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1475|回复: 13
#
跳转到指定楼层

[建筑·社区“悬崖村”搬家的事儿,连英媒都关注了

 [复制链接]
  4月26日~29日,四川省凉山昭觉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将面向搬迁群众开始分房。2019年昭觉县筹建4个集中安置点共建设安全住房4057套,其中安置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3921户18547人,总占地面积581亩,总建筑面积398860平方米,为四川省内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坐在树上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坐在树上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坐在树上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坐在树上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坐在树上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坐在树上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SUV+新能源 探岳GTE为一汽·大众"重启"定调 当当网30K-50k招聘公关总监!负责处理危机公关
#
 梦幻意境 发表于: 2020-5-13 15:26:00|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见证悬崖村搬迁:五个小时搬进了100平米新楼房|图文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见证悬崖村搬迁:五个小时搬进了100平米新楼房|图文
⊙编辑:马小龙 校对:李立军

  5月12日至14日,四川省昭觉县阿土列尔村,84户精准扶贫户陆续搬进县城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13日,新京报记者全程直播了该村村民某色达体一家的搬家过程。

  此前,新京报首席记者陈杰已经在当地驻扎多日,据他了解,近年来,悬崖村逐步开发旅游资源,2019年,游客接近十万人次。

  上午7时许,悬崖村村民某色达体(以下简称“达体”)正在收拾,准备搬家。达体今年50岁了,肤色黝黑,身材保持得相当不错。他告诉记者,自己正在收拾最后的东西,这一次他抽到了一套居住面积100平米的易地搬迁安置房,他将在那里开启自己的新生活。
  在达体与记者交流的过程中,当地乡政府一位工作人员告知,因车辆安排等原因,本定于七点半的搬迁延后至9点出发。

  悬崖村第一书记帕查有格正在介绍悬崖村以及所涉居民的未来规划。他表示,村民搬迁以后可以享受到更好的教育和医疗,这对于老人和小孩都很好。青壮年也可以返回悬崖村工作。村民们的思想更加开阔,对于未来的规划更清晰。未来将会进行一系列的旅游规划,让体验更好。
  他称,这两天我除了高兴也急,因为事情太多了,比如村民家里的钥匙有没有换啊、有没有什么新情况啊,都要操心。
  记者注意到,在接受记者短暂的采访期间,他便挂了两个电话,采访结束后,又立即回了电话。
  他在随后与记者交流的过程中表示,自己由于经常上下山,对膝盖的伤害较大。刚开始没有意识到,后来知晓了相关的问题,所以在膝盖上戴了护膝。

  上午8时23分,达体与妻子开始搬迁,准备出发前往安置点。

  达体的妻子此前介绍,因为上下学的路太艰苦,达体的两个孩子只读了两年就辍学了,现在就只有女儿在住校读书,姐姐和哥哥也反复告诉妹妹,要好好读书。

  在出发前往钢梯的路上,记者遇到一位“网红”──悬崖村村民拉吉(音译)。他正在一社交平台上直播,为网友介绍悬崖村的搬迁进展。他告诉新京报记者,自己直播已经挺长时间了。
  与他相同的是,平日里,村里还有几位村民也在从事直播。他们会把日常生活、种植农田、爬钢梯等悬崖村细节直播向外界。
  拉吉对新京报记者表示,自己出生于1999年,今年21岁,已经结婚了,有一个孩子。

  他表示,将会直播村民搬家下山到县城的全过程,也会拿出直播得到的打赏等收入的一部分,帮助村里条件较差的老人,他说:“帮他们也相当于帮我自己”。

  上午9时15分许,达体一家开始走下钢梯。这些钢管牢牢焊入悬崖,据新京报记者了解,“悬崖村”的钢梯是从2016年8月开始启动修建的,2016年10月初步修建完成,相当于现在的三分之二。后来又对一些危险地带也进行了钢梯的搭建。
  新京报首席记者陈杰在直播中表示,坊间曾有传言称钢梯修建花费了6.3亿元,事实上,是曾有企业有意向与当地政府合作,对悬崖村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彼时所商讨的资金为上述额度,但后来企业经考察发现难度太大,该项资金并未到位。

  上午9时30分许,达体一家到达第一个驿站暂作休息,顺便捡起游客丢弃的矿泉水瓶。
  记者看到,有村民在该处地方开了一个简易的小卖部,用蓝色的彩钢板拼凑搭建而成。新京报记者了解到,平日里天气炎热时,小卖部的主人会向一些游客卖一些水,因为今天是阴天,所以小卖部是关闭的,门上也上了锁。

  休息10分钟后,今日第一部分搬迁村民继续出发。

  这段钢梯角度几近于垂直,连达体也需要两只手拽住钢梯,侧着身体小心翼翼地行走。

  据了解,上图中的这段钢梯平台叫拉博站。因为在修建这段钢梯平台中出了很大的力气,彝族小伙拉博问村里:“这个平台是我修的,能不能用我的名字?”村里便同意了,这个叫做“拉博站”的地方也成为了“悬崖村飞人”拉博直播的主要场景。

  行进中,新京报首席记者陈杰表示,悬崖村的村民过去几乎很少有人会说汉语,现在大多数中青年都会说汉语,而且很流畅。
  与此同时,在与外界保持了较为频繁的交流后,他们保留了很好的习惯,非常淳朴和好客。陈杰回忆,过去悬崖村村民用“苞谷酒”招待客人,但如果不留宿,村民会不建议客人喝酒,因为喝酒后爬钢梯过于危险。

  上午10时30分许,达体一家走到第二个休息点,休息片刻后便继续下山。此时,离山底仅剩下较短的一段钢梯。

  休息过程中,针对大件家具等重物如何运输的问题,陈杰介绍,村民的重物会通过索道运输。因为悬崖村没有停机坪,且处于峡谷地带,所以不会用直升机运输。

  上午11时许,达体一家到达山底。据陈杰介绍,山底不远处就是307国道,从这里到县城大概70多公里,开车大概1个半小时。
  记者看到,公路旁停满一排面包车等待转运村民,稍作歇息后,达体一家搭上前往县城安置点的车。

  经过两个小时左右,达体一家到达昭觉县城。
  下午13时30分许,达体一家到达所在安置点。记者看到,小区绿化相对完善,居民楼建筑亦富有当地特色,一共6层楼,南北通透,房间相当宽敞。
  到达单元楼下,达体夫妇在楼下等待片刻后,便拿到了家门钥匙。屋里还没有经过特别仔细的收拾,装过家具的纸箱子也在墙边立着,客餐厅里摆着放好的沙发和餐桌。
  进门后,穿着彝族传统服饰的达体夫妇面露喜悦,走向了沙发。片刻后,按捺不住好奇心的达体打开了阳台窗户,走了出去,与媒体的镜头打招呼,“跟做梦一样。”这是他们第一次来到自己的新家,在达体看来,新家要比想象中的更好。
  综合整理自新京报5月13日悬崖村搬迁直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5 14:53, Processed in 0.124800 second(s), 13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