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泰迪嘻嘻|查看: 45589|回复: 47
[食材

2020年中国马铃薯大会闭幕

 [复制链接
28#
 九爷 发表于: 2016-3-1 14:56:01|只看该作者

农业部:强化政策扶持 积极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

源自:农业部网站
  农业部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
  北京、河北、内蒙古、黑龙江、上海、浙江、江西、湖北、广东、四川、贵州、陕西、甘肃、宁夏等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牧)厅(委、局):
  为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部署,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把马铃薯作为主粮产品进行产业化开发,树立健康理念,科学引导消费,促进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现就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重要意义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首要任务。立足我国资源禀赋和粮食供求形势,顺应居民消费升级的新趋势,树立大食物观,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积极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意义十分重大。

一: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是打造小康社会主食文化的有益探索。
  还有五年时间就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这意味着13亿多中国人都将进入一个比较殷实的生活状态,消费由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健康转变,呈现品质消费、绿色消费、个性消费新趋势。食品的开发要适应这一变化和趋势,拓展传统主食文化内涵,展示不同主食文化品味,体现不同主食使用价值。马铃薯以其营养丰富著称,特别是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成分,满足消费结构升级和主食文化发展的需要。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培育健康消费理念,打造小康社会主食文化。

二: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是破解农业发展瓶颈的有益探索。
  多年来,在农产品供给的压力下,农业资源过度开发,导致耕地地力下降、水资源更为紧缺,资源环境已亮起“红灯”。马铃薯具有耐旱、耐寒、耐瘠薄的特点,适应范围广,增产空间大。在抓好水稻、小麦、玉米三大谷物的同时,把马铃薯作为主粮作物来抓,推进科技创新,培育高产多抗新品种,配套高产高效技术模式,增加主粮产品供应,提高农业质量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持续发展。

三: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是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的有益探索。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马铃薯作为适应性广的作物和市场潜力大的产品,是新一轮种植结构调整特别是“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理想的替代作物之一。把马铃薯作为主粮、纳入种植结构调整的重点作物,扩大种植面积,推进产业开发,延长产业链,打造价值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力种植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发展质量。

四: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是引领农业绿色发展的有益探索。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推广绿色环保技术,形成绿色发展新格局。马铃薯用水用肥较少,水分利用效率高于小麦、玉米等大宗粮食作物,在同等条件下,单位面积蛋白质产量分别是小麦的2倍、水稻的1.3倍、玉米的1.2倍。在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扩种马铃薯,减轻农业用水压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资源永续利用。

五: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是带动脱贫致富的有益探索。
  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的目标,重点和难点在农村。马铃薯多种植在西部贫困地区、高原冷凉山区,既是当地农民解决温饱的主要产品,也是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作物。把马铃薯作为主粮产品开发,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与农户建立更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在马铃薯产业开发中分享增值收益,带动农民增收和脱贫攻坚。
  与此同时,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也面临难得的机遇。一是有发展理念的引领。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促进提质增效奠定了基础。二是有巨大市场的拉动。
  还有五年时间就实现第一个“一百年目标”,将进入消费持续增长、消费结构加快升级的新阶段,城乡居民对马铃薯主食的消费需求将增加。“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拓展出口市场。三是有科技创新的支撑。
  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蓄势待发,智慧农业、生态农业新业态应运而生,马铃薯提质增效内在动力持续增强。需要牢牢把握机遇,贯彻发展新理念,以强烈的责任、坚定的信心、有力的措施,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引领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二、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思路原则和目标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实施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牢固树立“营养指导消费、消费引导生产”的理念,加大政策支持,加强基础建设,依靠科技创新,改进物质装备,加快马铃薯主粮产品的产业开发,选育一批适宜主食加工的品种,建设一批优质原料生产基地,打造一批主食加工龙头企业,培养消费者吃马铃薯的习惯,推进马铃薯由副食消费向主食消费转变、由原料产品向加工制成品转变、由温饱消费向营养健康消费转变,培育小康社会主食文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不与三大谷物抢水争地。

  充分利用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西南丘陵山区、南方冬闲田的耕地和光温水资源,因地制宜扩大马铃薯生产。处理好马铃薯与水稻、小麦、玉米三大谷物的关系,不与水稻、小麦和玉米抢水争地,构建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格局。

生产发展与整体推进相统一。发展两端,带动中间,逐步完善产业链。既要稳定种植面积,依靠科技进步,选育新品种,推广脱毒种薯和配套栽培技术措施,提高单产和改善品质;又要注重产品开发、工艺研发、装备改进,延长产业链条,实现加工转化增值。

产业开发与综合利用相兼顾。
  马铃薯是粮经饲兼用作物,既要开发主食产品,使马铃薯逐渐成为居民一日三餐的主食;又要拓宽马铃薯功能,广泛用于饲料、造纸、纺织、医药、化工等行业,实现营养挖潜、加工增值。

政府引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发挥政府规划和政策引导作用,集约资源、集中项目、集聚力量,加大财政投入,改善生产条件,扶持育繁推、产加销一体化龙头企业。更要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以企业为主体,推进马铃薯主食产品开发,科学引导主食消费,提高市场供应水平和企业竞争力。

统筹规划与分步实施相协调。
  做好顶层设计、整体规划、梯次推进。对重点人群、重点地区、重点产品先行先试。新品种新技术要遵循先试验、后示范、再推广的程序,新产品新工艺要由家庭烹饪、小规模烹制到工厂化生产逐步推进,消费引导要从家庭、餐厅食堂、到全社会逐次推开。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马铃薯种植面积扩大到1亿亩以上,平均亩产提高到1300公斤,总产达到1.3亿吨左右;优质脱毒种薯普及率达到45%,适宜主食加工的品种种植比例达到30%,主食消费占马铃薯总消费量的30%。
  三、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重点任务
  马铃薯产业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谋划,突出重点,加力推进,确保取得实效。

一:以资源禀赋为前提,优化主食产品原料布局。
  综合考虑各地水土资源条件、农业区划特点、生产技术条件和增产潜力等因素,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分区分类指导、突出重点领域的原则,优化生产布局,增加主粮产品开发的原料。东北地区,因地制宜扩大马铃薯种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全程机械化生产,加强晚疫病防控,提高脱毒种薯生产能力,建设贮藏设施。华北地区,重点在干旱半干旱区,以及地下水严重超采区,发展雨养农业和节水农业,改善生产条件,防治土传病害,提高马铃薯商品性。建设优质脱毒种薯生产基地和多类型贮藏库。西北地区,通过压夏扩秋种植马铃薯,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加强病虫害防控,建设优质脱毒种薯生产基地和多类型贮藏库。西南地区,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丰富多样的耕作制度和秋冬春季的空闲田,发展水旱轮作、间套作、高效复合种植,加强晚疫病防控,实现周年生产、周年供应。南方地区,开发利用冬闲田,发展水旱轮作和秋冬季农业,扩大马铃薯种植。

二:以消费需求为引领,开发多元化主食产品。
  开发适宜不同区域、不同消费群体、不同营养功能的马铃薯主食产品。大力推进传统大众型主食产品开发,以解决关键环节的技术瓶颈为重点,开发馒头、面条、米粉、面包和糕点等大众主食产品。因地制宜推进地域特色型主食产品开发,重点是开发马铃薯饼、馕、煎饼、粽子和年糕等地域特色主食产品。积极推进休闲及功能型主食产品开发,重点开发薯条、薯片等休闲产品,开发富含马铃薯膳食纤维、蛋白、多酚及果胶的功能型产品。

三:以品种选育为带动,强化主食产品原料生产技术支撑。选育适宜主食加工的新品种,加快马铃薯种质资源引进,开发利用优异种质资源,推进育种方法创新,利用分子生物学研究成果,结合常规技术,进行品种改良。健全完善脱毒种薯生产与质量控制体系,加强原原种、原种和良种生产,满足生产用种需要。集成推广优质高产高效技术模式,组装轻简化栽培、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综合防治、机械化生产等关键技术,推广高产高效、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技术模式,提高生产科技水平和质量效益。

四: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研发主食加工工艺和设备。研发原料节能处理和环保技术,配套效能比高的原料处理装备,保障原料品质和营养,有效降低能耗和废弃物排放量。研发发酵熟化技术,配套温度、湿度、时间智能化控制设备,改善面团流变学特性,提高发酵熟化效率。研发成型整型仿生技术,加强成型整型关键部件的设计和改造,实现主食产品自动化生产。研发蒸煮烘焙技术,开发主食产品醒蒸一体智能设备和自动化变温煮制设备,实现蒸煮烘焙数字化控制。研发新型包装抗老化技术,配套自动化包装设备,防止主食产品老化、氧化变质。支持企业与科研单位合作,开展主食产品工艺及设备联合攻关。鼓励规模较大、自主创新能力强、拥有核心技术、盈利能力强、诚信度高的加工企业,开发主食产品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打造一批主食加工龙头企业。

五:以营养功能为重点,引导居民消费主食产品。
  开展马铃薯主食产品营养功能评价。建立营养功能评价体系。
  依托国家级、省级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大型龙头企业,建立国家马铃薯营养数据库。开发马铃薯营养功能。
  评估马铃薯主食产品对不同特征人群的健康功效,结合其营养构成特征,开发不同类型马铃薯主食产品对不同人体的营养和健康功效作用。加强营养功能宣传。
  建设主食产品消费体验站,指导街道社区、大型超市、集体食堂以及相关企业参与产品消费体验站建设,把产品消费体验站建成为产品消费引导、营养知识科普的互动平台。
  四、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协调指导。
  农业部做好对马铃薯产业开发的统筹协调,加强指导,推进落实。各重点省份要成立协调指导机构,强化指导,落实措施。以区域性中心城市为重点,优化布局、梯次推进,构建上下联动、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

二:强化政策扶持。
  完善马铃薯生产扶持政策,落实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鼓励各地对马铃薯加工企业实行用地、电、水、气等价格优惠。加大对马铃薯生产的投入,支持种薯生产、贮藏设施建设、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市场与信息服务等环节。积极探索马铃薯产业信贷保障和保险机制,引导金融机构扩大对马铃薯主食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增加授信额度,实行优惠利率。

三:加大科研投入。
  中央、地方财政科技计划要大力支持适宜主食加工的品种选育、主食产品开发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提升科技创新对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驱动能力。推动组建马铃薯主食加工技术及设备研发中心,引导和推动马铃薯加工企业建立科技创新平台和研发基地,鼓励与高校及科研院所联合成立研究开发中心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四:搞好产销衔接。
  加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组织生产经营企业参加各种产销对接活动,扶持各类专业协会及产业联盟发展。探索建立区域性产地批发市场或物流中心,促进产销衔接和市场流通。发展主食产品直接配送,搭建产销直挂平台,推动产销双方建立长期稳定的购销关系。加强马铃薯产销信息的监测统计和分析预警,指导马铃薯跨区域有序流通,增强对市场突发异动的应对能力和调控能力,防止出现“卖薯难”。

五:健全标准体系。
  加快制定马铃薯主食产品分类标准,构建符合我国国情、与国际接轨的马铃薯主食产品标准体系,提高标准对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作用。建立和完善马铃薯主食产品加工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加快相关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引导和支持企业建立诚信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和行业标准。建立马铃薯主食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强化马铃薯主食产品的质量监管,提高行业安全管理水平。

六:加强宣传引导。
  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纸、图书等形式,加大在主流媒体和新兴媒体上的宣传力度,向公众普及马铃薯营养知识、推广主食产品。举办富有特色的马铃薯节、马铃薯营养活动周、产品交易会和营养餐计划推广等活动;举办马铃薯产业开发成就展和制作技术培训,展示马铃薯发展取得的经验和成效,吸引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马铃薯产业开发。
27#
 九爷 发表于: 2016-2-25 16:56:01|只看该作者

中国马铃薯主粮产品开发取得阶段性成效

源自: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2月25日电(记者:于文静、王宇)小土豆,大产业。近两年多来,中国积极推进马铃薯主粮产品的产业开发,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筛选出10多个适宜主食加工的马铃薯新品种,成功将馒头、面条、米粉等传统大众型主食产品中的马铃薯粉占比由10%提高至70%、45%、55%。
  这是记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25日主办的马铃薯产业开发高层研讨暨成果发布会上获悉的。
  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在会议上表示,立足中国的资源和粮食供求现状,特别是顺应居民消费需求趋势,必须树立大食物观,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有助于培养健康消费理念,打造小康社会主食文化;有助于破解农业发展瓶颈、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有助于集约节约利用资源,引领农业绿色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据了解,两年多来,农业部积极推进马铃薯主粮产品的产业开发,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加强科研企业联动,开发了一批主食产品,其中马铃薯馒头已在京津冀600家超市销售。2015年中央财政安排1亿元专项资金,在马铃薯优势产区和主食产品消费潜力区的北京、河北等9个省(市)开展马铃薯主食开发试点,创建了一批示范企业,开发适宜不同区域消费习惯、不同消费群体的马铃薯主打产品,提高了消费者认知度。
26#
 晴晴妈妈 发表于: 2016-2-25 06:56:01|只看该作者

农业部积极推进马铃薯主食开发 专家:得看市场选择

源自:21世纪经济报道
  农业部力推马铃薯主粮化 支撑玉米“去库存”
  本报记者戴春晨广州报道
  2月23日,农业部向北京、河北、内蒙古等14个省市区农业部门下发《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
  根据这份文件,到2020年,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扩大到1亿亩以上,适宜主食加工的品种种植比例达到30%,主食消费占马铃薯总消费量的30%。这较一年前农业部提及的“1.5亿亩”和“主粮消费50%”目标有所下调。
  同时,农业部希望此举能调整优化种植结构,作为替代“镰刀弯”地区玉米的理想作物之一。
  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的多名专家表示,调整量化目标,预示着高层对马铃薯主粮化的推进有更理性的评估和理解。从长期看,马铃薯主粮化有利于维护我国的粮食安全,但目前需要落地配套政策,理顺从技术、存储、加工到市场的产业链障碍。

马铃薯替代玉米思路
  2015年,农业部多次提出,未来10年,马铃薯种植面积将由目前的8000多万亩扩大到1.5亿亩,亩产量提高到2吨以上,预计2020年50%以上的马铃薯将作为主粮消费。而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亦提及“积极推进马铃薯主食开发”。
  而此次颁布的《意见》,这两个有市场风向标意义的目标有所调整。十年目标被“1亿亩”和“亩产1.3吨左右”的五年目标取代,而2020年马铃薯主食消费占总量比重也由50%下调至30%,并明确适宜主食加工的品种种植比例为30%。
  “下调主食比重,是高层对马铃薯主粮化和粮食安全有更理性认识的体现。”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主任李国祥分析,一方面农业部门对未来的粮食消费量存在一定高估;而另一方面,适当降低目标也考虑到了目前政策落地过程中,技术、居民消费习惯跟不上等实际问题。
  农业经济专家、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徐振宇分析,马铃薯主粮化战略酝酿的前几年,恰逢国际粮价大幅上扬,国内居民有可能面临“买不起粮食”的难题,马铃薯主粮化有现实意义,但目前的情况是国际粮食库存积压,价格暴跌不断。
  不过,徐振宇也指出,从长期看,由于马铃薯有易种植、耐存储等特点,在国际市场发生剧烈波动的时期,可作为后备粮食维系国内粮食供给。
  《意见》还提到,马铃薯是新一轮种植结构调整特别是“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理想的替代作物之一。当前,我国粮食库存积压,“镰刀弯”地区需要调减玉米1000万亩。
  李国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马铃薯替代玉米的思路可作参考,但要看市场和农民的选择。

主粮化两大挑战
  徐振宇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马铃薯主粮化有两个挑战,一是老百姓的胃接不接受,二是农民愿不愿意种。”
  要回答“农民愿不愿意种”的问题,牵涉到整个产业链。广东惠东马铃薯产业带头人胡成来表示,马铃薯主粮牵涉到品种研发、存储、流通到加工等一系列问题,整条产业链仍未完善。例如,目前国内的种薯产能远不能供应1亿亩马铃薯的种植,而马铃薯加工需要的存储仓库也没有建立起来。
  广东惠东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因为种植马铃薯尝到“发家致富”的甜头。但是,2016年年初,广东遭遇罕见寒潮,马铃薯减少严重,价格反降不升,农民种植积极性锐减。
  据广东海洋大学农学院副教授朱宏波观察,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提出以来,广东马铃薯产业并没有做出太明显的反应,适应主粮化的高淀粉马铃薯品种也没有扩种。其主要原因在于对配套政策落地迟缓的担忧。
  “马铃薯替代玉米”问题的焦点也在于此。徐振宇表示,除了种植技术的转换问题之外,最根本的问题在于玉米改种马铃薯,农民有没有“赚头”。农民担忧的是,等到马铃薯发展起来后,跟玉米一样积压怎么办?
  “要理顺整个产业链,就必须要有足够完善的配套政策落地。”胡成来说。
25#
 忘伤 发表于: 2016-2-23 16:56:00|只看该作者

我国决定将马铃薯作为主粮进行产业开发

源自: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2月23日电(记者:刘羊旸、王宇)农业部23日正式发布《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将马铃薯作为主粮产品进行产业化开发。
  意见指出,立足我国资源禀赋和粮食供求形势,顺应居民消费升级的新趋势,树立大食物观,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积极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意义十分重大。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曾衍德表示,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是打造小康社会主食文化、破解农业发展瓶颈、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引领农业绿色发展、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有益探索。
  根据意见,马铃薯产业开发的基本原则是:不与三大谷物抢水争地;生产发展与整体推进相统一;产业开发与综合利用相兼顾;政府引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统筹规划与分步实施相协调。
  意见提出,到2020年,马铃薯种植面积扩大到1亿亩以上,适宜主食加工的品种种植比例达到30%,主食消费占马铃薯总消费量的30%。
  意见明确了马铃薯产业开发的重点任务:以资源禀赋为前提,优化主食产品原料布局;以消费需求为引领,开发多元化主食产品;以品种选育为带动,强化主食产品原料生产技术支撑;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研发主食加工工艺和设备;以营养功能为重点,引导居民消费主食产品。
  “目前,马铃薯产业开发已稳健起步。科技创新已有一批成果,主食产品已有一批投入市场,主体培育已有一批好的企业,市场开拓已有一批潜在群体。”曾衍德说。 ●
24#
 天朝明志 发表于: 2015-9-15 11:07:00|只看该作者

湖北大力推广马铃薯主食 土豆热干面12月前上市

源自:楚天都市报
⊙楚天都市报记者曹磊 通讯员:张劲

  昨天,湖北省推进马铃薯主食化项目全面启动,首批四类马铃薯主食──馒头花卷类、干面条类、大米类、热干面,将于12月前端上市民餐桌。
  业内人士介绍,马铃薯主食将极大丰富我省主食品类的营养结构,其价格相对同类型主食略高,主要走中高端市场。

马铃薯饼干薯香浓郁
  “噫,这种饼干甜味少,还确实有土豆的香味。”昨天下午,在马铃薯主食产品推进会现场,记者们试吃了一家企业带来的马铃薯饼干。
  这种饼干完全没有“薯片”的感觉,土豆香味较为浓郁。现场专家介绍,马铃薯饼干主要用马铃薯全粉和小麦粉、鸡蛋等进行烘焙,所以薯香浓郁。而所谓的薯片则是用大米、小米、面粉和很少很少的土豆粉以及食品添加剂制作,与“马铃薯饼干”不是一个概念。
  记者试吃的马铃薯饼干并不是主食品类。省农业厅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相关负责人介绍,首批参与马铃薯主粮加工项目的种类包括馒头花卷类、干面条类、大米类,以及热干面四大主食,参与企业包括大汉口热干面、武汉普泽天等6家省内农产品加工企业,一共补贴500万元。
  按照省农业厅与6家企业签订的项目推进责任书,今年12月前,四类马铃薯主食都将进入大众流通市场,端上市民餐桌。
  “四种主食都是当下老百姓吃得最多,加工技术也相对纯熟,更适合市场推广的种类。”省农业厅相关人士介绍。

土豆热干面土豆粉占25%
  用马铃薯制作的热干面吃起来什么味道?大汉口热干面副总经理刘晓婷告诉记者,马铃薯热干面中的马铃薯粉的添加比例为25%,面条本身会有马铃薯香味,但经过酱料搅拌后,入口感觉可能不会有特别大的差别。
  “马铃薯的淀粉含量更低,所以这种热干面的泡制时间会缩短三分之一,吃起来也会更加劲道。”刘晓婷说,马铃薯热干面能够通过更丰富的工艺,让武汉老小吃的种类变得更多。
  她表示,马铃薯热干面将在今年11月经过小范围试吃推广后,在各个商超渠道销售,价格要比现在的热干面高,主要面对中高端市场,客户很可能以更注重膳食健康的学生和老年人为主。

比同类型主食贵一成以上
  “我们的马铃薯复配米已经在几家高端日式料理餐饮店里用于食用了。”武汉普泽天食品公司负责人杨宏鸽说,马铃薯米同样是蒸煮烹饪,价格在10元/斤以上,比一般大米贵不少,但与时下高端大米价格相当。
  省农业厅总农艺师邓干生告诉记者,马铃薯主食以马铃薯粉进行制作,与一般主食的最大区别是膳食纤维、氨基酸等营养成分的含量更高,平衡营养结构的功效更大。
  业内人士介绍,马铃薯主食所用的全部是马铃薯全粉,6斤马铃薯才能加工成1斤马铃薯全粉,1吨全粉的市场价在1.2万元左右,比一般的主粮成本更高,预计面市后的马铃薯主食比同类型主食价格至少要贵10%以上。
23#
 泡泡老忍者 发表于: 2015-7-31 02:27:00|只看该作者

北京张家口联手打造国内一流马铃薯产区

源自:北京晨报
原文标题:京张联手打造国内一流马铃薯产区

  北京晨报讯(记者:吴婷婷)昨天,延庆县相关负责人前往张家口市进行2015北京世界马铃薯大会行业参观。未来,拥有种薯研发的人才和科技资源的延庆与拥有160万亩种植面积的张家口合作,今后,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共建国内一流的马铃薯产区。
  在日前闭幕的2015北京世界马铃薯大会上,延庆、张家口又签署了《马铃薯产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延庆县委书记李志军说:“与张家口市携手发展马铃薯产业,既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落实新时期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着力打造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具体实践,也必将在基础设施改善、投资环境优化、产业要素聚集等方面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促进两地马铃薯产业垂直分工、互补共进、提档升级,推动全产业链的形成与发展。”
  张家口市副市长贾利军表示:“这次我们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确定了几个方面的合作内容。下一步,将在马铃薯种薯的繁育、种植、加工方面开展全面合作。通过合作,让延庆成为中国马铃薯的‘种源之都’,让张家口成为中国马铃薯产业聚集中心。”他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全面的协同发展,农业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促进马铃薯产业发展,以马铃薯产业为契机,共同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由此寻求更多更深层次的京张合作项目,增加互动,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做一个具体的生动实践。”
  记者了解到,延庆拥有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国家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马铃薯产业示范基地和全国最大的种薯企业──北京希森三和马铃薯有限公司,在科技研发、品种繁育、会展交易等方面具有较强优势,而张家口在马铃薯种植规模化、生产机械化、成果转化、延伸产业链、产品深加工等方面优势明显。两地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携手合作,将有助于提升两地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影响力。
  未来,双方将探索建立政府和市场两级管理体制,共同制定统一的区域产业标准和品牌,积极探索马铃薯新品种的引进、试验、选育、推广;整合科技资源,在关键技术上开展联合攻关;开展多层次的农技、合作组织、新型农民培训。延庆将支持张家口马铃薯企业、科研机构入驻延庆北京国家马铃薯高科技产业园区,并鼓励园区企业、科技人员到张家口市创办或合办高新企业。双方还将共同申报、承担国家马铃薯产业发展重大科研项目,共同申办、联合承办国际马铃薯产业交流活动……在国内外打造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马铃薯产业整体形象,提高两地产业的双重竞争力。
22#
 西蜀教师 发表于: 2015-7-29 17:27:00|只看该作者

我国已成马铃薯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

源自: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7月29日电(记者:魏梦佳、于文静)记者从此间在北京延庆召开的2015世界马铃薯大会上获悉,目前我国马铃薯生产持续稳定发展,面积和产量均占世界约1/4,已成为马铃薯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但同时单产和人均消费量还较低,发展潜力巨大。
  据了解,去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一连增”,达到创纪录的60710万吨。然而,人口增加、城镇化快速推进等因素都推动粮食需求持续增加,粮食供需形势仍不容乐观。
  马铃薯是世界上继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也是中国的第四大粮食作物。农业部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达5570千公顷,鲜薯产量9500多万吨,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世界的四分之一左右。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专家调查认为,尽管我国马铃薯产量大,但单产较低,仅为17.7吨每公顷,大大低于世界发达国家单产水平,与国内每亩5吨以上的高产典型相比,还有很大增长空间。同时,我国南方有约1600万公顷冬闲稻田,可再发展400万公顷马铃薯。
  此外,受品种特性、市场需求等影响,中国马铃薯年人均消费量仅为41.2公斤,远低于欧美国家水平,且消费结构单一。
  “马铃薯具有适应性广、高产稳产、营养全面等多种优势,推进主食产品及产业开发前景十分广阔,将给我国粮食安全提供更多保障。”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主任卢肖平说。
  农业部有关负责人29日表示,将加快选育马铃薯主食加工专用品种,建设优质原料生产基地,研发主食产品及加工工艺,扶持主食加工龙头企业,努力实现马铃薯品种专用化、种植区域化、生产机械化、经营产业化和产品主食化,推进马铃薯由副食消费向主食消费转变。
21#
 小姑凉可爱 发表于: 2015-7-7 07:47:00|只看该作者

土豆馒头将卖至京津冀500家超市 价格贵一倍

源自:新华日报

  土豆,能成我国第四大主粮吗
  近期,一种马铃薯馒头──也称土豆馒头,在北京市200多家超市悄然面世并热卖。据了解,到今年10月,销售范围还将扩大到京津冀的500多家超市。
  这并非简单意味着一个新食品的出现,其背后是我国千百年来粮食安全格局的重大改变──土豆将可能成为小麦、稻谷、玉米三大主粮品种之后的第四大主粮品种。一个事关13亿人吃饭问题的新命题正开始演绎。

试验成功用了800多公斤土豆粉
  土豆馒头是今年年初农业部对外公布马铃薯主粮化发展战略后面世的首个主食产品,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研制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一个专业5人团队历经近两年时间研制成功。该项目被视为土豆主粮化战略的破题之作。
  在北京市物美大卖场陶然亭店二楼,一袋袋土豆馒头与传统的小麦馒头摆放在一起。从外表看,土豆馒头与小麦馒头相比,除了颜色有些微不同,其他方面并无太大差异。
  “味道略甜,口感有些干、粉,我觉得还不错。”刚刚尝鲜过的秦先生评价说。
  负责该项目研发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薯类加工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木泰华说,这个项目从2013年开始启动,研制中最难的是中试,也就是从实验室配方到工厂自动化生产的过程。他们在北京找了一家企业进行小规模试验,一次是20多公斤的量,整整试验了40多次才完成。
  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认为,长期以来,马铃薯未能成为主粮的原因是“三缺”:一是国内马铃薯消费一直以鲜食为主,缺乏符合中国蒸煮饮食文化的主食产品;二是缺少适合中国主食产品如面条、米饭、米粉等的专用薯种与加工技术;三是民众多将马铃薯看作饱腹充饥的食物,缺欠引导作为主食消费的社会环境条件。
  “我们通过土豆粉和小麦粉的复合开发出新型馒头,这说明用马铃薯也可以做出适合中国人传统饮食文化的系列产品。马铃薯成为主粮是可行的。”木泰华说。

土豆纳入主粮是因粮食不够吃吗
  有关人士认为,推动马铃薯成为我国第四大主粮品种,旨在应对未来粮食需求的刚性增长和口粮品种增产难之间的矛盾,开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新路径。农业部预测,马铃薯营养丰富,且成为主粮后未来可提供4000亿斤的粮食供给。
  尽管我国粮食持续丰收,粮食生产形势见好,但并不能掩盖未来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压力。专家预测,未来较长一个时期,我国粮食消费需求仍将是刚性增长的趋势,到2020年粮食需求增量在1000亿斤以上。但受耕地水资源的约束和种植效益的影响,小麦、水稻等口粮品种继续增产的成本提高、空间变小、难度加大,要保障我国粮食安全,需要开辟增产的新途径。
  “马铃薯耐寒、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广,从南到北、从高海拔到低海拔的大部区域都能种植马铃薯,特别是开发利用南方冬闲田,扩种马铃薯潜力很大。”余欣荣说。
  根据农业部提供的统计数据,马铃薯理论亩产可达8吨,而目前我国平均只有1吨多一点。未来可以在不挤占三大主粮的前提下扩大种植到1.5亿亩,并且可以通过推广高产高效、可持续的技术模式,把亩产提高到2吨,这样年产鲜薯可增加2亿吨,也就是4000亿斤,大约相当于201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在木泰华看来,马铃薯作为主粮还有营养丰富的好处。他说:“从营养角度来看,马铃薯的营养成分非常全面,营养结构也较合理,不仅含有蛋白质和钙,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维生素C以及多种矿物质。”

从副食到主粮至少要闯过“三道关”
  投放近一月,土豆馒头市场表现上佳。推广该项目的北京市海乐达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良工告诉记者,土豆馒头已经在北京240多家超市铺开,月销售额大概在550万元到600万元之间。最高的时候,一天能售出每袋为350克的八九百袋,日均售量在五六百袋水平。现在天热,是销售淡季。入秋天冷后,馒头销售旺季的销量应该会大幅增长。
  不过,记者采访发现,土豆要真正完全转变为主粮,前面至少还要闯过“三道关”。
  ──第一关,要有让千家万户家庭制作方便的技术和材料。土豆粉不像面粉,目前存在着发酵难、成型难、粘度高、易开裂等难题。
  木泰华告诉记者,其团队正在尝试研制能让用于家庭使用的发酵粉配方,“以后只要在包装上注明加工方法,民众在家庭中就可以按照说明加工自己需要的食品”。
  ──第二关,价格要能为普通民众承受。目前,处于推广阶段的土豆馒头与小麦馒头相比,价格贵了差不多一倍。这主要是因为土豆粉价格贵。近期,小麦粉一吨大概是三四千元,而土豆粉一吨最低也要九千元。
  ──第三关,需要得到消费者的接受和认可。有关专家表示,土豆要主粮化,必须要有风格多样口味不同、满足不同群体和不同区域多元化需求的产品,才能得到消费者认可而被接受。
  同时,还有专家提出,需加强马铃薯加工的基础性研究。“例如发酵的问题。小麦中含有有面筋蛋白,容易发酵、膨胀,而土豆中就没有这种蛋白,不如小麦容易发酵。这就需要基础研究来解决。”木泰华说。 ●
原文标题:土豆,能成我国第四大主粮吗)
20#
 西蜀教师 发表于: 2015-7-6 18:27:00|只看该作者

北京两百多家超市现土豆馒头 土豆或成第4主粮

源自: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7月6日电(“新华视点”记者吴涛、王宇、林晖)近期,一种马铃薯馒头──也称土豆馒头,在北京市200多家超市悄然面世并热卖。据了解,到今年10月,销售范围还将扩大到京津冀的500多家超市。
  这款看起来颜色略黄、与传统小麦馒头并没有太大差异的馒头的问世,并非简单意味着一个食品新产品的出现,其背后是我国千百年来粮食安全格局的重大改变──土豆将可能成为小麦、稻谷、玉米三大主粮品种之后的第四大主粮品种。一个事关13亿人吃饭问题的新命题正开始演绎。

发展战略的破题之作,使用800多公斤土豆粉试验
  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说,马铃薯主粮化是指将马铃薯加工成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产品,实现由目前的副食消费向主食消费转变。
  土豆馒头是今年年初农业部对外公布马铃薯主粮化发展战略后面世的首个主食产品,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研制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一个专业5人团队历经近两年时间研制成功。该项目被视为土豆主粮化战略的破题之作。
  在北京市物美大卖场陶然亭店二楼,一袋袋三个装的土豆馒头与传统的小麦馒头摆放在一起。从外表看,土豆馒头与小麦馒头相比,除了颜色有些微不同,其他方面并无太大差异。“刚来的时候是五块八毛钱一袋,昨天开始特价,四块二毛钱就能买一袋。”现场的售货员说,目前一天能卖二三十袋,顾客主要都是图新奇、尝鲜。
  “味道略甜,口感有些干、粉,我觉得还不错。”刚刚尝鲜过的秦先生评价说。
  负责该项目研发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薯类加工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木泰华说,这个项目从2013年开始启动,整个项目由包括农业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在内的3家单位参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薯类加工创新团队有十几个人参加,其中有5个专门负责土豆馒头研制,其他人负责包子、糕点等其他品种研制。
  木泰华告诉“新华视点”记者,研制中最难的是中试,也就是从实验室配方到工厂自动化生产的过程。他们在北京找了一家企业进行小规模试验,一次是20多公斤的量,整整试验了40多次才完成。由于土豆粉粘度高,很容易粘在馒头成型机滚轴内,只能用手抠或用刮刀刮,每次都要两个多小时才能清理干净。
  余欣荣认为,长期以来,马铃薯未能成为主粮的原因是“三缺”:一是国内马铃薯消费一直以鲜食为主,缺乏符合中国蒸煮饮食文化的主食产品;二是缺少适合中国主食产品如面条、米饭、米粉等的专用薯种与加工技术;三是民众多将马铃薯看作饱腹充饥的食物,缺欠引导作为主食消费的社会环境条件。
  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提出以及土豆馒头的成功,将可能改变上述局面。
  “我们通过土豆粉和小麦粉的复合开发出新型馒头,这说明用马铃薯也可以做出适合中国人传统饮食文化的系列产品。马铃薯成为主粮是可行的。”木泰华说。

土豆纳入主粮是因粮食不够吃了吗?
  有关人士认为,推动马铃薯成为我国第四大主粮品种,旨在应对未来粮食需求的刚性增长和口粮品种增产难之间的矛盾,开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新路径。农业部预测,马铃薯营养丰富,且成为主粮后未来可提供4000亿斤的粮食供给。
  来自农业部的信息显示,今年我国夏粮种植面积达4.15亿亩,比上年增加100多万亩。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认为,今年冬小麦丰产形势较好,夏粮增产有望在去年高增长的基础上,实现“十二连丰”。
  尽管我国粮食持续丰收,粮食生产形势见好,但并不能掩盖未来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压力。专家预测,未来较长一个时期,我国粮食消费需求仍将是刚性增长的趋势,到2020年粮食需求增量在1000亿斤以上。但受耕地水资源的约束和种植效益的影响,小麦、水稻等口粮品种继续增产的成本提高、空间变小、难度加大,要保障我国粮食安全,需要开辟增产的新途径。
  “马铃薯耐寒、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广,从南到北、从高海拔到低海拔的大部区域都能种植马铃薯,特别是开发利用南方冬闲田,扩种马铃薯潜力很大。”余欣荣说,仅从节水的角度讲,马铃薯生长需水少,其最低蒸腾系数只有350,而小麦、水稻分别是450和500,这使它可能成为雨养农业的一种主推作物。在年降水量350毫米左右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谷物类作物生长发育困难,马铃薯却能正常生长。“农业部在河北衡水组织试验,在年降水量500毫米的华北地下水超采区,完全雨养条件下马铃薯亩产仍达到1.8吨”。
  根据农业部提供的统计数据,马铃薯理论亩产可达8吨,而目前我国平均只有1吨多一点。未来可以在不挤占三大主粮的前提下扩大种植到1.5亿亩,并且可以通过推广高产高效、可持续的技术模式,把亩产提高到2吨,这样年产鲜薯可增加2亿吨,也就是4000亿斤,大约相当于201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在木泰华看来,马铃薯作为主粮还有营养丰富的好处。他说:“从营养角度来看,马铃薯的营养成分非常全面,营养结构也较合理,不仅含有蛋白质和钙,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维生素C以及多种矿物质。”

从副食到主粮“华丽转身”要过几道关?
  投放近一月,土豆馒头市场表现上佳。推广该项目的北京市海乐达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良工告诉记者,土豆馒头已经在北京240多家超市铺开,月销售额大概在550万元到600万元之间。最高的时候,一天能售出每袋为350克的八九百袋,日均售量在五六百袋水平。现在天热,是销售淡季。入秋天冷后,馒头销售旺季的销量应该会大幅增长。
  “目前,土豆馒头销量占我们馒头销量的1%,市场反应不错。我们的目标是10月份再推出一些新产品,并且将在京津冀扩充店面到500家,每天销量达到两吨。”李良工说。
  不过,记者采访发现,土豆要真正完全转变为主粮,前面至少还要闯过“三道关”。
  ──第一关,要有让千家万户家庭制作方便的技术和材料。土豆成为主粮的前提之一,是要能像小麦粉制作馒头、大米做成米饭等一样,让每个家庭能方便地制作符合自己口味的食品。土豆粉不像面粉,目前存在着发酵难、成型难、粘度高、易开裂等难题。
  木泰华告诉记者,其团队正在尝试研制能让用于家庭使用的发酵粉配方,“目标是这种发酵粉研发出来后,只要在包装上注明加工方法,民众在家庭中就可以按照说明加工自己需要的食品”。
  ──第二关,价格要能为普通民众承受。物美大卖场陶然亭店售货员告诉记者,目前,处于推广阶段的土豆馒头与小麦馒头相比,价格贵了差不多一倍。李良工说,这主要是因为土豆粉价格贵。近期,小麦粉一吨大概是三四千元,而土豆粉一吨最低也要九千元。
  ──第三关,需要得到消费者的接受和认可。有关专家表示,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区饮食习惯风格迥异。土豆要主粮化,必须要有风格多样口味不同、满足不同群体和不同区域多元化需求的产品,才能得到消费者认可而被接受。李良工表示:“这一方面需要宣传和引导,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市场。要达到小麦馒头受欢迎的程度,估计要到2020年才行。”
  同时,还有专家提出,需加强马铃薯加工的基础性研究。“例如发酵的问题。小麦中含有有面筋蛋白,容易发酵、膨胀,而土豆中就没有这种蛋白,不如小麦容易发酵。这就需要基础研究来解决。”木泰华说。
19#
 天朝明志 发表于: 2015-6-23 04:47:00|只看该作者

农科院研制出马铃薯馒头 曾做坏12000个样本

源自:新京报

  北京通州区通朝大街的物美大卖场内售卖的马铃薯馒头。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摄
  历时2年、经过数十次试验、做坏了12000多个馒头样品后,由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研制的首批第一代马铃薯主食产品──30%马铃薯全粉馒头本月初在北京少数超市悄然露面。
  看似简单的马铃薯馒头,实则大有学问。这批馒头用的就是普通马铃薯熟粉和干酵母,可同样材料买回家自己做,老百姓是蒸不出这样又大又香的馒头来。吃个马铃薯馒头有多难?新京报记者就此采访中国农科院马铃薯研发团队负责人,为大家解答一个马铃薯馒头背后的奥秘。

上市:马铃薯馒头价格是普通馒头2倍
  在北京通州物美大卖场二楼的食品区,一个堆满馒头的柜台吸引了消费者的注意。别小看这些馒头,它们可并不普通,这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研制的我国第一代马铃薯主食产品之一的马铃薯馒头。
  马铃薯馒头目前售价为每袋5.8元,内装有3个,价格大约是普通小麦馒头的2倍。可能是价格略贵且处于推广初期,据超市店员反映,上市以来,马铃薯馒头每日销量约十几袋,还不是很多。
  与小麦馒头相比,这种马铃薯馒头色泽略微发黄,仔细观察还有粗纤维构成的暗纹;吃起来口感略干,不像小麦馒头绵软。一位品尝过马铃薯馒头的顾客觉得,马铃薯馒头的“味道还可以”,没有明显的马铃薯味道。
  生产方海乐达食品有限公司称,考虑到消费者接受还需要过程,近期计划每天生产马铃薯馒头1吨左右,主要投放在北京物美、京客隆、超市发系统的100家超市内。后期根据销售市场反馈增加产量,今年9-10月前后将产品分布京津冀地区500个销售网点。

研制:吃上马铃薯馒头历时2年
  早在2013年农业部提出马铃薯主食化战略开始,中国农科院加工研究所研究员木泰华就带领团队10余位成员兵分几路研发马铃薯发酵产品,对我国消费主食调研后,最终将重点锁定在马铃薯馒头及面包产品上。
  尝“鲜”的消费者并不知道,一个马铃薯馒头的研制历时两年之久,做坏了12000个馒头样品。木泰华说,攻克的最大问题就是马铃薯主食产品的发酵难、成型难、整形难、易开裂、口感差。
  不过,目前使用的是普通酵母及老面,不同酵母携带的不同菌种会对马铃薯中的淀粉、纤维、蛋白质等产生不同作用,究竟什么样的菌种更适合,研究还在起步阶段,这一领域还有待探明,“做个馒头看似容易,里面的学问很深。”
  他透露,目前农业部正在组织调研,计划针对部分地区试点的马铃薯主食产品加工施行补贴,具体政策措施还在商讨中。

未来:马铃薯面包花卷豆包都会有
  海乐达食品有限公司表示,还将加大与中国农科院加工所的合作,逐渐把马铃薯占比更高的馒头推向市场。
  同时,还会逐步增加马铃薯系列主食的花色品种,比如马铃薯花卷、马铃薯豆包、马铃薯枣糕、马铃薯蛋糕等。未来5年内,开发马铃薯系列主食产品8-10种,马铃薯休闲焙烤类食品10-15种。

揭秘
  “疯狂的馒头”诞生记
  1 馒头防裂得先保持“气”
  别看这些马铃薯馒头用的就是普通马铃薯熟粉和干酵母,可同样的材料买回家,老百姓却蒸不出这样又大又香的馒头来。木泰华介绍,制作马铃薯馒头通常使用的是熟粉,即加热到170摄氏度从滚筒干燥机中加工出来的产品,淀粉已糊化过一次,做馒头时熟粉需二次加热,这就容易造成马铃薯全粉黏度大。所以首先要做的是“通过降温来降黏度”,否则馒头很容易与器皿发生粘连而无法成型。仅这项试验,“我们就做了50多次,每次300个馒头,成功率仅20%,失败后还要将黏在机器上的几百个馒头一一抠下来。”
  此外,降温也是为了减慢发酵速度,发酵时间长短又与促使馒头膨起的“气”有很大关联。此前马铃薯全粉不能很好地“持气”,致使早期试验做出的馒头都有裂口,不好看,影响美观。
  面粉能否恰到好处地产出适量的气体并将其保持住,决定馒头是否优美。木泰华说,“馒头表面应形成类似膜的东西将气保持在里面,使馒头既有弹性又有韧性,才能平衡。”
  2 30%的比例有讲究
  细心的消费者会注意到,这次上市的马铃薯馒头配比为30%马铃薯全粉,其余为小麦粉。30%配比有何讲究?
  木泰华说,这与生产工艺、营养成分、生产成本都有关系。马铃薯全粉比例如果过高,将面临成型难、整形难、口感差、开裂、产气难。而20%以下的配比又没科技含量可言。
  另外,配比超过30%,以马铃薯粉价格来算,生产成本过高。目前,一吨小麦粉的价格约4000元,一吨马铃薯粉的价格约1.2万元,是小麦粉的3倍。如果继续加工成面条或米粉,每吨马铃薯粉的制作成本将达到1.5万元。如果采用全马铃薯粉加工馒头,成本及价格对于企业和消费者来说都难以接受。
  木泰华通过检测发现,30%马铃薯全粉复合馒头能够兼顾矿物质、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成分。
  3 选用的品种不易变黑
  马铃薯馒头用的什么品种?木泰华说,营养价值高的马铃薯均可作为原料。考虑到国家战略需求,所选品种还应具有普及性,以保证能在全国范围内广泛种植。
  目前团队研发产品所用的马铃薯品种主要有两种,一是来自加拿大的“夏波蒂”,二是中国本土的“克新一号”,“这两个品种的土豆也被麦当劳等餐厅广泛使用”。
  “夏波蒂”和“克新一号”价格不贵,却胜在营养价值高、不容易褐变、酶活性较低等方面。如果酶活性过高且易褐变,制作出来的马铃薯馒头颜色就会发黑。

知食问答
  Q:与小麦馒头相比,马铃薯馒头营养价值具备优势吗?
  木泰华:马铃薯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此次上市30%占比的马铃薯馒头每百克含维生素C含量高达14.59毫克,而传统小麦馒头中几乎不含维生素C;马铃薯馒头每百克钙、钾、磷、镁、锌、硒含量为小麦馒头的1.2-1.8倍;含膳食纤维3.03克,约是小麦馒头的2倍,是营养丰富的健康食品。
  Q:马铃薯面包何时能吃到?
  木泰华:下一步正谈马铃薯面包,要先看市场需求,以及市场对第一代马铃薯馒头的反馈。
  马铃薯面包和馒头口感不一样,有点像大列巴,最快今年下半年推出,马铃薯全粉配比可能不会很高,可能还是30%。
  Q:国外是否有马铃薯主粮化?
  木泰华:国外目前还没有马铃薯主粮化的说法,但已有一些国家将马铃薯当做主食。比如荷兰几乎天天会吃马铃薯泥,就是把马铃薯蒸熟后剥了皮和泥吃;美国市场上也有马铃薯面包。
  抢鲜!
  尝鲜第一代马铃薯馒头 看这里!
  想尝尝第一代马铃薯馒头是什么味道吗?绿松鼠找到国内第一家生产这种馒头的海乐达公司,我们向其“化缘”了600份马铃薯馒头,免费送给“绿松鼠”亲爱的粉丝们。今天新关注“绿松鼠”(可扫描二维码)的粉丝,即可到超市领取马铃薯馒头一份,先到先得哦!

▲ 兑换说明:关注并回复“绿松鼠”留下姓名和电话,可在1周内到指定的8家超市任意一家,凭姓名和手机号在超市服务台登记免费换领礼券。

▲ 兑换超市:物美玉蜓桥店、物美朝内店、物美田村店、物美甘露园店、物美新华联(通州)店、物美北苑店、美廉美三里河店、美廉美花园路店。
  本版采写 新京报记者 郭铁 实习生:张佳璇
原文标题:做坏12000个 马铃薯馒头终于来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6 10:29, Processed in 0.031200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