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2968|回复: 1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王德奎 发表于: 2013-5-23 18:12:55|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乡村·农业嫘祖诞生川北盐亭县

 [复制链接]
嫘祖诞生川北盐亭县
十二论《山海经》佐证人类最早进化地
在昆仑山脉,轩辕之丘在岷山
石龙云
一、人类最早进化地在亚洲昆仑山脉
《美国每日科学网站201264日报道》题:“化石的发现更多证据表明亚洲,而不是非洲,是最早“类人猿灵长目动物”的起源地。
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宣布,在缅甸中部与中国云南省西部相邻处,发现的一种新的灵长目动物化石,揭示了早期类人──其中包括人类,猿和猴子──进化过程中的关键一步。3700万岁高龄的化石,与另一种类人猿化石非常相似,后者是最近在利北亚的撒哈拉沙漠一个年代相近的遗址中发现的和之间如此相似表明,早期类人猿是在我们推定的这些动物的生活年代不久前迁徙到非洲的,早期类人猿定居非洲是灵长目动物和人类进化的关键一步。
数十年来,科学家一直认为类人猿的进化立足于非洲。然而,最近在中国和缅甸发现的化石迅速改变了科学家对这一远古人类祖先最初进化地点的看法。是最近发现的一种,这些化石的发现颠覆了非洲是类人猿灵长目动物进化起点的观念。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王德奎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王德奎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王德奎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王德奎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王德奎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王德奎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秋风:探索对儒家传统的创造性诠释 中华白海豚处境堪忧 活动区域与人类高度重合
2# 四姑娘山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13-5-23 18:13:23|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卡内基自然历史博物馆古生物学家克里斯•比尔德说:不仅有助于证明人类最早的进化发生在亚洲,而且还向我们揭示了我们的类人猿祖先最早是什么时候迁徙到非洲,并在那里它们继续进化为猿和人类的。比尔德是发现化石的小组成员之一。该小组还包括来自缅甸、泰国和法国的研究人员,比尔德因在灵长目动物进化和类人猿起源方面所做的广泛研究而享有很高声望。比尔德说:是颠覆性的重大突破,因为它首次揭示了我们的远古祖先最早是什么时候迁徙到非洲的。

古生物学家对早期亚洲类人猿研究是如何从亚洲迁徙到非洲的,发生在什么时候,存在分歧。这场迁徙应该非常困难,因为当时分割非洲与欧亚大陆的古地中海要比现代版本宽大得多。虽然灵长目动物化石的发现并未解决早期类人猿迁徙到非洲的确切路线。但它的确表明迁徙到非洲的发生年代相对较近,是在非洲化石记录中发现首个类人猿化石所显示年代的不久前。亚洲化石和非洲化石非常相近,两种动物的牙齿形状表明,它们或许以昆虫为食,从它们的牙齿大小看,它们活着的时候,相当于现代眼镜猿相似。

人类的进化,与地质年代有着密切关系,地质进化分五代时期。

第一,太古代,是最古的地质时代,距今46亿年地球形成到25亿年前,属原核生物(细菌和蓝藻)普遍出现在这段地质时期。

第二,元古代,距今25亿年至5.7亿年前,火山活动频繁,生物主要是叠层石及有机碳和球状、丝状藻化石,大气圈有了更多的氧气。

第三,古生代,开始于5—7亿年前至2、3亿年前,古生代共分6个纪,包括寒武纪(5.4亿年前),奥陶纪(5亿年前)、志留记(4.35亿年),其末期原始植物开始登上陆地。混盆纪(4.05亿年前)以祼蕨植物为主,两栖类完成了登陆。石碳纪(3.55亿年前)和二叠纪(2.95亿年前)昆虫和两栖类繁盛,蕨类植物特别繁盛,形成茂密的森林是重要的成煤期,这时中国云南与缅甸边境的树化玉是全世界最先开始形成。树化玉的形成期应该推算到距今3.55亿年。

第四,中生代:距今约2.5亿年至6500万年,包括三叠纪、白垩纪、侏罗纪,这段时间爬行类空前繁盛,有爬行动物时代之称或称恐龙时代。此时期是树化玉形成期结束。硅化木的形成在6500万年前结束。

第五,新生代:是地球历史上最新的一个地质时代,从6500万年前开始一直持续到今天。

石碳纪至白垩纪之间,发生了4次大的造山运动,造成物种大灭绝。统治地球达1.6亿年的恐龙基本灭绝了。

从上述人类进化与地质年代,走进志留纪4.35亿年以前,当时地球表面还是一遍汪汪海洋环境,其末期经过频繁的造山运动(海啸、地震),气温关系形成冰山、冰川、冰洋,海水绥慢地徐徐降落下沉,地球上最高的山峰,逐渐露现出笑脸,从此陆地绥慢地一块一块地形成,原始植物开始登上陆地,全世界最大的山脉、最高的山峰只有昆仑山最先露出水面,不愧世人谓昆仑山是人类最早进化的发源地美丽的传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1、现代史学家蒙文通专论《昆仑为天下之中》引《山海经•海内西经》晋郭注引《禹本纪》云:昆仑去嵩高五万里,“天下之中”也。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13-5-23 18:13:45|只看该作者
2、《尚书大传》亦言:“中央之极,自昆仑中至太室之野”皆云昆仑为“天下之中”。

3、我国古史所谓昆仑山专指中昆仑山之南部在甘肃南部四川西北部即松藩高原岷山之域,人类的祖先最早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活,创造了人类的文明。中昆仑山之南端直下为横断山脉,谓之南嶺,自横断山脉分出,东入云南省,谓之云嶺,绵亘在中国云南西部与缅甸中部之间,故此今天一个国际考古工作小组在这块土地上发现3700万年高龄的类人猿化石,至此颠覆了非洲是类人猿灵长目动物进化起点的观念。同时在长江上游金沙江段的禄丰县发现的类人猿与3700万年高龄的类人猿灵长目化石相类似。

4、1965年5月1日,科学工作者在同一个方位,云南与四川金沙江泮的元谋县发现两颗牙齿和一些粗糙的石器,经科学家鉴定这是远古人类的遗骨和遗物,距今约170万年,人们称他们为元谋人。在长江流域四川境内的巫山县发现距今204万年的人猿化石共生,世界独见。一万年前的更新世晚期的智人化石有四川资阳、湖北长阳、江苏宜兴等均发现智人化石。

于此,中国大地尤其是长江流域,很早就有人提出很有可能是世界人类发源地之一,这个梦想今天以为世界科学家所共识,成为了现实。

人类的起源,自古我国就有许多神奇的传说,盘古开天辟地,伏羲女娲兄妹制人烟,就是民间广为流传的故事,传说里说,远古时候洪水潮天,伏羲和女娲两人躲在昆仑山上,惟独他们俩是这次洪灾的幸存者,后来结为夫妻,传宗接代,人类才有今天的幸福。此说对应石炭纪至白垩纪之间,发生了五次造山运动,造成物种大灭绝。如第五次发生在6500万年前,使统治地球达1.6亿年的恐龙基本灭绝了。说明传说中女娲制人烟不是空息来风,此论无疑给昆仑山是人类的发祥地又增添了一朵鲜花。

4# 金佛山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13-5-23 18:14:06|只看该作者
盘古开天辟地,说的是远古时候,天地不分,像个鸡蛋,盘古就生在其中,他后来把身体伸展开来,天就渐渐升高,地就坠落下去,就形成了世界,后来人们称为盘古开天辟地,此说与志留纪4.35亿年前整个地球还是一片海洋,后来经过地震、海啸造山动动,地壳发生了变化,海水渐渐沉降,世界最大的山脉、最高的山峰昆仑山争先露出笑脸,与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有何区别呢?

如此巧合,上世纪50年代,四川省盐亭县九龙乡一位留学日本的何拨儒先生,一生研究盘古出生在四川省盐亭县天垣垭五帝山。天垣垭有块灵龟石(详文请阅石云龙五至七论《山海经》昆仑为天下之中,盘古出生在盐亭天垣垭五帝山)相传大禹治水“嶓冢导汉”时,路过天垣垭,在一块龟石的背上刻有盘古出生地的刻划符号。绵阳日报的王德奎老先生为此继何拨儒如研究了一生。

有学者提出嫘祖出生在盐亭,为什么《禹贡》定九州所生产丝绸地区中没有梁州?为此,愚老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在嫘祖故里盐亭境内翻山越岭,寻觅挖掘出五百多块硅木化石,特别是桑木化石,亲自动手挖掘、加工、收藏,破解了地质变化与硅木化石的形成的密切关系,如硅木化石的颜色与地质的关系,民间传说“养尸地”与硅的关系。《绵阳日报》报导称:八旬翁自建桑硅化石馆,为研究远古时代的地质和嫘祖文化有一定作用(详文见网站,石云龙撰《古桑化石回溯盐亭嫘祖文化》)。

一桩桩、一件件说明人类起源于亚洲昆仑山脉不是虚构、巧合。

二、《山海经》佐证轩辕之丘在岷山。

(一)《山海经•大荒西经》言:有轩辕之国,江山之南棲为吉,不寿者八百岁。

释文:晋郭璞注:这条经文与《海外西经》轩辕之国在穷山之际相同,江山即是穷山。经文的关键词是“江山”二字,“江”指的是“岷江”。《尚书•禹贡》误以为江水的源头在岷山,故有“岷山导江东别于沱”。“山”指的是“岷山”。大意是说:轩辕之丘位于岷江流域,岷山的南面,这里环境优美,没有凶妖,可以长寿,是人类居住的好地方。它位于都广之野的北面,1992年12月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址的九寨沟和黄龙寺风景区“古蜀山氏”一带,它是上古时期的轩辕之丘,是上古时期以天下为中心的部落联盟总部。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13-5-23 18:14:26|只看该作者
(二)《山海经•海外西经》记载:“轩辕之国,在穷山之际,其不寿者八百岁,在女子国北。”

释注:袁珂言:《大荒西经》有轩辕之国,江山之南棲为吉。《西次三经》有“轩辕之丘”,郭璞注:“黄帝居此丘是也”。轩辕之丘在岷山南边也。清郝懿行言:《大荒西经》说:轩辕之国在江山之南,此言说的是岷山,以岷江出岷山之故也。这条经文大意是说:轩辕之国又名轩辕之丘,其方位在岷山,住在岷山南边的人,命短也要活八百岁,在女儿国的北面。

(三)《山海经•海外西经》记载:穷山在其北,不敢西射,畏轩之丘,在轩辕国北。

这条经文与上条经文内容基本相同。关键词是“穷山”,找到了“穷山”黄帝的出生地“轩辕之丘”自然就找着了。

屈原认为舜与鲧之间属于政权之争,非因鲧治水之过失,遂撰《天问》以抱不平,其辞言:阻1“穷2”西征3,岩何越焉?化为黄熊4,巫何活焉5?咸6播秬黍7,莆8雚9是营,何由10并投11?而鲧疾修盈12。

词解:1、阻:阻隔。2、穷:穷山。3、西征:鲧的故乡在中国的西方今之四川省北川县一带,自古传说,人死后,其魂要返回故乡。4、黄熊:《国语》鲧化为黄熊。5、巫:古巫咸国今之巫山县。6、咸:都也。7、秬黍:黑色的玉警察。8、莆:尧时吉祥的瑞革。9、雚:芄兰。10、何由:为什么。11、并投:同“四凶”流放。12、修盈:恶贯满盈。鲧治水,功或过,自古各有评说:如《吕氏春秋•行论篇》言:“尧以天下让舜,鲧为诸侯,怒为尧曰:“得天下之道者为帝,得地之道者为三公,今我得地之道,而不以我为三公”以尧为失论。欲得三公,怒甚猛兽,欲以为乱。比兽之角,能以为城,举其尾,能以为旌。欲得三公,怒甚猛兽,欲以为乱。召之不来,仿佯于野以患帝。《书尧典》妄言:“舜于是殛之于羽山,副之以吴刀。然仍可以窥其本来面目也。”说明鲧与舜属政权之争,而后演为鲧治水之过。《左传》言:“问鲧功不成,何但囚之羽山而不施以刑乎?”说明鲧是囚而非殛。相传鲧曾在羽山筑城建堤,以防洪水,故《韩非子•五  》言:鲧禹(皆)决渎、疏河、排除洪水。

6# 青城山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13-5-23 18:14:48|只看该作者
袁珂案:《楚辞•天问》言:“阻穷西征”关键词是“穷”字,此语自来多不得其解,自唐兰《天问》“阻穷西征”新解:谓:“穷”即《山海经•海外西经》“穷山”“鲧尸剖而生禹,其尸体遂化为黄熊而西征,被阻于穷山,卒越岩而南,求活于诸巫,乃豁然贯通焉”。鲧所被“阻”之“穷”确即“穷山”,此“穷山”即《海外西经》之“穷山”。因巫咸国在岷山的南边,去此不远也。千古之谜,一石击破井中天。

《楚辞•天问》阻“穷”西征,新句解排列:

原文                 新解

阻穷西征,            鲧被流放不准西行

岩何越焉,            高山峻岭怎能越

化为黄熊,            鲧尸化为黄熊

巫何活焉,            神巫为什么使他复活

咸播秬黍,            鲧治水让人民种上了玉警察

莆雚是营,            水边河畔长满了香花瑞草

何由并投,  鲧有功于民,为何仍然遭逐,同于“四凶”一样摒弃?

鲸疾修盈。        使鲧死后长期背上恶贯满盈的罪名呢?

经文大意是:穷山即岷山,在轩辕之丘的北面,因敬畏黄帝的威严,故不敢西射。

(四)、《山海经•西次三经》记载:西四百八十里,曰轩辕之丘。四百八十里是指西王母距离轩辕之丘的路程,西王母在何处?《史记•赵世家》记载:周穆王的京城在今西安名曰宗周,“穆王使造父御,西巡狩,见西王母,乐而忘归”,说明西王母的住所位于宗周的西面,即青海湖的南面,松藩高原的北面。晋郭璞对此轩辕之丘的解释说:黄帝居此丘,娶西陵氏女,因号轩辕丘。

这段经文揭开了“轩辕之丘”,黄帝故里的秘密。先秦以前的史藕,惟独《史记•五帝本纪》言:“黄帝居轩辕之丘,而聚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原来“轩辕之丘”之词是源于《西次三经》,因为《史记•大宛列传》言:《禹本记》说:河出昆仑,昆仑其高二千五百里,日月所相避隐为光明也。其上有醴泉,瑶池,《尚书》近之也,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妄言之也。说明司马迁非常熟习重视《山海经》所载的宝贵史料,因为它记载了黄帝的出生地。更可贵黄帝的出生地,“轩辕之丘”《山海经》为什么不载入《东山经》、《南山经》、《北山经》而要载入《山海经•西次三经》呢?因为《西次三经》的方位正处于中国西部和松藩高原岷山区域。说明这里是黄帝的出生地“轩辕之丘”(请阅石云龙、石小玉画《中华之母嫘祖大型画册》)。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7#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13-5-23 18:15:07|只看该作者
(五)《山海经•西次三经》记载: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其神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五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圃时,河水出焉,而南流,洋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丑涂之水。

历代名家注释,晋郭璞说:昆仑之丘与《西次三经》“轩辕之丘”《大荒西经》轩辕之国相同,都是黄帝的出生地。

这条经文主要记述轩辕之丘,是黄帝初下凡时所建造的都城,由其子孙蜀侯、蚕丛、蜀王开明王朝管理,开明帝以神力保卫着古蜀国都广之野的成都平原。黄河的源头先秦以前没有弄清在何处,《史记•大宛列传》记述,汉武帝派张骞使大夏在昆仑山穷河源。昆仑山古代主要指中昆仑山,即今天的青藏高原的东南部的松藩高原。然而这条经文的关键词是把黄河及漾水与黄帝的出生地“轩辕之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锁定了“轩辕之丘”在岷山的意义。

(六)、《山海经•海内经》记载:西南黑水之间,有都广之野,后稷葬焉,爰有膏菽、膏稻、膏黍、膏稷、百彀自生,冬夏播琴。鸾鸟自歌,凤鸟自舞,灵寿实华,草木所聚,爰有百兽,相辟爰处,此草也,冬夏不死。

这段经文赞扬黄帝和嫘祖的后世蚕丛蜀王等在成都平原的繁荣景象,歌颂故乡之美丽。抒怀思乡之情景,歌颂四川华阳一带广阔的蜀中平原,帝尧时专门研究种植五谷的农师后稷就葬在这里。此地出产各种豆类和稻谷、高粱、小米,营养可口,气候温暖,冬天、夏天都可以播种,各种禾苗都可以生长,凤凰鸟欢乐地唱歌、舞蹈,树梢上夏天结的果子冬天已经成熟了。草木丛生,树木茂盛,野兽成群,这里生长的草冬天都不会死。

美哉,都广天府,不愧是黄帝嫘祖的故乡。

8#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13-5-23 18:15:28|只看该作者
三、盐亭是嫘祖的故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文景观蓬勃发展,《史记•五帝本纪》言:“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有些地方说当地是古“轩辕之丘,古西陵氏”,是轩辕、嫘祖的出生地不下13处,轩辕和嫘祖其足迹所至,都有其传说,但其出生地只有一处,故里应该只有一处,出生地肯定故里,轩辕和嫘祖文化,也有原生地和次生地之别,人们争论的是原生地即出生地,当代史学家在论及轩辕的故里,“轩辕之丘”嫘祖故里“西陵氏”提出了四条原则:先秦以前就有其地名、人名并有史籍记载;黄帝和嫘祖的出生地远近要适宜;要有考古文物作支撑;有上古文字刻划符号。当代著名史学家李学勤指出,国际国内对文明的评判提出了四条标准:一要有城市;二要有文字;三要有较复杂配套礼仪建筑;四要有所冶炼青铜的技术。否则,是为臆造,不然“轩辕之丘”,西陵氏的地望,还会再争论几千年也难确定。

盐亭惟独具一格,完全符合四条原则或四条标准。

首先是《山海经》佐证黄帝故里“轩辕之丘”在岷山(见上文不再赘述)。关于《山海经》的年代,西汉刘向之子刘歆校顶《山海经》上奏汉宣帝称:《山海经》出于唐、虞之际。昔洪水洋溢,漫行中国,民人失据,帝尧使禹继承父职,随山刊木,定高山大川,禹与伯盖主驱禽兽,命名山川,类草木,别水土,以周四方,逮人迹之所希至,乃舟舆之所罕到,内别五方之山,外分八方之海,纪其珍宝奇物,异方之所生,水土、草木、禽兽、昆虫、麟凤之所止,祯祥之所隐,及四海之外,绝域之国,殊类之人,禹别九州,任土作贡,而益等类物善恶,而著述《山海经》皆圣贤之遗事,古之著明者也,其事质明有信。后世凡论述上古事,多引《山海经》为证。故为历代名士所重视。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9#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13-5-23 18:16:07|只看该作者
川北盐亭一带古称西陵氏,因西汉水而受名。西汉水之名,历史悠久,上古时候就叫西汉水,又名漾水,流经巴西(阆中)古城,又名巴西水。因一支流,发源于嘉陵谷,又名嘉陵水,是四川境内巨川之一。流经南部县,该县境内有条大河名叫西河,注入了西汉水。嫘祖故里盐亭县城的弥江河,汉时名潺水,发源于南部县大坪镇西河山,古名西陵河,盐亭地处西汉水,嘉陵水之西,故名西陵氏。

唐•经世家李白之师赵蕤,于唐开元间,在盐亭青龙山给嫘祖作《嫘祖圣地》碑序言:女中圣贤王凤,黄帝元妃嫘祖,生于本色嫘祖山,殃于□□道,遵嘱葬于青龙之首,碑碣犹存。嫘祖生前首创种桑养蚕之法,抽丝编绢之术,谏诤黄帝,旨定农桑,法制衣裳,兴嫁娶,尚礼仪,架宫室,奠国基,统一中原,弼政之功,殁世不忘,是以尊为先蚕……这是我国最早揭示嫘祖出生地和归葬地独无仅有的宝贵文献。

(二)盐亭遗存上古石碑刻划文字符号拓片

《大观》石碑刻划符号拓片,是我国最早收集甲骨文学者王襄老先生从四川盐亭得来的。据他讲:“碑是清末四川盐亭出土。当地称蛮碑,后遭兵灾而断,随着丢失了数十年,1929年才又发现,其文字不易辨识,下半漫灭,今刊于此,供鉴古学者参考。”

1995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汉字文化大观》一书的第四段在文字的原始阶段一节里,对刻划符号,有这样一段论述:四川盐亭县曾发现一块完整的界碑,上面刻有五十多个文字符号,与半坡彩陶刻划符号相类似,属于四五千年前龙山文化时期的遗存。

10#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13-5-23 18:16:27|只看该作者
《大观》一书评述了四川岷江上游石棺葬墓中出土的黑色双耳陶罐31个刻划符号,四川茂县葬墓中出土的21个刻划符号,四川盐亭县曾发经现一个完整的界碑上面刻有50多个类似文字的符号,都与陕西半坡彩陶刻划符号相类似,这些都是属于四五千年前龙山文化的遗存。

盐亭出土石碑刻划文字符号的拓片和四川岷江上游出土的黑色双罐刻划文字符号均是黄帝、嫘祖时期的文物,充分证明《山海经》、《史记》记载的准确性,进一步证明轩辕之丘在岷山嫘祖故里盐亭县,应属丹书铁卷(此资料摘于石云龙文、石小玉画《中华之母嫘祖大型画册》,于2009年2月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为什么没有引起有关领导的注意,遗憾呀!)。

(三)盐亭出土文物有佐证

1、独特的古桑硅化石:有人提出盐亭是嫘祖故里丝绸之乡,为什么《禹贡》梁州没有进贡丝织品?为此石云龙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在盐亭境内寻觅,挖掘、加工、收藏了数百年硅木化石和古桑化石《绵阳日报》报导称:八旬翁自建桑硅化石馆,一心专研嫘祖文化,为研究远古地质文化起到一定的作用。

2、神奇的金蚕铜蚕:1995年在金鸡镇嫘甸坝,村民发掘一对金蚕铜蚕,考证是蜀侯蚕丛时的遗物。

3、美丽的祭天玉壁: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盐亭蒙子村古洞中发掘出八块完整的祭天玉壁,经考证是殷商时期的遗存,可与中元或三星堆金沙遗址媲美。

4、神奇的青铜跪俑:上世纪九十年代,在盐亭金鸡镇嫘甸坝发掘一批与三星堆一样媲美的青铜跪俑,既可佐证嫘祖与盐亭的关系,又可说明当时的冶炼青铜技术。

5、精巧的嫘轩壁玉琮:上世纪五十年代盐亭古金鸡铺,村民胥义方挖山土发现二个沾连玉琮,该玉琮与三星堆月亮湾出土的玉琮基本相同,玉琮左侧刻铈一个龙头,象征黄帝,玉琮右侧刻铈一个蚕埇,象征嫘祖,此遗物谕意华实。

6、青铜凤鸟:“5.12”5·12大地震,灾后重建中,盐亭金鸡镇石龙村村民杜天理于2008年发掘出一块青铜凤鸟,与三星堆青铜鸟相一致。

7、龙身凤尾双雕玉:出土地点与上同,玉器上雕有两个图案,龙头、龙身、龙爪,而尾部似凤的尾巴,右边的龙,昂起头撬起凤尾,作为支架,让左的龙抓着一支号角,喻意黄帝宣布施政方针。

8、先人洞遗址:上世纪末,盐亭县金鸡镇启文山,当地村民沿山开凿引水渠,挖出十个洞口,都是掘进山体三米深的古洞,等距离的排列,洞内正前方凿有一个平台,左右各有一个小平台,各种陶器物分散呈于平台上,有陶俑、陶猪、陶鸡、陶蚕、陶茧等。

9、奇特的古洞图案:古洞位于盐亭县巨龙乡三合寨半山腰,2001年村民挖武引渠,突然现出一个洞口,洞长约5公尺,宽高各2.5公尺,洞底置陶砖神台。据村民说,神台上摆着一尊陶质女神像,旁边站立着山鸡白鸽、凤鸟之类的陶物,均被群众拿走了,不知去向,洞口两侧刻了一根石柱,称为石门。右边柱旁刻了一座大山,山腰处刻了一个大石洞,石洞下面刻了一排小石洞,如此连刻三层。洞顶平直,中心一石凸,凸上刻似龙似熊的图形。大鼻梁,长嘴巴,头部周围有红色莲花瓣,洞壁刻满图案。泥土中挖出了很多大型陶砖,砖面上铸有三种不同的花纹,一是日轮金乌,二是菱形图案,三是回字形图。线条柔和、美观。

洞口虽小,仰着身躯勉强进入,洞里空气清新,女儿、女婿、孙女和我忙碌了一阵,坐在干燥的砖石上,心旷神怡,好似享受着另一天地的快乐。两只蝙蝠突然从石缝间飞出,打破了寂静,洞中好像有股股灵气,原来这一遍,是遍布硅木古桑化石的地方。

(以上资料摘自《中华之母大型画册,石云龙文,石小玉画》)

四、嫘祖专利:

何谓专利?就是嫘祖的专用词语,中国词,有专用词、通用词之分,按说文解字:嫘:姓也,田间采桑育蚕姓嫘的姑娘,她家住在何处,全国均有。属通用词。西陵:地名,方位有争议。《史记》记载:嫘祖子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卜,求嫘祖故里,惟独“蜀”字可得。按说文解字:“蜀:入声音孰,葵中蚕也,从虫,食桑叶,蚕上目象蜀头形,中部象其身”。再论“蚕”字。按说文解字,“从虫,淡蓝追白,条桑食叶,吐丝”。与蜀解完全一致,蜀即是蚕。四川自古称“蜀”,“蜀”是嫘祖的专利权。说文解字佐证嫘祖自幼就是蜀中育蚕姑娘。

翻开中国史,自古有士者对“蜀”字的概念,持奇异态度,究其根,始于唐虞之际,把古蜀国列入“四凶”荒服之域,蛮野之人,怎么能上承黄帝余绪。物以类聚,后世持偏见之士,把蜀与蠋归于同类,与说文解字相悖,称蜀为有害之虫。人为偏见何其多。例如:周武王派辛荒伐蜀,三天克之,真是这样吗?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三天能够灭蜀吗?意在否定古蜀国的存在与威严。周武王确实伐过蜀,而是居住在赵国的蜀卓氏,后来赵被秦灭,蜀卓氏被流放,怀念其故乡岷山土沃,至蜀中继续经营铁矿业,成为蜀中名门卓王孙,史书有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佳话。又如唐武则天铸九鼎,安置在禹定九州治所所在地,华阳黑水惟梁州,把鼎安置的蜀中平原的成都;黑水西河惟雍州,把鼎安置在秦川八百里的西安,歌颂唐贞观,显庆以来的功德。可是唐《正义》张守节妄言梁州的治所,远离成都的南郑。又如《史记》记载,嫘祖生两个儿子,一曰青阳,一曰昌意,而晋皇甫证偏言青阳是次妃方雷氏所生。又如《史记》言: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后世改为黄帝传位给青阳金天氏,为在中华大地上另立一面锦旗铺平道路。又如《山海经•大荒东经》记载:东海之外大壑,少吴之国。少昊孺帝颛顼于此,弃其琴瑟。有人妄言颛顼是青阳少吴之子,遭到清郝懿行驳斥说:少吴即颛顼之世父,颛顼是其尤子,世父就国,犹子随侍,眷彼幼童,娱以琴瑟,蒙养攸基。此事理之平,无足异者。此类偏见,何也?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3 16:20, Processed in 0.0468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