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3665|回复: 55
#
跳转到指定楼层

[灾害·事故江西籍哀牢山牺牲地质调查员回乡:铁骑护送安葬南昌西山

 [复制链接]
  2021-11-13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4名队员进入云南普洱市镇沅县者东镇樟盆村哀牢山腹地野外作业后失联。15日,当地村民进山搜救,当地政府接报后成立失联人员救援指挥部进行搜救。截至19日9时,暂未搜索到失联人员。
  2021-11-22日,从云南哀牢山失联人员搜救指挥部获悉,在云南哀牢山野外作业时失联的中国地质调查局4名人员全部找到,均已遇难。
  有救援现场视频资料显示,4名失联调查人员的名字为杨敏、张金榜、张喻、刘宇(音)。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镇沅管护局局长王鸿东称,这些失联人员,年龄最大的32岁,最小的25岁,曾经都当过兵。
  值得注意的是,RTK是一种能在野外实时得到厘米级定位精度的测量方法。失联的4人各有一台RTK设备。按计划,他们应该在11月14日打开RTK设备。只要按下设备按钮,救援人员就能根据卫星系统传回的数据找到4人所在的位置。但从14日至21日11时,失联4人从未打开过RTK设备,因此救援过程中救援人员无法据其定位。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黑密林小妖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黑密林小妖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黑密林小妖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黑密林小妖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黑密林小妖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黑密林小妖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通报员工“摸鱼”后国美再发声:将追责外泄内部通报者 【省应急管理厅】全面加强非煤矿山安全风险管控
#
 爱德嘉峰 发表于: 2021-11-28 18:41:16|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地质调查人员失联遇难,哀牢山究竟有多凶险?

源自:新浪科技综合
⊙作者:闫丽娜,河北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副教授

  距离云南4名地质调查人员失联事件已过去多日,哀牢山,云南中部这座本来名不见经传的山一下成了大家关注的热点。

事件回顾
  2021年11月13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4名地质调查人员在哀牢山开展野外工作时失联。经过多日多方搜救,这4名工作人员于11月22日早晨被发现,不幸的是4人已全部遇难。
  哀牢山是一座什么山?为什么4名具有一定野外生存能力的专业人员会同时遇难?野外遇险该如何保护生命安全?今天一起来解开这些疑惑。

哀牢山是一座什么山?
  哀牢山是位于云南中部的一条弧形山脉,全长800多公里。北西至南东走向,平均海拔由2500m降至1000m,主峰海拔为3166m。哀牢山既是云贵高原与横断山脉两大地貌区的分界线,也是红河与澜沧江流域的分水岭。
  哀牢山受红河断裂带新构造活动的控制,东坡的相对高差大、坡度陡,山体破碎,降雨有垂直分带的特点,地质环境比较脆弱,易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哀牢山及其邻近地区构造与地貌略图 源自:王二七,樊春,王刚等。滇西哀牢山-点苍山形成的构造和地貌过程,第四纪研究,2006

  哀牢山地区原始森林资源极为丰富,是全国最大的原始常绿阔叶林区。这次4名地调人员遇难的区域,正处于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地带,是原始森林无人区,地形地貌尤为复杂,山林极为陡密,多悬崖峭壁。
  哀牢山地区气候独特。由于森林茂密,即使外面天气晴朗、艳阳高照,在原始森林深处,也可能浓雾密布、阴雨绵绵,甚至光线极暗、漆黑一片,很容易使人失去方向感。一旦迷路,很难能找到原来的路,行动可能比想象中更困难,导航通讯设备失灵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而且山中会有溪流、山沟等危险因素存在,如果连日雨天还会遇到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另外,此时哀牢山正是入冬时节,山里昼夜温差大,白天20摄氏度左右,晚上则可能降到7-8度,近日连续降雨,林中雾大致使能见度极低。在这样的条件下,夜里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地方躲避降雨和寒冷,很可能面临失温的危险。
  此外,哀牢山地区野生动物资源也很丰富。

近年来,野外地质调查事故时有发生
  2016年7月8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李祥龙博士在甘肃河湟地区进行地灾调查时,因探槽壁突然崩塌,不幸被埋遇难。
  2018年7月30日,西南石油大学5名师生在新疆野外地质考察时,突遇泥石流灾害,1名老师和3名学生遇难,1名学生幸存。


野外地质工作为何很危险?
  地质考察往往要“攀无路之山”,因此野外地质工作具有一定危险性。
  一般来看,野外地调工作具有高度流动、分散等特点,自然条件、环境、气候、技术装备、作业管理过程等因素会直接导致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地质人员面临着艰苦的工作环境和不可预估的突发状况,包括地质灾害、天气变化、遭遇危险野生动物、从高处坠落、迷路、失温、饥饿脱水、高寒缺氧等。

野外地质工作人员 如何保护生命安全?
  ①不同区域环境,如雪地、山区、高原、荒漠、沼泽等环境下面临的危险不同,了解和掌握地质勘探工作区的安全情况至关重要,具体包括动物、植物、流行传染病种、自然环境、人文地理、交通等状况以及遇到紧急情况时的安全操作等。
  ②携带符合规范的设备、材料、工具、仪表等。带够户外装备和衣物,包括所需通讯设备、打火机、蚊虫蛇药、止泻药、止血条、净水片、高热量食品、手电、刀具、导航定位工具、防雨御寒衣物等。

  ③团队协作不容忽视。一般三人以上结伴同行最合适。如果一人出现危险,同行人可以一个负责看护,一个负责下山求救。另外,在陌生的地方,最好提前请当地向导陪伴。
  野外地质工作者掌握适当的避险与危险中求生技能十分重要。
  首先,野外地质人员要及时了解当前所面临的困境,遇险求救是极为重要的,要通过各种方式与外界取得联系,发出的信号要足以引起人们的注意。
  信号的种类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周围环境条件决定。如烟火信号、体示信号、声音信号、反光信号等。一般情况下,重复三次的行动都象征寻求援助。
  其次,一旦遇险且水尽粮绝,除了释放呼救信号,找水是当务之急,要尽量避免身体脱水。

  找水首选之地是山谷底部地区,在高山地区,可以沿着岩石裂缝去找;在两山夹一沟的河床里通常也可找到水源;沙丘之间的洼地最低处可能挖得到水。
  另外,遇险时,火也是维持生存的关键,火可以煮熟食物,同时具有取暖烘衣等功能。野外生火需要慎重,选择风力小或背风处生火。生火前要清除周围易燃物,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火灾。
  引火物可以选择枯草、干树枝、松针、纸、棉花等。燃烧物主要是干柴,也可选择拧成绳的干草、油页岩、干动物粪便、塑料、轮胎、生活垃圾等。
  尽管野外避险自救方法有很多,但需要强调,野外地质考察中的安全意识比应急自救更为重要。希望身处荒山密林栉风沐雨的地质工作人员野外工作平安无恙。同时提醒大家,外出去山区或野外游玩,也要提前做好准备,时刻注意安全。
  本文转自科普中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4 15:09, Processed in 0.171600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