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697|回复: 0

[纪实·新闻韩少功:批评帮我们有消化海量信息的好胃口

 [复制链接]

  嘉宾左起为:主持人罗岗、英国作家杰夫·戴尔、贾平凹、韩少功、张旭东、王晓明、傅月庵。

  贾平凹

  杰夫·戴尔
  2013上海文学周主论坛“书评时代”今天上午举行的第二场对谈,英国作家杰夫·戴尔、中国作家贾平凹、韩少功、评论家张旭东、上海大学教授王晓明、台湾资深编辑人傅月庵围绕“文学批评与社会生活”这一主题进行了交流。

杰夫·戴尔:书评是很自然的事情
  在英国作家杰夫·戴尔看来,书评是很自然的事情,就像在饭馆里喝啤酒,喝完会对啤酒好不好喝有个判断一样。评论本身也是天生、本能的,看完一本书就会有想法,不管这想法是高深还是恶心。书评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表现在,书评会影响到一本书的命运,会影响到读者买书时的选择。
  杰夫·戴尔表示,书评应该只做评论应尽之事,否则会偏到其他地方去。“书评不需要太多从理论角度来评论,你要描述,说清楚你的感觉,提供你的评判。”他说,书评通过各种语词描述读者对一本书的感觉,但书评好坏的关系,与读者所受教育、感觉、品味和才华有关。负面书评让人不舒服,但它所起的作用基本只能让读者吃不好早饭,到中饭时这种作用就消失了。负面书评从某种程度来说是对书的价值的守卫,因此,这也可以从正面来理解。

贾平凹:书评应以自己的见解阐发图书价值和意义
  贾平凹说,今日的中国,由于网络自媒体的兴起,社会生活就被新闻着,人越来越焦虑、烦躁,文学功能在这种背景下被简单化,形成了全民的浅阅读。而今优秀的作家在努力追求更好的感知生活的表达方式时,社会却处于只对他们娱乐和消费。
  谈到文学批评应发挥怎样的作用,如何介入和引导,贾平凹谈了他个人的两点看法:一、中国文化形成了中国人的文学审美,而在新的社会转型期、矛盾集中、问题成堆,文学必然要面对现实,铁肩担道义,棘手著文章。但是,更要鼓励和保护能更深刻揭示生活的,有着新的感知生活方式的原创性作品,使社会清楚文学的根本。二、红尘的无序和情绪的偏颇,常常使阅读失去了判断,当一些好的作品出现后,不幸的是受到漠视或责难。阅读应该是一种欣赏,即便如鸡,也是在垃圾里拨拉着寻觅它所需要的食物。而不是先入为主的带着怀疑,看见有人穿了件新衣就去审问是不是偷来的,或翻看里边生了虱子没有?据我和相当多的作家交谈,他们最痛心的是成几年辛苦写出来的作品,经常遭遇到只翻头几页和后几页,或在一个小时内哗哗哗地翻过去就算阅读完毕的情况。
  贾平凹说,文学批评首先是对文学有一种感觉,它的独立是拒绝对作品无原则的吹捧成为虚假的宣传,也拒绝不负责任的信口开河而显示勇敢。面对文本,一旦发现好的作品受到漠视、不理解和谩骂,应以自己的见解阐发其价值和意义,而不至于使它们淹埋在垃圾里和毁灭。

韩少功:批评帮助我们有个消化海量信息的好胃口
  韩少功认为,当代最好的文学,也许是批评──这当然是指广义的批评,包括文学批评、文化批评、思想批评等各种文字。总把批评视为文学的寄生物,既不真实也不合理。书评为何不能成为一种新的文体?韩少功驳斥说:“这完全有可能,书评作为完成文学旅程另一半的重要载体,完全可以成其为一种新文体。”
  电子技术的发展使我们已经告别信息稀缺的时代,进入了信息爆炸或信息过剩的时代。这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拐点。在拐点之前,没有网络、电视、广播以及发达的报业,文学作品享受着“物以稀为贵”的价值优势,帮助人们认识世界与人生。但在拐点之后,细节与叙事不再是文学的专利,段子、微博、博客、视频、报刊、电视剧等都充满细节并争相叙事。人们面临的情况不是信息太少,恰恰是苦于信息太多、太繁、太乱,以至自己的大脑常处于茫然无绪和无所适从的状态;就好像一个人不饿,而是暴饮暴食之际需要一个好胃,来消化铺天盖地的信息淹没。而书评在目前就起到提供一个为文学爱好者好胃口的作用。“作家不再只是信息的唯一获得者,而已成为信息的解读人。从这方面可以说,书评时代来临,书评家可以高调一点。”

张旭东:好的书评要回归文本本身
  张旭东表示,书评与社会生活有直接的关系,书评反过来推动或界定一本书的阅读。“批评为何重要?因为它是帮助独立认识甚至是改造世界的一种方式。”在他眼中,批评分为两种状态:一种为常态式扩张视野的享受型书评,作者读完一本书后,查阅相关资料完成资料方面的纵深完善,获得审美上的一种心满意足。另一种为紧张型书评,这类书评是要认识世界,想问题,改造世界,通过作品想看到什么问题、危机。
  张旭东说,现在书评拼命强调个人、去政治化,实质是拒绝一种社会关系、意识形态和文化生产体制。批评内涵的倾向性,只要思考,提出问题,必然把人一步步带入世界的矛盾、问题当中。所以批评不是口号,而是本身在思维方面的体现。好的批评写作,应从文学史退出来,通过阅读原著,回到文本本身。

王晓明:书评要有公共性才有出路
  王晓明说,如果真像有些媒体所言,我们已经迎来了“书评时代”,这却不是什么值得高兴的事情。从某个角度看,“书评时代”其实是所谓“媒介时代”在文学领域里的一种表现形式,“打个不怎么贴切的比方吧,就好像‘沃尔玛时代’是‘媒介时代’在日用消费领域里的一种表现形式一样。”换个角度看,这样的“书评时代”又可以被视为“快餐文化时代”在文学领域里的一种表现形式,这同样是令人不安的事情。没有心情和能力去阅读复杂文本,需要人挑选并将其简化,在今天写书评很难,还是有出路,那就是应摆脱专业性的束缚,以能让更多人接的方式,使书评具有公共性。

傅月庵:众声喧哗中,书评的存在自有其必要
  “文学是什么?就是文字+想象+美学。”傅月庵说,“简以言之,此三者皆可评。评论的标准,则是从亘古以来诸多‘个人主观诠释’汇整归纳而成的最大公约数共识,而名之曰‘客观’。这一客观,直至网络出现之前,多半掌握在具有更多话语权的学术界、文化界、媒体手中,其传播方向则是由上而下,以权威的、菁英的、接近训诫的教导方式行之,更且无视其标准之由来,而径以“客观”自称。”
  等到国民教育普及,网络时代来临,礼崩乐坏,话语权散入寻常百姓家。于是文学评论有了危机,渐渐趋向个人趣味,而很难指向更广阔的公共生活了。但事实上,阅读本来就是平等的、主观的、个人的,谁也无须看谁的脸色。“当亚当耕田,夏娃织布之时,贵族老爷何在呢?”然而,贵族老爷不在,绝非不需要存在。而是他必须去跟亚当、跟夏娃“对话”,确立自己存在的必要性。换言之,众声喧哗的时代里,书评的存在自有其必要,甚至更有其必要(要不,信息爆炸之海,人人更茫茫无据无依了),只不过以往由上而下、不容置疑、训导式的“书评”,或者需要往更多“一点事实,一点掌故,一点观点,一点抒情”的“书话”靠拢,由下而上获得更多的认同,到了那时候,“趋向个人趣味”抑或“指向公共生活”,或许就不是那么大的问题了。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又亮又热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又亮又热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又亮又热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又亮又热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又亮又热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又亮又热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江苏弥陀寺短期出家圆满举行隆重舍戒法会 这网速,游戏没法玩了,超时严重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7 21:29, Processed in 0.1872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