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6895|回复: 3
 1熊猫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名人川大老校长任鸿隽家藏辛亥革命史料座谈会

 [复制链接]
⊙ 周鸣天
  2011年3月11日上午10点,“川大老校长任鸿隽家藏辛亥革命史料座谈会”在川大校史馆的一间小会议厅内举行。与会者有川大档案馆馆长党跃武教授、沈教授、四川博物馆副馆长魏学峰、四川省地方志办公室汪毅主任、任鸿隽老校长的侄孙任尔宁等人士。
  会上,任鸿隽的侄孙任尔宁先生首次展示了部分家藏辛亥革命史料原件,任鸿隽是我国现代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曾在1935年至1937年担任四川大学校长。任氏兄弟四人,均是同盟会早期资深会员,其中任鸿隽排行老三,曾和四弟任鸿年在孙中山就任民国临时大总统时担任总统府机要秘书。此次属第一次展示祖辈留下的部分珍贵原件,如当年同盟会成员人手一本的“自由日记”,日记本背面画有同盟会会旗、同盟会的联络图、辛亥革命烈士任鸿年投井后,雷铁崖为其题写的墓志铭手稿原件以及任氏家族在1898年所拍摄的全家福。据介绍,整张照片长约60厘米,宽约30厘米。一同展出的还有来自任鸿隽和任鸿年的两本手抄笔记本,当属史料·····。会上党跃武馆长还透露了四川大学将在年底前准备成立“老校长任鸿隽研究中心”。

IMG_4430.jpg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周鸣天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周鸣天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周鸣天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周鸣天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周鸣天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周鸣天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到汶川送春联 清代蒲江的三个武进士
2# 四姑娘山
 楼主|周鸣天 发表于: 2011-12-28 23:17:16|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RE: 疑为毛泽东少年时期最早的诗句

本帖最后由 周鸣天 于 2011-12-29 22:22 编辑:

疑为毛泽东少年时期最早的诗句

周鸣天

“革命英雄归地下  中原天子在人间'  诗句被公认为是禹之谟的作品。根据是此诗句最早刊于一九○六年十月

《洞庭波》第一期,署名为“湖南某君”。1906年夏将革命烈士陈天华和姚宏业的灵柩运回长沙公葬时,受到当地

官僚和豪绅的阻挠,他亲自发动千余学生举行游行送葬。同年被捕,受刑不屈。次年1月5日被绞杀于靖州(今湖南

靖县)东门,终年39岁。

但在任尔宁所展示的辛亥革命历史史料中,有一本辛亥革命烈士任鸿年用当年在成都中学堂教书时用的线装8

行竖格本,印着红色的“昆山片玉”、“蓉城锦江桥”的商家字号的手抄本写的;任鸿年手抄本“辛亥革命诗集”

:其中也有“革命英雄归地下, 中原天子在人间。”两句诗,但署名确是“湖南少年”,手抄本的其他诗句的署

名大都是有名有姓的,如永贞女士挽秋瑾联、“狱中赠周容”署名太炎、 “送友人”署名君武、“哭亡友姚君洪

业”署名汉援,这里就有重大问题:如署名为“湖南少年”而不是“湖南某君”那么这两句诗就绝对不是禹之谟烈

士所写,因为其时禹之谟已年届四十了,已是有身份的人了,绝对不会署一个无名之辈“湖南少年”。另外就杂志

署名与手抄本录名来讲,手抄本可信度高些,而杂志有署笔名、假名的惯例。从辛亥革命烈士禹之谟诗句的风格上

看也不相似,如所知诗句【撰题联】师拿破仑;学玛志尼。 ──禹之谟靖州狱中自题;斩藏丰城剑;待著羑里书

。 ──禹之谟靖州狱中自题;禹之谟挽陈、姚二烈士联(二首);陈新宪、禹问樵、禹靖寰、禹坚白编《禹之谟

史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10月第一版,P.52.):杀同胞是湖南,救同胞又是湖南,倘中原起义,应首湖

南。烈士竟捐生,双棺得赎湖南罪,兼夷狄成汉族,奴夷狄不成汉族,痛满虏入关,已亡汉族,国民不畏死,一举

能张汉族旗國學劄記······从已知诗风文风上似不类同。

如这两句诗不是禹之谟所写,那又会是谁写的呢?任尔宁说怀疑是毛泽东少年时期最早的诗作,笔者也有认同

理由如次:1、毛泽东在少年时期1902年-1909年(9岁--16岁)先后在家乡韶山六所私塾读书,共有6位私塾老师

, 接受中国传统的启蒙教育。六位老师中就有些老师就是宣扬革命思想的先生,与外界还多有联系,不排除把学

生的诗句传出去的可能,据仇君好文:。祖父说,毛泽东对辛亥革命的很多问题都有浓厚兴趣,喜欢刨根问底,所

以他也非常认真地回顾了一些重大事件的经过。比如,毛泽东对1906年仇鳌组织同盟会湖南分会在长沙发起的“义

葬陈姚”活动就特别感兴趣。但这尚缺乏确凿的依据。2、毛泽东少年时期就学的私塾古诗文相当了得,而且已会

写诗了,如有文章记载:

七古 咏蛙

一九一零年

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

从诗风上看就很接近,在以后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等。3、在以后的诗作中又多次使用了很多同样的词汇

:如毛泽东于1925年的词《沁园春·长沙》里“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其中同学少年与当年自称的<湖南少年>

同义。建国后的题写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与《革命英雄》。<中原><天子>使用的频率太多,就不说了,在人间,

毛泽东的 “蝶恋花”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从当年的真命天子在民间到夺取政权换了人间。

任鸿年(1913年经上海于杭州翁家山逝世。)小时就读于私塾,后进重庆府中学堂,该学校的教员都是当时的学界

名士,革命思想倡导者,如梅黍雨、孔保之、杨沧白,受其熏陶,任鸿年在少年时就形成了爱国革命思想,不到20

岁他就在成都中学教书,任鸿年三哥任鸿隽就读上海中国公学大学预科甲班,这所学校有着浓厚的反清革命氛围,

被认为是革命党人的大本营,革命文章、诗词等信息应该是非常丰富,故1913年,同盟会机关报《民意报》邀任鸿

年北上主笔。所以任鸿年手里必定有大量的文稿、诗稿等资料。1913年的3月,任鸿年整理好行装,从重庆启程,

顺江而下,到天津担任国民党在北方的机关报《民意报》的主编,应该是有备而来。

探讨文章,转贴必究。

湖南少年.jpg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周鸣天 发表于: 2012-1-15 22:50:12|只看该作者
手抄本上“君武”为马君武:

马君武马君武(1881~1940) 中国近代学者、教育家和政治活动家,广西大学的创建人。原名道凝,又名同,改名和,字厚山,号君武,汉族,广西桂林人。马君武与蔡元培同享盛名,有“北蔡南马”之誉。国立广西大学首任校长。

中文名:马君武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广西桂林

出生日期:1881年7月17日

逝世日期:1940年8月1日

职业:学者、教育家、政治活动家

毕业院校:日本京都帝国大学

目录

近代学者生平简介

勇武校长马君武

代表诗作

马君武墓

诗词学会会员近代学者 生平简介

勇武校长马君武

代表诗作

马君武墓

诗词学会会员

展开 编辑本段近代学者

生平简介
  1881年7月17日(清光绪七年六月二十二)生。祖籍湖北省赤壁市铁山村。早年就读于桂林体用学堂。1900年入广州  马君武

法国教会所办丕崇书院学法文。1901年入上海震旦学院。同年6、7月间赴日本京都帝国大学读化学。1903年结识孙中山,矢志反清革命。此间,马君武由改良主义者转变为革命民主主义者。1905年8月,第一批加入同盟会,和黄兴、陈天华等人共同起草同盟会章程,并成为《民报》的主要撰稿人之一。年底回国,任上海公学总教习,积极宣传革命。为避免清政府迫害,于1907年赴德入柏林工业大学学冶金。武昌起义爆发后回国,作为广西代表参与起草《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并任南京临时政府实业部次长。1912年出任国会参议员。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再度赴德入柏林大学学习,获工学博士。1916年回国。1917年参加孙中山发起的护法运动,任广州军政府交通部长。1921年,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马君武任总统府秘书长;接着就任广西省省长。后因军阀横行,被迫辞职出走。1924年国民党实行改组,马君武跟不上革命形势,思想趋于保守,和冯自由、章炳麟等人发表宣言,反对国民党改组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1925年出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被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除党籍。  马君武老照片(12张)精通英、日、德、法等国文字,曾用旧诗格律译拜伦、歌德、席勒等人的诗篇;编译了《德华字典》等书,并第一个翻译出版了达尔文的《物种原始》,在当时产生了较大影响。马君武后半生致力于科学教育事业,先后任上海大夏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上海中国公学校长。1927年,应广西省政府之邀在梧州创办广西大学,任校长。在任期间,辛勤规划操持,聘请有才识之土和进步学者任教,提倡科学研究,作出了一定贡献。“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坚主抗日,他激于爱国义愤,作了《哀沈阳》一诗,讽喻张学良。抗日战争爆发后,出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0年8月1日,在桂林病逝。

勇武校长马君武
  若为民国知识分子的勇武好斗排个座次,马君武想必位于前列。其多次“当众斗殴”的记载,屡屡散见于各类野史稗抄里。  民国初,马君武怀疑宋教仁倒向袁世凯,对宋“言语讨伐”。宋按耐不住性子,打了马君武一耳光,马君武“奋起还击”,重伤宋教仁左眼。宋在医院躺了大半个月,伤口才“勉强愈合”。  1917年初,国会讨论对德宣战,马君武为反战之中坚,但“政学系”骨干李肇甫却赞成对德宣战。马君武勃然大怒,大喝道:“放狗屁!”说罢举杖绕桌追打李肇甫。  即便是在对诗赏月的风雅场合,马君武也难脱勇武之气。一次“南社”对诗,马君武被苏曼殊的诗“噎”得半天说不出话,“转羞为怒,急起,奋拳欲殴曼殊”。苏诗人竟“茫然不知所措”,幸亏众人劝住。  但了解那段历史的人都说,马君武虽“性烈”,却有其“烈”的道理。他曾经是孙中山的秘书长,又是同盟会章程八位起草者之一。辛亥革命后,历任南京临时政府实业部次长、北京临时执政府司法总长、教育总长等,实为国民党元老级人物。  这位留德工学博士,精通英、日、德、法等数国文字,又写得一手好诗。《共产党宣言》的纲领,是他首次译成中文,刊登在《民报》上。他还是第一个翻译并出版达尔文《物种起源》的中国人。其时,有人开玩笑说,“马君武”对上“达尔文”,真是一副“绝世好联”。  如此文人脾性,在政坛自是四面碰壁。因固执己见,马君武曾被国民党开除。后来,国民党广西党部欲为其恢复党籍,就让他填个表。表上有“何时入党”一栏,马君武却填上“同盟会章程是我起草”,党部的官员们哭笑不得,只得作罢。  马君武一度任广西省长,但多次与桂系军阀交恶,其座船被军阀袭击,连随侍身边的妻子都中弹殒命。死里逃生的马君武向老友陆费逵痛陈道:“政治生活,真是我所不能过的……可惜数千册心爱的书籍和许多未刊行的诗文译稿,完全丢了,实在令我心痛。”马君武塑像(3张)  陆费逵答曰:“你是文学家、工业家、教育家。我国应该做的事多得很,你的脾气,不宜搞政治,何不去做本行的事业呢?”  从此,中国政坛上便少了一个“勇夫”,却多了一个雷厉风行的大学校长。  其时,恰逢国立北京工业大学校长空缺,全校学生一致公议,要求教育部任命马君武为校长。他的学生回忆,马校长一到,“久不冒烟之实习工厂,亦浓烟冉冉升空;严冬冷寂之教室与图书馆,亦得有煤升炉取暖,全校员生振奋不已。”  在出任广西大学的首任校长后,马君武又奉行“锄头主义”。他要求学生拿起锄头参加建校劳动,既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又使家境贫寒的学生通过劳动得到一点报酬,以补贴生活费用的不足。  抗战期间,为了让学生适应战斗生活,马君武还大力提倡军训。西大学生过着军事化的生活,戴军帽、扎皮带、裹绑腿,每日三餐,号兵吹号,学生列队进入食堂,有时候还要搞夜间演习。  在用人方面,马君武不拘一格。按照当时国内惯例,大学毕业生必须担任一定年限的助教,才能晋升为讲师。马君武却从中学教师暑期讲习班中选拔人才,来广西大学担任助教。反之,对不安心本职工作、学生不满意的教师,则不管资历、学识如何,一旦聘期已满,立即予以解聘。  马君武的同代人,显然很清楚地意识到他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这位校长以其改造中国的封建教育体制、极力推广现代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与蔡元培同享盛名,有“北蔡南马”之誉。  但这个一度“恃才傲物”的马校长,却多次因学校的工作低下“勇武”的头颅。他曾求张学良为其捐助一笔办学款,张学良拒见,他便在张的公寓门房外呆了一夜,张学良只好接见。康有为去世后,他的家人将其藏书出售,马君武得知这一消息,立即派人前往,苦苦哀求,才得以花费巨资,将康的藏书收于校图书馆。  1936年,广西当局改组西大,规定校长由省政府主席兼任。马君武请求担任理工学院院长,遭拒,只得离开他一手创建的西大。离别前,他意味深长地对学生说,我一生做的许多工作,都是别人求我,只有办西大,是我求别人。  但他似乎从未后悔。1939年,59岁的马君武再度出山,重任国立广西大学校长。他的居所位于校区内杉湖旁,门前是他亲撰的一副对联:“种树如培佳弟子,卜居恰对好湖山。”有后人评说,这副对联,“早洗净先前勇武之气,显得温情脉脉这般”。

代表诗作
  【京华早春】  山深三月犹微雪,林密长宵觉峭寒。 马君武的书法和作品(11张)  图籍纵横忽有得,神思起伏渺无端。  百年以后谁雄长,万事当前只乐观。  欲以一身撼天下,须于平地起波澜。
4# 金佛山
 彭雄 发表于: 2012-2-29 11:09:33|只看该作者
“湖南少年”就是毛,有些牵强吧,湖南那么多少年,毛泽东在当时并无出色表现,湖南志士仁人多得很。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10 08:23, Processed in 0.140400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