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蜀猴|查看: 29686|回复: 52
[治疗

发病率、死亡率第一!读懂身体信号,别让肺癌找上你!

 [复制链接]
23#
 上官123 发表于: 2018-4-12 10:26:00|只看该作者

不吸烟中国女性肺癌高发 罪魁祸首:二手烟+炒菜油烟

源自:科技日报
女性肺癌高发 小心身边的杀手
资料图:上海某商场的醒目位置张贴了禁烟标识。中新社记者 张亨伟 摄

  近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微公布由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2018年全国最新癌症报告。这份汇集整理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肿瘤登记处资料的报告,详细地体现了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病现状。报告中指出,全国恶性肿瘤新发病例380.4万例,相当于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分钟有7个人被确诊为癌症!全国恶性肿瘤中,发病首位的就是肺癌。可怕的是,不论城市还是农村,男性还是女性,肺癌都是“通吃不误”。
  其中有个最令人费解的现象: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研究资料提示,我国肺癌发病情况呈现出了与其他国家明显的差异,在我国肺癌新增病例中,不吸烟的女性比率正在大幅上升。此前,提到肺癌,公共卫生界和普通群众都认为,吸烟是引起肺癌的首位因素。
  不吸烟的中国女性比吸烟的美国女性患肺癌的几率还高?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到底谁才是罪魁祸首?

吸二手烟等于慢性自杀
  说到女性肺癌发病率激增,中日医院胸外科副主任梁朝阳教授表示,一方面是现在公众的体检意识增加了,另一方面是检查手段更加现代化,再有就是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我国特殊的烹饪方式,二、三手烟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另外,吸烟是肺癌的高危因素,但不吸烟也可能会得肺癌。”梁朝阳教授解释说,因为癌症是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有内因,也有外因,还有“运气”,吸烟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但这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又是一个你绝对可以控制的因素。
  “虽然在临床上都称之为肺癌,表面看起来也很相似,但吸烟患者和不吸烟患者所患的癌症是不一样的。”梁朝阳进一步解释说,不吸烟女性得的几乎全是肺腺癌,很多有EGFR和ALK基因突变;而吸烟者的肺癌各种各样,鳞癌很多,EGFR和ALK突变比例少。
  首先,从病理学上分析,肺癌一般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后者还可再进一步分为肺腺癌、鳞癌和大细胞癌。“吸烟的患者多数是肺鳞癌和小细胞肺癌,而不吸烟的患者往往表现为非小细胞肺癌。”梁朝阳表示,致癌风险因素分两类:内源和外源。“内源主要是遗传因素和年龄,风险不可控;而外源则主要是生活习惯和环境,风险是可以控制的。”
  在外源致癌因素中,最容易想到的是:二手烟。我国是全世界二手烟问题最严重的国家,超过7亿女性和小孩,在家里和公共场合,都长期是二手烟受害者。
  中国疾控中心控烟办公室的实验显示,在一个122.5平方米的房间里,吸一支烟,PM2.5的浓度可达到800微克/立方米;吸两支烟,PM2.5的浓度可达到1500微克/立方米(世界卫生组织PM2.5标准是:24小时平均浓度值小于25微克/立方米,我国PM2.5标准是:24小时平均浓度值小于75微克/立方米),室内PM2.5的值严重超标。
  研究表明,如果老公吸烟,老婆得肺癌的概率是普通人群的200%以上。
  “被动吸烟吸进的有害物质比主动吸烟更多。”梁朝阳表示,这是因为香烟点燃后外冒的烟与吸入的烟相比,一些致癌物质的含量更高,如一氧化碳含量高5倍,焦油和尼古丁高3倍,苯高4倍,氨高46倍,亚硝胺高50倍,这些物质被不吸烟者经鼻吸入呼吸道后,一样可损害气管上皮细胞,诱发癌变。
  另外,吸烟者吸烟有自己固定的时间段,而被动吸烟者却多次、持续、反复地吸到多个吸烟者吐出的烟雾。在通风不好的室内有人吸烟,不吸烟者最常见的症状是眼部的刺激症状、头痛、咳嗽,这会明显地增加非吸烟者患上肺癌和心脏疾病的机会。因此,吸二手烟的危害更大。
  其实,除一手烟外,二手烟烟雾中和吸烟后,遗留在空气、皮肤、毛发、衣服、沙发、地毯和床具窗帘等当中的三手烟烟雾,也会成为伤肺的元凶。
  我国有55%的15岁以上女性每天都在承受被动吸烟的危害。对此,有不少肺癌治疗专家严厉指出:“在家庭或公共场所吸烟,让别人吸自己的‘二手烟’,这不仅是一种自私的、不道德的行为,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慢性谋杀’!”

资料图:世界无烟日,大学生身穿香烟盒“时装”走上街宣传戒烟。中新社发 孟德龙 摄 图片源自:CNSPHOTO

炒菜油烟导致女性肺癌高发
  另一个重要的致癌因素是炒菜油烟。
  中国菜好吃,因为中国人能利用煎、煮、烹、炸、炒等各种方法,尽其所能追求菜肴的色、香、味俱全;相反,西方的烹饪方式则相当“理性”,同一道菜从纽约到洛杉矶口味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有研究发现,油炸或者热油炒菜的时候,PM2.5能迅速飙升几十倍。
  “中国独特的烹饪方式,才是女性肺腺癌高发的重要因素。”中国胸外科肺癌联盟主席、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支修益教授表示,女性在厨房的时间普遍比男性要长,因此遭受有害气体的危害更大,患肺癌的危险性也会相应增加。
  英国曾有一项研究报告表明,在通风系统差、燃烧效能极低的灶具上做饭,相当于每天吸两包烟,这种情况每年在全球导致160万人死亡。同济大学肿瘤研究所、上海肺科医院癌症免疫研究室主任周彩存教授课题组在研究肺癌和油烟发病机理中发现,厨房油烟与烧菜时油的温度有直接关系。
  “做完饭,我都不想吃了。”这话很多家庭主妇都说过。究其原因,就是当油温升到一定程度时,除了形成多种化合物外,还会产生凝聚体,使人产生“醉油”症状,导致食欲减退、精神不振、疲乏无力等,医学上称为油烟综合症。另有动物实验显示,菜籽油、豆油加热到270℃至280℃时产生的油雾凝聚物,可导致细胞染色体损伤,这一点被认为和癌症的发生有关。这意味着,如果是平时在家炒菜,厨房吸油烟机排污状况良好,厨房通风,油烟能很快散尽,影响不大。如果是长时间处在油烟浓度高的环境中,对鼻、眼、咽喉黏膜的刺激性比较强,可能引起鼻炎、咽喉炎、气管炎等疾病,对肺部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可引发慢阻肺,严重者或可引发肺癌。
  为此,梁朝阳再三提醒大家,除了正确使用抽油烟机外,一定要注意厨房通风,同时还要减少爆炒和油炸等。“对烟草烟雾说不,不抽一手烟、拒绝二手烟和警惕三手烟。”
22#
 上官123 发表于: 2018-3-24 22:26:01|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MTNA:基于RNA分子的代谢疗法可治疗肺癌

源自:生物谷
  2018年3月24日 讯/生物谷BIOON/--根据最近的一项研究,基于RNA的疗法能够阻断肿瘤起始细胞(tumor-initiating cells,TIC)中关键代谢酶的表达,该发现有助于开发新型治疗肺癌的疗法。
  由名称可以知道,TIC也就是所谓的癌症干细胞,是一类能够自我更新的细胞亚群。TIC的异常代谢是其关键的特征之一,原因在于高速的增殖速率以及癌化特性使得这群细胞余姚改变已有的代谢通路,从而能够产生更多的能量以及生物合成前体分子。
(图片来源:www.pixabay.com)
  这一发现表明多种不同类型的癌症细胞中都有很多代谢酶类表达量上调的现象,作者认为对TIC代谢组学的研究是目前研究癌症恶化的新兴方向。
  此前研究已经发现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TIC含有高水平的GLDC(甘氨酸脱羧酶),该酶能够降解甘氨酸。GLDC的过表达会导致肿瘤的形成以及TIC的增殖,而GLDC高表达往往伴随着患者存活率的下降。
  目前还没有有效治疗GLDC的疗法,作者等人发现短链合成RNA能够抑制GLDC蛋白的产生,从而抑制TIC的增殖以及肿瘤的形成。
  在这项研究中,作者们发现当给携带NSCLC的小鼠注射短链合成RNA之后,肿瘤的生长速率降低了60%。
  这些短链RNA能够破坏GLDC表达蛋白的关键步骤,从而导致GLDC蛋白表达量的下降。
  未来研究者们希望了解这些RNA能否通过鼻腔运输到肿瘤部位,以及检测该方法对于治疗其它类似的癌症的效果。相比传统的小分子药物,RNA的耐药性以及毒性风险都相对较低,因此具有更大的潜力。(生物谷Bioon.com)
资讯出处:RNA-based therapeutic inhibits a metabolic pathway in tumor-initiating lung cancer cells  原始出处:Jing Lin et al.Induced-Decay of Glycine Decarboxylase Transcripts as an Anticancer Therapeutic Strategy for Non-Small-Cell Lung Carcinoma,Molecular Therapy-Nucleic Acids(2017).DOI:10.1016/j.omtn.2017.10.001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1#
 红英 发表于: 2018-3-24 08:06:00|只看该作者

颠覆认知:不吸烟者、女性新晋中国肺癌高危人群

源自:中国新闻网
陈海泉教授接受采访,其研究成果颠覆了人们的经验认知。 陈静 摄
  中新网上海3月23日电(记者:陈静)谁是肺癌高危人群?吸烟者抑或男性?医学专家的最新研究颠覆了人们此前的认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3日披露,该院胸外科主任陈海泉教授领衔的团队历时多年研究揭示,不吸烟者、女性新晋中国肺癌高危人群。
  据了解,2013年8月~2014年8月,相关项目组在上海市闵行区的多个社区,以先期建立的肺癌高危人群库为基础,开展自然居住人群中肺癌高危人群的初筛研究。研究人员比较后发现,男、女性患病率分别为168/10万和358/10万;吸、不吸烟人群患病率分别为159/10万和337/10万。陈海泉23日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以往的经验提示肺癌的高危人群多以老年、男性、吸烟为主。但研究人员却发现:女性、不吸烟人群是中国肺癌新的高危人群。
  项目组的社区肺癌筛查结果为后续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大规模筛查方案的制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了解,目前上海市社区民众及机关企事业人员的体检,大部分已从以前的胸透或者胸片检查换成CT检查。CT检查发现了大量早期肺癌患者。
  陈海泉透露,目前,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肺癌手术的患者中,70%以上是受益于肺癌筛查计划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仅2016年,年轻不吸烟女性患者更是占到了早期肺癌的76.2%。医疗机构对他们进行早期干预,避免了疾病的进展对社会、家庭造成的极大负担。陈海泉团队全新定义的肺癌新高危人群,为社区肺癌筛查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开展,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23日,陈海泉团队完成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外科个体化治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项目,斩获2017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除了重新定义肺癌高危人群,项目组还率先建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前诊疗规范,对早期肺癌术前检查流程和项目进行“瘦身”;并建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精准手术治疗策略。据介绍,项目组创新提出对选择性早期肺癌患者术前不做支气管镜和骨扫描等检查,建立新的诊疗规范。这将减少患者痛苦,节约医疗资源。与此同时,陈海泉所在医疗机构率先开展EBUS-TBNA微创活检技术,减少患者创伤。据不完全统计,采用新的诊断策略,每年可为国家节约医疗费用超2000万元人民币。据透露,项目组的研究成果已逐步在全国十余家大型三甲医院开展。
  陈海泉告诉记者,项目组还创新性地提出,根据术中冰冻病理结果指导个体化手术方案的选择。他说,在国际上提出早期肺腺癌行亚肺叶切除的精确指征,打破了过去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方式混乱的局面。 ●
20#
 谁说的等待 发表于: 2018-3-10 11:42:00|只看该作者

三手烟增加肺癌风险 室内环境普遍残存三手烟

源自:新华社
  新华社旧金山3月8日电(记者:吴晓凌)美国能源部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公布的一项最新研究说,三手烟会增加小鼠患肺癌的风险。
  三手烟是指烟民“吞云吐雾”后残留在衣服、墙壁、地毯、家具甚至头发和皮肤等表面的固体残留物,此外还包括物体表面的烟草残留物与空气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所产生的第二代污染物。
  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研究团队近日在线发表在英国《临床科学》杂志的论文说,幼年小鼠暴露在三手烟中会增加肺癌发病率,并使病情加重。
  该团队的安托万·斯奈德斯、毛建华、杭渤、王允山等人利用携带肺腺癌易感基因的小鼠进行实验,使24只小鼠从4周龄至7周龄期间每天暴露在三手烟物质中,按小鼠体重计算的暴露程度为每公斤体重77微克污染物,与通常吸烟者家中婴幼儿的暴露程度相当。在最后一次暴露过了40周后,对它们进行检查,并与19只对照小鼠相比较。结果发现,接触三手烟的小鼠肺腺癌发病率更高,与对照小鼠中已发病者相比肿瘤体积更大,数量也更多。
  研究团队还使用人工培养的人类肺癌细胞进行体外实验。结果发现,三手烟毒素能破坏细胞内的DNA(脱氧核糖核酸),诱导DNA双链断裂并促进细胞增殖和集落形成。如果损伤未得到修复,就可能导致基因突变,从而造成细胞癌变。
  研究人员认为,在小鼠中发现的三手烟危害同样适用于人类。婴幼儿因为爬行、将物体放入口中等行为,更易受到三手烟危害。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与多方合作在美国和中国开展的实地调查显示,室内环境中普遍残存三手烟,而传统的清洁方式无法有效去除。
  这个研究团队此前还发现三手烟污染具有体外遗传毒性、可危害小鼠免疫系统等问题。本次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杭渤教授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介绍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于2014年通过法律,在加州幼儿托管场所内全天24小时禁烟,他们的相关研究促成了此项法案的通过。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9#
 上官123 发表于: 2018-1-27 23:35:00|只看该作者

3大里程碑!Nature:过去20年,肺癌治疗取得巨大进步

源自:生物探索
  导读
  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约有160万人死于这类癌症。不过,近年来,一些新疗法的诞生正在改善肺癌的治疗。最新发表在Nature杂志上的一篇综述中,来自美国耶鲁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回顾了非小细胞肺癌治疗领域的里程碑进展。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作为肺癌的“绝大多数”,约占肺癌病例的85%;传统上,是先经手术治疗,随后接受化疗或放疗,抑或两者都有。
图片来源:Nature(DOI:10.1038/nature25183)
  综述的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讯作者、耶鲁大学医学与药理学教授Roy Herbst博士说:“在过去的20年里,随着分子靶向疗法和近期免疫疗法这两类药物的出现,NSCLC的治疗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图片来源:Nature
  里程碑一:分子靶向疗法
  分子靶向疗法是指攻击具有“驱动癌症发展的突变基因(如EGFR)”的肿瘤细胞。2004年,美国FDA批准了首个用于NSCLC的EGFR抑制剂。现在,约有四分之一的NSCLC患者能够使用各种靶向药物进行治疗。但遗憾的是,患者最终会对这些药物形成耐药性。目前,科学家们仍在积极开发额外的分子靶点。
图片来源:Nature
  里程碑二:免疫疗法
  NSCLC治疗领域的另一里程碑进展发生在2015年。FDA批准了首个用于治疗晚期NSCLC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抗体Opdivo。这类免疫疗法通过抑制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与肿瘤细胞上的伙伴蛋白PD-L1的相互作用,阻断了“阻止机体免疫T细胞攻击肿瘤”的机制。
  被批准用于治疗NSCLC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到目前为止,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约在五分之一的NSCLC患者中有很好的疗效。通常,肿瘤PD-L1水平高的患者是能够获益于这类免疫疗法的“最佳候选人”。
  但Herbst教授说:“我们看到,有很多肿瘤并不表达PD-L1,因此,PD-1/PD-L1抑制剂无法对这类肿瘤发挥作用;同时,即便是在PD-L1高表达的肿瘤中,也有很多在肿瘤微环境中没有任何抗癌T细胞,这表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也是无效的。因此,现在,我们需要弄清楚,如何让肿瘤变得对这些不同的疗法更加敏感。”
  此外,与靶向疗法一样,大多数肿瘤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免疫疗法产生耐药性。Herbst建议,针对免疫系统其他部分的新型免疫疗法将对克服这些挑战至关重要。另一个关键方向是,将免疫疗法与化疗、靶向疗法、抑制血管生长的药物或其他形式的癌症治疗联合起来。
  他还强调,“我们需要将在靶向疗法中使用到的个体化治疗“延伸”到免疫疗法中:在正确的时间将正确的病人与正确的药物相匹配。”
Current and investigative treatment options for advanced or metastatic NSCLC(图片来源:Nature)
  里程碑三:液体活检
  除了治疗,一些研究也在积极开发能够检测肺癌并追踪其发展的新方法,并取得了重要进展。2016年,FDA批准了首个用于NSCLC的液体活检测试。该测试能够通过对循环在血液中的肿瘤DNA片段进行测序来发现某些类型的EGFR突变。现在,研究者们还在积极探索针对这种循环游离肿瘤DNA的、更先进的测试。
  Herbst教授表示:“液体活检对患者来说侵入性更小;此外,一些证据表明,这类技术可能会给出整个身体中疾病情况更真实的写照。”
  总结与展望: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该综述称,通过创新的大型试验,NSCLC的临床研究正在加速进行中。举例来说,一项名为Lung Master Protocol(Lung-MAP)的试验招募了1400多名患者,以测试一组靶向药物候选者在先前接受过治疗的鳞状细胞肺癌(squamous cell lung cancer)患者中作用。Lung-MAP目前正在扩大范围,以测试靶向药物和免疫疗法的联合治疗。
Roy Herbst博士(图片来源:耶鲁大学)
  Herbst教授总结道:“总体来说,我们看到NSCLC患者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好处,但它依然是一种非常‘棘手’的疾病。目前,我们仍然只帮助了30%到35%的患者。因此,我们的研究必须保持新颖和创新。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原文出处:
  RoyS.Herbst,Daniel Morgensztern & Chris Boshoff.The biology and management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ature 553,446–454(25 January 2018).doi:10.1038/nature25183(生物谷Bioon.com)
18#
 红英 发表于: 2017-10-24 08:35:54|只看该作者

SciRep:突破!科学家鉴别出肺癌免疫疗法新靶点!

源自:生物谷
  2017年10月20日 讯/生物谷BIOON/--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tific Report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瑞士伯尔尼大学医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来自肺部肿瘤中的血管周样细胞会表现地行为异常,其不仅会不恰当地支持血管结构,而且还会积极调节机体炎症和免疫反应,相关研究或为研究人员开发治疗间质癌症的新型疗法提供新的靶点。
图片来源:Bern University Hospital/University of Bern
  肺癌导致的癌症死亡的人数最多,据估计2012年全球有160万人死于肺癌,在不同类型的肺癌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最为流行,最新的遗传学分析或能帮助研究人员开发治疗肺癌的新型靶向疗法,这种靶向疗法能够治疗携带特殊靶向突变的肺癌患者;另外一种有潜力的疗法则主要关注对机体免疫反应重新定向来使其识别并且攻击肿瘤细胞;尽管存在很多有潜力的方法,但研究人员仍然需要进行更多研究来理解引发肺癌进展的肿瘤动态学变化机制。
  文章中,研究者发现,血管周细胞在肿瘤的进展过程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这或为研究人员能够提供新型免疫疗法的靶点。研究者Sean Hall说道,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都认为血管周细胞和肿瘤发生发展之间存在一定关联,这也就是为何我们要开展这项研究的原因;这项研究中,我们对进行胸外科手术的NSCLC患者的样本进行了收集,随后在实验室中我们对这些肺癌样本中的血管周细胞进行分离。
  相比来自正常肺部组织的相同细胞类型而言,来自NSCLC患者机体中的血管周细胞往往会表现出多种异常特性,其中一种名为白介素-6的促炎细胞因子表达上升了,白介素-6就是一种PD-L1,而PD-L1是一种可命中目标的靶向性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研究结果表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机体中的血管周细胞能够积极调解机体的炎症和免疫反应。
  下一步研究人员想通过研究观察血管周细胞如何完成其支持血管的功能,为了研究其中所涉及的机制,研究者Colette Bichsel开发了一种能在实验室中进行维护的特殊芯片,血管能够在芯片中生长;随后研究者通过研究发现,利用NSCLC衍生的细胞和正常的血管周细胞就能够成功生长出血管组织,但其中存在一个重要的差异,即相比正常的血管组织而言,肿瘤衍生的血管周细胞所长出的血管组织会发生泄露;这就表明,肿瘤的血管周细胞或许并不能充分支持血管的结构,这或许就会增加肿瘤细胞逃逸的可能性。
  本文研究首次发现血管周细胞在促进机体促炎性反应和免疫抑制微环境的形成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后期研究人员还将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阐明肺癌疗法新型靶点,这或为未来开发新型肺癌靶向性疗法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和希望。(生物谷Bioon.com)
  原始出处:
  Colette A.Bichsel,Limei Wang,Laurène Froment,et al.Increased PD-L1 expression and IL-6 secretion characterize human lung tumor-derived perivascular-like cells that promote vascular leakage in a perfusable microvasculature model.Scientific Reports(2017).DOI:10.1038/s41598-017-09928-1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7#
 红英 发表于: 2017-10-10 18:35:00|只看该作者

联手治疗肺癌重磅免疫疗法启动3期临床

源自:药明康德
  7日,癌症治疗领域传来一条引人关注的消息──默沙东(MSD)与百时美施贵宝(BMS)的两款重磅免疫疗法Keytruda与Yervoy将强强联手,在3期临床试验中检验对肺癌患者的疗效。该临床试验在今日正式启动,试验编号为NCT03302234。
  Keytruda近年来可谓风头正劲。自上市以来,它已获批治疗多种癌症。去年,它成为了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疗法;今年,它又获批与化疗联合使用,一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而无需考虑患者的PD-L1表达水平。
  即便已经为癌症患者带来了全新的治疗方案,默沙东也没有停止新疗法的研发。事实上,这家公司正在不断探索Keytruda与其他药物的组合,拓展这款免疫疗法的前景。与百时美施贵宝的合作,正是默沙东的诸多尝试之一。
  按计划,该3期临床试验将招募548名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他们的肿瘤均为PD-L1阳性(TPS分数不小于50%)。该研究将分为两组,一组使用Keytruda与Yervoy的组合,另一组则使用Keytruda与安慰剂。该研究的主要临床终点是总生存期(OS)与无进展生存期(PFS)。这项试验将于今年11月起招募患者,预计能在2022年获取数据。
  业内一些分析师认为默沙东的这项试验设计极为勇敢。先前,PD-1抑制剂与CTLA-4抑制剂的组合疗法都选用化疗作为对照组,而本试验的对照组是效果出众的免疫疗法。如果该试验的结果显着,那么这将为患者在现有的疗法基础上,带来更好的治疗方案。这是一个巨大的福音。(生物谷Bioon.com)
16#
 上官123 发表于: 2017-9-28 07:35:00|只看该作者

韩国研究出肺癌诊断新方法 仅凭呼吸即可初诊

  据韩联社9月25日报道,韩国国内医疗团队开发出了一种仅凭呼吸即可以判断是否患有肺癌的检测方法。韩国医疗界期待这种仅凭简单的检查进行诊断的方法能够得到普及,这将有助于肺癌的早期发现。
  盆堂首尔大学医院胸外科研究组25日表示,已与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ETRI)博士李大植(音)研究组共同开发出了“呼出气体肺癌诊断检测法”。
  呼出气体是指呼吸当中呼气的时候,该检测法将肺中的癌细胞产生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提取物通过传感器进行分析,以此来诊断肺癌。
  研究组采集7名肺癌患者和48名正常人的呼出气体,通过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开发的电子鼻(Electronic nose)中内含的感应器对呼出气体中的主要成分进行了数据化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前肺癌患者的呼气与常人不同,接受手术后与常人相似。
  研究组解释说,手术后,癌细胞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就会减少到与正常人相同的水平。这意味着,只要确定呼气当中包含多少诱发癌细胞产生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即可进行肺癌的初期诊断。
  另一名教授表示,目前诊断肺癌所使用的X光、CT等影像检查存在放射性物质危害、高费用、造影剂副作用等负担。因此,仅通过对人体无害的呼出气体分析,即可检测是否患有肺癌的方法的发现具有重大意义。
  研究组认为,虽然该检测法很难用于临床,但在提高准确性,获得更多的患者认可后,将会发展为真正的肺癌检查方法。
原文标题:(韩国研究出肺癌诊断新方法 仅凭呼吸即可初诊)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5#
 上官123 发表于: 2017-8-23 11:35:00|只看该作者

确诊肺癌 不能只靠“一口痰”

源自:科技日报
  取痰、化验、出报告,三个小时就能进行肺部肿瘤辅助诊断──近日,杭州一家医疗企业发布消息称,他们研发的“用一口痰就能测肺癌”的产品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上市。据说这还是国内首个通过痰液核酸检测,进行肺癌临床诊断的获批产品。
  痰液检测不是“金标准”
  “‘痰液核酸检测’只是作为早期诊断肺癌的辅助手段之一,并不是判定肺癌的‘金标准’,还是要结合影像学等综合考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老年病内科倪莲芳副主任医师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明确表态说,临床上要判定是否肺癌,最终还是要根据病理检查结果。
  尽管近年肺癌的治疗已取得很大进展,但是许多患者就诊时已是晚期,预后较差,如何提高早诊率是肿瘤学术界长期致力解决的问题。倪莲芳介绍说,早期诊断的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类:提高公众对肺癌症状的认识,用包括X射线和CT在内的影像学检查手段筛查,检测血液中的生物标志物,检测呼吸道分泌物和呼出气。
  “检测呼吸道分泌物就是新闻中说的痰液检测。”倪莲芳解释说,痰液检测是目前诊断肺癌简单方便的无创伤性诊断方法之一,不需昂贵设备,病人无痛苦。痰液中含有支气管肺组织的脱落细胞,肺癌或癌前病变产生的一定量的癌细胞或非典型细胞会随痰液咯出,所以,痰液作为标本是可靠的。
  事实上,临床上一直就有痰找癌细胞的病理学检测方法,只是由于它的敏感性受到肿瘤的位置、组织类型和痰标本留取正确与否的影响,同时也受病理科医生技术水平的影响,总体的检出阳性率偏低一些,而且时间比较长,一般需要2~3天才能出结果。离新闻里说的三个小时就能出结果相差甚远。
  病理诊断患癌才是真的癌
  据统计,目前,我国肺癌的整体治愈率仅15%。其中,早期治愈率高达92%,中晚期治愈率仅10%。
  “肺癌是一个早诊断早治愈的代表癌症,早发现早治疗能够大大提高肺癌生存率。”但是倪莲芳也表示,肺癌早期,痰液细胞学检测的阳性率并不高,等到了阳性率高时又到了晚期,这是很矛盾的。“有些早期肺癌的患者,通过痰液细胞学检测来诊断比较困难。”而新闻报道的“痰液核酸检测”则可以从痰液中识别出一些微量的不正常的成分,通过分子检测,从分子机制的角度来辅助诊断,判断肺癌的风险,这对肺癌早筛是个利好消息。
  据知,痰液核酸检测肺癌的技术原理是: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hTERT)是细胞内一种与癌变密切相关的逆转录酶,除了生殖干细胞和造血干细胞,人体正常细胞不表达hTERT,痰液等源于肺呼吸道的样品若测出hTERT mRNA,则表明存在癌变细胞。
  “新闻说是用分子生物学检测端粒酶的技术进行检测,也就是说:有端粒酶,即为阳性;没有端粒酶,则为阴性。这只是在分子机制上面给医生诊断提供了另一种手段,增加了更多的证据而已。”倪莲芳再三强调,虽然比痰液细胞学检测更敏感,但并不能肯定肺癌诊断,也不能区分病理学类型,它只是一种辅助手段。
  通俗地讲,痰液核酸检测就好比日常体检中的某些肿瘤相关特异性指标。倪莲芳给记者举了个体检的例子,比如,体检时如果发现甲胎蛋白指标升高了,通常怀疑与肝癌有关。但是,体检时虽然发现了肿瘤相关的指标有所升高,却并不意味着一定得了肿瘤。同样的道理,如果痰检核酸阳性,就应该高度重视,进一步去排查肿瘤,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检测发现指标升高,也不代表一定患了肺癌。“病理学才是肿瘤诊断最后的金标准,换言之,就是,病理学诊断是癌那就是癌了。其他检查都只是有助于医生发现、判断病情,或在治疗过程中跟踪治疗效果。”
  倪莲芳表示,端粒酶检测提高了痰液检测的阳性率,连抽血和CT都免了,对于肺癌的筛查还是很有意义,但需要提醒的是,一定要关注检测结果的假阴性,尤其是临床上越来越多的表现为周围型肺小结节的早期肺腺癌,痰液检测的价值有限。“对于肺癌高危人群,痰液核酸检测不能替代低剂量CT的筛查。”
  “痰液检测”作为一个比较高端的科技成果,主要价值在于筛选,如果作为一个诊断标准,目前看还有一定的距离。浙江省中医院肿瘤科副主任中医师王彬彬也认为,当下而言,“痰液检测”不能作为肺癌的诊断依据,只能是一项辅助检查的方法。
  对于被媒体爆炒的“一口痰测肺癌”的新闻,该研发公司的负责人也坦言,“痰液检测”可以作为辅助手段,与血液、影像学肺癌检测手段相互补充,判断是否存在肿瘤。“此前在三家三甲医院进行的总样本大于1000例的临床研究显示,该检测法的阳性符合率即灵敏度为84%,阴性符合率即特异性达95%,肺癌I期检出率为76.32%,具有早期检查的应用潜力。”
  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筛查
  由于现在环境、生活方式等原因,肺癌已经成为发病率最高的癌症。尽管近年来在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目前肺癌5年生存率也仅为15%~16%。因此,要依靠“低剂量螺旋CT”,在高危人群中开展肺癌的早期筛查,能够达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改善生存率的目的。
  根据2015年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推出的“低剂量螺旋CT肺癌筛查专家共识”建议,年龄50~75岁;吸烟≥20包年,包括曾经吸烟,但戒烟时间不足15年者;长期处于被动吸烟环境中;有职业暴露史(石棉、铍、铀、氡等接触者);有恶性肿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有COPD或弥漫性肺纤维化病史的人,最好每年做个低剂量CT筛查。“今后,还可以考虑在此基础上,增加‘痰液检测’,两个一起做,可以提高早期肺癌的准确率。”倪莲芳如是说。
  据知,低剂量CT发现早期肺癌的敏感度是常规胸片的4~10倍,可以早期检出周围型肺癌。但是很多人担心频繁做胸部CT,会否受射线辐射太多,反而不妙。对此,倪莲芳指出,目前用于早期肺癌筛查的,已经是低剂量平扫CT,一年一次对身体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14#
 上官123 发表于: 2017-8-19 07:35:01|只看该作者

研究发现抗击侵袭性肺癌的新战略

源自:medicalxpress
  诺顿胸科研究所科学家2017年8月15日刊登了一篇关于侵略性和难治性亚肺癌的新型治疗途径的研究。研究由Norton Thoracic研究所助理教授,Timothy Whitsett博士和Landon Inge博士领导。
  特色研究发现,具有特定基因组突变的肿瘤患者更有可能从目前临床试验中的新型药物中获益。
  在KRAS和/或LKB1中携带突变的肿瘤在肺腺癌中是常见的,肺腺癌是最常见的肺癌组织型,仍然是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这些突变与侵袭性疾病进展和较差的患者预后相关,并且难以治疗。
  Whitsett医生解释说:“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强调了一项在没有理性治疗选择的一组肺癌患者中可能有效的治疗策略。”
  总部位于凤凰城市中心的尊贵健康圣约瑟夫医院和医疗中心,在美国拥有最繁忙的肺移植计划,诺顿胸科研究所也专门从事肺,胸或食管疾病的评估,诊断和治疗。该研究所致力于通过导致消除肺部和食管疾病的科学研究来进行发现,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胸部癌症,包括肺癌,食管癌和胃癌。
  Inge博士补充说:“我们希望这些发现能够为靶向该分子亚组提供新的探索,从而在不久的将来进行更好的临床试验设计。”
  诺顿医学博士研究实验室Whitsett和Inge通过探索使用AZD1775(一种WEE1激酶抑制剂),使用体内模型来忠实地重现患者相关的肺癌亚组,得出结果。研究部分由慈善家约翰和多丽丝诺顿以及圣约瑟夫基金会的慷慨捐赠资助。
  这项研究的最终目标是继续确定那些最有可能从使用这种治疗方式中获益的患者,并通过选择难以治疗分子改变的肺癌患者,为未来的临床试验设计提供信息。(生物谷Bioon.com)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9 11:01, Processed in 0.1092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