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548|回复: 4
 1熊猫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陈若雷 发表于: 2013-7-9 23:25:59|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纪实·新闻[原创]林盘──川西坝子的最后一滴眼泪?

 [复制链接]
⊙作者:作者:陈若雷

  唐代诗人王维在《山居秋暝》写道: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若雷虽生成都,长在成都,但因亲戚的原因,母亲年年都会带少年若雷和弟弟到川西的农家田畴住上些日子。
  每当清晨,若雷刚被母亲叫起床,小手儿揉着睡眼,呆呆地望着远方蓝幽幽的浅山和雾朦朦的田野。这时就会听到,林盘里传出欢乐的人语声和竹叶的悉簌声,看见密匝匝的竹叶渐次被两旁分开,那是村姑们洗完衣服,笑逐而归,抖落了无数的露珠;有时,还能隐隐约约看见村边小河中,亭亭玉立的碧荷一阵摇曳,一只早起的鱼老鸹(即鱼凫、鸬鹚、鱼鹰)船顺流而出,几只黑鱼老鸹站立在船头扑腾着翅膀,小船划破了水面的宁静,荡起的涟漪,一圈一圈地扩散开去。
  这是若雷对少年时代的记忆中的蒙太奇。
  这是巴蜀文化的母体和坐标—川西林盘。
  当乘坐民航机飞临成都平原,飞机盘旋下降时,你从舷窗往下看,只见广袤的田垅秀色随着季节不断地变幻,有时一片金黄,有时一片葱绿,唯一不变的是那点缀在其中的个个村落周围的绿色屏障,那就是林盘。
  四川盆地西部的成都平原,又称川西坝子,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平原。成都平原介乎于龙泉山和龙门山之间,面积近8000平方公里,是原始长江农业文明的故乡,是华夏民族的繁衍生息的故土,同时与黄河文明和珠江文明一起,同为中华文明的发轫肇始的人文初源。
  左思在《蜀都赋》里,曾描绘川西平原的古生态是“邑居隐赈,夹江傍山,栋宇相望,桑梓接连,家有盐泉之井,户有桔柚之园。”从成都金沙的金质太阳鸟和汉州三星堆的青铜纵目人的夏商时代以来,四川广阔的农村区域逐步形成了一两户、十户左右的乡村院落,以便于就近耕作。这些院落周边密密地遍植树木和慈竹。星罗棋布的河流、水渠及耕地,与这些院落自然有机融合,形成一个个如田园诗般的绿岛式的农居环境生态。茂林修竹,小桥流水,这种形态的核心就是名闻遐迩的“川西林盘”。
  成都平原地势平坦,一马平川,地表松酥,沉积丰厚,土壤肥沃。秦代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引来涓涓岷江水,沿着密如蜘蛛网的河川沟渠,在每一个村庄边流淌,在每一个田垄中铺展,使成都平原成为号称“中国第一粮仓”的“天府之国”。成都周围的林盘(据说现尚存有大小林盘近15万个)居住人口约400万人,在我国以至全世界都是唯一的农居方式。
  四川的先民们自觉不知觉地用林盘承载着天人合一的理念。林盘文化是巴蜀文化赖以孕育的母体,是巴蜀文化的前驱,也是巴蜀文化的灵魂。
  在若雷的记忆中,幽静的林盘里,小青瓦的农舍,静静的谷草堆,蓖麻茵茵,蜂儿声声。薄雾轻纱罩原野,田间流水绕人家。从高处俯瞰下去,那伸展到天际的油菜田和麦田,犹如黄绿相间的大地毯。
  当年,你从任何方位走出成都,就可以见到林盘。
  每当朝暾初露,林盘就开始苏醒。外婆家的雄鸡唱鸣,与左邻右舍的、远远近近的林盘鸡鸣,彼此呼应。炊烟地从每一家屋顶的小青瓦间隙间袅袅飘出,不一会,表兄弟与牧童们骑着水牛走出林盘,慢慢地走向太平寺附近的草场;
  中午时分,几个细娃在“龙门子(村落朝喜神方向的正门)”的周围,逮猫嬉戏,弄得篱笆墙上金黄色的丝瓜花和红艳艳的木槿花在夏风中乱颤,邻居的伯伯正利用午饭后的短暂闲暇,叭着叶子烟,正用蔑刀破竹,编著背篼或箩筐,黄蜂忙碌地在土墙上的巢穴孔中进进出出,满耳都是使人昏昏欲睡的嗡嗡声;
  黄昏时,“日之夕也,牛羊下来”,几个老孃子(四川方言:老龄妇人)坐在树荫下用笋壳纳鞋底,不时挥动“响棵儿”(笋壳夹于布壳中的土发声器),去驱赶那些欲扑食院坝中小鸡娃的老鹰,灶房里传出甑子饭和锅底青菜和南瓜的阵阵清香。不一会,苍茫的暮色便将整个林盘笼罩起来,家家的油壶子灯泛着昏昏的光,龙门子的柴门咿咿呀呀的,是夜归的人回来了。家家父母不时催促着细娃:“娃娃,快去洗脸洗脚,睡得了哦,免得多费灯油!”。
  林盘里,风儿轻轻地吹动着树稍,竹叶儿也不再喧哗。
  一切都在孕育着翌日的又一个黎明。
  幽深的林盘里,古木挺拔,芳草萋萋,莺歌燕舞,四季都花开似锦。
  银杏、香樟、桤木、皂角、鸡爪乌桕等乡土树木错落有致,比肩而立。
  乌桕树枝叶茂密,叶圆互生,穗状花序,夏初开出一串串小黄花,淡淡的。
  皂角树笔直秀美,树冠若盖,叶的边缘有锯齿。夏初开出的一串串小黄花,也是淡淡的。
  秋天,皂角树结出黑紫色的荚角,可以与油患子(亦称菩提子)一起拿来洗衣洗头,是纯天然的洗涤用品。
  然而,川西林盘里最多、最茂盛、最遮天蔽日的,还是慈竹。
  慈竹高二、三丈,顶端细长,弯曲下垂如钓丝状,挺拔秀丽,四季常青。
  慈竹有韧性,可以编制如箩筐、背篼,筲箕一类的日用品,用慈竹制成的矰子蒸米饭,还有竹香味。
  慈竹笋长在初夏,长长的竹笋上一节节地往上窜,裹着有小刺的笋壳,弯弯的。笋壳可以缝制锅盖、制布鞋底等,至今,还偶尔能见到乡下的老太婆提着笋壳锅盖到乡场上卖。
  可以说,没有慈竹,便没有林盘。
  在川西的茂密的林盘里,童年若雷曾经度过了许许多多的美好时光。
  阳光斑驳,竹影婆娑,蟋蟀低鸣,百鸟鸣啭,远胜屠格涅夫笔下的白桦林。小舅舅和表兄弟们带着弹弓带着我们走进林盘,喜鹊喳喳,锦鸡互答。小舅舅弹无虚发,弹弓响后,每每都有麻雀或绣眼鸟落地,我等娃娃们欢呼着、跳跃着,抢着去拣战利品,惊起了白鹭和黄鹂、吓飞了杜鹃和柳莺……
  小时候,我最兴奋的就是到乡下玩,到外婆家的林盘里去耍。
  林盘就是我儿时的最好的乐园。一天到晚和小伙伴们在林盘里捉“叫咕咕(蝈蝈儿)”,斗“推屎爬(屎壳郎)”,在林盘旁的小溪里摸螃蟹,捉虾鱼。但最有趣的莫过于到林盘里去捉笋子虫。现在搞清楚了,笋子虫的学名叫竹象,昆虫纲,鞘翅目,会飞,成虫赤褐色,头黑色,每翅具有纵纹九条。笋子虫以吸食竹笋浆汁为生,长长的脚上有着带钩的爪。捉笋子虫时,如果被它的爪抓着,越搬就会抓得越紧,很痛。捉笋子虫一定要在早晨露水很重时去,抓住竹子一摇,准有几个笋子虫掉下来。如果露水干了才去捉,一摇它就飞走了。抓住后,给穿上细竹稍,一摇,笋子虫就飞起来了,嗡嗡地响。玩腻了,把它放在火上烤熟,入口嘎脆,特别的香。
  去年,我去邛崃的茶马古道重镇平落小住时,在古镇桥边的百年黄桷树的浓荫下,曾看到一个面如三秋古月的老人,正在卖飞翔的笋子虫,若雷在那儿待了很久,竟然看得眼巴巴的,看得鼻子酸酸的。川西的农家乐间或有油炸笋子虫一道菜,一盘要50多元。作为“美食家”的若雷,品尝稍许,觉得远远不如我幼时在林盘里烤的那样味美,差远了哦。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陈若雷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陈若雷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陈若雷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陈若雷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陈若雷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陈若雷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我的小车 物业承接查验
2# 四姑娘山
 楼主|陈若雷 发表于: 2013-7-9 23:29:44|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在林盘里,风一起,竹林就会低低地鸣响。新月初升,银光泻地。几个“夜不收”的半截子幺伯,傍几竿翠竹,泡一壶酽茶,摆妖摆鬼摆玄龙门阵。这时,总会有些淘气鬼冷不丁从远处撒一把沙过来,弄得竹叶沙沙地响,枝叶乱颤,阴森森的好吓人,有人大叫一声“诺汉儿(指鬼)来了”!大家立即作鸟兽散,四散逃离…
  弟弟对母亲说:“姆妈,你小时候住的地方好巴适啊!”
  外婆家所在的林盘很大,里面有神龛,有祠堂,有私塾,有的林盘还有庙宇。若雷少年时曾多次趴在窗外,听私塾的学童们大声读书,念些什么儿童若雷全然不懂的“吊民伐罪,周发殷汤”,跑回去问外婆:“他们咋个要说吊命发醉,稀饭汤汤呢?”
  如今,亲爱的外婆已经仙逝二十年了,就长眠在林盘里。
  没有了鸟虫鸣叫和竹林飒飒,外婆,你老人家还习惯吗?
  如今,川西坝子的林盘怎么样了呢?
  报载有这样的一个镜头:一盘豌豆尖,一碗肉片萝卜汤,三大碗米饭,成都高新区的一个普通农家搬迁前在老屋吃完最后一顿饭后,13岁的小罗帮着父亲把最后一口袋稻谷装上了车,踏上了搬迁的道路。小罗望着母亲眼中闪闪的泪花,他明白刚刚离开的那个家,再也回不来了,明天推土机就会前来把那里的林木和房舍全部推倒。他环顾四周,许多熟悉的房舍林盘早已不见了踪影。
  而这只是川西平原每天上演的小事而已。
  成都城区在几年内扩大了一倍,然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掠夺性侵吞四川人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沃野良田的基础上。由于管理层的好大喜功,铺大摊子,四郊乱进,引发了疯狂的炒地行为,开发商勾结当地政府的批文,大量囤积土地,既不搞建设,又不给农民耕种,荒废的田野里,野草高过人头,竟然不见人烟。
  最为吊诡的是,所谓的新城项目强行上马,要在原规划为农田的地方开建一个上千亩的“湿地公园”!农家的林盘院子,原本就阡陌纵横,竹树森森,还需要去营造什么湿地公园吗?当我们的成都平原,完全被钢筋水泥、建筑废料覆盖的那一天,就是川西人文生态消失的一天,都江堰报废的一天,天府之国魂断的一天。
  那时,就不止小罗的母亲会哭泣,我们也会为“请来”的仆人的胡作非为而失声痛哭。
  这哪里是他们唱的的什么可持续性发展?
  这是传统川西林盘文化的灭绝。
  这是开发幌子下的营私犯罪。
  这是由愚昧导演的恣意妄为。
  更有甚者,原本成都市政府大楼就在市区,高楼华丽,绿草如茵,不知比列朝列代的都府衙门豪华了多少倍。而公仆们却请来设计奥运鸟巢的法国设计师,在原华阳县约255亩良田之上,花费纳税人12亿元修建新的成都市政府综合工程。不知毁坏了多少亩良田,不知砍倒了几百个林盘,美轮美奂的新成都市政府大楼建成了。
  2008年5月15日的早晨,离5·12大地震后还不到72小时,当地震灾民还在废墟下呻吟,当部队官兵还在艰难地向映秀开进的时候,当温家宝总理还在灾区的泥浆中跋涉的时候,成都几家搬家公司的几百辆卡车和上千名员工,悄悄地潜入了市委市府大院,神速地把市委市府搬进了新建的成都市政府大楼:错落有致六幢呈莲花形高层建筑,旁边还有一幢飞碟状的大型豪华大厅。
  据说成都市委政府总耗资400亿南迁办公区计划,本已被国-务-院叫停。
  但这些据说,终于在这一天被不攻自破。
  但那些老林盘呢,依然是川西坝子的最后一滴眼泪。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小工 发表于: 2013-7-10 13:38:59|只看该作者
百感交集!
4# 金佛山
 楼主|陈若雷 发表于: 2013-7-12 19:40:05|只看该作者
谢谢小工的回帖!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申琛 发表于: 2013-11-16 16:57:04|只看该作者
阅后倍感亲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6 17:10, Processed in 0.187200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