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孟良|查看: 4631|回复: 46
[军事

天宫一号预计周末坠落地球 残骸不会构成危险

 [复制链接]
28#
 谁说的等待 发表于: 2018-3-29 10:42:00|只看该作者

天宫一号即将归来 你不得不了解的航天器再入过程

源自:新浪综合
源自:中国载人航天微信公众号

编者按
  日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消息,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即将再入大气层烧毁。
  对此,专家表示,我们普通人根本不需要为航天器再入这样的事忧心忡忡。天宫一号等航天器再入时,不会像科幻电影中描述的那样,恶狠狠地砸向地球,而是在奔向地球的过程中,化成一身绚烂,划过美丽星空。
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飞船交会对接模拟图
  其实,在距离地球表面300km~1000km的近地轨道上,运行着空间站和各类卫星等航天器。这些航天器在完成自身使命或报废失效后,都将离开运行轨道并最终再入大气层。最近大家颇为关注的天宫一号目前就处于这种轨道衰减阶段。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于2011年9月29日发射升空,先后与神舟八号、九号、十号飞船进行6次交会对接,完成了各项既定任务,为中国载人航天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2016年3月16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正式终止数据服务,全面完成了历史使命,自此进入轨道衰减期。
  当然,天宫一号可不是流星或者陨石,相对于陨石这样的自然天体,我们能够通过地面测控系统精确地测量出天宫一号的运行轨迹,通过计算精准预测出它的再入速度和再入角等信息。同时,天宫一号的构型及组成是已知的,我们能够计算和仿真出天宫一号进入大气层之后每一步的烧蚀、解体的情况。
  那么,大型航天器再入大气层的过程是怎样的呢?根据理论研究和历史上天空实验室、和平号空间站等大型航天器再入大气层的飞行经验,大型航天器进入大气层后烧蚀解体的一般过程可以简要概括为:

大型设备的分离解体
  在进入大气层初期,安装在航天器外部的太阳电池板、大型天线等设备在大气阻力作用下开始撕裂,在剧烈的气动摩擦中,这些设备从主结构上撕裂、脱落,与航天器本体分离后被大气层摩擦、烧蚀。这个过程一般发生在100km高度左右。

航天器的解体
  随着航天器的温度继续升高,舱体受到的气动摩擦和气动热会愈演愈烈,在高温和大气阻力的双重作用下,航天器的主体结构、内外部设备陆续与航天器本体发生分离,若航天器携带有较多剩余燃料,甚至可能发生爆炸加快解体和燃烧的速度。航天器解体高度一般在80km左右。解体后的碎片在坠落过程中继续加热烧蚀。

碎片烧尽
  航天器的碎片在坠落过程中继续受到气动热和气动力的双重作用熔化或燃烧,质量和体积逐渐减小,其中大部分碎片在到达地面前已烧尽,不会到达地面。只有少量较难烧蚀的部件可能会残留一部分,直到到达地面;还有一些质量更小的碎片,在烧尽前已经降到较低速度,不再烧蚀,也可能会最终飘落到地面。
  天宫一号重量约8吨,比起重达80吨的天空实验室、140吨的和平号空间站可以说算是个小个头了。根据严密监视和科学计算,天宫一号大部分器件将在返回大气层中烧蚀销毁,对航空活动以及地面造成危害的可能性极小。
  我们地球表面70%被海洋覆盖,航天器的残余碎片落向人口密集地区的概率更是非常非常小。事实上从20世纪60年代到现在,人类大约有15000吨以上的人造航天器残骸落回地球,但从未伤害到人口密集地区的居民。
  根据粗略的估算,在流星雨爆发的时段,每小时约有1000~20000颗陨石落向地球,而普通人被200g以上的陨石砸中的概率是7亿分之一;作为对比,普通人一生中被雷劈的可能性是1.2万分之一。这样一比较,我们普通人根本不需要为航天器再入这样的事忧心忡忡。
了解更多信息 欢迎关注科学探索微信公众号及微博
27#
 一眼 发表于: 2018-3-29 10:28: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外媒称天宫一号预计周末坠落:残骸不会构成危险

源自:参考消息
原文标题:天宫一号预计周末坠落地球 残骸不会构成危险

资料图:天宫一号模型 新华社记者 詹彦摄
  参考消息网3月29日报道 外媒称,据预测,中国天宫一号空间站将在复活节长周末坠落地球。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3月28日报道,该空间站于2011年发射升空,于2016年正式停止使用。
  报道称,自停止使用以来,该空间站的高度一直在稳步下降,现在看来它将脱离轨道,在复活节长周末撞击地球。
  报道称,目前该航天器每一个半小时环绕地球飞行一圈,速度为每小时2.8万公里,其轨迹在南北纬43度之间。
  报道指出,这使澳大利亚、非洲、南美洲、美国大部分地区以及东南亚都处在可能的撞击区内。
  另据路透社3月27日报道,欧洲航天局说,中国天宫一号太空实验室可能在3月30日和4月2日之间坠落地球,残骸碎片撒落范围可达数千平方公里,不过对人构成的危险非常小。
  欧洲航天局说,这个长10.4米的空间站预计将在南北纬43度之间的某个点再入地球大气层。
  欧洲航天局说,对于天宫一号将坠落何处的更准确预测要等到它再入大气层前一天才可能做出。但即使到那时做出的预测,也可能误差数千公里。
  不过该航天局说,人被天宫一号残骸碎片击中的可能性是被闪电击中的可能性的千万分之一,因为地球的大部分被水覆盖或是荒无人烟。
  欧洲航天局在其网站上说:“在航天历史上,尚没有证实发生过太空残骸碎片坠落造成伤亡的情况。”
  此外,美国趣味科学网站3月26日刊登文章称,由于高空大气层摩擦力的拖累,天宫一号的高度将逐渐下降,接触的大气密度越来越高,造成力度更大的拖拽,结果使之进一步下坠,轨道飞行速度继续放慢,这一过程被称为轨道衰变。
  文章称,以这一速度飞行,大气摩擦力会产生大量的热。不过天宫一号缺乏隔热手段。美国航空航天公司说,除了高热,空间站接触的大气越来越厚,速度开始迅速下降。减速会产生高达重力加速度10倍的载荷,造成该航天器开始解体。
  该空间站上脱落的大部分小部件会被摩擦产生的热焚毁,不过专家估计有些部分会在烈火中幸存下来,坠落地面。靠近地面时,大气密度大,空间站的残余部件会大大减速和冷却下来。
  美国趣味科学网站3月26日还报道称,中国废弃的空间站天宫一号失去控制,不久将撞向地球。不过不要惊慌。
  报道称,一个重8.5吨的金属体脱离轨道冲向地球广大中部的某个未知地点,这让有些人感到担心,不过这对民众并不构成什么危险。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天宫一号不过是已经(受控或不受控)坠落地球的其他物体的一个零头。
  报道称,鉴于它是一个空间站原型,天宫一号作为一个航天器来说都不算大,更别说作为空间站来说了。它的重量不过是俄罗斯空间站“和平”号120吨重量的7%。据欧洲航天局说,2001年坠落的“和平”号是从太空坠落的最大人造物体。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6#
 大惊失色 发表于: 2018-3-28 00:08:00|只看该作者

外媒渲染天宫一号将失控坠落遭机构反呛:想太多

源自:参考消息
原文标题:外媒渲染天宫一号将“失控坠落”遭权威机构反呛:想太多

  近日,各国媒体都开始进入“倒计时”,紧盯天宫一号预测落点,部分境外媒体甚至渲染天宫一号的“谢幕”风险,妄称“中国已对天宫一号失去控制”。
  美国广播公司(ABC)在其网站煞有介事地刊文称:“2016年,在发射升空5年后,中国航天机构失去了对天宫一号的控制。目前,天宫一号正在垂直砸向地球,澳大利亚处于危险区域。”
部分境外媒体对于天宫一号“失控撞地”的报道。

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2016年3月16日,天宫一号全面完成使命正式终止任务,彼时,原定在轨运行2年的天宫一号已经超期服役两年半。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截至2018年3月26日,天宫一号运行在平均高度约212.0公里的轨道上,整器结构完整,即将再入大气层烧毁。北京航天飞控中心和专业机构分析,预计天宫一号再入大气层的时间在2018年3月31日至4月4日之间。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方网站将每日发布有关监测预报信息。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方网站关于天宫一号轨道状态公告截图。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太空)科学中心博士钱航发文指出,中国对天宫一号采取两方面应对措施。一是加强对飞行器的地面监测和预警;二是在飞行器轨道寿命末期,使天宫一号主动离轨,重返大气层烧毁。
  此前,天宫二号总设计师朱枞鹏在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就指出,中国一直在监控天宫一号,其坠入大气层后就会烧毁,剩余残骸将落入指定海域,不会危害地面。
  作为原型空间站,天宫一号比国际空间站要小得多。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国际空间站有一个足球场那么大,生活空间相当于拥有5个卧室的房子,重400多吨。相比之下,天宫一号仅重8.5吨,只有10米长,3米宽。
  事实上,美国航空航天局、欧洲航天局等多个国外权威航天机构都已明确表示,天宫一号残骸坠落到地球人口密集区的可能性近乎为零。“从最坏的角度考虑……天宫一号碎片砸中某个人的几率是中彩票几率的100万分之一。”
《纽约时报》报道截图。
  多位西方专家也承认,天宫一号残骸坠落地球人群聚居区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英国航天局的首席工程师理查德·克劳瑟说“:天宫一号轨道舱的大部分估计将在再入过程中升温燃烧,残余碎片落入海洋的可能性最大。”
  对于外界怀疑中方是否具备“精准控制”航天器坠落地点的能力,中国其实已有丰富经验。
  2014年11月1日,中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通过在大气层表面“打水漂”方式减速,最后落在内蒙古预定位置。
  在受控坠落方面,中国于2009年,在相隔40万公里之遥控制嫦娥一号卫星撞击月球丰富海地区。2017年9月,又控制天舟一号飞船脱离轨道,经过两次制动进入大气层烧毁,残骸坠入南太平洋一处远离大陆的深海区。
  中国从2000年启动“空间碎片行动计划”,已完成太空碎片地基监测一期工程建设,并多次对废弃卫星实施离轨处理。中国也已成立国家航天局空间碎片监测与应用中心,已具备太空物体安全返回、太空载具解体分析等能力。
  不同于个别外媒炒作天宫一号“失控坠落”,更多外媒则看到中国发展天空技术的卓越成就。
  天宫一号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于2011年9月29日发射升空,曾先后与神舟8号、9号、10号太空船交会对接。它的发射升空使中国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拥有空间站的国家。
  美国数字商业新闻网站Quartz刊文称:“天宫一号重返地球,这是中国着眼太空领域发展的雄心展现。”文章最后还援引了哈佛大学天体物理学家乔纳森·麦克道威尔的话说:“中国在太空领域要超越美国或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追平’的一天很快会到来。”
  在一篇题为题为《中国2050年前可能成为一个主要太空强国》的文章中,美国《大众科学》月刊网站称,中国一直在制订一些雄心勃勃的太空计划,这些计划将分阶段实施。澳大利亚太空分析师莫里斯·琼斯则指出:“中国有成为太空飞行方面的世界领导者的雄心。它正朝这个目标稳步前进。”#
25#
 红星 发表于: 2018-3-27 09:48:00|只看该作者

我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将再入大气层烧毁

源自:新京报
  我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将再入大气层烧毁。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介绍,截至3月25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运行在平均高度约216.2公里的轨道上(近地点高度208.1公里、远地点高度224.3公里),整器结构完整,即将再入大气层烧毁。
  天宫一号于2011年9月29日发射升空,先后与神舟八号、九号、十号飞船进行6次交会对接,完成了各项既定任务,为中国载人航天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2016年3月16日,天宫一号正式终止数据服务,全面完成了历史使命,进入轨道衰减期。
  经北京航天飞控中心和专业机构分析,预计天宫一号再入大气层的时间在2018年3月31日至4月4日之间。后续,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方网站将每日发布有关监测预报信息。

▲ 释疑
  天宫一号会坠落到地面吗?
  剩余残骸将落入指定海域,不会危害地面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实验室系统总设计师朱枞鹏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天宫一号坠入大气层后就会烧毁,剩余残骸将落入指定海域,不会危害地面。
  据航天专家介绍,目前飞在低到中高轨的航天器失效后,会一直环绕地球飞行。对于包括天宫一号在内的位于200~600千米高度的航天器,则会受到地球稀薄大气的影响而缓慢坠回地球。
  新京报记者 倪伟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4#
 大惊失色 发表于: 2018-3-26 22:28:00|只看该作者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即将再入大气层烧毁

源自: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3月26日电(李国利、邓孟)我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将再入大气层烧毁。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介绍,截至3月25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运行在平均高度约216.2公里的轨道上(近地点高度208.1公里、远地点高度224.3公里),整器结构完整,即将再入大气层烧毁。
  天宫一号于2011年9月29日发射升空,先后与神舟八号、九号、十号飞船进行6次交会对接,完成了各项既定任务,为中国载人航天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2016年3月16日,天宫一号正式终止数据服务,全面完成了历史使命,进入轨道衰减期。
  经北京航天飞控中心和专业机构分析,预计天宫一号再入大气层的时间在2018年3月31日至4月4日之间。后续,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方网站将每日发布有关监测预报信息。
23#
 谁说的等待 发表于: 2018-3-26 18:42:00|只看该作者

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将再入大气层烧毁

源自:新华网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我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将再入大气层烧毁。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介绍,截至3月25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运行在平均高度约216.2公里的轨道上(近地点高度208.1公里、远地点高度224.3公里),整器结构完整,即将再入大气层烧毁。
  天宫一号于2011年9月29日发射升空,先后与神舟八号、九号、十号飞船进行6次交会对接,完成了各项既定任务,为中国载人航天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2016年3月16日,天宫一号正式终止数据服务,全面完成了历史使命,进入轨道衰减期。
  经北京航天飞控中心和专业机构分析,预计天宫一号再入大气层的时间在2018年3月31日至4月4日之间。后续,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方网站将每日发布有关监测预报信息。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2#
 红英 发表于: 2018-3-24 13:26:01|只看该作者

中国天宫一号航天实验室预计复活节前后重返地球

源自:太平洋电脑网
  根据欧洲空间局(ESA)德国达姆施塔特空间碎片处的最新预测,中国的首个空间站──天宫一号太空实验室可能会在3月30日至4月2日(三月下旬至四月中旬)期间坠入地球。
  不过科学家还无法预测这个8.5吨的空间站将落在哪里。据预测,天宫一号的“小部分碎片有可能”穿过大气层并坠落地球。
  天宫一号从天垂直下坠在大气层烧毁时,应该呈现出激烈燃烧的景象,不过这一切都应该是安全的。
  作为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发射于2011年9月,主要供中国宇航员磨练对接和交会方面技能,为拟在2020年开建的空间站建设工作做准备。
  天宫一号竭力完成的飞行任务有:先后在2011年11月、2012年6月和2013年6月与神舟8号、神舟9号和神舟10号飞船进行了对接。
  对于天宫一号重返地球事件,欧洲航天局的国际机构空间碎片协调委员会(IADC)表示:由NASA、ESA、JAXA、ISRO、KARI、Roscosmos和中国国家航天局(China National space Administration)组成的空间碎片和其他专家组成的IADC将利用这个机会进行一次测试,将全程监测其重返大气层。
21#
 一眼 发表于: 2018-3-14 04:28:00|只看该作者

天宫一号即将返回地球 西方媒体为何“吓坏了”?

源自:参考消息
原文标题:天宫一号即将返回地球,西方媒体为何“吓坏了”?

  参考消息网3月13日报道 最近,天宫一号即将“谢幕”的消息频繁见诸媒体。近日,英国《卫报》网站的一篇文章引发外界对天宫一号所谓“失控撞地”的恐慌。报道声称:“2016年,在发射升空5年后,中国航天机构失去了对天宫一号的控制。”
  一时间,境外媒体纷纷跟风,不仅夸大天宫一号的“谢幕”风险,还大肆渲染中东、非洲、澳大利亚、欧洲部分地区,以及太平洋及大西洋的广阔海域都要“小心了”!

一次毫无新意的“炒冷饭”
  事实上,这早已不是境外媒体第一次炒作天宫一号,让西方媒体恐慌的也并非天宫一号所谓“失控撞地”,而是另有原因。
  早在2016年3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宣布,天宫一号已经正式终止数据服务,彼时,原定在轨运行2年的天宫一号已经超期服役两年半。而西方媒体的炒作就此开始。根据《卫报》的报道称,美国航空航天公司的预测认为,天宫一号将在4月的第一周坠落,前后误差为一周。欧洲航天局认为天宫一号的坠落时间在3月24日至4月19日之间。英国媒体称,虽然欧美机构对天宫一号坠落的时间预测较为接近,但对其坠落地点几乎无法预测。由于被猜测到的地区较多,境外媒体想象力“大爆发”,一时间,“失控”、“带毒”、“撞地”、“危害”等词语都被与天宫一号联系在一起。
  但其实,天宫一号失控的说法毫无依据。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实验室系统总设计师、天宫二号总设计师朱枞鹏此前在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我国一直在监控天宫一号,预计在今年上半年让它坠落。其坠入大气层后就会烧毁,剩余残骸将落入指定海域,不会危害地面。
  据参考消息网观察,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至今仍定期发布其轨道状态。官方发布的数据亦显示,天宫一号姿态稳定,形态未发生异常。
  此外,西方专家也承认,天宫一号残骸坠落地球人群聚居区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美国《洛杉矶时报》网站援引诺丁汉特伦特大学天文学讲师丹尼尔·布朗的话说:“轨道上的每样东西当然都会作自由落体运动。这并不意味着它们是失控的,也不意味着我们将会遭殃。”

折射西方“不自信”
  近年来,中国太空发展令世界瞩目。今年初,美国《大众科学》月刊网站曾刊载题为《中国2050年前可能成为一个主要太空强国》的文章称,中国一直在制订一些雄心勃勃的太空计划,这些计划将分阶段实施,并得到了大量的资金支持。同样,美国《福布斯》双周刊网站也刊文称,如今在外太空领域,中国正在加紧推进不逊于其他国家的卫星项目。
  而对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太空领域的发展,一些媒体展现出了失望态度。彭博新闻社网站就评价,较之于中国,美国的太空计划的确似乎停滞不前。这家美国媒体称,自1972年最后一次登月以来,美国人就没有离开过近地轨道。国际空间站──有史以来最昂贵的科学仪器──利用不足,重返月球的计划在过去20年举步维艰。更糟糕的是,由于预算问题,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建造新火箭和乘员舱把美国人送出地球轨道的行动拖延了多年。
  有舆论认为,西方媒体反复炒作天宫一号所谓将“失控撞地”的假新闻,实际上折射了一些西方国家对中国太空发展的警惕和不自信。而这从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与中国在太空领域合作的态度中便可见一斑。
  中国航天科工二院研究员杨宇光在接受参考消息网采访时说,中美两国早期曾有过太空方面的合作。从历史上来看,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美两国曾有过太空方面的合作。中国承揽发射的第一颗外国商务卫星──亚洲一号卫星,就是由美国公司制造的。后来,由于美国国会限制,加之美国在相关政策领域没有任何松动,中美当前在太空领域便鲜有合作了。可以说,中美太空领域合作的“障碍”,主要在于美国国会。
  与美国愈发“警惕”与“保守化”相比,中国在太空领域则显得开放与自信得多。杨宇光也介绍道,就中国方面而言,包括政府及民间,都希望有机会能与美国方面合作。
  或许,对西方国家而言,与其渲染所谓“恐惧”,倒不如脚踏实地,以开放姿态真正让太空科技造福人类。 ●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0#
 谁说的等待 发表于: 2018-3-10 11:42:00|只看该作者

天宫一号将返回地球 你想要了解的都在这

源自:新浪综合
源自:时代财经

  在2013年上映的电影《地心引力》中,曾出现一个和“天宫一号”类似的身影。影片中,该“天宫”空间站被卫星碎片撞离原来的轨道并坠向地球。虽然电影情节是虚构的,不过在现实中,真正的“天宫一号”确实正在返回地球,它的轨道高度越来越低。
  作为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发射于2011年9月,主要供中国宇航员磨练对接等方面技能,为拟在2020年开建的空间站建设工作做准备。
  天宫一号随后也尽职地达到目标,先后在2011年11月、2012年6月和2013年6月与神舟8号、神舟9号和神舟10号飞船进行了对接。
  但在2016年3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宣布已经天宫一号已经正式终止数据服务,彼时,原定在轨运行2年的天宫一号已经超期服役两年半。而据美国航空航天公司,自2015年年末最后一次高度调整后,天宫一号就开始慢慢坠向地球。

天宫一号现在怎样了?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武平曾表示,即使天宫一号已经终止数据服务,其运行轨道仍在持续、密切跟踪监视之中。这种“跟踪监视”持续至今,并通过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官网对外发布“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轨道状态每周公告”。而除了中国官方网站,我们也可以在国外有关航天机构网站看到天宫一号的最新动态。

轨道状态
天宫一号轨道,更新于3月7日。来源:Aerospace
  根据全球航天器实时追踪网站最新显示数据:天宫一号近地点高度241.6公里,远地点高度263.1公里,倾角42.8度,轨道周期89.4分钟。
  来自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官网最近发布,2018年2月25日至3月4日,天宫一号运行在平均高度约251.5公里的轨道上(近地点高度约238.6公里、远地点高度约264.4公里、倾角约42.79度),姿态稳定,形态未发生异常。

坠落时间
  据美国航空航天公司分析,天宫一号预计将在4月3日前后撞向地球,误差为一周。
  欧洲航天局认为天宫一号的坠落时间在3月24日至4月19日之间。两者预计的坠落时间范围差不多。

坠落地点
  由于重返大气层的时间决定了坠落地方,因此要预测其落在何地就更加难了。
  航天航空公司的报告指出,地球上三分之二的区域都可能是它坠落的地点,但它最有可能落在两道平行于赤道的狭长地带上。如图所示,其中黄色为高概率区域,绿色为低概率区域,而蓝色为零概率区域。
来源:Aerospace

碎片伤人几率微乎其微
  按照武平此前的说法,经分析,天宫一号大部分结构部件将在陨落过程中烧蚀销毁,对航空活动以及地面造成危害的概率很低,可能性极小。
  美国航天航空公司亦表示,天宫一号很可能在大气层中被分解烧掉。即使有残余碎片坠下来,碰到地面人员的可能性也很小。
  “某人(比如你本人)被‘天宫一号’残骸砸中的几率,比你中强力球(Powerball)彩票大奖的概率还要小100万倍。”航天航空公司的报告写道。
  航空航天公司称,在过去50年里,已有超过5900吨空间碎片在再入地球大气层后留存下来,但除洛蒂·威廉斯外并无其它意外事件的报道。
  1997年,洛蒂·威廉斯被一块坠落的德尔塔2号火箭碎片擦到了肩部,所幸她没有因此受伤。而这位女性目前依然是唯一一名记录在案的被太空垃圾碎片击中的人。
  因此,就算是生活在黄色区域内的人也不必为此恐慌。

“天宫一号”的商业化尝试
  在国外,空间站也是载人航天商业发展的重要项目。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庞之浩向时代财经介绍,国外的货运飞船已采用商业化模式为国际空间站提供运输服务,载人飞船也将商业化,美国还将建造太空旅馆。
  天宫一号虽然是中国的首个空间实验室,甚至算不上是空间站,但这并不妨碍其在商用方面有所尝试。
  2014年3月,随着天宫一号的应用数据推广使用相关政策公开发布,空间应用中心与首批三家商业代理机构签署了《天宫一号应用数据商业代理协议》,开始为国内外商业用户提供有偿服务。这意味着天宫一号应用数据正式投入商用。
  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张善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通过天宫一号的商用,我们要为空间站的商业应用探索出一条路,避免走国际空间站建设的弯路。”
  据了解,在天宫一号数据的商业服务运行两个多月之时,“天宫一号空间应用推广服务平台”的注册用户已有两百多人,商业代理机构陆续接到订单,并且部分订单已完成交易。
  张善从认为,国际空间站现如今资源浪费明显,商业应用一直是其短板,直到建设后期才考虑向民营企业开放空间站应用资源,但收效甚微。

再见了,天宫一号
  虽然天宫一号退役,但天宫二号已经在2016年9月升至太空,取代天宫一号并将完成更多任务。
  在电影《地心引力》的末尾,“天宫一号”是主角Ryan Stone的救命稻草,是她返回地球的末班车。
  “你在不断下降,‘天宫’,”Ryan Stone凝视远处的“天宫一号”自言自语道,“你一直在往下掉,很快就要进入大气层了。”
19#
 你不在 发表于: 2018-3-10 11:08:00|只看该作者

天宫一号即将“谢幕” 对地面造成危害概率很低

源自:科技日报
资料图:天宫一号内部。中新社发 秦宪安 摄。中新社发 秦宪安 摄

天宫一号即将“谢幕”对地面造成危害概率很低
  3月9日,一篇题为《别了,天宫一号》的文章在朋友圈流传,引来不少航天爱好者的伤感。
  8日19时左右,天宫一号出现在北京上空。它从西北方出现,从北极星“身边”划过,“穿过”北斗七星,消失在东北方向。文章称,对于北京及周边地区的朋友,3月9日以后就几乎不可能再看到天宫一号。按现在的轨道信息,天宫一号下次转到这片区域应该是4月初。
  但那时,它还在吗?记者了解到,天宫一号的轨道近地点已降至230公里左右,许多航天机构对它何时落入大气层展开了预测,例如欧空局日前就预测其坠落时间应在3月29日至4月9日之间。要算出更精确的时间,目前还难以实现。
  “按现在的技术,通常只能在最后2小时才能确定空间物体的再入时间。”航天专家、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二部研究员杨宇光介绍,主要原因是高层大气阻力的影响难以估计。他说,高层大气的密度会受多种因素影响,例如不同高度、经纬度,不同季节乃至一天中的不同时段,大气密度都会变化。这些变化尚有规律可循,如果出现剧烈太阳活动,会造成高层大气密度成倍增加,有时甚至能增长上百倍。上世纪70年代,美国就是因为对大气密度的变化过于乐观,导致其天空实验室1号的在轨时间远未达到预期,最终没能等到航天飞机送去燃料。
  有人担忧,天宫一号坠落时会不会危及地面。记者了解到,对于尺寸较大而又不受控的航天器,再入过程中会解体,在穿越浓密的大气层时,会因摩擦产生高温而烧蚀。据报道,中国驻联合国(维也纳)代表团2017年5月4日在致秘书长的普通照会中提出,经计算分析,天宫一号大部分结构部件将在陨落过程中烧蚀销毁,对航空活动以及地面造成危害的概率很低。(科技日报北京3月9日电)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8 15:40, Processed in 0.046800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