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2042|回复: 6
#
跳转到指定楼层

[乡村·农业甘肃优化马铃薯区域布局 总产量居全国第二

 [复制链接]
  2020年9月25日至28日,全国马铃薯产业现场推进会和2020年中国马铃薯大会在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召开。会议披露,2020年,甘肃省马铃薯种植面积1030万亩,预计鲜薯产量1550万吨,生产原原种13亿粒,该省马铃薯种植面积位居全国第三、总产量位居全国第二,马铃薯种薯繁育和加工在全国具有明显竞争优势。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闪亮山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闪亮山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闪亮山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闪亮山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闪亮山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闪亮山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中共海南省委关于巡视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 市领导会见坦桑尼亚革命党总书记巴希鲁·阿里
6# 青城山
 单身女狼 发表于: 2020-9-28 19:53:5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甘肃优化马铃薯区域布局 总产量居全国第二

源自:中国新闻网
原文标题:甘肃优化马铃薯区域布局 总产量居全国第二

  中新网甘肃定西9月28日电(张婧)“目前,甘肃已初步形成中部高淀粉及菜用型,河西及沿黄灌区全粉、薯条(片)加工型,陇南、天水早熟菜用型和高海拔区脱毒种薯繁育等马铃薯生产四大优势区域,优势区面积占该省85%以上。”甘肃省农业农村厅推广研究员常宏说,甘肃不断优化马铃薯生产区域布局,现在,产业基地已初步建成。

9月25日至28日,全国马铃薯产业现场推进会和2020年中国马铃薯大会在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召开。图为当地马铃薯鲜薯展示 ◎摄影:张婧

  25日至28日,全国马铃薯产业现场推进会和2020年中国马铃薯大会在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召开。会议披露,2020年,甘肃省马铃薯种植面积1030万亩,预计鲜薯产量1550万吨,生产原原种13亿粒,该省马铃薯种植面积位居全国第三、总产量位居全国第二,马铃薯种薯繁育和加工在全国具有明显竞争优势。
  常宏表示,甘肃要健全完善种薯生产体系,提高脱毒种薯生产水平,在安定、渭源、陇西、山丹、庄浪等8个县建设绿色种薯示范基地,以原种、一级种薯繁育为重点,配套开展增施有机肥、减肥增效、病虫害绿色防控、高产栽培等种薯生产技术。
  此外,该省还将集成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推动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建设。在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方面,甘肃在中部高淀粉及菜用区发展高淀粉、菜用型和主食化加工型马铃薯600万亩以上,在河西及沿黄灌区重点发展全粉、薯条薯片和主食化加工型马铃薯200万亩以上,在天水、陇南发展早熟菜用型和主食化加工型马铃薯200万亩以上,在高海拔区脱毒种薯生产优势区生产脱毒种薯100万亩以上。

“中国薯都”甘肃定西不同品种的马铃薯种薯展示 ◎摄影:张婧  115404alj140ungjagi1u9.jpg  保存到相册

  素有“中国薯都”之称的甘肃定西坚持打造区域性特色优势标准化生产基地,依托新型经营主体,调整农机装备结构,推广应用黑色地膜全覆盖技术和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技术,形成了“黑膜覆盖+脱毒种薯+配方施肥+统防统治+机械化耕作”等实用技术,马铃薯标准化生产水平不断提升。多年以来,定西马铃薯种植面积在300万亩左右,标准化种植面积占当地马铃薯种植面积的90%。
  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李旺泽说,该省集成应用脱毒种薯、深松耕、起垄覆膜、绿色防控、机械收获等技术,全面推广“黑膜覆盖+脱毒种薯+配方施肥+统防统治+机械化耕作”等综合实用技术,实验示范推广生物降解地膜、秸秆覆盖、保水剂等新型绿色覆盖材料,马铃薯种植过程实现了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
  在构建绿色化生产体系方面,李旺泽举例说,定西市安定区以马铃薯规模化种植与高标准农田建设、撂荒地复耕复垦、轮作休耕试点等相结合,按照“田路渠统筹规划、梁沟坡综合治理”的原则,采取“相对集中连片、整体推进”的办法,整山系、整流域、整村组发展马铃薯产业,特别是对山坡地、撂荒地、中低产梯田实施标准梯田改造,使农户多处碎片化的耕地变为“一户一台地”,既防止水土流失,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实现“水不下山、泥不出沟,大旱不减产、小旱保丰收”。 ●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浊气 发表于: 2019-11-11 09:38:00|只看该作者

甘肃定西:马铃薯迎丰年更增收

源自:新华网
原文标题:甘肃定西:马铃薯迎丰年更增收

  新华社兰州11月11日电(记者:多蕾、任延昕)秋末冬初,正是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马铃薯集中收购上市的黄金时节。一种“龙头企业带动、政府全力支持、金融机构响应”的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方式,将种植、收购马铃薯的小散户有机串联起来、“抱团”发展,实现马铃薯迎丰收更增收。
  安定区所在的甘肃中部干旱地区,当地人常说,“定西有三宝:洋芋、土豆、马铃薯”。
  安定区杏园乡朱家湾村村民朱贵堂种了半辈子马铃薯,以前辛劳一年,结果却经常不尽如人意。“价钱高的时候往往没收成,收成好了又卖不上钱。遇上贩子‘打白条’,就几千元钱还得去要好几趟!”朱贵堂说。
  去年,他碰上一件新鲜事:有人找他签订马铃薯种植合同,并承诺包籽种包收购,现金结算。“我就和合作社签了合同。市场价要是低于保护价,他们就按保护价保底收购,要是市场价高于保护价就按市场价收。”朱贵堂说,“今年雨水多、收成好,我的马铃薯能卖3万多元。交完马铃薯直接拿现金。”
  朱贵堂所说的这种订单种植模式,由当地农业龙头企业甘肃蓝天马铃薯产业集团发起。蓝天集团以股份合作的形式在安定区各乡镇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联合社再组织各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订单合同,统一马铃薯种植品种、统一收购马铃薯。
  作为连接龙头企业和农户的中间环节,定西兴佳源农牧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去年开始与蓝天集团合作。“龙头企业+合作社”的联合担保方式,解决了合作社收购资金周转难题。
  “有了大企业担保,我们才能实现现金收购。现在农户种植积极性很高。”定西兴佳源农牧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负责人冷权忠介绍,联合社去年组织种植马铃薯7000亩,朱贵堂参与其中。今年,种植面积已扩大到11000亩。
  据安定区马铃薯产业开发办公室介绍,2019年安定区马铃薯种植面积80万亩,预计马铃薯总产量将达到144万吨。目前当地马铃薯市场收购价格稳中有升,全区马铃薯产业总产值将达到30亿元,农民人均从马铃薯产业中获得收入2300元。
4# 金佛山
 格桑花 发表于: 2019-4-12 16:23:00|只看该作者

这种黑紫色的土豆 不是坏掉了吧?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这种黑紫色的土豆 不是坏掉了吧?

  (记者:景啸尘)土豆真的是一个很“厉害”的食材,不管是蒸还是煮,又或者炒煎炖焖,做出来的味道都不会差。但是您见过通体纯黑色的土豆吗?真不是坏掉了,这种黑土豆,形状跟黄色的土豆一样,果皮呈黑紫色,乌黑发亮富有光泽,其实富含营养,口感绵软。
甘肃的黑土豆。受访者供图
  4月初在一场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专场活动上,新京报乡村频道记者第一次见到了产自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的黑土豆。在展台前,负责人傅伟被不少人围住了,忙里偷闲接受采访时他告诉记者:“天祝黑土豆的生产基地位于境内海拔3000米的祁连山脉东端坡地上,地理位置特殊,黑土豆所需的光、热、土条件得天独厚,整个生长过程没有任何污染”。不少来参展的人尝了蒸熟的黑土豆后,都纷纷点头表示味道确实挺不错。
黑土豆切开呈黑紫色。受访者供图
  据记者了解,黑土豆的原产地在南美洲的秘鲁,但是由于产量低,颜色发黑,此前一直没有人重视。马铃薯领域资深专家李延明对这种土豆挺了解:“黑土豆富含原花青素,每1000克黑土豆中,原花青素含量达到了1700毫克,含人体需要的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健康元素等,所以黑土豆不是转基因食品更不是航天育种食品,并且营养价值很高,但是现在北京地区还没有黑土豆的种植,因为地理位置等原因,北京不适合黑土豆的生长”。
黑土豆片。受访者供图
  傅伟介绍:“黑土豆是一年一熟的,每年4月份种植,10月份熟,成长期比普通的土豆多50天左右,保质期在6-8个月,正是因为甘肃和秘鲁一样都是高海拔地区,才能长出高品质、富含花青素的黑土豆。目前,黑土豆的零售价格为5元/斤,批发价格在3元/斤,我们已经打算大批量运往北京,让更多人尝到我们甘肃的黑土豆”。傅伟还介绍了不少黑土豆的吃法,比如烤着吃、蒸着吃、煮着吃、榨汁吃,都是有营养的吃法,此外,还有炸薯条、炸薯片、黑土豆沙拉、黑土豆泥、炒黑土豆丝等等多种吃法。
⊙记者:景啸尘 编辑:唐峥

  校对:何燕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雏菊花 发表于: 2019-3-17 09:08:00|只看该作者

“洋芋开花赛牡丹”──甘肃定西马铃薯产业扶贫新模式观察

源自:新华网
原文标题:“洋芋开花赛牡丹”──甘肃定西马铃薯产业扶贫新模式观察
⊙记者:任卫东、卫韦华、李杰

  新华社兰州3月17日电 题:“洋芋开花赛牡丹”──甘肃定西马铃薯产业扶贫新模式观察
  惊蛰一过,陇原大地的马铃薯春播拉开了帷幕。甘肃省定西市杏园乡白虎村的贫困户张宝云,每天都要去地里查看墒情,为播种作准备。
  “如果能保持去年的收成,今年我家就脱贫了。”几代都是薯农的张宝云没想到,以前种马铃薯只够温饱,有了“蓝天公司”的订单,仅1年时间家里收入就翻了一番。

“反哺”黄土地:龙头企业作引领
  祖祖辈辈背负“苦甲天下”沉重称号的甘肃省定西市,是国家“三西扶贫”主战场,也是中国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的标志性地区之一。
  黄土高坡干旱瘠薄,只有马铃薯(又名洋芋、土豆)等为数不多的农作物在这里可以生长。每到盛夏时节,定西的农村地区层层梯田间,点缀着马铃薯苗开出的小白花,煞是喜人。
  “洋芋开花赛牡丹”,是定西人对马铃薯的感情和偏爱。
  张宝云提到的“蓝天公司”,是一家从定西成长起来的全国马铃薯淀粉行业龙头企业。
  “我们顺应国家战略,立足脱贫大业,专注淀粉主业,不断加快技术升级,实现品牌效应。”蓝天公司现任董事长、“80后”李幸泽说。
  随着我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推进,马铃薯产业给下游加工企业带来了更大的红利。嗅觉敏锐的蓝天公司加大投入力度,引进推广淀粉含量高的马铃薯品种,大大提高了产值。2018年,该公司生产的马铃薯淀粉已占到全国市场份额的四分之一,销售额全国第一。
  企业发展壮大后又反哺产业。截至目前,蓝天公司和定西5万多户农户签了马铃薯种植订单,其中贫困户有5000多户,总种植面积达10万亩,可实现户均增收8300元左右。

大兴“合作社”:收益共享添信心
  扶贫攻坚中,如何调动贫困户参与热情、实现收益共享?定西马铃薯产业扶贫的实践表明:小小合作社,发挥大作用。
  过去,马铃薯种植户们最怕薯贩子“打白条”。有时卖掉万余斤马铃薯,拿到手的现金只有1000多元,其余的都被打了“白条”,薯农利益受损却有苦说不出。
  近年来,定西市大力推进贫困村农民合作社建设,让合作社当贫困户的“娘家人”,与企业签订种植合同,统一收购,稳定价格。
  在安定区团结镇庙川村,一位王姓村民坐在自家小院里向记者算了一笔账:“去年我家种了50亩洋芋,交到合作社,每斤比市场上高出一毛钱,一共收入3万多元,除去成本,净赚了2万元左右。都是现金付清,省心!”
  安定区是定西市马铃薯的主产区,当地政府和企业合作探索了“项目资金跟着贫困户走、贫困户跟着合作社走、合作社跟着龙头企业走、龙头企业跟着市场走”的“四跟着”联结机制,拧紧产销“关键环”,激活扶贫“发动机”。
  很多普通农户正是通过加入合作社,摆脱了单打独斗的窘境,成为马铃薯产业上的重要一环,从而实现了脱贫“摘帽”。
  2018年,定西市1101个贫困村组建农民合作社总数达到6016个,实现了所有贫困村有2个以上的合作社。

金融来“输血”:实现“共赢”促脱贫
  采访中,一些基层干部表示,过去产业扶贫资金来源和融资方式较为单一,主要依托政府资金投入,点多面广,易出现“撒胡椒面”的问题。
  而今在定西,马铃薯产业供应链金融创新起步,由龙头企业提供担保,银行为马铃薯产业链上下游的中小微企业和农户投放低息贷款,弥补了扶贫产业融资短板,金融“输血”促进产业“造血”,带动贫困户脱贫。
  定西安定区团结镇唐家堡村的鑫源马铃薯良种专业合作社是供应链金融的受益者。2017年,鑫源合作社以“龙头企业+合作社”联合担保的方式,获得中国工商银行甘肃省分行300万元基准利率的产业扶贫贷款。
  “以前因为缺乏抵押物,没办法从银行贷款。如今有了龙头企业的助力,合作社就能放开手脚发展了。目前我们已建起了6000亩马铃薯种薯扩繁基地和原料供应基地,产业规模上了台阶,脱贫指日可待。”鑫源合作社负责人王永军说,2018年11月,合作社现场为251户马铃薯订单农户发放了75万元的订单收购资金,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70户,共56万元。
  “供应链金融的创新实践,增强了马铃薯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户的抗风险能力,实现了全产业链共赢。”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行长张庆昉表示。
  据统计,2018年以来,仅中国工商银行甘肃省分行累计发放的产业扶贫贷款就达5.93亿元,惠及20万户农户,带动贫困人口26318人。
2# 四姑娘山
 幻想式流浪 发表于: 2018-12-21 17:38:00|只看该作者

甘肃“扶贫土豆”直进食堂 农户高校都受益

源自:新华网
原文标题:甘肃“扶贫土豆”直进食堂 农户高校都受益

  新华社兰州12月21日电(记者:白丽萍、胡伟杰)记者21日从甘肃省教育厅获悉,截至目前,甘肃已将1000吨“扶贫土豆”运抵全国部分高校,“农校对接”使贫困地区农户和高校双双获益。
  据了解,这1000吨土豆来自甘肃省定西,是真正意义上的“扶贫土豆”。定西是甘肃省马铃薯种植面积最大、最集中的区域,年均种植面积在300万亩左右。
  农产品价格容易受季节、市场规模、供需等多种因素影响,为了保障贫困地区农户稳定增收,今年以来甘肃省教育厅与全国农校对接办公室签署了供应马铃薯的协议,高校均积极以略低于市场价格收购定西土豆。
  甘肃省高等学校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冬季菜价普遍上涨,在教育部稳定食堂菜价的要求下,他们还将陆续向北京、贵州、江西、湖北等高校供给2000吨土豆,维持学校食堂使用量,并且压缩中间流通环节,降低原材料成本,让大学生也得到实惠。
  为了实现“农校对接”精准扶贫常态化,甘肃还积极引导贫困地区农产品供应基地的主动服务意识,建立贫困地区农副产品销售渠道,强化供应基地与高校之间的联系,探索建立长效机制。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 贡嘎山
 楼主|闪亮山 发表于: 2018-10-29 17:08:00|只看该作者

“定西三宝”蝶变──甘肃定西马铃薯产业创富观察

源自:新华网
原文标题:“定西三宝”蝶变──甘肃定西马铃薯产业创富观察
⊙记者:任卫东、聂建江、张文静

  新华社兰州10月29日消息,题:“定西三宝”蝶变记──甘肃定西马铃薯产业创富观察
  在曾经“苦甲天下”的甘肃省定西市,干部群众经常笑称“定西有‘三宝’:土豆、洋芋、马铃薯”。
  一颗相貌平平的小土豆究竟有多少个“身份”?有多大作用?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甘肃定西,小土豆给出了令人惊喜的答案:不仅填饱了老百姓的肚子,带领贫困户脱贫,还正在帮助人们增收创富,实现大梦想。

“胖土豆”变成“金蛋蛋”
  十月下旬,秋收季节接近尾声,马铃薯的采挖也告一段落。赵玉山终于有休息的时间了。
  过去的半个月里,定西市安定区巉口镇龙滩村党支部书记赵玉山有序地组织村民采挖、出售马铃薯。采挖马铃薯是他们一年中最重要的大事,堪比过年。
  “洋芋以前是吃饭的口粮,现在‘胖土豆’变成‘金蛋蛋’了。”赵玉山逢人就提,“全村400多户、1400多人去年靠种植洋芋,每人就有2000元的纯收入。”
  “定西有‘三宝’:土豆、洋芋、马铃薯”。说的是同一种作物,足见马铃薯对定西人的金贵。
  20世纪80年代以前,马铃薯是当地人度荒充饥的“救命粮”。
  赵玉山说:“80年代,我家就种洋芋,挖出来,放到水里煮一煮,就是一顿饱饭。”
  定西市位于甘肃中部,十年九旱,极度缺水,是我国最贫困的地方之一,也是甘肃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曾几何时,这里是贫瘠荒凉的代名词,清末陕甘总督左宗棠曾认为此地“苦甲天下”。
  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和其他作物相比,马铃薯最易成活,且营养丰富,能够快速满足人们的口腹之需。
  1996年,定西市实施“洋芋工程”。2008年,定西市开始打造“中国薯都”,使马铃薯产业步入科学化布局、集约化种植、标准化生产、精深化加工的新阶段,马铃薯种植面积由100万亩发展到300多万亩,位列全国地级市第三,总产量由不足100万吨提高到500万吨,位居全国第一。
  定西市副市长陈学俭介绍,目前,全市农民人均从马铃薯产业中获得收入159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3.2%。马铃薯产业已成为定西市具有代表意义和独特优势的支柱产业之一,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土豆的“108”种吃法
  马铃薯,一种不起眼的块茎,却兼具粮食、水果和蔬菜里的全部营养,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世界四大粮食作物之一。
  2015年,我国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推进把马铃薯加工成馒头、面条等主食,使马铃薯成为水稻、小麦、玉米外的又一主粮。这一战略正悄然转变定西市政府部门、种植农户、食品加工企业和消费者的观念。
  定西市有着200多年的马铃薯种植历史。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当地政府和企业想方设法使马铃薯以各种新面孔示人。
  如今在定西市,马铃薯一改往日“灰头土脸”的形象,化身“颜值”极高的美食。土豆苁蓉三鲜、土豆荷花酥……以马铃薯为原料,能加工成108种特色美食,令人惊叹不已:只有想不到的美食,没有马铃薯做不了的美食。
  陈学俭介绍,定西市现有马铃薯主食生产企业15家、生产线22条,产能已达到13万吨,其中全粉产能2万吨。马铃薯馒头、饼干、混合面粉、挂面等主食化产品已投放市场。
  甘肃巨鹏清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开发、出口马铃薯主食化产品。企业以马铃薯全粉为原料,加工制作的迷你烤馕、多纳圈等马铃薯主食化产品已经“漂洋过海”来到阿联酋等国家老百姓的餐桌上。
  尽管马铃薯烤馍价格略高,但依然是消费者购买的“香饽饽”。在定西经营了几家烤馍店的马小军道出其中原因:“现在的消费者越来越重视营养和健康。”

“小土豆”出国记
  经过多年的发展,定西不仅成为中国马铃薯三大主产区之一,也被认定为全国第一批区域性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
  定西马铃薯研究所的温室大棚里,四位中年妇女戴着手套,轻轻打开苗床的卷帘,像摘葡萄一样,小心翼翼地摘下一粒粒“小土豆”,放置在干净的筐子里。
  采摘结束后,“小土豆”将被储存在有恒温系统的冷库中。在“出国”前一周,快递员用网袋将其包装起来,码放于纸箱内。随后,“小土豆”乘坐飞机,“飞往”埃及、沙特阿拉伯,在那里“孕育”更多的“子孙后代”。
  定西马铃薯研究所董事长李进福介绍,这些鸽子蛋般大的“小土豆”并非食用土豆,它的学名为马铃薯微型种薯,专门用于繁殖高质量的马铃薯“后代”。从2009年至今,企业已累计向沙特阿拉伯、土耳其等国家和地区出口微型种薯上千万粒。
  企业的出口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安定区香泉镇党委副书记祁钰森说,这家企业为150多名农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其中近20户为贫困户。
  从扩大优质马铃薯种植面积、推动马铃薯主食化战略到培育高质量的马铃薯种薯,定西市马铃薯在农业、经济和粮食安全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
  著名作家贾平凹在《定西笔记》中提及,中国有三处地方值得行走,定西便在其中之一。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如今,定西市依靠马铃薯产业渐渐走出与贫穷相伴而生的苦难,越来越“值得行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 23:22, Processed in 0.156000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