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阿宝|查看: 25838|回复: 92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上海战疫 中医药如何分类施策?张伯礼这样说

 [复制链接
#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战疫 中医药如何分类施策?张伯礼这样说

 [复制链接]
  张伯礼,1948年2月生于天津,籍贯河北宁晋,中共党员,中医内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学部主任,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技术副总师,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科带头人。
  张伯礼1982年毕业于天津中医学院,获得中医内科学硕士学位;1992年任天津中医学院中医工程研究所所长;1999年任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2002年任天津中医学院院长;200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6年任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2010年任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2011年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4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16年获得吴阶平医学奖;2017年被授予“全国名中医”称号;2019年获得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
  张伯礼长期从事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和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工作。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阿宝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阿宝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阿宝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阿宝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阿宝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阿宝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四川鞍子河保护区拍摄到野生大熊猫活动影像 霍尼韦尔:三个月内发布全球最强大的量子计算机
1# 贡嘎山
 cz1234 发表于: 2020-3-14 21:44:00|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张伯礼:中医走出去靠的是扎实的内功

源自:中国日报网
原文标题:张伯礼:中医走出去靠的是扎实的内功 来源:中国日报

  中国日报3月14日电(记者:吴勇 苏峰 李定淀)中央指导组专家、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表示,韩国大田大学、日本神户的东安医疗技术学院,以及意大利罗马医学院都致函,希望学习中医治疗新冠肺炎的经验,并请求援助中成药。
  “我们已经把相关中成药的使用经验以及临床观察报告翻成英文,和他们分享。中医药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我们愿意帮他们一块来抗疫救命。中医药愿意为世界人民的健康福祉贡献自己的力量。”张院士说。
  与此同时,天津中医药大学也通过留学生和校友,把中国的抗疫情况通过短信、微信和校友网进行了分享。
  “目前还没有新冠特效药和疫苗,中药又确实有效。这是最有说服力的。我还是讲那句话,中药走出去,要靠的是我们过硬的工作,靠的是我们的科技,靠的是我们自己扎实的内功。”张院士说。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
 cz1234 发表于: 2020-2-17 16:44:00|显示全部楼层

张伯礼院士:中医药从过去的参与者变成和西医并肩战斗主力军

源自:国际金融报
原文标题:张伯礼院士:中医药从过去的参与者变成和西医并肩战斗主力军 来源:中国科学报

  “中药治疗是对症,目的是调节机体的免疫状态,而不是针对病毒本身。虽有一些中药经过体外实验证实了具有抗病毒功效,但尚缺少临床评价的证据,应该加快进行深入研究,特别是开展临床循证评价。”刚刚率医疗团队进驻武汉江夏区大花山方舱医院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在接受《中国科学报》专访时表示,武汉市的医院、隔离区、方舱医院中医药治疗已经取得了较好效果。
  那么,在防控新冠肺炎这场阻击战中,中医药是否能够再度证明自己?
  《中国科学报》:武汉市要求所有医院新冠肺炎患者都必须服用中药,是这样吗?目前效果如何?
  张伯礼:目前,武汉新冠肺炎患者大多都在接受规范的西医支持和对症治疗。前段约有30%的患者采用了中西结合的治疗方法,低于全国85%的水平。近日,武汉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医疗救治组发布了《关于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治疗中推荐使用中药协定方的通知》,要求在院确诊和疑似病人轻症和普通症患者都服用中药。
  从目前反馈来看,服用中药取得了较好效果,病人总体感觉症状改善。武汉两家中医定点医院均采用了以中医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症状改善明显,病人痊愈及转为轻症比率均明显优于不用中药者。至今已经有百余名患者治愈出院。
  目前,全国有24个省区市发布了各自的中医药防治方案,截止到目前,湖北省外其他省市中医和中西结合救治了一万多患者,占确诊病患的80%以上,已经有1000多位患者治愈出院。
  《中国科学报》:中医关注新冠肺炎患者的哪些病症,制定了怎样的治疗方案?针对病程的不同阶段,治疗重点有何不同?
  张伯礼:此次新冠肺炎根据病因症状及病机分析,似属中医文献记载较少的湿毒疫。主要证候要素是湿、热、毒、淤及气虚,湿邪致病的特点明显。因为华中地区气候湿润,今年武汉又是暖冬季节,加之年末又遇较长寒湿天气触发,形成了湿毒疫疠之气致病的外在条件。
  从新冠肺炎患者的典型症状来看,早期是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突出,食欲差、恶心、便溏腹泻等,舌淡多见腻苔。从发病病程也表现出湿邪重浊黏滞、病情缠绵的特征,多数起病缓慢,潜伏期长,症状温和;但是到后期少数患者可加速发展为痰淤壅肺、邪毒闭肺、内闭外脱等较重证候;病毒转阴后的恢复期,常见邪气留恋、余热未清的症状和体征,特别是有部分重症患者免疫功能和组织损伤的修复需要很长时间。
  中医药可以全病程发挥作用,早期采用宣肺透邪,以及芳香化浊、平喘化痰、通腑泻热等治法,明显改善主要症状,平稳退热,不反复,止咳化痰平喘,改善消化功能,起到防止病邪深入、不向重症发展的作用。
  如果已经到了重症期,采用清热化痰通腑泄浊,可以减轻肺部渗出,提高氧合水平,稳定血氧饱和度,减少激素和抗生素使用强度;采用清热凉血、透营转气治法,则可控制炎症反应过度,截断向危重症发展。危重症则可以在西医规范治疗的基础上辅以一些清心开窍、益气固脱、凉血养阴的方药。
  特别要重视的是恢复期的治疗,病毒的核酸检测虽然已经转为阴性,但乏力、咳嗽、精神状态差等症状仍然存在,肺部尚有残余炎症,此时应继续服用益气养阴、活血化淤、通络散结的中药,改善患者状态,同时可促进免疫系统功能和损伤脏器组织的完全修复。
  《中国科学报》:非典期间,我们在中医药治疗方面积累了哪些经验,并在此次疫情应对中得以借鉴?
  张伯礼:2003年的非典,中医药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的经验表现在缩短平均发热时间、改善全身中毒症状、促进肺部炎症吸收、改善免疫功能、减少激素用量、减轻副作用等方面。
  上次非典,中医药是后半程介入,而这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更加强调发挥中医药的作用,中医药从过去的参与者变成和西医并肩战斗的主力军。过去中医只是参加会诊,而这次早期成建制介入,组建中医病区,有一大批定点医院、方舱医院等,采用中西结合的方法进行救治,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中国科学报》:此次疫情中,中医药开展了多项基础研究和临床观察试验,有一些初步结果吗?
  张伯礼:目前,多个中医药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正在开展。科技部第一批8个应急攻关项目中就包括了中医药的临床研究及对已上市中成药及组分中药的筛选与评价,很多单位正在积极筛选评价一些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成药。
  这次中医药也承担了国家科技应急攻关项目──中西医结合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临床研究,组织了五省八家医院进行相关研究。湖北省参加研究的单位还采用现代信息手段,病区内用手机App采集信息,传输到外部平台进行数据处理,目前研究已经启动,正在紧张有序进行中,初步成果已经总结。
  《中国科学报》:饶子和院士团队之前发布了30种可能对新冠肺炎有治疗作用的药物,其中包括大黄、虎杖、山豆根、紫草等中药材。但同时,也引来了对中医药抑制病毒的质疑,你怎么看?
  张伯礼:饶子和院士团队研究发现植物药活性成分虎杖苷和脱氧土大黄苷与新冠病毒水解酶结合较好,可能对病毒有抑制作用,虎杖、山豆根等中药材中可能含有抗新冠病毒有效成分,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工作。我希望这个工作能够继续深入下去,毕竟很多新药都是这样发现的。
  不过,虽然有一些中药经过体外实验证实具有抗病毒功效,但尚缺少临床评价的证据,应该加快进行深入研究,特别是开展临床循证评价。
  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治疗是对症,目的是调节机体的免疫状态,调动自身抗病机能抵抗疾病,而不是直接针对病毒本身。我们得病,是病毒和人体免疫力博弈、斗争的结果,如果病毒胜了就得病了。所以,只有提高自身抵抗力,才不容易被感染,这也是更积极的预防对策。
  当然,有些中药也确实具有抑制病毒作用。
  《中国科学报》:中医在重大传染病防治中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如何与西医配合?
  张伯礼:中西医是两套不同的医学体系,各有优势,应相互补充,取长补短,协作攻关。经验表明,中西医结合救治疗效更加明显。
  具体来说,西医主要是支持疗法,包括呼吸支持、循环支持、营养支持等生命保障;而中医药对症治疗,在改善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以及控制病情进展等方面发挥作用。具体疗法则有汤剂、中成药以及一些理疗方法,对部分重症患者还普遍使用了中药注射剂。对普通型患者,中医应该发挥主要作用;重症患者,肯定要上呼吸、循环设备支持,以西医为主,中医配合。而恢复期康复则中医药更有优势。
  在新冠肺炎尚无有效药物的时候,更应发挥中西结合的优势,救治更多病患,打赢“抗疫”阻击战。
  (原标题为《中西医应联手阻击新冠病毒──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8 23:33, Processed in 0.0624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