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红星|查看: 7338|回复: 35
[普通人

[王凤雅]复盘小凤雅事件:不给自己加戏是志愿者的自我修养

 [复制链接]
16#
 大惊失色 发表于: 2018-5-27 19:01:00|只看该作者

新京报评王凤雅事件:任何社会都不需要造谣式慈善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王凤雅事件,任何社会都不需要“造谣式慈善”

⊙作者:西坡

  这几天,“王凤雅事件”的走向牵引着无数人的目光。
  河南太康三岁女童王凤雅患病去世前后,网上有人指控家人“诈捐”15万元。事后,经媒体和当地政府部门证实,家属募捐数额为38000多元,而且已将剩余的款项捐给公益机构。
  最新消息是,王凤雅的家人表示将起诉造谣者,包括作家陈岚及一名姓马的女士。
王凤雅爷爷出示的花销明细及部分支出收据。新京报记者 逯仲胜 摄
  造谣者该为造谣付出代价。王凤雅家人刚刚失去了一个孩子,又遭到谣言的中伤,没人应该遭受这种不公平的待遇。
  我想要补充的只是,谣言不仅会伤害当事人的感情,而且会拉低公共讨论的层次,阻碍人们关注真正重要的问题。
  除了借助造谣传谣博名求利的人,每个人都是谣言的受害者。当新闻沦为“反转”与“再反转”,舆论场就只剩下一地沾着口水的鸡毛。
  用法律武器击退谣言,让造谣者付出代价,我们才能进行有效的公共讨论。所以不论从哪个角度,造谣者都该被追究责任。
  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王凤雅事件”发酵至此,已经具有了多重内涵,谣言与反谣言只是其中之一。讨论还没有到达终点。
5月25日,王凤雅爷爷出示捐款凭证。新京报记者 逯仲胜 摄
  我认为还有一些真正重要的议题没有得到充分讨论,比如农村儿童的生存境遇,网络募捐的进步与局限等等。王凤雅家人没有义务配合所有的讨论,但我们不应该自我设限,不应该让谣言与反谣言占据我们所有的注意力。
  继续讨论不等于“消费死者”、“蹭热点”。只要保持理性、公正、开放,继续讨论才是对生命真正的负责任。
  关于网络募捐,此事暴露出了善款使用难以监督、捐赠人与受赠者容易扯皮等弊端。但不能因噎废食,还要看到事物的另一面,那就是网络极大地降低了求助与行善的门槛。
  王凤雅家人没有筹到足够的钱,善款的使用也遭到了很大争议,即使现在出现了反转,争议依然没有消失。但是有更多的底层人,从这些网络募捐平台筹到了救命钱。“王凤雅事件”是对这类平台的一个警示,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以避免类似的事件发生。
小凤雅
  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如何改善农村儿童的生存境遇。许多农村儿童并没有享受到一个文明社会理应提供的安全保障,这是不容否认的事实。
  王凤雅家人一直称他们已经尽力去治疗这个孩子了。但综合各方信息判断,王凤雅患病之后并未及时得到发现与重视,以致错失了最佳治疗时机。
  有人说不能拿城市中产理想中对待生命的态度去批判农村人士。但我想说,我们不能因为现实的困境而否认理想是值得追求的。没有一个孩子应该经历王凤雅所经历的苦难。
  当下一个王凤雅出现,究竟是应该呼吁监护人做出更大努力,还是地方政府承担起责任,抑或社会公益力量做出更好的表现?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但答案永远不应该只有“愿天堂没有疾病。”与其关心天堂是什么模样,不如关心那些受苦的人。
  王凤雅家属:要起诉作家陈岚及造谣者
15#
 一眼 发表于: 2018-5-27 11:01:00|只看该作者

王凤雅家属:要起诉作家陈岚及造谣者

源自:法晚快讯
原文标题:小凤雅家属:要起诉作家陈岚及造谣者

  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董振杰)河南太康三岁女童小凤雅患病去世之后,被曝出家人“诈捐”15万元,事后证实家属募捐数额为38000多元,而且已将剩余的款项捐给公益机构。认为受到冤枉的小凤雅妈妈表示,将起诉造谣者,追究其法律责任。
作家陈岚认为自己的表达确有不妥之处,在微博上向小凤雅家人及网友道歉。
  “现在我的电话根本不敢开机,一开机就有数不清的辱骂短信。”5月27日上午,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联系上小凤雅的妈妈杨女士,她不停向记者诉苦。
  杨女士说,有人在网上曝出之前他们家募捐了15万元,但并没有给小凤雅好好看病,最终导致孩子在老家的镇医院去世。事后已经证实,小凤阳妈妈在多个网络平台,总共筹集了38000多元,大多用于小风雅的开销。
  “我现在被气得脑子已经不好用了,有什么事儿,让孩子的爷爷来办。”杨女士表示,近日来,有大量的媒体到家里采访,已经踏破了他们家的门槛,她正忙着向媒体解释捐款的去向及用途。
  小凤雅的奶奶表示,儿媳已不敢接陌生电话,精神特别紧张,神智不太清晰。“那些辱骂我们的人,是不是违法?”小凤雅奶奶表示,由于受到冤枉,她将起诉作家陈岚及一名姓马的女士,以讨回公道。“我们需要索赔精神损失费,要求对方向小凤雅全家道歉,并向网友说明情况。”
  小凤雅奶奶说,家里仍有4个孙辈,情况比较困难,但可以糊口。“我们家里没有钱请律师,索赔的钱全给律师当律师费。”
  去年9月,2岁半的女童小凤雅患视网膜母细胞瘤,4月,有志愿者在网上称,其父母在利用孩子病情筹款后选择放弃治疗。5月4日,小凤雅不幸离世,不少网友质疑其家人诈捐,并用善款给儿子治疗兔唇。不过据媒体报道,小凤雅母亲带儿子治兔唇的钱是嫣然天使基金提供的,去年4月已做完手术;据其爷爷和募捐平台介绍,募捐金额共计3.8万余元,而非网传的“15万元”。
  作家陈岚道歉:“从未说过善款15万、挪用,但我确有不当”
  “我从未说过善款15万、挪用,但我确有不当。”5月27日早上,作家陈岚在微博上发表回应,表示向小凤雅及网友道歉。
  陈岚回顾了自己表达情绪的过程并表示,她逐渐从愤怒中冷静下来。“凤雅已逝,说什么都没意义了。向在所有在这场风波中受到伤害的人们道歉。向凤雅的家人,向努力奔波的民政和公安及村镇干部,以及曾为孩子一起伤心难过的人们,在围观中被我的愤怒情绪伤害到的每一位网友道歉,并删除所有带有情绪冲动时的表达。原本准备捐给小凤雅的一点钱,转捐给中国首个视网膜细胞瘤患儿关爱基金2000元。另外,给正在抢救的两个重症患儿晨晨、李语涵每人捐赠1500元。”
  王凤雅家属:要起诉作家陈岚及造谣者
14#
 大惊失色 发表于: 2018-5-27 09:01:00|只看该作者

王凤雅爷爷:遭遇指责和网络暴力 全家都要崩溃了


原文标题:王凤雅爷爷:遭遇指责和网络暴力 全家都要崩溃了


  2015年5月27日,一个小女孩降生在了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张集镇温良村的一户普通农家中。家里最有文化的是曾经当过老师的爷爷王太友,他给第四个孙女取名王凤雅。3年后,在离家不远的卫生院里,王凤雅没能撑到她的3岁生日。2018年5月4日,她离开了这个世界。
  王凤雅很顽强,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里,她用小小的身体对抗着强大的病魔。她不会想到,她的病和死去,却让家人遭遇了疾风骤雨般的指责和质疑。
  从4月8日开始,@小希望之树和@作家陈岚发微博质疑王凤雅的家长,认为他们靠募捐得到了钱却消极治疗,没有把王凤雅送到大医院治疗,疑似把善款挪用来给王凤雅弟弟治唇裂,重男轻女,涉嫌诈捐。

白点 兔唇 五个孩子
  凤雅出生后不久,王太友和家里人就发现,这个孩子的右眼上似乎有一个白点。“当时以为是白内障。”今年4月,王太友接受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采访时说,他现在有些后悔。在他看来,如果彼时便带凤雅去大医院就诊,或许就不会有后面的这些风风雨雨了。
  孩子的成长很快打消了家人的顾虑,毕竟,胖嘟嘟又乖巧的凤雅怎么看也不像是罹患重病的孩子。
  除了隐隐的担忧之外,王太友和儿媳妇杨美芹更多地需要考虑如何去改善生活。毕竟,除了凤雅以外,这个农村家庭还有3个孩子需要哺育,凤雅的三个姐姐最大的已经开始读小学,而凤雅的父亲,因为智力发展迟滞,除了简单的家务之外,无法承担更多的生活重担。
  这个家庭渴望男丁。全家的愿望终于在第五个孩子身上得到满足,不同于凤雅眼睛上白点所带来的隐忧,这个男孩所带来的喜悦和忧虑都是显而易见的:男孩有唇腭裂,也就是俗话说的兔唇。

直播 筹款 风波
  在嫣然基金会的帮助下,凤雅的弟弟获得了免费手术的机会,面部的畸形得到矫正。2017年5月,当杨美芹带着小儿子做完手术从北京回到河南老家时,一家人还很欢喜,似乎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在发展。
  但凤雅的突然发病改变了一切。
  发烧,虚弱,右眼的白点似乎变得更加明显,再到出现眼睛局部肿胀。王太友说,2017年10月,一家人带着孩子从乡到县,最后求医至郑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时,他得到的信息是,凤雅罹患视网膜母细胞瘤,癌细胞已经扩散,“手术没有意义了,医生建议化疗和保守治疗,化疗一个疗程大概要2万元。”
  直到现在,尚未有人看到当时的就诊记录和相关证明,但王太友很笃定,“我没有乱说,警方把所有的记录都拿走调查了,我没有不给孩子治病。”
  凤雅的病情在一天天加重,右眼的肿瘤一天天变大,孩子日渐虚弱。“我做了一个非常后悔的决定。”杨美芹说,因为没有工作,为了给孩子赚一点营养费,她开始尝试发布凤雅的视频和进行直播,“广告说发视频能挣钱,我就想弄点钱给孩子。”
  杨美芹说,一些用户看到了凤雅的情况,告诉她可以通过水滴筹去申请善款和帮助。“总共筹了2次,第一次筹了1万多元,大部分是亲朋好友捐助的。第二次筹了23000多元。目标是15万,是我主动中止了,我想凑够了化疗的钱,就不再需要了。”
  网络筹款中,自称志愿者的马女士来到了凤雅家里。“我是通过刷社交软件知道她的情况的。”5月25日,马女士接受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采访时表示,她是专职的志愿者,专门帮助凤雅这样需要帮助的孩子。
  这样的志愿者并不是免费的。马女士称,如果这些孩子成为公益组织捐助的目标“项目”,她的交通费和一些花销可以报销,还能获得一部分补贴。


志愿者 看病 网络暴力
  王太友说,之后陆陆续续有自称志愿者的陌生人到他家,大多数人建议他带着孩子去北京看病。“他们跟我保证说,北京那边医院联系好了,不用我们出钱,去了就可以住院。”
  2017年4月5日,王太友、杨美芹和志愿者马女士坐上了前往北京的火车。“我们去了北京儿童医院,医生看了孩子的情况就摇头,说没法手术,也住不了院,不收。”
  “志愿者又说可以联系其他医院,但要等几天。”王太友说,他本能地认为,所谓的帮忙看病其实是一场骗局。“这些志愿者一路上各种给我们拍照,然后还让我哭,说我不哭,怎么让别人捐钱。”杨美芹说,得知孩子无法住院甚至没办法提供连续的医疗救助后,她和志愿者撕破了脸。而这也成为了一些网文中不愿救治孩子的“铁证”。“我当时确实说过感觉孩子不行了,因为孩子的状况确实很差,就剩一口气了。”
  4月9日晚,风波来了。
  微博认证用户作家陈岚发布微博,实名报警称凤雅疑似被父母虐待致死,同时称其有诈捐行为(此微博后删除),网络质疑骤起。与此同时,骗捐15万,拿给女儿治病的钱给弟弟治病等说法通过自媒体流传。
  “我们连陈岚的面都没见过,她也没来看过孩子,我就想问问她凭什么在网络上说这些不负责任的话。”时至今日,王太友依然愤懑异常,“我们家从那之后就遭遇各种指责和网络暴力,连村里人都以为我们骗了15万,公安也来调查,全家都要崩溃了。”

波折 质疑 真相
  2018年5月4日,王凤雅停止了呼吸。
  20天后,一篇名为《王凤雅小朋友之死》的网文再次引爆了对王太友一家的质疑。尽管很快,当地警方就发布调查结论,认定事件不属于刑事案件,调查结论是,“目前我们掌握的情况是,筹来的款大部分都用在孩子的治疗上了”,同时,包括水滴筹和嫣然基金等事件所涉方都发出声明,证实了筹款金额并非网传的15万,而且治疗凤雅弟弟兔唇确系嫣然基金出资。
  5月25日,河南省太康县警方表示,没有了解到王凤雅家长涉嫌“诈骗”等犯罪的证据,未予立案。
  但王太友一家的生活再难平静。不论是对媒体还是志愿者,亦或是网络,这个家庭如今都表现出了极度的不信任和抵触,王太友直言感到无助和绝望,在他看来,人们渴望知道事情的始末,却不愿意相信他叙述的真相。
源自:华西都市报

  王凤雅死亡背后 到底是父母诈捐还是爱心人士道德指控?
13#
 一眼 发表于: 2018-5-27 09:01:00|只看该作者

北青报评“王凤雅之死”事件:爱心何以伤人

源自:北京青年报
原文标题:雅雅之死,爱心何以伤人 | 周末侃

  原创:张静雯
  反转是舆论场的常客,热点事件反转起来,更是跌宕起伏。强烈的义愤裹挟着反转剧情,一旦有了情绪的代入,想克制都难。如果有人在知乎上开个帖子,问跟踪热点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我就跟个帖:坐一次过山车。
  雅雅小朋友重病不治之后,最初刷屏的故事版本,是“恶母”拖死女儿,拿女儿救命钱给儿子治兔唇。即便我以女权主义者自居,读到这样的情节也本能地警惕。它和地摊文学的叙事套路实在太像了,富含违背人伦的冲突元素,挑动人所有愤怒的神经。可稍一琢磨就能感觉到不对劲,人心终究是肉长的,坏得这么赤裸直白,除了灰姑娘的后妈,就是泰剧里的反派。
  尔后的信息证实,儿子治兔唇的钱是公益基金会资助的,孩子母亲通过众筹、直播等方式筹来的钱,一来远没有网传的十五万之巨,二来多数也用在了女儿身上,诈捐一说不能成立。最新的消息是,小朋友的爷爷捐出了剩余的一千多元善款,并且列出了善款的花销明细,声称在小朋友弥留之际,尽可能给她“吃最好的、穿最好的”。
  反转见怪不怪。可最初的故事是哪里来的呢?“端倪”来源于孩子母亲去年底的一条朋友圈,说的是带儿子上北京看病。当时雅雅已经患病,这条朋友圈被发现的时候,这家人已经开始排斥公益人士。于是网络大V和一些公益人士推测,雅雅的善款给了兄弟用,治的是没那么要命的兔唇,去的却是高档的私立医院。凭借着这样的推测,早在雅雅去世之前,就有人开始在网上“揭发”孩子的家人,更有好事者编故事画漫画,讲了一个受虐女童的悲惨故事,有鼻子有眼。
  眼下这个年代,为了收割流量,断章取义几乎快变成常规操作。一张截图就能炮制出“深度商业报道”,一个小视频就能脑补出惊人情节,但这种控诉的思路,还是让人大跌眼镜。大胆假设、拒绝求证,饱受苦难的家庭就这么给推上道德火刑架,你说这叫监督,我咋不敢信呢?
  整场风波里,公益人士似乎一直在刷存在感。他们张罗着联系医院,劝说雅雅的家人不要放弃治疗。可这些在雅雅爷爷的口中,都是“折腾孩子”。他抱怨,有一次到了医院,才发现压根没人办过住院手续,母女俩上来就被当道具一般拍照,还被要求保持悲伤的状态,说这样才能博得同情、吸引更多捐款。之后的故事里,公益人士和雅雅家人之间近乎剑拔弩张,双方的裂痕在地摊文学式的控诉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各执一词,一地鸡毛。这些爱心人士都动机不纯么?不至于吧。可是眼看着善意的潮水涌成惊涛骇浪,还是忍不住狐疑。疾病已经让一个家庭陷入了恐慌,部分公益人士粗暴越界的助人方式,只会让受助者更迷茫、更绝望。爱心也会带着凶险,也会埋着雷。
  即便是助人,也讲求基本的尊重和同理心,毕竟受助者是人,不是道具。一旦越过了界限,动辄来场公益绑架,对这个世界可不是什么好事。
  看似正义感爆棚的绑架身后,可能拖着许多可疑的跟屁虫。比如偏见,有的受助者自打接受善款之后,就不得不对外维持凄风苦雨的形象,生怕别人指戳。比如执拗,看到格斗俱乐部收留凉山的孤儿,就气得不行,非觉得唯一对路的选择是送回学校去,可是贫瘠的故乡,哪里放得下平静的书桌?有些不可告人的目的,也容易藏身在道德绑架的声浪中,借受助者骗取私利的案例,我们不是没见过。善意如果被带跑偏了,分分钟就能变成伤人的利器。
  纵使初心向善,也容不得乱来,爱与伤害,真的可能只有一墙之隔。一片本就混沌的领域,不缺野蛮生长的热情,缺的是规范和共识。
  说起雅雅家人的选择,真的无可指责么?医学专家说,小朋友所患的“视网膜母细胞瘤”即便到了晚期,治疗后的存活率也不低。家人被千夫所指的关键点之一,就是明明有生的希望,却偏偏要保守治疗。从朴素的情感出发,消极的选择确实让人难以理解,哪怕试一下呢?可如果不能设身处地地考虑这家人的现实处境,所有的道德质疑都会显得轻飘。在难以预料的未来面前,家长考虑的可能不仅仅是单纯的不让孩子受苦,多少也有功利的计算、自私的考量。比如雅雅的母亲在保守治疗后,还打着想给孩子更好治疗的旗号募捐,这为人诟病,但也有志愿者给予了理解,花钱的地方不止治疗,而她确实没钱。可是显然,整个过程中,谁也没能抚慰家长的恐惧,把他们从崩溃中拉回来一点点。
  最后我想说的是,雅雅家人的那点心思,并不是底层所独有的。即便是衣食无忧的中产精英,面对极端处境时,也未必能做出更高尚的选择。他们也许能以一套自洽的生死哲学来安慰自己,但终究还是会忍不住怀疑当初的选择,被后悔和愧疚折磨。人是复杂的动物,人性的基本弱点会纠缠每一个人。论是非容易,辩对错却很难。话说回来,各种救济途径,本该是对抗人之弱点的努力,可如果染上泛道德的颜色,只会把人推向更深的深渊。
  王凤雅死亡背后 到底是父母诈捐还是爱心人士道德指控?
12#
 我很牛 发表于: 2018-5-27 00:01:00|只看该作者

“王凤雅之死”戏剧化反转 网友纷纷转发道歉

源自:观察者网
原文标题:“王凤雅之死”戏剧化反转,网友纷纷转发道歉

  近日,自媒体文章《王凤雅小朋友之死》成为了舆论焦点。
  文章称,河南省太康县一2岁半女童王凤雅被诊断出患有视网膜母细胞瘤,其母杨美芹在获得15万元捐款后却未救治眼球已脱出眼眶的女儿,反而去北京高端民营医院为儿子治疗兔唇。2018年5月4日,不到3岁的王凤雅离开人世。
  今天,事情迎来反转。
  26日,界面新闻放出了与王凤雅母亲的对话,文章回应了“诈捐”、“虐待”、“弃疗”等关键质疑。
  第一,王凤雅父母在水滴筹平台并没有募集到15万(这只是筹款目标),而是约3.6万元
,这一数额得到了众筹平台的证实。
  家人表示,儿子做手术在女儿筹款之前,从社会上筹的钱都花在凤雅身上了。
  第二,所募集到的款项,并没有挪作他用。小凤雅的爷爷告诉记者,为小凤雅看病之后还剩下1000元,将捐给相关部门。当地警方经过调查后也认为,募集到的款项并没有被挪用
(仍有部分网友认为,王凤雅家属提供的支出明细中包括有买奶粉的支出,这不属于治疗费用。但对于多数网友来说,给幼童买奶粉也属合理)。
  风波中的一家人。雅雅爷爷准备凑钱将剩余的一千多块善款交还政府。拍摄:王昱倩

  第三,网传王凤雅所患的视网膜母细胞瘤,治愈率极高,皆因家人拿捐款给儿子治疗唇腭裂耽误了王凤雅治疗。王凤雅母亲杨美芹表示,虽然网上有说法是治愈率高,但那是针对单眼的情况,如果是单眼,可以立马做手术。凤雅双眼都有肿瘤,治愈率很低

  随后,曾引起刷屏转发的漫画《“救我……”3岁女婴正在等待被父母拖死》,作者@明白漫画致歉,称漫画主人公“丫丫”并非王凤雅
,因过于相似导致误解:
  “如果由此引起了大家的误会,我向大家道歉,如果因为这样伤害到凤雅的家人朋友,我真诚地向你们道歉。”(明白漫画声明)
  26日下午,界面再次采访了女童王凤雅的主治医生、张集镇卫生院副院长杨荣光,他表示,王凤雅的家人从未放弃过治疗。
  王凤雅去世前两个月,一直在卫生院输降压药、营养液,“已经没有医院愿意收治了。”他同时称,当时王凤雅的情况,“根本不可能治愈,颅内转移不扩散就很不错了,能好转都是奇迹”。(界面报道)
  “他们家人从未有过虐待孩子、重男轻女的现象。看到谣言后,我感到非常生气,在群里公开怼了回去。”
张集镇卫生院。凤雅在此度过了生命中的最后两个月。王昱倩拍摄
  至此,舆论与前几天已大相径庭。观察者网关于王凤雅家属澄清网友指责的微博转发量已有17000余次。
  不少人转发了这条微博,要向王凤雅家人道歉。
  26日晚,央视新闻也发表评论,称“真相已浮出水面,谁该反思?

  在自媒体崛起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微博、朋友圈中从来都不缺乏口水,稀缺的是对事实的探究和对真相的执着。一些自媒体习惯于质疑,但未必进行过调查,拿到了足以坐实结论的证据。就这一起事件而言,一些自媒体发文质疑王凤雅父母诈捐,将原本筹来救女的善款“挪用”去给儿子治唇腭裂,其“重要证据”仅仅是一个朋友圈截图
:王凤雅母亲在朋友圈晒出的一组带儿子在北京某医院照就诊的照片。后经证实,给儿子进行唇裂手术的费用是由另外一家基金会资助,和给女儿治病完全是两码事。
  一些网络事件,往往都是“结论先行”,人们根据一些信息的片段就得出结论,然后“义愤填膺”地进行口诛笔伐。这一方面固然需要有关机构和个人及时澄清,以正视听;但另一方面也要求广大网民擦亮双眼,在加入“讨伐”的队伍之前,先让理性“多跑一会儿”,追一追事实,等一等证据
。而对于作为传播重要节点的自媒体,必须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在发声时务必慎重。殊不知,你在键盘中随意敲出的“结论”,转发的热点,可能会对当事人造成很大的伤害。言论自由须有边界,造谣传谣也将承担法律责任。
  在事件剧情反转之后,王凤雅的父母表示对造谣者将诉诸法律。
  确实应该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身权益。这有利于进一步厘清事实,也是对正当网络慈善活动的一种支持。舆论的监督有助于网络募捐的正规化、透明化,但任何监督必须基于确凿的事实,否则伤害的不仅是相关当事人,也是在伤害慈善本身。
  王凤雅死亡背后 到底是父母诈捐还是爱心人士道德指控?
11#
 我很牛 发表于: 2018-5-26 22:01:00|只看该作者

王凤雅事件戏剧化反转 央视:双输结果各方应反思

源自:央视新闻
原文标题:评论丨河南“小凤雅”事件真相出来了,谁该反思?反思什么?

  近日,河南太康3岁女童王凤雅的离世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
  2017年,王凤雅不幸患上一种名为“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癌症。因王凤雅的家庭无法承担巨额治疗费用,其父母通过网络募捐平台向社会求助,并得到了网友的慷慨相助。
△王凤雅和母亲(资料图)
  2018年3月,有爱心人士曝料称,王凤雅的父母将善款提现后,并未用于救治王凤雅。某自媒体发布的文章《王凤雅小朋友之死》还声称,王凤雅父母用募得的15万善款带着儿子去北京治疗兔唇,却放任女儿的眼病不断恶化。这个版本经网络传播后,小凤雅的遭遇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网友纷纷指责王凤雅的父母涉嫌诈捐。
  但随后,故事就出现了戏剧化反转。
  25日上午,河南省太康县公安局宣传科科长张磊落接受采访时表示,经警方调查,确认王凤雅家属当初的筹款目标是15万元,但实际上只收到38638元捐款。且这些钱基本用在了女儿王凤雅的治疗上,目前还结余1301元。据此,当地警方表示不存在诈捐(仍有部分网友认为,王凤雅家属提供的支出明细中包括有买奶粉的支出,这不属于治疗费用。但对于多数网友来说,给幼童买奶粉也属合理)。5月25日下午,在太康县张集镇民政所、水滴筹、媒体等人员的陪同下,王凤雅的爷爷王太友将所筹款项剩余的1301元善款交到了太康县慈善会。
△王凤雅爷爷
  至此,事情的真相已经基本浮出水面:王凤雅的父母不存在诈捐行为。一些媒体、自媒体也删除了之前的报道。但围绕这一问题的讨论还在继续。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网上募捐越来越多地进入了公众视野。然而,时有耳闻的骗捐、诈捐以及不规范操作,让公众的爱心严重透支。“小凤雅”事件虽然不存在诈捐,但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如何重树公众对网络捐赠的信心?

央视评论
  一个三岁孩子的离世,让人叹息、揪心,但公众和媒体的注意力显然并不在此。事件曝出后,受捐者觉得委屈万分,后悔当初选择网络求助;而对于捐助者来说,虽然后来证明没有被骗捐,但很多人的内心深处恐怕对网络慈善的信心又少了一分。这样一个双输的结果,值得各方反思。

质疑要从事实出发
  在自媒体崛起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微博、朋友圈中从来都不缺乏口水,稀缺的是对事实的探究和对真相的执着。一些自媒体习惯于质疑,但未必进行过调查,拿到了足以坐实结论的证据。就这一起事件而言,一些自媒体发文质疑王凤雅父母诈捐,将原本筹来救女的善款“挪用”去给儿子治唇腭裂,其“重要证据”仅仅是一个朋友圈截图:王凤雅母亲在朋友圈晒出的一组带儿子在北京某医院照就诊的照片。后经证实,给儿子进行唇裂手术的费用是由另外一家基金会资助,和给女儿治病完全是两码事。
  一些网络事件,往往都是“结论先行”,人们根据一些信息的片段就得出结论,然后“义愤填膺”地进行口诛笔伐。这一方面固然需要有关机构和个人及时澄清,以正视听;但另一方面也要求广大网民擦亮双眼,在加入“讨伐”的队伍之前,先让理性“多跑一会儿”,追一追事实,等一等证据。而对于作为传播重要节点的自媒体,必须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在发声时务必慎重。殊不知,你在键盘中随意敲出的“结论”,转发的热点,可能会对当事人造成很大的伤害。言论自由须有边界,造谣传谣也将承担法律责任。
  在事件剧情反转之后,王凤雅的父母表示对造谣者将诉诸法律。确实应该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身权益。这有利于进一步厘清事实,也是对正当网络慈善活动的一种支持。舆论的监督有助于网络募捐的正规化、透明化,但任何监督必须基于确凿的事实,否则伤害的不仅是相关当事人,也是在伤害慈善本身。

公开透明以重建信任
  的确,很多人之所以一听到“诈捐”就倾向于相信,这主要是因为背后有其传播的社会土壤。近年来,一些不规范的网络募捐、甚至诈捐行为屡屡刺激公众敏感的神经,捐助者和受捐者之间已经出现一定程度的隔阂,缺乏相互信任。一旦有了导火索,人们的这种不信任感就会被点燃。
  从这个角度来看,重建人们对网络慈善的信心,首先需要重建信任。而要重建信任,需要让慈善资金在阳光下募集,在阳光下使用,同时引进监督机制。按照2016年9月施行的慈善法,网络公益募捐只能通过有资质的网络募捐平台来进行。但对于个人通过网络求助的行为,法律并没有禁止。也就是说,个人可以通过网络为自己求助,但个人不能通过网络募集资金开展公益活动。
  在“小凤雅”事件中,经警方调查确认,王凤雅家属本次募集的善款主要通过水滴筹,获取善款额为35689元,另外通过网友微信红包、火山小视频直播打赏获取善款2949元,共计38638元。水滴公益在24日刚刚获得民政部的认证,成为合规的网络公益平台。
  王凤雅父母的行为有个人求助的成分,也有通过网络平台求助以获取资金的成分。无论是哪种方式,公开透明、向捐助者公开资金使用情况都是赢得信任的起码要求。这次事件之所以引发网友质疑,与受助方没有及时同步公开资金使用情况也有关。实际上,王凤雅家属在使用善款时已留存了票据,但或许是由于缺乏这种意识,而没有及时公开。这应该为以后的求助者引以为戒。
  在目前公众对网络慈善缺乏信任的情况下,有需求的求助者应该更多地通过有资质的网络平台来获取善款,引入第三方监管机制,并及时在筹款平台主动公布资金使用情况,平台在审核方面也应该对资金去向进行必要的监督,让资金使用更加公开透明,以累积公众对网络慈善的信心。
  中国人从来都不缺乏善心,需要的是良好的慈善机制和社会氛围。这一起事件再次告诉我们,善心经不起一次次消费。唯有各方共同努力,在捐助者和求助者之间建立起相互信任。而这本身就是一种善,也是在为中国慈善奉献爱心。
  王凤雅死亡背后 到底是父母诈捐还是爱心人士道德指控?
10#
 大惊失色 发表于: 2018-5-26 22:01:00|只看该作者

王凤雅母亲:志愿者说拿了他们的钱就得去北京治疗

源自:界面
原文标题:对话眼癌女童王凤雅母亲:志愿者说拿了他们的钱就得去北京治疗

风波中的一家人。雅雅爷爷准备凑钱将剩余的一千多块善款交还政府。拍摄:王昱倩
  近日,一篇自媒体文章《王凤雅小朋友之死》刷爆了舆论。文中称河南省太康县一2岁半女童王凤雅被诊断出患有视网膜母细胞瘤,其母杨美芹在获得15万元捐款后却未救治眼球已脱出眼眶的女儿,反而去北京高端民营医院为儿子治疗兔唇。2018年5月4日,不到3岁的王凤雅离开人世。
  文章将女童王凤雅之死归结于“罪恶的父母”,认为女童的父母消极治疗导致了本来有极高存活率的女儿死亡。文章称,当志愿者介入后,杨美芹一家采取了失踪、报警、殴打志愿者等方式。网友纷纷质疑,王凤雅去世后,其家人所筹资金并未全部用完,要求他们公布筹集资金去向。
  对于捐款,小雅的爷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小雅自2017年农历十月患病后,家属通过水滴筹发起两次网络筹款,筹款金额共计3.8万余元,而非网传的15万元,筹款都用在为小雅治病上,但小雅仍于今年5月4日不治去世;目前善款剩余1000余元,“准备交给政府”。
  2018年5月25日,涉事互联网募捐平台水滴筹发布官方声明称,据该平台公开可追溯的信息系统数据显示,王凤雅家属履行相关网上填报程序后,先后于2017年11月3日至29日、2018年3月15日至27日通过“水滴筹”平台发起两次个人求助,共有2249人次伸出援助之手,实际筹得款项为35689元。另外,该机构已派人和律师赴当地协助有关部门调查。
  究竟真相如何?界面新闻记者对话风波旋涡中的杨美芹,试图还原王凤雅死前,究竟发生了什么。

“说治愈率高是单眼的情况,凤雅是双眼”
  界面新闻:什么时候发现凤雅眼睛不对劲?
  杨美芹:出生两三天后,屋里的灯光照着,她的眼睛会一翻一翻,有反光,一个月两三次。我没太在意,以为灯光反射。去年10月,凤雅两岁半,我经常看见她的眼睛像猫眼一样。有一次高烧不退,我带着她去太康县医院做全面检查。没有正式检查前,医生说,你的孩子送来晚了,保不住命了。我当时愣住了,还不知道是什么病。
  界面新闻:县医院的医生怎么建议?
  杨美芹:医生说眼睛里有肿瘤。还没等到正式的结果,医生让我们转院,去郑州最好的医院治疗。
  界面新闻:你们去了吗?
  杨美芹:第二天就去了,是郑大第一附属医院。那里的医生说,病已经特别严重了,到了晚期,而且治愈率很低。我咨询了很多专家,虽然网上有说法是治愈率高,但那是针对单眼的情况,如果是单眼,可以立马做手术。凤雅双眼都有肿瘤,治愈率很低。
  界面新闻:有咨询其他医生的意见吗?
  杨美芹:我加了专治这种眼病的群,里面有上海的医生。他们不让我去上海看病,说去了也不接收。今年2月,凤雅眼睛变红了,我给郑州的一位医生发照片过去。医生对我坦诚地说,如果选择治疗,存活率只有几个月;一滴药也不用,撑不过一个月。因为凤雅颅压高、呕吐、不吃饭,身体又瘦又小,我们必须每天给她打治颅压高的营养针。颅压高,会积压肿瘤,一旦肿瘤破裂,凤雅就没命了。
  界面新闻:郑大附属医院的医生怎么建议?
  杨美芹:做化疗。但是我们没有钱。做化疗每个月一次,一次交两万块。我们的生活、治病的路费就是东拼西凑的,拿不出更多,就回家了。后来,凤雅的小姑建议我用水滴筹筹款。
  界面新闻:你的儿子是什么情况?
  杨美芹:去年3月份,我们申请了嫣然的基金。不到一个月审批下来了。2017年4月17号,儿子做了唇腭裂手术。之后,两个月复查一次。路费和看病的费用全免。本来今年3月底、4月初要做最后一次复查,因为女儿的病情,我们没去。

“他们说,用了他们的钱,必须去北京的医院”
  界面新闻:何时开始用水滴筹第一次筹钱?
  杨美芹:因为想筹足化疗费,去年11月下旬,凤雅的小姑帮我在水滴筹上第一次筹钱,二十天的时间,周围的邻居、亲戚筹了12373元。当时给专家打电话,专家建议我们同时要跟上保守治疗。我们一直给她输营养液、降颅压的药、退烧药。
  界面新闻:后来又通过哪些方式筹钱?
  杨美芹:我天天在家照顾孩子,也想分担经济压力,今年1月,亲戚告诉我可以在火山小视频上发搞笑视频,但我不会。他们说,也可以发孩子病的照片,来筹钱。我发了十几天,网友让我留下联系方式。有的人让我开直播,我弟弟就帮我开了直播。许多网友看见凤雅确实可怜,就给我的微信打钱,一次三十块、二十块左右。
  界面新闻:怎么想到第二次水滴筹筹款?
  杨美芹:有个网友叫美佳,她给我打电话问,为什么不用水滴筹。我说,之前筹过,都是朋友、亲戚捐的,也不多。她说,可以发动社会人来捐款。她想帮我开通水滴筹,让我把孩子的资料、照片发给她。我发了后,又不敢相信陌生人,一夜没睡着。后来她又说,必须要我本人才能开通。我不识字,用嘴巴对着手机说话来打字。我写得很简单,说孩子在保守治疗,需要筹钱。
  界面新闻:第二次水滴筹筹了多少钱?
  杨美芹:23116元。
  界面新闻:为什么当时就有网友指责你了?
  杨美芹:我一直和网友解释,孩子的脑部有肿瘤、有积水,许多医生都说不能轻易手术,但网友们不同意。他们一直催促我去治,像是这个病很容易治似的。有的人说,即使保守治疗,也可以筹款。后来我就一直在筹款。我怕网友不相信,还给他们看病历单。后来一想,孩子要是治不好了,我还筹什么款?我就结束了筹款,提现出来。第二天,网友们翻脸了,他们说,用了他们的钱,必须带着孩子去北京的大医院。我说,已经告诉过你们,医生说过了,去北京的医院,也不会给我们做手术。
  但网友说,你必须去,孩子死也要死在北京。
  界面新闻:提现出来后,这些钱都用到哪里了?
  杨美芹:孩子日常的用药、保守治疗。我怕最终治不好了,尽量给凤雅买最好的奶粉,买几百块的。后期她什么东西也不吃,只喝奶粉。

“凤雅高烧呜咽了一声,他们就说是‘救我’”
  界面新闻:何时第一次接触志愿者?
  杨美芹:今年3月下旬。网友“苗苗妈妈”让我把孩子的病历、证件发给她,要给孩子看病。我怕碰到骗子,有点犹豫,她随后指责我,“你又不懂,找个识字的人来和我聊。”我就把她拉黑了。清明节前后,因为许多网友不满我没有带孩子去北京治疗,一些自称志愿者的人来到我们家,要带我们去北京。其中一个女的问,为什么拉黑了她?我忽然想起来是“苗苗妈妈”。
  界面新闻:去北京治疗时,为什么发生了冲突?
  杨美芹:志愿者来到我们家,其实他们挺不容易的。我爸爸说,那就去吧。志愿者又许诺,去了北京之后的安排都已经妥了。志愿者帮我们带着资料、村里的证明,后来到了北京儿童医院,根本没有床位,不接收。我们想要回资料,回家,志愿者不让走。我爸爸和他们吵,告诉他们,如果拿着我们的资料,以凤雅的名义到处找人捐钱,就起诉他们。为此,我们吵了半个多小时。
  界面新闻:好不容易来一趟北京,为什么医院不接收就想回家呢?
  杨美芹:当时凤雅的眼睛肿瘤已经凸出来了,这好像是几天内突然发生的。当时我们问医生,如果能做手术,我们就在北京等。但医生暗示说,做手术、做化疗都没什么意义了。眼科、肿瘤科、急诊我们都去了。志愿者又说帮我们联系其他医院。之前凤雅每天都需要输液、吃奶粉,来到北京后,也没有输液,凤雅的下半身都凉了。我抱着凤雅坐在急诊室输液,但我不想再折腾了。
  界面新闻:视频里凤雅说“救我”是怎么回事?
  杨美芹:去北京的火车上,我想发个视频,告诉爱心人士,我们去北京治病了,让大家放心。凤雅一直在发烧,身体很热。她呜咽了几声,不让我给她盖被子。他们就说,视频里凤雅说的是“救我”。
  界面新闻:后来又来了上海的志愿者?
  杨美芹:回到北京后第二天,来了上海的志愿者。我不相信他们。但由于是政府人员陪同来的,我爸信他们。
  界面新闻:又为什么发生了冲突?
  杨美芹:他们让我们去郑州治疗。孩子在家打吊水,脸全白了,一直发烧。输液的药水快不滴了,我拔掉了管子。我说,孩子就算死了,也不能挂着针死。
  从北京回来,凤雅没停止过发烧。烧到40度,维持了一个星期。半夜我们找医生,医生都下班了。她眼睛的脓天天往外面长。从北京回来,就不会说话了。我觉得孩子实在撑不住了,所以我不想去医院。
  界面新闻:为什么你们说孩子死了?
  杨美芹:当天下午4点,我去提了钱,拨打了120,和志愿者们把凤雅送到了县医院的重症监护室,抢救了两、三个小时。孩子没断气,有一点心跳。我抱着她,凤雅的手已经不动了。主治医生说,你不放弃的话,我们可以抢救,但是孩子撑不到明天。孩子死了后,尸体不能给你。我不愿意,就把孩子抱回了家。我想让凤雅死在家里。医生把氧气、输液都拔掉了,回到家后,我发现凤雅的手又动了,赶紧叫村里人给她输液。
  界面新闻:后来发生了什么事?
  杨美芹:因为志愿者举报到乡、省里,妇联的工作人员来家里看,孩子到底死了吗。他们告诉我,网上说,在几点几分,孩子断气了。网上还说,三天三夜,我不给孩子吃、喝,手上发青,是被虐待的。政府发现不是事实后,让我们继续住院。到了县医院,主治医生吓了一跳,说,前天你们的孩子不是死了吗。

“社会筹的钱花在她的身上,她的器官要捐给社会”
  界面新闻:你们之后去哪住院的?
  杨美芹:因为县医院的重症监护室不接收,我们又去了郑州肿瘤医院。我感觉我已经陷入了无底洞,不能手术、不能化疗,也不知道凤雅何时断气。每天花费一万多块钱,后来政府说,愿意帮我们出。但是医生又提出了,孩子断气后,要直接送太平间。
  我再也不想去大医院治疗了。折腾来回,孩子没有得到治疗,还不如在乡里,我伺候到她断气。
  界面新闻:凤雅是5月4号去世的?
  杨美芹:我们回到了乡里。那一天,早上她烧到39度。突然之间,她开始大喘气。心跳全都停止了。正是中午下班时间,我跑下去找护士。护士去扔垃圾了,我又哭着找医生。医生赶来时,凤雅只剩一口气了。她的脸色已经白完了,嘴唇紫了。医生让我准备后事。等我爸妈赶来,凤雅已经去世了。
  我很愤怒的是,孩子死了后,派出所的人要掀开衣服拍照。但拍了照片也没有公布,至少证明,孩子不是我虐待死的。
  界面新闻:现在网上最大的质疑是,你们家重男轻女。
  杨美芹:没有。我的体质不能流产。三个女儿,我几乎没有照顾过,是因为我一直在外打工。我是做杂耍工作的,从9岁就全国各地跑,表演走钢丝。
  凤雅是我一手带到大。村里人觉得我家女儿多,想领养一个,我坚决回绝了。
  界面新闻:凤雅死了之后,你们承受了很大的舆论压力?
  杨美芹:从北京回来,我的手机、电话、微信、微博不停有人来诅咒我。我要照顾孩子,没看手机。我的每一条朋友圈都被网友截图了,后来我就清空了。
  我本身早就想退钱回去了,现在我气得都崩溃了。凤雅是我的孩子,我比谁都疼她。就算领养一个孩子,我们也不会没人性到不给她治病。
  现在,剩下的一千块钱,这几天也支出了许多。我爸去向邻居借钱,凑够后还给政府。从社会上筹的钱都花在凤雅身上了,我们有一个愿望,想把凤雅的器官捐献出去,让她报答社会。
  女童患病身亡 父母被指拿捐款为儿子治病放弃女儿
9#
 一眼 发表于: 2018-5-26 18:01:02|只看该作者

王凤雅事件所涉公益项目被暂停 机构发声明回应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大树公益”项目因王凤雅事件被暂停 回应称:无关其他项目 |沸点

  新京报快讯(记者:曾金秋)昨日(5月25日)晚间,“王凤雅事件”相关公益机构“大树公益”发布声明称,因为该事件,机构受到牵涉,数十个危重患儿的捐款项目被停。
  声明称,“王凤雅事件和我们的任何项目没有任何关系。”其未曾对“王凤雅事件”立项募捐或拨款,“公众号也从未转发该事件新闻,更未发布过不实消息。”
  鉴于此事会影响到许多患儿的拨款,该组织会全力配合基金会和相关部门对其所有项目的审核核查。
  大树公益还发布了一份上海仁德基金会关于暂停其在筹项目的说明。说明中提到,因为在“王凤雅事件”中,大树公益存在争议,基金会本着对爱心人士负责的态度,将主动暂停与之有关的项目,尽快展开复核调查。
  据新京报此前报道,王凤雅母亲在直播平台发布小凤雅相关信息后,“大树公益”曾主动联系王家人,提出为王凤雅提供住院及筹款帮助。“王凤雅事件”舆论发酵后,凤雅爷爷称“大树公益”刻意引导舆论,给家人施压,且未提供先前承诺的帮助。今年4月,双方曾因治疗方案发生肢体冲突。
  女童患病身亡 父母被指拿捐款为儿子治病放弃女儿
8#
 我很牛 发表于: 2018-5-26 16:01:00|只看该作者

重病幼女家属被指诈捐续:涉事公益机构项目被停

源自:澎湃新闻
原文标题:河南重病幼女家属被指诈捐续:引爆此事的公益机构项目被停

王凤雅与母亲的照片。
  近日,广受关注的“王凤雅事件”逐渐清晰。河南省太康县警方5月25日表示,警方没有了解到王凤雅家长涉嫌“诈骗”等犯罪的证据,未予立案。
  5月25日晚,最初并一直公开质疑王凤雅家长的上海大树公益服务支持中心官方微博@小希望之树 发布情况说明称,因王凤雅事件该机构的名字出现在新闻报道里,该机构数十个危重小朋友的捐款项目被停。该机构会全力配合基金会和相关部门对所有项目的审核核查工作。
  “王凤雅事件”最初引起社会关注,是从4月8日开始,@小希望之树 和@作家陈岚 发微博质疑女童王凤雅的家长,认为他们募捐了钱却消极治疗,没有把王凤雅送到大医院治疗,还疑似把善款挪用来给王凤雅弟弟治唇裂,重男轻女,涉嫌诈捐。而5月24日公众号“有槽”发文《王凤雅小朋友之死》,引爆该事件。该文称,王凤雅家长在水滴筹等平台募集15万元(编辑注:经警方5月25日证实只有38638元,该文显示已被删除),却不为其治病,有“诈捐”嫌疑。
@小希望之树发布的情况说明。
  澎湃新闻注意到,@小希望之树 发布的前述情况说明强调:“王凤雅事件众所周知我机构未立项未募款未拨款,我机构公众号也从未转发该事件新闻,更未发布过不实消息。王凤雅事件和我们的任何项目没有任何关系。”
  情况说明还称,该机构所有项目被停,“全体员工都无法揣测和解释其中的逻辑,此事会影响到许多小朋友的拨款”。该机构会全力配合基金会和相关部门对所有项目的审核核查工作,尽快恢复项目的正常运作。
  @小希望之树 还贴出了上海仁德基金会的说明。该说明称,因收到网友反馈,提出对王凤雅事件相关方上海大树公益服务支持中心的争议问题,该基金会主动暂停上海大树公益服务支持中心在该基金会下的项目筹款,并会将尽快联合各方开展复合调查,等工作结束通报结果。
  上海大树公益服务支持中心官方网站显示,该机构注册于2013年,为民办非企业单位,其儿童保护项目包含大病儿童医疗救助项目、困境儿童救助项目、紧急救命卡项目与受虐儿童救助项目。
  女童患病身亡 父母被指拿捐款为儿子治病放弃女儿
7#
 嗨哟嗨哟 发表于: 2018-5-26 01:01:02|只看该作者

新京报评小凤雅去世:你的重点只是愤怒 而非孩子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小凤雅去世:你们关心的只是怎么表演愤怒,而非孩子本身

  节奏太容易被带,人们太容易愤怒。
小凤雅及其母亲。
⊙作者:王言虎

  去年9月,2岁半的女童小凤雅患视网膜母细胞瘤,其母亲在网上募捐引发关注;4月,有志愿者在网上称,其父母在利用孩子病情筹款后选择放弃治疗;5月4日,小凤雅不幸离世,指责其家人骗捐的声音加剧,质疑声也在那篇题为《王凤雅小朋友之死》的文章热传后达到顶峰……连日来,小凤雅事件持续发酵。
  遗憾连着愤怒,成了很多网民在此事上的反应。不少人顺着网帖爆料,将矛头指向小凤雅家人。这其中,上述爆款文章提供的信息,如其家人筹到15万善款却“救儿弃女”,还拒绝偿还善款等,就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一时间,指斥小凤雅家人“利用女儿的重病行骗”的声音甚嚣尘上。
  但在更多机构媒体跟进后,事情呈现出了更多面相:如有基金会确认,小凤雅母亲带儿子治兔唇的钱是该机构提供的,去年4月已做完手术;据其爷爷还原和募捐平台介绍,募捐金额共计3.8万余元,而非网传的“15万元”。当地官方调查组也回应,“目前我们掌握的情况是,筹来的款大部分都用在孩子的治疗上了”。
  由此基本可以判断,那些筹到了钱却不为女儿治病的说法有失偏颇。至于筹款数额、其家人到底有没有尽心给小凤雅治疗,家人与志愿者、网友各执一词,仍难判断。
  但在这些事实确证之前,网上掀起的对小凤雅家人的道德批判却一浪盖过一浪。有网络大V就直言:“小凤雅疑似被亲生父母虐待致死”;有人说,“地狱空荡荡,小凤雅的父母在人间”;还有自媒体以漫画形式,脑补其家人被弟弟欺负、被爷爷奶奶嫌弃、因为和弟弟吵架而被妈妈“暴打”的场景……
  小凤雅父母以救她的名义筹了款,却没有救活她,确实可能引致“不尽心治疗”的质疑。可不得不说,现在太多的质疑,都只是来自单方信源或网友强加的脑补,而没有多少实锤。
  我们看到,这两天的舆情风波中,不同志愿者、自媒体纷纷发声,而小凤雅家人呢?
  到目前为止,涉事各方的发声频次与音量严重不对称。我不敢说,小凤雅家人说的就必定是事实,可至少我们应该“兼听”,避免主题先行地“扔道德石子”。
水滴筹方面的声明。据调查,小凤雅家人从其他两个平台募捐得的资金约3万。
  在此事件中,小凤雅家人在为女儿筹款和治病过程中,确实得到了公益组织的很多帮助。若果真挪用了善款,或许确应致歉。
  但不容否认的事实是,在慈善的施受两端,可能存在双方话语的不对等。慈善行为一旦出现纠纷,掌握话语权的组织、志愿者可以通过不同平台发声。而被救助的一家,可能在舆论场中天然失势。特别是小凤雅家人不在城市,这意味着其与网络世界的连接通道很多时候是屏蔽的。
  这并不是要为其家人辩护,而是想说,虽然他们是被救助的弱者,但其声音也该被倾听。接受了救助,不等于就该被索垢寻疵。在事实确证之前,不轻易出恶语,也是应有的克制。
小凤雅家境确实很贫困。
  从媒体报道看,小凤雅家在农村,五个孩子,两个病童,还吃着低保。考虑到贫穷的境遇,就算其家人对所剩不多的善款动了点小心思,是否就该穷追猛打,或许也是个值得思考的慈善伦理问题。
  眼下真相在渐次浮现,相信很多偏颇的道德审判会退烧。但我们也希望,下一次再发生类似慈善纠纷时,身在底层的被救助者说法能被更广泛地倾听,而不是蜷缩在一隅,被“误解”,被“指控”,却默不作声。
⊙王言虎(媒体人)

  女童患病身亡 父母被指拿捐款为儿子治病放弃女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6 12:30, Processed in 0.0624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