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3319|回复: 16
#
跳转到指定楼层

[演艺百岁秦怡离世 一个世纪的优雅端庄

 [复制链接]
  秦怡(1922.1.31~2022.5.9),出生于上海市,祖籍江苏省高邮市,中国内地女演员,上海中华职业学校肄业。中国百年电影史的见证者和耕耘者。
  1939年,参演个人首部电影《好丈夫》。1943年,由其出演的悬疑电影《日本间谍》上映。1948年,主演爱情电影《遥远的爱》。1956年,在剧情电影《马兰花开》中饰演马兰。1957年,由其主演的体育电影《女篮5号》上映。1963年,主演剧情电影《北国江南》。1979年,由其主演的剧情电影《苦恼人的笑》上映。1982年,凭借文艺剧《上海屋檐下》获得第1届大众电视金鹰奖优秀女演员奖。1987年,主演剧情电影《闺阁情怨》。1995年,秦怡获得中国电影世纪奖最佳女演员奖。2002年,出演情景喜剧《活个精神头儿》。2006年,出演战争电影《东江特遣队》。2009年,秦怡获得第2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奖。2015年,由秦怡出品、编剧并主演的剧情电影《青海湖畔》首映,她凭借该片入围第7届澳门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2018年9月3日,由其参演的剧情电影《那些女人》上映。
  2019年9月25日,秦怡获“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9月29日,秦怡获“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
  2022年5月9日4时08分,“人民艺术家”著名演员秦怡在华东医院病逝,享年100岁。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要有信仰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要有信仰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要有信仰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要有信仰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要有信仰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要有信仰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权威解答 | 去年最高法受理、审结案件数量因何上升? 时代中国更换CFO难改窘境 负债激增频繁发债“输血”
16#
 Kailash 发表于: 2022-5-10 16:43:59|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百岁秦怡离世 一个世纪的优雅端庄

源自:新快报
⊙记者:聂青

  5月9日4时08分,“人民艺术家”秦怡在华东医院病逝,享年一百岁。作为中国百年电影史的见证者和耕耘者,秦怡饰演了太多深入人心的角色:《铁道游击队》中宁死不屈重获新生的芳林嫂、《马兰花开》中由家庭妇女成长为优秀推土机手的马兰、《篮球5号》中独立勇敢的篮球运动员林洁等等。秦怡一生塑造了诸多性格坚毅、果敢、善良的女性,而她本人也一生优雅美丽,坚强而又乐观。影评人谭飞在微博中这样悼念秦怡“一个世纪的优雅、端庄于上海离别”。

一生“戏疯子”
无论痛苦快乐都满腔激情拥抱事业

  秦怡1922年出生于上海一个封建大家庭,16岁时秦怡第一次离家出走,经过辗转,在重庆加入了中国电影制片厂和中华剧艺社。1939年秦怡参演个人首部电影《好丈夫》,以及其第一部话剧作品《中国万岁》。上世纪40年代,秦怡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演员之一。在重庆影剧舞台上,她与白杨、舒绣文、张瑞芳并称为“四大名旦”。
  从上世纪早期到现如今,秦怡承载了几代人的记忆,出演过《马兰花开》《女篮5号》《林则徐》《青春之歌》《苦恼人的笑》《上海屋檐下》等40多部电影和电视剧作品。2019年,秦怡获得“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和“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
  她曾在自传里写道,“再小的角色也是角色”,“如果戏里每一个角色都能够演好,那整部戏就会不一样”。这样的理论也真正践行于她的每部戏当中,拍完《马兰花开》,秦怡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会开推土机的女司机。拍摄《铁道游击队》,从小体育投掷课不及格的她,为节省胶片,硬是练习到扔手榴弹一条便过。
  秦怡的先生金焰称秦怡为“电影疯子”,已是七十多岁的秦怡拍摄《梦非梦》,仍然不惧高危戏份,可以不做任何安全措施就走上天台边狭窄的石基,她在采访中表示这样的戏,演员不可以拒绝。
  直到90多岁,秦怡一直活跃在电影舞台,93岁自编自演自筹《青海湖畔》。2017年,95岁高龄的秦怡出演了陈凯歌导演的《妖猫传》,饰演一位白头宫女。虽然她谦称自己已是白头宫女,不用再演,但据陈凯歌透露,拍摄间隙都会看到她专心默记台词。97岁,在医院完成拍摄《一切如你》。
  秦怡说电影是自己一生的追求,她说:“活得越老,追求越多。我始终觉得,无论是痛苦还是欢乐,我们总要以满腔激情去拥抱事业。”

一生“优雅美丽”
从容应对生活,也能创造奇迹

  见过秦怡的人,无论秦怡处于任何的年龄段,都会由衷欣赏她的美与优雅。永远从容,气定神闲,发型服饰仪容都很讲究得体。银幕上塑造不同的角色,生活中也很好地完成了她的角色身份,作为女性,内外兼修;作为母亲,坚强善良;作为职场人,兢兢业业。
  秦怡的生活可谓经历风雨不断,而都被她从容应对。她说:“年龄不是由我能决定的,但我的生活我可以自己决定!”年轻时期,父亲去世,一人担起了一家11口人的重担;第一任丈夫家暴,只能带着孩子出走;第二任丈夫二十多年卧床不起,秦怡照顾了他的后半生。秦怡的儿子金捷,年少时便患了精神疾病,秦怡一直在其身边悉心呵护。
  在生活的重压之下,秦怡没有垮,她自己知道有软弱的一面,但作为母亲,更有担当的一面,不管遇到什么事情,去面对。在一次采访中,秦怡透露,为了工作,为了照顾儿子,她一直坚持洗冷水澡到80岁。
  在她的培养下,金捷画艺超凡,阿诺·施瓦辛格曾以2.5万美元买走他画的《衡山公园》,在这位国际巨星眼里,整件事从母亲到儿子,到最后的成就,都是一个奇迹。

获得荣誉
  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中国电影世纪奖最佳女演员、金鸡百花电影节终身成就奖、国家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第7届中国十大女杰。被授予“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和“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
  悼念
  黄轩:何等的幸运,能在《妖猫传》和您一起拍摄;一切都历历在目,您往镜头前一坐便是千言万语;秦怡老师一路走好。
  海清:我的名字因为您,我的外婆最喜欢您,和您合作的时候我激动地追着您满场跑,外婆看到我们的合照心满意足。我的外婆98岁离开了我,今天您安静地在上海离开了我们。不敢相信,永远怀念您,最美的女人,最优雅的秦怡老师,千古。
  谭飞:秦怡辞世,一个世纪的优雅、端庄于上海离别。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5#
 色季拉神山 发表于: 2022-5-10 14:05:37|只看该作者

中国影协青委会沉痛悼念秦怡:一生耕耘,芳影永存

源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一生耕耘,芳影永存。
  她是“最美奋斗者”,是“人民艺术家”。
  她怀着赤诚热爱
  创作出深入人心的银幕经典;
  她怀着崇高敬意
  奋斗于中国电影的百年进程。


  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顾问、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秦怡于2022年5月9日4时08分在上海因病逝世,享年100岁。她曾在《青春之歌》、《女篮五号》等四十余部作品中,以自然含蓄、朴实细腻的表演风格,塑造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经典银幕形象。她用精湛的演绎创造出了能与人民共情的生动角色;她用执着的信念诠释出了全心全意服务于观众的电影人使命,为中国百年电影史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和精神财富!
  秦怡老师以德艺双馨的楷模力量为我们照耀着前行之光,她的百年美丽人生以及对中国电影做出的巨大贡献,会一直留在我们心中。作为新时代下的青年电影人和新文艺群体电影工作者,我们必将深刻铭记秦怡老师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追求;我们必将持续秉承秦怡老师真诚进取的艺术精神;我们必将代代传扬秦怡老师热忱致力于为中国电影事业奋斗终生的崇尚理想!
  秦怡老师的去世是电影界的巨大损失,我们深表悲痛和惋惜!
  中国电影家协会
  青年和新文艺群体工作委员会
  2022年5月10日
14#
 普里河 发表于: 2022-5-10 00:05:00|只看该作者

曹可凡追忆秦怡:宽厚豁达是她一辈子的生命底色

曹可凡曾与秦怡有过多次合作。曹可凡供图  88d8-516c59e986158046db88678dc3fc396a.jpg  保存到相册


  (记者:周慧晓婉)“人民艺术家”秦怡今晨4时08分在华东医院病逝,享年100岁。新京报记者联系到曾与秦怡有过多次合作的主持人曹可凡,他说秦怡老师这辈子有太多故事,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传承的精神:“尽管人生之路遇到无数坎坷与挫折,秦怡老师始终淡然面对,并且保持坚强的意志力,宽厚、豁达,是秦怡老师一辈子的生命底色。”
  曹可凡很小的时候就知道秦怡这个名字,那时曹母在医院工作,秦怡的儿子身患精神疾病,她需要定期陪儿子去医院看病,就和曹母相熟。曹可凡经常听自己母亲讲,“秦怡是一位大美人,是一个对孩子充满大爱的人”,直到后来,十岁的曹可凡在上海老大昌食品店遇到了这位印象中的大明星,当时的秦怡身着一件蓝色的外套,素面朝天,整个人特别简单,但即使这样也有一种惊为天人的美,这是曹可凡对秦怡最初的印象。
  后来曹可凡做了主持人,他们的交集多了起来,一起参加活动,陪着秦怡大江南北跑了很多地方,继续为影视行业尽绵薄之力,每一次活动秦怡都会用心、用力去准备,节目中一定要“稳得住场”,私下里更是平易近人的前辈,习惯和年轻人打成一片。“我记得最清楚的是,有一次我们在浙江录制节目,当时大家都还比较年轻,就说结束后去唱个卡拉OK,秦怡老师一听,说‘那我也得去’,尽管她不怎么唱歌,但一直陪着我们熬到快一点了,第二天早上毫无倦意,继续准备节目。在秦怡从艺70周年的时候,曹可凡在采访了她之后,对秦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其实秦怡老师这辈子,作为演员她很成功,但人生却充满挫折。儿子因为脑炎引起了精神病,甚至我听闻孩子发病的时候都会用搓衣板朝她脑袋上砸过去,但秦怡对孩子总是充满了大爱,她的意志力极强,再难的事情也能想得开。比如她说自己从年轻的时候就开始洗冷水澡,一直洗到了80多岁,从夏天洗到深秋,这是她锻炼自己意志力的一个方法。”
  秦怡的晚年,伴随身边亲人一位位地离她而去,尤其是儿子在2007年去世,让她彻底看透了生死,她常说,“人遇上什么事都得想得开,只要能想开,什么坎儿都能过去。她说自己的孩子虽然生病了,但他也给予了自己很多爱,比如孩子后来一直画画,就爱画她,如果她能在闭眼之前把儿子送走,自己心里也安生很多。”在曹可凡印象中,秦怡脾气极好,对生活的任何境况都能承受,唯独在拍戏方面,却存有遗憾。电影里,她是《遥远的爱》里脱胎换骨的进步女性余珍;是《铁道游击队》里机智勇敢的芳林嫂;是《马兰花开》里性格坚毅的铲运机工人马兰,是《女篮五号》中饱受苦难却依旧乐观的林洁,也是《青春之歌》中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共产党员林红,任何角色,无论戏份大小她都能完美地完成,创造出惊喜,但确实也因为大多角色都是戏份不多,她很渴望能够在更多的角色中发挥自己的余力。

秦怡在《女篮5号》中饰演林洁  4874-4624384ba275126c1887f714ea3ef6d6.png  保存到相册

  于是,在秦怡93岁的时候,她自编自演自筹资金拍摄了电影《青海湖畔》,讲述女气象工程师梅欣怡舍小家为国家的动人故事。秦怡前后花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完成了三万多字的剧本。“当时有人为老人的健康着想,劝她在上海的摄影棚里搭个布景,但她非常执着,一定要亲自下生活、上高原进行实地拍摄,于是,她不顾自己的年龄和身体,坚持和剧组成员一起登上青藏高原,坚持工作在拍摄第一线。她是一个永远想要创作的人,但她也心有不甘,总觉得演不够。”
  曹可凡说,对演戏,秦怡总是满腔热情,无论拍摄条件多么艰难,她都义无反顾地坚持。她曾在陈凯歌执导的《妖猫传》中饰演老宫女,她的那种不计较角色大小,为几分钟的戏愿意倾注全力的精神至今让在场的人充满感动。“当时凯歌导演说不要给秦老师增加压力,台词什么的给她写出来作为提示,但她也必须坚持自己背诵。因为年事已高,她确实比较难以承受这些台词量,但她去看提示又会变得紧张,最后拍这场戏时,她的眼神迷离,这和角色的状态个性非常吻合,几乎一两条就完事了。后来凯歌导演告诉我,他特别感慨,秦怡老师这么大年纪也愿意为了这一场戏来拍摄,这是大艺术家,艺术家的精神真是永存的,能留下这次合作,非常感慨。”
  曹可凡和秦怡最后一次通电话是在2020年的2月11日,当时的秦怡已经记忆力减退,除了家人和亲近的人,很多事都想不起了,一次,她在电视里看到了曹可凡,想起了这个人,脱口而出对方的名字,连她的家人都感到诧异,于是将这件事情打电话告诉了曹可凡。曹可凡说,“我一听她的声音,眼泪就夺眶而出,没想到她还记得我,我向她拜年,她回了六个字──‘祝你新年快乐’。”
  (责编:小万)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3#
 普里河 发表于: 2022-5-10 00:05:00|只看该作者

陈凯歌发文悼念秦怡:留下音容笑貌常在人间


  5月9日凌晨,“人民艺术家”秦怡在上海病逝,享年100岁。秦老最后一个银幕形象就是由陈凯歌导演的电影《妖猫传》中的白发宫女一角。陈凯歌也在当天发文悼念。他说秦怡老师是老一辈电影表演家最后离世的人之一,他初见秦老师的时候还是个孩子。他觉得非常荣幸秦怡老师参演了《妖猫传》,“这是她漫长创作生涯中创造的最后一个银幕形象。每当我在拍摄间隙看到她专心地默记台词,心中就勇起难言的敬意。”由此不难看出,陈凯歌对于秦怡老师的敬意,以及深深的悼念。
  网友们也纷纷留言悼念:“秦老师是真正的表演家。”“秦老师一路走好!”(砂糖桃子/文 责编:小5)
12#
 弥勒人 发表于: 2022-5-10 00:02:03|只看该作者

秦怡去世:百岁百件事,致敬这不凡的美丽人生


  2022年5月9日凌晨4时8分,“人民艺术家”和“最美奋斗者”秦怡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一百岁。
  本文原刊于今年1月31日澎湃新闻网,那天是秦怡的生日。
  2022年1月31日,演员秦怡100周岁的生日。这位承载了几代人记忆的老艺术家,正式从“90后”晋升“00后”行列。
  秦怡的一生,是美丽、曲折和传奇的一生。人人都说,秦怡真美。这份美丽中,超越了对于一般女明星骨肉皮相的赞美,也不仅仅止于对演技或艺德的褒扬。她身兼伟大女性、伟大母亲和伟大演员几重身份,坎坷而坚强的一生在每个阶段都闪耀着人性的光芒。
  作为女性,秦怡既有传统女性的牺牲与奉献精神,又有现代女性的独立、自主意识;面对事业,她担得起大女主也甘心跑龙套,年过九旬依然亲赴高原拍戏,久卧病榻依然心系创作;家庭不幸,她坚韧扛下所有家庭重压,为每一个人的圆满而殚精竭虑,一生饱经别离;她会自嘲一生辛苦,也乐于奉献,为慈善事业倾力捐出全部积蓄……
  秦怡的美丽中满攒着岁月不知是丰厚还是凉薄的馈赠与磨砺,回顾起来着实令人感慨万千。


  在她100岁之际,我们梳理了关于秦怡的一百件事,致敬这不凡的美丽人生。
  1、1922年1月31日,秦怡出生在上海一个封建大家庭,排行老六。到今天,正好过去了100年。
  2、秦怡从小要求进步,6年的小学她跳着级4年就念完了。
  3、16岁时秦怡第一次离家出走,本想去前线抗战报国,却误入国民党杂牌军,幸而发现及时,再次连夜逃离,在重庆加入了中国电影制片厂和中华剧艺社。
  4、奔赴前线的秦怡,做过战地护士,在浴血奋战中抢救过伤员,闲暇时间给战士们缝补衣服和棉鞋。
  5、秦怡离家出走时,身上只带了十几块钱。到重庆后,同房间的李鸿章的孙女介绍她去教育局刻写蜡纸,每月赚七八块钱糊口。
  6、她原名秦德和,改名秦怡后开始了她的演艺生涯。
  7、1939年,秦怡出演了她的第一部话剧《中国万岁》,全部动作只是背对观众握拳,台词也只有四个字“我也要去”,但她却是平时连吃饭走路也都随时握拳念词。
  8、从重庆初回上海时,父亲去世,整个家族陷入了困难境地,秦怡毅然挑起了包括母亲、姐姐、哥哥以及自己一家11口人生活的重担。这个“养家”的状态后来贯穿了她的整个人生。
  9、秦怡的妹妹秦文,家中排行老八,在中国电影界,她俩都是红色银幕上的灿烂明星,是一对真正的“舞台姐妹”。不过秦怡、秦文只有在《青春之歌》这部影片中有过唯一一次的银幕合作。
  10、上世纪40年代,秦怡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演员之一。在抗战大后方重庆影剧舞台上,她与白杨、舒绣文、张瑞芳并称为“四大名旦”。
  11、演出话剧《结婚进行曲》时,因为生活条件差,加上劳累,秦怡的嗓子出了毛病,哑到几乎只有气音说话。但秦怡坚持演完了三幕五场,到谢幕时,掌声比往常更加热烈。晚年秦怡接受采访时,回忆这场演出是她“当演员以后得到的最高的奖赏和最大的尊重”。


  12、1941年,秦怡参加了由中国共产党南方局组建的中华剧艺社,“中艺”解散后,地下党组织希望秦怡用自己明星的身份和政治观点去团结影响他人,于是她在上海地下党于伶的安排下参加民营公司拍戏。
  13、演话剧,拍电影,唱革命歌曲,在年轻的秦怡看来就是参加革命。终于因为在话剧舞台出演了《大地回春》中的女主人公,资本家的女儿黄树蕙一角,让秦怡一下子红遍全国。
  14、秦怡当时在话剧舞台上名声大噪。她在杨村彬执导的《清宫秘史》中演珍妃轰动山城,连蒋介石、蒋经国都去看她的戏。
  15、秦怡被周恩来总理称为“新中国最美的女性”。后来有记者问秦怡,对于“最美女性”是否赞同,秦怡当即表示,“不赞同”。
  16、对于为什么要从事文艺工作,秦怡是在与周恩来总理的一次见面后,才感悟出来的。总理问她,现在在做什么工作?秦怡回答,“我演戏很少,我是在混混。”总理说怎么能是“混混”呢?“你的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千千万万的人都是在你们作品的鼓舞下,走上前线,浴血奋战,取得胜利,你知道吗?你要好好做。”秦怡很感动,连说“好好好”。
  17、在拍戏的同时,秦怡积极为党工作,最有传奇色彩的是她曾营救《华西晚报》成员,并成功策反国民党飞行员徐骏英。
  18、新中国成立后,秦怡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表示:“组织的召唤、观众的需要是我不竭的工作动力。电影人永远跟党走,电影事业是我永远唱不尽的歌。”
  19、1949年,秦怡担任上海演员剧团副团长,许多后来上影的青年电影人都深受她的照顾和影响。


  20、秦怡出演的《女篮5号》是新中国首部彩色体育故事片,虽然在影片中很少有打球的专业镜头,但为了演好片中“为爱痴迷”的篮球运动员林洁,秦怡特地去篮球队体验学习了两个月,每天4点起床跟着一起训练。
  21、后来周杰伦拍《大灌篮》还赠送秦怡一件5号球衣,秦怡送给他一张签名的《女篮5号》剧照。
  22、谢晋导演曾回忆与秦怡合作《女篮5号》时的情景:“我那会儿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导演,可人家秦怡早就是大明星了。但是她很尊重我。当时拍摄条件不够好,秦怡主动跟大家一块睡通铺房间。没有一点大明星架子。”

《青春之歌》剧照,谢芳和秦怡(饰演林红)  0e0c-f99360ceeb942473e9055808adac30ef.jpg  保存到相册

  23、《青春之歌》最初筹备时,秦怡也曾是主角林道静这个角色的有力竞争者。后来导演崔嵬发现了年仅24岁的谢芳,安排其扮演林道静,秦怡则出演林道静的引路人林红。那时秦怡早已是个大明星,却甘愿在《青春之歌》中为初出茅庐的谢芳充当绿叶。《青春之歌》也是秦怡入党后演的第一个角色。
  24、电影《青春之歌》中林红只有一场戏,但秦怡演绎得太完美,以至于小说作者杨沫评价说:“秦怡同志扮演的林红,是我最喜欢的。”


  25、《铁道游击队》里,秦怡演的芳林嫂有一场要向日本鬼子扔手榴弹的戏。为了节约胶片,从小体育投掷课是弱项总是不及格的她愣是通过勤加练习,把那场戏一条过了。从此,她“神投手”的传说也成了一段佳话。


  26、拍《马兰花开》时,秦怡学会了开推土机。她为自己是当时全国可能凤毛麟角的会开推土机的女司机而自豪不已。秦怡晚年腿脚不便,上影演员剧团团长佟瑞欣送她一部电动轮椅作为新年礼物。老太太收到后很高兴,说自己年轻的时候开过拖拉机,开这轮椅小菜一碟。
  27、秦怡曾说自己最喜欢的三部影片是《女篮5号》《青春之歌》和《浪涛滚滚》。


  28、《浪涛滚滚》中的水利工程师钟叶平是秦怡从影以来塑造得非常满意的一个形象。为了演好这个角色,秦怡下生活掌握了水利建设基本知识的同时,也对水利工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面对周恩来总理的“突击考试”都对答如流。但令人感到遗憾的是,《浪涛滚滚》从来没有在电影院放映过,绝大多数观众没有机会看到这个她自认为最为满意的角色。
  29、1962年新中国评出“22大电影明星”,秦怡名列第12位。
  30、“文化大革命”十年,秦怡在影片《征途》中稍露了一下脸,直到打倒“四人帮”以后,她的表演艺术才又放出异彩。


  31、1997年,秦怡出版过一本随笔集,书名就叫《跑龙套》。理由是她曾看过一部苏联电影,里面有个跑龙套的演员演得非常好,过了几十年,还在脑海里印象深刻。她在自传里写道,“再小的角色也是角色”,“如果戏里每一个角色都能够演好,那整部戏就会不一样”。
  32、秦怡喜欢习作,也常年保持着记录一些东西的习惯。她自称曾是“女子文学大学的旁听生”。她自小爱读书。“小时候,我读了很多俄罗斯作家的作品,如托尔斯泰、屠格涅夫、契诃夫、陀思妥耶夫斯基等,后来又读了高尔基、谢德林的作品以及普希金、莱蒙托夫的诗集。这些作品锻炼了我的思维能力,让我懂得怎样取舍,懂得善和恶、爱与恨,成为我日后当演员最需要的情感宝库”。
  33、秦怡一生有过两段婚姻,第一段是和话剧演员陈天国,第二段是和“电影皇帝”金焰。
  34、秦怡少时逃婚到重庆,在剧场大厅里等朋友看戏的时候,那双水汪汪的美丽大眼睛吸引了从后台走出的应云卫和史东山两位导演,秦怡就此与表演结缘,也与“话剧小生”陈天国成为错配鸳鸯。
  35、1939年,正在追求秦怡的陈天国约她去爬山,在山上,陈向其求婚,并表示如果秦怡不答应就跳下去。年少无知的秦怡在“以死相逼”的慌乱中进入第一段婚姻。
  36、陈天国嗜酒如命,婚后第二天就家暴秦怡。女儿出生后,丈夫变本加厉,甚至要将孩子送养。秦怡无法忍耐,带着孩子出走。1944年两人正式结束婚姻。
  37、1947年冬天,秦怡前往香港参演电影《海茫茫》,结识了电影演员金焰,对这位年长12岁的电影名家几乎是一见钟情。

秦怡和金焰

  38、1947年12月15日,秦怡和金焰正式结婚,郭沫若为证婚人,出席婚礼的有茅盾夫妇、丁聪和吴祖光等。
  39、1948年秦怡与金焰婚后生下儿子金捷,那时的秦怡非常幸福。
  40、婚后秦怡忙于事业,金焰却出轨了秦怡的妹妹秦文,这种亲情婚姻的双重背叛,给秦怡带来了巨大的打击。
  41、原本秦怡已经打算离婚,但1962年金焰患上严重胃病,20多年几乎都长期卧病在床,善良的秦怡照顾了丈夫整整后半生。但秦怡后来常自责由于忙着拍戏对亲人疏于照顾,曾痛苦地回忆道:“说实在的,就感觉到,我现在一直感觉到,他(金焰)需要温暖的时候也没有温暖,需要人去照顾他,具体做一点什么事情。我最多我要在家,就是晚上回去赶紧给他充一个汤婆子,放在被子里面。”
  42、1983年12月27日,金焰病逝,留下秦怡和儿子相依为命。长期以来,秦怡一直珍藏着一只微雕的木帆船,连上面的链子也是木头做的。这是“电影皇帝”金焰的手工杰作。睹物思人,看见这只小帆船就自然会想起她的“老金”。
  43、秦怡唤儿子金捷为“小弟”,这是老上海家庭对老幺的昵称。小弟少时得了精神疾病,在“文革”期间受到惊吓,病情加剧并且终生未愈。秦怡不忍心把儿子送进精神病院,从此几乎一生把儿子带在身边。
  44、“因为他有病,我必须给他加倍的爱!”这是秦怡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为了照顾“小弟”,有时候她不得不把他带到拍片现场,甚至自己学会注射,为他打针。
  45、有人曾问小弟,妈妈是什么?他说,我妈妈就是“做啊做做啊做”。秦怡觉得这个形容极为精准贴切。
  46、小弟发病时无法自控,会对妈妈拳打脚踢。秦怡把脊背迎向儿子的拳头,还跟儿子说:“别打妈妈的脸,妈妈还要去工作。”有时“小弟”会不停地唠叨“妈妈不是坏人”,秦怡不由抱住他失声痛哭。
  47、在秦怡的悉心照料下,小弟后二十年的人生几乎没有再犯病。秦怡还培养了儿子的绘画天分。有一次,秦怡领着“小弟”到公园散心,“小弟”突然记起画过这里的树,还想画。秦怡为他请了一位老师,每周一次上门教画。“小弟”画画的兴趣越来越浓,水平也越来越高。
  48、2000年,阿诺·施瓦辛格以2.5万美元,通过拍卖买走了秦怡儿子金捷的《衡山公园》写生画。“秦怡是我崇拜的中国影星,同时她又是一位伟大的母亲,为了患病的儿子,她做得太多太多!”他道出买画的原因,举起画作,拉着“小弟”的手高叫:“This is a miracle!(这是一个奇迹)”
  49、秦怡每天坚持洗冷水澡,保持健康的体魄,为的是能照顾好自己的儿子、更好的工作。后来接受《可凡倾听》的采访时,她透露坚持洗冷水澡到80岁。
  50、2007年,59岁的小弟因尿毒症并发肺炎在医院病逝,秦怡白发人送黑发人,结束自己42年与儿子相依为命的生活。儿子金捷生前的最后一幅画作是《我爱我的妈妈》,这是他给妈妈的最后一份礼物。在他心目中,妈妈永远像画中一样年轻漂亮。除了施瓦辛格买走的画,“小弟”还有其他画作义卖,所得收入也捐给了希望小学。

金捷画作《我爱我的妈妈》  49a9-0339979de576aaa4617e3e88ed884429.png  保存到相册

  51、关于自己的经历和选择,秦怡曾经这么评价自己:“我有我爸爸心软懦弱的一面,要不然,也不会人家说什么我都答应,陈天国逼我结婚,我也答应。但我又有我妈妈勇敢坚强的一面,遇到什么事情,我都会去面对。我有一些胆子,不然也不会三次出走。”
  52、秦怡1960年查出了直肠癌。邓颖超得知秦怡因为肠癌住进医院后,给她写信予以安慰,信中写道:“共产党员面对现实,无所畏惧。”
  53、手术后,秦怡留下容易腹泻的后遗症。为了拍戏,她总是严格控制进食和饮水,常空着肚子候场,等自己的戏份拍完再吃饭喝水,以免影响拍摄进度。
  54、上世纪90年代,秦怡因一场大病住院动手术,一度觉得自己的艺术生涯就此结束。“那天,病房的电视上正在播《焦裕禄》,我看着看着就入了神,这部电影给了我新的力量。影片将生动的党员形象和真实的历史画面还原出来,对观众的影响是润物无声的。创作这样的作品,是文艺工作者的使命。”
  55、晚年的秦怡回忆她的一生时,觉得有三件终生遗憾的事:“第一,我一辈子没有演过一部自己满意的,能充分自我发挥的戏;第二,我的孩子和家庭是不幸的;第三,我从来没有得到过爱情……”
  56、著名影星舒绣文曾对自己的好友说:“秦怡真美,美得就跟花瓶里盛开的康乃馨一样。别说男人见了她要动心,就是我们女人见了她也喜欢呀。”著名剧作家吴祖光曾赋诗云“无端说道秦娘美,惆怅中宵忆海伦”。
  57、先生金焰曾称秦怡为“电影疯子”。


  58、参演《铁道游击队》时,条件非常艰苦,大太阳底下穿着棉袄,围着围巾,秦怡捂出了一身痱子。当时日本著名影星乙羽信子来华访问,秦怡出面接待。因天气实在太热,秦怡便穿了件低领的连衫裙,露出了脖子上的一圈痱子,见面时乙羽信子老是盯着那里看。秦怡解释说:“我是因为夏天拍冬天的戏,脖子上长了痱子。”乙羽信子仍摇头叹息:“为什么你让人把你折磨成这样呢?”秦怡回答:“没什么,这是拍戏的需要。”这件事乙羽信子一直记了几十年。后来秦怡三次访问日本见到乙羽信子,每次她都会指着秦怡的脖子问:“还会长痱子吗?”
  59、秦怡还曾去西康矿山体验生活。锌矿、铜矿、煤矿各种矿都下去过,无法描述的险情时时刻刻发生,她好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为拍《农家乐》,秦怡奔赴胶东莱阳深入生活。住在堆牛粪的草屋,用牛粪加暖炕,因为太臭,她把鼻子堵得透不过气来。
  60、身材问题也曾经困扰秦怡。拍《女篮5号》时她34岁,略有发福,但她从小身手矫健,后来又特训篮球。拍《青春之歌》时,她觉得自己的身材不太合适,对导演说,林红关在监狱里,受了这么多刑,像我这么白白胖胖,怎么演?导演告诉她说,角色有形更有神,演员只要有充实的内心生活,外形如何,并不重要。导演的话让秦怡想开了。
  61、秦怡说,“拍戏的人没有季节,零下30摄氏度可以穿着单衣,还扇扇子;零上40摄氏度,也可以穿着棉衣,围着围巾。可是无论吃多少苦,电影工作者服务人民,就该吃得起苦。”
  62、拍《梦非梦》时,已经年过古稀的秦怡,在片中有一场要劝下天台寻短见女儿的戏,她没做安全措施就走上了天台边狭窄的石条。电影在在北京首映时,观众们看到她的高危动作,全场起立鼓掌。之后有人问她,拍到这样的戏,演员可以拒绝吗?秦怡回答,不可以。
  63、晚年秦怡出席诸多活动,她的好友,著名作曲家陈钢曾评价,“秦怡是个YES奶奶,从来不会说NO。”


  64、秦怡出名很早,经常有商家请她为商品代言,但她从来没有接受过这样的请求。她说:“我也知道拍商业广告来钱快,省力气,但这些广告背后的责任太沉重了,我怕自己担负不了,这个钱我不能赚。”
  65、小弟去世后,秦怡曾一度消沉,是对电影的爱让她重新活过来。秦怡曾说,希望自己多做点事,“有事情做,人就容易快活。做事的过程中,接触的人多了,跟这个人谈谈,跟那个人聊聊,到处走走,不开心的事很容易就忘掉了。”
  66、四川5·12大地震后,秦怡先后捐款二十余万元,青海玉树地震后,又捐款3万元。她说,这些钱原本是给儿子用的,小弟不在了,做母亲的就把这些钱给最需要的人。
  67、在电影人举办的赈灾义演上,白发苍苍的她,言辞淳朴得不像个大艺术家:“我没有太多的钱,这些年靠节俭度日,积攒了20万元,全部捐给灾区人民!”据统计,常年热心公益的她累计向各个方面捐款超过60万元,这对于一个屡遭家庭变故的人来说并不是小数目。
  68、2009年8月底,秦怡做完腰椎手术不久,一心牵挂着四川灾区的孩子,便不顾医生反对,飞赴都江堰参加上海援建小学的开学典礼。当看到崭新的、全木质结构的桌椅,秦怡才放下心来。
  69、后来对于她做公益的报道,秦怡回应说,“他们都说我多好多好,其实你看我现在,并没有做什么不得了的事情,我捐钱他们说不得了,其实这是一个共产党员的义务。”


  70、2014年7月,《青海湖畔》开拍,这是秦怡首次自编自演电影。故事原型源于20年前她读到的一篇报告文学,影片以筹建青藏铁路伟大工程为时代背景,讴歌了一大批中外科学家为事业、为理想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但筹拍找资金的过程并不顺利,秦怡自称有太多被骗的经历。后来很多人看她是老人家不容易,给她东拼西凑了一些。
  71、秦怡当时已经92岁高龄,但在片中饰演一位60多岁的女工程师,视觉上看来毫不违和。也令不少当代观众在大银幕上感受了老明星的美丽和魅力。老太太心里还有浪漫的情结,身为编剧的她在片中给自己安排了两段情缘,但表现得非常含蓄委婉,有坚守的长情和隐忍的等待,点到即止的欣赏和矜持,这些在今天的商业片和文艺片中都很难看到了。


  72、在电影拍摄期间,秦怡亲赴青藏高原拍戏,当所有人都因为担心她的安全而反对时,秦怡说:“没事儿,抗战时我还到过前线演戏呢,电影工作是为人民服务的,电影工作者就该吃得起苦。”
  73、《青海湖畔》拍得比较艰苦,很缺钱,秦怡零片酬出演后,唱主题曲的毛阿敏、主演佟瑞欣等听说,也都表示不要酬劳。
  74、为了拍摄效果,秦怡每天须化妆两小时,然后花费6小时往返海拔3800多米的现场和驻地。问她有没有高反,秦怡不假思索地回答:“没有。我在高原上没什么反应,其他年轻人的反应比我还大。”她还调侃到,看着其他人都喘得上气不接下气,她为了宽慰大家还装模作样地让自己喘一喘。虽然“嘴硬”,高原拍摄还是给秦怡带来了些许后遗症。从高原下来后,秦怡患上了腔梗,腿脚越发不便。
  75、对于演艺圈的高片酬现象,秦怡也谆谆教导年轻演员们:“明星拍一天几十万,大家总觉得潮流如此,我说你们不要拿钱来衡量自己的价值。”
  76、秦怡曾担任上海影视公司董事长。这是上海电影家协会成立的公司,她“赶鸭子上架”,自称“不懂事的董事长”,但也投拍了包括《红色康乃馨》《激情年代》等经典影视作品。
  77、2017年,秦怡出演了陈凯歌导演的《妖猫传》,在其中饰演一位白头宫女。戏拍了三天,秦怡说自己没怎么拍过古装戏的电影,在片场还是抱着学习的态度。


  78、《妖猫传》的主演黄轩说,虽然秦怡90多岁的高龄,记台词会比较费劲,但她拍出来所有的状态、眼神都是那么地对。陈凯歌说,从监视器里依稀也还能看出当年的秦怡老师是多么美丽、光彩照人。对于别人夸她演得好,秦怡却说,我现在就是白头宫女,哪儿还用得着演啊?
  79、2019年9月12日,秦怡主演的中国首部老龄化国情教育影片《一切如你》在全国院线上映。秦怡在片中饰演一位老人,因为无法接受丈夫离世,每日捧着一个保温瓶,坐着轮椅,来到重症病房门口。秦怡非常喜欢这个角色,然而因为身体不适,她却无法离开医院。最终,在秦怡的坚持之下,她在医院完成了拍摄。
  80、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石川说,有一次和秦怡老师一起参加活动,那天“老太太一身蓝底碎花连衣裙,罩一件海蓝色外套。白皙的皮肤略施粉黛,嘴唇上抹着薄薄的口红。一头银发蓬松卷曲,与蓝色套装相衬,显得雍容华贵、气定神闲。她进门时,我伸手去牵她,向她问好。老太太开口第一句话就说,这几天脚不舒服,只好穿平底鞋了。这一年,秦怡94岁。”
  81、秦怡曾说她年轻时的愿望是“活久一点,再久一点,不能走在小弟前面”,后来真的成为一位长寿的“90后”,别人问起她的长寿秘诀,她说,“我一年到头就没有闲着的时候,总会做不完的事情。有压力才有活着的动力。”


  82、2017年,秦怡摔跤,股骨颈骨折。但她心里还想着能继续拍电影,哪怕没走几步,便一身大汗,她也每天坚持理疗和锻炼。
  83、不得不躺在床上养病的时间,秦怡也不愿意让自己闲着,看新闻、想故事、盘剧本,关心很多国家大事。她总想着能不能出院,“哪怕去片场跑跑龙套呢,我还要尽自己的能力。”
  84、秦怡还有一个心愿,想要把自己家庭的苦难和起伏拍成电影。她有一个写了大半的剧本《小修女》,其中融入了许多自己的经历,她曾在多次采访中谈到想把它完成。
  85、秦怡曾与记者说起自己写剧本的习惯,因为是演员出身,做编剧免不了要从本行开始,她就自己一边演一边写,写一段后演一遍。把不顺的动作、台词都改顺,之后就知道该写什么了。多的时候,秦怡一天能写三四千字。
  86、回顾自己的艺术生涯时,秦怡曾感慨:“我90多岁了,经历了国家发展的不同阶段,更加觉得幸福来之不易,更加要不断学习,为人民讴歌,拍好电影就是为人民服务。”
  87、秦怡喜欢看外国电影,最喜欢的女演员是英格丽·褒曼。中国的女演员里喜欢阮玲玉,男演员最喜欢金焰。
  88、虽然一生吃了许多苦,但秦怡乐观豁达,热心公益:“大爱跟小爱,你从大爱所想,你就可以克服你这种小爱,你从大的方面去看问题,你自己碰到什么困难,你就容易去认识问题,你容易去解开自己的不幸或者怎么样,就解开了,这样子你心底就比较,心态就可以更加好一点。”
  89、秦怡主演的《两家春》被文化部评为“1949~1955优秀影片”三等奖。秦怡本人也因出色的表演被授予优秀女演员奖牌。到了晚年,秦怡每当讲起这部作品,总会摇着头说,还是不太像!想演好工农兵,哪有这么容易?非得花很长时间去体验生活才行。
  90、1982年,秦怡凭借文艺剧《上海屋檐下》获得第一届大众电视金鹰奖优秀女演员奖。
  91、2009年,秦怡获得金鸡百花奖终身成就奖;在金鸡奖的颁奖礼上,她说:“不管是88岁,还是98岁,我一定跟在你们后面,一起继续前进。”
  92、当83岁的表演艺术家牛犇请秦怡做自己的入党介绍人时,已经卧床近两年的秦怡欣然接受,并郑重写下了自己的意见:“牛犇是个好同志,我愿意做他的入党介绍人,我相信他也会做得很好。”2018年6月,牛犇正式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
  93、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97岁的秦怡被授予“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秦怡获颁时还表示,“只要观众需要,我随叫随到”。
  94、秦怡是上海国际电影节最初的推动者之一,在吴贻弓的带领下,和一批老艺术家一起,为中国建立属于自己的A类电影节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1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秦怡获颁“华语电影终身成就奖”  8abe-a5c8ab8f4653fbd3cfbdffa131441b1e.jpg  保存到相册

  95、亲人离世后,秦怡的生活依然忙碌而充实。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她还常常外出,为上海电影界的各种活动站台。她家也常来客人,“很多人知道我住的地方,我也喜欢大家来看看我。”有一次保姆外出,一个推销药品的按响门铃,秦怡拿着对讲机,很有耐心地跟对方絮叨了许久。
  96、因为自己有一个罹患精神病症的儿子,秦怡对残障人士格外上心。她担任“特奥形象大使”,在耄耋高龄接连去西安、青岛、武汉、南京等好几个城市,为上海举办的世界特奥会做宣传。
  97、秦怡的人生是充满离别的一生。她说:“1983年金焰走了,2007年儿子走了,2008年妹妹秦文也走了,慢慢地,一个个都走了。我幸福过、快乐过,也怨恨过。我这辈子在工作和家庭上吃苦、受难很多,人家都说我心态好,人终究都有过美好生活的愿望。但我从不认命,我会分析,就像剥桔子,把这些心结一个一个、一层一层地剥开。”
  98、秦怡说自己从小就心软。小时候坐那种人力三轮车,会用一种自己觉得会减轻重量的姿势坐,其实重量是不变的,但她就是希望能为别人分担点什么。
  99、如果没有成为演员,秦怡说自己曾想当一名小学教师,也曾想做一名作家。

2021年,上影集团为秦怡庆生  d6b9-bd5eb8b1d7968b409f1b4807b6fed396.jpg  保存到相册

  100、上一个春节前夕,上影演员剧团的老同事们前往看望秦怡并为她祝寿。老演员牛犇跟她说,“你要活到120岁啊”,秦怡说,“哦,那可了不得”。
  (本文图片来自上观新闻、文汇报、新民晚报及澎湃新闻)
  (责编:小万)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1#
 弥勒人 发表于: 2022-5-9 23:59:45|只看该作者

秦怡去世上影集团发讣告 遵照家属意愿丧事从简


  5月9日,“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著名表演艺术家、上海电影制片厂离休干部秦怡因病逝世,享年一百岁。上影集团发布讣告,称遵照秦怡家属的意愿,丧事从简。
  (责编:小万)
10#
 云之泪 发表于: 2022-5-9 09:25:48|只看该作者

祝希娟怀念秦怡:当年她就像妈妈一样关怀我们

源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啊!这太突然了!”著名演员、电影《红色娘子军》主演祝希娟从记者电话中得知秦怡去世的消息,大感震惊。她说,秦怡是自己的偶像,她从年轻时就很崇拜秦怡,“她是德艺双馨的电影艺术家,我从她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她非常平易近人,从来没有名演员、大艺术家的架子。”


  祝希娟回忆,她第一次见秦怡,是1959年庆祝新中国成立10周年时上海组织排演话剧《大雷雨》,秦怡演女主角,当时祝希娟还是上海戏剧学院的学生,被分配每天在演出中帮助秦怡“抢”服装。“我最大的感觉就是她当时就像妈妈、像老师一样关怀我们这些学生,总是问我有什么困难。我帮她穿衣服时要赶场子,但她从来没有急躁,总是说不要紧、慢慢来。”祝希娟说。
  在祝希娟的眼里,秦怡对中国电影“一片痴心热爱”,也确实“贡献了她的一生”。拍讲述新中国二十二大明星的纪录片《永恒的星辰》时,祝希娟到秦怡家里接她出来拍摄,秦怡准时出现在家门口,然后在摄影棚里讲述她的人生故事。“这样一个纪录片,她可以拒绝采访的,但她还是准时参加。后来她即便年纪大了已经住到医院里了,还是有求必应,每次非常认真去化妆、表演。”2016年,秦怡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青海湖畔》首映,祝希娟还专门赶到上海参加首映式,因为她觉得秦怡太不容易了,九十多岁的高龄还在创作,把一辈子都献给了中国电影事业。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9#
 罗平河 发表于: 2022-5-9 08:05:45|只看该作者

秦怡:百年风雨,从容笑对

源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1922年1月31日,秦怡在上海出生。昨天,我们在华东医院病房又见到了秦怡,明天她将迎来一百周岁生日。她满头银发,作息规律,胃口不错。她带上了喜庆的红围巾,捧着可爱的小老虎玩偶,她笑着感谢大家带去的生日蛋糕,也安静等待着农历新年的到来。
  她曾经,是《遥远的爱》里脱胎换骨的进步女性余珍;是《铁道游击队》里机智勇敢的芳林嫂;是《马兰花开》里性格坚毅的铲运机工人马兰,是《女篮5号》中饱受苦难却依旧乐观的林洁,也是《青春之歌》中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共产党员林红。
  她曾经,是一个封建大家庭的女娃娃,一个哥哥,八个姐妹,最艰难时候全靠她一人拍戏养活。她曾经,有过两段并不算成功的婚姻,一段在五年后终告离婚,一段在经历甜蜜也经历了背叛后又熬过了漫长的分居,最终留她独自照顾抚养儿子。
  她演过许许多多角色,是中国电影百年的见证者和耕耘者,在银幕上留下了许多经典的女性形象。但或许,她留给时代,留给中国电影最刚毅、最勇敢、最美丽的形象,便是她自己。一辈子坎坷、磨难,也一辈子坚强、坚韧,从没有畏惧和软弱,从来都温柔又从容。

一:爱电影,拍电影
  1922年,秦怡出生在上海浦东,一户封建家庭。所幸,在怡和洋行做账房先生的父亲,要比许多同学的爸爸开明,经常带小秦怡去看电影,“两毛钱就可以看一部新电影。如果是老片,只要五分。”那个时候,光影便在小女孩心中悄然埋下了种子,“电影真的是一种很特别的艺术,不仅用语言、眼神、表情,就连一个很小的动作,都能表现人的内心世界,所以我做了电影演员之后,就再也不想做别的了。”
  能做上电影演员,按照秦怡的话说,要归功于她的“离家出走”。1938年,16岁的秦怡,在同学的建议下,离开上海,辗转香港来到湖北武汉,光荣加入抗日队伍。“那时候年轻不懂事,不顾家里反对,可以说是不顾一切去到了前线。”于是,她当护士、抬担架,以一名少女的绵薄之力,支援前方浴血奋战的抗日将士。又因为长得好看,秦怡很快被革命前辈发现、引导,同年便进入中国电影制片厂当实习演员,参演了《正在想》《好丈夫》等话剧和电影作品。“我就这样走上了演艺道路。从不会演戏到渐渐开窍,我正是通过认真演戏以及拍电影,慢慢地学习当好职业演员的素质和修养,慢慢地体会做一名共产党人的责任和担当。”

二:干一行,爱一行
  1941年秦怡离开中国电影制片厂,进入中华剧艺社,成为该社演员。“在重庆的时候,一年六个话剧,演足280天,我都是主要角色。战地演护士,亭子间演嫂嫂,各式各样的。只要日本人不轰炸,就演。”
  她甘愿为别人跑龙套。秦怡写了一本名叫《跑龙套》的书,阐释心中的“龙套精神”。无他: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认真对待每一个角色,每一次表演。
  抗战胜利后,秦怡回到上海。父亲走了,她便扛起了整个家,一部电影接着一部电影。1947年《无名氏》,1948年《遥远的爱》。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她成了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并主演了电影《失去的爱情》和《母亲》。1950年《农家乐》,1951年《两家春》。稍许休整,1956年秦怡又完成了《铁道游击队》《马兰花开》两部大作;1957年主演了新中国第一部体育题材彩色故事片《女篮五号》;1958年与孙道临、宋德裕合作完成了《红色的种子》;1959年与谢芳等联合出演改编自杨沫同名长篇小说的电影《青春之歌》,同年还出演了由郑君里、岑范联合执导的《林则徐》……电视领域,秦怡也是先锋和楷模,1982年她主演了电视连续剧《上海屋檐下》,并凭借此剧获得第一届大众电视金鹰奖优秀女演员奖。对于荣誉,她曾获“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但她说“个人真的没什么了不起的”;对于名利,她说,“赚来的钱全都养家了。我自己真的没什么钱,也没什么好看的衣服,只好买点蓝布头”。

三:做多少,算多少
  但哪怕只穿蓝布衣服,秦怡也是美的。她的美,美在鲜花簇拥时。她的美,更美在繁华散尽后,面对宠辱的优雅和坚强。86岁时候,秦怡为地震地区捐出了毕生积蓄;93岁高龄,秦怡又自编自演自筹资金拍摄了电影《青海湖畔》,热情十足。“这个故事在我脑海里十年了。”于是,女气象工程师梅欣怡舍小家为国家的动人故事,秦怡前后只花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就完成了三万多字的剧本。她说,因为和剧中人物同呼吸、共命运,整个剧本创作“一气呵成”。当时有人为老人的健康着想,劝她在上海的摄影棚里搭个布景,“艺术创作离不开真实,我一定要亲自下生活、上高原进行实地拍摄,才能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才能感动观众、对得起观众”。于是,她不顾自己的年龄和身体,坚持和剧组成员一起登上青藏高原,坚持工作在拍摄第一线,坚持活到老、干到老,“我们在高原拍了一个多月,我自己走到了(海拔)4300米。”转眼,影片完拍快七年了,当时的搭档也是晚辈、上影演员剧团团长佟瑞欣说:“我一直记得秦怡老师一句话,我的年龄不是由我决定的,但是我的生活可以由我决定,我只要活着就要工作,工作要比不工作强。”
  后来的那好几年,秦怡又参演了由陈凯歌执导的古装电影《妖猫传》,95岁的她扮演一位曾见证唐王朝跌宕命运的老嬷嬷。虽然只拍了三天,但在片场秦怡仍努力学习,“我们作为文艺工作者,任何东西都学一点,是必须的。我作为一个电影演员,虽然有点经验,但还不够。”2019年,已经97岁的秦怡在华东医院疗养期间还参演了公益电影《一切如你》。镜头里,她为老伴做了吃的,焦急地等在病房外,她有些消瘦,但银发红唇,再配上金丝边眼镜,神采奕奕。镜头外,她正恬静地坐在病房的玻璃窗前,桌上摆着这几年生日时候她的相片,看着时光轻轻抚过,看着自己一年又一年的笑容,秦怡又笑了。

秦怡与父母

5256-89e6825a479b87e5e08a0454caf3ef25.jpg

443b-36098a24ba440bd470afad720988d338.jpg

《一切如你》剧照

0efb-78177ea40d713ba532bdb0790985fc7e.jpg
8#
 磨刀溪 发表于: 2022-5-9 08:04:57|只看该作者

“人民艺术家”著名演员秦怡今晨辞世 享年100岁

源自:央视网

  记者从上海市委宣传部获悉,著名演员秦怡于今晨辞世。

秦怡在《铁道游击队》中饰演芳林嫂  f67d-a40eda4fdfeaf4a61370d66db9a3f2e3.jpg  保存到相册

  1922年,秦怡出生在上海,1939年参演个人首部电影《好丈夫》,后在重庆、成都等地演出话剧。1941年,在应云卫导演邀请下,秦怡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剧艺社,因扮演“中艺”开锣戏《大地回春》黄树惠一角走红,后来她又陆续参演《天国春秋》《钦差大臣》《董小宛》《结婚进行曲》等话剧,出色的表演让她赢得了“话剧界四大名旦之一”的称号。在出演《结婚进行曲》时,因为生活条件差,加上劳累,秦怡嗓子哑到几乎只有气音,在导演鼓励下,秦怡用气音演完三幕五场,获得了观众的肯定。
  1946年,秦怡回到上海,新中国成立后成为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并担任上影演员剧团副团长。在这之后,她又塑造了很多角色,如《母亲》中的主角母亲,《女篮五号》中的林洁,《铁道游击队》中的抗日妇女芳林嫂,电视剧《上海屋檐下》里的主角杨彩玉等。
  从业至今,秦怡先后参演40余部电影和电视剧,塑造了无数经典形象。
  2019年,97岁的秦怡获得了“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
  (总台记者 张倩)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7#
 蓝色的冰 发表于: 2019-10-28 08:38:00|只看该作者

秦怡:经霜尤艳“90 后”,怡然自洽赤子心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秦怡:经霜尤艳“90 后”,怡然自洽赤子心
⊙记者:李妍 编辑:许乔洋 校对:薛京宁

  在电影中生活了70多年的秦怡,把自己的一生都投入了演艺事业,她用自己的作品见证时代,与中国电影一同成长,也用自己的作品关爱下一代,让更多的人从她的电影中感受到精神力量和满腔热情。
  作为22大明星中仅有的几位在世的艺术家,秦怡已经97岁高龄,至今活跃在银幕之上,2019年还有参演的新片问世。她曾被周恩来总理称赞为“中国最美丽女性”,成功塑造了“林红”“芳林嫂”等栩栩如生的银幕人物形象。她的一生与电影同患难、共命运,凝结着对电影世界的满腔热爱和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秦怡曾说:“无论是痛苦还是欢乐,我总要以满腔激情去拥抱事业,这是一支我永远唱不尽的歌。”2019年9月17日,秦怡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国家荣誉称号。

  秦怡
  生日:1922年2月4日
  出生地:上海
  工作单位:上海电影制片厂


与上海电影同患难共命运  45ad-ihqyuyk3834769.png  保存到相册
  1922年秦怡出生在上海浦东,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读商科时曾参加话剧《放下你的鞭子》的演出。16岁时秦怡离开上海辗转到重庆,当时的秦怡住在“女青年会”房价最低的房间里,一次跟朋友去看话剧,秦怡在门厅处巧遇应云卫、史东山两位导演。应云卫对她说:“你到我们厂里来吧!我们是导演,演话剧。”这次意外的相遇使秦怡走上了艺术道路。在重庆和成都,秦怡与白杨、舒绣文、张瑞芳一起被称为抗日大后方的影剧舞台“四大名旦”,出演了《大地回春》《茶花女》《桃花扇》等20多部话剧。
  1947年秦怡在上海走上了大银幕,由陈鲤庭编导的《遥远的爱》成为她的成名作。其后在《农家乐》《马兰花开》《女篮五号》《青春之歌》《铁道游击队》等影片中都有出色的表演。在谢晋导演的《女篮五号》中,秦怡的表演细腻深沉,人物复杂的心理状态和情感满溢其中。其后出演《青春之歌》中的理想坚定的林红,也让秦怡成为了当时最受欢迎的女演员之一。

  上世纪80年代,秦怡主演了《海外赤子》《雷雨》《梦非梦》等影片,还出演了电视剧《上海屋檐下》。2014年,92岁的秦怡还曾亲自创意、编剧电影《青海湖畔》,描写一个知识女性充满坎坷的一生。秦怡曾说:“70多年来,我与上海电影同患难、共命运,今后还会继续。尽管我已年老,但在这个充满变化、激动人心的时代里面,不能不奔跑、不追赶。”

再小的角色也全身心投入
  秦怡曾出过一本自传,取名为《跑龙套》,担当了几十部电影主角的秦怡一直记得有一部苏联电影里的龙套演员演得非常好。她常常回忆起自己18岁第一次演话剧《中国万岁》,就是跑龙套,全部动作只是背对观众握拳,台词也只有四个字“我也要去”,但她却是连吃饭走路也都随时握拳念词,秦怡说:“我不想把跑龙套提到很高的地位,只是感到一场戏里,哪怕一个倒茶递水的小小角色,只要全身心投入了,也能有较大的作用。”
  2007年上海电影制片厂要投拍电影《我坚强的小船》,导演彭小莲觉得片中小主人公的奶奶一角非常重要,秦怡是不二人选,但当时秦怡1993年之后就因病没再接过戏,彭小莲很忐忑,没想到秦怡竟爽快地答应:“我喜欢孩子,他们是国家的未来,我愿意为他们拍电影。”85岁的秦怡在酷暑没空调的老居民楼中拍戏,由于患有直肠癌,她严格控制进食和饮水,常空着肚子候场,等自己的戏份拍完再吃饭喝水,以免影响拍摄进度。彭小莲导演说:“秦怡老师是在用生命为孩子们拍戏。”

《我坚强的小船》  d016-ihqyuyk3834870.jpg  保存到相册
  拍摄《青海湖畔》时,九十多岁高龄的秦怡到处寻访、查资料,深夜伏案写作,从初稿到修改稿全部都是手写,她还挑战高原拍戏,笑称自己是电影痴子,一天到晚都在讲电影拍电影。耄耋之年的她饰演的是60多岁的角色,但她也不担心年龄、容貌与角色的差距,“作为演员,你尽管再老,外形会变,但演技上只要用功总是可以的。”
  在商业电影大潮开始之后,始终站在表演第一线的秦怡也表示过对当今演艺圈乱象的意见,比如她认为,电影艺术不应该排在电影产业之下,这是本末倒置,拍电影时也应该把塑造人物摆在编故事之前,“现在的戏,编剧觉得只要故事吸引人就好了,往往故事先有,再把人物‘装’上去,这样观众看了就感到不真实,因为人物的塑造太简单,反映的生活很肤浅。”
  谈到演员滥用替身的状况,她表示以前剧组也有替身,但是演员们往往能自己做就自己做,比如拍《铁道游击队》时,导演让秦怡把手榴弹扔到陈述饰演角色的脚后跟上,“他一直在前面跑,在动,这怎么扔啊,太难了。怎么办呢?后来我就很自然地一天到晚盯着他的脚后跟,盯了好几天。等到拍戏的时候,真的扔到他的脚后跟上,而且一次就成功了。”

《铁道游击队》  eb5e-ihqyuyk3834949.jpg  保存到相册

以极大的韧性迎接苦难
  在上海秦怡艺术馆(全国唯一一座以仍活跃在戏剧电影界的艺术家命名的艺术馆)的石书序言里,这样形容秦怡:用一款颜色来装饰她,是红色;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她,是美丽;用一种表情来注解她,是微笑;用一支花朵来代表她,是玫瑰。
  秦怡性格好,非常乐观向上,过完90岁生日后,她得了个非常中意的外号,叫“90后美女”,她常常笑着说:“他们都叫我90后呢”。“乐天派”“直性子”“马大哈”等也都是秦怡的外号,其中有一个雅号叫做“秦娘”,著名剧作家吴祖光曾在随笔《秦娘美》中写道:“秦怡具有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身处逆境而从不灰心丧志。能够以极大的韧性迎接苦难克服苦难,永远表现为从容不迫。”
  1947年秦怡参演电影《海茫茫》时,结识了她后来的丈夫──电影演员金焰。1962年金焰患上严重胃病,直到他1983年去世,20多年几乎都长期卧病在床,秦怡照顾了丈夫整整后半生。而他们的儿子金捷少年时受到惊吓患上了精神疾病,直到2007年59岁的金捷去世,也是秦怡一直看护养育。当年她经常在拍戏的间隙,挤公交车到医院去照看儿子,面对高大的儿子病中狂躁的拳头,她唯一的要求就是“不要打妈妈脸,因为明天要拍戏”。
  金捷去世的第二年,秦怡的妹妹、同样是电影演员的秦文也患病过世。秦怡把失去孩子和亲人的悲痛转化为了对下一代的关心,她从事公益事业,为灾区捐款,甚至再度“出山”拍摄电影。秦怡说:“我幸福过、快乐过、也怨恨过。我这辈子在工作和家庭上吃苦、受难很多,人家都说我心态好,人终究都有过美好生活的愿望。但我从不认命,我会分析,就像剥橘子,把这些心结一个一个、一层一层地剥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2 01:46, Processed in 0.218401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