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318|回复: 2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王德奎 发表于: 2018-6-30 12:02:20|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自然科学“jian标”再议

 [复制链接]
jian标
夏冰
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自然国学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
曲阜师范大学国学院自然国学中心兼职研究员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基础与信息网络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北京相对论联谊会副秘书长
qikangtnbzy@163.com
  十九世纪是宏观文明的世纪,二十世纪是微观文明的世纪,二十一世纪是宏观文明与微观文明并进的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是复杂性科学的世纪。从工业革命开始我们经历了工业时代,现在正处于信息时代,部分发达国家已经迈向概念时代、大数据时代。概念时代主要角色是创作者和共情能力者,特征是擅长右脑思维,推崇“形象思维,直觉、顿悟、灵感”,设计感、故事感、交响能力、共情能力、娱乐感、探寻意义,这六种能力(六感)将越来越主导我们的生活,重塑我们的世界,概念时代的经济和社会建立在创造性思维、共情能力和全局能力的基础上,大脑作为一个运行平稳、一致的联合体,是完整统一的──左半脑知道怎样处理逻辑,而右半脑负责了解感知世界。只有两者完美的结合,人类才有了强有力的思考能力。随着对右半脑形象思维能力的不断重视,作为一个时代标志的概念,其内涵与外延也被赋予了更宽广的含义──“高概念”(High Concept)的出现,使概念具有了更为鲜明的时代特征,高概念是形象与逻辑的结合,是概念间的复杂联系。1
钱学森学科分类的标准从自然科学的这种体系结构中,可以进一步概括出其它学科体系共有的结构模式,即“三个层次一座桥梁”的结构模式,见图1。各个层次的质的规定性是:
工程技术层次:直接改造客观世界的知识;
技术科学层次:工程技术共用的各种理论;
基础科学层次:认识客观世界的各种理论;
通向哲学的桥梁:对应于该学科的哲学分论。
一般来说中医可以分四个层面:道、法、术、器,和钱学森的哲学、科学、技术、工程能近视对应,建立某种关联。道是最高层面的,它是容理念、文化之哲学,就是在思维最高层面的这些东西,决定了我们对中医的认识;作为法来讲,法是什么,法是规律,寻求中医的规律,寻求中医辨识疾病的规律,寻求健康维护的规律,病的发生发展的规律,这个就是法;术呢,就是技术,就是方法,就是采取什么样的方法。1
复杂性科学属于科学的范畴,而大数据技术属于技术的范畴。从科学技术史来说,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并不完全平衡,而是往往表现为交错性。以后,科学和技术很难分出先后,往往是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并行发展。针对科学技术的关系来说,技术脱离科学思维是瞎子,而科学脱离技术实现就是跛子。
  复杂性研究虽然也有不同层次,从哲学到科学,然后是技术与工程,但世纪之交的复杂性研究更多地侧重于哲学与科学层面的研究,因此我们更多时候将其称为复杂性科学。大数据研究也有不同层次的研究,有大数据哲学、大数据科学、大数据技术和大数据工程等,但当前的大数据研究更多地侧重于技术与工程层次的研究,因此我们往往把大数据研究称为大数据技术。
大数据权威舍恩伯格论述了大数据带来的三大思维变革,即要全体不要抽样,要效率不要绝对精确,要相关不要因果。这三大思维变革如果更具体化地落实到科学方法论上,必然会对传统的科学方法论产生革命性的转变。
科学有三个基本特征:逻辑推理、数学描述、实验验证。科学发展的过程本身就是、也只能是一个不断突破旧知、创造新知,拓展人类认识的无止境过程。在爱因斯坦看来,科学通常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作为现存的和完成的东西,即作为我们一般所说的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的科学;二是作为尚在制定中的东西,即作为科学家们所追求的目的的科学。科学的这两种形式相互联系,前者是科学的研究成果,而后者则是科学的研究活动。就科学家们追求的目的来说,爱因斯坦认为可以把科学定义为:“寻求我们感觉经验之间规律性关系的有条理的思想。”
姜岩在《东方科学文化的复兴》中认为,2500年前以来,人类的科学和文明存在着至今仍具有巨大影响的两大相对独立的流派。一个是源于古希腊的西方科学与文明,一个是源于古代中国的东方科学与文明。前者的科学思想是还原论,方法是公理化研究方法。后者的科学思想是整体论,方法是实用化研究方法。西方科学与文明的发展目前出现了瓶颈问题,无论是西方科学自身的发展,还是在处理与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关系上,都遇到了很大的障碍,出现了不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问题。与此同时,科学的发展、社会和经济的进步都呼唤一种新的科学、新的文明,而它们的核心思想与东方科学和文明的核心思想不谋而合,整体和谐的思想、演化发展的思想、有机论的思想、相反相成的思想是东方科学思想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东方科学与西方科学、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应当而且必然结合在一起,共同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动力。
21世纪人类思维方式变革的趋势表现为:从实体思维到关系思维;从客体思维进入主体思维;从单向思维进入多向思维;从静态的直观思维进入动态的变革思维。现代科学哲学与认知科学的研究趋向指出,现代及未来广义信息化时代(智能时代)的主流思维方式将从“西方传统的机械典范”转向“东方传统的系统典范”。
彭加勒科学价值观:求真、向善、致美,曾说“科学家并不是因为大自然有用才去研究它,他研究大自然是因为他感到乐趣,而他对大自然感到乐趣是因为它的美丽,如果大自然不美,那就不值得认识,如果大自然不值得认识,就不值得活下去。” 我用“安”字来表达处在这一精神家园中人们精神的最高自由、最高自在、最高快乐、最高满足、最高安顿等状态。这才是价值的最高形式,这才是终极价值。因此,我将价值的三大范畴扩大为四大范畴:真善美安。其中,安与真善美不在同一个层面上,而是凌驾于真善美之上的终极价值。2
拉卡托斯所创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 简称MSRP)指出:1.研究纲领不是单一的理论, 而是由某种坚定的信念所支撑的整个理解系列所组成, 它是开放的、可变动的, 因而具有很大的弹性与韧性, 不是轻易可证伪的。
2.纲领具有精致的结构, 分为/ 硬核0与/ 保护带0两层。硬核是不可触动的深层的核心假说与根本信念, 一切纲领可以说都以它们的硬核为特征; 硬核周围有一层必须经受检验压力的由众多辅助假设所组成的保护带。面对反常情况,保护带可以通过自身结构的调整变形来消解反常, 用以维护硬核不受侵犯, 并促进整个纲领通过内部的理论交替而不断取得发展。
3.研究纲领具有两个主要的方法论规则: 反面启发法规则 指示不该做的事, 即不得将矛头指向硬核, 纲领的根本信念不容放弃; 正面启发法规则指示该做的事, 也就是主动地调整保护带、处理可预期的反常的一系列策略性的提示或程序性的指令, 包括如何增加辅助假说和改进分析技巧, 如何积极解释和预言新事实等。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王德奎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王德奎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王德奎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王德奎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王德奎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王德奎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滴滴司机把女乘客手机号发群里 聊天内容不堪入目 黑龙江强力整顿关闭小煤矿 公职人员限2月内退出经营
2# 四姑娘山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18-6-30 12:05:27|只看该作者
4.保护带的调整可以朝两个不同方向进行, 从而研究纲领就有进步与退化之分。一个纲领如果能产生更多可能得到确证的新预言, 并能产生更有启发力的新理论, 那末它就是进步的, 反之则是退化的。
科学如何划界?大致经历了逻辑主义一元标准、历史主义的相对标准、科学划界的消解论和重建划界的多元化标准四个阶段、综合各家标准提出以下七条标准称为“jian标”3:(1).jiǎn—简单性标准。简单性标准是科学美学中最重要的一条准则,其基本思想来源于古希腊, 后来在中世纪由奥卡姆作为美学的原则明确提出, 他的“ 如无必要, 勿增实体”的口号, 被誉为“奥卡姆剃刀”,17 世纪又由牛顿作为方法论的原则再次提出并具体运,爱因斯坦也强调“ 自然规律的简单性也是一种客观事实,而目正确的概念体系必须使这种简单性的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保持平衡” ,逻辑前提简单的假说, 不仅包含的信息量大, 具有很大的普遍性。而且, 这样的假说也具有更大的否证性。西方科学哲学家波普尔认为, 两个假设中较简单的那个解释含有较多的经验内容. 是较易被否证的假设, 也是较有力的假设, 因为它在逻辑上蕴涵了那个较复杂的假设, 所以它的可检验性更强。《易经》包括了三个大原则:就是一、变易;二、简易;三、不易,简易其实就是简单性标准;2).jiǎn—检验性标准。可检验性可以作为科学区别于非科学的基本特征和标准,逻辑实证主义的“可证实性原则”和波普尔的“可否定性原则”均可以归结为科学划界的可检验性标准。爱因斯坦特别强调:“一个希望受到应有信任的理论,必须建立在有普遍意义的经验事实之上,纯粹的逻辑思维不能给我们任何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只有考虑到理论思维同关于实在的感觉经验材料的全部总和的关系,才能达到理论思维的真理性。”;(3).jiàn—逻辑自洽性标准。逻辑自洽性的界定非常困难,就是因为逻辑自洽性必须和逻辑体系的有限论域联系在一起,而明确界定一个体系的有限论域也许是人类思维中最困难的一个问题,因为每一个人总是要把自己所论证的概念适用于尽可能宽的范围。而寻找逻辑悖论总是可以在最狭窄的范围内去寻找,一旦在一个点上发现了逻辑悖论也就否定了整个论域上的那个概念。不能过于简单地通过找到一个逻辑悖论,就否定了“逻辑自洽性”,进而就去完全否定一种理论或概念,而是允许继续讨论和发展。人类历史上建立过里程碑式的科学家们的工作都包含有两部分内容,一是否定了前面的“真理”,二是建立了当时的“真理”;他们对“旧真理”的否定都是对的、被历史所肯定的,但是他们所建立的“新真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人类的对于自然界的最合理的认识,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在新的有限理论中,就必定会找出必须“否定”的逻辑悖论,最后都是要被“否定”或修正的。而且他们对人类的主要贡献,主要又并不在于否定那些“旧真理”的工作上,而恰恰是在建立那些以后要被否定的和修正的“新真理”上。这就是人类思维发展的特点。正如康德所言,人类思维的发展不是理性自身的不断的发展,而是在否定意义上的发展。对旧“真理”的否定,其实就是为了保留人类思维发展与原初理念的“根”的更加坚实的联系,在人类思维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只有不断把那些从个人的直觉和顿悟中所不可避免的引入的不真实的理念清除,才能够不断的、更加明确地把大自然向人类展示的“公理”不断扩展起来。爱因斯坦明确提出,评价科学理论有两个标准:“第一个观点是很明显的:理论不应当同经验事实相矛盾。”它“所涉及的是用现成的经验事实来证实理论基础”,“第二个观点涉及的不是关于(理论)同观察材料的关系问题,而是关于理论本身的前提,关于人们可以简单地,但比较含糊地称之为前提(基本概念以及这些概念之间作为基础的关系)的‘自然’或者‘逻辑的简单性’。”爱因斯坦分别称这两个标准为“外部的确认”和“内部的完美”即检验性标准和逻辑自洽性标准,可以看作是评价科学理论的外部标准和内部标准。爱因斯坦后期的主导哲学思想是“以科学理性论为特色的综合实在论”;科学理性论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科学自己的哲学,建立在科学实在论的基础上,清除了极端理性论中的先验因素,在理性论和经验论之间保持了必要的张力,把探索性的演绎法作为自己的方法论,抛弃了“显然性”,爱因斯坦的科学哲学──温和经验论、基础约定论、意义整体论、科学理性论、纲领实在论──五种要素构成的独特而绝妙的多元张力哲学。桂起权从次协调逻辑的视角看,作为科学哲学中心问题的合理性、进步、真理三者统一于协调。合理性在于协调性,协调是进步的理想状态,一个理论被称为真理,是因为它具有较大的协调力。因此,合理性标准、理论进步标准、真理标准三者实际上可以统一于一个标准,即协调力标准。协调力模式主张在规范和描述之间、在逻辑和历史之问、在形式和非形式之间、在稳定性和流变性之间保持一种必要的张力。它的一个鲜明特点就在于要在两极之间努力寻找一个较稳固的立足点或平衡点。该模式把“协调”作为核心概念,认为真理性在于协调性,凡协调的就是合理的,进步在于理论协调力的增大。从次协调逻辑思想的视角看问题,有助于我们对科学哲学中有关逻辑与历史、形式与非形式、继承传统与革新传统、稳定与流变等等辩证矛盾的处理和整合,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科学合理性的协调模式;(4).jiàn—预见性标准。科学理论的预见性即其能预言更多的实验事实和(或)现象,它不仅能诠释已有的实验事实和(或)现象,而且对目前尚未观察到的实验事实和(或)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5)jiān—兼存性标准。神学、哲学、科学都有共同源头,那就是宗教,源于远古人类长期探索宇宙万物的本原。神学、哲学、科学都源于人类探索“存在的意义”,源于人类的“终极关怀”。真正的宗教是给人类以坚强的信心,确定的盼望,与纯洁伟大的爱心。宗教与科学的完美结合,互为见证,更促进了彼此的共同发展、全面进步。科学中的原理不是靠逻辑证明的,它需要的是信仰。基督教于20世纪初展示与东方的对话,以这种“对话”姿态谋求重新认识并理解佛教、伊斯兰教、印度教、儒教、道教等东方宗教及其灵性精神。20世纪60年代以来,基督教进而从强调自身各派的“对话”、“谅解”、“普世”、“合一”而走向与世界各种宗教、各种信仰以及各种政治思潮和意识形态的对话,因此,20世纪成为前所未有的“宗教对话”的世纪。哲学是宏观的科学,哲学的思维方式具有非常的广阔性、穿透性和预见性,如果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加上哲学的思维方式,就能成为探索宇宙万物的最有效的科学模式,这是广博与精细的统一,是宏观与微观的统一。爱因斯坦认为宗教与科学存在着“牢固的依存性”,“科学没有宗教就象瘸子,宗教没有科学就像瞎子(《爱因斯坦文集》第3卷,第182-183页)。”他认为,宇宙宗教感情是科学研究和创造的基础与强大动力。爱因斯坦明确表示:“我认为宇宙宗教感情是科学研究的最强有力、最高尚的动机。要是没有这种热忱就不能在理论科学的开辟性的工作中取得成就”。“要是不相信我们的理论构造能够掌握实在,要是不相信我们世界的内在和谐,那就不可能有科学。这种信念是,并且永远是一切科学创造的根本动力”(同上,第379页)。他认为,科学要由有宗教信仰的人来创造。在《科学和宗教》一文中,爱因斯坦说:“科学只能由那些全心全意追求真理和向往理解事物的人来创造。然而这种感情的源泉却来自宗教的领域。……我不能设想一位真正科学家会没有这种深挚的信仰。”(同上,第182页)。他还认为,宗教的道德教化职能在科学成果利用方面的引导作用。对科学在宗教信仰中的作用,爱因斯坦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了说明,其一,科学能激发宗教感情,并使宗教不断完善、升华。科学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激发宗教感情,并使宗教信仰提高境界。其二,宗教的目标要依靠科学来实现。爱因斯坦在谈到宗教与科学各自的职能时,把确定基本价值与目标看成是宗教的重要职能。那么,如何使人们确立的目标得以实观呢?

3# 峨眉山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18-6-30 12:06:20|只看该作者
爱因斯坦说:“客观知识为我们达到某些目的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同上,第174页)因为对科学家来说,他所坚信的是世界的规律性和可理解性,他的目标也就是揭示现象世界背后的规律性,或者说宇宙秩序的内在和谐,这个目标自然要依靠对知识的不断追求来实现。爱因斯坦曾把自己的理论称为“宇宙的宗教”,该宗教的使命是探索“自然界里和思维世界里所显示出来的崇高庄严和不可思议的秩序”(《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379 页)。 崇高的信仰也决定了爱因斯坦的行为方式。他说:“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包括生者和死者)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份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我强烈地向往着俭朴的生活。并且时常为发觉自己占用了同胞的过多劳动而难以忍受。我认为阶级的区分是不合理的,它最后凭借的是以暴力为根据。我也相信,简单淳朴的生活,无论在身体上还是在精神上,对每个人都是有益的。”;6)、(7).:间jiān,理论在空间和时间的普适性及相对性标准;间jiàn,间隙的普适性和相对性标准。当然这种普适性是有前提和条件的,到目前为止我们的理论尤其是数学、逻辑学、物理理论更能代表科学特质的三个领域,由于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的限制,我们目前断然不能找到终极之路,说明了人类思维、逻辑的局限性,然而我们的认识可以逐步从广度和深度两个维度去扩展,每一个后起的理论使前一个理论是他的在某种条件下的特例。只涉及空间和时间的词义及在两个维度扩展;而且说时空间的普适性和相对性标准,由于哥德尔不完备定理的的限制,断然不能找到终极之路,也说明人类思维逻辑存在局限性。 间jiān,空间和时间的普适性和相对性,前提和局限性只在于显物质、显能量、显信息。间jiàn,有间断、间隙、间隔、间歇、间接、间道、间苗、间作之意,与显物质、显能量、显信息相对,间断,间隙的普适性和相对性延伸到点内空间,也许存在暗物质、暗能量、暗信息及超对称等问题。即使人类的理论创造存在终极局限,但只要人还存在、还要生存,它的实践应用就不会终结。间jiān和间jiàn正好一阴一阳组成一个互补的太极。
前四个jian标:简、检、鉴、见属于狭义jian标,再加上后三个:兼,间、间是七个属于广义jian标。
《周易·系辞下》: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易经.谦卦.彖辞》: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天道、地道、人道属于三个自上而下的三个层次,天道⊇地道⊇人道,投影到同一个平面又可以成为天、地、人三个维度,具有全息性、整体性、动态性、层次性。同时有两种认知路径:至上而下,自下而上。4
人立天地之间,我们很难看到终极理论,盲人摸象,管中窥豹而已,jian标能为我们提供一个理论体系的评价标准。一般的理论体系的评价用狭义jian标,如果这个理论有更广泛的普适性,需要用广义jian标衡量,避免太自大,把自己的理论体系用到不合理的边界,画蛇添足,反而降低了其价值。我们时刻心存敬畏,明确我们的体系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两者之间是模棱两可的,在具备什么条件时候可以决定其取向,一份证据一份话语。
参考文献
1.夏冰.大数据时代中医研究新范式刍议.南昌信息文化论坛论文集,南昌,2017.6:70-84.
2.夏冰.安康医学再议.第三届“健康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6),武汉,2016.11:212-224.
3.夏冰.“jian标”刍议.第二届全国自然国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2015.12:90.
4.夏冰.天地人和参──安康医学叁议.传统生态文化及其当代价值论文摘要汇编,北京,2017.3:101-102.
附:jian标是在2013年9月北京相对论联谊会天津会议第一次公开提出,2014年9月16日天地生人讲座1168讲:科学和国学是中医的双翼,讲过,2015年12月第二届全国自然国学学术研讨会发表《“jian标”刍议》,2017年6月第二届生命健康医学学术研讨会发表《科学和国学是中医的双翼》。
本文参考了王德奎老师的意见,在此表示感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6 08:22, Processed in 0.202801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