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758|回复: 2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纪实·新闻连云港汉代女尸凌惠平出土记

 [复制链接]
2002年7月7日,在连云港市一个基建工地上挖到了一座汉代的墓葬,在开启三号棺时,棺木里居然出现了保存完好女尸,她叫凌惠平,堪称“绝世佳人”。

依靠现代科学技术,科技人员复原了凌惠平和东公的相貌,人们更直接的感受到了两千多年前的古人,但尸检的结果却让所有的人失望,人们并没有得到想要的答案。是什么原因导致同在一个棺椁里,只有凌惠平穿越时光隧道独善其身呢,在随后的工作中考古人员又对棺液和棺椁进行了分析,时隔千年,在现代的科学技术下人们终于发现了其中的秘密。

2002年7月7日,在连云港市双龙村出土的一座汉代合葬墓中,出现了一具保存完好的汉代女尸,尽管经历了2000多年的漫长岁月,尸体依旧保持完好,肌体富有弹性,根据墓葬中陪葬的铜印,人们得知这是一个叫做凌惠平的女子,这些年来为了解开凌惠平身上的谜团,考古人员用尽了所有的方法,但是直到今天人们依旧无法知道凌惠平真正的死因,更不知道她真实的身份。

我们的故事围绕着这个非常神秘的两千多年前的凌惠平展开,虽然我们知道了她的名字叫做凌惠平,虽然说她的尸身完好地保存在我们面前,但是凌惠平是谁啊,给你一个名字,如果没有身份证号码的话,我们现在的技术也能帮助我们几乎找到这个人,但是这是一个历史上的古人,第一点;第二点那个时候没有给我们留下更多的资料,我们无法去寻找她到底是谁,第三点,她的陪葬实在是太少太少了,甚至有时候我们说还不如一个普通的大户人家下葬的冥器多呢,再加上似乎能给我们透露信息的那两枚印章,可问题锈蚀的已经辨认不出来任何字迹了,所以说光有凌惠平这三个字不够,凌惠平,你到底是谁啊?

就在所以人对凌惠平和东公的身份困惑不解时,一项新的考古发现为考古人员的研究带了新的启示。

程馆长:在江苏泗阳那边出土了一个大型的墓葬,就是泗水王国墓葬,它的椁板上面,泗水亡灵的椁板上面也出现了叫泗水王族,这么一个隶书刻画的字迹,联想到我们跟泗阳那边也是从地缘上来讲是非常近的,时代上讲它也是在汉代。

公元前113年,汉武大帝刘彻将东海郡南部的三个县分了出来建立泗水国并封自己的侄子刘商为泗水王,根据史料记载泗水国一共六代王,但是到了西汉末年王莽篡汉,泗水国被废除。后来王莽被除刘秀建立东汉后,泗水国得到恢复,但不到两年,随着泗水王的去世,泗水国也就淹没的历史的长河中。在今天,人们依旧能从泗水王国的都城遗址上发现当年的宫城瓦片。

葛馆长:我们现在这个地方就是泗水沟的都城,叫凌城遗址,这是泗水王宫殿上的瓦片,已经坏掉了,这种瓦叫板瓦,老百姓是用不起的,只有是诸侯王在宫殿上才能用得到泗水国从分封来讲虽然是个小国,但是它比较富裕。

2002年10月,南京考古博物院对位于泗阳三庄乡的大青敦汉墓进行了挖掘,根据出土的文物考古人员推断这是泗水国第四任国王刘综的陵墓。大量精美陪葬品的出土向人们展示了两千多年前泗水国的生活物资的富饶和汉朝皇亲国戚生前享受的奢华,尤其是大量的木俑、木马与木车的出土。再现了2000年前泗水王国当权者出行的壮观景象。

除了大量精美的陪葬品,在大青敦汉墓中还出土的木墩用隶书刻写的王宅和泗水王冢的字样,这和双龙汉墓中二号棺的东公的字样简直如出一辙,难道凌惠平和和那个曾经富足一时的泗水国之间真的有什么关系吗?

刘馆长:她应该不是我们当地的,她应该和泗水国有很大的关系。她可能是出嫁过来,因为男墓主人公是一个东公的身份,就可以说明了,东公是他的一个爵位,还是他享受什么东西,因为这里面有很多很多,从西汉的文献上都不能解决。

尽管在所有的文献中考古人员并没有发现相应的记载,但是通过现代遥感技术考古人员却发现在大青敦汉墓群中唯独少了国王刘靖的墓葬,刘靖是西汉时期最后一位泗水王,王莽篡权后这位刘姓本家王被贬为了公,从此销声匿迹。

张先生:现在说白了,唯一能够佐证凌惠平身世的,就是那个棺材上东公两个字,如果没有东公两个字猜都不好猜,因为这个东公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才能有这个称号。

那么东公会不会就是被贬为公的刘靖?在距离当年泗水国不远的连云港海州会不会就是这位落难的国王最后的栖息地呢?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东公和凌惠平就极有可能是泗水国曾经的国王和王妃,加上被贬流离,墓葬中如此简单的陪葬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张所长:她这个墓葬年代要比王莽早得多,应该是西汉的早期偏晚,晚期偏早,她和王莽从时间上并不吻合,所以她的公和王莽封那个泗水王的后代叫公,可能联系不上。

随身配有享有太守一级待遇的印章,简朴到让人觉得寒酸的陪葬,穿过千年的时光尸身保存到了今天,这个像谜一样的汉代女子凌惠平还有她身边躺着那位东公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物呢?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孟良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孟良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孟良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孟良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孟良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孟良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莫言旧居设服务办公室:不许挖墙皮 免费给水喝 天堂的路
2# 四姑娘山
 楼主|孟良 发表于: 2013-6-22 22:38:43|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张所长:两个可能,第一她级别很高,可能跟郡守有一定的关系。第二个这个地方财力实在不济,没有办法给她厚葬。具体东西,留下来可以想象的空间比较大。

如此看来要想解开凌惠平的身份之谜并不是一时可以完成的,考古的工作再一次陷入困境,为了更直接地感受这个来自两千多年前的墓主人,考古人员决定对凌惠平进行容貌的复原。 可让人们没有想到的是复原的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

耿东:因为你给古尸去做复原和给一般的尸体做复原,这本身就存在着一个很大的差异,一般的尸骨你可以用手去触摸,去观察,但是着具尸体你是不能动的,不可能拿在手里去看,去端详。那么通过什么样的一个手段去进行校准,这是个很大的难题。

对于这些已经死亡的人的复原,大家也了解像颅像重合技术,颅骨复原技术都是如此,也就是说我们虽然只有一个颅骨的话,但是因为我们本身我们的软组织,我们的肌肉皮肤的生长是规律的,那么好拿来一个颅骨,然后我们给它标示上每一个点的位置,在这些很重要有特征的点的位置上,我们再一层一层按照一个平均数值,大部分人这块皮肤是多厚,肌肉是多厚,按照这样一层一层地叠加,最终形成一个比较接近于真实的死者生前的面貌,那么还有一种就是针对像凌惠平这样的古尸怎么来复原,我们就要借助现代的一些医学技术,以及一些工程设计的技术,首先利用医学影像学的技术,像什么CT,核磁共振,一层一层像切片似地的把整个给扫描出来,再借助一种三维立体的复原技术,做出整个的一个立体模型来,把这些数字统统地输入到像CD的系统当中,利用CD的设计,完成最终的一个成型,一个开模的工作,利用树脂亚克力这样的材料,最终做出这个人完美的一个外形来,其实应该说现在法医的鉴定复原技术和很多学科都是整个交叉起来的,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人们已经比较完美地实现了开模复制过程,但是这样一个亚克力的冷冰冰的模型能让人感觉到主人公凌惠平身前到底是什么样子吗,大家恐怕已经迫不及待了,那么咱们接下来就来一睹一下当年这位凌惠平的风采吧。

经过无数次的努力,几个月后,复原后凌惠平相貌终于出现在了大家面前,所有的人无法想象这就是福尔马林里躺着的那位汉代女子吗?

耿东:复原的本身要求是客观,现在大家都说她太漂亮了,产生一些疑问,我认为这个不是疑问,这就是我们在展示的时候,把合理、有效、最佳的状态展示给大家一个过程,一个表面的现象。

现代的科学技术让人们形象地感受到了凌惠平生前容貌,但是关于她的身份却依然不能肯定。她死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现代的科学也依旧不能解答。而关于凌惠平为什么在简陋的墓穴会千年不腐更是一个谜,在对尸体进行解剖的过程中专家们发现事实上凌惠平的尸体本事存在着一定的腐败,只是突然间腐败过程被停止,于是才保存下来。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腐败的现象突然消失的呢。

1972年当人们打开在长沙马王堆汉墓的棺木时,人们发现辛追夫人的尸体就浸泡在散发异味的茶色液体中,后来经过检验考古人员发现这些茶色的液体呈酸性,根本不利于细菌的生长,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阻隔了空气中的细菌和尸体之间的接触,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屏障,因此对保护辛追的尸体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凌惠平棺木中的大量棺液是不是也有这样的作用呢。专家们决定对棺液进行取样分析。

陈主任:做了一些酸碱度的分析,当时它偏弱碱性,这个和马王堆,我们记得马王堆的棺液是酸性,这个是很大的一个区别。

凌惠平墓中的棺液居然呈现了碱性这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同时也更加难以解释棺液在凌惠平的尸体保护中所起的作用。

毛老师:如果说是这个9。07的PH的话,就跟我们泡出来洗衣粉的PH值,它的碱度是差不多的,那么我的衣服用洗衣粉洗不会把它给洗坏,那么我的古尸如果在这个PH下面来保存的话,单纯从PH角度来看,应该不是特别得有说服力。

为了进一步探究棺液的秘密,研究人员又对棺液进行了微量元素的分析。这次会有新的发现吗?

毛老师:古尸液里边的钙离子、镁离子和纳离子含量比较高,但它这个高也是跟海水的含量基本上是在一个数量级的,所以也就认为古尸液当中这些微量元素的含量跟连云港浅水区海水的含量没有特别大的区别。

棺液分析的结果显示没有防腐的成分,但是在一定程度也说明了棺液在漫长的岁月中慢慢渗入到棺木中的地下水。

项老师:它埋下去以后,水渗了以后,渗到一定程度淹没了,渗到我们现在发现它的样子,这棺材是满的。第一次渗透了,以后它这个二千年来就没干过,那么它才能保存在里边。

如此看来在两千多年里棺液在一定程度上阻隔了尸体与外界空间的联系,可是弱碱性的环境非常利于细菌的生长,在这两千多年里又是怎么保护凌惠平的呢。

耿东:应该这样说,酸性不利于细菌的生长,但不是说所有的菌都是去吃这个尸体,都去腐败的,腐败的菌是腐败尸体的,不腐败尸体的,是保护尸体的。但是这个棺液里面,如果大部分是不腐败的菌类,那么它就可以在这个区域当中战胜那些腐败尸体的菌类,它就形成一个小环境,你腐败尸体的菌类就进不来,那么这个腐败过程就可以停止。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孟良 发表于: 2013-6-22 22:40:41|只看该作者

尽管棺液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尸体的腐败,但是如果没有一个密闭的环境凌惠平的尸身依旧不可能保存到今天。这时考古人员又把目光集中到了凌惠平的棺木上。中国古代的葬具有棺椁的区分,棺,直接用来呈放死者的尸体,椁,则是套在棺的外面,对棺加以保护。当初开启凌惠平棺木时,人们发现除了棺和椁,在棺的内部还出现了一块密封板。尽管在规格上没有马王堆汉墓棺椁的数量多,但是在制作工艺上却有其独特之处。

项老师:我们连云港的汉墓都是这个德性,都是一块整木头把它挖成一个棺材,整木头挖的,并不是以前棺材拼的,一个圆木头把它劈成一个方形,把它前面棺材盖锯下来一块,底下就挖一个槽,加工好,就成了。

整块的木头下葬,没有过多的切割和拼接,在密封性能上自然会胜过人工制造的棺木。但是在两千多年的岁月中中棺木本身就不会发生腐败了吗?

项老师:这种木头我跟你讲,当地的土著老百姓讲叫楸木,叫大叶梧桐小叶楸,其实这个不是楸木。

在连云港本地至今能够找到成片的楸木林,当地人习惯地用它来做棺材,但是考古人员却认为凌惠平的棺木并不是由楸木制成的,那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木材呢。2009年9月我们带着一部分凌惠平的棺木来到北京林业大学,希望能在这里得到权威的答案。

曹老师:刚才我们在显微镜底下看的话,它是散孔材,而楸木一般都是环孔材,有一些是半环孔材,那么这个呢,我们刚才看它是一个完全,可以确定它是一个散孔材,可以排除是楸木,更倾向于是楠木。

楠木是一种防腐蚀性非常好的木材,由于密度高在古代经常被皇家贵族用来当做建筑的材料或者是打造棺椁,如果说凌惠平的棺木真的楠木的话,那么在密封性上自然比楸木好上许多。根据以往的考古经验凡是能够将尸体完整地保存下来无外乎两个方面,葬制以及葬具,只有做到了深埋密封,完全阻隔外界空气和尸体之间的通道就可以起到防腐的作用。在凌惠平的墓葬里不仅存有大量的棺液而且凌惠平的棺木由一整棵楠木打制而成的并深埋在地下三米之处,因此在深埋密封和与外界隔绝的方面应该说具有一定防腐的功效。但是让跟多人不解的是同在一个棺椁中,同样处于棺液浸泡的情况下,为什么东公以及其他两居尸体却腐烂不堪呢。

韩老师:应该是,跟人死的时候季节肯定有关系,比如一个夏天死的,跟冬天死的肯定不一样,冬天一定比夏天,作为尸体的保存更加容易一些。

在专家看来凌惠平的尸体能够完整地保存下来不仅和密闭的环境有关,而且充满了巧合性。

韩老师:应该说她死的时候,残留的食物残渣非常少,甚至已经有几天没有进食了,完全是空的,胃肠道里面几乎是消化光的。

耿东:棺木又很大,很厚实,很好地保存了凌惠平的尸体,它从死亡到入殓的时间又非常短,下葬以后冰天雪地,连续的几场大雪,那么这个尸体的腐败就非常非常缓慢,她所处的地方又是个山脚下,是在山的北坡,但是这个冬天又特别长,就使这个冰没有化开,一直保存到什么时候呢?一直保存到夏天。但是到夏天的时候,因为雨水比较多,山上的溪流又把这个尸体,又起到保存的作用。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两千多年前的一个深冬,当几天没有进食的凌惠平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人世,凌惠平的家人便迅速打开了凌惠平丈夫东公的坟墓,将捆扎好的凌惠平安放在丈夫的身边。而当凌惠平下葬后,棺椁完全密封再也没有被打开过,外界的氧气和水分无法进入,于是凌惠平的尸体就完全封闭在一个温湿恒定的小环境中,此时她体内残留的细菌开始繁殖,产生的气体使肠道不断膨胀并在阑尾的位置爆炸形成了一个破口,然而很快,棺内为数不多的氧气就被细菌消耗殆尽,使它们无法再继续生长繁殖,就这样,当最后一个细菌消亡后,墓葬中的一切生命运动都彻底停止了,于此同时棺内被地下水充满,阻隔着尸体和外界之间的联系,两千多年没有改变。直到公元2002年7月的一天。

冬天死亡,迅速下葬,楠木棺椁,再加上深埋于地下,上面还有厚厚的封土层,等等诸多的原因让我们现在还能看到凌惠平大概的样子,虽然说现在这幅复原出来的图像,和躺在那里的那具湿尸有着天壤之别,但毕竟给了我们一个想象的空间,已经七年过去了,围绕着凌惠平以及她家族的种种秘密,说实话我们还是没有能够找到相关的资料,也许她从此之后就已经消失在历史的尘埃当中了,但不管怎么说有机会目睹千年前人的样子,这还是我们现代人的一大幸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7 01:04, Processed in 0.062400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