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1127|回复: 2
 1熊猫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佘言 发表于: 2012-6-12 12:19:20|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食品安全改革力量和理论之源:大工地中国在舌尖上辨别着乡土和城市

 [复制链接]
一:几毛钱一斤的鸡蛋和松蘑变成了十元上百元
  看《舌尖上的中国》,眼前浮现了这样一幕──多少年前的夜晚,一个山村,农户的鸡已经回窝。在一个铁路工人提出要买一只公鸡的要求之后,一位农村妇女让自己的小女儿钻进洞口去抓咯咯叫的鸡。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一开篇,就把边远山区与中国的大城市连接了起来。当年漫山遍野的几毛钱一斤的松蘑,由于交通、信息和商业的发达,已经变成了上百元一斤的美味。
  当海洋捕捞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大城市的需要的时候,沿海养殖就承担了大多数海产品的供应任务。
  走进北京胡同,经营小门脸油条炸糕的已经不是老北京人了,而是变成了南腔北调的外地人。
  火车通到哪里,哪里的农村妇女儿童的银行──鸡蛋和公鸡就上涨了。而火车则拉着他们的父兄到城里的大工地上天天吃盒饭。

二:工匠式的城市曾经是农村的重要补充
  看《舌尖上的中国》,可以看到中国的历史。历史上中国的城市集市呼应着农村物产的节奏,城市工匠集纳着农作物的精华。就连农村人走出邻里街坊的爱情,也是在集市上获得的。
  看《舌尖上的中国》,可以看到中国的历史。在历史上,走街串巷游走四方的吹鼓手、艺人还有与食品有关的工人,往往能够获得村妇少女的爱情。
  是工匠把山村的一块荒地变成了古庙胜地,是巧男把一片豆麦变成了腐乳美味,这样的神奇是只有城里人才会有的神奇,所以村妇和少女都把自己的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城里人。
  所以,麻婆豆腐、夫妻肺片、樟茶鸭、白斩鸡等等,背后往往是一段人间的爱情。
  但是,在今天城市的大工地上吃着盒饭的父兄们,他们呢?他们遗留在乡村的爱情还在吗?

三:农村和历史的多样性应当保留在城市中
  历史上中国的城市与农村乡土的关系,应当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基因,被纳入到今天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
  当农村人今天被当做城市劳动力的来源被单一设计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想到,城市工地上的盒饭装载不下农村人心中的千滋百味。
  日本的新干线曾经把城市的教育机构和研究机关,融入到农村的整体化规划中,这样,既使得国家的精华群体不忘记民族的根本,也避免了大规模占用农地搞一个个没有特色的水泥城。
  美国的很多知名大学,也是在宁静的乡野远郊,而不是大张旗鼓地占地拆迁,搞什么大学城。
  中国的城市化,也是应当在与农村的融合上多下功夫。无论是从国外的好的经验上面,还是从《舌尖上的中国》一片表现的中国历史上的城市集纳农产品精华加工食品上面,都表明一个民族的现代化过程中,如果做到了城市的发展与农村的兴旺相平衡、相互补,那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有生命力和生生不息的标志。

四:改革力量和理论之源:所有一切都是为了人
  美国《侨报》5月24日发表一篇评论文章《舌尖上的两个中国:美食与乡愁》,其中说道:
  ── 近日,一部精美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出人意料地掀起了一股收视热潮,搅动无数“吃货”的心。煎、炒、炖、煮,辣、甜、鲜、香……《舌尖上的中国》里的镜头,引爆了中国人对美食的热情,也让远离家乡的旅人乡愁涌动。然而,唯美的镜头,映照的是无奈的现实。吃是中国人的头等大事,但在当下的中国,食品安全成了民众日常最揪心的事情。从三聚氰胺到瘦肉精、从苏丹红到地沟油、从“染色馒头”到“皮革胶囊”,民众陷入了“还有什么可以吃”的焦虑中。镜头内外,是两个不同的中国。倘若任由食品接二连三地“沦陷”,中国人的舌尖上,可能只剩下一张化学元素周期表。
  ──《舌尖上的中国》拍摄的都是普通的食物,深山里纯净的菌菇、新收获的洁白晶莹的大米、冒着白花花蒸汽的馒头……这些再平常不过的食物,却能一下子叩开观众的心门,激起强烈的共鸣。片中有这样的故事:一对“空巢老人”,他们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儿孙从大城市回来,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糕、话家常。但是,短暂的团聚过后,儿孙离去,家里又只剩下这对孤独的老人。有人说,这部片子不仅让人想流口水,更让人想流泪。还有网民直言,美食是骨子里的乡愁,看到片中介绍家乡的美食,就想起了故乡的味道,想起了小时候妈妈做的饭。
  在北京,进城的农村人坐的最多的一路车就是300路,吃得最多的一种饭就是盒饭。
  可是坐300、吃盒饭的进城农民绝对不是一个字面上的人,而是一个个空间的延续。那个空间里是包容着城市最应当容纳的东西──民族的元素和乡土的味道。
  就像一位网友说的,看看中央台的记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你就会看到真正推动社会进步的不是官员,不是什么文人,而是普通劳动者。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佘言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佘言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佘言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佘言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佘言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佘言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2012年6月9日10日喇叭河平乐古镇烟霞湖三地游 高考状元在“酷学酷玩”
2# 四姑娘山
 小工 发表于: 2012-6-15 16:25:08|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就像一位网友说的,看看中央台的记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你就会看到真正推动社会进步的不是官员,不是什么文人,而是普通劳动者

本文源自 巴蜀论坛 之:

http://www.phoer.net/thread-76528-1-1.html

的确如此!毛主席曾经说过“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此言不谬也!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10收起理由
leikang + 10谢谢点评

查看全部评分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喻其林 发表于: 2012-6-26 23:53:31|只看该作者
看完它真的挺有感触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3 22:51, Processed in 0.187200 second(s), 13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