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060|回复: 2
 

[女权演义:中国古代的守宫砂与处女贞

 [复制链接]
本文摘自:《晚清民国众生绘》
http://www.phoer.net ' S- b, N! L+ |- D: E⊙ 作者:李书纬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1 D! v: V1 u2 ^0 y0 |6 J http://www.phoer.net
  导语  W+ M, Q$ q+ O: y http://www.phoer.net
  晚清民国是新与旧交锋的时代,不仅孕育了很多大人物和值得铭记的事件,也在中西思想的碰撞和交流中实现了社会进步。处在两个时代的交界,晚清民国社会的各个部分、各种细节都反映出意味深长的时代特征。……5 q- X0 V" O( O http://www.phoer.net

http://www.phoer.net ! v- K9 `( `9 C- ]" P, O6 [2 K0 Z5 C  古装仕女图
http://www.phoer.net % ?$ F" W+ |9 M  @  “贞节”,又叫“贞操”,在传统的观念里说的是女子不失身、不改嫁的传统道德。这种对处女贞洁与寡妇贞节的重视,在中国可谓历史悠久,具体形成于哪一年,大概是在私有制确立、一夫一妻制形成以后。当时的贞节观念是针对男女双方而言的,指的是夫妻双方在婚姻的持续期间内所要恪守的道德规范,既不允许男子另觅他欢,也要杜绝女子红杏出墙,否则就会被视为“禽兽之行”,受到道德的谴责或法律的制裁,这种贞操可称为“夫妻之贞”,这应该是最早的“男女平等”。
http://www.phoer.net 7 f4 {/ X; e+ M4 |  随着中国进入封建社会,男尊女卑观念的形成,逐渐地,贞节成为对女性忠贞的专门要求。《史记·田单列传》说:“贞女不更二夫。”《列女传·宋鲍女宗传》:“妇人一醮不改,夫死不嫁……以专一为贞,以善从为顺。”道出了“贞”意,就是女子要对男子忠贞。相反,很少提及男子也要对妻子忠贞的男女平等观念。这种观念的影响,使得当时很多人认为贞洁比出身门第更重要。到了秦汉时代,这种观念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许是秦始皇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三千佳丽于一身,不能一一宠幸,又担心他们红杏出墙,因而到处宣扬贞节,到处巡视刻石作记。秦山刻石记:“男女礼顺,慎尊职事,昭隔内外,靡不清净。”碣石门刻石载:“男乐其畴,女修其业。”汉代更倡贞节,对贞妇诏赐玉帛,旌表贞节。/ E  r0 k5 [2 i/ Z0 S4 ]8 @# D http://www.phoer.net
  唐代的社会风气特别开放,这和国力强盛、国家富庶、中外交流增多有很大的关系。人们对贞节观念淡薄,因而,唐朝女子红杏出墙的事情就特别多。《新唐书·公主传》记载,太宗女儿合浦公主下嫁给房玄龄子遗爱。一次,夫妻俩畋猎时遇到辩机和尚,公主“见而悦之,具帐其庐,与之乱。更以二女子从遗爱,私饷亿计”。又智勗和惠弘两位和尚以及李晃道士“皆私侍立”。中宗女安乐公主下嫁武崇训,崇训死后,“主素与武延秀乱,即嫁之。”肃宗女郜国公主下嫁裴徽,又嫁萧升,萧升死后,公主与彭州司马李万乱,蜀州别驾萧鼎澧阳令李恽、太子詹事李昇,皆私侍公家。”如果说公主淫乱未见严惩,是因为挟其势位,而有些官僚夫妻双方都自找情人、婚外私通,就更能直接说明唐代名节之轻了。
http://www.phoer.net ; r' j+ L2 v/ Q7 ^7 Y6 ]  y$ F  但是,到了宋元时期,文人士大夫的提倡使得对女子贞节的重视蔚然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当时的程颐、程颢和朱熹都是提倡贞节最积极、影响最大的代表,在“存天理、灭人欲”思想的指导下,他们极力提倡女子守节,孀妇不能再嫁,对男子也提出了“若娶失节者以配身,是己失节”。于是,宋元之时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成为统治者提倡贞节的广告语,在民间广为流传。0 ?% D7 U+ ^* \: v http://www.phoer.net
  明清时代,人们对贞节观念十分重视。顺治十三年清世祖亲自编纂了《内则衍义》一书,在《守贞章》中提出“守身为女子第一义”,在《殉节章》中提出“妇为夫死,古之大经”,这两句话此后成为清朝妇女的信条。当时的《女范捷录·贞烈篇》云:“忠臣不事二国,烈女不更二夫,故一与之醮,终身不移。男可重婚,女无再造。”康熙时的《女学》《教女遗规》、乾隆时的《女学言行录》都极力宣扬寡妇守节和新妇的贞洁。) g* x9 W  n" f9 i. [ http://www.phoer.net
  几千年来,贞节观残害了妇女的身心。而今保存的贞节牌坊、贞节堂等封建遗迹,都似乎是在无声地诉说着贞节烈妇的苦涩与痛楚。
http://www.phoer.net , S, X9 b& r' r/ L$ ^/ r4 X% H  I
http://www.phoer.net 2 }- `' [2 W( i; _贞节牌坊,晚清到民国最后的“呜咽”
http://www.phoer.net 3 z+ b; r+ u, T. _- \2 I/ s. z  在中国大地上,有那么几处贞节牌坊,不仅仅作为建筑遗存成为一方历史景观,更为重要的是,记录着一段段女子守节的血泪史。( K9 a7 J* Q# y# |  {0 r' m http://www.phoer.net
  贞节牌坊作为代表女性忠贞的一种建筑形式,最早还只是作为里、坊的“门”而存在的。随着中国封建等级观念的形成,牌坊逐渐演变成褒扬功名的建筑样式。到了汉朝,传统观念对女子贞操的重视,也使牌坊逐渐地成为与妇女的贞节关联起来,并对其进行旌表的一种建筑形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  Z8 E! r7 u, o http://www.phoer.net
  荒唐的是,由于传统观念对旌表贞节的大力提倡,拥有一座贞节牌坊在人们看来是件无上荣耀的事情。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明清时代对贞节牌坊的推崇成为一种社会风气。清朝各地官府上报请旌趋之若鹜,从而导致节烈妇女激增,贞节牌坊遍树各地,成为一种风景。当然,这是现代人今天无法体会得到的。
http://www.phoer.net : S1 Q: e+ |/ C" ]/ b6 Q' k& }$ g- S  晚清民国时期,虽然新思想和文化不断涌入,但贞节牌坊作为一种贞节的象征,仍然束缚着众多女性的身心。因而,当时建贞节牌坊,仍然呈现泛滥之势。一座座高耸的贞节牌坊建起来了,立在地上,那灰色的建筑静默无声,却凝结着多少个悲苦妇女的血泪,是贞节妇女们不幸生活的历史见证。它们昭示了曾经的荣耀,引导万千妇女甘受封建礼教的束缚与摧残。在贞节被看得比生命还要重要的年代里,贞节牌坊因其有形的旌扬成为众多妇女与家庭的“梦想”,所以人们不惜以牺牲妇女为代价,换取一个阴冷而残酷的怪物。
http://www.phoer.net : q8 F5 L3 \# |5 s& N8 z: a  咸丰年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17岁的兰姑嫁到一个员外家,丈夫是个体弱多病的药罐子,年纪轻轻的就病弱得像个老头。对此,兰姑只好认命。好在婚后一年,他们有了儿子,这使她感到生活有了希望。然而,好景不长,丈夫在儿子三岁时,病重而亡。儿子也在七岁那年染上伤寒而死。生活发生的巨大变故,一下子把兰姑击晕了。当时她才21岁。在以后的漫漫长夜里,她时常忆起祖母苦节的身影,常常以泪洗面到天明。她也想过向命运抗争,也曾从心里诅咒过老天爷对自己的不公平,但她知道这一切均无济于事。白天,兰姑同佣人一道打扫庭院、操持家务,每当夜幕降临,更深人静之际,兰姑深埋于心底的阵阵忧伤却使她无法自持。此时,她便拿出曾陪伴自己童年岁月的“九连环”,解呀解呀。九九八十一次,解完一遍又一遍,直到神情疲惫。就这样三十年过去了,兰姑已由满头青丝的少妇变成了一头白发的老媪,“九连环”的铜扣也被她揉摩得锃亮光滑。一晚,正解时,突然哗啦一声,“九连环”折断了,撒落一地。兰姑愣过神来,急忙弯腰找寻,寻着寻着,兰姑露出了苦笑:三十年里,一万多个漫漫长夜,这唯一伴自己度过长夜的“九连环”终于在她无数次的翻解中折断了。
http://www.phoer.net ( S: D0 j) [9 [! ]0 r7 s- G5 G4 g, Z  也就是在这一年,年迈的兰姑一病不起。最终,她孤独无依地离开了人世。族人感念她的忠贞,为她立起了高高大大的贞节牌坊。: L( a- c5 i) q' z5 W2 X1 B5 a http://www.phoer.net
  一处处贞节牌坊成为中国传统女性恪守贞节的历史印记,也使得无数女性为了得到这份所谓的“荣耀”,付出了青春和血泪,就连荒淫的慈禧太后为了向世人表明自己的贞节,也不能免俗。% Z; ?! \1 N! t# B, G" x9 b; U2 F http://www.phoer.net
  第二次鸦 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陷北京,咸丰皇帝仓皇逃往热河,一路车马劳累,风声鹤唳,加上内外交困,国势垂危。受惊吓而又感到无奈的咸丰皇帝终于抛下一大群的后宫佳丽“驾鹤西去”。由于传统贞节观念的影响,加上维护皇室权威的需要,明清皇帝死后,皇后和妃嫔均得守节,慈禧也不例外,她与慈安一同被封为皇太后,开始充满痛苦与艰辛的守节历程。但是,在“红墙绿瓦黑阴沟”的皇宫大院里,体制森严,人们行动谨慎,往往咫尺之遥,不相往还。各宫妃嫔,尚有有常相聚晤的机会,而以太后之尊,高高在上,自然而然会离群索居,所以每到宫门下钥,慈禧太后便愁着不知如何度过漫漫长夜。
http://www.phoer.net ) t+ t- ^( \8 b3 Q0 A- R0 F( J9 f  深夜的慈禧太后,常常在灯下借三十二张牙牌打发时间,过不尽的“五关”,问不完的“神数”!# ~& p0 B0 a; \9 m/ l+ B/ T0 ^  f, D http://www.phoer.net
  这种寂寞而百无聊赖的日子,慈禧哪里受得了,终于,耐不住寂寞的慈禧太后常常和一些伶人干一些有违常理之事。后来,她的这些举动被慈安皇太后发现了,她不能操守贞节的坏名声就逐渐地流传了出去,这也是她要阴谋暗害慈安皇太后的一个原因。
http://www.phoer.net . C4 ?$ r: B5 n+ E. Y0 B7 F) [  当然,在“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时代里,慈禧也是十分看重自己的名节的。毕竟,在守节成为社会伦理的普遍认识后,一个女人的贞节名声十分重要,她干出了有悖人伦道德的苟合之事后,又十分渴望保全自己的名节。于是,她私下里鼓动一些大臣旌表上书,为自己建立贞节牌坊。后来,一些朝中官员为她旌表,建议为她建造贞节牌坊。慈禧虽然没有为自己建造贞节牌坊,但大臣们的屡屡旌表,似乎向世人宣示了慈禧在几十年的寡妇生活中,恪守着妇道,是一个“母仪天下”的女人。
http://www.phoer.net 5 b/ y: b9 H3 E' A  \9 G! m" D6 p4 ?( D6 u$ |( v* u http://www.phoer.net
守宫砂与处女贞. H  X7 E4 B2 m7 K http://www.phoer.net
  在国家政权的教化及倡导下,封建统治者为褒扬贞女节妇而设立了贞节牌坊。无数妇女自觉或不自觉地用血泪甚至生命捍卫着贞节,铸就了一座座贞节牌坊与贞烈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种贞节观也就成了一道加在妇女身上的沉重枷锁。有人甚至为所谓的“贞节”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心想事成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心想事成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心想事成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心想事成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心想事成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心想事成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官场心理学:君臣之间如何互相拍马屁 历代变革:政企不分传统的始作俑者管仲
2# 四姑娘山
 楼主|心想事成 发表于: 2013-9-3 12:34: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晚清到民国初年,有一个叫任宝芝的女性,她生于1888年(光绪十四年)。任宝芝是一个十分传统的女子,传统的贞节观念使她把贞节看得比生命还重。她幼年时,同一个王姓男孩定了娃娃亲。王长大后,外出闯荡,从此一去不归。任宝芝在家简妆素服,默默等待未来夫君回乡。民国二年(1913年),时年二十六岁的任宝芝遭流言污蔑,为保节明志投塘自尽。
http://www.phoer.net 1 X4 D/ h3 a7 Z7 k) o7 g  任宝芝自尽的年代,处于新旧交替的转折时代,辛亥革命虽然成功推翻了封建制度,却无法革去束缚在人们思想中的贞节观念。1913年3月,袁世凯窃取中华民国大总统职务后,推行了一系列复古倒退政策,强化表彰节烈的政府行为,片面要求妇女守贞节。任宝芝的投塘保节之举,正好迎合当权者施政之要求,故经当地官员的奏请,立刻得以旌表。
http://www.phoer.net , k! I9 F# T7 s0 P5 f4 W  贞节牌坊是传统观念下的一种贞节标志。在明清以来贞节观念近乎宗教化的社会里,贞节已经深入到每个人的意识里。而对这种观念的推崇和信仰更刻入骨髓的,是对处女贞洁的膜拜。! G- k5 r0 h8 N% y5 E2 T http://www.phoer.net
  秦汉时代就有了处女检查的事。汉代的帛书《养生方》中有“守宫砂”的记载:“取守宫置新瓮中,而置丹(于)瓮中,令守宫食之。须死,即治,轧画女子臂若身。如与男子戏,即不明。”此种方法,就是用丹砂喂养蜥蜴,然后把它捣烂,这就成为一种红色颜料,把它点在女子手臂上,终年不褪。如果她与男性有了“亲密接触”,这红色就会褪掉,所以蜥蜴又名守宫。如此,只要看女子手臂上有无“守宫砂”,即可检验处女与否,这真是中国历史上贞洁观念的一大发明。这种有点荒唐的发明,其可靠性在科学面前,不能不让人怀疑。需要批判的是,“守宫砂”摧残了人性,有很多女性因为“不贞”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http://www.phoer.net : o" r5 z. r% s  清代,对女性贞节的宗教化信仰,使处女观念深入人心。到了晚清和民国时代,虽然东西方文明在发生剧烈的碰撞,但这并没能从骨子里改变人们的处女情结。当时,不仅小康人家娶妻,富室纳妾、买婢一般也要求对方是处女,对处女的检查也是最基本的要求。当然人们认为,最靠得住的办法还是新婚时看女子是否有落红。这样一来,新婚之夜检查新娘是否处女就成了婚礼中不可少的仪式,贺客们都极关心男方在翌日清晨出示新娘“落红’的标志。若新娘果为处女,男方还要向女方送去上书“闺门有训,淑女可钦”的喜帖,而女家也以此夸耀邻里;若新娘已非完璧,则常会发生被男方所休的悲剧,而女家亦颜面尽失。为了保全颜面,有女之人家就要从小防范,尽力使女子不离闺阁一步。7 n  t* _# t9 |1 p! _( U! O& @6 Q http://www.phoer.net
  在广东一些地方,“落红”更成为男女新婚检验女子贞节的一种习俗。新婚之夜,新郎新娘行房之时,新郎必会交给新娘一方手帕,用来检验新娘是否“落红”。如果新娘当夜有落红,则合族大喜。新娘回门时,夫家必会一路乐队吹吹打打送烧猪到娘家。这种风俗使得女家在嫁女之日,多惴惴不安,唯恐烧猪不至。如烧猪不来,家人对坐愁叹,引为大辱。烧猪一到,则举家相庆,大张旗鼓迎接烧猪,认为是家里教养有方,不辱门户。把烧猪分送亲友,加上红色馒头若干,就是人们所称的“麻蛋”。还有一些地方,习俗更为荒唐。新娘到婆家后,先入洞房,新郎新娘立刻同寝,亲友和家人都在门外等候。不见到新娘的“喜帕”,人们概不道贺,如新娘不贞,不仅不是喜事而且还是大辱。少顷,新郎从房中出来,手上捧着一个红盘子,上盖红布,里面装的就是保留新娘落红的“喜帕”了。这时,新娘家里已备了一顶大轿在门外等候,新郎捧着喜帕直接登轿,去新娘家中报喜并即刻举行婚礼。如果新娘“不贞”,则会被立刻遣回娘家。4 W% V- U: V8 W7 e* R# ] http://www.phoer.net
  从这些传统的习俗中可以看出,在旧时代,“落红”检验女贞是攸关婚姻的大事。5 s5 [8 Z, [  G3 p1 B3 w' C' G http://www.phoer.net
  在清人采蘅子的《虫鸣漫录》中记载了这么一件事:有个小女孩,一天穿着开裆裤骑锄头柄玩耍。她走后,一个老头在锄柄上发现了丝丝血迹,知道是小姑娘的处女膜破了,于是将锄柄拿走,藏了起来。数年之后,这个小姑娘嫁人了,新婚之夜没有落红,夫家怀疑她不贞,想要休掉她。这时,老头把锄柄拿了出来,偷偷将当年发生的事告诉了姑娘的夫家,夫家这才释然。要说这个小姑娘实在是太幸运了,想想如果没有老头这个有心人,恐怕小姑娘这辈子都要背负不贞的骂名,她就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http://www.phoer.net " L8 K! o  k. M  如果说“验红”是古时女子一生必经的一道关卡,那“守宫砂”则是古时女子的另一个魔咒。历史上,因“落红”而闹出的丑剧、悲剧不胜枚举。悲剧中女主角的遭遇让闻者感慨唏嘘。今天,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已经知道用“落红”、守宫砂来检验女子是否洁身自好缺乏科学依据,但人们对贞操和见红的重视还存在。提倡性爱行为的严谨和忠贞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在现实中此事于男于女的标准却明显不平等。有什么方法来检验男子的“童贞”?男人的童贞无法检验,女子的童贞却被严格地要求着。这种情况说明,在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里,人们对处女的膜拜、嗜好的畸形发展已达变态地步,为了保证男子对女子的占有,牺牲部分女子的利益甚至生命,男子们是丝毫不以为意的。. |+ ]. A' e  f http://www.phoer.net
  @) l! P2 |; Z" m$ b http://www.phoer.net
寂寞成尘碾作泥的贞节堂# ]* E7 X$ m9 H% `9 m, Q, n: S http://www.phoer.net
  在传统社会里,贞节牌坊、贞节是以女性坚守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寂寞,换来的一处代表着贞节和荣耀的冰冷建筑。那份庄重的荣光也包含着冷峻的成分。但是题名、致祭的贞节妇女或守于苦节,或惨烈而亡,人们在崇奉、景仰的同时,也会感到惊颤,因为生命的美好毕竟可以冲决许多坚固的网罗。所以封建统治者往往用物质褒奖贞节,对守节者给予经济资助。
http://www.phoer.net . \7 M3 \& C0 z$ C9 m  有清一朝,贞节堂成为摇摇欲坠的封建王朝的一道风景。政治的衰微,使得统治阶级更要对社会实行严酷的控制,对妇女贞操的控制就是对社会加强控制的一个部分。在这样的情况下,表面上带有慈善性质的贞节堂纷纷问世。
http://www.phoer.net   y) [, K& P8 `, X$ G. I3 m5 N  清代的贞节堂最早出现于京师,晚清时代最为兴盛。黄彭年《畿辅通志》卷一九记载,同治年间京师在保定府和天津县设有二处全节堂。其中,在天津设置的全节堂大致情况如下:' Y+ W. ^" C; T http://www.phoer.net
  天津府属天津县全节堂在县东门外南斜街,同治七年署。天津知府任信成创立。共房廿余间。通商大臣崇厚、运使恒庆、天津道周家勋具捐廉以助善举。拨上年捐账项下余银五千两发当商生息。又于陈家沟船捐项下,酌提二成,每岁约京钱千缗。又各盐商按包捐制钱一文,每岁约京钱千缗,约按月交付堂内执事之人。收养节妇贞女,无论流寓土著,先询明年岁门氏,有无父母翁姑亲属子女,详细登记。节妇年在三十以内者方准入堂。有子女者准携带。男则附义学读书,纸笔等费堂中筹备,女长成任母择配。  N& t; S& M& \+ Y" M$ I http://www.phoer.net
  当时的制度还规定:“节妇、贞女入堂后,不能无故出堂。每春秋二季,由堂筹集京钱一千文以作纸锞,雇觅代步之用,派年老仆妇随赴各墓前扫祭。”在统治阶级的大力倡导下,节妇、烈妇越来越多。《休宁县志》记载,清代仅安徽休宁县就有2200多个“节烈”妇女,其残酷和悖逆人情真是达到了顶点。5 n4 B% @5 H9 N8 T9 M* ~( e http://www.phoer.net
  贞节堂的出现,似乎阻挡了所有可能发生的“越轨”之举,也使得这里的女性同囚徒一样与世隔绝。在这里,虽然她们远离了“饿死”的“小事”和“失节”的“大事”,没有生存的忧虑和道德伦理的担心,但是,失去光彩与活力的生命已经变得麻木而毫无生趣。; f3 w- x, }+ m% G+ d http://www.phoer.net
  这些代表着封建王朝贞节观念的处所,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也看似加入了一些慈善之心,但这实际上是腐朽没落的封建王朝临终前的垂死挣扎。斯时,没落的清朝统治者和它的卫道士们在近代文明的巨大冲击下,一方面出于强化封建伦理的需要,承继了中国古代恤灾济困的做法,突出对寡妇的恤济,做再次提倡贞节的最后尝试;另一方面,又借鉴和吸收了外国救济组织的某些内容,创办了贞节堂。但是贞节堂的兴办,只是为封建伦理又增加了一个物化象征,并没有为式微的腐朽统治注入活力。如此腐朽的传统,为卫道士们服务的贞节堂在历史的进程中,只能走向消亡。7 @) q, v' L0 Q http://www.phoer.net

http://www.phoer.net 7 P1 }) j9 j6 b$ z4 B短暂的风景,太平天国里的女权运动
http://www.phoer.net 5 g$ e% Y/ B' r  s! g6 O+ w. G  一处处封闭的贞节堂,一处处冰冷的贞节牌坊,以高墙和传统的观念阻断了所有可能发生的“逾越雷池”之步,束缚了自由的婚姻和爱情。但并没能稳固封建王朝“君君臣臣”的“铁桶朝纲”。, O2 _! |! |; e/ Z. i& R& A http://www.phoer.net
  第一次鸦 片战争后,清王朝的国势日渐衰微。在这种情况下,统治者为了维护他们的统治,就试图通过强化封建等级制度和传统观念,来拯救他们风雨飘摇的破船。对贞节的大力宣扬,成为封建统治者维系政体的一项重要内容。但这改变不了女性解放,打破传统道德观念的历史进程。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心想事成 发表于: 2013-9-3 12:34:00|只看该作者
  鸦 片战争之后,清政府对外割地赔款,在内奢靡腐化,这激起了人民的反对。全国各地不断发起反侵略反封建的武装斗争。在这些斗争中,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冲击着清王朝的腐朽朝纲,发起了一场反封建的女权运动。
http://www.phoer.net ( s; I. P4 Y' l) H( t+ [% k9 l2 L  洪秀全(1814~1864),原名火秀,又名仁坤,自号秀全。广东花县人。农民家庭出身,幼读私塾,16岁时辍学助父兄务农,后任本村塾师。曾几次赴广州应考秀才,均名落孙山。中国社会受到列强侵犯、欺凌,清王朝的腐朽让洪秀全不断思考救世之道。道光二十四年到二十六年,他立足社会现实,撰写《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等,揭露清朝世风败坏、道德堕落,是相凌相夺相斗相杀的黑暗社会,以西方原始基督教朴素的平等观念糅合中国古代的大同理想,宣传“普天之下皆兄弟”,提出要把凌夺斗杀之世改造为“公平正直”之世,试图以宗教、道德说教来改造世道人心。( b) h* p+ {' w. [7 @! r1 y http://www.phoer.net
  在他领导的太平天国里,提出了男女平等的主张,并将其作为太平天国的纲领之一。他在《原道救世歌》中说:“普天之下皆兄弟,灵魂同是自天来,上帝视之皆赤子。”又在《原道醒世训》中进一步阐发:“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要求男女平等,享有相同的权利,这种主张也反映在太平天国的施政纲领上。《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女。”在其他的一些律令中,还有“天下婚姻不论财”,“禁缠足、禁娼妓、禁买卖奴婢”等内容。这些朴素的男女平等思想和进步的婚姻、家庭观念不仅被提出,还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了实践上的尝试。
http://www.phoer.net ) L, q  h) h- g% B4 y' w. P  当时,一个明显的变化是太平天国政权是允许寡妇再嫁的。太平天国政权明确宣称:“尔辈生逢太平日,举足便是天堂梯……妖魔扫尽享天福,自有天父天兄为提携。” 对此,迂腐文人嘲讽为“寡妇频言与丈夫,柏舟节义笑为迂”。不仅如此,太平天国在杀了男犯人后,还往往用国家行政命令办法,将罪犯之妻改嫁他人。这样,天平天国时期,一度出现“一些妇女一听到她们的丈夫被‘满妖’所杀的消息,就立刻跑到街上去找新的丈夫”的现象。2 P+ g$ B' T- x, ?) u* Y3 k; | http://www.phoer.net
  1861年春天,牧师缪维廉在太平天国首都天京居住了一个月,在那里宣讲福音。他讲述了太平天国妇女的情况:“我在路上行走时见到许多妇女,的确是一件新奇的事。她们全都穿着很好的衣服,态度庄重。许多妇女骑马,也有许多妇女步行,大多数都是天足。不少妇女停下来听我们讲道,她们的举止总是很有礼貌。这是前所不见的新现象,使我们想起了国内的生活情景。如果此次革命可以打破迄今一直遵行的妇女不出闺门的制度,那将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3 q) V: R# f% M' l# h http://www.phoer.net
  牧师缪维廉的记载,道出了一种与清王朝的“贞节堂”截然不同的新现象。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推行女权运动,有力地冲击着封建王朝的传统伦理道德。但是,洪秀全所处的时代,正是传统伦理道德十分盛行的时代,再加上他本身及其队伍的思想局限,使得太平天国依然存在对女性的歧视。洪秀全始终难以摆脱“妻道在三从,无违尔夫主”的男权思想。因此,在立国后,他也曾经武断地宣称“只有媳错无爷错,只有婶错无哥错”。另外,他到天京后,和许许多多的封建皇帝别无二致地广纳后妃,这些和他提倡的女权解放,不能不说是莫大的讽刺。5 j$ G" k) t5 j! Y$ n& b6 a4 g http://www.phoer.net
  一个更让世人对太平天国存在质疑的问题是,就在全面战场捷报频传,大好形势一浪高过一浪,胜利在望之际,其内部却发生了内讧。特别是杨秀清的逼宫,韦昌辉的杀戮,以及石达开的出走,使形势急转直下,刚刚建立起来的新生政权元气大伤,实力损耗殆尽,残云愁雾笼罩着一度辉煌过的天京,无力回天的洪秀全,抱着深深的遗憾撒手人寰。一度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很快以短命而告终。( n0 U3 I. T( v. p8 R http://www.phoer.net
  随着这场农民起义被镇压,太平天国这种男权樊篱下的女权解放运动很快也烟消云散了。女权观念又从一场短暂的革命中,回到了“三纲五常”的原点。这场运动也成为后世之人评说不尽的一个话题。  t/ i( Z2 ^) H" ^* R http://www.phoer.net
( I" M( A/ r1 i1 i% f http://www.phoer.net
冲出藩篱,夺回自己的贞操支配权! S$ {. F, l* X0 [' b& M9 j http://www.phoer.net
  太平天国运动虽然以失败而告终,但其倡导的女权运动严重撼动了传统的贞节观念。此后的“西学东渐”以及“戊戌变法”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巨大冲击,更使人们从思想深处反思封建伦理道德的痼疾,倡导变法,倡导革新。其中,妇女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光绪年间,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在《大同书》中对妇女问题做了大量、详细的理论阐述。他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出发,批驳了程朱理学中“存天理,灭人欲”的唯心主义思想,充分肯定了人欲的正当与合理,要求重视人性和人欲,讲求人道。他认为,贤明的统治者必须“顺天之道,因人之欲”,保障人们的“天授自由之权”,禁锢了人性之欲,就是剥夺了人权、违背了天理。" x: y; p  p' c3 l http://www.phoer.net
  继康有为之后,另一位维新志士谭嗣同,也猛烈地抨击了封建伦理纲常,深切关注妇女的疾苦,把矛头直指杀人的贞节观念和制度。他在《仁学》中说:“重男轻女者,至暴乱无理之法也,男则姬妾罗侍,纵淫无忌,女一淫罪则至死。”谭嗣同批判了封建法律和伦理道德在男女两性上使用双重标准,封建礼教的浸淫及贞节观念和制度使得男女在贞节的问题上地位极不平等。5 ?4 q5 q4 X2 J9 @ http://www.phoer.net
  辛亥革命后,新的思想与传统观念发生着激烈的交锋。1914年3月11日,醉心于当皇帝的袁世凯在《褒扬条例》中规定:凡“孝行节烈贞操可以风世者”,按照等级由大总统袁世凯颁赐“匾额、题字并金质或银质褒章”。后来,冯国璋又颁布了《修正褒扬条例》作为《施行细则》,更加具体地对褒扬贞节妇女的内容做出规定。其中明确罗列了褒扬贞节的范围:第二条:《褒扬条例》第一条第二款所称之“节”妇,其守节年限自三十岁以前至五十岁以后者。但年未五十而身故者,其守节已及六年者同。第三条:同条款所称之“烈”妇“烈”女,凡遇强暴不从致死,或羞忿自尽,及夫亡殉节者,属之。第四条:同条款所称之“贞”女,守贞年限与节妇同。其在夫家守贞身故,及未符年例而身故者,亦属之。- j8 Y: [1 A2 V- ^9 B8 L. { http://www.phoer.net
  在传统的人伦观念渣滓泛起的同时,新的思想也更趋活跃。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出现了一大批像鲁迅、胡适、陈独秀、李大钊等,敢为天下先的先锋人物。
http://www.phoer.net - ^3 Z, X. [1 I8 [9 i! ]  当时的先锋刊物《新青年》第一卷第五号中,陈独秀发表了《一九一六年》,号召妇女自强自立,不要甘心委身他人。“自负为一九一六年之男女青年,势将以铁血一洗浃髓沦肌之奇耻大辱。”这篇文章开新文化运动中清算封建道德、倡导妇女解放的先声,是《新青年》向旧道德和旧文化的宣战书。紧接着,陈独秀又在《新青年》第二卷第三号和第四号上分别发表《宪法与孔教》和《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二文,讨伐当时逐渐泛起的礼教沉渣。在后一篇文章中,陈独秀痛斥礼教对寡妇的残害:“西人孀居生活,或以笃念旧好,或尚独身清洁之生涯,无所谓守节也。妇女再醮,决不为社会所轻。中国礼教有‘夫死不嫁’之义,男子之事二主,女子之事二夫,遂共目为失节,为奇辱。礼又于寡妇夜哭有戒,友寡妇之子有戒。国人遂以家庭名誉之故,强制其子媳孀居不自由之名节,至凄惨之生涯,年年岁岁,使许多年轻有为之妇女,身体精神俱呈异态者,乃孔子礼教之赐也!”6 S0 r% D$ p8 Q http://www.phoer.net
  1918年7月,胡适在《新青年》第五卷第一号发表《贞操问题》一文。胡适批判了“替未婚夫守节和殉烈”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念,他说:“贞操不是个人的事,乃是人对人的事;不是一方面的事,乃是双方面的事。女子尊重男子的爱情,心思专一,不肯再爱别人,这就是贞操。贞操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一种态度。因为如此,男子对女子,也该有同等的态度。若男子不能照样还敬,他就是不配受这种贞操的待遇。”+ U9 r% S. i  U! D http://www.phoer.net
  在胡适看来,贞操是可以存在,但必须以爱情为前提,并要男女双方共同遵守。他在文章中说:“贞操乃是夫妇相待的一种态度。夫妇之间爱情深了,恩谊厚了,无论谁生谁死,无论生时死后,都不忍把这爱情移于别人,这便是贞操,夫妻之间若没有爱情恩意,即没有贞操可说。若不问夫妇之间有无可以永久不变的爱情,若不问做丈夫的配不配受他妻子的贞操,只晓得主张做妻子的总该替她丈夫守节;这是一偏的贞操论,这是不合人情公理的伦理。”
http://www.phoer.net 9 i7 b  |. V8 G" o7 h  这些新思想新观念揭露和批判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巩固了五四运动的成果,为以后的无产阶级革命做了理论准备。表现在妇女解放特别是贞节问题上,封建礼教的堤防被冲决,朽腐之气、历史积秽被荡涤,残害女性的贞节观念被批判,禁锢中国妇女二千多年的贞节樊篱终被砸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9 21:25, Processed in 0.202800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