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459|回复: 3

[纪实·新闻含苞自待放 一脉共传承

 [复制链接]
  前序:近期第二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首场“传统文学VS网络文学”六家谈活动的节目在爱奇艺上线,六位重量级作家对阵中国“网络文学+”大会,看点十足,尽请关注。
  十月文学院的小院里,石榴和柿子都已果实成型,时令催促着万物的生长,提醒着人们又是可以期待盼果实成熟的一季。
  如果中国的文学领域比作百花园,那么网络文学便是百花园中夺目且繁茂的一枝。从萌芽至今,20年来她彰显出旺盛的生命力和无限的能量,吸引并感染了许多人为她驻足、点赞。当然,百花园里微风习习,难免也会产生猜测与质疑。未来,网络文学这枝娇艳花朵会结出怎样的果实,无疑是当下无数人共同关注的话题。
  一场以“传统文学VS网络文学六家谈”为主题的对谈活动作为第二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的重要活动之一,8月12日上午在十月文学院举行。来自传统文学领域的李敬泽、梁晓声、梁鸿与来自网络文学领域的作家蒋胜男、董哲、红九六位作家面对面交谈,既是要在广泛意义的文学场域里创造一次不同写作方式作家之间的对话与交流的机会,也是试图尝试建立一种不同种类文学样式共荣共生的发展机制。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又亮又热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又亮又热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又亮又热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又亮又热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又亮又热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又亮又热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传统文学VS网络文学六家谈(二)活动举行 制片人徐蜜:中国传统神话正能量是恒久不变的价值观
2# 四姑娘山
 楼主|又亮又热 发表于: 2018-8-27 17:31: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去焦虑”化的集体认同
  本次对谈最大的收获就在于,在“去焦虑”化的集体认同下,“传统文学VS网络文学”的对立不破而解。因为无论是在传统文学作家还是网络文学作家看来,一致认为自己所从事的文学创作工作都是在遵循着自己对文学的执着追求与坚定信念中砥砺前行。更重要的是二者都是文学场域里不可或缺的部分。两者在新的历史时期交融、碰撞,正体现了我国文坛的繁荣景象。螺旋式上升、曲折式发展也是两种文学表现形式在当下都要面对的现实。在看似不同的外壳下,双方阵营的作家都寻找到许多共同点。比如,传统文学作家阵营的代表人物李敬泽先生在对谈的过程中反复强调网络文学作家自身以及旁观者都无需就网络文学的生存状态而产生任何的焦虑,因为网络文学就是文学样式中的一种形态,自有其自身发展、演进的规律可循。著名作家梁晓声也多次强调,网络文学与文学的其他样式原本就是同根互补的关系。梁晓声对中青年的网络文学作家更是关爱有加,赞赏有加、呵护有加。他贡献出毕生写作的经验之谈,为网络文学作家的写作之路加持、指导。以梁晓声为代表的传统文学作家一致认为现实主义题材的创作是网络文学作家未来必将关注、参与的领域,也是两类不同的创作方式的作家共同的奋斗方向。

阅读与写作,立命之根本
  在集体认同观念建立起来的基础上,对谈的内容还涉及到作家立命的根本,即阅读与写作。不难看出,无论是兼职网络作家还是专职文学作家,他们从未停止过观察与思考。他们笔下的现实与虚构都是建立在大量的阅读的基础之上的。作家们都很生动地描摹了自己对阅读的认知与感受。网络作家蒋胜男坦言自己对红楼梦的喜爱与反复琢磨、红九则表示对王小波的系列作品的痴迷,她还在现场提出希望得到梁晓声开出的书单,因为阅读可以使她自己以及她的创作更有底气。著名作家梁红则表示自己最初的文学梦来源于孩童时代在乡村读到的各种杂书,梁晓声先生则坦言最近又在《三言二拍》中深刻地体会到现实主义题材创作的本质,即不仅要反映人在现实生活中是怎样的,更重要的是要阐释清楚人在现实生活中应该是怎样的。作家们对于生活的阅读,对于影视作品,艺术作品的阅读更是为他们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的养分。红九坦言,就是要在自己的作品里体验现实生活中无法体验的人生,并把这种快感分享给更多人。这种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无疑不透露出她对把生活的阅读细致到了心灵最深处,同理心赋予了她创作的灵感,也正因如此,她在工作之余写就的作品成为了填补更多人内心空白的不二之选。梁晓声说,我写知情生活,就是写我所熟悉的那段特殊经历中的亲情、友情、爱情。如果没有对生活细致的观察,没有对现实中的点滴深刻的领会和感悟,也就没有那些打动人心的优秀作品。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又亮又热 发表于: 2018-8-27 17:31:00|只看该作者
静待花开,期待共荣
  在信息时代高速路上奔驰的中国,各行各业都在不断的迭代更新,创造力,成为各行各业壮大生命力的重要引擎,文学事业的发展当然也不能例外。如今传统的写作模式的确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内容创作的模式化、题材选取的严肃性使得部分作品失去了读者。如何在现实主义题材的领域里创作打动人心的作品?满足人民群众当下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才是文学作品应当扛鼎的大旗。现实主义题材的写作只有建立在更广泛意义上的读者群体产生共鸣的基础上才能发挥题材本身书写的意义作用。相同,网络文学作家在面对创作的时候也是要怀着一颗对文学,对作品,对读者的敬畏之心。想要真正成为文学场域中的主要角色,就必须从人民所想,人民所需的角度出发。突破海量文字堆砌的粗制滥造,将重心转移到内容与题材的精雕细琢之上。也只有如此,网络文学才能真正成为满足人民精神需求的内容供给方。基于对谈一开始的集体认同感的确立,双方作家更加认同彼此借鉴,共荣共生的未来愿景。只有携手并进,相互给养,才能互相补充,互相扶持。大家都有一个美好的文学梦,还有一个共同的中国梦。真正壮大中国文学的实力就是所有作家的中国梦,因此每一位作家都立足本位,做好本职,不断吸取更方面的营养来完善自身的文学创作水平,就是在为文学的中国梦添砖加瓦。任何一种文明都要经过时间的淘洗方能展露光华,耐得住时间打磨的文学创作才会成为经典。因此,不能仅凭创作与传播方式来界定文学作品的高下好还,把所有的付出都交给时间,时间是做好的评判者。正如梁晓声先生在对谈结尾出指出:我们今天的相遇放在时间的长河里看即是偶然,我们不能把今天对谈的判断当做标准去衡量广泛意义的文学创作。因此,将一切交给时间,而始终不渝的,是我们对文学本身的挚爱与追求,以及文学本身所要表达的人性、理想与责任。
4# 金佛山
 楼主|又亮又热 发表于: 2018-8-27 17:31:00|只看该作者
  本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创作生产优秀网络文艺作品为中心,旨在推出网络文学精品佳作和实力作家,规范引导网络出版,促进网络文学及其上下游相关行业组织化、精品化、高端化发展,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注入强大精神力量。本次对谈通过作家面对面交流的方式打破了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创作者之间陌生与猜测,对谈所沉淀出的内容为“网络文学+”大会有效地提升了的造血功能,拒绝闭门造车,自娱自乐,自说自话,充分诠释了“+”的概念。同时,以对谈的形式也建立起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创作者之间的沟通及机制,极大地拓展了网络文学作家的创作视野,提升了“网络文学+”大会的关注度与含金量。大家一致赞同,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共荣共生,才是打造新时代中国文学艺术创作高峰的最佳路径。
  永定门城门洞开,一眼望去,龙脉向更远处延伸。城门内外,从前隔开的市井与城郭,如今,这道城门早已不必为内外相隔而固若金汤,而是威严地诠释着兼容并蓄,浑然一体。如同当下一派繁荣的中国文坛,文学以不同的写作与传播的方式布局,构建伟业,期待建立一座又一座丰碑,我国的文学创作者为人民提供更加丰富的精神盛宴而笔耕不辍,奋斗不息。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6 11:11, Processed in 0.1092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