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4752|回复: 4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生物克隆猕猴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有助于解决人类疾病减少实验中动物的使用

 [复制链接]
  世界上首个体细胞克隆猴“中中”于2017年11月27日在中科院神经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的非人灵长类平台诞生,第二个克隆猴“华华”在12月5日诞生,两只克隆猴均为雌性。
  2019年2月27日,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公布“2018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基于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成功克隆出猕猴的进展入选。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上官123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上官123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上官123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上官123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上官123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上官123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河北保定容大梦立方被指涉嫌非法集资 住建局回应 国防部:让最美的芳华为祖国绽放
5# 华蓥山
 蓝色简单 发表于: 2019-2-28 01:53:00|只看该作者

克隆猕猴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有助于解决人类疾病减少实验中动物的使用

源自: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文标题:克隆猕猴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有助于解决人类疾病减少实验中动物的使用

  本报记者唐唯珂广州报道
  “克隆”+“基因编辑”猴子,尽管关键词惹人联想,但研究成果是单纯用于解决人类疾病。
  2月27日,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公布“2018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基于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成功克隆出猕猴的进展入选。
  这项成果由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完成。去年1月25日,由中科院上海神经科学研究所孙强、蒲慕明领导的研究团队在Cell杂志发布了题为“CloningofMacaqueMonkeysbySomaticCellNuclearTransfer”的成果,世界范围内首次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完成了克隆猴。
  研究者们首先针对性地制造了睡眠生物钟紊乱的基因编辑猴子。具体来说就是关闭了猕猴的BMAL1基因,该基因在保持灵长类动物的昼夜节律中至关重要,尤其是在生物钟与睡-醒机制中。
  在人类当中,BMAL1变异还与糖尿病、高血压和抑郁障碍这些我们熟知的疾病有关。在成功制成这样的“晚上焦虑不安,活动较多,失眠不睡觉,且有精神病风险”的猕猴之后,研究人员对其进行了克隆。取得猕猴的体细胞,将体细胞的遗传物质提取出来,放进被抽出原始遗传物质的卵细胞中,然后将这个装有完整原版猴遗传物质的卵放进代孕猕猴的子宫内,最后生出DNA与原版一样的克隆小猴。

体细胞+灵长类突破
  从好莱坞大片到多莉的诞生,克隆技术对普罗大众来说远在天边近在咫尺。然而克隆技术真实的意义和在细分领域研究的方向,似乎才真正左右着人类命运。
  多名生物医药领域学者都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克隆技术本身并不稀奇,此次进展主要强调的是其在体细胞层面以及灵长类动物上作出的突破。
  《西游记》中孙悟空有着超凡的能力,随便从身上拔一把毫毛,吹一口仙气,一群“齐天大圣”就降临了,克隆猴也是这样诞生的吗?
  狭义来讲,克隆就是通过将某种动物的体细胞核植入去核的卵母细胞,在体外培育成囊胚后再植入代孕母体,最终产生与供体细胞核遗传信息完全一致的新个体的过程。所用到的技术为体细胞核移植技术,也称为体细胞克隆技术。该过程直接利用体细胞核与卵母细胞质相结合的方式产生动物个体,巧妙地避开了精子和卵子的受精融合过程,属于无性繁殖。
  自1997年克隆羊“多莉”以来,虽有多家实验室尝试体细胞克隆猴研究,却都未成功。“运用体细胞进行克隆,举个例子皮肤细胞就是体细胞,同以往的胚胎细胞进行克隆相比难度更大。”一位生命科学方向研究学者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道。
  大众关心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克隆人距离我们到底还有多远。
  事实上,在2004年,韩国科学家黄禹锡宣称已经克隆了人类胚胎,立即引起很大争议。后来证明这是一次科学上的造假,实际并没有克隆出人胚胎。2013年,俄裔美国科学家米塔李波夫(ShoukhratMitalipov)使用皮肤细胞克隆了人类胚胎细胞,同样在安全和伦理上引起了很大争议。而目前世界各国普遍禁止任何有关克隆人的研究。
  克隆技术说起来并不复杂,将细胞核转入到卵母或胚胎细胞质中,然后即可像受精卵一样发育。然而这其中的基本问题依然很多,例如去核过程对细胞有什么影响等。
  我们距离克隆人可能只有一层窗户纸的距离,而且这个玻璃窗主要是由于伦理问题导致世界各国普遍禁止克隆人研究。从技术上讲我们距离克隆人非常地近,但伦理道德和法律禁止人们踏出这一步。

从“小白鼠”到“小猕猴”
  尽管克隆技术备受关注,但是其商业化应用实际上一直在探索的路上。
  一位香港大学再生医学专业在读博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将克隆器官用于移植一直在探索,但实际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很多。基础科研的研究本身就存在一定的不计成本,而克隆猴子实际上是具备更多临床运用价值的。”
  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蒲慕明此前披露,对基因编辑猴的克隆成功可以极大地提高人类对疾病研究的效率,并且减少实验中对猴子的使用。
  他指出,过去我们使用动物进行实验,因为个体不同,实验结果──比如药物的药效等,容易受到这种差异的干扰,因此不得不使用大量的动物来重复实验,以减少这种干扰。克隆则实现了实验体在基因上的统一,让实验结果更加明确和突出,因此不再需要大量的动物来进行实验,也免去了许多动物的痛苦。
  此外,由于灵长类动物在认知、精神和神经疾病领域与啮齿类动物相比,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实现对基因编辑猴的克隆,意味着在这类疾病上将有更迅速的突破。
  蒲慕明计划建立更多大脑疾病和认知疾病方面的克隆群体,比如阿兹海默病、帕金森病、Angelman症以及一些眼科方面的基因疾病等。
  而对此一位生物医药投资研究人士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基因编辑婴儿事件爆出之后,大众对于此类技术在伦理上有了更多的芥蒂,实际上,在合理范围内的科学研究,基因编辑用于疾病治疗的前景十分可观。而且行业内也已经存在多家类似的研究机构和公司。”
  非人灵长类动物是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动物。因可短期内批量生产遗传背景一致且无嵌合现象的动物模型,体细胞克隆技术被认为是构建非人灵长类基因修饰动物模型的最佳方法。
  上述科研学者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道:“通俗的理解就是以往只能通过小白鼠进行的试验,接下来通过对在克隆猴子上的研究,能够更有效地促进人类疾病解决。以往灵长类动物的研究具备一定的成本高,数量少等难度。而克隆灵长类的动物难度在于卵不透明,去核的难度大,这就需要熟练的操作技巧,重编程机制理解的欠缺也带来突破难度。当然伦理的探讨一直存在,尤其是一些激进的动物保护组织对此一直持反对态度。在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基因编辑和克隆成功的论文公布之后,PETA(EthicalTreatmentofAnimals)组织就发声反对。”
4# 金佛山
 谁说的等待 发表于: 2018-4-27 15:42:00|只看该作者

蒲慕明院士:计划建立猕猴克隆品系,推进脑科学研究

  北京时间4月27日,2018GMIC大会-生命科学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蒲慕明院士在论坛上发表了题为“猕猴模型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的演讲,蒲慕明院士表示,自闭症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一个好的研究模型是非常关键的。
  五年前他们团队决定做克隆猴来解决自闭症研究模型的问题。2017年11月27日,在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中心研究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非人灵长类动物的体细胞克隆。
  蒲慕明院士表示,接下来可以在中国建立猕猴的克隆品系,打造出一个以非人灵长类为模型的“Jackson lab”动物模型产业。届时,不仅是自闭症,其他如脑疾病、免疫疾病、肿瘤和代谢紊乱等疾病的研究,动物模型都可以为之提供有效的研究工具。
  为什么大力推进脑科学的研究?蒲慕明院士表示,科学家想要得到人类的图谱,必须从一个相似的动物开始。研究高等认知功能,比如语言、自我意识等,人类都可以通过猕猴的模型来进行。(河雨)
3# 峨眉山
 楼主|上官123 发表于: 2018-1-26 10:35:01|只看该作者

中国弯道超车 率先开启猕猴作为实验动物模型时代

源自:人民日报
  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孙强团队24日下午在北京宣布,团队经过5年的不懈努力,突破了体细胞克隆猴的世界难题,成功培育出世界首个体细胞克隆猴。这标志着中国将率先开启以猕猴作为实验动物模型的时代。
  该项成果于1月25日以封面文章在线发表在生物学顶尖学术期刊“细胞”上。
  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个体细胞克隆猴“中中”
  在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的非人灵长类平台诞生;12月5日第二个克隆猴“华华”
  诞生。两只克隆猴均为雌性。在科研人员精心呵护下,截至目前,两只小猴子的各项身体指标均很正常,发育状态良好。

与人类相近的灵长类动物(猕猴)的体细胞克隆一直是没有解决的难题
  体细胞是一个相对于生殖细胞的概念。它是一类细胞,其遗传信息不会像生殖细胞那样遗传给下一代。
  孙强说:“体细胞是执行特殊功能的,比如红细胞是执行运养功能的,免疫细胞是执行免疫防御功能的,它们不具有发育的特性。但有部分体细胞可以在体外进行培养实现无限增殖,可以拿到无数的体细胞。”利用这个特点,体细胞克隆技术应运而生。

自从1997年“多莉羊”体细胞克隆成功后,许多哺乳动物的体细胞克隆也相继成功,但与人类相近的非人灵长类动物(猕猴)的体细胞克隆一直是没有解决的难题。

没有克隆猴,就很难建立模拟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
  “没有克隆猴,就很难建立模拟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很多疾病的研究就无法顺利且有效开展。”孙强说,“比如,目前绝大多数脑疾病之所以不能有效治疗、主要的原因之一是研发药物通用的小鼠模型和人类相差甚远,研发出的药物在人体检测时大都无效或有副作用。”
  以往用普通的猴子做实验动物模型,这存在两个劣势。
  孙强说:“一是猴子的繁殖力低,传代时间长。一个猴子的怀孕周期是160天,从一个小猴子出生到性成熟可以怀孕生育至少要等4年到6年时间。二是遗传背景复杂。因为猴子的父亲母亲都不一样,其基因来源不一样,遗传背景就不一样,这样个体差异大,对实验干扰就会比较大。”
  基于此,一直以来全世界各国的科研人员都在不断努力去想办法攻克这个难题。
  2012年,在浙江乌镇举行的非人灵长类研究小型专题研讨会上,中国科学院神经所所长蒲慕明提出神经所要开展猴体细胞克隆的工作。并认为这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唯一可行道路。
  于是,奔着这个任务目标,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孙强研究员率领博士后刘真为主的团队开启了这项研究。
  孙强团队经过分析认为,体细胞克隆的关键节点是主要分为四个阶段:胚胎构建、激活、核基因启动,以及着床后发育。其中,前三个阶段,也就是胚胎细胞从一个细胞依次分裂成2、4、8个细胞的的过程之间是最关键的。
  “在核基因组启动前,体细胞核要经历一个回复到早期胚胎核状态的过程,也就是重编程。如果能把这个过程控制好,应该就能够提高体细胞胚胎的发育率。”孙强说。
  猴的卵母细胞去核难度大,对技术的要求很高。为了能在去核过程中做到快速准确,减少对卵母细胞的损害,刘真苦练技术几年,最终能达到平均10秒取出一个核。

将促进针对阿尔茨海默病、自闭症等的新药研发进程
  经过5年的不懈努力,孙强团队最终成功地突破了这个生物学前沿难题。
  谈到体细胞克隆猴构建成功的意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蒲慕明表示,首先证实了猕猴可以用体细胞来克隆,二是猕猴可以成为真正有用的动物模型。
  “克隆猴遗传背景相同,就减少个体间差异对实验的干扰,大大减少了实验动物使用数量。同时,通过体细胞克隆技术,模型猴制备时间缩短到一年内,复杂和精准的基因编辑可以在体外培养的细胞进行。”蒲慕明说。
  此外,体细胞克隆猴的成功,将推动我国率先发展出基于非人灵长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全新医药研发产业链,促进针对阿尔茨海默病、自闭症等脑疾病,以及免疫缺陷、肿瘤、代谢性疾病的新药研发进程。
  蒲慕明说:“同时,这一突破也率先实现了‘领跑、弯道超车、三个面向’的目标,进一步巩固了中国科学家在我国即将启动的灵长类全脑介观神经联接图谱国际大科学计划中的主导地位。”
  国际细胞治疗协会主席,医学科学家约翰。拉斯科评价说:“来自中国科学院的作者们报道了体细胞核移植和化学重编程产生的克隆猕猴出生了以及头一个星期的生长情况。相似的技术二十年前曾经用来制备多莉羊,但是这一次来自上海的科学家利用聪明的化学方法和操作技巧,攻克了多年来导致克隆猴失败的障碍。这是许多专家一直认为不可能实现的重大技术突破。”

体细胞克隆猴的应用前景很广阔
  美国的杰克森实验室建立于1929年,是世界上最大的模式动物研发基地和销售公司,为国际生物医学界培养并出售七千多种基因编辑小鼠品系。

“等这项技术成熟后,未来,我国也可建成以非人灵长类为模型的主要研发基地和产业链。”
  蒲慕明说,“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脑疾病模型猴的制作也将为脑疾病的机理研究、干预、诊治带来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以我国科学家为主导的灵长类全脑图谱计划的实施和灵长类脑科学的前沿研究,将进一步使我国成为世界脑科学人才的汇聚高地。”
2# 四姑娘山
 我很牛 发表于: 2018-1-25 21:08:00|只看该作者

中科院科学家首次克隆出猕猴 基因来自流产猕猴胎

源自:南方都市报
原文标题:中科院神经所科学家首次用体细胞克隆出猕猴 基因来自流产猕猴胎
⊙记者:吴铭

  南都记者从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获悉,中科院神经所研究员孙强率领以博士后刘真为主的团队,近期首次成功用体细胞克隆出了猕猴“中中”和“华华”。研究成果论文与1月25日在生物学顶尖学术期刊“细胞”(Cell)以封面文章在线发表。

两只克隆猴基因来自同一个流产的雌性猕猴胎儿
  世界上首个体细胞克隆猴“中中”于2017年11月27日在中科院神经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的非人灵长类平台诞生,第二个克隆猴“华华”在12月5日诞生,两只克隆猴均为雌性。

克隆猴“中中”“华华”。中科院神经所提供
  据悉,两只克隆猴的基因,来自同一个流产的雌性猕猴胎儿。中科院神经所科研人员提取了这个猕猴胎儿的部分体细胞,将其细胞核“植入”若干个“摘除”了细胞核的卵细胞,结果产生了基因完全相同的克隆猴。
  中科院神经所人员向南都记者介绍,自从1997年“多莉羊”体细胞克隆成功后,许多哺乳类动物的体细胞克隆也相继成功,但与人类相近的灵长类动物(猕猴)的体细胞克隆一直是没有解决的难题。“没有克隆猴,就很难建立模拟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
  中科院神经所研究员孙强率领的以博士后刘真为主的团队,经过五年的不懈努力,成功地突破了这个生物学前沿的难题。中科院神经所人员向南都记者表示,这一成功标志着中国将率先开启以猕猴作为实验动物模型的时代,进一步巩固了中国科学家在我国即将启动的灵长类“全脑介观神经联接图谱”国际大科学计划中的主导地位。

克隆猴成功将推动医药科学进步
  中科院神经所人员向南都记者解释,体细胞克隆猴的重要性在于,能在一年内产生大批遗传背景相同的模型猴。使用体细胞在体外有效地做基因编辑,准确地筛选基因型相同的体细胞,然后用核移植方法产生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大批胚胎,用母猴载体怀孕出生一批基因编辑和遗传背景相同的猴群。这是制作脑科学研究和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关键技术。
  中科院神经所人员称,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脑疾病模型猴的制作将为脑疾病的机理研究、干预、诊治带来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目前绝大多数脑疾病之所以不能有效治疗,主要的原因之一是研发药物通用的小鼠模型和人类相差甚远,研发出的药物在人体检测时大都无效或有副作用。
  中科院神经所人员向南都记者表示,体细胞克隆猴的成功,将推动我国率先发展出基于非人灵长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全新医药研发产业链,促进针对阿尔茨海默病、自闭症等脑疾病,以及免疫缺陷、肿瘤、代谢性疾病的新药研发进程。以我国科学家为主导的灵长类全脑图谱计划的实施和灵长类脑科学的前沿研究,将进一步使我国成为世界脑科学人才的汇聚高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6 14:21, Processed in 0.046800 second(s), 12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