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1757|回复: 26
 2熊猫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蜀虎 发表于: 2003-10-10 02:20:59|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纪实·新闻2003-10-01日涪陵街景:国庆节的平民生计

 [复制链接]
雷康/编

  感谢陈丽蓉女士在雷康采风过程中所给予的大力支持。
  我,一个平常心的人,十分敬业地、真实地记录下我身边所发生的事,我的口号就是:见证历史,我求真历史,我延续历史。

  再次深深感谢那些与有一面之缘的巴蜀大地上的父老乡亲们,因是位民俗和人物摄影师,常常深入到巴山蜀水的各个地方,为了真实地反映平民百姓的生活方式和劳作方式,常常会迅捷并悄悄地抓拍人们活动的真实照片。如时间充裕的话,会当场给他们看他们自己的照片,并同他们摆一会儿龙门阵。但还有许多照片的主人根本没有机会看到他们被所拍摄的照片,希望他们及其后人最终能够通过国际互联网看到这些照片。
  请原谅记录了你们的真实。
  谢谢您们!创造生活和财富的活生生的人们,祝福您们!日子会更美好。
  以下是在国庆节当天从“涪陵客运西站”下车前往市区的“新车站”转车过程中所经过的街道抓拍的一些照片,虽谈不上艺术,但却是真实的。相信,这些照片是具有生命力的;它们是一段历史,是在普天同庆建国54周年的日子里的一个角落的真实写照。

涪陵客运西站前的抱鸡婆三轮客运车/涪陵区/雷康 摄
评定为“二级汽车”的涪陵客运西站。在涪陵的道路上随处可看到这种1980年代前曾经出现在成都街头的抱鸡婆”三轮客运车
地点涪陵区·重庆
时间2003-10-01 15:07:24

懒汉排骨/涪陵区/雷康 摄
懒汉排骨,装修风格类似于成都的“廖记棒棒鸡
地点涪陵区·重庆
时间2003-10-01 15:29:48

合川桃片/涪陵区/雷康 摄
合川桃片,门前出现了少见的排队现象,这恐怕真是个老店。注意右边的波霸奶茶是不是配上桃片吃的
地点涪陵区·重庆
时间2003-10-01 15:32:43

千禧豆业/涪陵区/雷康 摄
千禧豆业,这时是吃午餐的时候,一般作为早餐的豆浆在这里依然有人气
地点涪陵区·重庆
时间2003-10-01 15:32:50

高笋塘转盘/涪陵区/雷康 摄
作为匆匆过客的,这是涪陵区见到的最大的转盘「叫高笋塘转盘,谢谢“飞鸟与鱼”指名」,出租车都是奥拓,而且车身很脏,也许是连日的秋雨的缘故
地点涪陵区·重庆
时间2003-10-01 15:34:25

街边的擦鞋摊/涪陵区/雷康 摄
街边的擦鞋摊
地点涪陵区·重庆
时间2003-10-01 15:36:27

快乐的商人/涪陵区/雷康 摄
橘子听说今年是丰年,产量高,价格就很低了,味道很好的才卖三角钱一斤,快乐的商人挑着担子,装着不足十元钱的橘子在悠闲地转街……注意身旁的“棒棒”可是大步如飞忙着生计
地点涪陵区·重庆
时间2003-10-01 15:37:52

卖菜的农妇/涪陵区/雷康 摄
卖菜的农妇,注意:今天照片里的主人们穿的都是仿军用胶鞋
地点涪陵区·重庆
时间2003-10-01 15:39:32

棒棒军/涪陵区/雷康 摄
期待生意的“棒棒”,山城的“棒棒军”是出了名的,特别是在朝天门码头的批发市场周围,但涪陵也可算是个小山城了
地点涪陵区·重庆
时间2003-10-01 15:42:01

担着潲水/涪陵区/雷康 摄
担着潲水大步留星向走来的汉子,因他担着重担,只有走在马路上才不会撞着人,所以老远就用镜头抓住了他,本想再补拍一张的,但已走过了的身旁。想他一定很穷,否则做这样的事应该有个车来拉潲水的,当然口水话了,他的身体很结实的
地点涪陵区·重庆
时间2003-10-01 15:42:31

漂亮的垃圾站/涪陵区/雷康 摄
从图中右边的平台下来后,被这漂亮的垃圾站所吸引,让它也进入了的相机里
地点涪陵区·重庆
时间2003-10-01 15:47:47

下力气的汉子/涪陵区/雷康 摄
在市区内的新车站入站口,几个“棒棒”在争抢生意,看着这些下力气的汉子没有打开闪光灯,敬重他们,悄悄地留下了他们的身影
地点涪陵区·重庆
时间2003-10-01 15:58:50

主人公期待的眼神/涪陵区/雷康 摄
在新车站旁吃完小面出来,悄悄地拍下了当天在涪陵市的最后一张照片,看看主人公期待的眼神相信她的明天会更好……
地点涪陵区·重庆
时间2003-10-01 16:06:10

白马标志/白马镇/武隆县/雷康 摄
白马标志
地点:白马镇·武隆县·重庆
时间2003-10-01 17:54:11

  傍晚,我们所坐的大巴车过武隆县县城巷口镇,黄静小姐「网名:非草」在乌江二桥的桥头等,车停、匆匆打了个招呼后继续前行,在江口镇下车,到了我们这次一行的目的地,晚上就吃住在一面临街一面临乌江的旅店。

相关标签
  涪陵

提示
  ①以上文字说明中有相关的超链接,可点击进入!
  ②摄影雷康
  ③最佳效果请看主站history/2003/20031001.htm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蜀虎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蜀虎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蜀虎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蜀虎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蜀虎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蜀虎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2003-10-03日(上):鬼斧神工天生桥 湖(散文诗)
2# 四姑娘山
 河马写诗 发表于: 2003-10-14 12:31:03|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我更喜欢雷康的那些字,从文字里我也看见那个拿摄影机的人了。 真的,很多时候只是从别人的身边经过,为身边的人停留是件容易做却难做到的事不要说擦身而过的人,甚至天天在身边的人也不过是我们的生活背景、社会关系,因为人的自我意识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大得多, 今天,让别人做一回生活的主角吧!而我们,就旁观吧,隐身……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非草 发表于: 2003-10-11 16:12:38|只看该作者

涪陵榨菜的创始

  生产榨菜的基本原料是茎瘤芥,涪陵是茎瘤芥商业加工利用的发源地,也是最集中的种植地之一。茎瘤芥系十字花科芸苔属菜种芥亚种大叶芥的变种,其最初由野生芥菜进化而来,其进化次序是:野生芥菜──大叶诫芥──笋子芥──茎瘤芥。茎瘤芥表皮青绿光滑,皮下肉质色白而肥厚,质地嫩脆。茎瘤部分,涪陵人称青菜头!
  榨菜起源于民间制咸菜,这在清代后期已很普遍,当时所制咸菜一般只供各自家庭食用,不拿到市场上去销售。清末,涪陵城西的天子殿和尚大量制作青菜咸菜,以作庙会款待香客,广结善缘之用其咸菜味美,远近闻名。
  青菜头的商业加工起源于清末邱寿安家。邱寿安,清光绪年间涪州城西洗墨溪下邱家湾人。早年在湖北宜昌开设荣生昌酱园,兼营多种酱腌菜业务。家中雇有资中人邓炳成负责酱腌菜的采办,整理和运输。光绪二十四年(1898),下邱家湾一带的青菜头丰收。邓炳成看到青菜头多,难于加工,便于邱家妇女们商量,试着仿照大头菜的腌制答,将青菜头全部制成腌菜。制好后,邓顺便捎两坛到宜昌供邱寿安品尝,邱用其待客,其亲友及同行一致觉得鲜香可口,为其他酱腌菜所不及。邱顿生谋利之念,决定将它投放商业市场,便于次年初春亲自赶回老家涪陵,以邓为技师,安排人力大量制作,邱寿安把用木箱制作的腌制品称着“榨菜”。涪陵榨菜由此而得名。
4# 金佛山
 非草 发表于: 2003-10-11 18:01:29|只看该作者
清末民国时期的涪陵榨菜大致经历了草创,发展和曲折三个阶段。 草创阶段(1899—-1913) 榨菜问世后的最处十年系的邱氏家独家生产,直至青宣统年间(1909──1911)才经邱氏的邻居,厨师将其技术透露出来。1910年,城内商人骆培之在洗墨溪东岸设作坊仿制。1911年, 涪陵李渡镇商人欧秉胜在石马坝设厂。1912 年,张彤云在城西水井湾建厂,次年因张参于讨袁的斗争失败受到通缉,隐匿酆都卢景明家,与卢合伙开办公和兴字号生产榨菜,榨菜首次传出县外。1912年,全县榨菜加工作坊4家,年产1500坛。这一时期邱氏在生产占优势地位,产量不断增加,并在开拓运销市场作出贡献。1908年,邱寿安之弟在经商中捎运榨菜80坛试销上海。且因时人不知其味道美,竟无人问津。但邱寿安之弟并不气馁,一面在报上登广告宣传,一面以切细的小包榨菜在码头,车站,娱乐场所等分地送行人,并附上食说明书,榨菜渐为消费者接受,很快销售一空,至1910年,在上海已能销四五百坛,同时,已有人将其转销国内其它地方以至南洋等地。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10-16 15:23:04编辑过]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仁者乐山 发表于: 2003-10-11 19:59:45|只看该作者
涪陵的特产比较多,除榨菜外,我知道的特产还有涪陵酱油,百花潞酒,涪陵木床等。我小时候逢有卖涪陵酱油时大人总要多打几斤,总说这酱油好,不过当时我人小,感觉不到这酱油有多好,知道好像这酱油就是涪陵榨菜的附产品。50年代60年代涪陵的柏木床在重庆却是相当有名,谁家里拥有涪陵柏木床都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涪陵的百花潞酒我是深有体会的。70年代我参加了工作,自己有了钱也经常买点百花潞酒来喝喝。这酒加有一些中药材和冰糖,喝起来粘嘴,口感好。据说潞酒原产在山西,古时候有一名驻守涪陵的山西藉武官,每每想喝家乡的潞酒而不得,于是请来山西的师傅依潞酒之法酿造,结果是涪陵潞酒远胜山西潞酒,因酒中加有中药材,而命名为“百花潞酒”。80年代后期百花潞酒渐渐衰落,现在几乎见不到其踪影了。涪陵的小吃“油劳糟”在80年代以前也是大有名气的,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也不稀罕这又油又烫的油劳糟了。
6# 青城山
 非草 发表于: 2003-10-12 15:08:04|只看该作者
(二)发展阶段(1914~1936)
  这一阶段的主要标志是:青菜头的种植面积。产量不断扩大和增加。榨菜加工在川东地区广泛传开,加工数量从数家发展到几百家;加工工艺开始成熟;销售市场进一步扩大,榨菜产销已在涪陵,酆都两县形成一大行业,并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涪陵榨菜的兴起,引起国内经济界和科技工作者的瞩目,开始总结研究种植和加工经验。
  二十世纪和二十至三十年代中期,青菜头的种植已从涪陵城周围地区扩展到酆都高家镇至重庆江北洛碛镇的长江沿岸地区,其中以涪陵县的种植面积为集中产地。加工厂户继酆都公和兴开办后,1915年,洛碛镇商人白邵清重金雇涪陵技师2人到该地传授榨菜技术,并创办了年产万坛的大厂聚裕通,产品运销汉口和上海。此后厂家不断增多,至三十年代中期,榨菜的种植加工已偏及涪陵,酆都,长寿,巴县,江北,忠县,万县,江津,奉节,内江,成都等十余县市的38个乡镇,其中涪陵县1935年有加工厂户160余家,当年生产榨菜4500吨,占四川全省产量的50%左右。
  榨菜产品投放市场后很受消费者欢迎,一时成为时鲜。1912年,榨菜主销市场由宜昌移至上海。1914年,邱寿安与其弟邱翰章在上海开设生恒榨菜庄,成为榨菜史上首家专业榨菜商号。其后各厂家争相开辟销路。1915年,榨菜行销到北京天津福建广东等地。1919年开辟汉口市场。1926年以后进一步形成以上海汉口宜昌为中心的长短中各路运销网络,并在各中心天南地北的扩散。上海每年吸呐四川榨菜产量的70%~80%,一般年销量在12万坛左右。三十年代,上海阳朔路
  有专营出口榨菜的鑫和,盈丰,协茂,李保森等大商行。有运转华东,华北,东北各路的贩运商;有专门代客介绍并供菜食宿的干大昌客货栈。鑫和商行以精选涪陵榨菜打地球牌商标运销国外而享有盛名。
  榨菜产销的不断发展,原在房屋周围牵竹绳和在树枝上晾菜已不能适应大批量生产的需要。1912年,开始在长江边搭木架晾菜,利用春季少雨的河风吹拂脱水,并改叠块晾菜为用竹茂穿连的排块晾菜。`1928年起,又有人以菜池代替瓦缸腌制,并改制一道腌制为二道腌制。1931年,为适应出口需要,开始对菜块的飞皮,菜匙,老茎进行修剪,以增强菜块的外行美观。1934年,改进菜头封菜办法,使之更加经济而牢靠,以延长储成期限。1935年前后,开始以肉质肥厚色泽深红的川西辣椒代替川东辣椒拌菜,并佐以接心配制的香料,使榨菜的色泽更加鲜红,香味更加诱人。榨菜经以上五次大的改革,确立了选择菜头,剥皮穿串,上架脱水,下池腌制,翻池再腌,整形修剪,盐水淘洗,榨除盐水,加拌香料,装坛封口的十大工序,使产品质量大大提高,行成了嫩脆鲜香的独特风味,赢得国内外消费者的交口赞誉。
  1926年,涪陵县成立榨菜的商业行帮──榨菜帮,成为当时涪陵商业“十三帮”之一。1931年,菜帮改称菜业同业公会,入会会员达212家。会员主要从事收购,贩运的走水字号,囤户,辛力(经纪人)和零售商,及从事原料期货交易的种户。其中水字号的资本比较雄厚,他们在上海汉口社有分庄和代售庄。
  榨菜的兴旺带动了及相关行业的发展,在社会经济中逐渐占有重要地位。三十年代每年产总额可购大米4000多吨。因此,受到国内经济,科技界注目。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7#
 非草 发表于: 2003-10-12 16:28:34|只看该作者
〈三〉曲折发展(1937~1948)
  1936年,国民政府禁种鸦 片,青菜头成为涪陵农业上唯一的大宗经济作物,加上地方政府提倡,本该兴旺,但由于日本侵华战争爆发,上海和汉口沦陷,导致市场急剧缩小。其主销地开始转向宜昌重庆和湖南贵州等地,加上军需,1937~1940年,仍有增大。从1940年下半年起,日机轰炸涪陵酆都,市场进一步缩小。战争胜利后,榨菜恢复原有市场,但物价不断飞涨,菜业发展艰难,起伏不定。
  续上:
  ──建国以后的榨菜大致经历1951至1977的稳步发展和1978年以来的变革发展两个大的阶段。
  (一)稳步发展阶段
  解放后,人民政府对恢复和发展名特产予以高度重视。涪陵政府组织贷款小组下乡,使菜产量达到5、2万坛,比1950年春增加2倍。1951年8月,川东区人民行政公署在重庆召开榨菜会议,解决私商顾虑,决定发放贷款,支持复业,欢迎非本行的商号到厂区投资设厂。这一系列措施后产量大幅度提高,达到国民年间的最高年产量。
  第一个五年计划后,国家对榨菜原料种植、加工呐入计划管理,以优先保证外贸出口和军需的需要。对私菜厂实行统筹安排和指导。大力发展国营榨菜加工厂。1959年1963年,因“全民大办钢铁”的影响,以及国民经济的调整,榨菜生产开始下降,涪陵种植面积下至2000公顷,加工成品1500至5000吨。1964年开始恢复到五十年代水平。1972年涪陵榨菜产量上升到2、85万吨,但以后在片面强调粮食生产,1973年至1978年仅在1、1万吨至2、5万吨之间徘徊。
  (二)变革发展阶段
  1978年,涪陵各级领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指导下,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榨菜业获得良好的发展机遇,产生了一系列的历史性的变革。
  1978年开始大面积推广经多年试验总结的“六改”栽培技术,使青菜头大面积每公顷产量达到11250公斤,比1975年提高30%。并全面推进了榨菜的全行加工个成品质量的提高。在2月,全国供销合作社榨菜机具改革现场会在涪陵的召开为机具提供了突破性进展,减轻加工繁重的体力劳动,为工效开辟了崭新的道路。1980年缓解国营菜厂加工能力严重不足的矛盾。1982年,小包装方便榨菜的问世为运输、销售和满足消费者提供了方便,同上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1980和1982年,四川省制定外贸出口和内销榨菜的质量标准,用科学手段改变人体感官鉴定状况,使产品质量更加规范化。1985年6月,国家标准计量局正式分布质量标准,使榨菜厂有明确目标。1981年,珍溪菜厂生产的乌江牌坛装出口榨菜获得国家银质奖,成为中国酱腌菜行业的第一块质量名牌。
8#
 清心 发表于: 2003-10-12 21:52:42|只看该作者
我也到过涪陵,很怀念那个地方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9#
 leikang 发表于: 2003-10-13 17:11:13|只看该作者
  文头我已说明了的,国庆节我只是路过涪陵市,一路上没有见到过美女,也没有什么可以同其它城市相比有特色的新生活,涪陵要比现代化是比不过重庆的,应该多保留些地方特色。
  我希望能够常到涪陵来,这样我才能发现其变化的进程,才能有机会路遇美女。
  希望“路过”能提供报道线索。
10#
 清心 发表于: 2003-10-13 20:01:38|只看该作者
是呀,那路过就拍些美女上来呀,我也看看嘛,我虽不是重庆人,但很喜欢你们那里的山和那里的水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28 08:08, Processed in 0.171600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