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067|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少数民族浅析恩施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现状及传承保护

 [复制链接]
中国民族宗教网
  导语:恩施是少数民族聚居之地,自古有许多民族特色文化,“撒尔嗬”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之一。“撒尔嗬”是土家族特有的一种祭祀歌舞,它以独特的舞蹈和歌唱形式营造一种轻松而不失庄重的氛围来悼念逝者,反映了土家族豁达乐观的生死观念,本文将从“撒尔嗬”的意义,发展现状,困境之原因来解读这一民族瑰宝,并尝试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更好地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
  【关键字】撒尔嗬 发展现状 传承保护

一:“撒尔嗬”研究意义和背景
  撒尔嗬是土家语,实际上是一个衬词,因为在祭祀时,歌唱的每段歌曲后面都要用它来应和,所以久而久之就以它来命名土家族的祭祀形式。撒尔嗬,又称“撒叶儿嗬”、“散优祸”,汉语意思即“打丧鼓”“跳丧鼓”等,主要流行于巴东南部(以野三关、清太坪、杨柳池为中心)长阳西部、五峰西部以及建始、恩施的少部分区域。它是清江流域土家族的丧葬礼俗,在人死后跳的一种祭祀歌舞。自古以来,在广大中原地区,老人百年之后给亲人朋友带来的是悲伤和泪水,然而土家族的祭祀礼仪却是以歌舞为媒介来表达对死者的哀悼和对其家属的安慰,它体现了土家人豁达乐观、乐知天命的生死观念。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存在和发展的根基,也是一个民族凝聚力的核心因素。“撒尔嗬”是土家族的核心文化之一,其土家族历史创造的集体记忆与精神寄托,是土家族的精神财富,可以说保护和传承“撒尔嗬”文化就是在促进土家族这个民族的发展。
  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撒尔嗬”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最近几年,国家号召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和文化保护,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瑰宝,在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紧跟时代潮流,加强对“撒尔嗬”的研究和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第一,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是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迫切需要,少数民族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第二,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是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文化是推动经济社会的重要力量,少数民族文化是支撑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资源,是促进民族地区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第三,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迫切需要。文化是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的发展推动民族的发展,文化的繁荣推动民族的繁荣;第四,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迫切需要。

二:“撒尔嗬”发展现状的可喜可忧
  (一)“撒尔嗬”发展可喜的一面
  近年来政府愈发重视对“撒尔嗬”的保护与传承,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也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果,这些措施主要有:对“撒尔嗬”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普查、建档,并将相关数据录入数据库,以便进一步落实保护措施,如巴东县文化工作者多年收集整理编写的《清江流域撒尔嗬》已于2006年初由湖北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巴东县在野三关镇挂牌建立传承基地,成立了“撒尔嗬表演队”,每年有计划地培训撒尔嗬传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制定了《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对“撒尔嗬”民间艺术给予保护,使保护工作走上法制化轨道;政府积极地对“撒尔嗬”的保护进行宣传,充分利用大众媒体,例如以“撒尔嗬”为主题的电视专题片《虎啸清江》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二)撒尔嗬发展令人担忧的一面
  在看到可喜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关注撒尔嗬保护面临的现实困境。
  1.“撒尔嗬”发展的内在动力不足,保护的自觉性缺乏。土家族人对“撒尔嗬”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的自觉性不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就其载体而言,载体从显性向隐性转变往往表明文化的认同感得到普遍提高,其对人的影响已经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但是目前“撒尔嗬”的传承载体主要是显性的歌舞表演活动,“撒尔嗬”的精髓未能真正融入到本族人的血液中。
  2.人才断层,后续继承人匮乏。“撒尔嗬”文化分布区多数在贫困山区,外出打工逐渐成为这些地区人们最重要的谋生方式,但同时也使得后续继承人大量流失。另外,该地区的年轻一代在以“撒尔嗬”为代表的乡土知识与现代科学知识之间始终存在实利性的选择,相形之下对前者选择性放弃。除此之外,民族教育作为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工具之一,应当在民族文化传承中扮演重要角色。但是在现行的教育方式和应试教育体制下,“撒尔嗬”文化在学校教育中难以有立锥之地,学校难以培养出后续继承人,导致撒尔嗬的传承出现断层。
图表 1 对撒尔嗬文化的了解程度
图表 2参与程度
  通过这两个图表我们可以发现在撒尔嗬文化分布区,了解撒尔嗬文化的人所占比率较低,且人们的整体参与程度也很不理想。老一辈的土家人是了解撒尔嗬文化的主体,而年轻一代则对撒尔嗬文化知之甚少,而且传承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足。撒尔嗬文化的传承出现了人才断层的危险信号,这无疑是其传承的令人担忧的一面。
  3.外来文化的冲击。“撒尔嗬”文化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和社会环境之上的,但是在经济全球化、土著文化现代化的冲击和影响下,传统社区处处充满现代化的气息,传统文化生存发展的土壤逐渐变质。作为传统文化事物代表之一的“撒尔嗬”文化在应对新问题、新情况时显得无所适从。城市的新型价值观念正在逐步影响着或取代乡土社会的传统观念,乡土社会价值认同体系在人们视角里发生异变,这无疑成为“撒尔嗬”文化传承的一个隐形障碍。
  4.文化保护模式和经济发展没有找到契合点。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保护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是相辅相成的,但是目前“撒尔嗬”的传承保护未能很好的找到与经济发展的契合点,“撒尔嗬”的文化生产力尚待开发。目前开发“撒尔嗬”基本上没能引起经济效益,反而是一笔巨大的经济投资,加剧了本就匮乏紧缺的州、县财政。所以如何能够使文化投资既能很快的带来经济效益又能够使文化得到很好地保护,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5.土家语的使用并不乐观。土家语及其文化正在被中华文化这一主流文化所同化,土家语的转用导致传统文化变异的事实,使“撒尔嗬”文化面临失去语言土壤的危险。当地居民逐渐习惯使用汉语时,没有土家语的交流,随着时代的久远,年轻的下一代对“撒尔嗬”的文化内涵就无从所知,这样很不利于“撒尔嗬”的传承与保护。目前,在恩施,使用土家语的人微乎其微,情况十分严峻。

三:“撒尔嗬”传承保护措施的探索
  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既要充分依靠遗产传承主体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又要有效整合各种社会资源与社会力量,让更多的人来关注、支持;既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群众的监督作用,把文化遗产保护置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下,又要加强立法工作,依靠各种可行的地方性法规条例,确实把“非遗”保护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具体来说,“撒尔嗬”有以下几方面的传承与保护措施:
  (一)加大政府政策扶植力度,唤醒文化发展的自觉机制
  “政府搭台,文化唱戏”,政府加大对文化保护的政策支持,给予少数民族文化保护更多的优惠条件和发展机会,无疑是“撒尔嗬”发展的助推器。政策先行是关键,所以州政府和各地县政府深入实践,提出因地制宜的文化保护政策迫在眉睫。最重要的是,文化在传承过程中,注重挖掘和宣传撒尔嗬所代表的土家族文化的精髓和内涵,这样不仅能使其学习者正确而全面地了解撒尔嗬,而且也有助于其长久的传承发扬下去,同时有利于广大百姓主动、自觉地去认识它、保护它。有了深厚的民众基础,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就有了深厚的土壤根基和发展的内在动力。
  (二)探索新型师徒关系和培训机制
  鉴于“撒尔嗬”这一民俗多流行于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可以组织艺人们成立固定讨论小组,互相切磋技艺,逐步提高他们的个人文化修养和思想素养。同时要完善原生态传承方式,改革旧的师徒关系,创建新型和谐师徒关系,探索培训班模式和拜师学艺模式相结合,并加大对带徒弟的艺人的生活补贴来吸引优秀的艺人加入撒尔嗬传承保护的队伍中来。此外,还要逐步破除落后保守的传统思想观念,鼓励更多的人去学习撒尔嗬文化的精髓,并倡导以平等的眼光来对待他们。
  (三) 建设地方高校和民族文化研究的平台机制
  组织和支持理论研究是开展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支撑。充分利用本地高校的人才和智力资源,加强和高校科研课题的合作,建立长期、良好的合作研究平台机制来促进撒尔嗬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比如,可以在撒尔嗬流行地区建立高校学习研究基地,定期派高校学者到当地指导工作,同时将高校做出的切实可行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撒尔嗬发展的实践,并且将之作为一种反馈机制,使研究和实践形成长期的良好互动,推动理论实践发展的双向互赢。
  (四)创新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结合机制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文化发展就会显得苍白无力,所以加快经济建设,增强经济实力是文化繁荣发展的前提。笔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据恩施高坪镇某村支书介绍,本地因为着力于经济发展,对文化保护的支持力度明显缺乏。当地政府可以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外地有实力的企业开发当地的文化资源,同时多鼓励社会力量的投入和支持,逐步形成以社会力量投入为主,政府投入力量为辅的长期有效的文化投入机制。
  (五)加快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的步伐,创新文化宣传机制
  巴东“撒尔嗬”的申遗工作起步晚,现在也只是列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应集中力量加快撒尔嗬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的步伐,让更多的人了解她欣赏她。这不仅是土家人和湖北人的责任和荣誉,也是促进各民族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的应有之义。另一方面,还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提高撒尔嗬宣传的力度和质量,让习惯于通过网络获取知识的新一代年轻人感受到土家族撒尔嗬的魅力。
  (六)传承土家语是保护撒尔嗬文化的重要一环
  保护少数民族自身的民族语是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的重要一环,土家族语言和文字是土家族民族身份的重要象征和标志,同时,土家族语言和文字是撒尔嗬文化的不可或缺的载体,是其扎根于少数民族的土壤。在此基础上,还要加强对撒尔嗬的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文本记录,形成完善的记录撒尔嗬的数据库,是其传承与保护的重点之一。

四:结论
  撒尔嗬虽说是一种丧葬仪式,但它在恩施土家族地区更是土家族人特有的民俗活动。我们既要看到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地老百姓中有深厚的发展基础,同时,我们也必须意识到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日益推进,人们思想观念的日益更新,现代文化对传统少数民族文化的侵蚀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的,我们必须防患于未然,力争将撒尔嗬这一民族文化瑰宝结合政府、社会、民众、教育、科技等多种力量和方式原汁原味的传承下去。本文意在于此,以“撒尔嗬”为例,浅析其保护的必要性,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来探索有力的保护途径,希望能对撒尔嗬的传承与保护有所帮助。

§ 参考文献
  [1]刘启明,田发刚,沈阳.《清江流域撒叶儿嗬(修订本)》,湖北人民出版社,湖北长江出版集团,2006年
  [2]马兰.《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现状探析》,《科教导刊》[J].2011年第13期
  [3]杨福泉.《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新论》[N].《中国民族报》,2008年1月25日
  [4]费孝通.《论文化与文化自觉》,群言出版社,2007年1月
  [5]江平.《中国民族问题理论和实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6年
  [6]温开照.《对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的思考》,《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7月
  [7]田永红,黄柏权.《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2年7月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飞翔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飞翔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现代大都市少数民族聚居区如何保持繁荣 清明小长假 省内绿道快乐骑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29 09:58, Processed in 0.0780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