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黑密林小妖|查看: 13672|回复: 55
[灾害·事故

江西籍哀牢山牺牲地质调查员回乡:铁骑护送安葬南昌西山

 [复制链接]
#
跳转到指定楼层

[灾害·事故江西籍哀牢山牺牲地质调查员回乡:铁骑护送安葬南昌西山

 [复制链接]
  2021-11-13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4名队员进入云南普洱市镇沅县者东镇樟盆村哀牢山腹地野外作业后失联。15日,当地村民进山搜救,当地政府接报后成立失联人员救援指挥部进行搜救。截至19日9时,暂未搜索到失联人员。
  2021-11-22日,从云南哀牢山失联人员搜救指挥部获悉,在云南哀牢山野外作业时失联的中国地质调查局4名人员全部找到,均已遇难。
  有救援现场视频资料显示,4名失联调查人员的名字为杨敏、张金榜、张喻、刘宇(音)。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镇沅管护局局长王鸿东称,这些失联人员,年龄最大的32岁,最小的25岁,曾经都当过兵。
  值得注意的是,RTK是一种能在野外实时得到厘米级定位精度的测量方法。失联的4人各有一台RTK设备。按计划,他们应该在11月14日打开RTK设备。只要按下设备按钮,救援人员就能根据卫星系统传回的数据找到4人所在的位置。但从14日至21日11时,失联4人从未打开过RTK设备,因此救援过程中救援人员无法据其定位。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黑密林小妖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黑密林小妖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黑密林小妖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黑密林小妖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黑密林小妖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黑密林小妖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通报员工“摸鱼”后国美再发声:将追责外泄内部通报者 【省应急管理厅】全面加强非煤矿山安全风险管控
8#
 楼主|黑密林小妖 发表于: 2021-11-25 07:44:36|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重装突击队解密哀牢山搜救:在当地发现强磁场干扰 失联人员遇难前或未意识到危险

源自:成都商报
原文标题:重装突击队解密哀牢山搜救:在当地发现强磁场干扰 失联人员遇难前或未意识到危险
⊙记者:刘木木 实习记者:王语琤 实习生:陈雅琪

  11月22日,据普洱市失联人员搜救联合指挥部通报,此前失联的4名地质调查人员,于11月21日被搜救队伍发现时已不幸遇难。11月23日21时50分,4名失联人员遗体已移交失联人员单位。
  11月20日,云南省登山户外运动协会曾派遣24名搜救人员组成3支重装穿越小组,计划在无补给的情况下,连续5天长途跋涉进行搜救。他们选择的道路与遇难者被发现的地方仅相隔一条山脊。

搜救人员发现的失联人员的雨衣碎片。图据央视新闻  a508-2574ea7070cd4e1d278a96721ab018ff.jpg  保存到相册

  云南省登山户外运动协会会长胡文琨带领了重装突击队参加救援,他向红星新闻记者详细讲述了救援过程。
  “我们指挥部在测量该地的磁场时发现,救援地的磁场是四川黑竹沟磁力强度的两倍。”胡文琨认为,失联疑主要是受当地的磁场干扰造成迷路,在遇难者自身没有认知到危险的状况下,发生了失温意外。“在事故发生前,四名调查员可能还在寻找工作点样地,他们个人认为还没有产生危险,所以没有打开装备发出求救信号。”

24人重装队伍曾做好长期搜救准备
  :这次派遣去哀牢山救援的重装突击队是怎么组建的?
  :我们带领了三支重装队重装突击队去哀牢山救援,因为这次搜救的道路非常艰难,在执行任务过程中,队员也会发生摔倒、罗盘方向受到干扰等情况,所以队员都是从云南省登山户外运动协会中,挑选出搜索技能和自我保护能力强的成员,组成8人一队展开搜救任务。
  重装的意思是吃穿住行的装备全套。因为重装穿越基本上没有后援,所以吃穿住行的装备全要背在身上保障自己。这次重装突击队按照五天的给养定位,配备有帐篷、睡袋、GPS卫星电话、做饭的反应堆、燃料气罐、五天的食物、防寒保暖的衣物等。

  :重装突击队进入哀牢山救援的情况如何?
  :在昨晚(23日)九点五十分,遇难者的遗体被护送下山送至镇沅县。这次搜救任务中,重装队扮演的角色是远距离搜索队,搜救选择的道路与遇难者被发现的地方相隔一条山脊。因为当时通过总部对现场的分析判断,认为这个方向比较重要,考虑到各种机会都不要放弃,所以重装队就沿着这条山路往下搜索,大方向没有错,只隔了一个山沟。

事故原因疑为迷路+失温 未打开RTK或因未意识到危险
  :根据遇难者被发现的现场,您认为意外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通过对他们遗物的判断,当时食物和汽油都还有剩余,所以根据我个人的分析,我认为主要是受当地的磁场干扰造成迷路,在遇难者自身没有认知到危险的状况下,发生了失温意外。在外面的搜救过程中,电子罗盘和机械罗盘都有受到磁场干扰而紊乱。我们都是通过画图重新确定位置。
  而14-16号三天大雨,山上一下雨就起雾,容易迷失方向。所以当时四名调查员受大雾和罗盘指向的影响,没有寻找到工作点的正确方向,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他们还在工作的状态,没有意识到发生危险,而失温的发展又很快,所以在很短时间里,发生失温意外。


  因为意外发生得比较突然,遇难者没有表现得不好的状况,而是呈现失温者微笑的面部表情。四名遇难者相隔不远,有两个人并排躺在一起,一个人顺着一个方向,另外一个人跟他们间隔10米左右。只有户外失温这种情况才会很快地把人的生命带走。

  :遇难者都配备了RTK装备(实时差分定位)帮助定位,但他们并没有按下该装备,您认为是什么原因呢?
  :没有按下定位装置可能正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危险和问题。我们指挥部在测量该地的磁场时发现,救援地的磁场是四川黑竹沟磁力强度的两倍。所以在事故发生前,四名调查员可能还在寻找工作点样地,他们个人认为还没有产生危险,所以没有打开装备发出求救信号。

遇难者野外生存经验丰富,救援难度巨大
  :您在看到救援现场和遇难者的照片后,您对四名遇难者有什么判断吗?
  :四位遇难者一位是干部,三位是战士。他们以前都是中国人民武警黄金部队的战士,最大的32岁,最小的是25岁。我们在这次任务中和他们的战友一起搜救,战友告诉我们,他们的能力非常强。他们主要负责林地调查、地质调查、冶金矿产等工作,至少有三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在野外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野外生存经验。
  他们作为户外调查的地质队员,户外生存能力比我们普通户外爱好者强大得多,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比我们有些户外专家都要强大。这也是为什么他们没有带那么多装备的原因,因为他们野外生存经验很丰富,就像猎人一样。
  他们能认识云南山地95%以上的可以吃的东西,可以就地取材寻找食物和水源。说个小技巧,他们可以用冷水把袋装的方便面煮熟,所以他们不会带很多东西上山。刚好哀牢山在14-16号连下三天的大雨,大雨就会有雾,有雾就会容易产生意外,而这次失温就是个意外。

  :在您从事的10多次救援行动中,您认为此次救援的难度如何?
  :哀牢山的地质地形格外复杂一些,这一次测了他们的磁场,发现是四川黑竹沟磁力强度的两倍。我们户外运动协会成立有六七年了,组织了包括山地、洞穴等多次救援行动。今年哈巴雪山就有三次,苍山有两次,洞穴有一次,但从来没有遇见过比这次大的任务。
  这次救援行动在中国来说都是最大的了,它的救援难度应该是排在第一。它和其它的救援不一样,比如梅里雪山救援、泰国的洞穴救援和珠峰的雪崩,因为他们的位置比较明确,上山的道路比较简单,指向性非常明确,所以救援很容易开展。
  但这一次是在几十平方公里进行大范围搜救,再加上遇难者没有信号、没有报警、没有定位,没有各种信息资源,救援全靠大海捞针。所以这次救援在世界山地救援史上,其难度都算大的。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7#
 楼主|黑密林小妖 发表于: 2021-11-25 07:03:34|显示全部楼层

云南4名地质调查人员因何遇难?看看户外遭遇失温有多可怕!

源自:健康时报
原文标题:云南4名地质调查人员因何遇难?看看户外遭遇失温有多可怕!

  11月13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4名工作人员,从云南省普洱市镇沅县者东镇进入哀牢山开展野外作业后失联。
  11月22日,经过千余人连续多日紧张搜救,失联的4名工作人员被找到,但已不幸遇难。
  4人此次进入哀牢山,是为了开展森林资源调查。原计划13日进山,13日下午或14日上午下山,但并未在计划时间内下山。4人带有罗盘、工兵铲、铁锹等工具和约1天半的口粮。
  据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镇沅管护局局长王鸿东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介绍,4名失联人员中,最大的32岁,最小的25岁,都曾当过兵。①

11月22日,搜救突击队在失联人员被发现位置找到的背包 源自:云南消防救援总队  3c69-b8e70bc46da7e1a36a33d848147c091b.png  保存到相册

  据新华社11月22日报道,在救援现场的国家山岳救援昆明大队队员描述,根据目测,4名遇难者衣冠较为完整,也没有被野兽侵害的迹象。②
  另据澎湃新闻报道,现场搜救人员称,地质人员接到的任务很简单,疑似罗盘失灵、绕路造成补给物资不够,并导致失温。③
  岳麓蓝天救援队队员谭章称,实际上他们的任务很简单,就是在上山后,走到某一位置打个点,而后下山。但因为山顶上面有雨有雾,他们在找样点时,机械罗盘出现了故障,他们一直围着窝棚在绕圆圈,并没有去到样点。
  此外,山上面没有手机信号,队员们也未曾携带卫星电话,所以无法与外界通联。在绕路过程中,哀牢山地势险要,气温骤降,补给物资不足,或导致4人失温致死。

在户外遭遇失温有多可怕?
  失温或是罪魁祸首!
  11月22日,多名医院医生及资深山地救援队队员告诉大象新闻记者,哀牢山4人遇险的原因最大可能是失温。④
  失联人员所在哀牢山正值入冬天气,昼夜温差较大,白天能达到20℃左右,到了晚上则降到7~8℃,山区树木高大茂密,加之近期连日降雨,林中有雾,能见度极低。这样的情况下,失联人员如果遭受失温带来的负面影响,情况十分危急。
  失温初期会觉得很冷,如手脚不自主抖动,中期会出现意识不清楚,动作不协调,后期可能造成意识丧失,昏迷,心跳骤停导致死亡。
  据悉0~10℃是失温的高发温度区间。一般在低温下,正常成年人超过两个小时就有可能出现失温症状。④

什么情况下容易发生身体失温?
  失温症又称低体温症,描述当人体核心温度低于35.0℃时的现象(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6℃~37℃)。
  失温症主要有两个原因造成:
  第一个最常见的原因是暴露在极低温的环境中;
  另外一个原因是处于任何一种抑制体内产热机制或增加失温速度的情况下。⑤
  长时间暴露于寒冷环境中,人体在调节体温时会动用身体储存的能量,但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结果导致失温或异常低体温。
  体温过低会影响大脑的思考,造成不能及时采取防护措施。由于人们可能意识不到失温正在发生,并且不及时采取相关防护措施,这使得失温更加危险。
  通常失温在极寒冷天气下发生,但如果淋雨或在潮湿的环境下被冷水浸透,失温也可能在4~5℃的天气发生。

  身体失温的脆弱人群包括:
  1. 没有充足食物、衣物或取暖设备的老人。
  2. 睡在室内低温环境下的婴儿。
  3. 长时间停留室外的人群。
  4. 流浪者、徒步旅行者等。
  5. 饮酒后的人。

失温后人体会出现哪些症状?
  失温症根据其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三期。⑤

  第一期(轻度失温):
  体温降至32℃~35℃。
  在这一阶段,人体会颤抖、双手麻木、无法完成复杂动作;远端肢体血管收缩,以减少热量散失;呼吸快而浅;皮肤上出现“鸡皮疙瘩”,它是尝试使毛发竖立起来形成隔热层。失温者可能感觉疲劳和腹部疼痛、视力困难,有反常的尿多。
  有时候失温者反而有温暖的感觉,但事实上这是失温症将要发展到第二期的信号。一种测试病情向第二期发展程度的方法是病人能否使拇指和小指接触,这是肌肉停止工作的第一阶段。

  第二期(中度失温):
  体温降至28℃~32℃。
  肌肉不协调更明显,人的行动更迟缓、困难,伴有步伐不稳、方向感混乱。浅层皮肤血管继续收缩,以保持重要器官的温度。失温者面色苍白,唇、耳、手指和脚趾的颜色可能变蓝。出现反常脱衣现象,这是身体自身调节机制失衡,原来始终收缩的周围血管扩张,导致短暂“热起来”的错觉。

  第三期(重度失温):
  体温降至大约28℃以下。
  肌肉颤抖通常已停止。说话困难,思维迟钝。暴露的皮肤变蓝、肌肉协调能力几乎完全丧失,不能行走,甚至昏迷。脉搏和呼吸显著减慢,可能发生心率过快或心房纤维性颤动,最终导致心肺衰竭。

在户外遭遇失温后,我们该如何应对?
  如果发现成人出现寒战、虚脱,混乱、摸索手,记忆丧失、言语不清,睡意;婴幼儿出现皮肤鲜红色、发冷等信号中的任何一个,请及时测体温,若体温低于35℃,立即就医。⑥
  当不能马上获得医疗救治时,请按以下方法升高体温:
  1. 进入温暖的房间或住所。
  2. 及时脱掉潮湿的衣服。
  3. 采取相关措施温暖身体的核心区域──胸部、颈部、头部和腹股沟。
  4. 服用热饮料帮助提高体温,但不能服用含酒精的饮料,同时也不要给意识不清的人服用。
  5. 情况缓解后,需尽快就医。

如何避免失温?
  1. 提前熟悉当地天气情况,根据天气状况做好合适的衣物准备。
  2. 如果遇上寒冷天气出行,做好相应的防风防护措施,不要暴露在寒风中。保暖的帽子、手套、围脖、防风衣、厚袜子、防风面罩、甚至是风镜等都是大风寒冷天气出行的必备物品。暴露在外的身体器官过多,面临的风速越大,身体热量也就会相应的加速散失。
  3. 寒冷天气下的户外活动,保持身体干燥,若被打湿,赶紧换上干衣服。
  4. 选择快干排汗的内衣,切忌棉质内衣。棉织品很吸汗,不容易导出从而引起失温。
  5. 注意衣物的增减。很多人在徒步的时候喜欢穿得厚厚的,生怕自己在路上着凉,结果没走多远,浑身上下被汗水打湿,很容易失温。
  6. 携带足够的高热量食物。
  7. 不要让自己体能透支,防止脱水,避免过度出汗和疲劳。食物和热饮,随时补充身体热量也是非常有用的预防失温的方法。
  8. 一旦遭遇失温,需要及时到急诊科或烧伤科紧急处理治疗。
6# 青城山
 楼主|黑密林小妖 发表于: 2021-11-23 14:15:19|显示全部楼层

4名遇难地质队员携带装备披露:有生火汽油,随身仍有若干零食

源自:澎湃新闻
  4名遇难地质队员携带装备披露:有生火汽油,随身仍有若干零食
  11月22日12时,据普洱市失联人员搜救联合指挥部通报,11月13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4名工作人员,从云南省普洱市镇沅县者东镇进入哀牢山开展野外作业失联,经全力搜救,已全部找到,均无生命体征。
  11月22日,云南哀牢山自然保护区持续降雨,这给4名失联人员遗体的转移工作带来困难。
  当天,澎湃新闻从现场救援人员处获悉,找到遗体后,他们发现4名失联人员携带的食物不够4人吃一天。具体包括:2包蛋黄派、4罐八宝粥、1包巧克力、1包瓜子、4包鸡翅、4瓶饮料;香烟若干。
  衣服包括:张金榜(黄色冲锋衣+保暖内衣),杨敏、张瑜(迷彩服+保暖内衣),刘宇(羽绒服+配发的冲锋衣)
  作业工具包括:每人一台RTK,森林罗盘,2把工兵铲,3把砍刀,油漆,排笔,树牌,卷尺,皮尺,钉子,一次性雨衣,1个2万毫安充电宝,1矿泉水瓶汽油。
  澎湃新闻获悉,汽油是驾驶员担心地质队员们晚上下不来,特意从备用油桶里倒出来让他们带着的,可用于野外生火取暖、防野兽,还能稀释油漆。张瑜随身背了1个迷彩大包装食物和作业工具),张金榜的双肩包里放了罗盘和平板电脑。
  此前据媒体报道,RTK是一种能在野外实时得到厘米级定位精度的测量方法。失联的4人各有一台RTK设备。按计划,他们应该在11月14日打开RTK设备。只要按下设备按钮,救援人员就能根据卫星系统传回的数据找到4人所在的位置。但从14日至21日11时,失联4人从未打开过RTK设备,因此救援过程中救援人员无法据其定位。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楼主|黑密林小妖 发表于: 2021-11-23 08:56:00|显示全部楼层

云南多部门安全稳步向4号管护站转运哀牢山失联人员遗体

源自:央视网
原文标题:云南多部门安全稳步向4号管护站转运哀牢山失联人员遗体

  截至23日上午7时,参与搜救的云南森林消防队伍按前方联合指挥部既定部署展开行动,昆明支队84人、普洱支队25人共109人正在安全稳步向4号管护站转运失联人员遗体,直线距离大约1.5公里,预计还需4小时到达4号管护站。6时,由思茅中队中队长王思龙带普洱支队40人,普洱消防救援支队20人、地调中心30人、地方群众50人共140人组成接应队伍,赴4号管护站接应,由原老鹰塘接应点出发,直线距离大约5公里,预计耗时5小时。7时,昆明支队杨仙永政委部继续向普洱市镇沅县者东镇联指开进,路程大约30公里,预计1.5小时到达。同时,云南消防救援指战员和其他救援力量也进山前往4号管护站协助转运遇难人员。(总台记者 陈鸿燕 陈政 王子玄)
  云南4名失联地质人员均已遇难
4# 金佛山
 楼主|黑密林小妖 发表于: 2021-11-23 07:36:00|显示全部楼层

云南哀牢山4名遇难野外作业人员发现始末

源自:新华社
原文标题:云南哀牢山4名遇难野外作业人员发现始末

  新华社昆明11月22日电(记者:何春好、孙敏)11月22日上午,经过千余人连续多日紧张搜救,在云南哀牢山失联的4名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工作人员被找到,但均已无生命体征。
  据搜救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镇沅县常务副县长张兆辉介绍,11月13日,这4名工作人员从镇沅县者东镇樟盆村进入哀牢山开展野外作业后失联,镇沅县政府接报后立刻成立救援指挥部进山搜救。
  据云南省消防救援总队副总队长王岗介绍,搜救区域确定为“三区一线”:哀牢山普洱市镇沅县一侧片区、哀牢山玉溪市新平县一侧片区、楚雄州双柏县一侧片区和哀牢山山脊线,累计投入专业救援人员和当地干部群众8000余人次。
  “分别以山脊为线,沿哀牢山西南、东北、正北3个方向搜救,救援行动由划片循迹搜索转为地毯式重点搜索,搜救方式由独立搜索转为3个区域相向合围。”王岗说。
  云南省消防救援总队战训处副处长杨磊介绍,搜救队伍动用了直升机、“翼龙”无人机、热成像无人机、搜救犬等,直至11月21日18时33分,搜救指挥部接到搜救人员报告,在新平县水塘镇哀牢山山区,重点区域东南方向直线距离1.85公里处发现3名失联人员,已无生命体征。
  以国家山岳救援昆明大队为主体的救援力量组成突击队赶赴目标点进行支援,并在距发现失联人员地点直线距离3.58公里的老鹰塘设置接应点。
  该目标点属于哀牢山原始森林无人区,无道路、无通讯信号,突击队员夜间穿密林、爬陡坡,绕过断崖,蹚过激流,不到2公里的路程行军5个半小时,22日0时32分抵达后,又以发现地点为中心向四周对第4名失联人员开展搜索,但因夜色浓重,未能成功。
  杨磊说,8时32分,第4名失联人员终于在3名遇难人员附近被找到,已无生命体征。
  据在现场的国家山岳救援昆明大队队员描述,根据目测,4名遇难者衣冠较为完整,也没有被野兽侵害的迹象。随后,救援人员按命令开展了遗体转运工作。
  据了解,这4名人员此次进山为开展森林资源调查,携带有RTK(实时差分定位)设备、森林罗盘、工兵铲、铁锹等工具以及干粮、矿泉水等约1天半的口粮。
  目前,相关原因正在深入调查中。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黑密林小妖 发表于: 2021-11-22 16:57:19|显示全部楼层

4名中国地质调查局野外作业失联人员已经找到 均无生命体征

源自:云南发布
原文标题:4名中国地质调查局野外作业失联人员已经找到 均无生命体征

  2021年11月15日19时28分,普洱市镇沅县人民政府接到报告: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4名队员,于11月13日进入镇沅县者东镇樟盆村哀牢山野外作业后失联。经过全力搜救,4名失联人员全部找到,均无生命体征。
  事件发生后,省委书记王宁,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予波作出批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批示精神,全力以赴做好搜救工作。省人民政府分管负责同志带工作组深入镇沅县指挥搜救工作。应急管理部、自然资源部协调救援力量,派出工作组支援、指导现场救援。
  整个搜救行动,云南以普洱市为主,玉溪市、楚雄州协同展开,截至目前,投入专业救援人员和当地干部群众8000余人次、车辆150余辆、卫星电话100余部、无人机50余架、直升机10架次及相关物资、技术装备全力开展搜救。
  11月21日18时33分,搜救指挥部接到搜救人员报告,在哀牢山玉溪市新平县水塘镇,调查样地东南方向直线距离1.85公里处发现3名失联人员,已无生命体征。指挥部接报后,立即安排在附近搜救的救援队伍6支56人进行接应,并在距发现失联人员地点直线距离3.58公里的老鹰塘设置接应点。
  首批救援队于11月22日0时32分到达发现地点,迅速将3名失联人员遗体向接应点转移。同时,以发现地点为中心向四周对第4名失联人员开展地毯式搜索,11月22日8时32分,发现第4名失联人员,已无生命体征,正在开展转移工作。
  人员失联相关原因正在深入调查中。

〓 相关链接
2# 四姑娘山
 楼主|黑密林小妖 发表于: 2021-11-19 11:36:00|显示全部楼层

4名地质调查人员哀牢山失联,参与搜救村民曾发现疑似生活痕迹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4名地质调查人员哀牢山失联,参与搜救村民曾发现疑似生活痕迹

  (记者:赵敏)11月13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4名队员进入云南普洱市镇沅县者东镇樟盆村哀牢山腹地野外作业后失联。15日,当地村民进山搜救,当地政府接报后成立失联人员救援指挥部进行搜救。截至19日9时,暂未搜索到失联人员。
  樟盆村村民罗先生告诉新京报记者,14日晚10时,他从同村村民那里得知有4名地质调查队员失联的消息,15日7时,五六十名村民上山寻找,当天搜救到晚7时左右,没有找到人,接着通知镇里和县里。
  罗先生参与了15日至17日连续三天的搜救,他表示,搜救人员每天分成不同的组进山搜寻,从16日晚开始,搜救人员在山上扎营,其他村民每天为搜救人员送饭过去。
  罗先生称,同去搜救的人员曾发现疑似4名失联人员留下的痕迹,“16日的时候发现有烧火的痕迹,还发现了做标记的红油漆、红袋子、砍刀、矿泉水瓶等。”18日,有村民反映看到了火烟,搜救人员立即围绕周边进行寻找,搜救一直持续到19日凌晨2时才结束,但仍未找到失联人员。

消防、武警、当地村民等组成搜救小组,在哀牢山中搜寻失联人员 源自:镇沅县融媒体中心  0951-7df20e52292628d25362251128b4520e.jpg  保存到相册

  据其他媒体报道,13日9时许,4名失联队员进入哀牢山野外作业,计划于13日下午或14日上午下山。因此,他们仅带了一天的干粮。但4名队员没有在预计的计划时间内下山。
  新京报记者从普洱市委宣传部获悉,11月15日晚7时28分,镇沅县人民政府接到报告,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4名队员,于2021年11月13日进入镇沅县者东镇樟盆村哀牢山后失联。
  接报后,镇沅县委、县政府成立“11·15”失联人员救援指挥部,组织省、市、县、镇、村共投入搜救人员1000余人次、车辆110余辆、卫星电话14部、无人机5架、直升机2架及相关物资、技术装备全力开展搜救。
  由于失联地位于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形陡峭、树木茂密、沟壑纵横,平均海拔2500米以上,地理环境十分复杂,加之连日阴雨大雾,给搜救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截至11月19日9时,暂未搜索到失联人员,各项搜救工作仍在进行中。
  公开资料显示,哀牢山位于云南中部,为云岭向南的延伸,是云贵高原和横断山脉的分界线,起于大理州南部,止于红河州南部,长近千公里。哀牢山自然保护区是全国最大的原始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区,森林覆盖率85.1%,最高海拔3156.9米,以保护亚热带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和黑长臂猿、绿孔雀、灰叶猴等珍贵野生动物为目的,哀牢山自然保护区范围涉及云南省3个州(市)6个县(市),在普洱市镇沅县内的有13.5万亩。
  中国地质调查局4人在云南失联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 贡嘎山
 楼主|黑密林小妖 发表于: 2021-11-18 20:25:42|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地质调查局4人在哀牢山失联:无卫星手机,仅有一天干粮

源自:澎湃新闻
原文标题:中国地质调查局4人在哀牢山失联:无卫星手机,仅有一天干粮

  11月13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4名队员从云南普洱市镇沅县进入哀牢山腹地野外作业后失联。截至11月18日16时,暂未搜索到失联人员。
  11月18日,镇沅县委宣传部一名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13日9时许,4名失联队员进入哀牢山野外作业,计划于13日下午或14日上午下山。因此,他们仅带了一天的干粮。但他们没有在预定的计划时间内下山,直到11月15日,警方接到报警,镇沅县有关部门开始搜救。
  该工作人员透露,失联的4名队员未携带卫星手机进山。“这几天天气一直是阴天,有时候下小雨。”该工作人员称,他们进入哀牢山后,山中下雨不断,到今天天气才有所好转。目前,当地已派出了直升机和搜救队在山上开展搜救。目前搜救工作有了一定进展,发现了失联队员的一些行动踪迹,但暂未找到失联人员。
  另据@新京报我们视频 稍早前报道,失联队员系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4名男性工作人员,他们11月13日进山作业后曾对外通话,14日与山下驾驶员失联。
  此外,澎湃新闻从镇沅县委宣传部获悉,11月15日19时28分,镇沅县人民政府接到报告后组织省、市、县、镇、村共投入搜救人员1000余人次、车辆110余辆、卫星电话14部、无人机5架、直升机2架及相关物资、技术装备全力开展搜救。由于失联地位于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形陡峭、树木茂密、沟壑纵横,平均海拔2500米以上,地理环境十分复杂,加之连日阴雨大雾,给搜救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截至11月18日16时00分,暂未搜索到失联人员,各项搜救工作正有序开展。
  公开资料显示,哀牢山位于云南中部,为云岭向南的延伸,是云贵高原和横断山脉的分界线,起于大理州南部,止于红河州南部,长近千公里。哀牢山自然保护区是全国最大的原始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区森林覆盖率85.1%,最高海拔3156.9米,以保护亚热带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和黑长臂猿、绿孔雀、灰叶猴等珍贵野生动物为目的,哀牢山自然保护区地范围涉及云南省3个州(市)6个县(市),在普洱市镇沅县的有13.5万亩。
  中国地质调查局4人在云南失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5 02:48, Processed in 4.477208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