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4674|回复: 1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睢文发 发表于: 2008-5-18 16:27:35|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灾害·事故人类与地震灾害的共存

 [复制链接]
──中国地震灾害怎样

黄旭铭

中国地震发展史

新中国建立后,面临医治战争创伤和恢复国民经济的艰巨任务,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十分困难,政府为了人民的长远利益,仍于1949年11月在原中央研究院和北平研究院的基础上,组建了新中国的学术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1950年4月,中国科学院在南京正式成立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科学研究内容包括了气象,地震,地磁和地球物理勘探四个部分.其中的地震部分即成为新中国第一个从事地震研究的科学机构.

____

为了迅速提高地震烈度的研究水平,保证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协助国家计划委员会统一指导和组织开 地震烈度鉴定工作,于1953年11月28日,中国科学院常务会议决定成立中国科学院地震工作委员会.

____1956年3月,国务院召开了12年(1956--1967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会议.地震工作纳入国家科学发展长远规划,是中国地震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____1967年12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将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局和国家科委京津地区地震办公室合并,建立国家科委地震办公室,统一管理全国地震和抗震科研工作,并直接领导管理原地球物理局所属的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地质研究所(北京),昆明地球物理研究所,兰州地球物理研究所,兰州地质研究所,工程力学研究所(哈尔滨),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武汉)和中南大地构造室(长沙)等8个研究机构.

____1971年,全国一些主要地震活动区已经建立了地震工作管理机构,地震监测台网和群众业余测报点也随之发展,并具有了一定规模.这样,一个从中央到地方的多学科,多方法,专群结合的地震监测,预报,科研体系基本形成.1969年7月8日渤海发生7.4级地震.周恩来总理当即指示成立中央地震工作小组,下设中央地震工作小组办公室(简称中央地办)具体负责组织和协调全国的地震工作.1971年8月,国务院发出[1971]国发56号文件,即《国务院关于加强中央地震工作小组和成立国家地震局的通知》,正式撤销中央地办,成立国家地震局作为中央地震工作小组的办事机构,统管全国地震工作,由中国科学院代管.至1972年3月,在国家地震局统一部署下,全国已有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组建了地震工作机构和地震队伍,专业队伍达9000余人.

____国家地震局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地震工作进入了又一个新的阶段.作为一个全国性的领导机构,国家地震局担负起了组织全国地震工作的职责.从1975年起,国家财政部门开始对国家地震局单独拨款.为了更好的开展和组织全国的地震工作,1977年,决定撤销地震大队建制;1978年,中国科学院和国家地震局协商并经国务院批准,对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地质研究所等研究机构进行了调整,将其中不从事地震工作的科研力量规划中国科学院,而将调整后的研究所一并更名为国家地震局的直属研究单位.

____随着国务院各直属单位机构的变动,国家地震局于1998年10月19日更名为中国地震局.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睢文发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睢文发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转帖]图图:缅甸军政府实际上已对缅甸人民宣战 [转帖]什么叫“抽取一定比例”支援灾区???
2# 四姑娘山
 楼主|睢文发 发表于: 2008-5-18 16:28:23|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中国是个多地震的国家

中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的交汇部位,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大地构造位置决定,地震频繁震灾严重.在20世纪里,全球共发生3次8.5级以上的强烈地震,其中两次发生在我国;全球发生两次导致20万人死亡的强烈地震也都发生在我国,一次是1920年宁夏海原地震,造成23万多人死亡;一次是1976年河北唐山地震,造成24万多人死亡.这两次地震死亡人数之多,在全世界也是 绝无仅有的.

____上世纪以来,中国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近800次,遍布除贵州,浙江两省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

____中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家. 1900年以来,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达55万之多,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1949年以来,100多次破坏性地震袭击了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涉及东部地区14个省份,造成27万余人丧生,占全国各类灾害死亡人数的54%,地震成灾面积达30多万平方公里,房屋倒塌达700万间.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的严重性构成中国的基本国情之一.

____统计数字表明,中国的陆地面积占全球陆地面积的十五分之一,即百分之六左右;中国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五分之一左右,即百分之二十左右,都不到百分之二十,然而中国的陆地地震竟占全球陆地地震的三分之一,即百分之三十三左右,而造成地震死亡的人数竟达到全球的1/2以上.当然这也有特殊原因,一是中国的人口密,人口多;中国的经济落后,房屋不坚固,容易倒塌,容易坏;第三与中国的地震活动强烈频繁有密切关系.

____据统计,20世纪以来,中国因地震造成死亡的人数,占国内所有自然灾害包括洪水,山火,泥石流,滑坡等总人数的54%,超过1/2.从人员的死亡来看,地震是群害之首;而在经济上所造成的损失,最大的主要是气象灾害(洪涝),气象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要比地震大的多.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睢文发 发表于: 2008-5-18 16:30:21|只看该作者
1988年以来中国大陆地区地震统计

震级      Ms≥5.0                 Ms≥6.0            Ms≥7.0

地震次数     243                    50                               7

社会公众需要防震知识

_ 面对严峻的地震形势,会不会再次出现类似于1993年宁波小地震群引起的风波―银行的存款被取空,人们到处抢购食物或逃离家园

_ 当一些地区遭受地震灾害时,地震谣言会不会在当地或其他地区流行,甚至造成社会振荡.

_ 如果您在地震中幸免于难,面对被埋压的亲人和邻里您是否知道如何迅速,有效地抢救他们

_ 如果您处在地震危险区或多震地区,您是否知道怎样进行有效的震前防御 面临严峻的地震形势,社会公众太需要客观地对待地震和防震知识了.

我国的地震分布情况

____ 我国是世界上地震活动较多且强烈的地区.我国地震主要分布在1)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广东沿海;台湾省的强震密度和平均震级都占全国首位.(2)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3)青藏高原和四川,云南西部;(4)西北的新疆,甘肃和宁夏.

_
4# 金佛山
 楼主|睢文发 发表于: 2008-5-18 16:31:10|只看该作者
地震给我国带来的灾害

2000年,我国境内共发生5级以上(含5级)地震50次,其中发生在台湾省域16次,台湾花莲东北海中5次.大陆地区共发生5级以上地震29次,其中青海13次,西藏8次,云南4次,新疆2次,甘肃1次,辽宁1次;发生6级以上(含6级)地震7次,其中大陆地区2次,其余5次皆发生在台湾省域.2000年大陆地区最大的地震是9月12日发生在青海兴海的6.6级地震,其次是1月5日云南姚安6.5级地震.台湾省域本年度地震活动频繁,大陆地区地震活动总体水平较1999年有所下降.

2000年中国大陆地区有10次地震成灾事件,共造成大约170万人受灾,其中8人死亡,119人重伤,2571人轻伤;地震造成503平方米房屋毁坏,588044严重破坏,4231442平方米中等破坏;地震灾害总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4.5亿元.

唐山大地震

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9分56秒,唐山市发生7.8级强烈地震,是中国历史上,也是400多年来世界地震史中最悲惨的一次.这次地震破坏范围超过3万平方公里,有感范围波及全国14个省区,相当于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这次地震有24.24万人死亡,重伤16万,轻伤36万.震后唐山一片废墟,倒塌房屋530万间,经济损失100亿人民币.震时列车出轨,桥梁坍塌,供水供电,交通,通讯等系统破坏.唐山地震在震后救援工作方面取得宝贵经验,国际社会充分肯定了救援体制的形成对开展抗震救灾的重要性.这项工作在后来的工作中逐渐完善起来,它主要包括:实施国家级救灾对策,以部队为主体,专业队伍协助,现场救护和邻区支援的体制;十几万战士参加解救被压被困人员和清尸,防止污染的工作;2万名医务人员,280个医疗队,防疫队的工作,对抢救伤员和防止疫情起了关键作用;震后组织全国14省市7万多人的施工队伍和大量建筑材料,迅速解决居住和生活问题.同时,唐山地震也暴露出我们防震减灾工作中的问题:地震预报尤其是短临预报远未过关;没考虑隐伏断层对城市的威胁,以致没有抗震设防;拒绝外援使我国的抢救技术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唐山地震作为一个转折点,中国面对地震由单纯监测预报转为综合防御,由科学行为转为政府组织下的全社会行为.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楼主|睢文发 发表于: 2008-5-18 16:32:39|只看该作者

四川汶川县7.8级地震

地震基本参数

中国地震台网测定:

发震时间:2008年5月12日,北京时间14时28分04.0秒。

震    中:北纬31.0,东经103.4。

震    级:Ms 7.8

震源深度:约29km

成    因:位于我国东经 105°—103°南北地震带上,该带为我国大陆地壳结构的东西分界线,构造运动频繁,地震灾害多发。

中国地震多发区分布.jpg (90.32 KB)

[资料]

板块之间,地壳的增生带和消减带是能量聚集的地区,是全球性的地震 活动带;板块内部,出现活动断裂带的部位是地震频发的地区。因而我国的 地震活动主要集中在以下地带:

台湾地震带。这是全球环太平洋地震带的一部分。

喜马拉雅地震带。这是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的一部分。

 东经 105°—103°左右纵贯我国中部接近南北向的地震带。此带北起贺 兰山、六盘山,经天水、武都沿四川盆地西缘向南至云南东南的石屏、建水, 全长二千余公里,宽度从数十公里至百余公里不等,包含一系列的大规模断 裂带和长条状断陷盆地在内。此带是我国大陆地壳结构的重要分界线,重力 场梯度密集,东西两侧地壳厚度突变,历史上的许多次重大破坏性地震都发 生在这一地带内,近三百年来如 1654 年甘肃天水 7.5 级地震,1833 年云南 嵩明 8 级地震,1850 年四川西昌 7.5 级地震,1879 年甘肃武都 7.5 级地震,1933 年四川迭溪 7.5 级地震,1970 年云南通海 7.7 级地震,1974 年云南昭通 7.1 级地震等。

其他新构造运动活跃、差异升降活动明显的断裂带。西部如青藏高原北部边缘、河西走廊、天山南北侧;东部如太行山麓、燕山山麓、大青山麓、汾渭地堑等地。

以上这些地震带的分布位置都与第四纪新构造运动强烈活动 带相一致。
6# 青城山
 楼主|睢文发 发表于: 2008-5-18 16:34:59|只看该作者

5·12大地震能量相当于2万颗长崎原子弹同时爆炸

来源: 网易探索(广州) 

如果是7.8级的话,相当于在那一瞬间,2万颗长崎原子弹同时爆炸;如果是7.9级,则是33700颗以上。这是一场多么可怕的灾难。

当前对于地震强度的表述方法,主要有两类:震级和烈度。

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量度指标,目前比较常用的是里氏震级(Richter magnitude scale)和矩震级(Moment magnitude scale)。目前国家地震局将5月12日的5·12大地震判定为7.8级,美国地质局已将此次地震修订为7.9级,这里使用的就是里氏震级。如果是7.8级的话,相当于在那一瞬间,2万颗长崎原子弹同时爆炸;如果是7.9级,则是33700颗以上。这是一场可怕的灾难,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和重大损失是很难估计的。(附计算过程,见文章末尾)

什么是里氏震级?

里氏震级是由美国的查尔斯·弗兰西斯·里克特(Charles Francis Richter)和本诺·古登堡(Beno Gutenberg)在1935年提出的一种震级标度,以发生地震时产生的水平位移作为判断标准。也就是说,在三种地震波(纵波,横波,面波)中,对地表破坏性最大的面波作为主要判断依据。在里氏震级的定义中,对一个100公里外发生的地震,如果伍德-安德森地震仪记录到地震波的最大振幅为1厘米,则震级为4。

里氏震级是怎样划分的?

根据里氏震级的定义,在震中100公里外,地震仪监测到最大振幅为1微米(千分之一毫米)的地震波,地震便是0级;10微米的地震是1级地震,1毫米的地震就是3级地震。以此类推,里氏震级每上升1级,地震仪记录的地震波振幅增大10倍。

里克特为了让震级更具有通用性,尝试使用地震释放出的能量而不是振幅来修订震级的定义──毕竟人们希望用更为直观的概念来描述地震的强度,而地震能量意味着地震造成的损失。

大地震的能量有多强?

随地震波而来是地底积蓄已久的能量。因为里氏震级并不像摄氏度这样是等分性的指标(即里氏震级不是线性单位而是对数单位),因此每两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也相差巨大。根据里克特在1953年提出的公式计算,每一级地震释放的能量都是次一级地震的31.7倍。这意味着,里氏震级每高出0.1级,就会多释放出0.412倍的能量。举例来说,7.9级地震释放的能量是7.8级地震的1.412倍。

8级地震将会释放4200000000000000000(4.2乘以10的十八次方)焦耳的能量,这相当于十亿吨TNT炸 药爆炸的能量。按照到目前为止人类投入战争的最大当量的长崎原子弹来计算的话,相当于同时爆炸了47600颗以上。

需要说明的是,地震波传递的能量并不是地震释放出的所有能量,正如如同最强的一阵风并不是整个风暴全部能量一样。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7#
 楼主|睢文发 发表于: 2008-5-18 16:35:19|只看该作者
怎样直观判断地震大概震级?

一般来说,我们把地震按强烈程度分为超微震、弱震、有感地震、中强震、强震和大地震六类。

超微震: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人们察觉不到。

弱震:大于、等于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也不易觉察,只有地震监测机构的地震仪上才能记录下来。

有感地震:大于、等于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中强震:大于、等于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中强震是可造成破坏的地震。

强震:大于、等于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是可造成较大破坏的地震。

大地震:大于、等于7级的地震,其中8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会造成严重的破坏。

什么是矩震级?

因为里氏震级是一个指数单位,在地震强到一定程度上的时候,将不会更精确地反应地震强度和震级之间的对应关系,也就是出现了所谓的“震级饱和“问题。实际上,8.2级以上的地震就存在这样的问题了。于是,从反映地震断层错动角度出发,人们提出了一种新的震级标度:矩震级。这是对断层错动引起的地震强度的直接测量,对于特大地震只能用矩震级来进行衡量了。目前,里氏震级和矩震级往往相结合使用。希望我们没有机会只能用矩震级来衡量某次地震的强度。

好像还有个地震烈度?

是的。地震对地表和建筑物等破坏强弱的程度,称为地震烈度。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同一次地震对不同地区的破坏程度不同,地震烈度也不一样。一般来说,越远则烈度越小。这就像是在一枚炮弹爆炸时,离它的距离不同,受到的影响也不同。

影响烈度的因素有震级、距震源的远近、地面状况和地层构造等。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在不同的地方会表现出不同的烈度。烈度一般分为12度,它是根据人们的感觉和地震时地表产生的变动,还有对建筑物的影响来确定的。我国1976年7月发生的唐山大地震,震中烈度达到了11度;天津市地震烈度为8度;而到了北京市,烈度已经降到6度了。

一般情况下仅就烈度和震源、震级间的关系来说,震级越大、震源越浅,烈度也越大。
8#
 楼主|睢文发 发表于: 2008-5-18 16:35:36|只看该作者
地震烈度是如何划分的?

我国把烈度划分为12度,采用罗马数字表示。不同烈度的地震,其影响和破坏力大有区别。

I度:无感──仅仪器能记录到;

II度:微有感──个别敏感的人在完全静止中有感;

III度:少有感──室内少数人在静止中有感,悬挂物轻微摆动;

IV度:多有感──室内大多数人,室外少数人有感,悬挂物摆动,不稳器皿作响;

V度:惊醒──室外大多数人有感,家畜不宁,门窗作响,墙壁表面出现裂纹

VI度:惊慌──人站立不稳,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简陋棚舍损坏,陡坎滑坡;

VII度:房屋损坏──房屋轻微损坏,牌坊,烟囱损坏,地表出现裂缝及喷沙冒水;

VIII度:建筑物破坏──房屋多有损坏,少数破坏路基塌方,地下管道破裂;

IX度:建筑物普遍破坏──房屋大多数破坏,少数倾倒,牌坊,烟囱等崩塌,铁轨弯曲;

X度:建筑物普遍摧毁──房屋倾倒,道路毁坏,山石大量崩塌,水面大浪扑岸;

XI度:毁灭──房屋大量倒塌,路基堤岸大段崩毁,地表产生很大变化;

XII度:山川易景──一切建筑物普遍毁坏,地形剧烈变化动植物遭毁灭;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9#
 楼主|睢文发 发表于: 2008-5-18 16:35:50|只看该作者
早期的烈度表完全以地震造成的宏观后果为依据来划分烈度等级。但宏观烈度表不论制订得如何完善,终究用的是定性的判据,不能排除观察者的主观因素。为此人们一直在寻找一种物理标准来评定烈度,这种物理标准既要同震害现象密切相关,又要便于用仪器测定。首先被研究的物理量是地震时的地面加速度峰值。因为一般认为地震引起的破坏是地震惯性的力量造成的,而这种力量(不可称作惯性力)又决定于地面加速度。这样就给烈度的每一等级附加上地面加速度峰值。结果表明,烈度每增加一度,加速度大约增加一倍。后来加入烈度表的物理量还有地面速度峰值。中国现行的烈度表已经加入了加速度和速度两项物理量数据。

文/猛犸
10#
 楼主|睢文发 发表于: 2008-5-18 16:36:07|只看该作者
计算过程

一颗长崎原子弹的能量=21kiloton;

7.9级地震=600megatons

1megaton=1000kiloton

换算:600×1000/21=28571

而如果从8级地震以原子弹数逆推的话,7.8级是23884颗。

长崎原子弹爆炸大事记

1945年8月6日:美国B-29轰炸机“埃诺拉·盖伊”号在广岛投下一枚代号“小男孩”的原子弹,爆炸导致14万人死亡。

1945年8月9日:第二颗代号“胖子”的原子弹在长崎爆炸,造成约8万人死亡。 (本文源自:网易探索 )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30 19:25, Processed in 0.078000 second(s), 12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