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6197|回复: 21
#
跳转到指定楼层

[罹难[北京大学中文系高岩]实名举报沈阳性侵事件的最终目的是啥?举报人回应

 [复制链接]
  高岩(1976.8~1998.3.11),女,北京大学中文系1995级本科生,沈阳性侵事件涉事女生,1998年3月11日自杀身亡。
  2018年4月5日,豆瓣上一篇题为《现南京大学文学语言学系主任、长江 学者沈阳教授,女生高岩的死真的与你无关吗?》的文章刷爆网络。文章作者李悠悠实名举报前北大中文系教授、现任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沈阳在20年前曾经性侵北大中文系95级本科生高岩,并污蔑高岩患有精神病,致使其自杀身亡。北京大学官方微博回应立即复核情况,南京大学回应若有师德败坏绝不姑息。

大学时代的高岩。图片来源于网络  XMpF-fysuuya2228659.jpg  保存到相册

★ 同名人物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丢不下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丢不下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丢不下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丢不下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丢不下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丢不下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江油男子无证酒驾遭查 妻子当孩子面欲行贿交警 工信部“出手”调查“WiFi万能钥匙”等“蹭网”App
21#
 你不在 发表于: 2018-4-9 14:01:00|只看该作者

实名举报沈阳性侵事件的最终目的是啥?举报人回应

源自:封面新闻
原文标题:封面新闻专访沈阳性侵事件举报人:我举报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记者:柳青

  “实名举报沈阳性侵事件的最终目的,就是希望在高校推动建立长效应对性骚扰和性侵的机制。”向封面新闻记者说出这句话的人正是李悠悠,“沈阳事件”的举报人之一,高岩的高中同学及北京大学同级校友。
  在李悠悠接受封面新闻专访当天,4月8日,北大校长林建华主持召开了北京大学教师职业道德和纪律委员会专题会议,并公布了20年前对于沈阳的处分文件。这一天,距李悠悠发文揭发长江 学者沈阳教授,其实只过去3天。
  这位目前定居加拿大的北大传播学硕士,回想这次举报,还说了另外一句话──身处国内的几位举报人,的确比她承受了更大的压力。

为什么20年后才举报沈阳?
  李悠悠发文举报的时间正值清明节。在文章中,她谴责原北大教授沈阳当年对95级中文系女学生高岩性侵,并最终导致高岩自杀。
  为何20年之后才举报沈阳?李悠悠对封面新闻记者表示,之所以在20年后公开此事,是因为她觉得现在国内的环境更加有利。
  二十多年前,北大BBS还没创立,社交媒体的浪潮还没有开始席卷中国。李悠悠说,她们不知道应该找谁反映问题或者求助,“当时也没有像现在这么多高校的心理辅导老师。那时候北大好像有一些公开课,不过也不多。”她认为,这也是高岩和同学们当年没有采取措施的客观原因。

是否联系到其他受害者?
  沈阳事件两位举报人李悠悠和王敖都对封面新闻记者表示,自己之所以有勇气实名举报沈阳,是受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生罗茜茜实名举报该校教授、“长江 学者”陈小武长期性侵事件的启发。
  此前,有举报人在采访中提到,还联系到了沈阳性侵的其他受害者。王敖表示,目前还不方便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有一些信息需要核实。
  此外,他还提到,“一些受害者可能是近几年,甚至是近十年,完全在一个紧张、压抑的状态下,让她们立刻就站出来,甚至是实名就站出来,是非常非常危险的一件事情,而且她们顾虑是很大的,如果过分说这件事的话。”

为何在国外通过网络实名举报?
  举报沈阳时,李悠悠和王敖分别身处加拿大和美国。她们选择的方式都是通过在国内的社交媒体直接发文,进行实名举报。
  李悠悠说,“实名举报与否,是看加害人行为的严重程度,而不是举报人是否出国”。不过李悠悠也坦承,身处国内的几位举报人,的确比她承受了更大的压力。
  就在封面新闻记者专访李悠悠当天,北京大学召开专门会议讨论《北京大学反性骚扰有关规定(建议稿)》的适用范围,以及学校反性骚扰的机构设置等问题。当天的会议,还对性骚扰行为的投诉、调查、认定、处理程序以及反性骚扰的教育与预防工作进行了研讨。
  北大校长林建华在会上强调,下一步要抓紧在师生中征求意见,继续完善《规定(建议稿)》,并提交校党委常委会审议,尽快推动制度体系的健全和落实。
  值得注意的是,在“沈阳事件”中,当时的北大95级中文系学生高岩不论是在跟同学的倾诉中,还是在自己的日记里,都没有用到过“性骚扰”或“性侵犯”这个词,哪怕她跟同学描述的事发过程令人不寒而栗。

举报沈阳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李悠悠对封面新闻记者回忆说,1996年,高岩第一次跟她说起自己被侵犯的经历时,最大的感觉是意外:“这是我长那么大以来,第一次听说这样的事。我没有想到他(沈阳)能够利用职务之便,对高岩的身体做出超出老师范围之外的行为。”
  1996年至今已22年,二十余年后举报沈阳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李悠悠说,“实名举报沈阳性侵事件的最终目的,就是希望在高校推动建立长效应对性骚扰和性侵的机制。”
  前北大教授被指性侵女生致其自杀
20#
 一眼 发表于: 2018-4-9 10:01:01|只看该作者

前北大中文系主任费振刚:沈阳与高岩发生了性关系

源自:中国青年报
原文标题:关注 | 20年前的高岩自杀事件 迟到的校园反性骚扰制度

  导读
  近日,与高岩自杀事件相关的多方陆续出面回应。然而,争论和疑问并未就此消除。
  日前北大官网称,相关会议上,已经讨论了《北京大学反性骚扰有关规定(建议稿)》。当年缺位的校园反性骚扰制度建设正缓缓到来。
  北京大学中文系1995级本科女生高岩自杀事件,在沉寂20年后,近日再次引起关注。高岩当年的好友发帖称,时任北大副教授的沈阳曾对高岩作出性侵行为,这被认为与高岩1998年自杀有关。
  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时任北大中文系主任的费振刚称,他曾参与一次会议,“他俩(指沈阳与高岩──记者注)发生了性关系,而且女孩子已经死了,所以需要处理”。但记者注意到,北大4月8日公布的当年处分文件未提及发生性关系、性侵等情节,北大中文系多名教师也回忆称,作出处分之后的全系大会上,并未公布这些细节,他们如今对性侵的说法感到意外。
  对于性侵或发生性关系的说法,如今人事关系在南京大学的沈阳予以否认。今年63岁的他已于2011年离开北大,同年获评长江 学者特聘教授。
  但有不少网友则对北大当年的调查仍存疑虑。有律师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根据疑罪从无的原则,如今对沈阳刑事追责较难,除非出现突破性证据,或有证据证明当年公安机关对沈阳的处理在程序或取证上有疏漏,导致结论有误。

高岩曾多次自杀
  高岩自杀事件发生于1998年3月11日,一个星期三。高岩的家人回忆,事发当天,高岩的父亲傍晚6点多回到家,觉得房间味道不对,他打开窗户通风,又打开厕所门,这时发现了已经自杀的高岩。
  家人转述的警方勘查结果称,有人看到高岩当天下午3点左右回到家中,尸检结果显示,差不多也在那时,她打开了家中的燃气。
  在4天前,3月7日,高岩已在家中尝试过开燃气自杀。那次自杀被正好回家的母亲周树铭及时发现了。
  当年,高岩22岁,正在读大三下学期。她出生在教育氛围颇为浓厚的家庭,母亲周树铭退休前是知名的北京育才中学的一位语文教师,父亲也在北京市教研中心工作。学生手册上,一名教师对高岩的评语是:自尊心较强,性格内向,文静,有较强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这桩自杀旧事如今已成舆论场“公案”。高岩当年的好友发帖称,自杀与高岩的老师沈阳有关。
  沈阳与高岩的交集始于1995年9月。彼时博士毕业两年的沈阳是北大中文系副教授,给本科生上现代汉语课。高岩当年刚考上北大中文系,并担任班级学习委员。
  在周树铭的印象里,高岩大一上学期“还是挺好的”,但从下学期开始,“(变得)不太高兴了,回来没声没笑,不太言语”。周树铭表示,追问之下,高岩说,本来她以为北大清华是最高学府,“没想到有这样的老师”。
  “这样的老师”指沈阳。周树铭回忆,高岩的说法是,她起初觉得沈阳讲课讲得挺好,但后来发现沈阳很讨厌,总叫她“收钱啊收作业啊这个那个”。周树铭安慰她,为同学服务没必要这么大怨气,“她说不跟我说了”。
  到了大二上学期,1996年12月,高岩留下了一封遗书。那时她刚获得了学校颁发的“韩国奖”,在信里,高岩感谢父母的培养,并嘱咐一定要把奖金领回来花掉。这次遗书事件有惊无险,周树铭说,这封遗书现在已经丢失了。
  周树铭回忆,高岩的精神状态在大二下学期变得更差了,“说这个学校不想念了”。因为担心高岩的身体,周树铭带她看了医生,医生说高岩存在忧郁的症状,还开了一种药。
  “后来她没有吃,我很担心,问为什么不吃,她说她没有病。”周树铭说,她问女儿没病怎么睡不好觉,“她急了,说‘你甭管’。”
  按照高岩好友的说法,1996年,也就是大一下学期、大二上学期这段时间,她陆续听到高岩诉苦,说沈阳邀请她乘教师校车,又请其到家中学术恳谈,最后被脱光衣服。她称,高岩“日益不再如以前快乐”。
  该好友回忆,紧接着,1997年夏天,沈阳约即将升大三的高岩吃饭,高岩对好友表示“再也不想和沈阳见面,只想最后和他谈谈”,而沈阳对高岩冷嘲热讽。此后的秋冬,则是高岩“最悲怆与艰辛”的时候。
  至于高岩受到的另一舆论压力,该好友称,源于沈阳对另一名同班女生称“高岩是神经病”“高岩勾引他”。
  不过,沈阳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否认了这些说法。
  1997年年初,高岩的家人发现她在试图割腕自杀。还有一次,周树铭回家敲门却无人应答,进门后发现女儿在睡觉,“我觉得(那是)不太正常的睡觉,就送去了医院”。那次,高岩服用了安眠药,医院随后洗肠处理。
  “女儿说:人活着,行尸走肉,没意思。”周树铭告诉《中国青年报》等多家媒体,她安慰女儿说“怎么会没意思”,毕竟进入了理想的学校,“你多顺啊,你干吗这么想?”考虑到高岩的心情,周树铭还为喜欢小动物的女儿养了两只小鹦鹉。
  但高岩自杀身亡的悲剧还是发生了。

警方曾询问高岩与哪些男士接触
  高岩的父亲回忆,高岩自杀之后,警方起初曾向他们了解案发当日及前两日的情况,那时,谁都没提到沈阳这个人。
  “后来,警察找了我们,说(尸检结果显示)你女儿不是处女了,问我她接触过的男孩都有谁。”高岩的父亲说,这一回,他们才想到了沈阳这个人。
  周树铭也回忆,当时她的说法是,中文系有个叫沈阳的教师,不太好,但不知道有没有相关证据。
  按照北大今年4月8日的通报,当年,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分局治安处重大责任事故调查组对有关案件进行了调查取证,于1998年3月作出了事实认定,给出了调查结论,其中涉及沈阳行为不当、违反师德。
  记者注意到,这份通报没有披露警方事实认定的具体内容。
  高岩的家人此前见过沈阳一次。周树铭说,那是某个星期六下午4点,高岩的父亲下班回家,一开门,沈阳就从女儿的房间里出来了。沈阳自我介绍了名字,高岩的父亲说“沈老师你好”,接着沈阳离开了,高岩的父亲没来得及追问太多,“我们也没再问闺女,(她)本来情绪就不好”。
  关于这起自杀事件,北大中文系教师张波(化名)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称,最初,警方找沈阳问话时,他称二人是恋爱关系,故有亲密行为,这些信息随后传入北大;后来,学校开会前夕,沈阳对外强调的措辞,是“女孩纠缠自己”。
  在张波看来,沈阳1993年博士毕业留校,刚开始大家对他的评价是很好的,但后来,不止一个学生反映称,沈阳会在课堂上举一些涉及性暗示的例子。
  北大中文系教师宋清(化名)则直言,沈阳“有点让人讨厌”,有时比较轻浮,对一些女生存在拍拍肩膀等类似的动作。
  2011年离开北大之后,沈阳在南京大学文学院学生的评价里也存在争议。支持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沈阳学术造诣颇高,在学生中有一定影响力,在南大时,未有关于生活作风问题的传言。而质疑者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沈阳近年仍然有时会在课堂上举一些有性暗示的词作例子,还要求学生造句。
  4月7日傍晚,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尝试联系沈阳核实情况,电话无人接听。
  在女儿自杀后,周树铭曾到北大中文系找沈阳讨说法。彼时临近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周树铭在中文系的小院里叫喊着:“沈阳,还我女儿!”保安则劝她离开。
  后来,中文系一名时任负责人在学校教务处接待了周树铭夫妇。高岩的父亲回忆,该负责人介绍了3点情况:警方调查说高岩是自杀,沈阳本人向学院称未与高岩谈恋爱,系里愿意出高岩在医院的停尸费。
  1998年3月24日,事发将近半个月后,高岩的遗体被火化了。据称,沈阳没有出现在高岩的葬礼现场。
  周树铭感到惋惜,女儿特别用功,虽然学习中文专业,但高考数学考了130分。做作业时不会的几何题,可以研究到凌晨2点,学校老师特别喜欢她,“从小学习各方面都不用我们操心”。

北大处分文件称沈阳与女生交往的行为不当
  对沈阳作出行政处分决定,已是高岩自杀4个月后的事。
  费振刚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自杀事件正值1998年北大百年校庆前后,大家很忙,他也没过问这件事,“主持会议也好,讨论的问题(也好),我都没有怎么去调查研究过”。后来,他参加了北大党委纪委召开的一次会议。
  “当时讨论问题就是说,他俩发生了性关系,而且女孩子已经死了,所以需要处理。”费振刚说,当时,与会者没法从法律上认定这个事情,“就说他俩发生性关系了,这就是当时的说法,连(发生性关系的)性质都没有。”
  费振刚说,那次开会没讨论二人是否存在恋爱关系,“女孩子已经死了,(即使)说是恋爱关系,孩子死了以后,性质已经发生变化了,不然我们处理他干什么呢?”在费振刚看来,当年那个社会环境下,就算是恋爱关系中发生了性关系,也是学校不允许的。
  不过,记者注意到,北大今年4月8日下午公布的当年处分文件中,并未记载前述发生性关系的说法。
  这份落款为1998年7月的文件显示,该校认定,沈阳1995年9月至1996年5月给中文系本科生上现代汉语课期间,与高岩接触较多,1996年5月,沈阳到香港城市大学访问期间,曾与高岩数次通信。
  该校认定,1997年1月,沈阳回北京度假,高岩去沈阳住处,要沈阳“表态和她建立恋爱关系”,沈阳无意与高岩恋爱,但当时却回答说“那你就算是我的女朋友吧”,并与高岩搂抱、亲吻。待1997年6月从香港返校后,沈阳终止与高岩往来。
  北大给予了沈阳行政警告处分。理由是,沈阳作为一名教师,在与女学生的交往中行为不当,违背了《教师法》有关规定。
  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沈阳则坚称,自己与高岩“第一没上过床,第二没发生过性关系,第三没谈恋爱”。
  宋清向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回忆,北大作出前述处分之后,沈阳被要求在全系大会上作检讨。会议在中文系会议室举行,参加会议的宋清说,会议还讨论了其他事务,不是专门为沈阳开的会。
  受访中文系教师均表示,那次全系大会没有提及沈阳与女生发生了性关系,更没有提到现在网帖所称的性侵。因此,他们对性侵的说法感到意外。
  “沈阳在大会上作了检查,费老师严厉批评了沈阳。”宋清说,沈阳当时的说法是:之所以与学生拥抱,是因为“女生纠缠他”,自己担心女生出事儿,就“安慰性地跟她拥抱”。宋清认为,这样的检查不够诚恳,更像是辩解。
  张波也告诉记者,按照当时开会的说法,沈阳的行为是不符合师德的。
  他说,当时,尸检发现高岩已经不是处女,但因为时间过去较久,警方不能认定与她发生关系的人就是沈阳,故无法从法律层面上进行处理,“这样一来,学校也没办法对他做过重的处理,虽然有人提出要开除沈阳”。
  “系领导(当时)说,不管什么原因,如果你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女儿、妹妹,就不会有今天这样的事情。”在宋清看来,沈阳这件事做得非常不对,对这个女生的死负有责任,虽然不一定是法律意义上的责任,“道义上的责任是肯定有的”。
  最终,北大中文系在《关于给予沈阳警告处分的决定》中认为,沈阳作为一名教师,在与高岩的交往中态度不够严肃,处理很不慎重,高岩之死虽确属自杀,但沈阳在与其关系上处理不当,无疑会使高岩思想上产生强烈刺激,沈阳又没有及时向组织反映自己与高岩交往等情况,以争取组织的帮助,以致酿成严重后果,造成了极坏影响。

迟到的校园反性骚扰制度
  “不合适,(处分)给得太轻了。”周树铭称,如今,她希望北大方面能解释该处分是怎么作出的,沈阳具体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她对记者说,她起初对这个处分不知情,后来,还是北大学生当年告诉了他们这个处理结果。
  另一些质疑者则认为,应该公布调查的会议纪要等文件,并说明当年都调查了谁,是否曾向如今反映沈阳存在性侵行为的学生了解过情况,并评估是否需要重新启动调查。
  20年来,高岩的父母没有再申诉、上访。今年70多岁的周树铭说,她与丈夫身体状况都不行了,爱人做了心脏支架,自己也病得厉害。
  周树铭说,自己目前不接受道歉,“这是人命关天的事”,而这20年以来,除了一名北大教师因借书的事情来过之外,沈阳及其他北大教师、领导没再看望过高岩家人,“你对家属这么大的损失做了什么工作了?”
  前述处分文件是今年4月8日上午在北大官网公布的。官网同时还称,该校校长主持召开了北大教师职业道德和纪律委员会专题会议,会议通报对高岩自杀事件相关情况的复核结果,还表示要认真总结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对管理中的宽松软问题、对制度的不完善问题,要进行深刻严肃的反思并引以为戒。
  此前,南京大学文学院行政已发《声明》称“沈阳已经不适合在南京大学文学院工作”,“在此阶段,停止沈阳从事南京大学文学院的教书育人工作”。上海师范大学学术伦理与道德委员会也声明,终止与沈阳签订的校外兼职教师聘任协议。
  “早就应该这样做。”周树铭说,但不能这样简单地止于此,“应该好好反省”,“南大接收人才为什么不(仔细)看档案?”
  沈阳对自己“师德”被指责的说法并不服气。4月7日下午,他向多家媒体记者群发短信称:“我想发出一个弱弱的呼喊:三个大学都拿‘师德’说事。请问,这种定性靠什么:哪个正式决定上有这个结论?哪个事实支持这个结论?难道仅仅靠舆论左右?仅仅凭某个人采访中的回答?这太可悲了吧!”
  但有不少网友认为他仍在说谎,并不知悔改。
  对此,一名律师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认为,目前该案所有证据仅是他人的证言,只是旁证,且直接当事人已故,又无重要物证,按照“疑罪从无”的基本原则,若要从刑法角度向沈阳追责十分困难。除非出现突破性的证据,比如公安机关曾提取了嫌疑人体液、毛发等,但基于当时技术条件无法提取生物证据;或者有证据证明当年公安机关对沈阳的处理,在程序或取证上有疏漏,导致所下的结论有误。
  如今,当年缺位的校园反性骚扰制度建设正缓缓到来。北大官网称,前述会议还讨论了《北京大学反性骚扰有关规定(建议稿)》,这据称是2018年1月初以来,该校委托北大中外妇女问题研究中心组织专家起草的,并与学校多个部门负责人员进行了多轮次讨论。
  官网称,对于建议稿的适用范围,学校反性骚扰的机构设置,对性骚扰行为的投诉、调查、认定、处理程序以及反性骚扰的教育与预防工作,会议也进行了研讨。
  前北大教授被指性侵女生致其自杀
19#
 嗨哟嗨哟 发表于: 2018-4-8 23:28:00|只看该作者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删除
回复

使用道具举报

18#
 你不在 发表于: 2018-4-8 14:01:00|只看该作者

北大通报沈阳事件:昔日处分档案材料曝光

源自:人民日报
原文标题:北京大学教师职业道德和纪律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

  据北京大学新闻网,2018年4月8日上午,北大校长林建华主持召开了北京大学教师职业道德和纪律委员会专题会议,党委副书记、秘书长安钰峰和委员会委员出席会议。
  安钰峰通报了近期有关情况。相关网络信息出现后,学校高度重视,教师职业道德与纪律委员会按照要求进行复核工作,调取了当年的档案材料,向当事和参与处理此事的中文系与校纪委领导进行了解。经查,1998年初,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分局治安处重大责任事故调查组对有关案件进行了调查取证,于1998年3月作出了事实认定,给出了调查结论,其中涉及到沈阳行为不当、违反师德,同年7月,中文系依据公安机关提供的相关事实和调查结论,决定给予沈阳警告处分,并报学校批准,随后在中文系召开全系教师大会,通报了学校和中文系的处理决定(附后)。
  与会人员提出,要认真总结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对管理中的宽、松、软问题、对制度的不完善问题,要进行深刻严肃的反思并引以为戒,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加强对师生的法治教育,同时,要用实实在在的制度和举措来保障师生合法权益。
  前北大教授被指性侵女生致其自杀
17#
 我很牛 发表于: 2018-4-8 14:01:00|只看该作者

南大文学院前院长:沈阳对调入南大说法系自我标榜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南京大学文学院前院长:沈阳关于调入南大的说法系“自我标榜”

  新京报快讯(记者:王煜)北大前教授沈阳被指性侵女生致其自杀一事仍在引发外界关注。今日(4月8日),沈阳从北京大学转至南京大学任教时的接洽人、南京大学文学院前院长丁帆告诉新京报记者,沈阳在自传中,关于调入南大的过程有多处美化,是“自我标榜”。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沈阳在一篇署名自传文章中称,从北大调入南大,是在北京大学申报长江 学者不成后,南京大学文学院丁帆院长“表示愿意‘拉我一把’”,“提出南京大学可以为我申报长江 学者(甚至把其他人撤下来也让我先报)”。
  今日上午,南京大学文学院前院长丁帆告诉新京报记者,沈阳在自传中,关于调入南京大学的说法是“自我标榜”,“稍有常识的人都不会说这样的话”。丁帆称,当初沈阳调入南京大学,是自己接洽,但不存在“撤下其他人”优先沈阳申报长江 学者一说,也不存在以申报长江 学者“挖角”一事。对于沈阳的自述,丁帆均表示“没有这样的事”。
  前北大教授被指性侵女生致其自杀
16#
 大惊失色 发表于: 2018-4-8 14:01:00|只看该作者

高岩事件中的反抗与救赎

源自:三联生活周刊
原文标题:高岩事件中的反抗与救赎

  4月5日,刷屏的《北京大学李悠悠实名揭发长江 学者沈阳教授》一文,掀开一起尘封20年的往事。组织者之一王敖提到,“在权力、掌握的资源、心理成熟度不对等的情况下,师生之间的浪漫、性关系直接指向的是腐败和潜规则,造成强势一方对弱势一方身体和情感的剥削。”

沈阳的回应
  4月7日,73岁的高岩母亲在失去女儿20年之后,终于等到了向记者们讲述的机会。只是这种回忆太痛苦,满头银发的她偶尔激动得声音颤抖,而高岩的父亲因为心脏不好,回避了这个痛苦的场面。
  把高岩母亲和当年事件重新带入大众视野的是几篇文章。事件发酵于4月5日,社交媒体被一篇名为《北京大学李悠悠实名揭发长江 学者沈阳教授》的文章刷屏。文中,高岩的大学同学、闺蜜李悠悠提到,20年前,一位名叫高岩的北大中文系女生,“因为遭受沈阳教授的性侵和污蔑”,最终选择自杀。矛头直指南京大学文学院语言学系现任系主任沈阳。
  沈阳最开始在网上的回应是,“本人认为他们说的什么上床、什么性关系、什么怀孕,这都是诽谤,绝无此事”。后来,随着舆论的发酵,北京大学决定立即复核情况,沈阳被南京大学建议辞职,上海师范大学发表声明,终止与沈阳签订的校外兼职教师聘任协议。3所大学陆续发表了态度后,沈阳开始密集回应媒体。很多媒体在7日下午都收到了他的短信,这个陷入舆论风波的男人在短信里反问:“三个大学都拿’师德’说事。请问,这种定性靠什么?哪个正式决定上有这个结论?”
  在母亲的记忆里,女儿高岩还停留在那个高考数学考了130分、一道几何题不会都能钻研到两点多的姑娘。她特别用功。
  但在最后那一段时光,高岩常常把自己锁在房间里,也不开门。有一次,高母着急,就把门踹开了,高岩看起来好像在睡觉,她发觉出这其中的不同寻常,看到桌上留下的安眠药的药片,叫了车,去了复兴医院。高岩醒来之后,和母亲说:“活着太没意思了。”
  “你的理想不都实现了么?你中考598分考上师大附中,三年的三好学生,大学保送北师大你不去,你的理想就是北大中文系。你考上了,你现在多顺呀,你干嘛这么想?”高母问。
  高岩不说话。
  高岩喜欢动物,母亲担心她,也为了缓解她的心理压力,就给她养了只小动物,养着养着,高岩觉得不耐烦,不了了之。在最后遗体火化时,李悠悠买了玩具小兔子,放在高岩旁边,陪伴着她。
  对于李悠悠、王敖、其他举报发起者和高岩母亲来说,这两天被经常问的,是另外一个问题:20年过去了,为什么选择到今天才发声?
  事情发起人之一李悠悠这样提起原因:“自己受到北航罗茜茜事件的感召,她是女性,12年后,她明明性侵已经成功逃脱了,但她选择站出来,为其他后续的、受到迫害的师妹受害者来发声。”
  罗茜茜事件,以及后续的50所高校校友联名呼吁建立“高校反性骚扰机制”,被当做中国的“Me too”(我也是受害者运动)。“Me too”运动开始于美国。由美国女演员艾丽莎·米兰诺发起。
  高岩95级的同学,现为美国卫斯理大学教师的王敖提到,在当代的社会环境下,在权力、掌握的资源、心理成熟度不对等的情况下,师生之间的浪漫、性关系直接指向的是腐败和潜规则,造成强势一方对弱势一方身体和情感的剥削。
  曾经在一段时间,师生恋经过文人粉饰,被涂上浪漫的色彩。20年前,人们对性骚扰的概念是陌生的,在大多数时候,它被当做道德问题,到今天,对于类似的行为和界定,已经在法律上可以找到更多的回响。
  一位高岩事件知情人士告诉我,高岩事件,或许可以成为不同时代下,人们对于权力结构下性关系认知变迁的符号。

来自温和家庭的反抗
  高岩的父母都是老师。李悠悠告诉本刊她对高岩父母的印象,“她父亲是那种典型的知识分子,很聪明,记忆力很好,反应力很快,对人特别温良恭俭让。”
  高岩的同班同学95级的马哲告诉本刊,“她对老师特别听话、崇拜。她们家从小就是书香门第,五代祖先从江浙一带到北京,几代都是读书人,很多读书人从小就耳濡目染吧。”
  高岩身上有从这种家庭成长出来的耳濡目染的气质。她大多数时候安静温和,不喜张扬。“她是一个求知若渴,特别静心的一个孩子,说话也总是轻声细语的。”李悠悠说。
  在她印象里,“从高中到大学,我从来没听到过高岩对任何一个老师的微辞。这点她比我们都是要强得很多。一直以来,她都待人宽厚。”
  实际上,家里面对她一直的教育也是如此。高岩母亲回忆,女儿曾和自己提到,“讨厌这个沈阳老师。”细问之后,女儿说,“他一天总让我给他干事儿,收钱啊收作业什么的。”高岩母亲记得自己当时还安慰她说,“妈妈是当老师的,为同学服务点,别这么大怨气。”“得了,我不跟您说了。”高岩甩下这么一句话。当时高岩母亲并没有多问。
  高岩离开后,困扰她父母和几个朋友的一个问题是,没有证据。“没有文字、声音、视频记录,也过了诉讼期,现在已经二十年了,况且当事人都不在了,她的父母岁数也大了。”马哲告诉我。
  “当时证据只有高岩的遗书,遗书里只提到了他,也没有提到沈阳,这就是高岩这孩子她的特点,就是说她即使沈阳这么迫害了她,她一直是,就是她对人总是留有余地的,或者说作为亲密的好朋友,凭我对她的了解,与其说她是为了保护沈阳,更多的应该说她是为了保有自己的形象。”李悠悠告诉我。
  这个温和、对人留有余地的家庭,在女儿去世之后,慢慢想要用自己的方式反抗。高岩母亲用了“流氓”、“披着狼皮的色狼”这样的词来形容沈阳。
  “她凭什么自杀啊?她有自己的妈妈爸爸,这么疼她。”高岩母亲一字一顿地说,她的眼睛微微肿着,她心里有一个答案,只是那个答案在20年来,很少得到现实的回应。
  高岩去世后,高岩妈妈去过几次学校。她对本刊说:“我们就是普通老师,也没什么本事,他们都不让我们进,我们去有什么意义呢?从早上九点到下午三点,他们像看犯人一样,没给我一口水喝,连饭也没吃。”
  李悠悠提供了佐证,“她妈妈当时想去中文系找领导。去了之后,就被门卫还是保安拦在了中文系门口。”
  后来,高岩爸妈也去学校外边的学五食堂发了传单。没有结果。按照李悠悠的描述“他们当时被学校保安给架走了”。
  之前的北大中文系系主任费振刚参与了当时对沈阳的处分。他告诉本刊,“当时就是给沈阳记大过处分,家长没有提出异议。”
  “北大在讨论对沈阳的处理上,有没有听取您的意见?”当记者把这个问题抛给高岩的母亲时,她微微皱着眉头,这样说道:“没有。它处理了都没和我说,是学生告诉我的,他们说,’阿姨您别生气了,他们(北大)对沈阳已经处理了。’”
  反抗看起来没取得什么显著的结果。按照高岩母亲的说法,“当时就是把停尸费给我们交了,在北大礼堂做了一个遗体告别。”
  “沈阳受处分后”,除了教工内部开了会,当时高岩班里也开了一个通风会。马哲记得:“大家觉得非常意外,也不知道任何理由。后来通风会给出一个结论,就是高岩追沈阳,沈阳不同意,高岩自杀。”她还有另一种印象:“沈阳声称和这个事情没有关系,很多同学都很气愤,高岩的舍友张琳(音)当时表示,不管怎么样,沈阳应该出现在追悼会上,或者给一个答复。”

高岩的反抗和自救
  沈阳早年是服役军人,后来先后考上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和北京大学博士。“善于调节课堂气氛、上课像听小品。”一个08级中文系本科女生对我这样评价沈阳。她选过沈阳的课。“当时下课会有一群学生问他问题,沈阳老师对女生态度好,问他什么问题都会微笑回答。有男生问问题,会有些不耐烦:’这问题我不是上课讲过吗?’有好几次对男生态度不好,后来就没什么男生问了,基本都是女生。”
  高岩的同班同学,95级的马哲告诉我:“沈阳上课时比较喜欢提问女生,提问时还会和女生有肢体接触,可能会存在扶着肩膀和后背、距离很近这种情况。”
  沈阳和高岩之间的事情发生在1996年。
  高岩和李悠悠说,“沈阳老师让我把作业送到他家,还说要专门跟我讨论一下我感兴趣的语言学问题。他告诉了门牌号,我按他说的时间去敲门。进门后,他说先给我倒杯水喝。等待之余,看见他写字台玻璃板下压着家人照片,我低头看……这时,突然他从背后把我给抱住。然后,他就开始亲我的脸。我听到自己的耳朵边响着他呼呼的喘气声,很害怕。”
  按照李悠悠的描述,高岩当时的反抗是,“她跟他说了,我不想这样,我不喜欢这样,但沈阳还是继续。”
  言语上的反抗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效果。李悠悠记得,在第一次之后,高岩和她只言片语地提到过很多次“侵害”,有一幕刻在李悠悠的脑海里。1996年秋,这个平时爱笑的女生眼里噙满了泪水,像是什么东西难以启齿。高岩和李悠悠提起“沈老师脱光她的衣服“,“像饿狼一样扑上来”……
  后来的事情进一步恶化。“当时另外一两位跟沈阳有性关系的女生突然在高岩不知情的情况,把沈阳说‘高岩有神经病,主动跟他上床’的话,传了出去,这让高岩受到双重打击,一是她以前不知道沈老师这么淫乱,还同时在跟别的女生发生身体关系,这对她一向完美纯净的人生观产生重创。她受不了别人对她的恶语中伤。”
  高岩开始变得恍惚,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根据高岩爸爸的回忆,高岩那段时间经常心神不宁,甚至在洗衣服时,会把洗衣架扔到洗衣机。从家里厕所出来时,还摔了一跤,摔成骨折。她当时拄着拐去上课,没有落下一节课。
  高岩也有想办法救自己。她的多位同班的同学提到,那时他们看到高岩去周边学校听心理课。她从大自然中去寻找生命力,把伸向清澈的蓝空中脱尽树叶的白杨,把染深昌平园绿意的夏雨,把打在脸上充满凉意的雨滴,都写进日记。
  高岩努力去保全体面。她在和李悠悠说这个事的时候,会有意地避开人,“宿舍里但凡有一个人,我们就会在楼道里聊,在楼道里,我们也会选择避开让任何一个宿舍听到。”
  李悠悠记得,大三上学期,高岩告诉她,她找沈阳吃了一次饭,“她说再也不想和沈阳见面,这是最后和他谈谈”。结果却是,“沈阳非但不承认自己的行为有任何不妥,而且还对高岩冷嘲热讽,气得高岩一口饭都没吃,就愤然离开了。”
  谣言越来越多。李悠悠能感觉出来:“人有时活的是一个心气儿,她这么追求完美,这么强的自尊心,莫名受到以前尊敬师长的这种污名化,对她当时很单纯、很幼稚的心来说,太难负荷了。她的观念受到了重大的颠覆,而她又找不着一个新的秩序来稳定。”
  高岩日记上还有一句话:“你可以毁灭我,却不能打败我!”这像是一种对自己的激励。实际上,她并没有被什么打败,即使是自尊心。离开也是最后一种保留它的方式。
  离世前,高岩一共自杀了3次,她用过割腕、吃安眠药、放煤气等方法。1998年3月11日,她死于煤气中毒。

救赎
  这些年,李悠悠时常会感到愧疚。最后一次见面时,高岩提出想出去玩玩,李悠悠当时忙着考商务英语,拒绝了。多年之后,当时高岩眼神里流露出失望,仍在李悠悠心里挥之不去。那种愧疚推动她在今天走到更靠前的位置。
  “我们都很忏悔,心里一直觉得对高岩有所亏欠,这是我们今天站出来的一个动因,自己当时知识和经验水平都特别有限,到高岩去世我还没有谈过第一次恋爱,所以我自己对于男性的身体,对性一点概念都没有。对她当时跟我说的这些,我只是觉得很惊讶。也只能去劝一劝她,但因为我自己的经验所限,我也劝不到点上。”
  事件后,高岩的好友李悠悠、大学同学徐芃、王敖以及当时的班主任王宇根,都陆续站了出来,对高岩进行声援。
  在我获得的一份1995级高岩同班同学合写的纪念她的书信里,有这样一段:“高岩在一段时间,总说一些奇怪的、我听不太懂的话,我当时没很在意,甚至心里有点想躲避她……记得有一次,从宿舍去食堂的路上,她忽然抬头望着天空说,你看这蓝天,生命多美好啊。我当时还想,这也需要感慨吗?”
  这位同学说,高岩去世后,每每听到罗大佑《恋曲1990》里那句“生命终究难舍蓝蓝的白云天”,都会闪过高岩当时的感慨,“后来我就很懊悔,也许当时成熟点,或许给到她一些帮助和化解。”
  高岩爸爸始终会浮现出高岩第一天去北大中文系报告的场景。那天,高岩很兴奋,扑闪着大眼睛,对学校的角角落落都好奇,还对大学生活抱有很多美好的期待,她的人生才刚刚展开。她的人生停留在21岁。
15#
 大惊失色 发表于: 2018-4-8 11:01:00|只看该作者

中青在线:对沈阳非舆论审判 是20年前的舆论补偿

源自:中青在线
原文标题:对沈阳不是舆论审判,而是20年前的舆论补偿

  导语:这不是一次舆论审判,而是一次对20年前的舆论补偿,很多人欠高岩一个交待。20年前自杀悲剧,相关部门和单位处理得稀里糊涂不明不白,以某种名义关起门来低调暧昧处理,将单位形象的考虑置于受害者权利之上,让死者难安息,让生者难平息,让施害者轻松逃脱应有惩罚,让亲历者一直如鲠在喉。于法,警示不了后来者,于理,说服不了旁观者,于情,安抚不了受害者,留下了一个巨大的烂尾。
  沈阳事件沸沸扬扬,人人喊打,涉及的几所大学北大、南大、上师大都迅速作出回应,有的展开调查,有的“建议辞职”,有的解除关系,估计接下来相关部门也会对其“长江 学者”的头衔做出处理。一边倒地为各方迅速回应公众关切、捍卫大学尊严叫好的声音之外,也有这样的声音:舆论以这种暴风骤雨的方式对待沈阳是不是太过分了?事实不清情况下就急于批臭批倒一个人,这种未调查先判的暴力节奏也太可怕了。高岩同学说的就是事实吗?沈阳也许可恨可恶,应受惩罚和制裁,但审判他的应是法律,而不是舆论。
  我认为,这不算舆论审判,而是公序良俗公共道德受到挑战、面对不公平时舆论表现出的正常反应,是沈阳在面对一件自己脱不了干系的女生自杀事件时回避不了追问和逃避不了的压力。
  说到压力,面对如潮的谴责,沈阳确实面临巨大的压力,身败名裂,可相比20年前让一个本有着无量前途的大学女生不堪流言、不堪折磨而选择自杀的压力,这种压力算什么?相比高岩父母失去爱女后天崩地塌痛不欲生的压力,这种压力又算什么?北大当年的处理,说明沈阳对高岩之死是有责任的,当年逃避的道德、舆论、法律压力,总是要面对的。
  我一直觉得,“舆论审判”很多时候都是一个伪命题。舆论只能做出评价,形成舆论压力,而无法做出判决,“舆论审判”的说法只是一种逃避评价者的想象和修辞。司法审判如果轻易受到舆论的影响,不是舆论的问题,而是司法的问题。面对一个事件,媒体和公众有根据自己对事实的判断作出评价的权利,只要不侵犯当事人的权利,在法律框架内表达,这种评价是维护一个社会道德生态和公序形成的重要机制,应受到尊重,不能动辄被污名为“舆论审判”。
  舆论审判沈阳了?没有,几所高校对他暂时的处理都是根据教育部门既有的规定:师德问题“一票否决”──沈阳对高岩之死负多大责任,是否存在性侵和其他违法失德行为,这些需要揭开尘封20年的冰冷档案去重启调查,但从当年北大的处理来看,沈阳在师德上确实存在问题,让这样的人继续留在教育岗位,即使学校不要脸,学生和公众也会有心理障碍,谁还敢把孩子送到这样的学校?高校既有处理都是从“师德”角度做出的,如果举报文章中事实被证明属实,可不是“建议辞职”那么简单了!
  舆论对沈阳施加暴力了吗?没有,高岩当年北大的同学没有到网上匿名发帖抹黑,而是忍受不了沈阳20年后在自传中撇清责任和自我美化,借清明纪念同学之际实名写文章披露自己了解的一切,作为事件亲历者和知情者提供重要线索,倒逼相关部门重启调查,努力给20年前不明不白自杀的同学和自己的良心一个交待。几位实名举证的人,当年都目睹过高岩的痛苦,如今都有自己的社会地位,实名举证表达了愿对结果负责任的态度,实名对实名,公开对质,这对沈阳没什么不公平。网民也没有人肉沈阳的隐私,而是据其公开发表的文章进行评论,算不上暴力。
  媒体对沈阳审判了吗?也没有,这几天各大媒体一直努力在采访各方,寻找可能的亲历者和知情者,也给了沈阳充分的辩护和回应权,竭力还原20年前这场悲剧的前因后果。虽然很多本应知情的人都以各种方式回避采访,有说“20年前的事记不清了”,有说“当时自己在国外”,有说“忙于校庆事务,不是自己调查的”,都推给了那个神秘的档案和调查记录。起码从目前来看,媒体的报道是平衡和客观的,尽可能呈现各方的意见,没有先入为主地给沈阳带上“性侵”的帽子,算不上审判。最新就有一篇报道称,北大教师忆“高岩自杀”:当年学校调查定性非“性侵”。
  这不是一次舆论审判,而是一次对20年前的舆论补偿,很多人欠高岩一个交待。20年前自杀悲剧,相关部门和单位处理得稀里糊涂不明不白,以某种名义关起门来低调暧昧处理,将单位形象的考虑置于受害者权利之上,没有秉持公道,让死者难安息,让生者难平息,让施害者轻松逃脱应有惩罚,让亲历者一直如鲠在喉。于法,警示不了后来者,于理,说服不了旁观者,于情,安抚不了受害者,留下了一个巨大的烂尾。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当年在那个话语权被垄断的舆论场景中,事情被压了下来,20年后被赋权的自媒体,以报复性的方式找到了一种舆论补偿,让被淹没20年的悲剧重新回到公众视线,让人心、道德和良知重新接受正义和阳光的审视。
  舆论很多时候在“实现正义”中就扮演着这种补偿者的角色,不平则鸣,如果人们感到正义受到了某种障碍,正义被羞辱,正义被操纵,正义被遮掩,舆论一定会以报复性的方式去补偿──干扰正义实现的压力越大,舆论补偿的反弹力也越大,无论事隔多少年,也无论干扰力多强大,民间朴素的正义认知用补偿的方式捍卫着社会道德的底线。
  前北大教授被指性侵女生致其自杀
14#
 你不在 发表于: 2018-4-8 11:01:00|只看该作者

沈阳涉嫌性侵否认有师德问题 举报人:他还在撒谎

源自:封面新闻
原文标题:“沈阳事件”举报人王敖回应封面新闻:我觉得他是在继续撒谎

  “我觉得他(沈阳)是在继续的撒谎。”美国东部时间4月7日,北京时间4月8日,“沈阳事件”举报人之一的王敖接受封面新闻专访时作出上述表示。此前,沈阳向媒体回应时曾质疑──“哪个事实支持这个结论?”
  2018年的清明节,北大多名校友实名举报北大原中文系教授、长江 学者沈阳性侵女学生高岩并致其自杀的公开信引爆网络。被举报人沈阳工作过的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及上海师范大学陆续作出回应。其中南京大学更建议沈阳辞去该校文学院教职,并明确表示,沈阳不符合南京大学文学院全体同仁教书育人工作的要求。
  高岩事件公开信作者之一的王敖,目前在美国卫斯理安大学任教。他在信中表示,自己是高岩在北京大学中文系95级的同班同学。封面新闻记者注意到,今年3月,王敖还曾实名举报一名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任教的华裔教师徐钢的性侵行为,受到广泛关注。
  王敖在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是受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生罗茜茜实名举报长江 学者陈小武性骚扰女生事件的启发,才决定实名举报自己所了解到的性侵事件。他表示,希望学校和有关机构能够公事公办。如果有必要,自己将为有关部门的后续调查提供协助。

  :目前北大、南大、上海师大都已经给出回应,您对学校的回应满意吗?
  :比较果断。我觉得南大、北大校方的(回应)都很好,南大文学院的回应尤其的好。

  :沈阳在采访中回应,“我想发出一个弱弱地呼喊:三个大学都拿师德说事,请问这种定性靠什么:哪个正式决定上有这个结论?哪个事实支持这个结论?难道仅仅靠舆论左右?仅仅凭某个人采访中的问答?这太可悲了吧!”您怎么看沈阳的表态?
  :师德这个东西并不是我们发明出来的,从传统意义上就要讲师德。老师是传道授业解惑,你不能向学生身上“伸手”,在古代这是不允许的。你不能是一个老师,去一个人家里,然后又发生了关系,这是绝对不允许的。对于违反师德的老师,要进行“零容忍”。
  如果说要有什么根据的话,北大当年对他(沈阳)有行政处分,这个东西就是根据。沈阳说,高岩(自杀)跟他无关,而我们这么多人说跟他有关,包括费振刚教授,我们的系主任,王宇根老师,我们的班主任,都说跟他有关,而他撇的一干二净,那你解释解释这差别到底是在哪儿呢?所以我觉得他(沈阳)是在继续的撒谎。

  :下一步,您希望学校和相关机构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四个字:公事公办。我自己是一个个体,还有李悠悠,我们共同的身份是高岩当年的同学和朋友,我们要纪念她,这是我们能做的,而具体要以什么行政的方式,甚至法律的方式来惩罚他,这不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北大、南大、上师大,还有教育部,他们能做什么就做什么,我们也不想干扰他们的工作。如果他们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可以提供协助。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我的建议并没有什么特殊性。就是希望能公事公办。

  :今年3月,您还实名举报过另一宗性侵事件,请问为什么您对此类事件保持如此高的关注?是否受到当年高岩事件的影响?
  :我是受罗茜茜女士的启发。因为我是个男生,从来没有受到过性侵。一般(性侵的)受害者都是女生,都是女生自己站出来。
  沈阳这种事,就是没有“me too(我也是)运动”,我们也应该要个说法,对不对?所以,有些人给(我们)扣帽子,说你们扩大化,“猎巫”什么的,(我认为)并没有,我们就是就事论事,(就是想)沈阳你给解释解释到底怎么回事?你写的东西,怎么跟我们记得的不一样,给我们解释一下,就够了。他愿意解释就解释,他说我们造谣,可以告我们,但我们要把这件事情说出来,如果不说出来,大家都不知道这件事情。就事论事即可。

  :就您的了解,在国内,有学生如果受到性侵,有哪些申诉渠道?这些渠道是否畅通?国外的经验如何?
  :北大现在我不知道。在美国(这些渠道)是畅通的。
  我大学的时候,没有听说过有一个这样的渠道,比如说老师告诉你,如果被性侵了,要怎么办?当年,因为女孩子如果遇到这样的事,她会害怕。如果一个女孩子被性骚扰了,她去找系领导了,系领导也不会告诉大家,这个女孩子也不会广而告之。当年有没有类似的事件,我不知道。

  :有举报人在采访中提到,还联系到沈阳性侵的其他受害者,请问是否属实?下一步,你们还会采取哪些行动?
  :现在不方便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有一些信息需要核实。因为这个事情才发生两天多,有一些受害者可能是近几年,甚至是近十年,完全在一个紧张、压抑的状态下,让她们立刻就站出来,甚至是实名就站出来,是非常非常危险的一件事情,而且她们顾虑是很大的,如果过分说这件事的话。
  沈阳很可能跟徐钢一样,会把自己的学生拉群,都互相看着,别乱讲。这其实是对这些权力压迫下的人的一种继续胁迫。在这种情况下,尽量不要让受害人感到随时可能会被媒体曝光,这样她们会感到非常的害怕。因为她们的成绩、学历、履历都跟沈阳有关。(而且她们)觉得这么多年,这个事情是没法解决的,可能从来都没有讲过。如果一下子揭出来,对她们可能影响太大。
  前北大教授被指性侵女生致其自杀
13#
 大惊失色 发表于: 2018-4-8 02:01:00|只看该作者

涉性侵教授沈阳:没有师德问题 只是行政警告处分

源自:中国新闻周刊
南京大学文学院,沈阳目前所在单位。图片拍摄:周甜

  4月7日下午,沈阳通过短信回复《中国新闻周刊》的采访请求,他在短信中写道:我想发出一个弱弱的呼喊:三个大学都拿“师德”说事。请问,这种定性靠什么?哪个正式决定上有这个结论?哪个事实支持这个结论?难道仅仅靠舆论左右?仅仅凭某个人采访中的回答?这太可悲了吧!
  在回复中,沈阳表示,他对《中国新闻周刊》对时任北大中文系系主任费振刚的采访报道“有看法”。他说,“处分决定上根本没有师德问题,他凭什么这么说。当时的中文系党委书记李小凡(已故)做大会总结发言,第一句话就是沈阳的问题不是道德品质问题。处分决定也只是行政警告,根本不是记大过。费的采访回答完全不顾事实,让人伤心。”

沈阳在南大文学院的办公室,大门紧闭。图片拍摄:周甜

  20年前,沈阳在北大对学生高岩的“性侵事件”发生后,时任北大中文系系主任费振刚曾参与过对沈阳的纪律处分。4月6日,《中国新闻周刊》采访了费振刚,向其了解有关当年对沈阳进行处分的情况。费在受访时表示,沈阳当年的事情主要是北大纪委处理的,他不分管这件事。“但是最后的结果你们也知道了,就是给他记大过处分。”他又说,“当年,他是个年轻人,但是从师德讲,这个年轻老师是有问题的。”
  “沈阳性侵女生高岩”事件迅速引起社会强烈关注。4月7日,《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来到沈阳现在任职的南京大学文学院,沈阳的两位同事和他的一位研究生接受了采访。
  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沈阳的研究生讲述,她们有一个微信群,成员都是沈阳带过的研究生,看到近日和沈阳有关的新闻,她的心情很复杂,“更多的是不相信”。她表示,选择沈阳作为研究生导师的时候,听同院的女同学提起过关于他之前的一些传闻,“没提北大的事情,说得很隐晦,说不出具体的人和事。”
  在她眼中,沈阳是她敬畏、欣赏且信任的学术大牛和极其负责任的研究生导师。平日,没有听说他与某个女同学有频繁的私下联系或不该有的举动。她本人和沈阳的接触仅限于一、两周一次的论文讨论会。最近的一次讨论会是3月20日,自那之后再没见过沈阳。
  据这位女生透露,沈阳带的学生多,学生当面叫他“沈老师”,私底下喊他“沈叔”。她发邮件咨询沈阳论文相关问题,一天之内定有回复。如果学生没能完成他布置的任务,他会批评学生,会提高音量,“气势上挺吓人的。”

南京大学文学院的一位教师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看到最近几天有关沈阳的新闻“很惊讶”,觉得新闻中所描述的沈阳跟平日接触到的本人反差很大。
  之前沈阳调来南大,私下有朋友跟他提起过,说北大有个女生为沈阳自杀,“没有李悠悠说得这么详细,都是道听途说,也没听说过他在本校跟女学生有什么不正当的关系。”他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另一位和沈阳同系的老师说,文学院语言系有十几位老师,大家跟沈阳都不熟。“当时沈阳初来文学院,老师们之间就有议论过他在北大那件事,不过都是传闻。”
  4月6日,高岩的同学加好友、此次事件的举报人之一李悠悠对《中国新闻周刊》称,他们还在联系沈阳性侵的其他受害者。她说,“我们目前已经联系了至少四位受害女生。”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多次拨打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徐兴无以及前任院长丁帆的电话,均未能取得联系。4月7日,网络上据称是丁帆朋友圈的信息称,沈阳调入南京大学是其主政期间,他承认自己引人失察,愿意承担一切责任。
  徐兴无则在一份声明中称,南京大学文学院应该及时纠正人才引进工作中的错误,并且得出结论认定,沈阳的师风师德不符合南京大学文学院的要求。南京大学文学院也在其官网发布声明称,沈阳目前处于等待核查和调查的阶段,已暂停教书育人工作。声明“建议沈阳辞去南京大学文学院的教职”。
  同日,上海师范大学也做出决定,终止2017年7月与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沈阳签订的校外兼职教师聘任协议。
  前北大教授被指性侵女生致其自杀
12#
 你不在 发表于: 2018-4-8 02:01:00|只看该作者

前北大教授性侵事件进展:受害女生母亲将提起诉讼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教授沈阳被举报事件,北大南大上师大:对师德师风问题零容忍

  前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沈阳,被公开举报性侵一名1995级女生,并导致后者于1998年3月自杀。事发第三天,依然引发关注。重案组37号(微信ID:zhonganzu37)注意到,4月6日下午至7日上午,沈阳的前工作单位北京大学,以及现工作单位南京大学、南京大学文学院均先后发布公开声明,对此事进行回应。北京大学和南京大学均表示,将对师德师风问题严查。南京大学文学院表示,沈阳已不适合继续在南京大学文学院工作,建议其辞职。此外,2017年7月签署协议引进沈阳的上海师范大学同日发声,表示将终止与沈阳签署的校外兼职教师聘用协议。

“南京大学教授沈阳被举报事件”全回顾
4月5日上午:北大校友发文称老师性侵

  北大校友李悠悠在豆瓣发表一篇题为《现南京大学文学语言学系主任、长江 学者沈阳教授,女生高岩的死真的与你无关吗?》的文章,实名检举现任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沈阳,曾在1996年任教北京大学中文系期间,对女学生高岩实施性侵,并传播高岩是“神经病”的消息,给其身心造成巨大伤害。
  1998年3月11日,21岁的高岩自杀离世。
  另有自称北京大学中文系校友在网上转发上述文章,并要求沈阳教授对此事作出回应。
  公开资料显示,沈阳1955年12月生于上海,1993年在北京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教育部长江 学者特聘教授。2011年起担任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4月5日下午:沈阳回复“欢迎正式举报”
  当事人沈阳回复重案组37号(微信ID:zhonganzu37)称,网文中所称与女生发生性关系并致其自杀一事,“当时北大中文系党委和北京海淀警方均有调查和明确结论,根本不存在上述事实”,“上述‘指责’均为恶意诽谤”,“为此我将保留控告的权利”。
  沈阳在向南京大学文学院党委的情况说明中称,“愿就有关情况向党委和领导做出说明”。
  此外沈阳表示,已向南京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刘重喜说明此事,因发文者并非向单位举报,而是网上传播,请单位“在处置相关信息时说明,欢迎发帖者向北京大学和南京大学正式‘举报’。在调查清楚事实前,不应以个人揣测之辞散布信息”。
沈阳做出的回应和说明。短信截图

4月6日下午:北大称曾对沈阳做出行政处分
  北京大学公开回应前北大教授沈阳被指性侵女生,致其自杀一事称,学校立即复核,依法依规开展工作,经查1998年对沈阳做出过行政处分。
  北大官方表示,近日,有校友在网上发文,要求原中文系老师沈阳(2011年已调离北大)对1998年某女同学自杀事件承担责任、作出道歉。对此,学校高度重视,要求教师职业道德和纪律委员会立即复核情况,依法依规开展工作。
  北京大学称,经查阅资料,二十年前,即1998年3月,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区分局对这一件事作出事实认定,给出调查结果;1998年7月北京大学对沈阳做出了行政处分。
北京大学教师职业道德和纪律委员会说明。微博截图

4月6日晚间:南京大学称成立专门工作组研判
  南京大学通过官方微博,对现任南大文学院教授沈阳被举报一事作出回应。
  通报中称,从4月5日开始,网络上出现关于沈阳教授有关问题的反映,南京大学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立即成立专门工作组对此事进行研判,密切关注事件进展”。
  南京大学称,将绝不姑息任何师德、师风败坏问题。
南京大学教师工作部声明。微博截图

4月7日上午:南大文学院建议沈阳辞去教职
  南京大学文学院通过官方网站,回应教授沈阳被举报一事称,对沈阳的人才引进工作存在错误,沈阳已不适合在南大文学院继续工作。
南京大学文学院声明。网站截图

4月7日中午:南大文学院前院长称引人失察愿担责
  南京大学文学院前院长丁帆向重案组37号(微信ID:zhonganzu37)表示,调入沈阳属引人失察,愿意承担一切责任。
  丁帆是沈阳调入南京大学文学院时任院长,现已卸任。丁帆称,沈阳教授调入南京大学文学院是自己担任院长期间,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没有按照人才外调程序就同意直接引进人才,属引人失察,愿意承担全部责任,“本人可以接受任何处分”。此外,丁帆表示,同意并服从南京大学文学院的一切决定。
南京大学文学院前院长丁帆所做的说明。短信截图

4月7日下午:上师大称终止沈阳兼职聘任协议
  上海师范大学人事处官方微信发布声明称,根据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有关师德问题“一票否决”的规定,上海师范大学学术伦理与道德委员会建议并经人事部门讨论决定,从今日(4月7日)起终止2017年7月与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沈阳签订的校外兼职教师聘任协议。
  声明称,清明节期间,北京大学校友在网上实名揭发原该校中文系教师沈阳对某女生性侵导致其自杀,引起社会高度关注。据北京大学2018年4月6日对外公布的“说明”,该校于1998年7月对沈阳已作出行政处分。
  该声明提到,上海师范大学始终把“为人师表”作为第一要义,把“厚德”作为师生共同秉承的校训。无论对校内教师还是校外兼职人员,学校都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聘任的首要条件,对于有悖师德者,坚决采取零容忍态度,以维护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校园的文明环境。4月6日,上师大人事处处长陈昌来曾向重案组37号(微信ID:zhonganzu37)回应称,上海师大一直重视师德师风教育和建设,决不让有师德师风问题的教师上讲台。
上海师范大学学术伦理与道德委员会声明。微信截图

4月7日下午:高岩母亲称将对沈阳提起诉讼
  高岩的母亲周树铭接受了多家媒体采访时称,将对沈阳侵犯高岩名誉权提起诉讼。
  周树铭回忆,沈阳当年受到北大处分,她也是从高岩同学处听说。
4月7日,高岩母亲周树铭接受媒体采访。 实习生:周小琪 摄
  南京大学文学院前后两任院长就沈阳事件表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4 18:34, Processed in 0.078000 second(s), 13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