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6036|回复: 27
#
跳转到指定楼层

[作家台湾作家林清玄去世:曾白天杀猪 晚上写作

 [复制链接]
  林清玄(1953年~2019.1.23日),中国台湾省高雄人,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诗人、学者。
  笔名有秦情、林漓、林大悲、林晚啼、侠安、晴轩、远亭等。著名散文《查塔卡的杜鹃》。文章《和时间赛跑》、《桃花心木》选入人教版、北师大版小学语文课本。1953年生于中国台湾省高雄旗山。毕业于中国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他是台湾地区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最多的一位,也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
  2019年1月,林清玄过世,终年65岁。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Victorcao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Victorcao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Victorcao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Victorcao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Victorcao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Victorcao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已经删除 已经删除
27#
 一直做下去 发表于: 2019-1-23 19:38: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林清玄去世,那位二十年前的“十万加”作家走了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林清玄去世,那位二十年前的“十万加”作家走了

  传言飞了不到一天,便尘埃落定:台湾作家林清玄因心肌梗塞去世,享年65岁。今天他的家人也对外发了公开信,言及林氏于22日凌晨辞世,并引用了林清玄作品告慰世人,“生跟死没什么两样,在我看起来就是这样子,就好像移民或者搬到别的城市去居住,总有相逢之日。”
  而他的微博22日上午九点半仍有推送,“在穿过林间的时候,我觉得麻雀的死亡给我一些启示,我们虽然在尘网中生活,但永远不要失去想飞的心,不要忘记飞翔的姿势。”今日回头再看,看来两岸沟通确实有不便之处,不由得感叹有些一语成谶的意思。
林清玄微博中的配图
  林清玄从二十岁开始写作,几十年来创作了大量的散文作品,在海峡两岸有着很高的知名度和广泛的受众群体,因其作品畅销,与余秋雨、张中行等作家一起被誉为“散文八大家”。他的作品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在大陆流行,二十多年以来,与其他台湾作家一起滋养着两岸亿万读者,有人说在他们的作品里读到了人生真谛,有人批评他们贩卖的不过是致幻作用的鸡汤而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笔者高中时候正好赶上余秋雨、张晓风、林清玄等人的作品大行其道,校园里流行的都是八块钱一本的“炮仗书”──之所以叫这么个名字,是因为这种盗版书封皮用的纸跟过年放的二踢脚材质一样,每页密密麻麻的小字、稍微沾点湿气就掉色的劣质油墨、翻多了就容易散架的潦草装订,丝毫不影响一群高中生在上课间隙偷偷摸摸的阅读和讨论,并且现趸现卖用到作文上。
  后来,随着年龄和阅历增长,阅读范围深广了以后,感觉这批人所代表的的文化气质逐渐失去了吸引力,他们的文字能够穿透生活的迷雾,但是却难以带领人走出迷雾。而今,作家本人已驾鹤仙去,对于其文字与人生也到了一个盖棺论定的时候,我们不妨试着讨论一下他的作品因何在大陆流行,探究下这背后的文化密码。
林清玄
  作家好不好,首要的是得用作品说话。林清玄的文章文辞考究,在文字的质朴中透露着一种空灵淡雅的气息,具有诗性之美。此外,他的作品中融合了大量的禅宗思想,抱持着对快节奏高强度都市生活弊端的反思和批判,引导读者去探寻理想生活甚至于回归田园生活,为那些在万丈红尘中匆匆奔波的都市一族提供荡涤心灵的清洁剂。许多名言警句,整篇文章读来有韵味,单独拿出来咂摸也值得品味,文字的美感,奠定了文本流行的基础。他个人颜值虽然一般,但是幽默文雅的谈吐和极具亲和力的大众形象,也助推著作品的流行。
  好作品的流行离不开社会发展和受众心理的需求。散文在中国是最有历史传统的文体,堪称中国文学乃至于中国文化的精髓。四书五经、唐宋八大家、明清文坛……都给后世留下了一篇篇漂亮的散文。古往今来,鸿儒大家、青年学子无不以写一手好文章为人生之最高境界。散文审美上标准的分散性,也降低了大众接受的门槛,比如读余秋雨的散文,既能看到文学之美,也能间接地掌握很多历史知识。林清玄的散文,夹杂了大量的佛教典故,通俗明白的文字讲清楚一个道理,对于苦于青灯黄卷的读者来说不啻于一缕清风。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两岸先后开始大踏步的现代化改革,经济社会有了大发展,市民文化再度兴起,文艺市场面临着巨大的缺口。由于台湾先行一步,成为了大陆面向世界的一个窗口,再加上一般认为台湾的传统文化保留及其现代话改造方面的成功,台湾文化成为大陆填补文化消费的巨大来源。琼瑶、三毛、余光中、林清玄、张晓风等等,正好在是时代风口下起飞,滋养了几代在革命话语叙事下成长起来的读者们。让我们在秦牧、杨朔、巴金之外,看到了文学的另外一种存在,可以如此贴近内心世界,慰藉心灵。对于出版商来说,引进这类作品既能获取丰厚的市场回报,还不用担心意识形态方面的风险,何乐而不为呢。
林清玄
  还有,就是流行媒介的变化。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市民文化兴起,彼时互联网还是稀罕物,不具备大众基础,流行的是各类报刊杂志,《辽宁青年》《世界博览》《读者》《青年文摘》等杂志与大量的都市报组成了市民文化的风景线,他们对林清玄类的作品有着巨大的需求,每本上的文章阅读者往往都在十人以上,可以说林清玄们在当年就已经创造着“篇篇十万加”的传播奇迹。同样因为作品淡雅宁静,他不少作品如《和时间赛跑》《桃花心木》等都曾入选语文课本,成为阅读理解题库之一和中小学生作文素材库。所以他的作品在都市人群和学生群体中影响巨大,不少书都曾创造过销售百万的纪录。
  但是,流行之外,也并非无可指摘。
  首先作品质量并非始终如一。刘登翰、庄明萱等人主编的《台湾文学史》就指出了其创作中存在的问题:“林清玄成名之后,为应付报刊的约稿而大量创作,结果创作质量不免下降,题材及立意多有重复,文句的锤炼和境界的塑造也时见匆忙中留下的疏忽。有些作品为求通俗化哲理化,则过多借用宗教名词,如同讲经说法而削弱了艺术价值。”萝卜快了不洗泥,文字写的多了,肯定会有重复,但是都是一类文字,看多了难免会腻。
  他的文字清新淡雅,但是只能满足一时之需,一旦精神追求上升到哲学层面,这类作品只能被弃,所以他的作品被称为鸡汤也不为过,而某种意义上,也正是林清玄们的流行奠定了今日互联网上鸡汤横行的社会基础。
  他虽然在文字中为读者们营造了一个恬静淡雅的世界,个人私生活却一塌糊涂。大众通常的心理认知是文如其人,一旦发现作家肉身与文字中营造的意象不一致的时候,就会进行无休止的鞭挞。林清玄1979年与陈彩鸾结婚,1996年离婚,不久与小其15岁的方淳珍再婚,婚后三月方即临盆产子。因为这事儿,他在台湾受到了激烈的抵制,人气一落千丈,被人在基金会门口烧书,还有人嘲讽他是“嘴念经手摸奶”。婚姻状况,孰是孰非向来众说纷纭,但是在大众看来只要婚变就肯定有渣男小三,林清玄当年的遭遇,有点像今日之吴秀波。此时吴秀波仍旧陷在滔天口水中,事业受挫,林清玄猝然离世,历史充满了吊诡之处。
  作家本人已经作古,怀念与批评都有各自的意义,想必社交媒体上会再兴起一轮争议,希望逝者走好,生者仍旧心怀美好吧。
  作者何殊我
  编辑:安也 校对:薛京宁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6#
 天雨ai2 发表于: 2019-1-23 18:23:00|只看该作者

诗人陈黎:“林清玄”这个名字和其散文合二而一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诗人陈黎:“林清玄”这个名字和其散文合二而一

  林清玄是我的同辈人,我们是在同一个时空下成长的写作者,对于他的去世,还是很惊讶。我们第一次认识,应该是 1974年暑假,在余光中老师当营主任的一个文艺营中,分在同一组,相处了一个礼拜,也没有特别的交往,因为他主要写散文,而我写诗。1983年底某个晚上,他打了一个电话给我,说他正在编年度散文选,读到我的一篇文章觉得很惊讶,问可不可以同意选入。
林清玄
  作为一个读者,我在大学时候对他的散文印象深刻,觉得非常迷人。我一直对他的名字很好奇──“林清玄”这个名字怎么会跟他的散文风格这么贴近、相契,文如其名,简直合二而一。“清玄”两字显露了他人与文章中一种天生的特质──清妙、幽玄,非常清新、闲雅、迷人的文字风情。我觉得他有一颗“清玄”之心
  (或者说一对“清玄”之眼)
,经由一支“清玄”之笔,把俗世的风景、日常的事物,提炼而为充满“清玄”  (清幽、幽玄、幽雅)
之趣与美的文字。就我的阅读经验来说,他的文风是独一无二的。当时台湾有一位前辈作家萧白,风格与他近似,但林清玄更舒缓、自在些,更“林青霞”些。我本来以为“林清玄”是他的笔名,后来知道是他的本名。他自己说,他出生时爸爸帮他取名“林清怪”,扬州八怪的怪,户政事务所职员觉得似乎不甚妥,建议改“林清奇”,他旁边同事前晚看武侠小说,记得有个人物叫“清玄道人”,就建议改用此名。我想,这里面冥冥中似有某种天意在,他抽到了一次签,要他用清玄之笔、清玄之眼,呈现清玄之境。他尽其所能在此世执行此被分配之任务,至于他自己或他的读者们  (包括我)
,是否真能因之而不受浊世种种苦恼、习性、教条、欲念所执,永持清玄之心,就不是林清玄或尘世内、尘世外哪一棵菩提能保证的了。但林清玄的确以他天生的敏锐,以他脱玄入清的诗意的“灵视”,为我们留下许多清幽、曼妙的文字。  采访 新京报记者 张进
⊙口述:陈黎

  编辑:安也 校对:薛京宁
25#
 川兔子 发表于: 2019-1-23 16:53:00|只看该作者

林清玄:永远不要失去想飞的心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林清玄:永远不要失去想飞的心

  1月22日上午9点32分,林清玄发了最后一条微博:“在穿过林间的时候,我觉得麻雀的死亡给我一些启示,我们虽然在尘网中生活,但永远不要失去想飞的心,不要忘记飞翔的姿势。”
林清玄在网络上发布的最后一条微博配图
  1953年,林清玄出生于中国台湾省高雄,他是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诗人。他的笔名有秦情、林漓、林大悲、林晚啼、侠安、晴轩、远亭等。他的作品曾多次被中国台湾、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及新加坡选入中小学华语教科书,多次被选入大学语文课本,是国际华文世界被广泛阅读的作家,是台湾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最多的一位,他被誉为“当代散文八作家”之一。
  写作之路:三十岁就成为“得奖专业户”
  林清玄有18个兄弟姐妹,他排行第12
  (有13个是他伯伯家的,只有5个是他父亲亲生的)
。在他出生时,“清”字辈已经没有什么好字眼可用了。他生下来不哭不闹,其父便为他取名为“林清怪”。后来又改为“林清奇”。在报户口的时候,他父亲见有人在读一本武侠小说,在小说里,有一高人的号叫“清玄道长”,因此确定了这个颇为仙风道骨的名字:林清玄。  林清玄成长于穷乡僻壤,但他却异常热爱文字,他7岁开始背诵唐诗宋词。在他8岁时,就获得了全台湾儿童绘画赛优选,并立志成为作家。在小学三年级以后,他每天都要抱着一本书睡觉。他10岁时开始读小说,林清玄记得,他当时最喜欢的是《西游记》。在17岁时,他首次公开发表作品,20岁出版了第一本漫画书之后,便从此走上了文学之路。
  1972年,他考取世界新闻专科学校
  (现在的世新大学)
电影技术科。他在大学时就开始认真写作,慢慢放下了绘画的志向。在上大学前,林清玄也曾梦想过当画家,他甚至还跟林崇汉学习过一阵子画画。但是他觉得,写作更自由,更能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因此就决定写下去。在大学期间,他创办过《电影学报》,并担任过《奔流杂志》的编辑,也在《新闻人》周报任总主笔。在这段时间里,他在文坛渐露头角,并开始受到瞩目。  他在30岁前得遍了台湾所有文学大奖,其中包括国家文艺奖、中山文艺奖、吴三连文艺奖、金鼎奖、时报文学奖、中华文学奖、中央时报文学奖、吴鲁芹散文奖、作协文学奖,曾于台湾获得世界华人文化新传奖、杰出孝子奖、世新大学十大杰出校友奖、成功杂志十大成功人物奖、宝岛十大才子奖等,因此他被誉为“得奖专业户”。
  之所以成为“得奖专业户”,林清玄自认,这是因为他那时在写作上,还未到定下一个风格和走向,他要去做多方的揣摩,写多种多样的文章,他也会去角逐各种奖目。因为他认为,他一直是一个永恒的新人,而一个新人永远都需要接受新的肯定。
  在林清玄25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出版的作品逾百部。他曾连续十年被评为“台湾十大畅销书作家”。其中,《身心安顿》和《烦恼平息》在台湾创下150版的畅销纪录,《打开心灵的门窗》曾创下高达5亿台币的销售纪录。在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他每年平均出版两三本以上新书,包括散文、报告文学、文化评论、小说、散文诗等,其中,以散文见长。
  林清玄的散文创作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他初登文坛的七八年间,代表作品有散文集《莲花开落》与《冷月钟笛》等。其次是他从1980年结集《温一壶月光下酒》起,相继出版了《白雪少年》、《鸳鸯香炉》、《迷路的云》、《金色印象》和《玫瑰海岸》等书。再次是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迄今,这是林清玄散文写作产量最高的第3阶段。在这个阶段里他以10本“菩提系列”掀起学佛热潮。
  婚姻与修行:最终酝酿出“禅理散文”
  林清玄在新闻事业上十分勤奋,他每小时能写4000字,因此,在新闻界他有个绰号叫“林大侠”。他从普通记者做到了新闻主管,但是他却感到烦恼,因为这不是他想要的人生。林清玄在1979年与陈彩鸾结婚,不过因为新闻工作过于忙碌,他与陈彩鸾渐行渐远。有一次新年,陈彩鸾离家出走,林清玄因此心灰意冷。这次情感上的挫折,以及新闻事业的过度劳累,让他对人生有所反思,他也从此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84年,林清玄辞职上山,隐居起来。他在山上诵读佛经,专心“觉悟”。他曾师从佛学大师南怀瑾。南怀瑾对他评价甚高:“我的下册,就交给他写了”。而星云大师也曾赞叹他“文如流水,语似冬阳”。
林清玄
  林清玄在35岁出山。在1985年到1995年期间,他的这段人生经历和“觉悟”,使他写成上个世纪90年代最畅销的作品──“身心安顿系列”。在他40岁时,他出版了“菩提系列”,畅销数百万册。他在同时创作了“现代佛典系列”,首开“禅理散文”之河。他的写作积极“入世”,关注现代人生存中面临的种种问题,并伴之以人文的关怀和思考。而且,他的散文风格简朴、清新、空灵流动,具有诗性之美。
  林清玄与陈彩鸾离婚后,于1997年娶了小自己十余岁的方淳珍,并在婚后三个月生下儿子。当时关于他的谣言满天飞,很多人辱骂他“伪君子”,说他“说一套,做一套”,甚至有激进的妇女组织,在“林清玄教育文化基金会”门口焚烧他的书。
  面对谩骂和攻击,林清玄一直保持沉默,他希望用沉默来打动大众,得到大家的理解。事实上,陈彩鸾和方淳珍私交很好。当事的三人,早已相逢一笑抿恩仇,林清玄认为:“在脆弱中坚强才是真正的强健和坚忍,时间才是评价一个作家作品好坏的最公正的法官。”
⊙作者:新京报记者徐悦东

  编辑:安也 校对:翟永军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4#
 一对山 发表于: 2019-1-23 15:53:00|只看该作者

台湾作家林清玄病逝,多篇文章入选大陆语文教材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台湾作家林清玄病逝,多篇文章入选大陆语文教材

  1月23日,台湾《自由时报》报道,台湾知名作家林清玄因病去世,终年65岁。其笔下的《和时间赛跑》《桃花心木》等多篇文章入选中国大陆小学语文课本,给不少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我看到很多教案研究我的书我的文章,但是我都看得一团迷雾。”对于文章被收录一事,2014年8月,林清玄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如果把一篇500字的文章或1000字的文章切割成10个问题,这些问题其实都不是文章本身。文章就像人一样,你看到一个人,你不会立刻去分辨他的出身,他有什么样的身世,遇到过什么挫折,你看到的人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包括他的气质、思想,他所展现出来的人的味道,在那一霎那间,你捕捉到的才是精髓,如果把这个人切割了,味道就会变了。
  “所以,文章如果变成一个考题,就是理性的了,可是写文章的人写的时候是感性的。所以我的文章被拿来考试阅读是很好的事情,但是考坏了也没关系,那个是用理性来衡量的,并不是我当时写文章时的感性,应该从一个整体来看。”林清玄说。
  2013年6月的一场书友会上,林清玄曾接受过新京报记者采访,谈及自己对教育、人生及写作的看法。
  以下是新京报当时的报道:
  林清玄:别给孩子固定答案
  “保护孩子是不错的,但适度让他了解这个世界的打击、挫折和黑暗面,会让他在成长过程中更加平安。”6月23日,台湾作家林清玄在一场书友会上,与在场者分享了自己关于教育、写作以及人生的种种思考。
  考试不要给固定答案
  书友会上,林清玄说自己有18篇文章进入了大陆的语文课本。现场有女生提问,“我们刚刚学完您的《桃花心木》,有道题问文章中‘人生的不确定’指的是什么,全班没有一个同学答对,所以想问问您。”
  林清玄听后说,“如果要我来答,我答的可能也不对”。他说,自己有篇文章《阳光的味道》曾经成为高考考题。后来有个大学生对他说自己这道题没答好,“他把卷子给我,结果我答得更糟”。林清玄觉得对一篇文章来说,什么答案都是对的,不要给孩子一个固定的答案。
  人生不能缺乏游戏
  林清玄还分享了对“人生的不确定”的看法,“生命中一些遭遇是可控的,一些是不可控的,你在很小的时候就要有这种体会。我现在考第一名,但上高中就不一定了,上了大学竞争会更多。台湾有很多这样不幸的事件,有的大学生从第一名掉到第三名便自杀,这很可惜。”
  林清玄说,人生有很多的不确定,不要太执著、不要太认真、要放轻松,“我常说生命中不能缺乏游戏、生活的路是很长的,其实每一个转折都是好的,努力向前就对了。”
  “我读过一个科学报告,报告访问了社会上成功的人士,看他们小时候是不是都得第一名,结果这些人大都是第七名到第十七名,所以各位家长如果你的孩子是第一名到第六名,那可以叫他退步一点。”
  写作要整理自己的心
  林清玄鼓励孩子们都去写作,“写作真的蛮有趣的,它培养了你的好奇心、观察力和感受力”。林清玄说,自己从8岁便开始写作,在读小学的时候规定自己每天写500字,初中每天1000字,高中每天2000字,大学每天3000字,如今已经写了53年。
  他告诉孩子,当作家有两件最幸福的事情,“第一是不断往更高的境界追寻,和更多人分享生命的经验;第二就是不断探触自己的内心,做和文明有关的事情,你会整理自己的心,探触到更深的地方”。
  校对李铭
23#
 闪亮山 发表于: 2019-1-23 15:53:00|只看该作者

作家林清玄逝世:幸好,人生有离别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作家林清玄逝世:幸好,人生有离别

  今日,新京报记者从作家土家野夫及台湾九歌出版社获悉,著名台湾作家、散文家、诗人、学者林清玄病逝,享年65岁。
  这位从17岁开始发表作品,著作等身,和已故的三毛、席慕蓉等并称为“台湾散文八大家”的作家,与时间赛跑,曾说“林清玄有一天一定会死,假如晚上会死,早上我还会在写作,我的书会和你们相伴。”
  对于生死,他豁达、释然。正如他与人所说的,人生在世,不如意十之八九,常想一二,便会觉得,幸好,人生有离别。
2016年8月19日,作家林清玄在广州市琶洲会展中心的读者见面会上演讲。视觉中国
  与时间赛跑 还是输给了时间
  去世的消息来得猝不及防,因为就在1月22日上午9时32分,林清玄的微博还在更新消息,上面写道:“在穿过林间的时候,我觉得麻雀的死亡给我一些启示,我们虽然在尘网中生活,但永远不要失去想飞的心,不要忘记飞翔的姿势。”字里行间,有着他一如既往的禅意。
  公开资料显示,1953年,林清玄生于台湾高雄,中国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
  自17岁开始发表作品后,林清玄走上文学之路。他是台湾地区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最多的一位,30岁前即得遍台湾所有文学大奖。和已故的三毛、席慕蓉等并称为“台湾散文八大家”。
  32岁,林清玄入山修行。3年后出山,他四处参学,写成“身心安顿系列”,成为90年代最畅销的作品。40岁,他完成“菩提系列”,畅销数百万册,同时创作“现代佛典系列”,带动佛教文学,掀起学佛热潮。
  林清玄的作品是很多人小时候的回忆。作为一代国人的文学启蒙者,他的作品多次选入语文课本。《和时间赛跑》、《桃花心木》等作品仍叫人记忆犹新,然而与时间赛跑的人最终输给了时间。
2015年,作家林清玄现身南国书香节。视觉中国
  微笑着来到人间 与书相伴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家属证实林清玄被发现于今晨,在台湾的家中安详去世。作家土家野夫向新京报记者表示,目前,林清玄家属已在筹备治丧事宜,近期将于台北举行追悼会。
  人们常常是哭着来到人世间,在扮演不同种角色后,最后又哭着离开这个世界。而林清玄的人生历路,却是从微笑开始。
  他曾在2018宁波书展上透露,家里共有18个兄弟姐妹,自己排行十二,有11个哥哥,都是清字辈。
  他说,自己出生时没有哭,而是带着微笑,父辈不识字,给他取名为“清怪”。在登记户口时,“没想到工作人员说,还是用‘玄’字吧,当时他正在看一本名叫《清玄道长》的书。”
  还记得小时候,家里穷吃不饱饭。那时,对于林清玄来说,幸福很简单,就是能连喝三瓶汽水,然后打出嗝。
  林清玄小学三年级就立下志向,要当一名作家,这对于一个穷苦的家庭,让人不敢相信。中学之后,他离开家乡,当过搬运工,摆过地摊,在洗衣店工作,甚至当过杀猪的屠夫。
  但穷苦没有使其志向消退,林清玄一直坚持每天写点东西。“你的愿望会决定你的人生。你出生在哪里?你的条件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内心有没有强大的愿望,支持你走你的人生之路。”
  2017年,在一次活动中,面对读者,他这样说道,“林清玄有一天一定会死,但我会保持一颗乐观的心。假如晚上会死,早上我还会在写作,我的书会和你们相伴。”
2014年04月11日,在江苏苏州,林清玄举行《从人生的最底层出发》的主题讲座。视觉中国
  “常想一二 懂得珍惜”
  林清玄生前为两岸文化交流做出诸多贡献。谈到两岸文化交流时,他曾表示,“两岸交流,走在最前面的应该是文化。”
  林清玄曾说,“我一年中有半年在大陆,走过很多地方,碰到很多大陆的作家,每次去都有新的感动,这种感动是,我和这些作家是没有什么分别的。作为中华文化传统下的作家,我们共同的理想就是去创作包容力更强的文化。”
  资料显示,2017年开始,林清玄成立林清玄文学会和林清玄读书会,联合全国多位教育专家、作家、育儿专家等,在全国开展公益读书项目。
  旁人曾点评,林清玄用一颗菩提之心关注现世人生,显现出博大的悲悯情怀。除了一直热心于扶教助学公益活动,曾见过林清玄的读者,对林清玄以“修禅”之心保持的良好心态印象深刻。林清玄曾多次做客南国书香节。每每公开做演讲,讲座现场均座无虚席。
  林清玄修禅已久,为人豁达。《常想一二,不思八九》一文中,他曾提到,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生命里不如意的事情占了绝大部分。但是扣除了八九成的不如意,至少还有一二成是如意的、快乐的、欣慰的事情。如果要过快乐人生,就要常常想那一二成好事,这样就会感到庆幸、懂得珍惜,不致被八九的不如意所打倒。
  2018年12月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人生幸好有别离》,成为林清玄最后一本散文集。
  在书中,林清玄觉得,“生死离别”为人生大事,是每个人难以逃避,又常常充满困惑的论题,但都被他的“幸好”一一化解。人间有味是清欢,人间幸好也有离别。
  (部分内容综合媒体报道)
⊙记者:李一凡 王洪春 周世玲

  编辑潘佳锟校对郭利琴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2#
 btkj 发表于: 2019-1-23 15:23:00|只看该作者

台湾作家林清玄去世 多篇作品入选大陆语文教材

源自:中国新闻网
原文标题:台湾作家林清玄去世多篇作品入选大陆语文教材

  中新社台北1月23日电(记者:孔任远 陈小愿)台湾知名作家林清玄23日去世,享年65岁。作为高产作家,林清玄作品在大陆广为流传,多篇散文入选大陆语文教材。
  据中央社等台湾媒体报道,林清玄家属23日证实,林清玄当天清晨在台湾家中安详去世。
  林清玄1953年生于高雄旗山,毕业于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曾任职于台湾《中国时报》、《工商时报》、《时报杂志》,并获多项文学奖。
林清玄(资料图片)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林清玄的《桃花心木》等多篇作品入选两岸、香港和新加坡的语文教材。《和时间赛跑》《桃花心木》等作品广为学生熟知,《阳光的味道》还曾作为大陆高考考题。
  林清玄常参与两岸交流,到访过大陆众多城市,曾捐助希望小学。他曾表示,两岸交流,走在最前面的应该是文化。两岸文学应该手牵手。 ●
  台湾知名作家林清玄病逝 享年65岁
21#
 川兔子 发表于: 2019-1-23 14:38:00|只看该作者

作家林清玄去世 曾称考7到17名的孩子最有出息

源自:新浪新闻综合
原文标题:台湾知名作家林清玄去世!关于教育孩子,他说过这些话……| 特别关注

源自:中国教育报

  据媒体报道,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去世,终年65岁。
  他是中国台湾的高产作家,获得了诸多文学奖项。其代表作有《清欢》、《愿你,归来仍是少年》等。
  1953年,林清玄生于台湾南部乡村。他说:“小时候家里很穷,共有18个兄弟姐妹,我排行十二,我前面有11个哥哥。”
  林清玄的名字,也是偶然得之。他说,他出生时没有哭,带着微笑来到人间,他的祖上及父亲一辈都不识字,就给他取名“清怪”。“我是清字辈的,我一个哥哥说,‘怪’太不好听了,还是叫‘奇’吧。于是父亲以林清奇给我去报户口,没想到工作人员说,‘奇’也不好听,还是叫‘清玄’吧,因为他正在看一本叫《清玄道长》的书。”
  林清玄曾任媒体记者、编辑,1973年开始散文创作,20岁出版第一本书《莲花开落》。
  林清玄在大陆出版了《在云上》、《清音五弦》、《心的菩提》、《情的菩提》、《马尾》、《林寺》等著作,很多人即使没有读过他的书,也在《读者》杂志上读过他的短文。他的文章《和时间赛跑》、《桃花心木》曾选入人教版、北师大版小学语文课本。

关于教育孩子
他说过这些话──
考7~17名的孩子最有出息

  我小时候读书差,考试都考红字,就是考不到60分。有一年考试,我好不容易考了一个超过60分,很高兴,拿回家给我爸爸看,我爸爸正吃饭,他放下碗哈哈大笑。哥哥姐姐很奇怪,考这么烂还笑,爸爸说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找一个接班人,现在终于找到了。我一听坏了,爸爸是农夫,向上三代都是农夫,我不要做农夫的,所以后来就用功努力读书。
  我发现大陆家长很在意成绩,都想让孩子考第一名,其实,现在世界精英都不是当年的尖子生,他们在班级的排名是第七名到第十七名。原因就是这些孩子人际关系更好,可以和第一名做朋友,也可以和最后一名做朋友,而且孩子压力小,生活更轻松,是创意最好的。说到这里我真感动啊,终于找到自己成功的原因了,小时候我们那班只有17个人。
  如果你的孩子是第一名,那就让他别那么努力,轻松点进七到十七名里,那才能成功嘛。如果你的孩子是后几名,那就让他努力进到前17名里面。

唤醒内心的种子,就是好孩子
  根据孩子的特点来教育孩子,就是唤醒孩子内心的种子。好孩子是已唤醒内心种子的孩子,他们认识到了自我,坏孩子还没有唤醒种子,没认识到自我,还浑浑噩噩地活着。
  我算是唤醒了内心种子的人,从小学三年级就立志做作家,小学开始每天写500字,中学写1000字,高中写2000字,大学写3000字,我一直坚持下来,现在已经出了131本书。
  孩子生命中应该掌握的重要的东西有很多,除了学习,孩子更应该掌握这几方面的能力──

面对挫折的能力:
  锻炼这个能力,除了读书,还有劳动。

爱的能力:
  我学生做过个实验,回家抱自己爱的人,100斤都抱得起来还转一圈,抱一百斤石头肯定不行。用饱满的爱面对亲人、朋友,才能更好面对人生。

认识生命的多元价值:
  台南有个高一学生,父亲是种凤梨的农民,还要鉴定凤梨的甜分,每个凤梨敲3下,几年下来,父亲敲凤梨的手指肿得很粗大。学生很心疼父亲,就发明了一个可以敲三下鉴定凤梨甜度的机器,这个机器最后得到了英国发明奖的金奖。孩子不一定要成绩好,要看他对生命的理解。

世界观:
  现在很多孩子去国外念书,家长说是为了培养孩子世界观,好想法。认识到世界的广大,才能认识到自己的渺小,才能弱化自己的痛苦,才能包容世界。

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孩子学习了解自己,之后还要学会表达,特别是内向封闭的孩子。有个男孩喜欢一个女生,想约她,结果靠近女生就紧张,脸通红地吓跑了。这时候,我教你们“林清玄五字大明咒”:大家都是人。那个不敢追女生的男孩可以默念“我们都是人”,看见位高权重的人不敢说话也念“我们都是人”。这样克服内心紧张,我们才不惧于表达自己。

不和孩子细致生活,那会不再认识孩子
  孩子长得太快,如果不细致爱孩子,不和孩子细致生活,那会不再认识孩子,不再看得到孩子的心。
  我和我的孩子相处很好,每天孩子出门,我站在门口拍拍他们肩膀,说爸爸爱你们,要加油,每天孩子回家,我还是抱抱他们,说爸爸爱你们,今天辛苦了。我和三个孩子关系都很好,和他们就是朋友,同时从他们身上学习。
  台湾知名作家林清玄病逝 享年65岁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0#
 wsch1688688 发表于: 2019-1-23 13:08:00|只看该作者

台湾作家林清玄去世:曾白天杀猪 晚上写作

源自:中国新闻网
原文标题:台湾作家林清玄去世:曾白天杀猪,晚上写作

⊙作者:宋宇晟 何路曼 孙悦

  据台湾媒体报道,台湾知名作家林清玄过世,终年65岁。
  他身上有诸多为人熟知的标签,其中大多数与文字有关──曾连续十年被评为台湾十大畅销书作家,创下150次再版的热卖纪录;30岁前拿遍台湾所有文学大奖;文章数度被摘录进入语文课本;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
朱延生 摄

多篇作品入选中小学语文教材
  “林清玄有一天一定会死,但我会保持一颗乐观的心。假如晚上会死,早上我还会在写作,我的书会和你们相伴。”2017年,在一次活动中,林清玄面对读者这样谈起对死亡的看法。
  如他所言,优美的文字构成了人们对他的印象。
  在其一生中,出版作品逾百部,多篇作品被大陆、港台及新加坡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其中《和时间赛跑》、《桃花心木》等作品广为熟知。
  “第一次发表文章时,大家就都说我是天生的作家。”林清玄曾这样回忆自己的处女作。
  小学三年级即立下了一个志向:要当一名作家。为什么当作家?林清玄笑谈,“因为作家可以写出动人的文章”。
  虽然几乎没人相信他的这个理想,但林清玄已开始为此努力了。
  立志从文的林清玄每天都在不断地写──小学时每天500字,中学时代每天1000字,大学时每天2000字,毕业后每天3000字,几十年来一直坚持不辍。
  他后来的工作也与文字息息相关。他曾在多家媒体做记者,后来又专注于写作。
资料图
  他的作品有散文集《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的酒》、《鸳鸯香炉》、《金色印象》、《白雪少年》等。
  “你的愿望会决定你的人生,你小时候有什么愿望,就会决定你有什么的导向,你出生在哪里?你的条件是什么?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内心有没有强大的愿望,支持你走你的人生之路。”林清玄曾这样评价自己这样的经历。

差点叫“林清怪”
  这样的经历说来简单,但对于林清玄这样一个出生在台湾的偏僻乡村,祖祖辈辈都是农夫的人来说,殊为不易。
  他曾回忆,小时候考试挂了科,父亲却“高兴”地说,终于找到农夫继承人了,因为哥哥姐姐成绩很好,不可能继续当农夫了。
  就连名字也起得颇为随意。
  林清玄有18个兄弟姐妹,他在家排行第12,轮到他出生的时候,“清”字辈中已经没有什么好字眼了,偏偏他生下来不哭,林父很奇异地看着他,遂为其命名“林清怪”。
  后来,父亲大概觉得叫这个名字不好听,便改为“林清奇”。结果报户口的时候,那位户籍警正在读一本武侠小说,对“林清奇”这个名字颇觉不以为然,便拿着书给林清玄的父亲看:“书中恰有一高人号‘清玄道长’,盍为令郎取名‘清玄’?”
资料图
  父母也并不知道写作为何事。林清玄小时候说长大了要当作家,说作家就是写写东西就可以收稿费,还因此被父亲怒斥:“哪有这么好的事?”
  在林清玄的记忆里,童年总是和饥饿联系在一起。他自认,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从来没有一天吃饱过。
  “我们端起饭来不会马上吃,吐一口痰进去拌一拌,这样才可以安心吃,不然你头一转回来饭就少一口了,因为哥哥姐姐他们也从来都吃不饱,都是盯着别人的饭碗在看。”他曾回忆。
  那时,林清玄眼中的幸福很简单。幸福就是一个小孩子连喝三瓶汽水,打出嗝。
资料图
  中学之后的林清玄离开家乡,曾在高雄码头当过搬运工,摆过地摊,在洗衣店里每天洗几百条裤子、几百件衬衫,甚至做过杀猪的屠夫。
  “我曾经在屠宰场杀猪,很多人没法想象,工作完回到我自己租的小房子里,洗完手后,晚上开始写作。”
  他觉得,对于一个作家来说,白天是生活,晚上是精神。

两岸文学应多多“手牵手”
  多年前,作为迁台的第11代,林清玄曾回到祖籍地福建省漳浦县,在那里找寻林氏族谱。
资料图
  这些年,他在大陆出版的书籍也有几十种之多,其中不少还被收入课本。
  他认为,这就是文化交流的结果。“两岸在文化上会打破越来越多的界限,我很乐观,两岸会越来越好,合作往来会越来越多。”
  林清玄几乎走遍了大陆东南沿海,但东北、西北还有一些空白。他几年前曾表示,还要“继续行走和分享”。
  令他感慨的是,第一次去大陆并不是去推荐自己的书,而是去捐助希望小学,并用稿费资助大陆农村的高中女生到城市上大学。而如今大陆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同时,林清玄也欣赏大陆文学创作的蓬勃。在他眼里,现代社会资讯发达,两岸年轻作家从事的文学写作,在文风上已经没有任何界限,不像过去大陆文学作品文风较为“沉重”,而台湾作家文风较为轻快。
  他觉得,站在高处看,文学上没有两岸问题。两岸文学“手牵手”才是更好的状态,会走向更好的文化视野。
  重温林清玄曾说的那些话↓↓
  台湾知名作家林清玄病逝 享年65岁
19#
 张各国 发表于: 2019-1-23 12:38:00|只看该作者

知名作家林清玄去世终年65岁 曾当过屠夫摆过地摊

源自:中国新闻网
原文标题:知名作家林清玄去世终年65岁 曾当过屠夫摆过地摊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月23日电(记者:张曦)综合台湾媒体消息,台湾知名作家林清玄因病去世,终年65岁。其家属向媒体披露,林清玄是在台湾的家中安详走完人生最后一程。
  林清玄身上有诸多为人熟知的标签,其中大多数与文字有关──曾连续十年被评为台湾十大畅销书作家,创下150次再版的热卖纪录;30岁前拿遍台湾所有文学大奖;文章数度被摘录进入语文课本;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
资料图:台湾作家林清玄在山西太原和读者交流“读书与生活”话题。 李新锁 摄

曾谈死亡:我的书会和你们相伴
  “林清玄有一天一定会死,但我会保持一颗乐观的心。假如晚上会死,早上我还会在写作,我的书会和你们相伴。”2017年,在一次活动中,林清玄面对读者这样谈起对死亡的看法。
  如他所言,优美的文字构成了人们对他的印象。
  在其一生中,出版作品逾百部,多部作品被大陆、港台及新加坡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其中《和时间赛跑》、《桃花心木》等作品广为熟知。
  “第一次发表文章时,大家就都说我是天生的作家。”林清玄曾这样回忆自己的处女作。
  小学三年级即立下了一个志向:要当一名作家。为什么当作家?林清玄笑谈,“因为作家可以写出动人的文章”。
  虽然几乎没人相信他的这个理想,但林清玄已开始为此努力了。
  立志从文的林清玄每天都在不断地写──小学时每天500字,中学时代每天1000字,大学时每天2000字,毕业后每天3000字,几十年来一直坚持不辍。
  他后来的工作也与文字息息相关。他曾在多家媒体做记者,后来又专注于写作。
  “你的愿望会决定你的人生,你小时候有什么愿望,就会决定你有什么的导向,你出生在哪里?你的条件是什么?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内心有没有强大的愿望,支持你走你的人生之路。”林清玄曾这样评价自己这样的经历。
资料图 林清玄在演讲。蔡震/摄 图片来源:扬子晚报

农夫之子的“作家梦”
  这样的经历说来简单,但对于林清玄这样一个出生在台湾的偏僻乡村,祖祖辈辈都是农夫的人来说,殊为不易。
  他曾回忆,小时候考试挂了科,父亲却“高兴”地说,终于找到农夫继承人了,因为哥哥姐姐成绩很好,不可能继续当农夫了。
  父母也并不知道写作为何事。林清玄小时候说长大了要当作家,说作家就是写写东西就可以收稿费,还因此被父亲怒斥:“哪有这么好的事?”
  在林清玄的记忆里,童年总是和饥饿联系在一起。他自认,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从来没有一天吃饱过。
  林清玄有十八个兄弟姐妹,他在家排行第十二。“我们端起饭来不会马上吃,吐一口痰进去拌一拌,这样才可以安心吃,不然你头一转回来饭就少一口了,因为哥哥姐姐他们也从来都吃不饱,都是盯着别人的饭碗在看。”
  那时,林清玄眼中的幸福很简单。幸福就是一个小孩子连喝三瓶汽水,打出嗝。
  中学之后的林清玄离开家乡,曾在高雄码头当过搬运工,摆过地摊,在洗衣店里每天洗几百条裤子、几百件衬衫,甚至做过杀猪的屠夫。
  “我曾经在屠宰场杀猪,很多人没法想象,工作完回到我自己租的小房子里,洗完手后,晚上开始写作。”
  他觉得,对于一个作家来说,白天是生活,晚上是精神。
资料图:林清玄作客广州南国书香节 朱延生 摄

两岸文学应多多“手牵手”
  多年前,作为迁台的第11代,林清玄曾回到祖籍地福建省漳浦县,在那里找寻林氏族谱。
  这些年,他在大陆出版的书籍也有几十种之多,其中不少还被收入课本。
  他认为,这就是文化交流的结果。“两岸在文化上会打破越来越多的界限,我很乐观,两岸会越来越好,合作往来会越来越多。”
  林清玄几乎走遍了大陆东南沿海,但东北、西北还有一些空白。他几年前曾表示,还要“继续行走和分享”。
  令他感慨的是,第一次去大陆并不是去推荐自己的书,而是去捐助希望小学,并用稿费资助大陆农村的高中女生到城市上大学。而如今大陆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同时,林清玄也欣赏大陆文学创作的蓬勃。在他眼里,现代社会资讯发达,两岸年轻作家从事的文学写作,在文风上已经没有任何界限,不像过去大陆文学作品文风较为“沉重”,而台湾作家文风较为轻快。
  他觉得,站在高处看,文学上没有两岸问题。两岸文学手牵手才是更好的状态,会走向更好的文化视野。 ●
  台湾知名作家林清玄病逝 享年65岁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8#
 忧忧我 发表于: 2019-1-23 12:23:00|只看该作者

台湾知名作家林清玄逝世 曾致力于两岸文化交流

源自:中国新闻网
原文标题:台湾知名作家林清玄逝世 曾致力于两岸文化交流

  中新网1月23日消息,综合台媒报道,1月23日,台湾著名血液专家陈耀昌在社交网站上发文称,台湾知名作家林清玄逝世,享年65岁。家属也通过林清玄生前的友人,向“中央社”记者证实此事,且表示林清玄是在台湾的家中安详去世。
  “不管有没有准备好,不论是不是愿意,我们总是起步在旅途中,消失在旅途中。人生是一个漫漫的旅行,没有终站,只是走到了偶然的地方,力尽而止。”就像自己曾写下的感悟一样,林清玄,这位一直追求在平凡中感知生活至美的一代文宗,留下了满纸清香,玄意悠远。他生前致力于两岸文化交流,往返两岸十多次,去过大陆300多个城市。

不停写作成就“当代散文大家”
  林清玄是台湾知名作家,30岁之前获遍台湾所有重要文学奖项,他的作品曾多次被中国台湾、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及新加坡选入中小学华语教本,也多次被选入大学国文选,是国际华文世界被广泛阅读的作家,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
  他的作品有散文集《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的酒》、《鸳鸯香炉》、《金色印象》、《白雪少年》等。
  “因为家里太穷了,我要成功,就一定要比一般人更勤奋,所以我每天一定会读书,而且直到读到让我感动的句子才睡觉。”这是林清玄早年艰辛的创作经历。
  “我生活在农家,生活很穷,我想人应该摆脱生活和世俗的捆绑,所以童年唯一可以让我得到超脱的就是文学写作和对心灵境界的向往。”每天睡前,林清玄都会在脑子里回想当天读到的让他感动的话,甚至背下来。
  从小学开始,林清玄就坚持每天写500字的短文,初中每天写1000字,高中增加到2000字,大学时到3000字。
  直到后来,不管多忙,林清玄依然每天坚持写3000字。“无论是恋爱或失恋,痛苦或快乐,我每天都不停写作。”
  得益于这一写作习惯,林清玄很擅长写短文,几个月就能完成一本书,他没有统计过自己写了多少文字,但至今已出版近300本书,成为台湾最高产的作家之一。

差点叫“林清怪”
  林清玄有18个兄弟姐妹,他在家排行第12,轮到他出生的时候,“清”字辈中已经没有什么好字眼了,偏偏他生下来不哭,林父很奇异地看着他,遂为其命名“林清怪”。
  后来,父亲大概觉得叫这个名字不好听,便改为“林清奇”。结果报户口的时候,那位户籍警正在读一本武侠小说,对“林清奇”这个名字颇觉不以为然,便拿着书给林清玄的父亲看:“书中恰有一高人号‘清玄道长’,盍为令郎取名‘清玄’?”
  至此,一代文宗林清玄大名遂定。“如果我名字真的叫林清怪,估计现在没有人会买我的书。”林清玄曾这样介绍自己名字的来历。

和大陆作家成好友:创作包容力更强的文化
  一年往返两岸十多次,去过大陆300多个城市,林清玄因出版、演讲、援建希望小学等活动,和大陆的艺术界人士有着亲密接触,和很多作家都成了要好的朋友。
  “两岸交流,走在最前面的应该是文化。”林清玄在谈到两岸文化交流时曾表示,两岸文学多多手牵手才是更好的状态。
  林清玄曾说,“我一年中有半年在大陆,走过很多地方,碰到很多大陆的作家,每次去都有新的感动,这种感动是,我和这些作家是没有什么分别的。作为中华文化传统下的作家,我们共同的理想就是去创作包容力更强的文化。”
  在林清玄看来,因为网络、通讯等流通,两地年轻作家的作品已没有太多区别。“我的女儿在看大陆一位年轻作家的作品。我看了之后,感觉和台湾青年作家没有多大差别,不像我们这一代,台湾的作品比较轻快,大陆会相对沉重。”

假如晚上会死,早上还会在写作
  林清玄心中最伟大的三个人是茶圣陆羽、禅圣慧能和经圣玄奘。他希望通过这三位从人生底层出发的人所代表的文化向上精神,告诉读者如何认识自我,实践自我,开发自我的伟大志业。
  “成功不只是有名、有钱、有权、有影响力,其实一个人在某一种领域做到极致,即为成功,比如茶圣陆羽……”林清玄认为,人的一生不只是为谋生,灵魂需要解脱欲望的捆绑,从最底层出发,走向心灵之路,也就是追求自己的梦想,才能保持住浪漫的精神,认识到生命的真实价值,而非表面的价格。
  林清玄认为,作家一旦有独到的观点,形成自己的人格和风格,就会比一般作家饱满和有力量。“讲一个观点,必须要有故事。要有故事,必须有感动。感动很值钱,可故事更值钱,比故事更值钱的就是观点。”
  “当一个作家特别幸福,我要写到倒下来的那一天。”著作等身的他生前仍笔耕不辍。
  “林清玄有一天一定会死,但我会保持一颗乐观的心。假如晚上会死,早上我还会在写作,我的书会和你们相伴”,他说。 ●
  台湾知名作家林清玄病逝 享年65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4 19:05, Processed in 0.171600 second(s), 12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