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西方军事强国正在从事地效飞行器的研究。到目前为止,这种飞机与舰艇的混合物对未来战争的影响还无法估量。但有专家曾表示,地效飞行航母将有可能取代常规航母充当未来海上霸主。地效飞行器的未来究竟如何?《中国青年报》记者近日专访了空军指挥学院科研部战役战术研究室研究员孙连仁大校。
空军指挥学院科研部战役战术研究室研究员孙连仁介绍说,地效飞行器是介于飞机、舰船和气垫船之间的一种新型高速飞行器。与飞机不同的是,地效飞行器主要在地效区飞行,也就是贴近地面、水面飞行,而飞机主要在地效区以外飞行;与气垫船不同的是,气垫船靠自身动力产生气垫,而地效飞行器靠地面效应产生气垫。那么,什么是地面效应呢?
孙连仁道:这还得从一起航空事故说起。1932年5月24日,德国一架名叫“多克斯”的水上飞机正在大西洋上空正常飞行。忽然,发动机部分油路堵塞,发动机转速降低,飞机随之下落,一场机毁人亡的事件顷刻就要发生。奇迹却在这个时候出现了。当飞机掉到距水面约10米左右时,不知从哪里来了一种神奇的升力,它巧妙地将机身自动拉平,并让它一直保持在这个高度上向前飞行……最后,这股魔力将飞机完好无损地送到了目的地。
后来空气动力学家研究了这种鬼使神差的力量,最后得出结论:当运动的飞行器贴近地面或水面飞行时,气流流过机翼后会向后下方流动,这时地面或者水面将产生一股反作用力,当它在距离水面等于或小于1/2翼展的高度上飞行时,整个机体的上下压力差增大,升力会陡然增加,阻力减小,阻挡飞行器机翼下坠。这种可以使飞行器诱导阻力减小,同时能获得比空中飞行更高升阻比的物理现象,被科学家称为地面效应,并由此开辟了地效飞行技术。
地效飞行器应该不是什么秘密武器。早在20世纪60年代,当时美国的照相侦察卫星发现,前苏联正在里海试验一种十分奇怪的飞行器。它样子像飞机,但飞行过程贴近海面,飞行速度快、载重量大。美军情报官员对这种飞行器百思不得其解,弄不清这是一种什么新式武器,只好称其为“里海怪物”。20世纪下半叶,前苏联放弃了地效飞行器的研制,将主要科技力量投入到了与美国的太空争夺。时隔50余年,随着地效飞行器关键技术的突破和发展,世界主要军事强国在这一领域的争夺日趋激烈。
早在1932年,芬兰发明家率先制造出了世界上首架地效飞机。后来,美国、苏联、英国、日本等国也相继研制了多种试验型地效飞机。前苏联先后研制出20余种型号的地效飞行器,“小鹰”、“雌鹞”等型号已经编入部队使用。目前,俄罗斯全面继承了前苏联“小鹰”、“雌鹞”等地效飞行器的研制成果,在地效飞行器技术上处于明显的领先地位。随着俄罗斯经济的复苏以及对地效飞行器战略作用的重新定位,俄总统普京要求重新启动研制工作,并制定了新的地效飞行器发展计划。美国一直认为,地效飞行器是解决危机的重要力量。也开始在该领域的发展逐步加速。
有专家预测,地效飞行器将是未来登陆作战最理想的工具,对此,孙连仁表示,可以说,地效飞行器是人类继车辆、船舶、飞机之后的第四大交通运输工具,它凭借其独特的性能优势获得了诸如“突击登陆的理想工具”、“海上救援流动医院”、“海上超低空作战平台”等等的美称。因此,完全可以运用地效飞行器作为未来登陆作战的理想工具。
用来登陆作战,它有很多优点:第一,地效飞行器机动性能好,可以直接突击上陆。地效飞行器能根据需要灵活调节飞行高度、速度,顺利越过专为抗登陆设置的垂直障碍,能较好地解决一般排水型登陆艇对登陆场地条件要求高,无法直接输送登陆兵上陆的问题;同时,地效飞行器还有效解决了登陆兵需要在近岸换乘展开,徒步涉水穿越海滩,形成攻击战斗队形时易造成较大伤亡的问题。
第二,它隐蔽性能好,突防能力强。地效飞行器既能高速掠海飞行,又能有效利用雷达盲区,神出鬼没,使对方难觅足迹。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强大的突防能力远非一般作战舰船和飞机所能比。
第三,载重量大,保障效率高。地效飞行器一次可迅速输送数百至上千名士兵及数辆坦克,使一艘登陆艇望尘莫及。以美国正在研制的地效航空母机为例,它的大小相当于一艘驱逐舰,可载货405吨,一次可运载400名士兵,16架直升机,几十辆汽车和火炮。满载巡航半径约6350公里,最大巡航时速为470公里。
第四,适航性能好,登陆作战性能好。未来地效飞行器将综合运用各种隐形技术,降低雷达、红外、声、光、电磁等物理信号特征,并应用更为先进的综合电力超导推进系统,消除噪声、降低红外辐射,从而大大提高地效飞机的隐身能力、快速机动能力、突防能力。由于地效飞机具有上述特点,因此在未来战争中,它将被广泛用于登陆作战。
正是基于地效飞行器的诸多优点,孙连仁认为,在未来战场上,它必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不能够在短期内代替航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