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6300|回复: 6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2020年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又点了张文宏的名字,并说“上海,让我越看越爱”

 [复制链接]
  3月27日,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张文宏教授的一封亲笔信,引来众多关注。在赞赏崔大使“字迹优美、内容自然又温情”的同时,他对张文宏的评价也成为网民热议的话题。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柯天易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柯天易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柯天易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柯天易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柯天易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柯天易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补好“三个还不够”短板 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 北京地铁乘客自觉排出防疫阵型
7#
 豆包七 发表于: 2021-2-8 18:55:45|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又点了张文宏的名字,并说“上海,让我越看越爱”

源自:上观
原文标题: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又点了张文宏的名字,并说“上海,让我越看越爱”

  “张文宏教授等专家多次在线就防疫问题答疑解惑,为海外学子和华侨华人提供了宝贵帮助。”通过视频连线,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在上海举办的“来自家乡的问候──2021牛年新春云联欢”活动现场说。
  “给家乡父老乡亲们拜个早年。”上海人崔天凯点赞家乡:一年来,上海市积极对外捐赠防疫物资,配合发放“健康包”,把带着上海人民温情的物资送到海外华人和各国人民的手中。作为国内的主要入境点,上海为归国的留学生、侨胞,以及我们使领馆回国人员,提供了细致周到的服务保障,为守护国门筑起坚实的屏障。上海的智库和学者,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为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正如歌中唱到‘上海,让我越看越爱’。”崔天凯说,上海一次又一次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等疫情过去以后,我也会常回家看看。
  视频连线最后,崔天凯说,“祝福上海蒸蒸日上,也祝愿所有在海外奋斗的上海籍同胞平安、幸福!”
  去年3月,应中国驻美国大使馆邀请,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线解答在美留学生、华侨华人抗疫问题。活动结束后,中国驻美国大使崔天凯致信张文宏教授感谢。
  崔天凯写道,他生在上海,虽然成年后大部分时间在外,但始终认为上海是他的家乡。“等疫情过去后,争取有机会回家看看,到时候希望能来拜访您,不是为了看病,是为了讨教。祝您和上海的父老乡亲们健康平安!”
  栏目主编:张骏
  文字编辑:洪俊杰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6# 青城山
 丁丘 发表于: 2020-5-15 13:24:05|只看该作者

张文宏谈与崔天凯互信:回信太快就不像手写的!

源自:看看新闻KNEWS
原文标题:视频|张文宏谈与崔天凯互信:回信太快就不像手写的!

  近日,中国驻美大使馆收到了一封特殊的信,信中写道:“这实在出乎我的意料,又让我感动莫名”,“待世界抗疫胜利之时,请您一定要回到家乡,我们一起在小酒馆把酒言欢。”

  这是上海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给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的回信。
  崔天凯大使表示,信已收到,期待着未来在上海某个小酒馆,感受“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3月底,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手写致信张文宏教授,感谢他在网络上向海外华人科普抗疫知识。地球这一头,在崔大使心心念念的上海,张文宏用华山医院的信纸,同样以手写的方式给大使回了一封信。
  张文宏写道,收到崔天凯大使的信“实在出乎我的意料,又让我感动莫名”。他说,大使的信给人“见字如面”的感觉,字里行间从容而温暖,“谁能想到竟是当前的国际抗疫局面最为纷繁复杂与艰难的时刻呢?您在此时展现如此温文尔雅但又坚定不移之决心,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文化魅力。”
  此外,张文宏还提到,美国疫情在不断蔓延,如果使馆有需要,复旦大学感染团队愿意为海外学子开放网络咨询通道,为留学生们提供可靠的解答。这也是一份来自家乡的问候。
  崔天凯大使在信中曾提到,自己出生在上海,疫情过后,争取能回到家乡看看,并拜访张文宏。张文宏在回信中邀请大使一定要来上海,到时候,“我们一起到您家附近的小酒馆把酒言欢。”

  说起手书,张文宏感慨道:“我们其实都蛮怀念以前的那种慢生活,一封信出去,你要等人家回信,寄信一个礼拜,信再回来一个礼拜,至少要等半个月。
  因疫情关系,这封信在路上“漂”了一个月,对此,张文宏调侃称:“回信不能太快,太快就不像手写的了。他给我写了封手写的,第二天就收到一封手写的,就好像感觉还是电子时代,所以我也给了自己一个理由。”
5# 华蓥山
 灰鸽子 发表于: 2020-5-3 17:53:59|只看该作者

战疫两地书|张文宏给崔天凯回信:疫情过后我们一起把酒言欢

源自:澎湃新闻
原文标题:战疫两地书|张文宏给崔天凯回信:疫情过后我们一起把酒言欢

  央视新闻5月3日消息,近日,中国驻美大使馆收到了一封特殊的信,信中写道:“这实在出乎我的意料,又让我感动莫名”,“待世界抗疫胜利之时,请您一定要回到家乡,我们一起在小酒馆把酒言欢。”
  因疫情关系,这封信在路上“漂”了一个月,它是上海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给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的回信。
  崔天凯大使表示,信已收到,期待着未来在上海某个小酒馆,感受“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来自家乡的问候”
  3月底,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手写致信张文宏教授,感谢他在网络上向海外华人科普抗疫知识。地球这一头,在崔大使心心念念的上海,张文宏用华山医院的信纸,同样以手写的方式给大使回了一封信。

  张文宏写道,收到崔天凯大使的信“实在出乎我的意料,又让我感动莫名”。他说,大使的信给人“见字如面”的感觉,字里行间从容而温暖,“谁能想到竟是当前的国际抗疫局面最为纷繁复杂与艰难的时刻呢?您在此时展现如此温文尔雅但又坚定不移之决心,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文化魅力。”
  此外,张文宏还提到,美国疫情在不断蔓延,如果使馆有需要,复旦大学感染团队愿意为海外学子开放网络咨询通道,为留学生们提供可靠的解答。这也是一份来自家乡的问候。
  崔天凯大使在信中曾提到,自己出生在上海,疫情过后,争取能回到家乡看看,并拜访张文宏。张文宏在回信中邀请大使一定要来上海,到时候,“我们一起到您家附近的小酒馆把酒言欢。”

“基于专业知识又‘接地气’的解说极其有益”
  3月26日,张文宏教授应中国驻美大使馆邀约,通过央视新闻直播,在线为在美留学生、华侨华人解答抗疫有关问题。直播中,亲切的“张爸”为在美华人们提出了许多实用的建议,如不“瞎混”、多睡觉就是最好的药;面对不爱戴口罩的美国人,不必“大动肝火”等等。

  当天,驻美大使崔天凯致信张文宏。信中提到,在美侨胞和留学生们面临疫情,特别需要关怀和指导:“您的科学态度、务实精神、基于专业知识又‘接地气’的解说,对于大家全面认识问题、做好有效防范、避免不必要恐慌,都极其有益、十分及时。”

  收到崔天凯大使的手写信后,张文宏表示非常自豪,在4月30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发布会上,他表示:“我非常高兴看到崔天凯大使给我的信,我为我们的科普工作感到非常自豪。这并不仅仅是因为大使给我写信了,而是觉得我可以帮到在海外的学子、侨胞。大使给我写信,就是告诉我,这些科普工作稳定了他们恐惧、焦躁的情绪,而且让他们了解了防疫知识。”
  疫情之中,科普对民众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因“接地气”的疫情知识科普在网络走红的张文宏认为,科普是一个沟通的过程,专家组的防疫政策和治疗策略只有和老百姓充分沟通,才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4# 金佛山
 雁过无痕 发表于: 2020-4-30 16:36:00|只看该作者

专家张文宏:崔天凯大使给我写了感谢信 非常自豪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专家张文宏:崔天凯大使给我写了感谢信,非常自豪

  新京报快讯(记者:许雯)“闷在家里,你也是战士。”疫情期间,金句频出的上海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上海市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成了“网红”专家。今天(4月30日),张文宏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揭秘金句背后的故事。
  “科普是沟通的过程,我们的防疫政策、治疗策略,不和老百姓充分沟通是起不到非常好效果的。”张文宏介绍说,疫情开始之初,上海市有大量公共卫生、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心理医学等专家组成了科普团队。
  他坦言,很多人都以为所有工作都是医疗救治团队在做,其实这是一次人民的战役,医生能做的工作非常有限,这次战役是不是取得胜利,事实上就是看整个民众是不是被发动起来。
  “在今天的上海、今天的中国,取得巨大胜利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民众极大地配合了防疫专家和临床专家的建议。”张文宏认为,科普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把好的防疫策略和公众进行沟通,如果强制性的说不许出去,出去必须戴口罩,不这样做就是不对的,这种传播方式是不会有效果。
  张文宏回忆说,我当时讲过一句话“闷在家里你也是战士”,所以“闷在家里”在科学里面的讲法是要保持彻底的社交距离,长达两个星期以上可以有效阻断传染病的传播,“你们觉得是这样一种表达方式是好,还是’闷’一个字表达方式好”?
  今年3月,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给张文宏写了一封感谢信,代表在美华人华侨向张文宏致谢。“我非常高兴的看到崔天凯大使给我的感谢信,对我们所做的科普的工作我觉得非常自豪,自豪并不是因为大使给我写信了我就自豪,而是觉得我居然可以帮到在海外的学子、海外的侨胞。大使给我写信,就是说做的这些工作,稳定了他们在那里的恐惧、焦躁的心,而且知道了怎么防疫。这种科普都不是我在病房里看几百个病人可以起到的。”张文宏说。
⊙记者:许雯
3# 峨眉山
 心中苦冰 发表于: 2020-3-30 10:05:37|只看该作者

崔天凯大使亲笔致信张文宏 这件事可以划出三个重点

源自:参考消息
原文标题:小锐说 | 崔天凯大使亲笔致信张文宏,这件事小锐划出了三个重点

  参考消息网3月29日报道(文/十四心)
  小锐评疫情之五十七
  3月27日,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致张文宏教授的一封亲笔信,引来众多关注。在赞赏崔大使“字迹优美、内容自然又温情”的同时,他对张文宏的评价也成为网民热议的话题。
  当地时间3月26日,中国驻美国大使馆邀请张文宏教授与在美留学生及华人华侨代表视频连线,就新冠肺炎疫情现场答疑释惑。
  不用说,张文宏深入浅出的解释,又吸引了一波粉丝。崔大使在感谢信中这样写道:您的科学态度,务实精神,基于专业知识又“接地气”的解说,对于大家……极其有益。

  而看了答疑会记录以及崔天凯大使的信,小锐也从中读出了三点提醒:
  一是专业的事更需要有专业精神的人来做。
  无论是崔天凯大使还是张文宏教授,两人都处在各自领域的前沿,这些天他们表现出的专业精神有目共睹。
  外交重在交流,斗争也不是比谁的声音大或放话狠,有时候四两拨千斤更能体现出专业精神。疫情发生后,面对美国国内各种污蔑抹黑攻击中国,出现在美国公众面前的崔大使都可谓宠辱不惊,频频接受美媒采访,直面各种刁钻问题,在海外社交媒体发声,表现出了应有的涵养、素质和专业水平。谦谦君子风范,以及务实精神,一览无余。
  同样,一个多月前,当面对未知的病毒以及国内民众产生的恐慌,专业精神就成了一种稀缺资源。彼时,包括张文宏教授在内一批医学专业人士的挺身而出,无论是对抗击疫情还是缓解公众担忧,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是“接地气”是外交工作和当前疫情防控的共同需要。
  崔大使赞扬张文宏教授“接地气”,但这其实是两个人的共同特点,也是面对公众时很多领域的共同需要。
  张文宏此前曾表示,疫情之下,一定要讲老百姓能听懂的话。这番话,如果反过来解读,也不啻为一种提醒:为什么有人爱说老百姓听不懂的话?
  小锐觉得一来大概这样可以显得“高深莫测”,似乎不如此不足以凸显水平高;二来或许有些人落入了话语圈子,除了专业语言和套话,也说不出其他。于是满口术语和专有名词,中间再夹杂几句英文单词,几乎成了部分专家的标配。只是他们可能忘记了对民众科普不是参加学术会议,没有效果的夸夸其谈不仅于抗疫工作无益,反而可能帮倒忙。
  于是我们看到这两个月来,张文宏一次次接受采访,表达清晰,内容硬核,掷地有声。崔大使接受美媒采访时,虽没有咄咄逼人的话锋,但平易近人的风格,有理有利有节的回应,也为中国争取了更多的支持者。就像他给张文宏信中透露出的人文关怀一样,接地气儿,有温度。
  三是能同时具备职业素养、务实精神和大格局的人,在当下是一种稀缺资源。
  在这次疫情防控过程中,崔天凯大使和张文宏教授,两人分处不同岗位,一个站在外交激烈斗争的最前沿,一个身处与病毒搏斗的主战场,但表现都一样精彩。如果用关键词来描述他们的特征,小锐觉得至少包含这三个:职业素养,专业务实,大格局。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不意气用事,就是大格局的表现。而必须承认的是,能同时具备上述三个特点的、在各自领域表现出专业精神和职业操守的人,当下并不多见。希望这样的外交使节、医疗专家能多些,再多些。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 四姑娘山
 独听风语 发表于: 2020-3-27 12:35:56|只看该作者

驻美大使崔天凯致张文宏的信

源自:看看新闻KNEWS
原文标题:驻美大使崔天凯致张文宏的信


尊敬的张文宏教授:
  您好!
  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使馆的邀请,在线同在美留学生、华侨华人就抗疫问题进行长时间对话。在国内抗疫初期,侨胞和留学生们心系祖同亲人,积极捐物捐款,做了很大贡献。现在他们面临疫情,特别需要关怀和指导。您的科学态度、务实精神、基于专业知识又“接地气”的解说,对于大家全面认识问题、做好有效防范、避免不必要恐慌,都极其有益、十分及时。我谨代表所有在美同胞,向您表示由衷的敬意和感谢!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这次抗击疫情对于我们所有人都是一次大考。我们的医护人员、基层社区工作者、志愿者表现出来的家国情怀、仁爱之心和专业素养,令人难忘。就像歌里唱的“平凡的人们给我最多的感动”。您亲率党员上一线的行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和使馆的同志们会守好我们的岗位,打赢我们的战斗。我在和留学生连线时表示过,只要同学们还在这里,我不会离开。我一定说到做到。
  我生在上海,虽然成年后大部分时间在外,准确地说中学没毕业就去黑龙江插队了,但始终认为上海是我家乡。等疫情过去后,争取有机会回家看看,到时候希望能来拜访您,不是为了看病,是为了讨教。
  祝您和上海的父老乡亲们健康平安!
  崔天凯
  2020年3月26日 华盛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2 08:15, Processed in 0.156000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