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8276|回复: 50
#
跳转到指定楼层

[灾害·事故四川5个村“村村响”接入地震预警,可自动报警

 [复制链接]
  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简称减灾所)(外文名称:Institute of Care-Life,简称ICL)成立于5·12大地震后,由国家“千人计划”人才、四川省人大代表王暾博士(双博士学位)创建,并牵头成立由四川省政府授牌的地震预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简称“重点实验室”)。减灾所和重点实验室致力于地震预警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及应用。
  重点实验室是由四川省人民政府授牌,由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牵头成立的,是西南地区首个省级地震预警重点实验室。
  减灾所在中央、国务院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以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中组部、科技部、工信部、中宣部、中国侨联和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不断探索创新,已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世界领先的地震预警成果,使得我国成为继墨西哥、日本之后世界第三个具有地震预警能力的国家。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niko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niko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niko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niko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niko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niko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资料 艺考生如何学政治
1# 贡嘎山
 张各国 发表于: 2019-6-22 05:06:13|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地震预警为中国减灾争分夺秒 科学高效获外国点赞

源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原文标题:完胜地震波速度 抢出黄金逃生时间

  地震预警为中国减灾争分夺秒
地震预警示意图。中国地震局官网
地震预警APP科普界面。
地震预警APP关于预警策略说明。
地震预警信息在抗震减灾中的应用。百 度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四川省宜宾市近日遭遇的震灾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灾情就是命令,各方力量立刻行动起来,投身抗震救灾。截至6月19日16时,灾区供电和通讯基本恢复,搜救工作仍在紧张进行。
  连日来,人们在密切关注抗震救灾进展的同时,也注意到在本次震灾中声名远播的地震预警技术。通过媒体中广泛传播的相关图片和音视频,很多人第一次直观感受到这一技术在抗震减灾中的重大价值。
  近年来,特别是2008年5·12大地震以来,中国有关方面着力打造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地震预警系统,尽最大可能为震灾地区民众争取宝贵的逃生时间,打开生命“绿色”通道。

预警减灾大显身手
  “这个预警真的特别准,倒数结束后,就立刻感到摇晃。”
  “厉害了!关键时候,这个真的能救命!”
  “大半夜突然响起倒计时,还以为是楼下的小龙虾店在喊排队客人的号码呢。”
  亲历6月17日晚地震预警和震灾的网民,在社交媒体上纷纷留言,写下自己当时对地震预警信息的见闻和感受。彼时,正在播出节目的电视突然屏幕上弹出地震预警信息,社区的高音喇叭突然响起,开始对地震波到达本地的倒计时读秒。一些下载了地震预警APP的网民,从手机等各类终端同步收到地震预警信息。大家根据经验和预报的所在区域受影响程度,迅速做出应急反应:有的拔腿就跑,飞奔向空旷地带;有的躲到墙体支撑相对牢固的空间躲避;有的并没有躲避,而是从容地拿起手机拍摄或者录下让其颇感新鲜的地震预警信息,在社交媒体上的朋友分享。
  通过媒体上发布的地震预警信息,很多人知道了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这是预警信息的发布机构之一,该所联合相关部门建设的大陆地震预警网成功预警本次地震,并通过高音广播、电视、手机、专用终端等向一些地方发出地震警报。
  距震中50多公里的宜宾市,预警时间10秒,预估烈度5.2度;距震中80公里的泸州市,预警时间18秒,预估烈度4.6度;距震中110公里的自贡市,预警时间27秒,预估烈度4.1度;距震中120多公里的毕节市,预警时间31秒,预估烈度4.0度。
  过去10多年间,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与相关部门联合打造地震预警网。目前,该网已延伸至全国,覆盖220万平方公里和90%的震区人口,成为全球面积最大的地震预警网络,并多次接受实战检验,成功预警四川雅安芦山7级地震、四川九寨沟7级地震、云南鲁甸6.5级地震等50多次破坏性地震。

科学高效赢得外国点赞
  此次宜宾震灾和中国开发的地震预警技术引起了外国媒体的高度关注。法新社在6月18日的报道中指出,在地震来袭前1分钟,成都的早期预警系统便已启动,称赞中国是继墨西哥、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实现了地震预警的国家。对地震预警的价值,该报道援引了中国媒体广泛使用的一个说法:如果能在地震发生前3秒发出预警,伤亡人数可减少14%。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较早就关注到中国地震预警能力建设。在今年初的一篇题为《中国将建世界最大的地震预警系统》的文章中,该通讯社援引中国一家电视台的报道表示,中国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计划在2022年建成世界上最大的、也是最先进之一的地震预警系统,它会让其它国家艳羡不已。项目参与者称,现在专家正在全国各地安装1.5万个传感器,它们将被连入统一网络。在出现地震情况后,传感器会立即向控制中心发送电脉冲,此后威胁警报将被发送到生活在潜在受威胁地区的人们的智能手机上。中国专家称,这样的预警系统可以在地震发生后数秒内发出危险警报,在地震波达到地面前的数秒钟发出,好让人们逃出所在的房屋。
  日本是世界上抗震减灾能力最强的国家之一,此次宜宾地震和中国地震预警能力的表现让很多日本网友赞叹不已。“地震发生后,我立刻联系一位来自四川的朋友,关心他的父母情况。他说,他们看起来有些紧张,但没关系。地震发生前,他们所在的城市响起了警报,能让他们采取避难措施。”一名日本网友这样写道。
  “听说四川省的地震警报在一些地方地震波到达前1分钟就响起来了,好厉害啊!这样就可以紧急应对,也为关闭火源、减少次生灾害等赢得了时间。”另一名日本网友感叹道。

抗震减灾任重道远
  通过各类媒体的广泛传播,中国地震预警能力在此次宜宾地震中的出色表现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但是,做好抗震减灾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从地震预警角度,一方面,要着力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提高预警效果;另一方面,扩大地震预警系统的覆盖范围,进一步提升预警水平。
  地震预警就是与地震波赛跑,尽可能抢在地震波没有到达之前,向即将受灾地区发出警报,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赢得宝贵的数秒、10多秒或者几十秒时间。充分利用好这转瞬即逝的时间,高效采取科学防灾减灾手段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此次宜宾地震表明,打通预警“最后一公里”依然需要付诸艰苦努力。由于平时宣传不到位等因素,面对各类媒体突然播报的地震预警信息,一些民众对其识别度不高,在恍惚和犹豫间,错失宝贵的防灾减灾良机。虽然有的民众能够第一时间识别预警信息,但是由于平时缺乏相关应急演练经验而手忙脚乱,不能及时做出科学应对。因此,要大力加强对地震预警相关知识和信息的普及工作,组织开展基于预警信息的抗震减灾演练。
  畅通预警信息渠道是“打通最后一公里”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地震预警信息具有极其敏感性和复杂性,其发布要严格遵守法律,获得授权。目前,经过前期的努力,在一些地震多发区,地震预警信息已经获得了在当地电视、广播等媒体发布的授权许可,但是要扩大其覆盖范围,还要在授权许可方面继续努力。
  在实践中,地震预警系统已经表现出良好的性能,如何综合衡量相关因素,适时进一步扩大其覆盖范围,为更多地区和民众提供地震预警服务是接下来应该考虑的问题。对此,有关方面已经做出了规划。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主任王海涛表示,在未来5年里,国家将投资18.7亿元,用于地震烈度速报和预警台网的建设,将把我国各类预警台站数量从目前约5000个大幅提升至1.5万个。
  做好抗震减灾工作必须切实提高工程质量,严格落实建筑抗震等级要求。地震预警原理决定了震中也就是破坏力最大的区域是预警盲区,其抗震减灾在很大程度上只能依靠建筑本身的质量。在能够获得地震预警信息的受灾区域,民众采取的各种避险等抗震减灾措施,其效果也在很大程度上以建筑质量等为依托。因此,落实建筑抗震等级,确保建筑质量是抗震减灾的根本之道。

地震预警原理(链接
  地震无法预报,但是可以预警。两者的区别在于:“地震预报”是对尚未发生、但有可能发生的地震事件事先发出通告;而“地震预警”是指大地震已经发生,抢在严重灾害尚未形成之前发出警告并采取措施的行动,也称作“震时预警”。
  地震预警的关键是,利用地震波的前几秒的数据准确估计震级、震中位置以及快速估计地震对预警目标的影响等。预警系统的原理就是与地震波打时间差,监测站需要搜集分析震前3-5秒的数据,因此有20公里左右的盲区。但是在距离震源50公里内的地区,会在地震前10秒收到预警信息;90-100公里内的地区,能提前20多秒收到预警信息。
  地震波分为纵波与横波。纵波传播速度9100米/秒,破坏力较小;横波传播速度3700米/秒,破坏力较大。地震预警就是布设相对密集的地震观测台网,在地震发生时,利用地震波与无线电波或计算机网络传播的速度差,在破坏性地震波(地震横波)到达之前给预警目标发出警告。地震预警更像是一场和地震波的“赛跑”,但对于绝大多数地震,地震预警能够提供的有效预警时间不超过30秒。
  四川宜宾市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
 张各国 发表于: 2019-6-18 12:37:54|显示全部楼层

专家:地震预警不等于预报 国内暂无法实现地震预报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专家:地震预警不等于预报 国内暂无法实现地震预报

  地震预报是国际上公认难题,国内目前还无法实现。
  新京报快讯(记者:黄哲程 实习生:应悦 刘梦婕)6月17日22时55分,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专家认为,目前国内已经能够在地震发生后及时发布地震预警,但地震预报是国际上公认难题,国内目前还无法实现。
  在本次地震中,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与应急管理部门联合建设的大陆地震预警网在本次地震发生后发布了预警信息。“给宜宾市提前10秒预警,给乐山提前43秒预警,给成都提前61秒预警。”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相关负责人介绍,如果预警时间为3秒,可使人员伤亡比减少14%;如果预警时间为10秒,可使人员伤亡比减少39%;如果预警时间为20秒,可使人员伤亡比减少63%。
  据介绍,四川省宜宾市、乐山市、成都市、凉山州、德阳市、眉山市、资阳市、雅安市、云南省昭通市等212所学校提前0秒-57秒发出预警。
  记者发现,去年12月16日,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也发生了5.7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时隔半年,宜宾市长宁县再次发生地震。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预报部研究员晏锐介绍,长宁县地理位置不处于大的地震带上,但也在地震带附近。
  目前,国内已经能够在地震发生后及时发布地震预警,但地震预报是国际上公认难题,国内目前还无法实现。“地震预警和地震预报有着本质差别。”晏锐介绍,地震预警是指震中正发生地震但还没有对其周边区域造成破坏前,利用电波比地震波快的原理,在监测到地震后,赶在地震波到来之前,给目标区域提前几秒到几十秒进行预警。预警提前的时间和目标区域与震中的距离有关,离震源越远,能够提前的时间越多。
⊙记者:黄哲程 实习生:应悦 刘梦婕

  编辑:樊一婧 校对:柳宝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30 13:34, Processed in 0.109200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