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990|回复: 8
 
#
跳转到指定楼层

[作曲家延安是中国人民的灯塔和希望 ──朝鲜音乐家郑律成和他的《延安颂》

 [复制链接]
  郑律成(1914.8.13~1976.12.7),原名郑富恩,出生于朝鲜(现韩国)全罗南道光州。郑律成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继聂耳、冼星海之后又一位杰出的优秀作曲家、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事业的开拓者,他被誉为“军歌之父”。
  1933年,郑律成来到中国首都南京参加朝鲜人的抗日革命组织“义烈团”,开始了一边革命,一边学习音乐的生活。1939年,郑律成创作《延安颂》一举成名,并于1939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期创作的《八路军进行曲》被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1950年,郑律成正式加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定居北京。1976年12月7日,郑律成因病去世。
  2009年,郑律成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天涯贝贝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天涯贝贝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天涯贝贝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天涯贝贝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天涯贝贝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天涯贝贝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湖北省政府原秘书长别必雄被公诉:受贿数额特别巨大 为了人与书的相遇: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成立35周年
8#
 小笼包 发表于: 2021-4-30 10:45:59|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延安是中国人民的灯塔和希望 ──朝鲜音乐家郑律成和他的《延安颂》

源自: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
原文标题:延安是中国人民的灯塔和希望──朝鲜音乐家郑律成和他的《延安颂》


  “夕阳照耀着山头的塔影,月色映照着河边的流萤,春风吹遍了坦平的原野,群山结成了坚固的围屏,啊,延安……”。1939年春天,延安大礼堂里开晚会,头一个节目就是歌曲《延安颂》,唱女高音的是汤荣枚,唱男高音的是郑律成。演出气势恢弘、宏伟高昂,演唱结束后,毛泽东主席高兴地鼓掌,郑律成激动得热泪盈眶。
  郑律成是中国当代继聂耳、冼星海之后,又一位杰出的、优秀的作曲家,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但和他们不同的是,郑律成来自朝鲜。
  20世纪上半叶,在日本军国主义对东亚国家进行侵略的过程中,大量革命者为了民族独立而奋起抗争,他们来到中国加入中国的抗日救亡运动,郑律成作为其中一份子也来到中国。
  “七七事变”之后,郑律成和一批有志青年一道奔向延安。那时的延安,是民主与自由的圣地,是抗战歌咏运动的中心,是歌声的海洋,从清晨到傍晚,到处回荡着歌声。郑律成在这样的环境中如饥似渴地学习、积极创作。在延安的生活中,他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对革命的一片赤诚,以及革命圣地延安的庄严和崇高,看到了延安生活艰苦朴素却又生动活泼的方方面面,充满着青春气息和蓬勃朝气。


  1938年夏日的一个傍晚,当时还是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学生的郑律成和同学们刚刚参加完一个在延安举行的群众大会,在回校的路上,他看到散会的群众依然兴致勃勃,精神振奋,谈论著国家大事,憧憬着美好的未来;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的学生们英姿勃勃、步伐整齐,抗战的歌声此起彼伏。革命圣地欣欣向荣的动人景象,激发了郑律成的创作激情和灵感,无数个激动人心的画面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怀着对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无比热爱,对延安的由衷赞颂,郑律成茶饭不思、夜不能寐、挑灯夜战,他来谱曲,鲁艺女诗人莫耶写词,终于一气呵成完成了一首歌颂延安的主题音乐,即《延安颂》。
  郑律成曾这样回忆创作这支歌曲时的心境:“当时,延安还很荒凉,山上光秃秃的没有树,生活很艰苦。但是,延安是革命圣地,是当时中国人民的灯塔和希望,人们怀着对革命的向往从全国各地来到这里,又从这里把革命的火种带到四面八方。延安充满了朝气,到处都洋溢着热情和明朗的歌声”、“我深深地爱上这个朝气蓬勃、充满了青春气息的延安。我日夜琢磨着,想写支这样的歌,它应当是优美的、战斗的、激昂的,以它来歌颂延安。虽然我当时没有专门学过作曲,但革命的激情促使我拿起笔创作这首歌。”

郑律成与少年儿童在一起  6c57-kpptear4480494.png  保存到相册

  《延安颂》表达了千百万革命人民向往延安、热爱延安的真挚感情。在抗战年代,它不仅激发了延安军民对延安的情感,更拨动了无数热血青年的心弦,唤起了他们对延安的向往,鼓舞着他们奔赴各个抗日战场。1993年,《延安颂》被评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之一,永载中国音乐史册。

〓 相关链接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7#
 龙泉山 发表于: 2020-9-8 10:26:00|只看该作者

"解放军军歌"手稿被捐赠给哈尔滨郑律成纪念馆

源自:哈尔滨市政府网站
原文标题:"解放军军歌"手稿被捐赠给哈尔滨郑律成纪念馆

  9月7日,郑律成《八路军进行曲》《八路军军歌》手稿捐赠仪式在哈尔滨举行。著名人民音乐家郑律成之女郑小提女士,将两份珍贵的手稿捐赠给哈尔滨。市委副书记、市长孙喆出席捐赠仪式,并向郑小提颁发捐赠荣誉证书。
  作为我国近现代继聂耳、冼星海之后又一位杰出的优秀作曲家、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事业的开拓者,郑律成先生一生创作近400首作品,题材广泛多样,形式丰富多彩,《延安颂》等许多优秀歌曲在中国革命历史上起了重要作用。郑律成为海、陆、空三军的所有兵种谱写过歌曲,他的军旅歌曲跨越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抗美援朝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是我国唯一跨越多时代的革命音乐家。抗日战争胜利后,由中央军委将《八路军进行曲》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1988年,由中共中央批准,又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颁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2009年7月,人民音乐家郑律成纪念馆落户哈尔滨,年接待观众3万多人次,成为音乐名城哈尔滨的又一张文化名片。今年年初,人民音乐家郑律成纪念馆从哈尔滨警备区迁到哈尔滨市朝鲜民族艺术馆。
  此次郑小提捐赠的《八路军进行曲》等8首曲谱以及郑律成夫人丁雪松的服装和书法作品将更加丰富纪念馆的馆藏,成为重要的镇馆之宝。
  又讯捐赠仪式之前,孙喆会见了郑小提女士,感谢她对哈尔滨这座城市的热爱、信任,以及为郑律成纪念馆作出的巨大贡献。哈尔滨将继续办好郑律成纪念馆,加大纪念馆的国内外影响力和社会效应,使纪念馆成为哈尔滨的一张特色名片。
  郑小提感谢哈尔滨对郑律成纪念馆的关注与维护,希望它能够成为国防教育基地、国际文化交流平台。她将积极配合将纪念馆建设得越来越好。
6# 青城山
 楼主|天涯贝贝 发表于: 2011-7-11 02:28:20|只看该作者

后世纪念

一:郑律成音乐节
  2005年11月11日,韩国光州市举办第一届光州郑律成国际音乐节来纪念中国著名作曲家郑律成。

二:郑律成纪念馆
  2009年4月,人民音乐家郑律成纪念馆在哈尔滨市道里区友谊路233号建立,展示了人民音乐家郑律成六十二载革命音乐人生。
  展馆总面积1350平方米,分为开篇、动荡年代、延安岁月、友谊之旅、情系黑土、时代歌者、根植祖国、结束共8个展厅,收藏、展出500余件实物展品和近千张珍贵照片。

三:郑律成碑文
  2013年,中国著名词人乔羽在“郑律成碑文”中写道:“……抗日战争之初,律成到延安不久便写出了《延安颂》,这首歌曲像一只展翅飞翔的鸟儿,迅即从延安飞到各个解放区,飞到全中国,飞到海外各地。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我们的队伍中有一代人便是唱着这首歌,热血沸腾、义无反顾地奔向革命圣地延安的……”

四:纪念电影
  1989年,朝鲜二八艺术电影制片厂摄制《音乐家郑律成》,这是一部以郑律成同志的形象为典型的电影。金正日同志亲自部署,特派朝鲜人民军最优秀的作家、“人民奖”获得者吴惠英来中国搜集材料创作剧本。朝鲜二八艺术电影制片厂用时3年拍摄完成大型彩色故事片《音乐家郑律成》,该片自1992年上映以后在朝鲜各地迄今久映不衰。
  2002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走向太阳》,讲述了郑律成年少时热爱音乐,却由于日寇横行,被迫参加抗日活动并学习音乐,成长为一名军旅作曲家的故事。歌颂了郑律成热爱和平,反对日本侵略以及为人民、为进步而歌的高尚情操。
  2014年7月,韩国光州国际电影节组织委员会31日表示,为了纪念音乐家郑律成诞辰100周年,该委员会将与北京电影学院共同制作以郑律成为题材的电影。该片的制作成本达1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602万元)。为此,韩中双方于8月29日在位于韩国光州市的全南大学召开“韩中电影论坛”,以“韩中合作拍摄电影的现状及展望”为主题展开讨论。
  2015年3月,北京海晏和清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和韩国(株)同成制作所合作拍摄《青年郑律成》。

五:延边大学郑律成音乐研究中心
  2020年8月19日下午,我校“郑律成音乐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成立仪式在艺术学院音乐厅举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原主任、中央统战部原副部长李德洙,郑律成同志的女儿郑小提,延边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金基德,吉林省艺术研究院院长孙桂林,吉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二级巡视员金惠淑,省内外艺术界专家代表及学校部分党政领导出席仪式。仪式由校党委副书记李宝奇主持。

六:延边大学原创民族歌舞剧《郑律成》
  20213年4月28日,由延边大学艺术学院原创的民族歌舞剧《郑律成》在延吉市阿里郎剧场首演。省州市有关领导、社会各界人士、文化艺术界专家代表以及延边各族群众千余人观看了演出。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楼主|天涯贝贝 发表于: 2011-7-11 00:58:27|只看该作者

人物评价

  2005年,中国驻韩文化参赞、驻韩中国文化中心主任朱英杰说:“郑律成不仅是抗日战争时期给亚洲带来希望的音乐家,也是用音乐提倡和平的具有代表性的音乐家。”
  2007年,中国交响乐团团长关峡说:“郑律成是我们团的作曲家,他创作了中朝两个国家的军歌,反映了中、朝、韩3个国家人民的共同心声,被3个国家的人民所纪念,这在作曲家中是举世无双的。”
  2009年,中国原国家副主席王震在《作曲家郑律成》序言中写道:“他是当代继聂耳、冼星海之后,又一位杰出的优秀的作曲家,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事业的开拓者之一。”
  2009年,郑律成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4# 金佛山
 楼主|天涯贝贝 发表于: 2011-7-11 00:50:11|只看该作者

轶事典故

一:生年之谜
  郑律成为了参加抗日活动时便于以未成年人的身份进行掩护,将自己的年龄改小了4岁。所以有的相关记载中把郑律成的生年写成1918年。但经过韩国亲戚、朋友们的详细考证,包括查阅当年的户籍资料等各种文件,证实他的准确生年是1914年。

二:追求佳人
  1937年,郑律成在延安工作中结识了丁雪松,两人暗地里互有好感。有一天,丁回到自己的窑洞,发现窑洞被打扫得很干净,桌上还放了一束干花。过几天,又是如此,心中觉得非常奇怪。直到有一天,发现房间被打扫干净,花束旁,放了两本当时非常流行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和《茶花女》。丁雪松又惊又喜,拿起书,看见里边有张字条:送给小鬼女军官,暑名郑律成。丁雪松当下心中大明,激动不已,于是两人订情。他们用两年时间,克服了曲折的政治阻力,最终圆满结合。

三:父爱无疆
  1943年4月,怀有身孕的丁雪松在积雪的山坡上摔了一跤,导致早产,无奈没有乳汁喂养女儿,她只好忍痛卖掉了郑律成心爱的小提琴,换来一只刚产下羊羔的母羊。为了纪念那把失去的小提琴,丁雪松给女儿起名“小提”。
  由于丁雪松要下乡工作,就在她考虑暂把孩子送给别人抚养时,郑律成毫不犹豫地担当起了“保姆”的重任。他先是弄了两只母羊,平日里挤羊奶喂养女儿,碰到洗洗涮涮更是一丝不苟,生怕委屈了女儿,俨然一个充满了“母爱”的好父亲。
  不久女儿小提患了百日咳后又得了痢疾,高烧不退,人们都说这个孩子活不成了。郑律成将从前方带回来的退烧药放在针管里,自己给女儿注射。就是这样一次一次的注射,终于使她退了烧。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天涯贝贝 发表于: 2011-7-10 23:40:46|只看该作者

代表作品

歌曲《延安颂》、《延水谣》、《八路军进行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朝鲜人民军进行曲》、《兴安岭组歌》、《中国人民志愿军进行曲》、《十六字令三首》、《娄山关》等
儿童歌曲《我们多么幸福》、《星星歌》等
歌剧《望夫云》等
大合唱《兴安岭上雪花飘》等

  2019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入选中宣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
2# 四姑娘山
 楼主|天涯贝贝 发表于: 2011-7-10 23:25:38|只看该作者

家庭成员

妻子丁雪松(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李鼎铭先生秘书)
女儿郑小提

郑律成同志的女儿郑小提致辞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 贡嘎山
 楼主|天涯贝贝 发表于: 2011-7-10 23:20:37|只看该作者

人物生平

一:孩童时期
  郑律成,原名郑富恩,1914年8月13日出生于朝鲜(现韩国)全罗南道光州。小时候,郑律成患有口吃,被发现有音乐天赋后开始学习小提琴。1919年,光州爆发了反对日本殖民统治的“三一运动”。郑律成在父亲和兄长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影响下,产生了浓烈的抗日情怀。

二:革命岁月
  1933年,郑律成的三个哥哥先后为朝鲜和中国的革命事业献出了生命,19岁的郑律成随着一批进步的朝鲜青年来到中国,进入朝鲜在华抗日团体开办的南京“朝鲜革命干部学校”学习,并参加朝鲜革命组织“义烈团”、“朝鲜民族解放同盟”等抗日组织。
  1936年,郑律成经罗青介绍加入抗日救亡组织“五月文艺社”,并任理事。同期谱写了自己的处女作《五月之歌》。
  1937年“七七事变”后,郑律成结识了冼星海,并与其长期合作,出电影歌曲、灌制唱片。同年10月,郑律成怀着满腔热情奔赴延安,先后进入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学习。
  1938年,郑律成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音乐指导、鲁迅艺术学院声乐教员。随后郑律成创作了大量的革命歌曲:《延安颂》《延水谣》《保卫大武汉》《生产谣》《寄语阿郎》《十月革命进行曲》《八路军进行曲》等等。
  1939年1月,郑律成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2年春,在周扬主持下,郑律成与丁雪松举行了婚礼。
  1942年8月,郑律成被派往太行山八路军总部工作,任华北朝鲜革命军政学校教育长。
  1945年,郑律成携夫人回到朝鲜后,历任朝鲜劳动党黄海道委宣传部部长、朝鲜人民军俱乐部部长、朝鲜人民军协奏团团长、朝鲜国立音乐大学作曲部部长等职,为朝鲜军民谱写了《“8.15”颂歌》、《朝鲜人民军进行曲》、《朝鲜解放进行曲》、《歌颂新中国》,大合唱《图们江》《东海渔夫》等十余部作品。
  1949年初,郑律成与夫人调到中国东北行政委员会驻平壤商业代表团任代表,党的关系也由朝鲜劳动党转回中国共产党。同期郑律成被调离人民军,安排到朝鲜国立音乐大学当作曲部部长。

三:新中国时期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在周恩来总理的批准下,郑律成同妻子回到中国,并加入中国国籍。后被分配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工作。
  1950年12月,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创作组的成员,郑律成和刘白羽、欧阳山尊、凌子风、李瑛等人一道去了朝鲜。他和刘白羽合作写了《歌唱白云山》,他和魏巍同志合作谱写了具有浓郁朝鲜风情的《亲爱的军队亲爱的人》,并与欧阳山尊同志合作谱写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进行曲》和《志愿军十赞》。
  1956年,郑律成调到中央乐团(现中国交响乐团)创作室作曲。他深入工厂、农村、边防,足迹踏遍了中国大地,到处寻找新的创作原料,为工农兵创作,谱写了大量的音乐作品。
  1976年12月7日,郑律成在北京突发脑溢血逝世,安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1 09:23, Processed in 0.436801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