了之。  到了抗战时期,国民党成都行辕接到手下特工人员密报:“同善社”会首彭汝尊在永川住家处暗中置备皇冠、黄袍,意欲聚徒起事登基当皇帝。当局当即派兵前往永川县缉捕,但至彭家后,彭汝尊却早已遁去,便未再认真追究,不久,彭又飘然返回旧居。这下“同善社”内纷纷传说:“统道师尊早知某月某日有一场劫难,默祷瑶池老母,老母派护法韦驮暗中保护,遂遁去云游数月后,现在安然回驾龙山!”这一来,越发把信徒们哄成“方脑壳”了!实际上能事先逃遁,不过有人通风报信而已。事后,各地社友纷纷前来慰问。彭汝尊出示一诗:“孽海茫茫一叶舟,回头是岸早绸缪。神州破后家何在,大劫临时死亦愁。仙佛凡身皆俗种,英雄骏骨尽荒丘。  鸡鸣子夜遥天晓,济难穰灾共苦修。”众人看了诗,认为“统道师尊”是倡议举行穰灾祈祷会,并说是为抗战胜利及死难国人而祈祷。当局遂不再干涉“同善社”活动,这个封建组织在国民党政府的宽容下仍活跃了数年。临近解放,彭汝尊向手下弟兄宣扬大难将临。他于 1949年农历冬月十三日在大足县龙水镇突然坐化而死,也有人说彭是畏罪“吞金自杀”。几天后,省会成都即告解放。 “左老师”的“剑仙训练法”  1932年,川中女杰秦德君曾一度当过四川军阀刘湘的女参议官。当时成都“通天教”的“通天教祖”刘芷唐、“左教”的“左老师”等妖人相当活跃。秦德君的丈夫王心卫因官场不得志,每天和刘芷唐的高足弟子张神仙泡在一起搞“修炼”。  张神仙说王心卫身边有妖怪,要大做法事才可消灾免祸,遂邀请了几百个道士到圣寿寺杀猪宰羊,吹吹打打念了七七四十九天皇经,完了,张神仙又叫道士到王家叽里咕噜念经;还扎一个纸人穿起秦德君的衣服,架起火焚烧,搞得乌烟瘴气。张神仙盘腿稳坐法坛,左手托起一碗水,嘴里念念有词,右手在水碗上面划来划去……秦德君这才晓得张神仙收的“妖怪”就是自己,不由得大怒。她逮住张神仙一条腿一拖,神仙从法坛上滚到地上。  秦德君拿出手 枪指着王心卫说:“你的道高一尺,我魔高一丈,当年你不要江山要美人,是你自愿的,谁强迫你了?今天你不得志,就要来害我,我跟你拼了!”王心卫吓得拔腿就跑。正当“通天教”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又冒出一个“左教”来,祖师爷人称“左老师”,他把刘湘部下的“高干”和夫人们都动员在他的门下炼剑仙,还打出“抗日爱国”旗号,说是炼好了能打垮日本。“左老师”让徒子徒孙们拿钱“请”仙剑,每人一把剑,据说是赤足黄金, 400元一把。每把剑都有个剑名,持剑者当然就是“剑仙”了。刘湘部下林润荪夫妇一人一把,儿子一把,又花 400元送秦德君一把。秦德君的剑号名曰:“遗隐道人追风剑”,字刻在剑上,秦德君就成了“遗隐道人”。“左老师”每晚饭后在林润荪的书房里教她们四人练剑。  “左老师”秘传秦德君的口诀是“风烈烈,冷浸浸,遗隐道人不留停…”还要秦摆个“仙姿”:盘脚坐蒲团上,左手拿黄金宝剑抱在胸前,把口诀反复念三次,把右手第二指、第三指向左手一推,口说:“去!”“左老师”满脸正气说:这样练七七四十九天,剑就会飞出去,天南地北,由持剑人指导,百发百中,消灭日本,保卫中华!一段时间后,“左老师”定于 1932年 5月 15日清晨,一百名各地剑仙弟子在南山的南天门会师。“左老师”为了奉承林润荪,还把秦德君任命为这一百个剑仙的领队,做“消灭倭寇、保卫中华”的“仙姑元帅”。  秦德君知这是愚昧之举,便逢场作戏。谁知 5月 15日那天,一百名剑仙男女弟子准时等候“左老师”于南山的南天门,一直等到天黑,望穿秋水却不见“左老师”仙影。突然有人传来消息说:“左老师犯了天规,玉皇大帝把他召去跪在天宫里的南天门,希望众弟子向玉皇大帝跪下求情!”这时众人才明白“被左老师当猴耍了!”那“左老师”带上“请仙剑”的重金,早已驾“剑光”上天庭──坐飞机溜啦!后来众人得知:那一百把剑是在浙江凤祥银楼定做的,每把剑连工带料只花 80元,一把剑净赚 320元,一百把剑赚了 32000元! “刘神仙”的“神兵”  民国期间四川“道行”最高的”妖人”当数“刘神仙”刘从云。刘从云,道号“白鹤”,四川威远县人。他为人机变诡诈,江湖“门子”(即“法术”)极多,哄得人人称他“刘神仙”。神仙为吃饭,最初也玩了几年占卜、星相、堪舆等花活的江湖跑滩匠。  他于清朝末年参加了威远县刘永宽的“一贯先天大道”。刘永宽死后,他用江湖中“瞒天过海”“做大路子”的招数,自称奉玉皇大帝旨意、代天宣化慈航普渡,以挽回“红羊劫难”,自 1911年起开始传道,广收门徒。十年后,“刘神仙”信徒已为数众多,他便在川中设了 108个坛馆。 108馆分成 6通(通即总坛), 6通中又各设一只“渡人舟”,上舟者皆为骨干分子, 36人就称“ 36天罡”, 72人就称“ 72地煞”。  声势渐大后,又于 1926年在成都设“静德馆”和一只舟,在重庆成立“事圆馆”和一只舟。四川军阀中最先是川军 21军机关枪司令刘佛澄、团长蒋尚朴“上舟”入教。此后,军部政务处长李公度、参谋长郭文钦、军长刘湘也顶礼入道。刘湘之妻,外号“刘甫(佛)婆”,十分相信善恶因果之说,非常迷信“刘神仙”。大名鼎鼎的刘湘夫妇既皈依“神仙”莲台下, 21军各级军官岂不争当徒子徒孙!刘从云有次酒后失言道:“从此英雄入吾彀中矣!”刘从云懂些兵法军事,以“诸葛神机”自吹。一次,刘湘和另一军阀杨森联合作战攻打湖北,久无战况消息。刘从云掐指推算道:“三天内定有佳音!”  果然三天内捷报飞来。于是“刘神仙”大名远播。 1929年夏天,“刘神仙”在刘湘支持下成立道门军队。他筹集信徒入道礼金二十三万银元,购回德国步枪三千支、手 枪二百支。从各“通”选青壮年道徒百人于重庆大佛寺集中受军事训练,再由各“通”选送三千道徒作士兵,成立川军 21军模范师,号称“神兵”。到 1931年,“神兵”已扩大到一万三千九百余人,由“刘神仙”直接指挥。他“以神建军”,川中几乎所有重要军阀都成了他的门徒,并分别赐予道号法名。如刘湘赐号玉宪,潘文华赐号玉羽,唐式遵赐号玉美,王缵绪赐号玉道,王陵基赐号玉豹,杨森赐号玉勇……  1932年,川军 29军(军长田颂尧)、 28军(军长邓锡侯)、 21军(军长刘湘)在潼川结盟,共同对付 24军(军长刘文辉)。“刘神仙”对众军事将领说:“我已算定冬至之前, 24军必败!”这次三军联盟后,“刘神仙”以“前敌总指挥”头衔率“神兵”攻入成都,果然将刘文辉 24军击败,得到刘湘二万五千块银元的奖赏,遂在成都三槐树街购置大公馆。这是“刘神仙”最春风得意之时。 1934年,四川各地方军阀组织“六路会剿”共同对付红军,刘从云当上“四川剿匪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指挥“六路会剿”。这年秋天,刘湘召集第二次“剿匪军事会议”。  在战事前线刘从云站起身来,恭恭敬敬地对神坛三跪九叩后,由两个侍童各扶住丁字形乩笔的一端,在沙盘上颤抖晃动起来。刘从云长声悠悠道:“神驾降临,诸弟子跪接。恭请神灵指示众弟子前程和‘剿匪’的军机!”川军首领于是纷纷下跪。也有许多人不买刘从云这个野神仙的账。开会之前杨森说:“我妈死了,我都没磕过头,老子怎能给刘从云下跪?”最后碍于刘湘情面,只好一起下跪,却窝了一肚子闷气,回去骂了几天娘。川中老牌军阀王陵基信奉道教,向刘湘发电报称:“军座(指刘湘)之命绝对服从,刘妖(刘从云)之令,誓死反对!”  而刘湘的第二师十五团团长严啸虎,早就曾上书要杀掉“妖人”。外号“范傻儿”的师长范绍增常在跪拜时骂“刘神仙”:“我×你娘!”“傻儿”对人说:“我×他先人他都不晓得,狗屁个神仙!”刘从云夜夜焚香祈求诸神保佑,结果其指挥的部队被红军打得一败涂地,损失惨重。川军各部为洗刷自己,全破口大骂“刘神仙”装神弄鬼贻误战机。众人在成都西御街安抚委员会召集会议,致电刘从云,要其“自裁以谢川人”。“刘神仙”晓得娄子捅大了,只好溜之大吉去“麻”外省人,从此云游南北广收道徒。风云一时的“刘神仙”及其“神兵”,从此销声匿迹。  1946年冬,“刘神仙”到上海,范绍增把神仙介绍给杜月笙。杜为神仙在南京路大庆里找了个公馆,他便在沪上当起了“相天下士”的高级“跑滩匠”。杜月笙为神仙定下相命:每相一命黄金一两。此时的神仙不再穿古怪道袍,而是穿狐裘貂褂,口衔雪茄,身后徒儿四人皆西装革履,巍然高坐,来相命者皆达官贵人。解放后,刘神仙终于“贬下凡尘”,被政府逮捕,在“劳动改造”中死去。 资料源自:中国西部网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7#
 楼主|星涛 发表于: 2004-6-16 00:27:06|只看该作者
川系军阀小史(原作:陈贤庆)川系军阀 一 在前面两章中,我们都可以看到,黔系军阀和滇系军阀,都把四川省作为向外扩张的主要目标。在辛亥革命以后近十年中,四川省都被滇、黔军阀所控制。这是因为,在西南数省中,四川是一个较为富庶的省份,自然成为邻省军阀掠夺的对象。四川军阀同样是西南军阀中重要的一支,而且派系林立,争斗不息,形成了长期错综复杂的局面。本章试图从纷纭芜杂的事件中理出一个头绪,谈谈川系军阀的盛衰始末。 川系军阀是辛亥革命以后逐渐形成的,但其来源可追溯到清末编练的四川第十七镇新军。1901年,清朝政府废除绿营制度,建立新军,规定全国各省共编练三十六镇(镇相当于后来的师)。四川因省区较大,兼控制康藏地区,决定编练第十六、第十七、第十八三个镇。四川不仅负担三个镇的全部经费,每年还要定额接济邻省:西藏一百万两,云南五十万两,贵州四十万两,甘肃、青海各三十万两。为了培养军事人材,四川先后派遣周道刚、徐孝刚、胡景伊、张毅、刘鸿逵、徐海清六人到日本士官学校学习军事。同时,四川相继设立了武备学堂、陆军小学堂、官弁学堂、陆军速成学堂、陆军讲武堂等,培养中下级军官。然而,到了辛亥革命前夕,四川计划编练的三镇新军的任务并未完成,仅编成了第十七镇。 1911年武昌起义前,爆发了一场规模浩大的“保路运动”(又称“铁路风潮”),四川人民是这场运动的主角。1911年5月,清政府假借铁路国有名义,将民办的川汉、粤汉筑路权出卖给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激起了湘、鄂、粤、川等省人民的反对,四川尤为激烈。6月,川汉铁路股东代表在成都开会,当场成立保路同志会,推选立宪党人蒲殿俊(四川广安人)、罗伦(四川西充人)为正副会长,各县保路同志会亦先后成立,很快发展至数十万人。在革命党人的推动下,至8月下旬,保路运动发展为罢课罢市和抗粮抗捐的群众斗争。清政府下令镇压。9月7日,四川总督赵尔丰屠杀请愿群众,激起四川人民更大愤怒。同盟会会员乘机组织同志军,在各县发动武装起义,把保路运动推向高潮,成为武昌起义的前奏。 然而,当武昌起义爆发以后,四川由于地域辽阔、交通不便,加下革命党人没有形成强有力的领导中心,以及会党众多,斗争分散,未能迅速建立起一个统一的革命政权。直到11月22日,重庆地区同盟会首领杨庶堪(四川巴县人)、张培爵(四川隆昌人)、谢持(四川富顺人)联络新军军官夏之时、林绍泉、朱之洪等起义成功,才建立起蜀军政府。杨庶堪谦让都督,仅负顾问名义,由张培爵出任都督,夏之时任副都督。重庆蜀军政府成立后,川南、川北、川东相继发起起义。革命党人发动民军包围省会成都,因赵尔丰指挥清军顽抗,成都未能攻下。这时,立宪派首领蒲殿俊、罗伦等决定同赵尔丰以妥协谈判的方式实现成都和全川的独立。谈判结果:四川政权转交谘议局;赵尔丰交出政权后,仍带兵办理藏边事务,但暂不离成都,以备顾问;以蒲殿俊为军政府都督,以第十七镇统制朱庆澜(浙江山阴人)为副都督并统领军队。11月27日,赵尔丰宣告四川地方自治,大汉四川军政府成立。 然而,革命党人对蒲、赵妥协成立大汉四川军政府甚为不满,重庆蜀军政府商议组织西征。而在成都,蒲殿俊和朱庆澜实际上也无力控制局面,新政权极其软弱无能。12月8日,蒲殿俊和朱庆澜在东校场阅兵,突然军队哗变,蒲殿俑和朱庆澜仓惶逃离成都,成都城中秩序大乱。这时,军政部长尹昌衡急脱身出城,驰往凤凰山找第六十三标标统周骏和营长宋学杲。周、宋即率部入城平乱。平乱后,由军官和士绅共推尹昌衡为都督,罗伦为副都督。 尹昌衡,字硕权,四川彭县人,1884年生。1902年入四川武备学堂。1904年留学日本士官学校。1909年回国,任广西陆军小学堂监督。1910年返回四川,历任军事编译局总办、督练处会力、代理陆军小学堂总办等。大汉四川军政府成立后,出任军政部长。尹昌衡因平乱有功,被推为都督后,立即着手组织军政府,由周骏任军政部长,其他各部门首脑由革命党人与立宪派分子分任之。军队重新加以编制:以原第十七镇为第一师,宋学杲为师长;整编同志军为第二师,彭光烈为师长;整编原巡防军为第三师,以孙兆鸾为师长。这时,赵尔丰仍盘踞旧督署,擅发告示,并暗中召边军入省,妄图夺权。尹昌衡遂召集军事会议,决定逮捕赵尔丰。12月22日,尹昌衡派兵包围旧督署,将赵尔丰抓获,拉到明远楼下宣布其罪状,枭首示众。 大汉四川军政府成立后,四川就出现了成、渝两个军政府并存。尹昌衡曾打算武力统一,蜀军政府也曾邀滇军入川帮助统一,后经各方调解协商,尹昌衡放弃武力统一,滇军也退出四川,双方于1912年1月派代表会商,于2月2日协定:以成都为政治中心,设四川军政府,以成、渝两处都督分任正副都督;重庆为重镇,设镇抚府。这样,四川宣告统一,尹昌衡出任四川军政府都督,张培爵任副都督,重庆镇抚府以夏之时为镇抚总长。 四川军政府成立后,4月,尹昌衡即改编川军为五个师:第一师师长周骏,第二师师长彭光烈,第三师师长孙兆鸾,第四师师长刘存厚,第五师师长熊克武。这里要简介刘存厚、熊克武两人。刘存厚,字积之,四川简阳人,1885年生。早年就读四川武备学堂,后留学日本士官学校。1909年归回后,任云南讲武堂战术教官。辛亥革命爆发后,任援川滇军总参谋,率两梯团进驻叙府、泸州和自贡盐场。滇军回师,四川军政府成立,所部改编为川军第四师,驻叙、泸一带。熊克武、字绵帆,四川井研人,1884年生。早年留学日本。1905年加入同盟会,同年12月回国,在四川各地密谋武装起义。1911年参加广州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后,在上海任蜀军北伐军总司令。1912年3月返川,任蜀军第一师师长。4月,所部改编为川军第五师,驻重庆地区。 对新改编的川军五个师,尹昌衡交给胡景伊统辖,让他出任川军军团长。胡景伊,字文澜,四川巴县人,1878的生。1901年官费留学日本,入士官学校。1903年毕业回国,任四川武备学堂教官。1907年调任云南新军督练处参议官兼云南陆军小学堂总办及云南讲武堂总办。1909年,云南布政使沈秉堃 调任广西巡抚,胡景伊亦随调广西任新军协统,1911年广西起义时潜回四川,受重庆蜀军政府聘为顾问,并委为代表与滇军谈判。后经往成都,投靠尹昌衡,受到重用。四川统一后,胡景伊被委为军团长,统辖各师。不久,重庆镇抚总长夏之时辞职出国留学,胡景伊兼任镇抚总长。 尹昌衡、胡景伊以及除熊克武外的四个师长,都是四川武备学堂的教官或毕业生。四川武备学堂是四川创办的第一所军事学堂,其毕业生分配到四川新军,渐渐成为川军中、上级军官。尹昌衡、胡景伊掌握了军政大权后,更进一步安置和重用武备生,以至武备生几乎控制了川军的各级领导权,开始形成了武备系。武备系是当时川军中唯一的派系。军中设有武备同学会以相联系,首脑人物为尹昌衡和胡景伊等。 1912年夏,因西藏发生暴乱,危及四川,都督尹昌衡电告北京政府,自请督师西征。袁世凯准如所请,委尹昌衡为征藏军总司令,由胡景伊代理四川都督。尹昌衡亲征藏边,平息了边境骚乱,驻扎在川西。1913年3月宋教仁案发生,孙中山决定领导国民党人讨伐袁世凯,发动二次革命。由于尹昌衡加入了国民党,袁世凯担心他也加入讨袁行列,便蓄意扶植共和党籍的胡景伊,而胡景伊也趁机投靠袁世凯。1913年6月,袁世凯正式任命胡景伊为四川都督,解除了尹昌衡的川督职务,任为川边经略使。 四川革命党人对此事十分愤恨,派出吕超等赴安雅安见尹昌衡,密邀他返省复政讨袁。尹昌衡于7月3日回到成都,胡景伊被迫避居昭觉寺。但是尹昌衡不敢复政反袁,在袁世凯的严令催促下,于7月底又返回川西。二次革命后,尹昌衡还是遭到袁世凯构陷下狱,直至1916年袁世凯死后才出狱,一度追随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后归隐成都,以著书自娱,1952年病逝。
18#
 楼主|星涛 发表于: 2004-6-16 00:27:31|只看该作者
二 1913年6月,胡景伊被袁世凯任为四川都督。其时,正处在二次革命酝酿和爆发之际,胡景伊秉承袁世凯的旨意,镇压四川的革命党人。首先,他企图编遣由革命党人组成的驻重庆的熊克武第五师。第五师是辛亥革命时在上海由川籍军校学生组建的蜀军演变而来,革命性较强。熊克武面临胡景伊的压迫,是否起兵反袁还犹豫不定,但重庆革命党人和第五师的旅团官兵群情忿怒,要求起兵,熊克武才最后下了起兵的决心。由于当时江西、南京、上海等地的讨袁战争败局已定,重庆革命党人决定西上讨胡。8月4日,熊克武在重庆宣布独立,重庆是二次革命最后宣布独立的重要地区。 熊克武成立重庆讨袁军总司令部,下设民政部、军政部。熊克武任总司令,杨庶堪任民政部长,刘植藩任军政部长兼参谋长,但懋辛任副参谋长兼督中路之师。讨袁军由原蜀军两个团,川军第五师两个旅共九千人合编为四个支队,一个川江水师,一个炸弹队。龙光、吕超、李树勋、刘植藩分任四个支队司令,余际唐任川江水师司令,曾子玉、颜德基分任炸弹队队长。讨袁军计划兵分三路,由第一支队取中路经永川、荣昌、隆昌,进取泸州;由第二支队扼守合川,防御北路;第三、第四支队防御南路,分拒滇、黔军。 与此同时,胡景伊令驻泸州的第一师师长周骏发兵进攻重庆,由王陵基模范团及川军第二、第三师编组为一支队,由北路南下,由第四师师长刘存厚编组一支队沿江东下。8月12日,袁世凯又命令鄂督黎元洪、陕督张凤翙 、滇督蔡锷、黔督唐继尧派兵合攻重庆。四都督遵令拨队援川。 战争开始后,两军在隆昌、泸州一线展开血战。开始讨袁军节节胜利,几乎攻下泸州,但终因兵力不足,伤亡严重。9月后,刘存厚部攻克资中、内江,王陵基部占领南充、定远、合川。与此同时,黔军黄毓成部占领綦江,逼近重庆,滇军叶荃部进至宜宾,陕军张钫部后临夔州。大本营重庆告急,吕超、余际唐率部还救,但熊克武等已于9月11日被迫撤退。9月12日,黔军占领重庆。川军等杀戒大开,讨袁军或被杀,或逃亡,很快瓦解。四川讨袁之役失败,同时,整个二次革命战争也完全沉寂。 胡景伊投靠袁世凯,镇压了国民党人发动的重庆起义,本以为可以稳坐川督的宝座。然而,其后,袁世凯准备复辟帝制,考虑到滇、黔两省会反对,特派自己的亲信陈宦于1915年3月以会办四川军务、四川巡按使的身份赴四川坐镇。而胡景伊则被调到北京,任参政院参政,授以将军府毅武将军,从此失势。抗日战争期间,胡景伊曾出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解放后病逝。 陈宦是湖北安陆人,毕业于湖北武备学堂及日本士官学校。清末曾任武卫前军管带,四川新军协统、云南新军协统、云南讲武堂堂长、奉天督练公所总参议、新军第二十镇统制等。民国成立后,任参谋次长,授以将军府成武将军,是袁世凯的亲信将领,1915年5月底,陈宦受袁世凯派遣,率伍祥祯、冯玉祥、李炳之三混成旅以会办四川军务、四川巡按使的身份到达成都,后出任四川将军(都督改称将军)。 陈宦到达四川以后,控制了全部川军及全省政务。8月,帝制运动开始后,陈宦多次通电恳请袁世凯“迅择吉辰,举行大典”,是袁世凯称帝的积极支持者。同年底,蔡锷逃离北京回到云南,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1916年1月,护国军第一军总司令蔡锷率中路主力军经贵州毕节入川,进攻纳溪、泸州。陈宦急令川南镇守使伍祥祯等部抗击护国军,同时急电袁世凯派兵增援。1月5日,袁世凯令曹锟、张敬尧组织征滇军,入川进攻护国军,由第二路总司令张敬尧统一指挥入川的北洋军。 护国军入川以后,连战皆捷,1月21日击败伍祥祯旅,占领叙州,并向泸州进逼。由于护国战争声势浩大,护国军在四川节节取胜,使得部分川军将领也决定倒戈反袁。1月31日,刘存厚在纳溪宣布加入护国军,自任护国川军总司令,迎蔡锷军入纳溪。2、3月间,滇、川护国军与张敬尧、曹锟、陈宦的北洋军在泸州、纳溪一线展开连场血战。泸纳之战在上一章中已有叙述,这里不再重复。在战争的过程中,四川人纷纷组织起来,支援护国军,甚至拿起武器,直接参战。国民党籍的川军将领熊克武、但懋辛等组织四川义军,配合护国军作战。到3月中下旬,护国军攻克纳溪、江安、围张敬尧于泸州城内。在这种形势之下,四川将军陈宦不得不求蔡锷停战议和,以保住自己在四川的统治地位。5月22日,陈宦宣布四川独立,和袁世凯断绝关系。6月6日,袁世凯病死,护国战争结束,陈宦为川军及四川人民所迫,无法留任,只得率部出川,蔡锷出任四川都督兼署民政长。不久,蔡锷因病赴日本治疗,入川滇军总参谋长罗佩金出任四川督军,入川黔军总司令戴戡为四川省长。这样,四川落入滇、黔军阀的控制之中。 当时,入川滇、黔军占据了四川省大片地方和成都、重庆等重要城镇。罗佩金秉承唐继尧的旨意,尽力搜刮四川的财富,掠夺盐税,强令四川人民负担入川滇、黔军的军饷,由此,与四川军民矛盾日深。罗佩金又奉行“强滇弱川”的政策,扩充入川滇军,压制川军。1916年冬,罗佩金召开编遣会议,裁减川军,激起川军五师长联名通电控诉。1917年3月,罗佩金又以武力解散川军第四师,川军将领深感祸将及己,第二师师长刘存厚乘机联络川军各部共谋驱罗。1917年4月18日,刘存厚率部围攻驻成都皇城之罗佩金部,刘罗之战爆发。4月24日,罗佩金战败退出成都,北京政府免去罗佩金四川督军职,由戴戡暂代。刘罗之战后,紧接着又爆发了刘存厚与戴戡的刘戴之战,结果黔军又被赶出成都遭歼灭,戴戡身亡。1917年7月,北京政府任命周道刚为四川督军。 周道刚,字莑 池,四川双流人,1877年生。1901年留学日本士官学校。1903年回国后,历任四川武备学堂教习、四川新军管带、标统、代理协统、四川陆军小学堂监督等。辛亥革命后,历任总统府咨议、川军第一师师长等,是继尹昌衡、胡景伊之后,川军武备系首脑之一。周道刚出任四川督军不久,云南军阀唐继尧借护法之名;发动了靖国战争,率滇黔联军进攻四川。12月3日,周道刚与四川查办使吴光新战败撤出重庆,周道刚率残部败走永川、资中,从此脱离军界。12月8日,北京政府任命刘存厚为四川督军,在成都令川军第一、二、三师重新部署,推举熊克武为四川靖国各军总司令。1918年2月20日,川滇黔靖国联军攻入成都,刘存厚等部退往陕南汉中地区。2月25日,唐继尧自任熊克武为四川督军兼省长。3月,孙中山正式任命熊克武为四川督军,杨庶堪为四川省长。 熊克武虽然出任督军之职务,但是,当时四川已在唐继尧的控制之下,滇黔军将领占据了重要职位和地区,如赵又新任四川军务会办,王文华任重庆镇守使,顾品珍任叙泸镇守使,叶荃任夔万镇守使等,熊克武实权不多。唐继尧为了牢固控制四川,并进一步向陕西、湖北扩张,于1918年9月以五省靖国联军总司令的身份到重庆召开了联军会议,并抛出一份《川滇黔三省同盟计划书》。对这份实则“亡川”的同盟书,熊克武感到难以接受,拒绝在上面签字。唐继尧暂也无奈,只得于10月8日离开重庆返昆明。上述刘罗之战、刘戴之战以及靖国战争等,均在前两章中详述过,此处只作扼要勾勒。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9#
 楼主|星涛 发表于: 2004-6-16 00:27:58|只看该作者
三 川军武备系首脑人物前期为尹昌衡、胡景伊等,后期主要为周道刚、刘存厚等。自从靖国之役周道、刘存厚相继被逐出四川,武备系已日渐没落。在1918年及1919年间,主政四川的,是以熊克武、杨庶堪为首的国民党势力。然而,四川国民党势力却又分裂为“九人团”和“实业团”两个派别。两派不断磨擦斗争,终于爆发了倒熊之战,实业团失败被逐出四川。 九人团是指四川国民党内以熊克武为首的派别。成员有熊克武、但懋辛、李蔚如、喻培棣、余际唐、张冲、吴秉均、刘光烈、龙光等九人。九人在早年均留学日本东京,因都是同学、同乡,过往甚密,遂被大家称为九人团,久而久之,形成派别。1917年熊克武任四川靖国各军总司令和1918年任四川督军时,任李蔚如为参谋长,但懋辛为第一师师长,喻培棣为第一旅旅长,余际唐为全川江防司令兼重庆镇守使,张冲为督军署警卫团长及第二混成旅旅长,吴秉均为兵工厂兼造币厂厂长,刘光烈为政务厅长,以此掌握四川的军、民、财大权。九人团在发展中,竭力排挤四川国民党另一派别──实业团,激起尖锐争斗。 实业团是指四川国民党内以谢持为首的派别。谢持是四川富顺人,字慧生,1876年生。1906年加入同盟会。次年赴成都,成为四川同盟会主要领导人之一。同年11月,与熊克武密谋发动武装起义,事泄逃往广东。1909年,谢持等到陕西组织一牧场,计划以实业为根据,容纳更多同志,待机而动,遂成立四川同盟会内第一个小团体实业团,设机关于成都。实业团成员主要来自同盟会中四川高等学堂和通省师范学校学生以及四川教育界同盟会党人。骨干人物有谢持、张培爵、夏之时、颜德基、黄复生、卢师谛等。辛亥革命后,这批人投身军政界,成为长衫子军人,占据要津,渐与熊克武、但懋辛为首的九人团发生矛盾。 熊克武出任四川督军后,利用整编军队之机,对实业团石青阳、吕超、卢师谛、颜德基、黄复生等部军民多所排挤,双方矛盾激化。另外,熊克武对孙中山任命杨庶堪为四川省长亦心感不满,熊、杨之间亦矛盾重重。实业团遂与杨庶堪联合,拥杨倒熊。其时,谢持在广州大元帅府任内务部长、秘书长等职,对此亦有表示支持。1920年春,实业团与杨庶堪联合滇黔军发动了倒熊之战。3月,唐继尧下令免去熊克武四川靖国军总司令职。5月,又任命吕超为四川靖国军总司令。5月下旬,吕超、石青阳等率部从绵阳、中江攻成都;滇军顾品珍、赵又新部从川南攻成都;黔军王文华部与实业团黄复生部在重庆、綦江一带攻熊系余际唐部。熊克武得刘湘等部的支持,与滇黔军及吕超等部展开连场激战,开始声势颇振,取得不少胜利。但到7月,熊部遭到全面反击,难以抵挡,熊克武宣布辞去四川督军职,于7月10日率部离开成都,退往川北阆中进行整编。7月18日,吕超率军入成都,通电就任川军总司令,实业团取得了暂时的胜利。 熊克武退往阆中后,将部队进行整编,以但懋辛为第一军军长,刘湘为第二军军长,刘成勋为第三军军长。刘湘向熊克武建议,把刘存厚在汉中请回四川,合作驱逐滇黔军及吕超等部。熊克武表示同意,与刘存厚联络,刘亦应允。双方商定:在战事未决胜负之前,熊克武、刘存厚均不作四川督军,以刘湘为四川军前敌各军总司令,负责统一指挥。8月6日,刘存厚在汉中组织靖川军,自任总司令;率田颂尧、唐廷牧、张印本、赖心辉等部返川,熊、刘联合发动靖川之战。 8月下旬,刘湘指挥各部由阆中向三台地区战略开进:刘存厚部及但懋辛的第一军为右方面军,经绵阳、罗江、沈阳、广汉向成都进攻;第二军为左方面军,经中江、金堂与右方面军会合,然后合攻成都。9月8日,川军攻占成都,熊克武、刘存厚两司令部相继入城。接着,川军与滇军赵又新、顾品珍部在成都近郊及龙泉山展开决战。川军集结兵力八十一营,滇军及吕超部共六十三营,双方激战十二昼夜。9月21日,滇军战败。随即,川军发起追击战,昼夜强行军,连克简阳、资阳、隆昌等县。10月3日,川军咬住溃败的赵又新部,将其围困于泸州,赵又新被击毙,顾品珍和熊克武商定,准其回滇倒唐,滇军全部退出四川。10月上旬,刘湘指挥川军分三路直攻驻重庆的黔军。黔军抵抗,节节失败。10月15日,川军攻占重庆,黔军总司令王文华仓皇乘轮船只身逃往上海,残部由卢焘代总司令率领,逃回贵州。 熊、刘联合发动的靖川之战,将滇、黔军全部赶出四川,结束了滇、黔军阀控制四川的局面。同时,实业团的势力亦遭到严重的挫败,战后,所有实业团高级军官一律被逐出四川,杨庶堪亦辞去省长职离川赴广州。 熊克武、刘存厚联合发动靖川之战胜利后,熊、刘之间的矛盾立即产生并尖锐,驱刘之战随之展开。1920年9月10日,刘存厚在成都设立北京政府任命的四川督军公署。10月30日,熊克武在重庆设立广州军政府任命的四川督军公署。熊、刘势不两立。这时,川军实力派刘湘等便成了关键人物。结果刘湘拥熊反刘,使熊克武在军力上压倒刘存厚。11月5日,但懋辛、刘湘会同各军将领商定了解决川局善后的六项办法,主张川人治川,实行地方自治。12月10日,但懋辛、刘湘、刘成勋等二十余位川军将领在熊克武授意下,联名分别致电刘存厚、熊克武,正式提出自治主张,请两人在五日内作出决定。12月16日,熊克武通电拥护,并于29日通电自解四川督军职。刘存厚依仗北洋军阀,反对自治。12月30日,北京政府任命刘存厚为四川督军,熊克武为四川省长,刘湘为重庆护军使。1921年1月,熊克武、但懋辛、刘湘等通电反对。2月28日,熊克武、但懋辛、刘湘、刘成勋等联名通电,宣布刘存厚依附北洋军阀,违反民意,反对自治,应予驱逐。随即,熊克武命令但懋辛率第一军,刘湘率第二军,刘成勋率第三军,以刘湘为前敌各军总司令,分三路夹击成都,发动了驱刘之战。战争开始后,刘存厚部即节节败退,赖心辉部前线倒戈,邓锡侯、田颂尧 、刘斌、唐廷牧四部离心,刘存厚自知无法抵抗,于3月20日通电下野,率护卫营离开成都,间道离川逃往陕南宁羌。刘湘、但懋辛督军追击刘存厚部在四川的残敌。这时,第一军第五师师长何光烈通电勒兵停战。前线各部通电响应,驱刘之战停息。刘存厚遗留在四川的部队被各军收编。 从上述几场四川军阀大战中,我们注意到刘湘的崛起,这里要介绍刘湘其人及以他为首的川军速成系。 刘湘,字甫澄,四川大邑人1889年生。1906年入四川陆军弁目队。1908年入四川陆军速成学堂。1909年保送四川陆军讲武堂深造。毕业后在川军中任职。1916年在护国战争中,因阻击护国军有功,得袁世凯嘉奖,升任团长、旅长、授以陆军少将衔。1918年升任川军第二师师长。1920年在倒熊之战中站到熊克武一方,升任川军第二军军长。其后在靖川之战和驱刘之战中,地位拉高,实力膨胀。 速成系则是指川军中主要以四川陆军速成学堂出身的军人结成的派系,其首脑人物便是刘湘。速成系的骨干人物有杨森、唐式遵、潘文华、王缵绪、张斯可、徐孝刚、王陵基、乔毅夫、傅常、鲜英等。主要包含两部分:一是四川陆军弁目队与四川陆军速成学堂的学生,称为老速成;一是四川军官速成学堂的学生,称为新速成。此外,还包括与他们有师生关系的军人。速成系形成于1918年6月,当时熊克武整编川军为七个师,刘湘任第二师师长,大量吸收速成系同学以代替其他学堂毕业生担任中、下级军官,并在合川开办军官传习所,以为羽翼,提出了“统一四川,问鼎中原”的远景目标。这样,速成系势力形成并不断膨胀。当时,武备系已经随刘存厚被逐出川趋于没落,第三军军长刘成勋虽是武备生,但却不用武备系而用第三军名义相号召。保定系和军官系(均在后面介绍)尚未形成强大势力,能与速成系抗衡的,只有熊克武的九人团。 驱逐刘存厚之后,1921年6月,川军各将领在重庆召开善后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刘湘被推举为四川各军总司令。6月24日,刘湘又被四川省议会和川军各将领选为四川省省长。7月2日,刘湘在重庆通电就职,第二军军长由杨森代理。此时的第二军,下辖三个师、四个混成旅、两个独立旅,实力与熊克武不相上下。
20#
 楼主|星涛 发表于: 2004-6-16 00:28:30|只看该作者
四 刘湘出任四川各军总司令和四川省省长不久,原鄂军总司令李书诚和鄂西总司令潘政道特致电川湘两省当局,请求出兵支援,协力驱逐直系军阀两湖巡阅使兼湖北督军王占元,以使湖北实行自治。湘督赵恒惕有机可乘,决定出兵。刘湘亦考虑若进占宜昌,即可获取一处问鼎中原的前哨要塞,于是决定出兵,川鄂战争爆发。8月中旬,刘湘自任援鄂军总司令,出动两师四混成旅,兵分两路攻鄂。唐式遵为第一路总指挥,由长江北岸东进;但懋辛为第二路总指挥,由长江南岸东进。北京政府免去王占元本兼各职,特任吴佩孚为两湖巡阅使,另派肖耀南为湖北督军,对付川湘军。8月19日,川军攻占巴东,随即夺取姊归,进逼宜昌。9月初,川军两次猛攻宜昌,不克。吴佩孚攻下湖南岳州后,即回师西援,于9月14日赶赴宜昌,发起反攻,于9月22日解宜昌之危,随后收复鄂西。11月下旬,刘湘又调集大军三路攻鄂。吴佩孚恐奉军南下和南军北进,遂与刘湘议和。双方代表订立川鄂停战分防条约,吴佩孚部孙传芳第二师驻宜昌。12月下旬,川军陆续撤出鄂境。1922年3月7日,川鄂和约正式签订,共七条。主要内容有:川鄂两军,各退回原来驻地,川鄂两军会同派军剿灭川鄂边境匪患。川盐运销楚岸,川鄂两省平均分配盐税收入。至此,川鄂战争结束。 在川鄂战争中,川军并没有得到什么利益,但刘湘却与孙传芳勾结上,结拜为盟兄弟,订立攻守同盟的密约。同时,刘湘还与肖耀南拉上关系,在汉口设立了办事处,派乔毅夫为驻汉口代表。熊克武虽于1920年12月30日宣布辞去四川督军职,但仍控制第一军,一直企图东山再起,总揽四川军政大权。对刘湘实力的大增,熊克武深感威胁。早在驱刘之战后,熊克武、但懋辛就暗中支持刘湘的参谋长兼第二师师长陈能芳背叛刘湘,但陈能芳事泄被刘湘扣押。此时,熊克武获知刘湘与孙传芳结盟后,深感于己不利,便煽动川军各部联合与刘湘为敌。刘湘鉴于川军各部多已站在熊克武一方,只得采取以退为进的手法,于1922年5月14日通电辞去本兼各职,由王陵基代理总司令,向楚代理省长,而暗中,却在调兵遣将,准备与第一军作战。6月,刘湘电令汉口的乔毅夫速往宜昌与孙传达室芳密谈,请孙传芳即时派兵入川支援。但是,在刘湘尚未部署妥当,孙传芳也未派兵的情况下,7月初,第二军军长杨森突然提前进攻驻忠县和万县的第一军一主力。于是,四川一、二军之战爆发。 7月12日,成都各军组织省联军,推第三军军长刘成勋为四川军总司令兼省长,推第三师师长邓锡侯,四川边防军司令赖心辉为正、副指挥,决定进攻重庆,支援第一军。战争初期,第一军实行有计划撤退,接连让出梁山、开县、绥定、渠县等。然后在渠县、蓬安县交界处集结精锐,与杨森决战,双方激战六日。8月1日,刘伯承率军冲破杨森部中央阵地,全军乘势猛攻,杨森大败,溃不成军。8月9日,省联军攻破重庆,杨森率残部退往夔府。败兵如惊弓之鸟,在黑夜中,一万多士兵竟被二百名追兵缴械。8月20日,杨森再退到湖北利川、宜昌,依附吴佩孚。此时,刘湘以在野之身,避居重庆王家沱义新纱厂。他通过大邑同乡刘成勋及第九师师长刘文辉等出面疏解,取得各方面同意,被允许率领随身卫队,由刘文辉派兵护送回到大邑县安仁镇老家暂作栖隐。 一、二军之战后,第三军军长、川军总司令兼省长刘成勋主持四川军政。刘成勋,字禹九,四川大邑人,1883年生。早年毕业于四川武备学堂。后在云南新军中任队官、管带等。辛亥革命后回四川,历任川军旅长、第一混成旅旅长。熊克武任督军后,被委为第四师师长。1920年在倒熊之战中通电拥熊,后被熊克武任为第三军军长。1922年一、二军之战中,刘成勋被川军各部推为总司令兼省长,支援第一军击败了第二军。 1922年10月,刘成勋在成都主持召开善后会议。第三师师长邓锡侯、第七师师长陈国栋自恃有功,要求升任军长。刘成勋、但懋辛及四川边防军军长赖心辉为巩固既有势力,不愿他人提升军长,与己抗衡,在会上提出废军长制和分期裁兵方案。邓锡侯、陈国栋及第二十一师师长田颂尧竭力反对,因第一、三、边军人多,遂获通过,这样双方结下仇怨。1923年1月5日,刘成勋以川军总司令名义通令全军裁兵。1月29日,刘成勋借口陈国栋擅自收编何金鳌部,电令解除陈国栋第七师师长职,派兵武力解决陈部。邓锡侯与陈国栋同为保定军校同学,又一起反对废军长制,唇亡齿寒,于是起兵援陈。2月10日,刘成勋下令讨伐陈、邓,但懋辛、赖心辉举兵响应,形成一、三、边军与三、七师之战。2月,邓锡侯、陈国栋挥师西上,围刘成勋于成都。后赖心辉边防军开到,邓、陈解围而退。一、三、边军推赖心辉为总指挥,率兵追击。邓、陈退至德阳,田颂尧率第二十一师支援。于是,形成一、三、边军与三、七、二十一师之战。邓、陈、田退至潼关,得到老长官刘存厚奉吴佩孚令,带来大批军火补充,士气转旺,在黑虎寨坚守七天七夜,赖心辉久攻不下,师疲而退。邓、陈、田乘机追击,至绵江、中江一带双方呈胶着状。3月下旬,邓锡侯突发奇兵,间道偷袭成都,围熊克武、刘成勋于孤立无援的空城。这时,第九师师长刘文辉率兵抵成都,双方协商,刘成勋等让成都与刘文辉,刘文辉网开一面,让刘成勋等部出城。3月30日,刘成勋通电辞职停战,率部撤离成都。4月2日,刘文辉入成都。4月5日,邓、陈、田部也开入成都。至此,这场四川军阀大混战宣告结束。 然而,这场大混战刚一结束,另一场更大的战争──四川讨贼之战随即爆发。而这场战争的性质有些不同,这是吴佩孚支持的杨森、刘湘等川军及五省北军与孙中山任命的四川讨贼军总司令熊克武等西南军队之战,是南北在四川的最大一次战争。 就在四川一、三、边军与三、七、二十一师混战时,直系军阀吴佩孚为武力统一中国,乘机动员直、豫、鄂、陕、甘五省兵力,组成援川军,以赵荣华任总司令,拥杨森回川,兵分鄂、陕、甘、黔四路入川。邓锡侯、陈国栋、田颂尧、刘存厚等川军呼应,拥护刘湘出山,并推举他为四川善后督办。1923年4月,孙中山回粤复任大元帅,兴师讨贼。孙中山说服熊克武,与四川国民党实业团联合讨贼,双方表示同意。6月,孙中山任命熊克武为四川讨贼军总司令,刘成勋为川军总司令兼省长,赖心辉为前敌总指挥,统率一、三、边军与石青阳、吕超、颜德基等部。云南唐继尧、贵州刘显世亦派兵入川助熊讨贼,形成南北大战。 战争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杨森率部沿长江入川,4月6日攻占重庆,继续率大军沿成渝大道直取成都。其他北军亦分别从陕、甘、黔入川。5月,杨森主力在资中县被讨贼军主力击溃,退回重庆。9月,讨贼军会集重庆,昼夜围攻,达一个多月,死伤惨重。10月16日,讨贼军攻克重庆,杨森退往万县。第二阶段战役开始后,讨贼军内部矛盾显露,追击不力。而吴佩孚调整部署,撤赵荣华职,任命黔军总司令袁祖铭为援川军总司令,任命刘湘为川康善后督办。吴佩孚又补充北军大量弹药,士气复振。11月,援川军攻梁山、垫江、长寿,讨贼军溃败,总指挥赖心辉差点被俘虏。12月14日,援川军又攻下重庆。1924年1月27日,杨森出奇兵直扑三台县熊克武总指挥部,熊克武缒 城逃脱。2月2日,熊克武通电辞去四川讨贼军总司令职。同日,杨森、刘湘围攻成都。2月8日,刘成勋通电辞去四川省长职。2月9日,成都被攻破,刘成勋率残部退往川南及康定地区。刘湘、袁祖铭率部紧追熊克武残部。3月,熊克武率四川讨贼军残部离川入贵州,辗转赴广州。从此,第一军在四川势力瓦解。孙中山发动的四川讨贼之战亦告失败。 5月,北京政府任命杨森为四川军务督理,邓锡侯为四川省长,刘存厚为川陕边防督办,刘湘为川滇边防督办。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9-22 08:18, Processed in 0.1248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