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211|回复: 8

[油画希洛评贺文斌:小城春色,那双忧郁的眼睛

 [复制链接]
小城春色,那双忧郁的眼睛
⊙作者:希洛

  那双蓄满忧伤的眼睛,在本次春季艺术沙龙展览上,肯定给观众留下挥之不去的印象。那个有着古典美感的青春少女,站在黛色的城墙下,望着你我,她想说些什么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她以这种姿态抵触现代文明,而要进入记忆深处的故事。哪怕墙头垂下一枝艳丽的桃花,也不能改变她反叛的性格。
《桃花-2》Peach blossom2007年150x80cm
  如果我们把反叛看作是一种精神的时尚,那么,外表的时尚却无法掩盖她的内核。外表的特征,是她与这个世界妥协的方式,而骨子里,她有自己的主张。正是这一点,赢得了许多青年观众的共鸣和赞许。
  这些作品──画和雕塑──的作者贺文斌,是一个来自陕西的青年艺术家,1991年他来到苏州上学。当时正是苏州城市改造的开始,有一次暑假过后回到学校,苏州这座江南古城的瞬间巨变让他大吃一惊!位于干将路两侧的大片的老宅被无情地拆毁,到处是老砖老瓦老旧的门窗。有些小巷他还从未走过,就与他永别了。如今,古老的苏州城几乎被改造成了一座崭新的城市,到处是媚俗的影子,中国文人为之倾倒的江南韵味消失了。于是,他开始寻觅硕果仅存的老宅,并用相机记录下来,然后又延伸到周边古镇,后来又来到皖南徽州……这几年贺文斌痴迷于古建筑,油画也自然是表现老房子,开始用单纯的黑白画出一种沧桑的感觉,他将这个系列称作“逝色的记忆”。
荷花池180x120cm2010
  贺文斌笔下的主题,就是一个江南美女与老城的对比,新与旧,柔性与刚性,活体与样本,对立之中,他希望获得一种内在的统一。他或许认为,时尚美女与传统的古典环境反差十分强烈,这就是现代苏州。他确实说过:“其实我的创作就是希望在画面上营造一种观念性的语境与戏剧的冲突,表现自己对这种现实的另类体验与思考。”
  前年秋天他在苏州美术馆办过一次个人画展,座谈会上有前辈指责贺文斌将人体极不和谐地放进美丽的苏州园林令人感到不舒服,并且在展览结束后还有观众写信,提出对他作品中荒诞场景的不理解。
墙有茨Walls are hidden150x80cm2008
  贺文斌则说:“其实我自己也困惑于要表达什么理念、意念,这个世界充满荒诞、矫情与粉饰,不断上演着各种戏剧性的情节与故事,我想营造这种现实的场景,通过画面符号化的冲突与异象表达我对这个世界的困惑与批判,释放自己内心深处无以言表的挣扎,也许正是这种形而上的玄思使读者感到陌生与不解。”
望梅-2 120x50cm 2008年布面油画
  从小在陕西长大的贺文斌,熟悉的是黄土高原的人事与景物,熟悉那里的风土与歌谣,对江南小城的陌生感与认同感,可能就是他的灵感与动力。两者之间的差异,也极大地激发了他的诉求欲望。而这,往往是艺术创造的一大源泉。在陌生人的眼里,当地人熟视无睹的事物,才可能被“外来入侵者”轻易地揭示出怪诞和荒谬的东西。
源自:新民周刊)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水晶猪猪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水晶猪猪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水晶猪猪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水晶猪猪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水晶猪猪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水晶猪猪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诚轩18秋拍·书画丨 血战古人大PK 坐拥35万用户,壹艺术豪迈上线
2# 四姑娘山
 镜花水月 发表于: 2018-11-9 01:34:01|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贺文斌:被误读的艺术──对当代艺术的几点认识

被误读的艺术──对当代艺术的几点认识
⊙作者:贺文斌

  推荐关键字:当代艺术 价值标准

艺术乱象,值得讨论
  近几年来,北京正在成为国际重要艺术中心,庞大的798艺术区内,中国当代艺术备受国际艺术界瞩目,各类先锋艺术形式冲击着人们的眼球。但2008年突然而至的金融危机使许多行业都遭受了严重打击,当代艺术亦受到严重挫伤,于是各种诋毁当代艺术的声音也扑面而来,什么阴谋啊、垃圾啊、丑恶啊等等词汇,人们似乎感觉到当代艺术是个危险的游戏。但同时也应了解,历史上每个时期新艺术的出现总是伴随着“危险”和“混乱”,恰似印象派绘画在当时受到的冷遇,这需要有识之士对艺术进行深入的认识,用其慧眼去发现其中的价值所在。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对当代艺术的不理解甚至误解的情况还是相当普遍的。
  比如,追求独创和新观念甚至反传统的当代艺术在国内还没有明确的评价标准,这也符合了某些投机者的忽悠心理,所以也有一种情况,一些貌似当代实则肤浅的作品也被盲目追捧给观众造成困惑。而相比之下传统学院绘画艺术则有许多评价准则,如注重技术讲究笔触色彩等,大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但同时也会审美单一缺乏创新的活力。
后园·无处告别The backyard,nowhere to be found130x110cm 2005年
  这里,有必要从大的角度将中外各艺术门类简要分类,作一下比较。
  西方古典绘画艺术:表现宗教题材,写实、唯美、崇尚人体美、科学性的完美结合。
  西方现代主义绘画艺术:颠覆写实艺术,追求形式语言,变形与夸张,去文学性,强调个性与风格。
  中国古典绘画:追求笔墨的运用,意境与人格品味的呈现。
  国内主流绘画艺术:讲究技法完美、构图符合审美习惯、追求油画艺术的色彩特质、成熟稳健的个人风格,主题追求美好与健康,崇尚对“真善美”的表达,回避负面表现等。
  当代艺术:思想观念为先,超越或舍弃古典主义及现代主义绘画的技法追求,亦或利用,消解深度、去审美等等。
  从比较中我们会明显地发现各个门类各个时期艺术风格观念迥异,尤其在西方,现代主义绘画对古典主义绘画是一种反叛,当代艺术又颠覆了现代主义,而颠覆与反叛总是伴随着新的创造,使艺术的发展不断前行。
梦园130x110cm2005年
  国内大众对当代艺术的认识刚刚开始,对艺术史缺乏了解,人们刚刚接受的传统绘画的一些艺术评判标准在当代艺术中都没有了参照,在这个产生强烈碰撞与新价值判断尚未被人们接受的过程中,正使得“操作者”和“投机者”有了很多“忽悠”的余地,于是个别天王艺术家的价格甚至迅速超越传统大师,直接透支了未来的发展空间。国内艺术市场刚刚起步,市场的引导也需要有炒作成分,但同时更需要专业规范的艺术机制。“天价”是一个人为的外在因素,我们如果去掉天价因素看本质,形象点说褪去华丽的外衣观其裸体,即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或许需要人们对当代艺术进行一个正确的认识过程,尤其是对当代艺术存有偏见和误解者。
  由于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在近代存在断层,使得“现代艺术时期”在国内的发展过程变得极为短暂。在经济繁荣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艺术界出现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多元纷呈的新局面。
《桃花-3》Peach blossom布面油画 150x 80cm2007
  首先,中国传统艺术(书法绘画等)呈现出繁荣景象,因其有着深厚广泛的历史基础。西方古典主义绘画曾在早期深深地影响过前辈画家,如80年代新古典主义,这是较能够为国内广大观众接受的画风。尤其是风景大自然和人体的艺术表现使国内观众扩大了艺术审美的视野。而西方近现代的表现主义作品的创作风格在大众眼中仍然是新奇的,许多对艺术一知半解的人们一出口就只知道梵高、毕加索(这种说法并不夸张,国内艺术教育缺乏广度和深度),而这两个人物也正是西方现代主义时期的代表人物,这也是国内老百姓对西方现代绘画艺术的初步认识,却不见得能够真正欣赏和理解这两位大师的作品。更多的还有塞尚、莫奈、高更、莫迪格里阿尼、席勒、蒙克、夏加尔、弗洛伊德、米罗、克利、莫兰迪、卢梭等等。西方这一时期的艺术作品相对于古典艺术,有着更加强烈的创造性和表现性,艺术家富有浓厚的艺术才情和感染力,他们注重精神表现和人性的追求,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后人尊称他们大师不为过。这些艺术作品通过印刷出版介绍到国内以后深深地影响了艺术界,许多学院中的艺术家正以东方人的视角探索着新的艺术表现语言,并且成绩斐然,如吴冠中、洪凌、尚扬、王怀庆、丁方、任传文、祈海平等等众多大家,还有早年留洋的华裔艺术家赵无极与朱德群,完成了油画语言东方化的转变,这些艺术作品也必将浓缩在艺术史中。而人们正在欣赏、接纳和吸收西方这一辉煌创造时期的同时,西方后现代艺术也一股脑地进入刚刚开放的中国。
《回望》Looking Back布面油画 120x110cm 2008-2011年

当代先锋,颠覆传统
  在主流艺术的边缘,有一批人正进行着一种先锋的有别于传统艺术的创作行为,他们的创作超越了大众的审美范畴,改变了人们对艺术的固有认识,他们就是当代先锋,是时间概念的“当代艺术”中具有实验性并与时代密切相关且具有敏感度的艺术。
  一个时代中,各行各业的社会精英人士总是少数,艺术领域中也是一样,总有一些艺术家以积极入世的姿态进行艺术实践,他们参与这个时代,也远观这个时代,技术或媒介只是他们用以表达思想的手段,他们早已不以艺术自娱自乐陶醉其中,或营养性情,他们善于发现事物的本质,而宁愿舍弃唯美的外衣。其创作题材早已突破了传统的梅兰竹菊、花鸟山水,亦或静物风景、肖像人体。这类艺术已无法装点家居,愉悦眼球。比如岳敏君的作品以夸张的笑脸入画,笑的没心没肺,中国艺术史上还从没有过将大笑作为主题,即使在国际上也没有谁将笑表现的如此极致和富有感染力,而笑的背后传达的却仍是无奈。方力均将泼皮无赖的大光头充斥画面。王广义将文革时期的大批判图像移上画布,批判对象却变成了今天遍及全球的可乐麦当劳。曾梵志的面具系列中,其形象变形夸张看不到任何美感,却有着强烈的表现主义感染力。宋永平笔下的人物形象更为丑陋猥琐,是对国人毫不留情地嘲笑与批判。艳俗主义代表艺术家奉正杰将浓妆艳抹的城市女性更加庸俗化和肤浅化,以表达艺术家对这个时代的看法。
逝色·90年代初被拆的祝家园巷旧影200x200cm2015年作
  当人们观看这类作品时,习惯传统审美的观众第一感觉往往是反感或很不舒服,因为用“优雅”或者“格调”都无法来衡量这种作品,有些人索性回避,不接受,当然因人而异,不论中国古典艺术还是西方古典艺术,其艺术魅力是永恒的,我个人绝不否定,只是,对待今天的艺术现象应带着发展的眼光。
  所以我以为当代艺术是一种前沿的,先锋的,具有颠覆性的,身体力行的艺术,它拓展了艺术的表达方式,它将引领未来艺术的发展。

智性特征,观念表达
  如果每一代艺术家都继承传统沿袭前人那就不会有艺术的发展。
  而这种突破与发展是与中国的开放和当今世界的全球化密不可分的。今天的艺术展览中人们常常对着一件作品说:这是艺术吗?在表现方式上,当代艺术作品已不完全局限在架上绘画,表现为装置、影像、行为、多媒体等多种形态,即使架上绘画,也变得与传统绘画截然不同。在东方传统绘画中,画家追求与自然的和谐,超然物外,在古代山水画中往往营造出一种高远、高洁、空灵的境界。“梅、兰、竹、菊”往往象征“四君子”,感物喻志,总体上追求一个“品”字,艺术家追求人格的高尚和超脱,形成了中国几千年的艺术审美观念①。
逝色·苍茫古镇(布面丙烯加油画)140x270cm
  西方古代艺术中,绘画多与宗教相关,也有表现大自然的雄伟或奇美,文艺复兴时期对人体美的极度追求,在技法上有非常高的要求。东西方艺术的截然不同,在这里仅作简单概括。进入工业时代,这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在现代艺术时期,杜尚,成为不能不提的人物,此人一生中作品不多,却每件作品都引起波澜,他对古典作品有意无意的破坏、调侃,甚至将工业现成品的小便器直接作为作品放入展厅,都使得艺术开始脱离高尚与典雅的圣坛,现代主义之后艺术开始愈发肆意,破坏经典与品味,甚至于龌龊肮脏。
  但从某种角度讲,艺术的表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释放。可见任何事物的进步都有其两面性。进入后现代,艺术家开始反思过去极端的颠覆行为,并理性的对待传统。在重新回到架上后,作品则表现出某种睿智与批评。如袁晓舫的《飞行计划》便是具有典型图式的观念作品,作者将后工业时代的军用轰炸机强行置入中国古代和谐静谧的田园山水,产生强烈的冲突,用不同于文学表达的方式让观者直面当今国际现实!评论家杨卫在他早年的作品中直接将人民币作为绘画主题,并将“中国人民银行”调侃为“中国人民很行”,以幽默无聊的方式调侃现实,并预示了中国经济的迅速腾飞。王广义的《大批判》系列,用文革时期的木刻宣传画为载体,将被批判的对象置换为美国流行文化的代表如可口可乐、麦当劳等,揭示和平年代的文化侵略方式。等等。
逝色·东北街河畔(布面油画)150×80cm2009年

反映现实,批判现实
  这个加速度发展的世界里,艺术也同样日新月异,历史上每个时代的文化艺术总是不同的,都与那个时代相关。在今天的中国,每一个十年都会发生令人难以预料的变化,经济迅猛的发展,带来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每一代人的价值观都发生着极大的变化,表面的繁荣下面却隐藏着复杂的社会问题,我们无法脱离这个时代独立存在。过去艺术家的使命是为人民服务,表现社会的“蒸蒸日上”,而今天的艺术环境相对宽松,艺术家得以更为自由的表达,在什么都在“快餐化”的背景下,图像时代的“图像”较文学的长篇累牍更有着传达的快捷和便利,于是视觉艺术得以发展,艺术家借图像的创造对这个时代发出自己的观点和声音,不是粉饰而是揭露某些现实,使艺术的表达方式完全不同于过去,过去几个世纪以来构建了一种追求“美”的艺术,而今天的艺术则是求“真”②。
  在一些艺术家的作品中表现的十分充分。比如方力均的作品中,我们隐约感觉到那个充满“乌托邦”理想的时代,许多中国人亲身经历过的那些事情。无聊嬉笑的表情背后是人们对价值理想的深深失落。陈文令在其新作品《你看到的未必是真实的》中,“麦道夫被一个放着爆炸式的屁的牛顶在墙的中央,戏谑性地再现了麦道夫处于走投无路的窘迫、无奈、痛苦之状,引人注目的是那种腾云驾雾的充满动感和力量感的“牛屁”,不仅暗喻了人过度贪婪“吹牛”的结局,而且象征了国际金融中心虚拟泡沫的危险。这是一个非常具有观念性的社会批判性的寓意。揭示了视觉表征背后令人沉思的道德危机、信誉危机和信仰危机”③。
逝色·龙门古镇(布面丙烯)80x65cm
  此外,还有青年艺术家魏艺的作品《外来工与他的童年》系列,手持三好学生证,一张对未来充满憧憬的纯真表情旁边是他本人成年后手持暂住证,沧桑又无奈的表情,看后令人感触颇深。艺术家贺文斌的《后园──欲望后》系列作品中,将无聊又姿态夸张的香艳女子置于中国古典园林之中,暗示今天物质膨胀后的中国对传统精神的虚假回归,亦折射出艺术家对这个价值虚空时代的另类解读。所以,今天的艺术与西方现代主义时期已经有了本质的区别,已不仅仅是材料与形式风格,而更为重要的是文化观念与社会意识④。

■ 结束语
  以上也是艺术界对当代艺术学术上的基本定论,而部分当代艺术家仍在以不同的方式积极地进行新艺术的实践,由此可以发现当代艺术是完全不同于其它门类艺术的一种新的艺术表达方式。而对当代艺术的认识也是要有一个逐步接受到深入了解的过程,因为艺术的表现不同于宣传画,也不同于新闻照片,它是通过某种隐喻或象征对事物或个体的某种诗性的表达。当代艺术的象征性表达也不同于延续历代的传统文人画中的象征意义,更不同于欧洲表达宗教信仰的故事性描绘。由此,对于当代艺术的认识与理解总是会带给我们一些全新的视觉感受及心理触动!
  由于当代艺术的实验性和颠覆性,使得它难有统一的评判标准,一些不知所云的垃圾作品往往穿着“当代”的或看似前卫的外衣,而也有许多相当优秀的作品需要人们透过表象去深入思考才能够理解其内涵,这也正是当代艺术的有趣之处,它或许带给人们的不是通过欣赏而获得的愉悦,而是深层解读与理解之后带来的思考。就像印象派绘画在当时也不被古典写实的主流艺术所接受,人们对新事物的接受总是需要一个相对艰难的过程。
  今天是全球化时代,艺术当然会完全不同于过去,实际的状况是,人们面临多种问题,承载着多种压力,许多人更希望艺术带给他们的是愉悦与美好,那就尽情去品味传统与经典,在我们这个时代,多元化的艺术作品也会满足多种审美心理需求。当然也会有更多人逐渐认识并接纳作为精英文化的当代艺术,因其是艺术发展的必然。

※ 注释
  ①《观念艺术的中国方式》顾丞峰 著 湖南美术出版社p143
  ②《艺术的意义》常宁生 著 江苏美术出版社p255
  ③《陈文令的“紧急出口”在哪里》黄笃 文 来源:搜狐文化
  ④《中国当代艺术问题》常宁生 文

※ 注释
  作者系苏州市职业大学艺术学院讲师,南京艺术学院现当代艺术史访问学者。
  文章发表于《大众文艺》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千牛花露露 发表于: 2018-11-9 03:04:01|只看该作者

空洞的魅惑──贺文斌个人艺术展研讨会实录

徐家玲(策展人、研讨会主持人、艺术圈网执行主编
  感谢大家来参加贺文斌个展的研讨会!其实贺文斌2007年就在798举办过一次个展,作品在北京及国内外已受到广泛关注,这次是艺术家将近年来的作品做一次集中的展示,我们首先请杨卫老师发言,因为杨卫老师对贺文斌的作品了解得很多,而且曾在去年撰写贺文斌艺术的批评文章中提出了“后艳俗”的概念,所以请杨卫老师谈谈今天看完展览之后的想法。

杨卫(著名批评家、策展人
  我曾经给贺文斌写过文章,也试图谈到一个概念,大家都知道我原来做过“艳俗艺术”。如果把贺文斌的作品与当时的“艳俗艺术”做一个比较的话,我觉得有两点应该说是不同的或者说在原有的基础之上有所拓展,这里有两个要素。第一个,当时我们做艳俗艺术的时候是一种共识性或者说是一种集体记忆,当时无论是从这种创作模式还是从我们想表达的内容来看都是跟中国社会的共同记忆是有关联的,包括我们这种集体创作模式,大家一起商量,一起出主意。作品内容也同样如此,涉及到中国社会变迁的一种集体状况,这一点实际上跟当时的政治功能是有一定关联的,“艳俗艺术”所设计背景也就是中国文化、中国历史发展中所共有的一种记忆,这一点在贺文斌的作品中没有,他的作品非常个人化。贺文斌作品中个人化的记忆是跟他的生活情境、所处的地域文化是紧密相关的。
玉兰花Magnolia150×80cm2008
  贺文斌生活在苏州,他的作品都跟苏州园林、美女等这样的一些题材产生联系,这些东西非常个人化甚至带有某种私密性。如果我们认真去剖析他的作品便能够发现他所涉及的私密性的内容是类似梦境的一些东西。我觉得贺文斌在“艳俗艺术”基础上深化的一点,就把这种集体记忆向个人记忆拓展,演变为个人化的,这是我的第一个个人感受。那么还有一个感受就是“艳俗艺术”是一种农民趣味,这跟过去的时代记忆是有关系的,因为中国是一个农业古国,而后从农业向工业或者说向商业转型的这样一个历史,所以中国的整个社会文化充斥着农民趣味,于是当时提出“艳俗艺术”,栗宪庭就用了一个很关键的词说农民趣味──“爆发户趣味”这样的一种反讽、模仿。
又一村之六150x150cm布面油画2013
  过去我们总以为农民趣味是一种骂人的说法,带有一种贬义的,比较原始的一种状态,这一点贺文斌又有所不同,他现在画面的这种状态不是一种农民趣味,而可以说是一种小资趣味或是资产阶级趣味,但这里面没有贬义也没有褒义,只是说他与“艳俗艺术”的不同之处,与过去的艳俗的农民趣味有所差异,可以称之为资产阶级趣味,这恰恰是今天或者是这个时代的一个特色。尽管从马克思主义而言资产阶级是刻薄的或者是堕落的,但是中国目前的现实就是这样一个状态,包括整个社会所推崇的趣味方式就是这样的一种方式,所以贺文斌的画面应该说是与今天的时代特征是相关联的。基于这两点,我就提出来了这样一个“后艳俗”的概念,也是试着与“艳俗艺术”做一些区分和比较,区别在哪里?或者今天所享有的东西在哪里?但是,这里面有个困惑,我现在想就是我个人开始主张艺术对社会,对当下的一种担忧和批判。
天香Fragrance from the Heaven160x140CM,2009 2011
  “艳俗艺术”尽管呈现了一种农民爆发户趣味,但是他是一种反讽式的。那么现在的如果从“后艳俗”的一个状态去看的话,其方法论目前是我的一个困惑,以什么样的方式干预社会,这是我比较困惑的。我看到贺文斌的作品里面,至少在他的架上绘画里面,批判性的东西不是很强,他更多是一个个人的私密化的产地,甚至是带有一些心理学这样的一种呈现,或者换个角度说贺文斌这种作品是对人性的一种关爱、温暖,甚至是对异性的一种抚慰感、抚摸感等等类似的东西。这些东西是什么,目前我还没有想清楚,但是说到前面两点,跟前面的“艳俗艺术”是有差异的或者说是站在艳俗艺术的基础之上往前走了一步。这是我认识到的贺文斌作品中的一个价值,至于他作品内涵里面肯定还有很多更复杂的一些文化密码,目前我认为前面这两点是我所看到的,也希望在坐的各位能够提供更多的信息来理解贺文斌的作品。
中国媚娘系列100x80cm布面油画2014

徐家玲(研讨会主持人、艺术圈网执行主编
  杨老师从自身的创作经历来谈到了对贺文斌作品中呈现出的“后艳俗”艺术特征的看法,接下来我们请吴鸿老师来谈谈,因为贺文斌其实也是艺术国际的网友,所以让你接下来谈一谈。

吴鸿(批评家、艺术国际网总编、策展人
  贺文斌出生在陕西上学是在苏州,我觉得这两个地方,一个是他的出生地,一个是接受教育和后来工作的地方,这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很有意思。贺文斌作品里这两种文化因子都有呈现。我觉得刚才杨卫“艳俗艺术”这个线索仅仅是图式表面的关联,在我看来贺文斌的作品更具有历史性和文学性,他的作品更像是把江南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一种象征来运用。传统文化在这种高速发展的现代工业文明下,文化的失落感或者说是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留恋、追思甚至是一种惋惜,是很复杂的。
中国媚娘 布面油画120x100cm2017
  反过来说,我觉得他的作品没有一个很明确的价值指向。贺文斌的作品里有很多作为背景出现的图式,比如某一个幽深的巷子或者是一片住宅区、工业化的场景等,当然也有一些从历史图式中所挪至的比如庭院等,甚至是跟自身美术史知识背景相关联的图式,一些经典艺术作品中所产生的的图式所找到的场景,这些都成了在现代物质文明下对传统文化缅怀的一种方式。这也许和贺文斌长期在苏州生活和工作有关系,总而言之,他的价值指向性不是很明确。杨卫表达得很准确,他更加个人化,他的思维性带有一些梦境这种自言自语的方式,但苏州的传统文化相对还是比较强盛,贺文斌也说到当代艺术创作在苏州比较尴尬的一个处境,更多的苏州本土的艺术家延续的是一种文人文脉,贺文斌的作品无论是从技法上还是从图式上似乎跟苏州地区的文化和书画传统没有太大关系,更像一个在北京的实验艺术家,上次我们谈话当中,我也跟他讲他的作品在北京会有一个更大更好的发展。
  许多苏州的画家更适合借用传统的水墨之类的方式进行油画的一种变种,贺文斌他的作品从技法从图示啊还是似乎跟那个属于苏州的文化的书画传统也没有太大关系。

夏可君(著名批评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我今天第一次看到他的作品和本人,我想接着杨卫的观点讨论。“后艳俗”这个概念其实蛮好,我觉得“后艳俗”仿佛是一种回到古代的关系,我觉得贺文斌的艺术就像是自己的一个“后花园”,但是可以把后花园的视觉做得更彻底一点。我想结合贺文斌的作品来谈谈“后花园”这种视觉图式所面对的问题以及他的作品的可能性。“后花园”视觉在我们这个时代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它是空间和时间的一种错置,错置是一种交错的错,置是一种放置。将一个古代的场景和现代的场景较好的拼贴在一起,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错置,既是交错,也可以分离,可以说场景是场景,美女是美女或者说美女是现代场景这样一个形象,他可以把这两种场景分离,做得更彻底就是断裂,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我觉得这离他现在画面所呈现的基本语言不太远。
廊亭Gallery Pavilion160x120cm 2010年布面油画
  我所说的“后花园”,如同古代的这种庭院,和女性是联系在一起,我觉得贺文斌还是在很自觉地建构这种庭院,因为这种庭院它将女性锁住,但是又已经锁不住了,满园春色已关不住了,于是干脆让她们更彻底的裸露,所以他的画又带有一种春宫画的特点,可以追溯到晚明和清代民间艳俗特点,无论陈洪绶还是金瓶梅,这里有一种新的市井文化的气息。我觉得他比较自觉的与陈洪绶的作品靠近,这个其实可以看成是在与陈洪绶进行对话。
  贺文斌作品中背景的庭院只是一个废墟,它不是现代之感,也不是想写实,而是带一些古代的味道,它不过就是一片荒废得很冷的没有人烟的地方。这是一个“后花园”。第二,“后花园”是一种遥远,有种隔离感,就是隔世之感,他这个隔世之感处理得还是蛮好的,这种恍惚的恍若,就是有种迷惑,这种感觉。遥远的,可望不可及,但是又有一种记忆,怎么把这种隔离感,迷蒙感表现得更彻底,更充分也许是接下来艺术家需要考虑的事情。第三,回眸与窥视,因为在裸露的人体上还有这种现代的窥视感,回眸与窥视不够成一个美感,我觉得这更像是一种反讽,靠冷艳,你的作品还是有种冷艳的气息。美女的面孔,其实她是一个冷漠的,是冷的,还可不可以更冷漠一点,就像徐家玲对这个展览命名的“空洞的魅惑”,这种空洞魅惑能做到什么程度,可不可以是彻底的诱惑,就是裸露的人体,又带有冷漠,就这之间你可不可以保持一个张力,就是一方面确实是很艳俗,很诱惑,一方面又很冷,又不屑于诱惑,在这之间你可不可以做到极致,如果做到极致的话,我想“后艳俗:还是成立的,还是很有意思。
望梅120x50cm2008年

盛葳(知名批评家、博士
  其实我对贺文斌的作品了解并不是太深入,很少了解到你的一些创作的动机和你的一些思想的来源,没有过多的交流。杨卫刚才说到个人化,我觉得还要加上一个地域性,就是在苏州的那样一个状态,比较有机的那么一个东西,不是说一个风格,而是说一个人的整个状态造就了你绘画的这种比较中庸比较温和的一种精神气质。那么比较重要的是他的背景,就是这种园林,我觉得园林的很重要的一个特点是他具有私密性。原来这些园林都是私人的寓所住宅,不是今天对外开放参观,我们站在园林里可以看到外面,但是在外面看不到园林里面的。
  在贺文斌的作品中他把园林敞开了,私密性被赤裸裸的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另外,就像中国的绘画一样,像这种用公共绘画的方式来展现的,比如说画在墙上,画在画廊、美术馆给大家看,这种方式跟这种敞开园林和私密性之间的关系比较接近。中国古代的一些绘画是不给人看的,比如手卷,是文人间交往的一种方式,两个人拿在手里面展开一段看一段,不是说在一个公共场合这样全部敞开给大家看。贺文斌绘画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场景是园林,还有一个重要元素就是人,其实这跟园林之间缺乏一种有机性,或者是故意的在制造有机性。看不出来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是干嘛呢,他职业是什么,从哪里来,要干嘛,这些都是不清楚,就感觉是超级市场的海报上或公共汽车上车体上突然出现一个美女,根本不知道他是什么,他只需要告诉我这是一个美女,他能吸引你看到一些其他的东西,看到这个东西之后进而去看他的广告,其它都不重要。
观音草之二(布面油画)120x00cm
  在贺文斌的绘画当中我们看到的那些美女实际上是没有身份的,就是一个美女,一个被高度提炼的抽象的符号,那还有一个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第一个是他们能形成对比,园林是一种私密性的古代的这样一种文化,但是美女呢,实际上他是一种都市生活,是都市文化的直接表征,两者结合在一起的话还是有一定社会文化的指向性,就是两者之间的一种关系,他不是一个有机的,而是带有那么一种拼贴的视觉的形式。在这个意义上看是有一定的社会文化思考的针对性。

段君(批评家、博士、策展人
  贺文斌的绘画让我想起了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西方画家就是文艺复兴时候的乔尔乔内,他有几张很著名的作品,其中最著名的一张是《沉睡的维纳斯》,就是维纳斯的一个女人体的躺在风景的前面。那么在他的这张画里是风景和人体的一个比较完美的融合,但是他后期还有一副作品叫《暴风雨》,那么这张画它非常重要,因为它和贺文斌的画有很大的关系,这张《暴风雨》,大家可能也都见过,画的是左边有一个士兵,右边有一个喂奶的裸女。后面是一个还想要发生什么事件的一个背后的风景。那么这幅画的重要性呢就是比较早的在艺术史上面描绘了一种场景,这个场景是他背后的风景暗示所谓人和自然的分裂,也就是说人不再是特别安全的生活在自然中,可能会发生一些不可预料的事情。
白玫瑰 100x80cm2005
  我觉得在贺文斌的作品中,我们都比较清楚的看到了在他的作品中人和自然的关系并不是完全的融洽,甚至是有一点分裂的这样种状态,但实际上他的重点并不是描绘人与自然的分裂,我觉得他是在描绘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分裂,包括就是人和他人之间的分裂还有人和自我之间的一种分裂,甚至还包括一种人和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的分裂。那么所以前面的几位批评家都提到了贺文斌作品的针对性不是太明确,我觉得这种他的原因可能就在于贺文斌所描绘的场景包括其中的原理,其作品中文化象征的共性太强烈,是不是可以赋予它更多的个人性即在文化的象征上应赋予更多的个人理解。这样才有可能突破共性的束缚,针对性更加明确。
  我比较赞同你对社会现实的讽刺性,这种方法就是一种所谓超现实主义的方法,这种超现实主义的方法呢最重要的呢是描绘梦境,那么我看到有一张作品的名字就叫做《惊梦》。我觉得对于你的作品来说,可能更加重要的是它背后的场景。因为前景的这个女性是稍微固定的,所以说绘画的强度还是在于背景的选择,但是这个背景已经不局限于风景了,而是一种场景。对于这些场景可能会发生一些超现实的事件。我觉得贺文斌可能已经有了这种主动地意识,他描绘的这种场景已经不完全是那种传统的场景,他可能意识到传统场景过于狭隘气息可能会束缚住对话的单个性。他后面好像有更多的意识去描绘传统场景与现代的场景想结合的场景,我觉得这是一个比较好的倾向,因为我个人觉得中国的现实确实本身是比较超现实的。所以这种结合,他作品中的讽刺性就可能被挖掘出来。
媚Charming160x140CM 2008 2011年

杜曦云(批评家、策展人
  从贺文斌的作品里我看到了一种知识分子的对社会的一种关注。一方面有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产生的焦虑迷惑甚至愤怒的这种情绪。我们也能看到这里面,就是刚才大家说的个人处在一个私密的“后花园”里这种温柔的情色的一种抚慰,这样的待遇,或多或少他的作品有这样一些倾向。贺文斌的作品里面,首先就是空间的塑造,他的手法确实是打乱了这种图像之间原有的逻辑,逻辑错置以后给人们产生了自由想象的空间,从这点看确实是与超现主义的代表艺术家德尔沃等有一些近似的气息。
  为什么我们感觉他的作品里面既有一种对现实的焦虑、迷惑和愤怒,又有一种情色的私密甚至是悲观主义情绪。他是挺能代表当下知识分子的心态的,而且这种心态在中国来说它是源远流长。中国文人往往动不动就要作诗隐居,像这种作诗隐居,隐居在乡野这里面就出现了一个问题,貌似隐居啊实际上它是位居朝野在世俗范围内不同价值的体现。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如果知识分子,一方面,他生活在现实中,但有他又缺少对现实的这种分析批判的能力,以及这种建筑行动的能力,同时他又在超越现实的一种精神归属,那么这里面往往会出现这么一个问题身处这个秘密花园,这个温柔乡所谓的安逸的这个大自然,但内心往往又时不时的关心社会的现实,这样的话你身在乡野之中,同时内心深处在想着朝野想着庙堂,想着天下。
醉120x100cm2011
  这样的话社会就会让人变得很纠结,而且这种纠结,一方面关注社会现实同时他有事这么一种心态的话冒似他是这样一个困惑,其实她是难以接受现实,另一方面因为他在时时纠结的情况下关注社会现实,即使他处于乡野之中,他又很难体会乡野及大自然。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你到底是要想要怎么样,不要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知识分子在当下应该何去何从,在当下他到底能有什么作为。在他的作品中,我非常认同,他非常敏锐,非常纯粹。既然你关注社会现实,那么你就要更具体有效的社会针对性。他的做品想表现的可能还不是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焦虑,甚至是愤怒,更加的表达出他的那种复杂的矛盾的纠结的心理,在种复杂的矛盾的纠结的心情之下,要谈到他对社会准确深入性的针对性批判,好像是比较远。
  当然这个我想比如针对我来说,或者针对某些人来说,大家实际上也都遇到这个问题,包括我看到,在去年到今年在类似于“溪山清远”这样一种氛围,那么这个时候所谓的“当代艺术”还是不是我们曾经希望的“当代艺术”,就是说当代艺术何去何从或者说这些当代艺术家它在当下这种它的价值它的立足点它的高瞻性在哪里?我们看到实际上中国现在也没有到一个风平浪静,可以让大家安然度日的这么一个契机,早早地清远了或者依然这样的矛盾纠结,想入世又缺乏一种批判,或者说行动力,想出世吧,又找不到一种类似于宗教超越的这么一种行为语境以及同时超越现实的这么一种哲学方式,我更感觉知识分子在今天到底能有什么做为!在从贺文斌的作品中主要想说的不是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焦虑、愤怒,其实是更像是表达他的那种复杂的矛盾和纠结心理。
媚娘之五50×43(布面油画)2015

陈晓峰(媒体人
  我刚去江南:南京、昆山、常州还有苏州,可能真的要到这几个地方去才能感触到贺文斌的作品。我先到常州去,常州这个地方完全是一个山寨,他整个城市里边所有就是如果要去找一个人去聊一些艺术或探讨一些文化需求是很难的,那么一个美好的地方,然后我就去苏州然后再去昆山也是这样。从贺文斌的作品中也能看出来,苏州园林那样种的文化遗产是没有被激活的,它只能是公园的一个旅游链条,或者我们对这个城市的需要记忆,去给它寻找,其实这个寻找是没有力量的,同样在你的作品当中,我是能理解你,为什么要用美女,用这样一个元素去让它并置在一起,同样美女也是这样的,也是可以消受的,她是在另外一个领域。
  一个是文化的,我们所去追寻的,去联想,去怀旧,美女也是一个消费元素,尤其在江南这一块,好多娱乐场所都是这样。我觉得这是跟徐家玲在展览前言里讲的一个“空洞”的词,我觉得这两个都是,这个都市大生活给我们的一个强烈的印记,一方面我们要锁住所谓的传统工艺,是不是能从传统工艺上得到一些力量,另外一个就是在消费在最消费的当中得到一个安慰,所以这样一个东西就被贺文斌所表达出来,这也是我到南方去的一个想法。
  我觉得贺文斌的作品给我们一种生活在城市里面的人一种矛盾,非常难以形容的很悲剧的一种东西,虽然我们很关心,所有东西都很好,园林也很美,美女更美,但是我们却很无力,这是贺老师作品当中给我的一个感受,我觉得这跟他在苏州生活那么长时间有非常大的影响的,因为我们城市化进程实在太快,另外我们更多的去追求一种由消费带来的快感,一方面我们在寻找传统元素来安慰我们自己来说的,另外就是需要非常繁荣的景象,非常娱乐的这方面来释放我们的精神压力,所以我觉的贺老师的作品要从这里揭露,给我们当下城市快节奏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提示或者警示。
点绛唇160x140CM2017

徐家玲(研讨会主持人、艺术圈网执行主编
  其实我提出的“空洞的魅惑”就是讲中国当代社会最重要的一点是它没有内容、没有文化深度的,但是又充满了诱惑甚至魅惑。我在给他写的文章中提出一个市井文化,因为市井文化是中国民间文化非常大的一块,整个上世纪90年代贺文斌在苏州学习工作,他说90年代初苏州老城的拆毁,留给人们的是惨不忍睹的景象,怎么样去留住这些东西留住这些根,是充满了矛盾和困惑的、贺文斌说曾经有一个敏锐的韩国的收藏家来买他的作品,提到一个问题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他发现贺文斌的在作品中没有水,我想可能与他儿时在西北成长缺水有关,上午在访谈中才得知其中原由,贺文斌谈到内心潜意识中有对江南未来发展的隐忧,有可能黄土地的今天就是江南的明天,因为大量的河道被填埋了,城市发展的破坏非常严重,所以我说今天中国的城市发展就是一个拼图大杂烩,又充满了魅惑,但它是没有深度的,至少是欠深度的。
4# 金佛山
 千牛花露露 发表于: 2018-11-22 01:04:00|只看该作者

充另类的场域──观贺文斌的系列油画

充另类的场域
观贺文斌的系列油画

  王丽君
  贺文斌把细腻逼真的写实主义和怪诞奇异的超现实主义地融为一体,没有章法的思维扩展和出其不意的手法革新的确带有某种放肆,表达出的是一种带有游戏意味的创造哲学和一种另类的力量冲动。在他的画中,由带有浮世物化特征的女性为主体建构的虚拟世界,身体突显了性别的差异,在现实世界中卑微如尘埃,肉体和灵魂在异化着、展示着,甚至是是被解放着。它们似乎被书写成一种生命的粘性,正如福柯所指责的监测控制“健康、生存方式、生活条件以及存在的各种空间”的“生理权力”在起作用。画家和福柯一样,以非凡的方式对于现代社会做出了惊人的批判性的“随时随地的抵抗”的口号。
后园-烟花160x140cm
  文斌的系列油画给人的最大冲击是把荒谬、矫情和找不到定位的世俗女性的独舞,上演在中国古典园林环境中,传统的场域被破坏,如同Julie Taymor的影片《Titus》中对莎士比亚戏剧进行全新诠释所使用的时空错乱的另类造型构成,或者顾长卫的《立春》中被强迫拼贴在一个视觉图景中的相互冲突的“下里巴人”和“阳春白雪”,一种支离破碎的随意拼凑,杂乱无章却深具匠心、出奇制胜,强烈的不协调的张力喷然释放而出,构成了一种具有荒诞色彩的另类场域景象,演奏出一曲富有弹性的造型时空组织形式,蕴涵着特殊意义的美学。
玉兰花开(08年)150x80cm
  我们跟着画家的脚步穿梭于苏州古宅的庭院空间中,徘徊于现代女性的迷茫柔媚舒展间,注视着这些荒诞怪异的图景,在意象碎片中完成一种对生活的想象和思考。绘画作为画家的表意话语,背后凝聚着对人类自身处境的一种演示和追问,其可能性和必然性正是来源于对其所揭示的结果之中,因此表述为“异化”和“荒诞”是很正常的。在对真实的戏谑模仿和肆意分解中,移植嫁接使之成为一种新的形态,它使自己在文本层面上获得更为宽泛的余地,以复杂性和矛盾性去洗刷单一性,探究和关注它们在某一时刻的横剖面上的相互关系,从而呈现一种无具体限定的永恒现在,建构一种非常规的美学观念。可以看出,画家一直在思考如何把自己魂牵梦萦的异质意象组合在一起,在令人意外的配置中传达特殊意义,采取与常规不同的和相逆反的方式来完成机智而巧妙的形式表达,在造型肢解的片段中获得新的艺术生命。混杂在一起的性质相异的地域和人物,构成了一个独异的场域,展示出几种不同的生命样态和艺术世界,独特的设置和方式昭示出另类的场氛和自由的审美。在这个维度上,它的突破意义确为重大。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镜花水月 发表于: 2018-11-22 01:04:00|只看该作者

千年一梦 旧曾谙──品评贺文斌的艺术语境

千年一梦 旧曾谙
品评艺术家贺文斌的艺术语境

  仲敬干(美术评论家)
  结识旅居苏州的艺术家贺文斌先生,是在早春时分的南京。我赴南京,是应江苏省油雕院院长孙俊先生及职业艺术家王成先生之约的。也就是这次金陵之行,在王成的工作室遇见了“当代”艺术家贺文斌先生。
  我引住“当代”,那是我无法去拿捏“当代”,当然也没有人告诉我“当代”所指向的是什么年代才可以是“当代”。但是,当我翻开文斌的画集时,我还是感受到强烈的“当代”性。文斌笔下可塑的不单单是作品本身的人文背景,同时也折射出青年艺术家对当下社会的所思所想和感性认识。文斌的作品也正是由着这样的思路,往下发展的。艺术的发展、主题的扩容是必然趋势,更是经济繁荣兴旺的一个标识。这个标识就是我们界定、研究、某个时代特征的基本准则。文斌的作品就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很好的例题。事实上,就文斌的作品而言,如果单从画面所呈现的景物来看,其是想通过这种反差,比如美好与焦虑、怀念与忧愁、惊恐与期待、委屈与感恩等理性的画面结构来描述、抒发人世间难以名状的,以及在一些不确定的流露中展现、解剖自我。在这种无法比拟的自我解剖中,是悲欣交集的也好,心照不宣的也罢,总之在文斌设置的这种心境“流程图”里,我们读到是一种怀旧、回忆、不舍不弃的人文解释。文斌也正是凭着这种人文解释,在观众与收藏家的心目中建立起了自己的艺术风格。
后园-惊艳130x110
  文斌的作品分为《后园》、《庭院深深》、《墙》等系列。这些作品无一例外,把我带入到宛如梦境之中的吴越之旅,亦如“游梦惊魂”给人以一种前程往事涌上心头之快感。但是,总的基调还是“追忆似水年华”和“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味道。文斌有效地抓住这种不可预见的心里暗流,尽情地将这种感觉表现出来。在不停重复的场景中,我们“千年一觉扬州梦”了。
后园之火130x110cm2004年布面油画
  说实话,在技法上文斌的作品并不复杂,但可贵的是,文斌凭借自己轻盈的笔触,在画面中灵活地运用块面、光源、色彩等油画语言,使看起来单纯的画面一下子变得的丰满起来。如作品《期盼》,背景可谓简简单单:远景是无际的蓝天,中景是庭院中的长廊,大特写是作品的主人,配角是假山和用以反衬的无名少女。作品以“十”字型构图,文斌用非常娴熟手法,巧妙的将长廊与画面主角形成结构上的穿插,而突出特写的内涵。使我们与画面直截了当产生对话的冲动,这样我们就会情不自禁地向画面发出问询。“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曾经沧海”、“三十年来家国”等等各种各样的心理感应,都会在画面前产生。《魅》、《白玫瑰》、《牡丹亭》等作品都有这样的场景,不同的是作者非常善于调动情绪,使作品尽可能的与众不同,与已不同,从而构成自己的艺术语境。
媚娘 35x45cm2017
  文斌是一位全面、勤奋的艺术家,其艺术功底扎实,绘画语言丰富。在内容上风景、人物表里如一,随类用情;在表现手法上具像、抽象各有所长,章法多变,刚举目张,是同辈艺术家中较为突出的一位。
  千年一梦 旧曾谙,只是我截取文斌人物画作来写的,他的风景画作,以其内容和艺术张力来说,恐怕要单独似拟题的。如是。
6# 青城山
 千牛花露露 发表于: 2018-11-22 01:04:00|只看该作者

侯军评贺文斌:失落的世界

失落的世界
⊙作者:侯军

  我从贺文斌的画里,看到一个失落的世界。
  幽深的小巷、曲回的走廊、亭台瓦榭,这些正在从我们的生活中逐渐远去的典型的传统元素,由于一些时尚的现代女郎的出现,抹上了些许的暧昧和神秘,使画面不动声色地流露出趣味。不同于众多热衷于批判现实的年轻艺术家,文斌作品中呈现的冲突和张力没有太多尖锐或者极端的元素,反而显得低调、含蓄和晦涩,独自惊艳,不肆张扬。
  虽然是写实的笔触,却带着浓郁的象征色彩。人物,固然有着清晰的轮廓,却带着不胜寂寥和乖戾的神色、以一种孤芳自赏、欲言又止的姿态,抽离了画面的背景元素,从而使“过去”变得疏离,而“未来”则变得可疑。
媛100x80cm2016
  一个空灵的、飘忽的、无从记忆而又似曾相识的女子,若有所思地打量着每一个从传统文化的残缺片段中走来,又迅即迷失在当下的现代都市人。她,从熙熙攘攘的人流中之外,在青砖黛瓦的小巷里投下一个模糊的身姿。画面或感伤、或诡异、或情色、或荒谬,而画中人则始终在自己的世界中沉默不语。
  毋庸置疑。在我们的眼睛里有一个世界,而在我们的心里总有另一种现实。与其说世界的存在是我们的客观感受,毋宁说它只是一种错觉。这种错觉是如此真实,以致于有时不免令人恍惚。观看者踌躇再三,终于忍不住发出一丝疑问:你是谁?你来自何方,又去向何处?
  这些年来,带着这些挥之不去的古老命题。文斌的画面从客观地描摹外部环境,逐渐过渡到当下人们的生存状态和他们的(或者说他自己的)精神世界,作品指向的现实意义是明确和不言而喻的。
中国媚娘 布面油画120x100cm2017副本
  面对身边接踵而至的巨大和急速的变化,面对一种全球化和本土化生存形态的交织纠葛,面对日益广阔范围的社会触角和更为狭小的个人精神空间,人们不可能有太多时间地留连和怀想过去,甚至也不可能真正凝神静思面对自己的未来,他们唯一能够做的就是跟着现实加速和起跑。生活永远不奢望合理的解释和判断,有的只是纷乱的冲突和难以言尽的困惑。潮起潮落,我们先是观看,继而失语。
  文斌的作品从另一种角度观照着人们对于现实的依赖、幻想、抗拒和疏离,折射着人们对当下生活各自不同的体验和感触。
  生活渐行渐远。或许,一个失落的世界终究是无法避免的。

作者介绍
  侯军,苏州企业家、文学艺术爱好者、2012年主持新苏商论坛。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7#
 镜花水月 发表于: 2018-11-22 01:34:00|只看该作者

庭院深深深几许──观贺文斌画作有感

⊙作者:过钰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非过秋千去。
  江南的园林,江南的女子。想象中,关于江南的画作应该是轻柔的:“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脘凝霜雪。”

宝带桥Baodai brige 130x110  ZQ-f-hmivixn6225187.jpg  保存到相册

  关于江南的画似乎不应该是画出来的,不应该是描出来的,而是轻轻吹出来的。信手几笔,浑然天成。
  然而文斌让我看到了别样的江南:天空沉沉的蓝着,古典庭院坐落于黄沙之中。几位现代女子错落其间,睁大着空茫的双眼仰望天宇。几具裸体背影从中游走,一如鬼魅。画中氤氲着诡异妖艳的雾气,令人心惊。因此,初看之时,我更愿意认为这是一部《聊斋志异》的现代图画版。几经轮回投胎转世的聂小倩们不小心穿梭错了时空,只是这次并非跌落在兰若寺,而是一座江南园林。

后园·无处告别The backyard,nowhere to be found130x110cm2005年  3L3r-hmhswin6917381.jpg  保存到相册

  画中饱含着巨大张力:最古典的园林,最现代的女子,最封闭的庭院,最裸露的背影。从表面看,似乎不过是古典与现代的碰撞。细细品来,却能感受到一股直指内心的力量。
  文斌的笔触无疑是苍凉的。在文学中,有这么两种苍凉:城堡式的,庭院式的。
  卡夫卡带有寓言色彩的小说,是一种城堡式的苍凉──主人公迷失在灰蒙蒙的闭塞小镇,迷宫般的城堡,寒冷干燥的冬日,雾气腾腾的天气,沉默无声的人们。这是一片底色为灰的苍凉。那么一个节气那么一座小镇那么一群人,让你的神经莫名震颤。
  〈红楼梦〉所呈现的却是另一番苍凉: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吟诗赏酒,风花雪月。“三春过后群芳尽”,极致的繁华后,孤独的凋零。一如大火后的阿房宫。调栏玉砌已不在,何况朱颜改。这是一片大红大绿衬托出的苍凉,盛宴后的散席。
  而文斌笔下的苍凉,更像是一座城堡式的庭院。
  红裙女子,赤裸背影,散落在古典的庭院里。人物与环境突兀的搭配着,有一分带着些许乖张的暧昧。一如〈城堡〉中的K,无人知晓从何而来,为何而来。她们的眼睛空洞一片却又盛满了期待,那翘首望天的样子似乎等待着老天的答案。她们陨落在不属于自己的时空里,就像K不属于城堡。总有些人是生不逢时的,内心与世界总是格格不入。我相信画中女子就是这样的人,面对外界,她们抱以空茫的眼神,赤裸的背影,以背叛的姿态拒绝着这个拒绝她们的世界。她们很像K,有着K“我是谁”般的迷惘;有着K对“城堡”的期盼;有着K被世界拒绝的孤独。
  这系列画,主题应是灰色,灰色的压抑,灰色的荒凉,灰色的绝望。然而在表现上,画家却大量运用红,黄,蓝等浓重的色彩元素。人物的衣着一律是红色,热烈而暧昧。沙子的黄,异常沉闷。天空很蓝,却又是一分近乎躁动的蓝。普通三色,在画中表达的感觉却很不一般。依旧充满了矛盾,在死一般的寂静皮表下翻滚咆哮着滚滚热流。
  用大红大绿来反衬“灰色主题”,这点颇有《红楼梦》之风。“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画家不动声色地工笔刻画着园林,女子。笔触细腻精刻,一如曹雪芹描写的大观园。背景中的阴冷气息,画家没有刻意为之,却如水般渗透进观看者内心。
  此系列画作有着一共同命题,或者说“概念”,画得十分“哲学”。画家的情绪无时无刻不涌动其中。这份情绪压抑又暴躁,冷静又叫嚣,挣扎又绝望。与一般人物画,风景画很不一样。这里的人物没有话语权,她们的眼神,表情诉说的都是画家自己的声音。因此,这是一系列充满了浓厚的“我”色彩的画作。本我,自我,超我,俱在。逐层递进深入,套用欧阳修的词“庭院深深深几许”,这些画便是一条通向画家内心的狭长甬道。
  王国维曾言写诗的两种境界:“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此乃“有我之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乃“无我之境”。文斌的画无疑是前者,与众多人物肖像画很不同。或许这就是福楼拜与卡夫卡的区别。
8#
 镜花水月 发表于: 2018-11-22 01:34:00|只看该作者

游园春梦──贺文斌与“新艳俗艺术”

⊙作者:杨卫

  所谓“艳俗艺术”,是指当代艺术的人文开拓,从艺术语言角度对流行时尚、民间民俗等大众文化的挪用。在中国,它还包含了二十世纪以来,由农民政权所推行的大众文艺路线,以及这种路线在改革开放与资本遭遇后呈现的农民暴发户心态,实际上是对这种农民趣味的反讽摹仿。而所谓“后艳俗艺术”,则剥离了这层农民趣味,也淡化了反讽摹仿的语式,与其说在批判俗文化,不如说是将其转换为艺术创作的资源,以某种光鲜、亮丽,甚至俗艳的审美方式,来唤醒我们在网络媒体时代日渐疲惫的视界。这方面的代表人物有俸正杰、陈文波、沈敬东等,当然也包括身在苏州的贺文斌。

后园-here2008年 布面油画65x80cm  173403qm0re88tlgzgftte.jpg  保存到相册

  贺文斌是西北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出生在陕西。不过,贺文斌身上一点没有西北人的粗犷与彪悍。相反,却具备江南人的内敛与清秀。这可能是他后来与苏州结缘,情系江南的原因。所谓大千世界觅心向,安身立命归原乡。对于贺文斌而言,原乡不是地理的概念,而是有着更深的精神涵义,那就是与自己性格相联系的江南文化。所以,贺文斌当年赴考便选择了苏州大学,毕业后也再没有离开,而是落户在苏州,以江南文化为生存据点,开始了自己的人生旅途。
  贺文斌的艺术主要就是取材于江南的园林文化。这些香径小园,幽幽深阁,曾令多少文人骚客流连忘返,梦醉其中。然而,近世以来,随着门户开放,现代化蜂拥而至,破碎了一座座闲庭禅院,使中国人不得不反思自己的传统,改玄更张,拉开新的历史帷幕。大众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被广为推崇,就是在这个时候出现的,起先是针对过去闭关自守的王朝进行文化改良,后又演变成农民政权的思想依托,进而也就在“打倒孔家店”的呼声下,将旧式的精英传统推翻在地,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农民革命运动。应该说,二十世纪的中国,就是这样一个农民当家作主的中国。它由下而上的颠覆,不仅只是改造了我们的历史观,也中断了文人世界建立起来的雅文化传统,将社会底层的俗文化拱上了台面。事实上,“艳俗艺术”出现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针对的就是这样一个历史语境,之所以它不同于西方的“波普艺术”,就在于“波普艺术”依靠着一个发达资本主义的背景,带有强烈的中产阶级趣味;而中国尽管也步入了商业社会,但背后的动力却是一种农民暴发户心态。这就像我们的门房招贴,路牌广告,随处可见“福”、“发”等图文一样,从根本上还是反映了一种农民趣味。早期“艳俗艺术”强调反讽摹仿的语式,其目的并非只是为了开拓艺术的疆域,挪用与借鉴这种庸俗文化,更是希望通过这种反讽摹仿,提醒我们的社会其实还深藏着一种与现代性格格不入的农民意识。


又一村之六150x150cm布面油画2013

  贺文斌的艺术宗旨,并不带有早期“艳俗艺术”的倾向。这是我把他的艺术归为“后艳俗”的原因。所谓的“后”,既是对前者的继承,同时也包含了对前者的反叛。事实上,早期“艳俗艺术”对农民趣味加以反讽,不可避免也会使自己受到浸染,从而演变成另外一种农民式的艺术。这就是艺术悖论,如何从这种悖论中解放出来,需要在价值形态上彻底挣脱。贺文斌很清楚这点,我甚至觉得他魂归江南,就是为了寻找另外一种价值的灵根。正如他画面中会缕缕出现江南的园林、幽巷一样。这已经不是一种简单的文化符号,而是一种精神回归,是脱去了农民的趣味,对传统文化中优雅部分的憧憬与追忆。难怪他要将一个个楚楚动人的青春美少女置身其中,因为历史的创伤只有美才能医治,也只有美才能超越与升华。所以,他笔下的少女尽管也很艳丽,甚至有些媚态,但并不庸俗,而是与背后的园林幽巷相融洽,呈现出一派优雅别致的诗情画意。我总觉得,这可能就是“后艳俗”的特征。也就是说,它的光鲜、艳丽倾向,已经不再是用来批判,而是转换成了一种语言,为的还是给当代人提供一种审美上的刺激与安慰。当然,“后艳俗”并不是一种主张,更不是一种流派,在其风格倾向中实际上各有侧重,也各不相同。对于贺文斌而言,回到江南的传统,以大俗而直抵大雅,也许才是他蛰居苏州探索艺术的方向。这也正所谓“一场幽梦同谁近,千古情人独我痴。”(清·曹雪芹《红楼梦》)其实,梦有没有人近不重要,重要的是痴情,只要有人痴,梦就会像传统文化一样绵长。


墙有茨Walls are hidden150x80cm2008

  贺文斌的艺术宗旨,并不带有早期“艳俗艺术”的倾向。这是我把他的艺术归为“后艳俗”的原因。所谓的“后”,既是对前者的继承,同时也包含了对前者的反叛。我甚至觉得他魂归江南,就是为了寻找另外一种价值的灵根。正如他画面中会缕缕出现江南的园林、幽巷一样。这已经不是一种简单的文化符号,而是一种精神回归,是脱去了农民的趣味,对传统文化中优雅部分的憧憬与追忆。难怪他要将一个个楚楚动人的青春美少女置身其中,因为历史的创伤只有美才能医治,也只有美才能超越与升华。所以,他笔下的少女尽管也很艳丽,甚至有些媚态,但并不庸俗,而是与背后的园林幽巷相融洽,呈现出一派优雅别致的诗情画意。我总觉得,这可能就是“后艳俗”的特征。也就是说,它的光鲜、艳丽倾向,已经不再是用来批判,而是转换成了一种语言,为的还是给当代人提供一种审美上的刺激与安慰。当然,“后艳俗”并不是一种主张,更不是一种流派,在其风格倾向中实际上各有侧重,也各不相同。对于贺文斌而言,回到江南的传统,以大俗而直抵大雅,也许才是他蛰居苏州探索艺术的方向。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9#
 镜花水月 发表于: 2018-11-22 12:04:00|只看该作者

艺术家|贺文斌创作介绍

  贺文斌,中国艺术家,生于陕西省。1990年进修于西安美术学院,1995年本科毕业于苏州大学艺术学院,2004年天津美院现代学院人体研修班毕业,2009年南京艺术学院访问学者。现于苏州市职业大学艺术学院视觉传达系任教。
  2014年,AECESE中国艺术家作品展,由欧中教育交流与合作协会和巴黎大学国际交流中心共同主办。巴黎、威尼斯、罗马、佛罗伦萨艺术考察。
  2016年,入选阿里巴巴阿里鱼优质IP版权授权系统。
  2016年四月份往帕米尔高原塔什库尔干创作65米长卷,庆祝中巴建交65周年并被驻京巴基斯坦大使馆永久收藏,由此,2017年促成苏州职业大学中巴教育合作与中巴经济中心。
  2016年中巴艺术家交流展执行策展人。

个展
  2018年,炎黄艺术馆个展筹备中
  2016年5月,“后园·回眸”──贺文斌个展,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艺术中心
  2016年4月,“苏州女人”苏州创意产业博览会贺文斌艺术衍生品个人展位,苏州工业园区国际博览中心。
  2015年,游园翠梦──贺文斌个展 暨2015米兰世博会艺术交流展预展 学术支持:杨卫(上海万科翡翠公园)
  2013年,逝色──油画风景系列作品展 策展人Gresen(苏州园区微展览肆画廊)
  2012年,迷惘的美──油画版画作品展 策展人Gresen(苏州园区微展览肆画廊)
  2011年,“空洞的魅惑”贺文斌个展,策展人 徐家玲(北京艺术新闻周刊 艺术馆)
  2007年,苏州艺术桥画廊开幕展──贺文斌个展,策展人 帕斯卡·华标
  2007年,“来、睐、惘、往”贺文斌油画个展(北京798艺术区麦杰画廊)
  2006年,贺文斌、罗一兰油画作品双个展(苏州美术馆、颜文梁纪念馆)

联展
  2017年
  “生而为艺术”威尼斯双年展入围中国艺术家入选提名展(上海云艺术空间)。
  “此起·彼涨”苏州当代艺术展(金鸡湖美术馆)
  2015年
  座无虚席──北京新写实绘画邀请展(千年时间画廊南昌空间)
  2014年
  三亚半山半岛中国新当代艺术展(半岛藏家艺术俱乐部)
  “垚”当代艺术展(苏州雨村美术馆新馆)
  参展首届南京国际美术大展(南京国际博览中心)
  2013年
  “新约艺术”首展(无锡唐会艺术会所)
  想象无限──青年艺术家计划(北京中华世纪坛艺术馆)
  “非意图”中国当代油画名家作品邀请展(深圳文博会)
  第27届亚洲国际美术展“亚洲土壤:统一国度里的微笑”(泰国曼谷Ratchadamnoen当代艺术中心)
  2012年
  雕塑作品参展“Art Sanya艺术季”地点:三亚亚龙湾
  “多元格局 价值守望”当代30位最具学术价值和市场潜力的学术邀请展(北京国家画院美术馆)
  落地生根──苏州当代艺术展(苏州美术馆新馆)
  中国国际美术馆艺术产品博览会 艺术家个人展位(北京国家会议中心)
  “再造”2012苏州当代艺术展(苏州雨村美术馆)
  金鸡湖双年展·中国写实油画展(苏州工业园区画院美术馆)
  2011年
  “流动艺术──超现实波普”悦美术馆开幕展,策展人彭锋(798艺术区悦美术馆)
  “敏感地带”实施《乱象记》行为艺术及图片展 策展人 温普林(北京当代艺术馆)
  2010年
  第七届中韩艺术家(梧州)国际交流展
  北京宋庄第二届偶发艺术节,实施“乱象记”行为装置作品,(宋庄上上美术馆)
  2009年
  “对话园林”中美艺术家交流展(苏州雨村美术馆)
  “群落、群落” 宋庄艺术节(宋庄东区艺术中心)
  “新锐视觉”当代青年艺术家邀请展
  上海龙乐艺术机构策划(苏州美术馆)
  “中国情景·重庆驿站”--当代艺术大展
  策展人 杨卫(重庆501当代美术馆)
  2008年
  衍生的表象──黄岩,贺文斌,庄颜君联展(北京798艺术区伏墨空间)

社会活动慈善义卖
  2015年12月27日,第八届“奥米多”杯环球国际模特大赛中国区总决赛在相城珀丽春申湖度假酒店举行,贺文斌作品专场拍卖会拍卖画款全部捐献陕北宝塔小学贫困学生。
  2015年5月25日下午,贺文斌受邀参加水月周庄慢生活汇签约仪式并举办个人画展(水月周庄营销中心画展周庄旅游公司主办。
  2013年3月7日,贺文斌与夫人罗一兰应邀出席美国Fresh馥蕾诗玫瑰润泽系列化妆品活动,贺文斌的作品《白玫瑰》与夫人的《玫瑰花香》系列油画作品和成为现场亮点。
  2013年7月,作品捐赠远东慈善基金会大型拍卖会,8万元拍款全部爱心捐赠。
  2012年1月,中央电视台10套互动访谈,贺文斌参与水上创作,演示作品“水上淑女”头像。
  2016应圣福林文化和新疆塔县政府之邀前往帕米尔高原文化考察和精准扶贫项目,创作庆祝中巴建交65周年65米巨幅长卷,随后作品在巴基斯坦大使馆展出,6月作品至巴基斯坦白沙瓦展出,现被巴基斯坦大使馆永久收藏。

作品出版与发表
  《具象研究个案──贺文斌》,主编:彭锋,江西美术出版社
  《当代最具学术价值和市场潜力的艺术家──贺文斌》,吉林大学出版社
  《贺文斌──名片2008》,河北美术出版社
  《中国油画》,《江苏画刊》;《美术博览》;《视觉首望》;《艺术市场》;《中国典藏》;《中国画品》;《苏州印象招贴作品选集》;《苏州平面设计师学会会员作品集》;《中国油画市场》;新民晚报;苏州日报;收藏快报;《中国画品》学术版;《美术焦点》;《中外文化交流》英文版;《鉴宝赏物》;《今日美术》;《锋锐》;《凤凰生活周刊》;《流动艺术》;《hi艺术》;《艺术视野》;《当代最具学术价值和市场潜力的艺术家作品集》;《现代青年》;《亚洲艺术》;《艺术印象》;《鉴宝》杂志专访;《数位时尚》专访;《新民周刊》专题报道;《苏商财富品质》专访;《尚品生活》艺术专访;《现代苏州》专访,等等。

采访
  2017年,威尼斯双年展中国艺术家提名展艺术家专访。
  2014年,《城市指南MAP》杂志人物专访。
  2014年,《裘马先生》杂志人物专访。
  2013年,第三只眼看苏州──《数位时尚》杂志采访当代艺术家贺文斌;
  2013年,寂寞并快乐着──《苏商财富品质》艺术家贺文斌专访。
  2013年底,“抚摸”苏州的记忆──《现代苏州》艺术家贺文斌“逝色”个展专访。
  2012年,中央电视台10套1月14日互动访谈,当代艺术家贺文斌参与水上创作。
  2010年苏州教育台艺术家庭专访。
  2009年“我赞赏学术融入苏州的展览”艺术村网访谈“2009对话园林”参展艺术家贺文斌;
  2008年,视觉中国网2008上海春季艺术沙龙艺术家访谈;
  2008年,世纪在线艺术网世艺有约独家专访;
  2008年,《鉴宝》杂志专访“苍茫高原──梦境中画出江南遐想”;
  2008年,《新民周刊》专题报道“小城春色──那双忧郁的眼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6 04:03, Processed in 0.2184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