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2790|回复: 10
 
#
跳转到指定楼层

[翻译家多次亮相总理记者会的“首席翻译”张璐履新了

 [复制链接]
  张璐,女,1977年出生,外交学院国际法系1996级学生,2000年毕业,曾是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的首席翻译。
  曾任外交部翻译室英文处副处长,高级翻译。
  现任外交部翻译司(原翻译室)副司长。截至2019年03月,张璐已在总理记者会上担任翻译10年。

★ 同名人物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用来等待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用来等待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用来等待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用来等待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用来等待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用来等待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已经删除 方春明出席2022年中越北部湾渔业资源联合增殖放流与养护活动启动仪式
10#
 楼主|用来等待 发表于: 2021-4-24 03:09:2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多次亮相总理记者会的“首席翻译”张璐履新了

源自:澎湃新闻
原文标题:“首席翻译”张璐履新外交部翻译司副司长,曾多次亮相总理记者会

  多次亮相总理记者会的“首席翻译”张璐履新了。
  4月23日,澎湃新闻记者查询发现,外交部网站“翻译司”栏目更新信息显示,张璐已经履新外交部翻译司副司长。翻译司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国家重要外事活动、外交文件和文书的英、法、西、葡文翻译工作;统筹协调各语种翻译人员的专业培训和业务指导工作。

张璐 人民视觉 资料图  145646cynlxzdhyed6i0d6.jpg  保存到相册

  新华网2014年的一则报道介绍:“张璐出生于1977年,是外交学院国际法系1996级学生,曾在伦敦一所大学学习外交学专业,并获得硕士学位。现任外交部翻译室英文处副处长,是胡锦涛、温家宝的首席翻译。2011年因在两会记者会现场流利地翻译温总理引用的古诗词,受到众人追捧,走红网络。”
  此后,张璐又出任了外交部翻译司西葡语处处长。


  张璐曾多次在温家宝总理、李克强总理的总理记者会上担纲翻译。央广网2015年曾刊文介绍:看了记者会的朋友们都被张璐淑女的气质、淡定的气场所吸引,同时,也为她较高的翻译水平竖大拇指。那美女翻译背后的魔鬼式训练,您能想象到吗?
  央广网报道介绍:外交部翻译室大约有50名翻译,英语和法语的翻译人数最多。想进外交部翻译室,基本都得进行各方面的“魔鬼训练”。张璐在给学生做讲座时自己就说过,自己常常加班到凌晨两点,每天还是听BBC、CNN,做笔记,还要看《參考消息》和《环球时报》等。看来,任何成就都需要付出千倍的努力。
  央视网此前也曾刊发专题介绍张璐。

张璐 人民视觉 资料图  145647bnyypuasvajcaaa0.jpg  保存到相册

  谈到如何给总理做翻译,文章介绍,在张璐看来,给领导人当翻译,首先要有较高的政治敏感。“翻译时要保持对原文的忠实,做到如实翻译。”“大家对我在翻译总理古诗词时的表现给予了肯定。其实,古诗词翻译并不是我的强项,哪怕能再多给我一秒钟时间,我都能翻译得更加准确。”张璐表示。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9#
 神对你很失望 发表于: 2021-4-23 22:55:47|只看该作者
已经删除
回复

使用道具举报

8#
 孽角 发表于: 2019-3-15 13:53:00|只看该作者

连续10年坐在总理旁边的女翻译张璐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连续10年坐在总理旁边的女翻译张璐

  今天,坐在总理旁边的翻译还是张璐,这是她第十年在总理记者会上担任翻译。
2000年,23岁的张璐从外交学院国际法系毕业,进入外交部工作。近20年,她一直从事外交翻译工作。
  她说,无论做多长时间的翻译,永远都怀着一颗敬畏的心。
  2016年两会闭幕后的一个月,张璐到香港中文大学演讲。她演讲的主题是“外交翻译与中国外交”。
  能容纳几百人的演讲厅被挤得满满当当,许多人专程从内地赶来。在张璐步入场地时,还有些观众冲她喊着:“你是我的女神!”
  2010年3月14日,张璐第一次出现在温家宝的两会记者会上。
  她的第一次正式亮相,1米7多的身高,留着简单、干练的蘑菇头;一身深色西装,宝蓝色衬衫,服饰妆容举止都大方得体。
  那天,张璐上了微博热搜。
  面对突如其来的走红,张璐有些意外,在香港演讲时,听众的热情让她觉得“自己那天有点像摇滚明星”。
  其实张璐从中学时就是校园“明星”。初中时她是班长兼英语课代表,毕业时成为全校唯一被保送到山东省实验中学的学生。
  当时,这位济南姑娘就已在外语学习方面展现出天赋,经常被老师叫起来读范文。
  虽被称赞为合格的大国翻译,但张璐并非翻译科班出身。1996年,她考到外交学院学习国际法,毕业后进入外交部。随后又赴英国西敏寺大学学习外交学专业,获得硕士学位。
  演讲中,她谦逊地与听众分享了自己职业道路和经验。她还鼓励台下的口译新手,不要怕难为情,要更自信,并开玩笑说:“根本没人会在意你!”
  在张璐看来,成为一名优秀外交翻译没有捷径可走,只有不断地练习,练习,再练习。从大学开始,她就喜欢阅读英文报纸,培养了对英语的兴趣。
  外交部翻译室的一位工作人员向媒体介绍,想进入外交部当一名高级翻译,必须经历“严格筛选、疯狂练习、周密准备”三重考验。
  外交部挑选翻译人员要经过严格的初试和复试:初试一般通过公务员考试排名,或是去专业院校进行笔试。其中成绩排在最前面的10至15名,才有可能进入翻译司参加下一阶段的“观察培训”。
  “观察培训”实质上就是“淘汰式培训”,最终只有不到4%的人被录用。
  张璐和同事们在外交部翻译司接受的是“魔鬼训练”。为了提高速度,部分内容会用一些符号来代替。“比如‘四项基本原则’可以用‘四’字来代替”,张璐解释,领导人发言的时候,不可能让他停下来,即使是连续10分钟的讲话,也得尽可能全部翻译出来。因此,记笔记是翻译的一个工作重点,这就需要不断地练习臂力。
  外交部还有一个特殊的制度──旁听制度。张璐说,前辈们作为一个旁观者,会把他听到的优缺点,一针见血地指出来,这个制度有一点“吓人”。
  张璐和她的同事们每年还要考试,考官是翻译司的领导。考官故意将一些别人听不太懂的,甚至把一些音效不好的东西录下来放给他们听。
  张璐总结,“必须不断地记,像海绵一样努力去吸取水分。所以在外交部翻译司感受到的可能不是一种机关文化,而是感觉好像又回到了校园。”
  对于他们来说,每年的两会总理记者会都是一场“硬仗”,外交部都要提前一个月通知翻译。
  “大战”前,还要模拟召开记者会,不上场的同事充当陪练,设计出各种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此外,还要进行彩排走场,熟悉灯光和声效。
  与电视上翻译们光鲜亮丽地出入各种高端场合、动动嘴就完成工作的形象不一样。实际上,外交翻译的工作既辛苦又繁重。
张璐(资料图)
  “对于一个相对比较成熟的外交翻译人士来说,每年大概有100场左右。但这只是单场口译,还要加上出差的口译活动。”张璐在时演讲说,出差时可能同时要口译和笔译,比如说会议记录。“一般来说,对于一个相对成熟的翻译,出差时间甚至可能接近140至150天。一年真正工作的时间也就260多天左右。”
⊙作者:韩雪枫 ◎摄影:彭子洋 校对:郭利琴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7#
 你不在 发表于: 2017-3-15 21:48:00|只看该作者

总理记者会上的“女神翻译”

PB7o-fychtth0260954.jpg

vmUb-fychtth0260958.jpg

omrI-fychtth0260963.jpg
6# 青城山
 大惊失色 发表于: 2017-3-14 11:28:01|只看该作者

“女神”翻译张璐:多给我一秒 都能翻译得更好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女神”翻译张璐:如果多给我一秒,都能翻译得更好

  张璐说,无论做多长时间的翻译,永远都怀着一颗敬畏的心。
2012年总理记者会,张璐担任翻译。图片来自新华网。
  文|新京报记者韩雪枫 编辑|苏晓明
  每年两会,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召开的中外记者会,吸引着来自全世界的目光。
  截至2016年3月,张璐已连续七年坐在总理旁边,担任翻译。七年里,这位外交部“高翻”(高级翻译),因准确翻译领导人引用的古诗词以及大方得体的形象广为人知。
  有网友评论说,她对古诗文的翻译准确流畅,国学功底扎实,是合格的大国翻译。
  然而,张璐在一次演讲中透露,古诗词翻译并不是她的强项,哪怕能再多给她一秒钟时间,都能翻译得更加准确。
  对于突然“走红”,张璐有些意外:“其实外交部有很多出色的翻译,只是这次刚好派我去,而一年一度的总理答记者问又备受关注。”
  2000年,23岁的张璐从外交学院国际法系毕业,进入外交部工作。17年间,她一直从事外交翻译工作,现任外交部翻译司西葡语处处长。
  她说,无论做多长时间的翻译,永远都怀着一颗敬畏的心。

非科班出身的“高翻”
  2016年两会闭幕后的一个月,张璐到香港中文大学演讲。她演讲的主题是“外交翻译与中国外交”。
  能容纳几百人的演讲厅被挤得满满当当,许多人专程从内地赶来。在张璐步入场地时,还有些观众冲她喊着:“你是我的女神!”
  六年前的3月14日,“女神”张璐接替资深翻译费胜潮,第一次出现在温家宝总理两会记者会上。这是总理记者会第一次起用女翻译,此前多年,张璐一直协助费胜潮。
张璐为温家宝担任翻译。图片来自网络。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For the ideal that I hold dear to my heart,I‘dnot regret a thousand times todie(我遵从我内心的想法,即使要死千万次我也不会后悔)。她的第一次正式亮相,1米7多的身高,身材高挑;留着简单、干练的蘑菇头;一身深色西装,宝蓝色衬衫,服饰妆容举止都大方得体。
  那天,张璐上了微博热搜,大批网友称爱了这位声音好听、翻译工作精湛的美女翻译──外交学院的高材生、当年的校花现在的“高翻”,最受欢迎、最上镜的英文女翻译,不吝溢美之词。
  面对突如其来的走红,张璐有些意外,在香港演讲时,听众的热情让她觉得“自己那天有点像摇滚明星”。
  其实张璐从中学时就是校园“明星”。初中时她是班长兼英语课代表,毕业时成为全校唯一被保送到山东省实验中学的学生。
  高中时,张璐个子就已经长到了1米7。当时,这位济南姑娘就已在外语学习方面展现出天赋,经常被老师叫起来读范文。
  走红以后,张璐表现得很低调。“她还是原来的那个她。她把自己现在的工作看得很平常,经常说‘只是一份工作而已’。”她的高中同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虽被称赞为合格的大国翻译,但张璐并非翻译科班出身。1996年,她考到外交学院学习国际法,毕业后进入外交部。随后又赴英国西敏寺大学学习外交学专业,获得硕士学位。
  演讲中,她谦逊地与听众分享了自己职业道路和经验。她还鼓励台下的口译新手,不要怕难为情,要更自信,并开玩笑说:“根本没人会在意你!”

“女神”翻译是怎么炼成的
  在张璐看来,成为一名优秀外交翻译没有捷径可走,只有不断地练习,练习,再练习。从大学开始,她就喜欢阅读《泰晤士报》、《每日邮报》、《今日美国》、《参考消息》等,培养了对英语的兴趣。
  “即使我工作了12年,即使我可以给领导人做翻译了,那绝对不意味着我可以去吃老本,放弃学习了。”张璐说,每天早上8点钟她准时打开电视和收音机,收听BBC、VOA、CNN广播,“即使我已经工作了这么多年,这依然是我上午8点到下午1点的头等大事,除非当时有紧急的翻译任务,否则这是我雷打不动的routine(例行程序)。”
  外交部翻译室的一位工作人员向媒体介绍,想进入外交部当一名高级翻译,必须经历“严格筛选、疯狂练习、周密准备”三重考验。
2016年总理记者会,左二为张璐。
  外交部挑选翻译人员要经过严格的初试和复试:初试一般通过公务员考试排名,或是去专业院校进行笔试。其中成绩排在最前面的10至15名,才有可能进入翻译司参加下一阶段的“观察培训”。
  “观察培训”实质上就是“淘汰式培训”,最终只有不到4%的人被录用。
  张璐和同事们在外交部翻译司接受的是“魔鬼训练”。为了提高速度,部分内容会用一些符号来代替。“比如‘四项基本原则’可以用‘四’字来代替”,张璐解释,领导人发言的时候,不可能让他停下来,即使是连续10分钟的讲话,也得尽可能全部翻译出来。因此,记笔记是翻译的一个工作重点,这就需要不断地练习臂力。
  外交部还有一个特殊的制度──旁听制度。张璐说,前辈们作为一个旁观者,会把他听到的优缺点,一针见血地指出来,这个制度有一点“吓人”。
  张璐和她的同事们每年还要考试,考官是翻译司的领导。考官故意将一些别人听不太懂的,甚至把一些音效不好的东西录下来放给他们听。
  张璐总结,“必须不断地记,像海绵一样努力去吸取水分。所以在外交部翻译司感受到的可能不是一种机关文化,而是感觉好像又回到了校园。”
  对于他们来说,每年的两会总理记者会都是一场“硬仗”,外交部都要提前一个月通知翻译。
  “大战”前,还要模拟召开记者会,不上场的同事充当陪练,设计出各种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此外,还要进行彩排走场,熟悉灯光和声效。

“穿着高跟鞋优雅飞奔”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近年来中国外交日程日益增加,相对应的,张璐的工作也越来越繁忙。仅2015年,她跟随领导人出访就达54次。
  与电视上翻译们光鲜亮丽地出入各种高端场合、动动嘴就完成工作的形象不一样。实际上,外交翻译的工作既辛苦又繁重。
  “对于一个相对比较成熟的外交翻译人士来说,每年大概有100场左右。但这只是单场口译,还要加上出差的口译活动。”张璐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演讲说,出差时可能同时要口译和笔译,比如说会议记录。“一般来说,对于一个相对成熟的翻译,出差时间甚至可能接近140至150天。一年真正工作的时间也就260多天左右。”
  张璐只谈到了她的工作量,同样担任过总理记者会翻译的费胜潮披露的一些细节,或许可以给这些数字提供一些注解。“出差高峰期时,一年有150天出差海外,时差倒得很乱,有时候半夜醒来,不知自己身在何处。”费胜潮在一次演讲中说,“干外交翻译工作,上洗手间是个老大难的问题,为了不去,只能忍着口渴不喝水,连续作战的时候根本也喝不上水。女翻译们更练就了穿着高跟鞋优雅飞奔,并且不会摔倒的本事。”
  而在正式的翻译之外,也许要花多几倍的时间做事前准备。“有一天我父母问我说,你这活动准备好没呢。我就说,我不能回答你这个问题,我觉得我到最后也看不出来我自己准备好没有。”张璐说,在每次准备活动之前,她都要根据活动的性质、重要程度、内容、影响程度以及我自己的熟悉程度来做各种不同的方案。
  “所以有时你的准备时间远远超过活动的时间是很正常的。我有一个同事,他要为霍金翻译,这个活动最多不会超过一个小时,但他把《时间简史》这本书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还专门研究了一下。”
2011年总理记者会。张璐担任翻译。
  除了翻译,张璐曾讲起陪同领导人出访时,还要承担一些其他的工作,“比如在一个礼堂,你要扮演多重角色,比如充当礼宾,这个路线要怎么走,你可能要稍微引领一下。有时一个大屋子,几十国领导人开会,你要在第一时间内找到国旗,这也不是很容易的。”
  外交翻译甚至还会承担安保工作。“比如说在联合国开首脑会议,一百多个国家的领导人聚集在一起合影的时候,各国随行、安保和翻译的人都想往前挤。”张璐说,这个时候甚至会出现一些肢体上的碰撞,但外交翻译还是要上前帮领导人沟通。

“人们不仅把你的话当作个人的声音”
  张璐最难忘的一次工作经历是什么?出乎意料,并不是总理记者会,而是担任朝核问题六方会谈翻译的经历。
  六方会谈是包括中国、美国、日本、俄罗斯、韩国和朝鲜六国代表,目的是寻找和平解决朝鲜核问题的方案。
  由于事态敏感,六方会谈里每个参会方使用的语言都会被视为会谈中的官方表态,因此每个代表团都带自己的翻译。张璐说,当一国代表团团长每次在讲话中停顿时,来自不同国家的所有翻译就立刻同时开始口译。“所以你能想象到,一个人说完一句话要等多久。”
  严肃的谈判场合,每个代表团都使用自己的翻译,让张璐印象深刻,也更让她理解了外交场合翻译的特殊位置。“外交翻译,在‘翻译’两个字前面冠了‘外交’二字就直接体现了它工作的特殊性。”2012年,在一次演讲中,张璐说。
  周恩来曾说,外交无小事,这五个字也影响了几代中国外交人。张璐对此有自己的理解:“作为一个外交翻译,你代表的是一个国家,你要全面谨慎生动地传递中国的声音,这是一项非常光荣的使命。在敏感和重大场合里,你说出去的话,是非常有分量的。这就决定了,你不能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翻译员。”他们要面对很多“陷阱”和考验,处理不当,或许会酿成外交事故。
  所以张璐认为,政治的敏感性,是做好一名政治和外交翻译的生命。“如果这条线把握不住,无论你语言基础多好、翻译技巧多高,恐怕你都不能胜任这份工作。”
  一次活动,中方发言人提到中国有句俗语叫“请神容易送神难”,这句话中国人理解起来没有任何困难,翻译起来难度也并不大。但当天的外方是巴基斯坦,这就需要考虑宗教因素的影响,瞬间决定要直译还是意译。
  如果打算直译,那么问题来了,这里的“神”该怎么译?是译成God还是Lama?张璐认为需要结合巴基斯坦当地的宗教信仰进行翻译,虚化、意译一下:Itmight be easier to invite someone to live inrather than ask him to leave。
  “或许有人觉得翻译司的译文抠得很死,对应得很严密,但这是必须付出的代价。因为外媒也非常关注中国领导人使用怎样的词汇给事件定性。”张璐说。
  她时时有如履薄冰的感觉:“为领导人工作意味着当你说话时、翻译时,人们不仅把你的话当作是个人的声音,而且还是权威的声音。”张璐演讲时说。
  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就将闭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将举行记者会,回答中外媒体的提问。张璐或许将再次出现在世界媒体面前。
  尽管已经成为了国内知名度最高的翻译之一,但2015年,在一次翻译行业内部的论坛中,她说道:“无论做多长时间的翻译,我心里从来都没有想过可以百分之百地拿下,永远都怀着一种敬畏的心,越来越谨慎小心地做这种工作。”
  (本文综合自南华早报、张璐演讲实录等)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西蜀教师 发表于: 2015-3-15 11:07:00|只看该作者

揭秘总理背后女翻译张璐

  今天总理记者会的翻译还是去年的张璐。
  法制晚报讯(记者:李文姬)2011年3月14日,两会记者会上现任中国外交部翻译室英文处副处长张璐流利地翻译温家宝引用的古诗词,随后受到众人追捧走红网络。发布会第二天,网络上就出现了“总理背后的女翻译家是谁”的询问帖,张璐就此“走红”。其微博的点击排名甚至超过了刘翔。
  网友对张璐也热评如潮,大家议论最多的,正是她翻译古典文学的能力。温总理引用《离骚》诗句“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许多网友发现张璐的翻译有很巧妙的地方,“汉语以‘九’为多,所以用‘九死’,但英语一般要thousand times(一千次)才够。”网友认为张璐把“九”翻译成“thousand times”非常贴切。
  记者梳理发现,2013年的2月10日,李克强当时还是国务院副总理,在会见新加坡外长尚穆根时,张璐首次出现在他身边。去年,张璐再现两会,出现在杨洁篪外长身边担任翻译工作。
  我国知名外交翻译家过家鼎大使此前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夸奖张璐现在是外交部最厉害的高翻。张璐有着丰富的两会翻译经验,她是胡锦涛、温家宝的首席翻译,也是重要对外场合的首席翻译之一。
  韩联社驻京记者车大运称,张璐是外国记者眼中的大名人,翻译精湛,长得又美,大家都很佩服她。“虽然我们外国记者都会中文,但有时候还是要再听一遍翻译作为参考,以免出错。”
  一位知名翻译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尤其对于复杂的古诗词的翻译时说,张璐翻译得很好,不仅准确,而且清楚。“每年最难的翻译就是总理的一年一度的记者会,而记者会上尤数古诗词的翻译困难。”翻译界对于古诗词的翻译要求是信、达、雅,基本要求是忠实于本意,其次要准确、易懂。
4# 金佛山
 天朝明志 发表于: 2015-3-15 10:47:00|只看该作者

美女翻译张璐亮相记者会 曾翻译古诗词走红

源自:现代快报
⊙记者:郑春平 鹿伟


  【美女翻译张璐亮相记者会】还有几分钟,总理记者会就将开始。译员已经入场,和主持人一起做记者会正式开始前的沟通工作。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肩担重任的还是被称作“樱桃小丸子”的美女翻译张璐,她曾因在总理记者会上翻译古诗词走红。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用来等待 发表于: 2011-7-7 16:47:06|只看该作者

人物评价

  深色西装,宝蓝色衬衫,和得体优雅的肢体语言都体现了张璐良好的职业素养。然而作为一个翻译,形象不能喧宾夺主,特别是在这样重大的外交场合上,形象不能太过于犀利,所以张璐简单、干练又带点可爱的蘑菇头恰到好处。此刻的张璐专注、认真。
  翻译不是一部机器,在翻译的过程中不但翻译语言,也在传递情感和立场。不经意间的微笑令张璐有魅力,更有亲和力。
  对于复杂的古诗词的翻译来说,由于中文和英文的文化背景差别很大,其中深刻的文化内涵很难在翻译中体现出来,一般都只能翻译大意。而张璐翻译得很好,不仅准确,而且清楚。这名翻译家告诉记者,翻译界对于古诗词的翻译要求是信、达、雅,基本要求是忠实于本意,其次要准确、易懂。
2# 四姑娘山
 楼主|用来等待 发表于: 2011-7-6 16:10:12|只看该作者

翻译作品

  1. 华山再高,顶有过路。
  张璐译文:No matter how high the mountain is, one can always ascend to its top.
  译文直译:无论山有多高,我们都能登到顶峰。
  点评:后半句翻译得非常好。always(一直)表现出誓要登顶的坚定信念。

  2.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张璐译文:For the ideal that I hold dear to my heart,I'd not regret a thousand times to die.
  译文直译:我遵从我内心的想法,即使要死千万次我也不会后悔。
  点评:“九死”翻译成thousand times(上千次),很地道。

  3. 人或加讪,心无疵兮。
  张璐译文:My conscience stays untainted in spite of rumors and slanders from the outside.
  译文直译:我的良知纯洁没有污点,不管外界的流言飞语和造谣中伤。
  点评:如果把my改成one's会更客观一些,总体来说用词非常好,把握得恰到好处。

  4. 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
  张璐译文:Differences between brothers can not sever their bloodties.
  译文直译:兄弟之间的分歧,是无法割断他们的血脉亲情的。
  点评:“小忿”有愤恨的意思,在极短的时间内,能想到用differences(分歧),而不是用angry等表示愤怒的词,非常有机智,比较得体。
  点评人: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主任洪丽。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 贡嘎山
 楼主|用来等待 发表于: 2011-7-6 11:30:58|只看该作者

人物经历

  1990年,就读于甸柳二中(燕山中学),分配在2班。初中因学习成绩优异被保送到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中学习文科,在英语方面很有天赋。
  1996年,张璐被外交学院国际法系录取。
  2000年,毕业后投考外交部进入翻译室,后又在伦敦西敏寺大学(威斯敏斯特大学)学习外交学专业,并且拿到了硕士学位。
  2007年,李肇星外长答记者问,张璐为翻译。
  2008年,四川5·12大地震发生后,张璐和同事一起,承担了国新办每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的翻译工作。
  2009年,01月末至2月初,温总理出席达沃斯论坛和访问欧洲四国,张璐为随行翻译。
  2009年02月,温家宝访问英国会见首相布朗时,张璐担任现场翻译。
  2009年03月,杨洁篪外长答记者问,张璐为翻译。
  2009年12月,温总理出席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张璐为翻译。
  2010年03月07日,杨洁篪外长答记者问时,张璐为翻译。
  2010年03月14日,温家宝总理记者会上,张璐为温家宝总理进行翻译,并正式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热议名人。
  2010年10月31日,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闭幕式,张璐为温家宝总理翻译。
  2010年11月12日,第十六届亚运会开幕式,张璐为温家宝总理翻译。
  2011年0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张璐为温家宝总理记者会担任翻译。
  2011年07月28日,温家宝总理就温州动车事故答记者问,张璐为翻译。
  2012年02月10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会见新加坡外长尚穆根,张璐为翻译。这是张璐是第一次为李克强副总理做翻译。
  2012年03月14日,温家宝总理会见中外记者,张璐为翻译。
  2013年03月09日,杨洁篪外长答记者问时,张璐为翻译。
  2014年03月13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中外记者见面会,张璐为翻译。
  2015年03月15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中外记者见面会,张璐为翻译。
  2016年03月16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中外记者见面会,张璐为翻译。
  2017年03月15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中外记者见面会,张璐为翻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1 19:17, Processed in 0.733201 second(s), 12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