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楼主: 红星|查看: 7247|回复: 35
[普通人] 

[王凤雅]复盘小凤雅事件:不给自己加戏是志愿者的自我修养

 [复制链接]
 我很牛 发表于: 2018-5-28 20:01:02|显示全部楼层

王凤雅家属被指诈捐:不接受作家陈岚道歉坚持起诉

源自:澎湃新闻
原文标题:被指诈捐河南重病幼女家属:不接受作家陈岚道歉,坚持起诉

  5月28日,广受关注的“王凤雅事件”继续发酵,王凤雅的母亲和奶奶均向澎湃新闻表示,他们不接受@作家陈岚 的网上道歉和电话道歉,坚持将起诉作家陈岚、志愿者马婵娟等相关人士,要一个说法。
  “王凤雅事件”最初引起社会关注,是从4月8日开始。@小希望之树 和@作家陈岚 发微博质疑女童王凤雅的家长,认为他们募捐了钱却消极治疗,没有把王凤雅送到大医院治疗,还疑似把善款挪用来给王凤雅弟弟治唇裂,重男轻女,涉嫌诈捐。而5月24日公众号“有槽”发文《王凤雅小朋友之死》,引爆该事件。

@小希望之树:机构数十个捐款项目被停
  5月25日,河南省太康县警方表示没有了解到王凤雅家长涉嫌“诈骗”等犯罪的证据,因此未予立案。当晚,最初并一直公开质疑王凤雅家长的上海大树公益服务支持中心官方微博@小希望之树 发布情况说明称,王凤雅事件众所周知,我机构未立项未募款未拨款,我机构公众号也从未转发该事件新闻,更未发布过不实消息。王凤雅事件和我们的任何项目没有任何关系。
  上海大树公益服务支持中心官方网站显示,该机构注册于2013年,为民办非企业单位,其儿童保护项目包含大病儿童医疗救助项目、困境儿童救助项目、紧急救命卡项目与受虐儿童救助项目。
  上述说明还提到,因王凤雅事件该机构的名字出现在新闻报道里,该机构数十个危重小朋友的捐款项目被停。该机构会全力配合基金会和相关部门对所有项目的审核核查工作。
  此外,@小希望之树 还贴出了上海仁德基金会的说明。说明称因收到网友反馈,提出对王凤雅事件相关方上海大树公益服务支持中心的争议问题,该基金会主动暂停上海大树公益服务支持中心在该基金会下的项目筹款,并将尽快联合各方开展复合调查,等工作结束通报结果。

@作家陈岚:向王凤雅家人道歉
  5月27日,澎湃新闻发现,最早一直质疑王凤雅家属的微博大V@作家陈岚 发微博称:“都想给孩子自己认为最好的。却变成了这样的撕裂。”她表示,向王凤雅的家人,向努力奔波的民政和公安及村镇干部等所有在这场风波中受到伤害的人们道歉。
  澎湃新闻注意到,早在2017年1月12日,《南方周末》发表标题为《危险的爱,难查的账“小希望之家”创始人陈岚遭质疑》的报道,质疑“小希望之家”救助方向本是针对受虐儿童,却偏向病孩救助。寄养点无相关资质条件,在多个案例中,病孩家属自行承担部分的医疗费用发票被收走,无下文。陈岚被指把持财务出纳,由无会计资质的白某进行管理使用。理事会启动内部罢免,捐赠者、志愿者要求查账,工作人员陆续辞职,加上主管部门调解和法院诉讼,都无法拿回机构控制权和原始账目。而陈岚坚持称:“我们的财务是清白的。”
  上述报道称,2010年初新生女婴“小希望”被查出肛门紧锁,其家人考虑治疗过程痛苦决定放弃。而新浪微博官方认证作家陈岚,冒充孩子母亲深夜冲到医院,强行抱走“小希望”,成为各大媒体报道里的爱心人士,这是陈岚首次以倡导儿童权益保护的身份出现在公众视野。
  2013年,陈岚开始筹备专注于受虐儿童的“小希望之家”青少年关爱服务中心公益机构。翌年7月21日,“小希望之家”由陈岚、某高科技民企老板张文彦等共同出资成立,作为全国首个预防未成年人虐待与忽视的机构,迅速得到爱心人士、公募基金会及当地民政部门支持,志愿者从十几名迅速发展到上千名,募集资金从几万元快速积累到几百万元。然而,2015年,“小希望之家”理事会要求罢免陈岚,捐赠者和志愿者要求陈岚公开账目并向法院起诉。2015年8月21日,上海市静安区民政局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让其停止开展儿童寄养项目。
  王凤雅母亲和奶奶对澎湃新闻说,她们看到了@作家陈岚 在网上的道歉,27日也接到了@作家陈岚 的电话道歉,但她家不愿意接受。“她弄得这么多人跑来跑去的(意指政府和公安机关介入),道歉就想完事了?”她们透露,有律师联系她们,但她们还没有定律师,因为目前还有记者在采访。此前,王凤雅的爷爷曾对澎湃新闻表示,等忙完这几天将“反击”,通过法律途径要一个说法。
  澎湃新闻致电志愿者马婵娟,她表示,自己只是接待他们到北京治疗的志愿者,是作为中间人帮助孩子而已,没有参与到治疗过程中,也没有造谣说他们获得15万元筹款。对王凤雅家属称将起诉她,她表示“让他们起诉去吧”。
  “王凤雅之死”真相公开 家属追责
 一眼 发表于: 2018-5-28 19:01:04|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新京报复盘王凤雅事件:志愿者不能心存道德优越感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复盘小凤雅事件:志愿者不能心存道德优越感 | 沸腾

  在小凤雅事件中,志愿者既有替服务对象做决定的举动,也充斥着高高在上的优越感,这很不专业。
⊙作者:张天潘

  “小凤雅之死”事件逐渐呈现了比较清晰的脉络,由一开始的对小凤雅家长的千夫所指,到现在舆论普遍质疑事件中的志愿者以及最早在网上传播此事的始作俑者,舆论走向发生了很大转变。
  作家陈岚、参与此事的志愿者及一些网友的言论,对小凤雅家长造成了二次伤害,从助人、救人最后演化成“伤人”。
2nFm-fzrwiaz6026012.jpg
作家陈岚微博截图
  一些关心小凤雅的志愿者和自媒体,在没有完全确认全部事实之前,就以各种文学性和煽动性的故事情节,使用“重男轻女”、“诈捐”等这几年特别容易挑动起社会情绪的字眼,对此事做出了明显带有道德审判的定性。
  这无疑都加剧了事件的情绪发酵,导致在事件初期大量的社会批判指向了小凤雅的家人,这显然有很大的情绪误导性。
  现在复盘整个事件的发展脉络,基本上可以看到,其中的公益志愿者的角色与做法确实有很多争议之处。

志愿者服务要爱心更要“专”心
  首先要说说陈岚“小希望之家”这个机构。
cSX4-hcffhsu4431263.jpg
专注受虐儿童关爱的公益机构──“小希望之家”。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早在2017年年初《南方周末》进行了深度报道,指出其机构的账目混乱问题。报道中指出,在多个案例中,病孩家属自行承担部分的医疗费用发票被收走,无下文。
  陈岚被指把持财务出纳,由无会计资质的白梦雪进行管理使用。理事会启动内部罢免,捐赠者、志愿者要求查账,工作人员陆续辞职,加上主管部门调解和法院诉讼,都无法拿回机构控制权和原始账目。陈岚回应“我不会交出机构。”
  另外在专业志愿服务方面,《慈善法》专门有“慈善服务”的内容,可见其重要性,其明确指出:开展慈善服务,应当尊重受益人、志愿者的人格尊严,不得侵害受益人、志愿者的隐私。开展医疗康复、教育培训等慈善服务,需要专门技能的,应当执行国家或者行业组织制定的标准和规程。
  这两条其实很好地点出了慈善服务中志愿者参与的基本伦理──
  一是尊重服务对象,不能代替受助者做决定,也不能有自我道德优越感,居高临下地指挥甚至指责服务对象,不应有“施予”的心理和“救世主”的态度,要设身处地地站在服务对象的角度思考问题,尤其是不能逾越当事人所处的环境,根据自身的经验,做出各种架空式或者超前的建议和行动;
  二是志愿服务的专业性问题,志愿服务不是简单的献爱心做好事,靠着热心和爱心就能办好,而是需要心理学、社工、医疗、康复等等领域的专业知识。

志愿者不能心怀道德优越感
  但在目前的很多慈善服务中,我们发现志愿者在专业能力上,还是存在很多问题,有爱心却没有“专”心,有同情心却没有同理心,不当介入、过度介入甚至与服务对象产生矛盾的现象频现。
LZR9-fzrwiaz6026060.jpg
图片来源:大河报
  在小凤雅事件中,志愿者过度介入凤雅治疗与这个家庭生活的现象却非常明显。在给予这个家庭经济救助后,志愿者要求凤雅家人必须将小凤雅带往北京治疗;而凤雅母亲带凤雅“失踪”后,志愿者又在微博发文寻人。
  这其中既有替服务对象做决定的举动,也充斥着满满的道德优越感。志愿者高高在上,显然很不专业。
  而据今天新京报的报道,凤雅母亲指出,志愿者在帮助她们的过程中存在摆拍行为,而且在拍完照片后很少过问孩子病情。
  事实是否如此,还需要多方信源的交叉印证,但如果确实有摆拍行为,这就是志愿者强行为自己加戏。
  当然,就我多年对于公益行业的观察,绝大部分的专业志愿者和公益从业人员,在职业操守与职业素养方面,都做得非常好,对于受助人、服务对象的隐私、现状等,能抱着同理心和尊重,尤其是在调动服务对象自身的意识与能力提升上,有些人扎根基层,一做就是五年十年。
  以此对照“小凤雅事件”,陈岚以及相关的一些志愿者,显然不能算真正合格的专业志愿者和公益从业者,只能算是一个爱心和热心人士。
  我们当然不能恶猜他们的动机,但就他们在该事件上的表现来看,其专业能力确实有待提升。
  必须明确,公益行动只有从初级层面的道德驱动变成专业驱动,才能让公益行动从感性的催泪悲情叙事,转化为理性的润物细无声。
⊙作者:张天潘(公益观察员)

  “王凤雅之死”真相公开 家属追责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你不在 发表于: 2018-5-28 19:01:04|显示全部楼层

法制网评王凤雅事件:脆弱慈善经不起毫无缘由猜疑

源自:澎湃新闻
原文标题:法制网评“王凤雅事件”:脆弱的慈善经不起毫无缘由的猜疑

  近日,自媒体文章《王凤雅小朋友之死》成为了舆论焦点。文章质疑一对夫妻疑利用重病幼女,骗取网友15万元捐款后,不带女儿去治病,致其死亡。并称,在女孩患病期间,家属曾带其哥哥前往北京治疗唇腭裂,质疑家属拿捐款“弃女救子”。近日,该事件迎来反转,据媒体和警方核实,不存在“诈捐”。在某平台上的募捐金额并非15万,而是约3.6万元,募捐款项全部用于治疗王凤雅疾病,其家人也没有虐待小孩。当事人表示,将起诉造谣者。(5月27日,法制网)
  有些网民甚至是大V,没有对事实的探究和对真相的执着,习惯质疑却懒于调查,甚至懒于求证。总是闭门造车地听风就是雨,仅凭一些零零散散的片面“事实”就得出“诈捐”结论,然后随意地敲动键盘发出莫须有的猜疑和居高临下的指责。这种极不负责任的猜疑,对慈善事业有害无益,既让本就弱势的求助者陷入千夫所指的舆论围剿,背负着根本不存在的“弃女救子”、“诈捐”污名,又让原本脆弱的信任荡然无存。
  捐赠人付出了善心,自然希望每一分善款都用到“刀刃”上,希望受助人得到更有效的救助。因此,一些爱心人士非常重视善款的去向和求助人的一言一行,这本来无可厚非。但这种“监督”很容易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即拿人善款的求助者似乎低人一等,应该站在聚光灯下接受爱心人士的质疑和挑刺,必须按照爱心人士的意见进行救治,甚至必须保持一种感恩戴德、战战兢兢的卑微姿态,稍有不合理的言行,便要招致指责。
  而作为一些普通网民亦或大V,其本身可能并未参与募捐,但却“热心”地参与到监督者行列。
  但这并非说未捐款者不具有监督权,对于善款的使用,公众也享有监督权,受助人也应适度公开相关信息,这是促进慈善事业良性发展的应有之义。
  救助罹患重病的弱势群体,本来是值得称道和赞扬的好事。如今,却因为部分人尤其是一些大V的不合理猜疑和“诈捐”指责,让原本美好的事物一地鸡毛,一片狼藉。极大地割裂了公众与捐助者、求助者之间的信任,对公益慈善事业带来严重伤害。涉事当事人理当有所反思,不要总是站在道德制高点上随意怀疑他人,声讨他人,否则就会让监督者沦为伤害他人的“罪人”。
  诚然,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募捐的兴起,有部分求助者虚构事实、夸大病情、滥用善款,降低了慈善事业的信任度。现实中,一些诈捐事件的发生,总是让爱心人士和公众寒心,也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更加无助。因而,强化对募捐行为的事前审核、事中监管和事后审计,赋予捐赠人和公众一定监督权、知情权是必要的。
  虽然说,此事件真相大白后,已经有大V发出道歉声明,但受害者依然有权追究相关造谣者的民事责任。而且,造谣生事,恶意污蔑他人,情节严重的,还可能构成犯罪。相关爱心人士和网民还是应多些法律意识和求真精神,不要随意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碾压弱者。
  要知道,人们从来都不缺乏善心,但当前的慈善领域亟需良好的机制和氛围。只有摆正位置,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行使监督权,才能让慈善事业向好发展,不至于总是陷入毫无缘由的猜疑和折腾。
源自:法制网

  “王凤雅之死”真相公开 家属追责
 你不在 发表于: 2018-5-28 15:01:00|显示全部楼层

媒体:“王凤雅小朋友之死”的真相来了

源自:中国青年报
原文标题:网友转发道歉!“王凤雅小朋友之死”的真相来了……

  导读 近日,王凤雅小朋友之死成为了舆论焦点。(此前报道:《最新回应!拿捐款“弃女救子”?望所有爱心都不被辜负……》)有网友怀疑其家人拿捐款给儿子看兔唇,延误了王凤雅的病情。如今真相水落石出:王辉、杨美琴夫妇不存在诈捐,并且筹到的善款也全都用在了女儿的治疗上。
小凤雅与母亲杨美琴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家属对“诈捐”、“虐待”、“弃疗”等关键质疑作了回应。杨美琴几度伤心落泪,表示自己没有挪用网友捐款,也一直在为女儿的病积极治疗。

家属回应:天地良心,一直在为女儿积极治疗
  “天地良心!我要是重男轻女,一点儿都不会给妞看病,我干脆悄无声息让她死掉多好?还折腾这干啥?”躺在阴暗潮湿的屋里,杨美琴泣不成声,她甚至连站立的气力都没有了。她说,子女连心,每个孩子都一样,根本不存在重男轻女的情况,更何况她本身就是一个女性。
  “自打女儿有病以来,我借钱给她看病,上网求助给她看病,想尽一切办法给她看病,跑的医院都没遍,咋能说俺不给孩子看病呢?”杨美琴哭着说,女儿小小年纪患上癌症,全家人都跟着伤心,女儿现在离世了,她最为伤心。但更让她伤心的是,网友的那些议论。
  针对网友质疑挪用善款为儿子治病的事,杨美琴说,儿子看病是在2017年,当时女儿还没有病发,更谈不上用2018年的捐款,“这是一点根据都没有的说法。”
  对于网友关于王凤雅所患癌症(“视网膜母细胞瘤”)有很高的治愈率、但最终却还是没能治好的质疑,杨美琴说,女儿发现时已是癌症晚期,且双眼都存在病症。最初的时候连去大医院看病的钱都没有,后来有点捐款,但病情由于延误,大医院不接收了。

医生:他家没有重男轻女 家人从未放弃过治疗
  女童王凤雅的主治医生、张集镇卫生院副院长杨荣光表示,王凤雅的家人从未放弃过治疗。
  王凤雅去世前两个月,一直在卫生院输降压药、营养液,“已经没有医院愿意收治了。”他同时称,当时王凤雅的情况,“根本不可能治愈,颅内转移不扩散就很不错了,能好转都是奇迹。”
  “他们家人从未有过虐待孩子、重男轻女的现象。看到谣言后,我感到非常生气,在群里公开怼了回去。”
  调查:不存在诈捐,家人已将剩余善款转交慈善部门
  对于网上的舆情,太康县也成立了专门的调查机构,最终结果:王辉、杨美琴夫妇不存在诈捐。
  调查信息显示,当初王辉、杨美琴夫妇的筹款目标是15万元,但实际上只收到38638元捐款,其中水滴筹平台收到捐款35689元,通过微信收到善款2949元。且这些钱都用在了女儿的治疗上,每一笔开销都有票据为证,目前还结余1301元。
爷爷展示有关票据
  当地警方经过调查后也认为,募集到的款项并没有被挪用(仍有部分网友认为,家属提供的支出明细中包括有买奶粉的支出,这不属于治疗费用。但对多数网友来说,给幼童买奶粉也属合理)。
  5月25日,60多岁的爷爷赶到太康县慈善总会,将剩余的1000多元善款转捐了出去。“这些钱我和家人早就想捐,但这些天家中一直有事,今天在媒体的见证下,总算完成了心愿。”爷爷说。
  “有些人给我的微信发信息,咒骂我们全家,诅咒我的孩子。我现在都不敢打开手机,一看见那些内容就不想活,网上的(质疑)内容把人逼得没办法。”杨美琴伤心地说。
  就网上带有偏激性的质疑和谩骂诅咒,杨美琴说,这些人应该承担法律责任。

真相查明 网友纷纷道歉
  漫画《“救我……”3岁女婴正在等待被父母拖死》的作者@明白漫画致歉,称漫画主人公“丫丫”并非王凤雅,因过于相似导致误解:
  “如果由此引起了大家的误会,我向大家道歉,如果因为这样伤害到凤雅的家人朋友,我真诚地向你们道歉。”
  在澄清事实的相关微博下,截至26日已有17000余次转发量。
  不少网友转发了这条微博,要向王凤雅家人道歉。
  26日晚,央视新闻发表评论:“真相已浮出水面,谁该反思?”
  一些网络事件,往往都是“结论先行”,人们根据一些信息的片段就得出结论,然后“义愤填膺”地进行口诛笔伐。这一方面固然需要有关机构和个人及时澄清,以正视听;但另一方面也要求广大网民擦亮双眼,在加入“讨伐”的队伍之前,先让理性“多跑一会儿”,追一追事实,等一等证据。
  转发,让大家看到真相!
  “王凤雅之死”真相公开 家属追责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嗨哟嗨哟 发表于: 2018-5-28 15:01:00|显示全部楼层

媒体谈王凤雅事件:锱铢必较的爱心走向了刻薄

源自:澎湃新闻
原文标题:深观察|王凤雅事件:锱铢必较的爱心走向了刻薄

  最近,发生在河南太康县的“王凤雅事件”被持续关注和热议。原本这只是一起普通的网络众筹,波澜起于王凤雅患病去世前后,网上有人指控其家人“诈捐”15万元,并将善款挪用于小儿子治疗兔唇。事后,经媒体、慈善平台和当地警方证实,家属募捐数额实为38000多元,且已将剩余款项捐给公益机构。
  目前,事情的真实面目已被还原,当地警方作为权威第三方,已经宣布挪用不存在,“诈捐”不成立。这也就等于,王凤雅的家人应从舆论的风口浪尖中被宣布“无罪释放”。然而,依然有不少网友留言,继续质疑、吐槽、否认凤雅家人。他们要求提供花销开支明细;认为不能用善款买奶粉只能治病,等等。
  总之,这种声音认定了这家人行为上是有不妥的,道德上是有亏欠的,甚至来一场公开道歉他们都不觉得过分。我不知道,何以要如此锱铢必较;还是因为一开始站错了舆论队、跟错了方向,即使新闻反转了,还要一意孤行、继续寻找些许微末的细节,来为自己当初选择的“战队”辩护?
  不知从何时起,舆论的道德评判尺度开始变得斤斤计较,不放过每一个可以批驳对方的细节,这其实是在强求道德完美,容不下人性瑕疵。然而,众生皆凡人,怎能指望每一个在困境中挣扎求助的人,都能战战兢兢、小心翼翼地用好每一分善款?
  互联网放大了很多细节,也放大了很多情绪,我们似乎不再喜欢一个综合的、立体的人,而是一个标准的、完美的人。但其实,有点缺点、有些不足的人才更有血肉。我们都是俗世中人,哪怕凤雅父母有些小偏心、小贪心、占了点小便宜,都是可以理解和宽容的,这才是真实的人间,真实的人。
  很多人揪住凤雅家人“重男轻女”的莫须有穷追猛打。当善款并没有从女儿身上被挪用到儿子身上得到澄清和证实时,一些网友并没有放下这个靶子,而是继续“计较”:已经有好几个女儿了还继续生儿子,就是典型的超生、重男轻女嘛。
  我儿时曾亲眼目睹一位和小凤雅家庭(生了三个女儿继续想生儿子)很相似的小女孩溺亡,当她弱小的尸体被打捞上来时,其父其母哭天抢地、求医拜神、悲痛欲绝到不知所措的情景,让我记忆深刻。女儿溺亡时他们的表情,分明是人间至痛呀,而至痛背后不就是至爱吗?
  事实上,我敢保证,没有人比凤雅父母更爱凤雅,包括所有网友和慈善家。我们仅仅揪住一些不知虚实的细节,去揣测他人的父爱母爱,这得多么缺乏共情、共理心。
  在苦难的现实中,人们是无法做到道德完美的,大家还记得电影《唐山大地震》中徐帆饰演的母亲吗?上天给她出了一道考题:一块沉重的石板下,女儿儿子只能救一个。最终,这位母亲选择了小儿子,后来的故事我们也看到了,亲情还是走向和解,母亲没有选择你,但永远记得你想吃的红番茄呀。
  在这起波澜的结尾,有一个细节让人很触动,凤雅家人最终退还剩余善款金额为1301元。这当中的“零一元”,如果是凤雅家人主动退还,我觉得这是本分、是体面;而如果是舆论主动去索取,要求每一块善款都精准无比,那就是过分、是难看了。
  凤雅去了,似乎很少人再去关心、想象这个刚刚丧女的家庭本身,大家专注于诈捐不诈捐、钱买了奶粉还是药。而我们似乎忘记了,爱心为何出发,又要抵达哪里。
  “王凤雅之死”真相公开 家属追责
 一眼 发表于: 2018-5-28 11:01:00|显示全部楼层

王凤雅母亲忆看病经过:志愿者摆拍 劝我哭博同情

源自:新京报
  [王凤雅母亲回忆赴京看病经过:志愿者摆拍 劝我用哭博取同情]5月4日,不到3岁的女童王凤雅患视网膜母细胞瘤去世,其母杨美芹曾通过水滴筹募集治疗费用。随后,志愿者举报杨美芹利用女儿病情募款后,“拿女儿的救命钱给儿子治病”。杨美芹说,到北京后发现,志愿者并未事先安排好医院,遭到多家医院拒收后,她带女儿返回老家,此后女儿病情恶化。她说,志愿者在帮助过程中存在摆拍,拍完照片后很少过问孩子病情。(新京报)
  “王凤雅之死”真相公开 家属追责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楼主|红星 发表于: 2018-5-27 23:01:01|显示全部楼层

水滴筹回应王凤雅事件:将尽快加强信息审核

源自:央广网
原文标题:水滴筹募捐平台最新回应王凤雅去世事件:将尽快加强信息内容审核

  央广网北京5月27日消息(记者:王晶)如果杨美芹没有通过网络募捐筹来3.5万余元善款,这个农村家庭可能与多数眼癌患者陷入一样的困境。但她并未想到,原以为向外求助会给女儿带来求生希望,却将整个家庭拖进了疑似诈骗等多重舆论漩涡。
  5月24日,一篇名为《王凤雅小朋友之死》文章刷爆朋友圈。该文说,河南太康县母亲杨美芹利用重病幼女,在水滴筹平台骗取网友15万元捐款,但不为女儿治疗致其死亡,还称其带儿子前往北京治疗唇腭裂,怀疑捐款被“挪用”。
  今天下午,记者曾多次拨打王凤雅妈妈和爷爷的电话,均处于关机状态。随后,当地民政局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凤雅一家因这场风波已心力交瘁,杨美芹刚刚接受精神治疗。
Nqlv-hcaquev1295426.jpg
王凤雅和母亲
  截止记者发稿前,该起事件涉及的水滴筹平台(北京水滴互保科技有限公司)也于今天上午向央广网记者回应,杨美芹总计在平台筹款35689元,非网传15万元,并表示未来将与医院建立合作,加强审核并跟进患者后续治疗的资金使用情况。

进展:凤雅母亲接受精神治疗 已将剩余1301元转捐
  昨天,王凤雅爷爷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儿媳妇看到网上弥天的谩骂受不了,已接受精神治疗。”这几天他正忙着向媒体解释捐款的去向及用途。一位当地民政局工作人员告诉央广网记者,目前一家人的主要经济来源,靠凤雅有心智障碍的父亲每天在外做工,一天大概赚70元。“民政部门也将随时关注小凤雅一家,并提供适当的帮助。”
  今天下午,记者曾多次拨打凤雅妈妈和爷爷的电话,均处于关机状态,无人接听。
  去年9月,2岁半小凤雅患视网膜母细胞瘤,其母杨美芹在水滴筹、火山小视频等多个平台筹集资金,引发关注。在其中一条募捐视频中,小凤雅艰难地转向妈妈的镜头,喊了一声“救我”。随后,在善心人士的帮助下,救助小凤雅的到账款项达到了3万元。
kIbd-hcaquev1295496.png
  但从2018年4月8日开始,有公益组织开始质疑凤雅一家涉嫌诈捐,认为他们募捐了钱却不积极给凤雅治病,还疑似把善款挪用来给弟弟治唇裂。在双方争执中,小凤雅于5月4日去世。
  之后,指责其家人骗捐的声音便如潮水涌来。今年32岁的杨美芹,有四个女儿一个儿子,谈其善款几乎全部用在凤雅身上,保守治疗迫不得已。另据媒体报道,弟弟的唇腭裂的治疗费用是由嫣然天使基金免提供的。
Wqes-hcaquev1295586.png
网友评论
  然而,吵得沸沸扬扬的事件于这两天出现最新进展。5月24日,太康县警方经过调查,这一事件不构成刑事案件,且筹来的钱款大部分都用在孩子的治疗上。记者也从太康县公安局获悉,王凤雅爷爷向外界公布了筹得的款项,其中水滴筹筹款35689元,通过微信筹款2949元,并将所剩余1301元善款交到了太康县慈善会。

水滴筹募捐平台最新回应:将加强审核机制
  今天上午,记者联系到涉及该起事件的水滴筹,该平台向央广网记者提供一份关于杨美芹前后三次申请筹款的记录单据,上面显示,小凤雅家属先后发起两次个人求助,共有2249人次伸出援助之手,实际筹得款项35689元,并提到2017年11月3日,患者家属首次在水滴筹平台上为小凤雅发起筹款;2017年11月29日,款项到账,共计12373元。
npBj-hcaquev1295613.png
  2018年3月15日,杨美芹第再次在水滴筹平台上为小凤雅发起筹款,3月27日,款项到账,共计23316元。
RJSx-hcaquev1295662.png
  2018年3月30日,水滴筹平台上第三次出现为小凤雅发起筹款。“由于此次因筹款间隔过近且未能提供上次全部筹款的使用单据,所以筹款被停止,款项退还给爱心人士。” 水滴筹团队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水滴筹团队还表示,在平台打款后,水滴筹多次联系小凤雅家属,并督促更新治疗进展和钱款用途,其后小凤雅家属向爱心人士公示了部分的最新资金使用票据。同时,面向所有用户的举报通道仍然保持开通。
YYhx-hcaquev1295758.png
水滴筹筹款流程
  然而,在该起事件中,有不少网友提出质疑,水滴筹平台审核机制是否存在漏洞?对此,水滴筹负责人告诉记者:“在筹款过程中,水滴筹会通过筹款人的好友证实、举报、评论等社交信息,对筹款项目风险进行评估,也会与医院、家属等进行多方核实。”
  另外,针对网友提出的关于部分用户将募捐后的剩余款项纳入囊中的质疑。水滴筹团队向记者回应称,根据筹款人在发起筹款时与平台约定的《水滴筹个人求助信息发布条款》和《用户协议》:“若发现发起人、受助人未按约定使用资助款,运营方有权要求发起人、受助人全额返还资助款。”
  该起事件引爆网络后,水滴筹平台也向记者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加强全流程风控,加强治疗进展督查,还将与医院建立更深入的合作,跟进患者治疗进展与资金使用情况,加强推进定期公示制度。

专家:平台不承担法律责任 众筹需在多方监督下专款专用
  网络募捐平台是否该承担求助网友个人信息不实等情况的法律责任?
  这则事件能引发如此大的关注度,也源于不少网友提出的以上质疑,来自中国传媒大学媒体法规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四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解释说,王凤雅的父母发布个人求助信息是通过水滴筹等平台发布的。但5月24日,水滴筹等9家信息平台才正式成为民政部所指定的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
  记者发现,除了像杨美芹一样在水滴筹、轻松筹等平台上通过文字、图片方式筹款外,很多网上个人求助还会选择如火山小视频、快手等新兴的短视频网站。但这些却并未属于民政部公布的13家指定互联网募捐平台。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的高玉荣副院长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对于未进指定名单平台的相关审查责任,则规定的相对模糊,对其是否适用指定的互联网募捐平台的监管责任要求目前也尚未明确。
  “资格审核不清、捐款流向不明,是当前网络募捐最突出的两大问题,这都涉及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的监督管理。”王四新认为,互联网筹款平台集聚全社会的善心,是可取的,但仍需逐渐完善。
  “目前我国还尚未有专门的法律法规对其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规范。”王四新告诉记者:“很大程度上要看接受捐赠者个人的道德自觉。”
  “可以让募捐平台、慈善机构或志愿组织等第三方与医院、或者孩子上学的学校直接对接,将家属为患者治疗过程中产生的交通、住宿等费用纳入到第三方的财务统计中。”王四新建议:“筹来的善款要根据实际情况分期分批、有计划的拨款。”
  王四新还表示,相关部门要在制度上有所设计,使得众筹资金必须在监督下专款专用。
  “还可结合正在建设中社会诚信系统,核实接受捐助对象的相关信息。”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许浩认为,在大数据时代,可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核查接受捐助对象的相关信息,并及时向社会一笔笔公开。

律师解析:筹款无强制返还手段 个人网络求助信息真假难辨
  当互联网+遇到公益,个人网络求助信息真假有时难以辨别。针对个人求助,北京泽永律师事务所的王常清律师谈到,个人求助平台应纳入《慈善法》管理下,并要求个人求助必须在指定平台进行,平台也要承担监管责任。
  王常清解释说,就目前的慈善法而言,在慈善募捐活动中慈善组织或者志愿者过错造成受益人、第三人损害的,慈善组织依法承担赔偿责任,这里的过错指没有尽到审核义务,对相关信息没有审核或审核不严等。“也就是说,只有平台方知晓求助者发布虚假信息骗捐,仍允许该求助信息被传播,才会承担相应责任。”
  而民政部于2017年公布的《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基本技术规范》和《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基本管理规范》中也规定,网络募捐平台对募捐信息作假、善款未专款专用负有监督责任。
  此外,对于剩余款项是否必须要进行返还的问题,王常清告诉记者,这方面并无明确的法律规定,不过依据民法的基本原理,捐赠人与被捐赠人建立的是基于特定目的的赠与关系,捐款有剩余,捐赠人可要求返还,但也并非强制。
3tRL-hcaquev1295826.jpg
图片源于央视新闻
  “网上的捐款平台属于互联网时代的新鲜事物,帮助了很多贫困家庭的同时,也滋生了类似诈捐骗捐这些不和谐的因素。”王常清表示,我国法律对该种平台的管理存在法律空白,希望有关部门能尽快出台相关的管理性文件。
  所以,他建议公众在选择捐助时,要先确定该网络筹款平台是非属于民政部所指定的互联网募捐平台,若该平台未进入指定名单,一定要查看该求助者的筹款信息中是否存在风险防范提示等信息,存留证据。
  王凤雅家属:要起诉作家陈岚及造谣者
 我很牛 发表于: 2018-5-27 21:01:00|显示全部楼层

侠客岛评王凤雅事件:没有诚实 何来尊严

源自:海外网
原文标题:[解局]小凤雅的慈善困局

2pkp-hcaquev0744838.jpg
  5月4日,王凤雅去世了。
  这是一个河南太康县小女孩。她与病魔战斗了8个多月,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了不到3年。
  去年9月,她被查出患有视网膜母细胞瘤。确诊后,她的妈妈杨美芹在多个平台展开众筹,呼吁网友为女儿捐款。在其中一条募捐视频中,可怜的小凤雅艰难地转向妈妈的镜头,没说疼,没说难受,只是呼喊了一声“救我”,催人泪下。
  网友的关注,让爱心汇聚,善款筹集得也很顺利。然而,一场爱心事件却在接下来演变成一场沸沸腾腾的争议。

争议
  争议,集中发生在孩子家长和爱心人士之间。
  在爱心人士看来,杨美芹在筹得善款后,没有救治眼球已脱出眼眶的女儿,反而去北京高端民营医院为儿子治疗兔唇。期间,在医院告知“还有救”及爱心志愿者上门强烈要求的情况下,杨美芹曾带凤雅到北京、郑州的大医院求医,但均以“放弃”结束。小凤雅去世后,家属没有透露筹款金额和剩余资金,并拒绝退还。
  一时间,杨美芹等家属成为网上的众矢之的,不断有人通过手机、电话、微信、微博来诅咒她。
  身处舆论漩涡中的杨美芹,直到今天才进行了正式回应。她说,“网友说,用了他们的钱,必须带着孩子去北京的大医院。”“你必须去,孩子死也要死在北京。”
  后来在公益组织、当地政府等机构的陪同下,小凤雅先后在北京、郑州和太康县就过诊,但都时间短暂。公益组织指责杨美芹未对凤雅尽心治疗。杨美芹回应称,志愿者带她们到了北京儿童医院后,根本没有床位,不接收。在郑州时,不能手术,不能化疗,“我感觉我已经陷入了无底洞”。最后县医院的重症监护室不接收,“我再也不想去大医院治疗了。折腾来回,孩子没有得到治疗,还不如在乡里,我伺候到她断气。”
  于是,小凤雅最后只能在张集乡卫生所接受治疗,通过输入生理盐水维持生命。此时,小凤雅已经奄奄一息,细胞瘤压迫形成“猫眼”,已经遮住了小半边脸。
YGyz-hcaquev0762588.jpg

质疑
  与此同时,相关质疑也在不断扩散。主要是围绕善款。
  第一、善款筹集了多少?
  有媒体报道,家属自去年10月通过水滴筹发起过两次网络募捐,但募捐金额却没有共识,有的报道总计3.8万余,有的则称有大约15万元。因此,不少网民认为:“肯定有大量剩余捐款,不能被杨永芹吞了”。
  警方的调查显示,小凤雅的家人,通过通过水滴筹、爱心人士微信红包、火山小视频直播打赏三种方式,共获得善款38638元。其中,水滴筹获得捐款35689元,这一点得到了水滴筹的官方证明。此外,他们还通过后面两种方式获得善款2949元。
  第二、善款用哪儿去了?
  不少自媒体文章称,善款被提取后,被用来给小凤雅的哥哥去北京治疗兔唇了,这是典型的重男轻女,甚至有文章直接以《用姐姐诈捐15万治弟弟的病》为题来报道事件。但小凤雅的爷爷表示,给孙子的治疗是在去年4月份,凤雅患病之前,不可能挪用善款。
  但随后,北京嫣然天使儿童医院表示,“术前检查和手术都是全部免费的,家属只需要承担往返交通和住宿费用”。杨美芹也否认重男轻女,“村里人觉得我家女儿多,想领养一个,我坚决回绝了。”
  第三、善款剩余了多少?
  王凤雅去世后,多名网友质疑其家人所筹资金并未全部用完,并要求他们公布筹集资金去向。
  对此,杨永芹回应称,“孩子日常的用药、保守治疗。尽量给凤雅买最好的奶粉,买几百块的。后期她什么东西也不吃,只喝奶粉。”最新消息是,5月25日下午,在当地政府、水滴筹、媒体等的陪同下,王凤雅的爷爷王太友将所剩余的1301元善款交到了当地慈善会。
  至于是否存在消极治疗,目前尚未有相关方予以回应或认定。
zrhE-hcaquev0744894.jpg
KrgN-hcaquev0762770.jpg
王凤雅爷爷
  沟通
  相关质疑澄清后,有评论指出,“永远正确的公益人士们,你们欠小凤雅一个道歉。”
  这种判断,也指出了小凤雅事件,很大程度是建立在孩子家长与爱心人士的沟通差异上的。
  对于一个没有多少文化的农村妇女来说,当她走选择网络募捐时,一条鸿沟可能就已经产生了。
  对于网络上指出的“视网膜母细胞瘤有很大治愈可能”,她接受到的信息只是“很多专家说,虽然网上说治愈率高,但那是针对单眼的情况。凤雅双眼都有肿瘤,治愈率很低。”“我给郑州的一位医生发照片过去。医生对我坦诚地说,如果选择治疗,存活率只有几个月。”
  对于慈善捐款的专款专用,忙于奔波的她或许根本无暇估计,于是会出现买奶粉忘记索要发票的现象;对于凤雅的治疗,她选择“拔掉了管子”,可能仅仅因为“脸全白了,一直发烧。孩子就算死了,也不能挂着针死“;对于网上众口一词的指责谩骂,如果不是有媒体实地采访,这个不会写字的妈妈,也许根本没有机会回应。
  于是,在沟通方面存在的差异,衍生出双方的互不信任。而当这些碎片化的信息经由网络传播后,又引燃了公众情绪,并随着事件的进展、反转和澄清,不断地翻转起伏,有时候甚至忘记了慈善事业规范的重要性。
vCUk-hcaquev0745016.jpg

规范
  2016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开始施行。
  《慈善法》规定:本法所称慈善募捐,是指慈善组织基于慈善宗旨募集财产的活动。可是,对小凤雅的捐款,是杨美芹个人发起的。因此,并不属于《慈善法》的调整对象。
  2017年 8月1日,民政部公布的《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基本技术规范》、《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基本管理规范》两项推荐性行业标准正式实施。两项规范指出,个人为解决自己或者家庭困难,提出发布求助信息时,平台应有序引导个人与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对接,并加强审查甄别、设置救助上限、强化信息公开和使用反馈,做好风险防范提示和责任追溯。
  对照下来,杨美芹使用的水滴筹等平台,应该承担信息公开、使用反馈,乃至责任追溯等工作,给捐赠人一个明确的交代。目前,@水滴筹”已经派人和律师赴当地协助有关部门调查。
4sbW-hcaquev0763077.jpg
  不过,相比瞬间引爆的舆论,网络平台的动作则显得滞后。这实际上也暴露出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有待进一步规范化的紧迫性。的确,当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互联网募捐平台,甚至某些不具备募捐资格的视频网站时,是有必要推进网络募捐立法了。
  有人表示,慈善是美德的体现,源于爱心和信任,一旦引入强制性、约束性的政策或法规,是对慈善的侮辱。这其实是大错特错。“善心不可欺”是社会良知的底线,正是郭美美事件、罗一笑事件以及其它慈善事件暴露出的争议,我们才明白:良法是善治的前提,只有慈善事业的规范化,才能保障捐赠者的权益,才能提升人们对于慈善机构乃至慈善事业的信心。
  因此,立法部门不妨以小凤雅事件的争议为样本,进一步规范民间的公开募捐行为,强化财产管理、信息公开和过程监督,落实法律责任,深化善款使用的“唯一性”原则。

诚实
  慈善的热度,代表了一个社会爱心的温度,也显示出一个国家文明的程度。遗憾的是,慈善在上述的案例中表征出的争议,恰如一枚硬币截然不同的两面。
  面对已经离世的小凤雅,我们无意去追究双方当事人谁在说谎,谁没有诚实的品格。我们期待用完善的立法来规范日后的争议,却也不能忽视慈善体现的道德内涵。相关研究表明,作为全世界最早出台慈善法的国家,英国的慈善事业靠法律,更靠自律。英国有募捐标准委员会、募捐协会、公开募捐监管协会三个非政府性机构致力于行业自律。
  行业自律是行业道德的外在体现。就中国慈善事业深厚且广泛的民间性来说,我们更希望法治与道德的并重。毕竟,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道德是最高程度的法律。面对慈善事业中的爱心涌动,我们坚信法治与道德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我们不希望仅从法治层面去规范双方的行为,但是法治是慈善事业的保障。我们不希望仅从道德层面去检视双方的行为,但是道德又是慈善事业的基础。捐赠人以道德来表达爱心,受赠人也应该以道德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双方的行为均应纳入法治的框架,这是对道德的起码敬畏,更是慈善事业取得尊严的有力保障。
  这恰如西塞罗所言,“没有诚实,何来尊严?”
⊙作者:巴山夜雨

  王凤雅家属:要起诉作家陈岚及造谣者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一眼 发表于: 2018-5-27 20:01:02|显示全部楼层

工作人员带王凤雅家属上京治疗? “水滴筹”否认

源自:澎湃新闻
原文标题:“水滴筹”通报:带王某雅家属上京治疗的非该组织工作人员

  @水滴筹 5月27日发布消息,通报“水滴筹”关于王某雅事件的相关情况:
P4J1-hcaquev0602946.jpg
r8m3-hcaquev0605322.jpg
源自:水滴筹

  王凤雅家属:要起诉作家陈岚及造谣者
 大惊失色 发表于: 2018-5-27 20:01:02|显示全部楼层

“王凤雅之死”真相公开家属追责 作家陈岚道歉

源自:澎湃新闻
原文标题:家属追责!“王凤雅之死”真相公开,作家陈岚道歉

⊙记者:陈凯姿 彭渝

lkA7-hcaquev0520011.jpg
王凤雅和母亲。央视新闻 图
  从最开始被指“诈捐”、消极治疗,到事件逐渐清晰、反转,王凤雅爷爷向澎湃新闻表示,一定要追究造谣者、舆论制造者的法律责任。
  这起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王凤雅”事件,折射出贫困农村家庭面对癌症的两难选择。
  河南省太康县公安局宣传科科长张磊落向澎湃新闻表示,王凤雅确实患病,警方没有发现王凤雅家属“诈捐”等犯罪的证据,因此未予立案。家属提供的有票据的开销,只有几千元,有些开销没有票据,不过,警方没办法对这个特殊家庭的支出提出质疑。
  “说穿了还是家里太穷。”曾为王凤雅诊治的一位医生对澎湃新闻说,开始王凤雅病虽然轻些,但毕竟是癌症,家里没钱,更怕人财两空,后来筹到一点钱,但远不够,病情也已恶化,家属想保守治疗,志愿者和网友不答应,认为既然筹款就得到大医院治疗,引发冲突。
  澎湃新闻注意到,最早一直质疑王凤雅家属的微博大V@作家陈岚 5月27日发微博称,“都想给孩子自己认为最好的。却变成了这样的撕裂。”她表示,向王凤雅的家人,向努力奔波的民政和公安及村镇干部等所有在这场风波中受到伤害的人们道歉。

“保守治疗”
fdqW-hcaquev0515691.jpg
王凤雅爷爷
  视网膜母细胞瘤,一种恶性肿瘤。医学研究显示,这是3岁以下婴幼儿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可危及生命,早期发现、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王凤雅家属,究竟是何时发现孩子患视网膜母细胞瘤的?
  王凤雅32岁的母亲杨美芹在水滴筹第二次的筹款介绍称,2017年9月孩子高烧不退检查时发现患病。对此,王凤雅爷爷表示,这个时间有误。
  王凤雅爷爷对澎湃新闻说,真实时间是2017年11月,孩子连续多天高烧打针输液不退,到太康县人民医院检查,发现孩子患病。
  太康县人民医院2017年11月2日的诊断证明书显示,王凤雅被诊断为视网膜母细胞瘤。
  负责第一次接诊的,是太康县人民医院眼科医生吴碧(化名)。她告诉澎湃新闻,2017年10月29日,杨美芹抱着王凤雅来检查,她问孩子哪不舒服,杨美芹说孩子半岁时发现一个眼发白,家里以为是白内障,想着等孩子长大再做手术。吴碧说“白内障也应该早点来治啊”。杨美芹说,现在发现孩子另一只眼也出现异常。吴碧就开了CT和磁共振检查。检查结果出来,吴碧告诉杨美芹,孩子患的是视网膜母细胞瘤,癌症的一种,比较严重,如果转移到脑子里,“命就保不住了”。
  吴碧告诉澎湃新闻,从杨美芹当场哭泣的情况看,应该是初次得知孩子患病。她让杨美芹把合作医疗本拿过来,开转诊证明,赶紧带孩子到大医院治疗,杨美芹说孩子没有入新农合,因此没法开。“我还劝她,毕竟生了,尽最大努力治一下,做到无怨无悔,她还说‘中’。”
  当时,杨美芹给孩子报的名字叫杨某某,五岁。次日,王凤雅的爷爷找到吴碧,让她开诊断证明,但因为报的假名字,不符合程序,吴碧没给他开。
  王凤雅爷爷向澎湃新闻解释,杨某某是亲戚家的孩子,有新农合,报假名是想病情严重住院可以报销。太康县人民医院11月2日的诊断证明,是重新拍片找医生开的。
  据北京水滴互保科技有限公司公开声明,水滴筹平台公开可追溯的信息系统数据显示,王凤雅家属履行相关程序后,第一次筹款是在2017年11月3日至29日。
  也就是说,杨美芹得知孩子患病后第三天、在太康县人民医院开出诊断证明次日,就发起了筹款。
  澎湃新闻注意到,杨美芹接受采访时多次称,她是2018年3、4月做火山直播筹款时,听网友说可以通过平台筹款,才去平台筹款的。对此,王凤雅爷爷未向澎湃新闻解释为何杨美芹接受媒体采访时刻意淡化第一次筹款的时间。他表示,村里也有家人得大病到平台筹款的,所以他们了解一些,才去平台筹款的。
  “在太康县人民医院检查后,我们就去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查。”王凤雅爷爷说。
7tiJ-hcaquev0517480.jpg
北京水滴互保科技有限公司向澎湃新闻提供的王凤雅家属第一次筹款提交的郑大一附院诊断证明显示,当时,王凤雅脑MRI平扫未见明显异常。
  据红星新闻报道,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中心主任医生陈悦说,后来,多名眼科专家对王凤雅进行会诊,肿瘤已经在眼球内,可能向颅内转移,判断其病情处于中晚期。王凤雅爷爷对澎湃新闻说,这时已经脑转移了。不过,北京水滴互保科技有限公司向澎湃新闻提供的2017年11月9日的郑大一附院诊断书显示,王凤雅为双侧眼球内母细胞瘤,脑MIR平扫未见明显异常,处理意见为“住院进一步检查,必要时化疗”。
  “我当时问医生如果把眼球摘了能不能保住命,医生说不能保证,又问她做化疗能不能撑一年,也不能保证。”据红星新闻报道,王凤雅的爷爷说,因为孩子太小,在与家人充分沟通后,他们决定不让雅雅经历痛苦的化疗,“化疗一个月一次,我们是农村家庭,当时入院要交两万块钱押金,实在拿不出。”既然保不住命也拿不起钱,就征求医生的意见,说是可以保守治疗,他们就决定先回老家保守治疗,也就是给孩子输降低颅压的药物和退烧药。

筹款风波
  据搜狐《后窗》报道,癌症患者的家庭,往往面临和王凤雅家人类似的困境。患视网膜母细胞瘤后是否要摘眼?摘眼后能否存活?一项由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和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合作完成的科研项目《视网膜母细胞瘤综合治疗疗效分析》,对2007-2011年收治的44例患儿采用摘眼、化疗等结合的治疗后发现,除了一名双眼扩散的晚期(双眼E期)患者死亡,其他全部存活超过一年半。文章提到,根据以往的文献,“未经治疗的患儿死亡率高达100%”。
  从郑大一附院回老家后,王凤雅家属就让孩子在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保守治疗。
  2018年3月14日,他们又带王凤雅到太康县人民医院做了一次检查。此时,王凤雅右眼眼球已经暴出来,左眼也已经失明,颅内脑积水。
  那个时期,听朋友说通过火山直播可以筹款,杨美芹就开通了火山直播。杨美芹对媒体说,直播过程中,有网友建议她去网络平台筹款快。杨美芹称孩子现在是保守治疗,筹到钱也不可能彻底治好。“他们说即便是保守治疗也可以筹款,有钱了可以去好一点的医院保守治疗。”
  据北京水滴互保科技有限公司公开声明,王凤雅家属第二次筹款是在2018年3月15日至27日。这次筹款介绍中说,2017年发现孩子患病后,医生建议保守治疗,现在孩子病情严重,治疗需要医药费,家里比较困难,实在拿不出那么多钱,恳求大家帮忙。
  正是这第二次筹款,使王家陷入漩涡。
  北京的爱心妈妈马婵娟是第一个跑去河南介入此事的志愿者。5月26日,澎湃新闻多次致电马婵娟,接电话者称是马的电话在他那里维修。
  据多家媒体报道,4月5日,马婵娟和另外的志愿者赶到王凤雅家,经她们劝说,王家同意带孩子到北京的大医院。但在北京的医院,王凤雅家属和马婵娟等志愿者发生冲突,不欢而散,王凤雅被带回老家。对此,双方许多说法矛盾。
  4月8日开始,上海大树公益服务支持中心官方微博@小希望之树、微博大V@作家陈岚开始在网上发布质疑消息,称在爱心人士强烈要求下,王凤雅家属于4月6日将孩子送去北京儿童医院,医生确定还有救时,杨美芹撒泼打闹,随后将孩子抱走。并提示有监控视频为证。
7M_7-hcaquev0364940.jpg
  一石激起千层浪,随后大量网友、自媒体加入质疑阵营。有称王凤雅家属筹集到15万元巨款,但未用在王凤雅治疗上。还有网友称,杨美芹2017年12月在水滴筹第一次筹款后一个月,朋友圈晒出一些医院的照片,是带着最小的孩子、唯一的儿子前往北京治疗唇腭裂,“重男轻女”。
  许多网友认为,筹了款,就必须带孩子到大医院治疗。
  陆续有媒体报道,“王凤雅事件”进入舆论场。
  5月4日,王凤雅去世,网友质疑声更加猛烈。有网友提出,王凤雅家属所筹资金并未全部用完,要求公布详情。5月24日,公众号“有槽”文章《王凤雅小朋友之死》,文风犀利,称“5月4日上午,王凤雅小朋友永远摆脱了罪恶的父母,离开了人世”,将质疑推向顶点。澎湃新闻5月26日搜索发现,该文已被删除。

怎么就不能理解、放过他们呢?
  在遭疯狂质疑后,王凤雅的手机,每天都收到很多谩骂信息。
  但事实上,随着北京水滴互保科技有限公司公开声明,以及警方介入并公开发声,事实慢慢开始清晰,事件一些事实逐渐清晰。
YzLz-hcaquev0518679.jpg
王凤雅家属两次筹款共有2249人次捐款,实际筹到35689元。
  北京水滴互保科技有限公司公开声明表示,王凤雅家属两次筹款共有2249人次捐款,实际筹到35689元。王凤雅爷爷对澎湃新闻说,加上微信转账以及孩子妈妈视频直播上获得的捐助,一共就是38638元,并没有网上说的15万元。太康县公安局宣传科科长张磊落向澎湃新闻证实:筹款总额经警方及银行调查核实,无误。
  王凤雅爷爷说,王凤雅治疗过程中,在村诊所花了1910元;在太康县人民医院、郑大一附院花了5840元;救护车费1400多元;多次各地往返交通费5000多元。2018年4月孩子从北京回来后,包括药物、护理等用了3500多元。从最初孩子发病到过世,奶粉、玩具、零食等用去14500元左右,孩子陪葬品也花了1200元。有许多是没有票据的,比如来回的救护车费、护理48天的费用以及治疗期间家人吃喝、交通、住宿和丧葬费等。所有开支,只能凭借记忆抄了一个单子给警方。
  对此,张磊落向澎湃新闻表示,根据家属提供的支出费用单计算,其剩余款项1000余元,通过警方和民政部门做工作,已经由王家交给太康慈善会。因有些花费无记录,无法进行调查取证,而此事不构成案件,警方也没办法对这个特殊的家庭的支出提出质疑。
  针对网友“放弃女儿,把钱给儿子治疗唇腭裂”的质疑,王凤雅爷爷表示,孙子在去年4月申请了嫣然基金,同月完成手术,去年12月份去北京医院是进行复查。北京嫣然天使儿童医院随后证实了这一情况,并称复查也是免费的。
  最近这些天,王家不停在接待记者采访。5月26日,王凤雅爷爷说,当天他接受了一天采访。而杨美芹受到刺激,半天说不出一句话,当天在诸多记者陪同下还到医院检查。5月27日,王凤雅爷爷说,经过一天休养,杨美芹的精神好了不少。
  王凤雅爷爷告诉澎湃新闻,现在一家人都很愁,失去了孙女,还招来了这么大的质疑。他很感谢出来说话的政府和相关部门。等忙过这几天,他将通过法律手段向舆论制造者和“抹黑”的志愿者讨要说法,“是时候反击了”。他强调,不是保留法律追究的权利,而是一定要追究。
  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5月25日晚,最初并一直公开质疑王凤雅家长的上海大树公益服务支持中心官方微博@小希望之树 发布情况说明称,因王凤雅事件该机构的名字出现在新闻报道里,该机构数十个危重小朋友的捐款项目被停。该机构会全力配合基金会和相关部门对所有项目的审核核查工作。
  @小希望之树 及曾和王凤雅家属发生冲突的工作人员,均对澎湃新闻表示,不接受采访。而且,他们微博不会再发和王凤雅事件有关的信息。
  澎湃新闻注意到,@作家陈岚 5月27日发微博称,“都想给孩子自己认为最好的。却变成了这样的撕裂。”她表示,向王凤雅的家人,向努力奔波的民政和公安及村镇干部等所有在这场风波中受到伤害的人们道歉。
  王凤雅去世时年龄过小,不能入祖坟,被家人简单埋了。王凤雅爷爷说,生前给王凤雅买的手机,也给她陪葬了。
  在曾为王凤雅诊治的一位医生看来,“说穿了还是家里没钱”,在基层因为得大病选择保守治疗并不少见。几次王家带小孩来检查,她都没有见到孩子的父亲,听说孩子父亲智力有问题,一直在外打工,家里孩子又多。她表示理解王家的做法。“毕竟是自家的孩子,谁家有几百万上千万不给孩子看病?”
  王凤雅家属:要起诉作家陈岚及造谣者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3-28 21:39, Processed in 0.156001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