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668|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社会·文明80后青年反思城市化自建生态屋

 [复制链接]
源自:南方都市报
自行车发电实验
  一位1989年出生的青年艺术家,3年前选择和妻子栖居山林,徒手建房,过着乡野农夫的田园生活──2011年5月1日,唐冠华走上崂山清凉涧,从一座废弃的老房子开始,修缮,建造,种菜,养鸡……
  3年后的今天,这对80后小夫妻离群索居的生活开始被媒体关注,并被解读为“对城市化的反思”。而唐冠华的初衷是探求生存选择的多一种可能性,他希望寻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共建一个共同生活的生态社区。
  欲望都市中的另类青年
  唐冠华的经历与大多数同龄人有所不同。
  几年前,他是个背名牌包、戴名牌表、开设计公司的“有为青年”。初中就开始接单帮人修电脑。到了高一,修电脑的活儿都由同学去做,他只要收取提成即可。他觉得上学没意思,便学开了个设计公司,为开业的商铺拉乐队表演,挣眼球。生意后来越来越难做,精明的同行不断挤占市场,唐冠华不得不绞尽脑汁创新,随后又拉过街舞团、CosPlay(角色扮演),直到被一位艺术家朋友的摄影作品击中,他忽然意识到,艺术创作才是他的事业。
  他在青岛市里开了个平面设计工作室,取名为“馆子”,几经迁移,最后在大学路的青岛美术馆对面找到了一个靠海的大院子。唐冠华把工作室当成“公共空间”,南来北往的朋友们在此借宿、做饭、玩音乐、喝啤酒。
  其中有个拍电影的朋友叫韩愈,他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曾组建过一支电子乐团体。唐冠华清楚地记得:“有一天清晨,韩愈从卧室的地板上爬起来,告诉我他有一个计划,他说每一个城市都有许多未被界定归属和用途、闲置着的建筑空间,他希望将它们利用起来。首先将隔壁荒废的老舍故居作为一个具有读书、休息、观影、住宿等功能的公共空间,并期望将其复制到各个城市,形成交互,客至城市的旅人可以找到这样一间免费的宿舍,每个人赞助一些力所能及的物资给需要的人,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唐冠华讲到这里兴奋地几乎大叫起来:“我觉得开放城市废弃空间的这个想法特别好!”
  “馆子”的隔壁便是老舍故居,但在2010年之前,这只是一栋充满粪便、垃圾和蛆虫的“垃圾场”,尽管房子的一个角落里挂着“老舍故居”四个字,四邻仍然往空房子里扔垃圾。
  韩愈号召人们一起动手清理,在半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就将房子清理干净,变成一个可以居住、观影、读书、听音乐、看广播的公共空间。
  但是,盘踞城市闲置空间的计划并没有继续下去。韩愈在公共空间的白墙上写上红色大字:“你有盘踞的权利”、“你有听的权利”、“如果你想被他人允许,那么你应先允许他人”……这些风格前卫的字句引来了人们的关注。很快,媒体和政府介入,以破坏公物为由制止了盘踞计划。
  接下来该撤到哪里去?不久,这群80后的年轻人也面临结婚、买房的问题,逐渐搬离了馆子,这让唐冠华十分感慨。一群朋友凑在一起讨论:有没有一个方案,能够把紧张的人际关系、住房、教育、养老等等现实问题全部解决,保持一起工作、生活的氛围?
  唐冠华觉得,光是发问还不够,行动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自给自足
  离开城市,向大自然讨生活。在几番头脑风暴之下,这群都市青年把他们的行动称作“家园计划”。按韩愈给出的定义,“家园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反省,是对如何延续人类文明的探讨。家园并不是苦行僧对人类自身极限的试炼,而是研究如何让人类生活得更加舒适健康。家园不是反城市化,而是让人可以在城市与家园之间自由选择。家园不反对科技,而是探讨科技与自然的融合。”
  在这个计划中,他们把“所有可能发生的事”都想了一遍,从建筑、能源到日用品。唐冠华和朋友们在新的家园计划工作室里开展各种有意思的实验:把三轮车改造成电动车,踩着自行车就能让灯泡亮起来。唐冠华的妻子邢振也辞职共同参与到丈夫的生活实验中来。
  唐冠华认为,土地和房子都是现成的,这不能算自给自足。“如果你独立生存都困难,你怎么独立思考?肯定得依赖各种东西,你只要依赖一点东西,你就放弃一点自己。”更深层次而言,唐冠华认为社会分工完全不是必须的。他曾在日志里指出,如果每一个人生活中的能源和食物都靠自己的双手来劳作,工作之余根据自己的兴趣学习和研究,这样每个人的时间都是平均分配,不会出现剥削和奴役。
  自给自足的生活,在他看来,要从森林开始,从零开始,从无到有。终于,他在青岛沙子口镇西九水村的清凉涧找到了一块闲置用地。2011年5月1日,唐冠华和一个朋友走上崂山,第一件事便是将废弃的房屋重新修缮整理,这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两个来自城市的男孩都不会做饭,他们生吃蔬菜,西红柿拌拌糖,把青椒撕开吃,用暖瓶和热得快下面条。
  但是,这所改造的旧房子不符合唐冠华的想法,在他眼里,建造房子的原则是:让自然的能量流经人再回到自然。唐冠华希望开发低成本的可拆卸生态建筑,利用废弃塑料袋和废弃塑料瓶为材料,建造一座自给自足实验室。
  所以,在旧屋改造之后,他又在山上另辟一处建了栋双层白色小屋。最初的设想是使用三合土,使用天然建筑原料即可夯打出坚实的土墙。唐冠华并无建筑背景,只能从读书、上网查资料开始。他一个一个试,全部宣告失败。后来有来访者提出建议,改成以沙子和石灰为原料,三七配比,果然成功。新房子的墙体中填充了1.5万个矿泉水瓶,搜集这些瓶子着实耗费不少时日。家园计划便和青岛的各大院校学生社团开展合作,收集塑料瓶。
  花了两年时间,这栋新房才落成,2013年,唐冠华和邢振在自己建造的房子里度过了一个夏天。进入崂山的冬天,山风呼啸着掀开房门。夏天一结束,他们又搬进了下面租来的老房子。距离理想中那座生态环保同时又舒适的房子,还有一段距离。
  分享永续生活方式
  唐冠华没有学过建筑,邢振也没有学过种菜,在山上,他们从零开始,慢慢学习向大自然讨要生活。
  唐冠华遇到的挑战是技术方面的问题。投入不少人力、财力做的风力发电机并不是很成功,发电机的三片叶子坏了两片之后没能再修好。因此,新房子便采用了太阳能发电。之前做的电动车也出现卡链条的问题。“稍微有点机械专业知识的人都能解决,但我们就是解决不了。”这让唐冠华有些苦恼。但与此同时,他也强调,所有的经验都有其意义。
  在他眼里没有“失败”的概念。“行动本身就有意义,这个过程中也会积累一些经验,就会留下痕迹,这就已经足够。”
  令邢振感到颇有压力的,却是资金方面的问题。“人来得越来越多,资金就会越来越紧张。来一个人,就会有消耗。如果他无法承担自己的消耗的话,就会落到其他人身上,所以会有顾虑。”如果仅是小两口的吃穿用度,邢振很有信心能够自给自足。但家园计划对外免费开放,感兴趣者可免费入住体验,无疑增加了他们的支出。2014年之前,家园计划试着申请一些基金会的项目,却没有一个得到批准。
  2012年初,邢振辞去了证券分析师的工作,担负起研究日用品的工作。她学会了制盐,做肥皂,理发,做豆腐,烙饼,裁衣,做鞋子,种菜,养鸡……“有时候会逼我去做一些事情,比如肥皂,他非得用古法做,不让用氢氧化钠,因为我们很难自己制取氢氧化钠。”她故意在唐冠华面前抱怨。
  到了晚上,家园计划的博客都会更新日志。邢振将平时记下的零碎笔记整理成文,他们计划,在2016年之前出版一本自给自足手册。“到时候找人赞助一辆车,我们就在车上到处去发手册,让感兴趣的人都参与进来!”唐冠华毫不掩饰内心的兴奋劲儿。
  今年似乎是家园计划“转运”的一年,一家基金会支持其制作自给自足实验视频。唐冠华把成熟的一些手作经验拍成照片,再用“连帧动画”的方式做成视频,分享给感兴趣的人。
  再过1年多,崂山的房子就到租期了。他们正在寻找更大的空间,能建立一个共同生活的社区,找到共同实践家园计划的人。
⊙记者:刘素楠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妮爱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妮爱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妮爱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妮爱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妮爱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妮爱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谐剧:洋溢着创造智慧的地方艺术 ISC前任全球副总裁:NGO如何搭建对话平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6 00:26, Processed in 0.156001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