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8238|回复: 18
 1熊猫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文物·古迹清代宰相张鹏翮与其父张烺均葬潼南县庆元山

 [复制链接]
⊙作者:胡传淮

  张鹏翮(1649~1725),清代四川省潼川府遂宁县东路仁信里黑柏沟(今蓬溪县任隆镇黑柏沟村)人,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人称贤相,系清代最显赫的巴蜀俊杰、政治家、治河专家,卒后葬于遂宁县中安仁里庆元山(今重庆市潼南县小渡镇月山村庆元山);其父张烺(1524~1715),亦葬于庆元山。明崇祯十年(1637),张鹏翮之祖张应礼(1578—1638),曾率明军与张献忠部激战于潼南县龙多山。为了研究张氏家族及张鹏翮川渝地区遗迹,2011年5月4至5日,蓬溪县政协温勉双主席特组织有关人员(胡传淮、唐惠、刘志强、刘成荣、唐钰玺、钟子宽、邓岚)赴重庆市潼南县进行了一次考察活动。
  5月4日中午,潼南县政协领导宴请了我们。下午一时许,在潼南县政协张彬主席、刘发科副主席、张琦秘书长、张元海主任、文管所丁军书记等人陪同下,我们一行近20人(含潼南县人员),前往潼南县小渡镇月山村二社庆元山谒张烺、张鹏翮父子墓。
  下午二时许,我们抵达月山村时,小渡镇党委书记李仁志、镇长张宏、宣传委员唐龙君等在庆元山麓公路边迎接我们,并作向导,头顶烈日,陪同我们沿着崎岖山路,攀登庆元山。我们在张宏镇长的帮助下,找到了家住月山村二社祠堂湾的张清模老人,他是张烺第十一世孙,张烺、张鹏翮父子墓的守墓人。
  张鹏翮墓在庆元山金簪子坡下的第三台土上,坐北朝南。坟墓比普通坟冢略大,墓前立有一通墓碑,碑高144.5厘米,宽67厘米,厚14.5厘米。
  张烺墓在庆元山金簪子坡下第四台土内。张鹏翮《庆元山》诗中所云:“他日归来第四台,独寻春色几徘徊”即指此。其墓坐北朝南,坟冢略小,墓前有一与张鹏翮墓碑相仿的碑石,但碑面已严重剥落,只有中央有“户部”二字尚依稀可辩认。张烺生前曾“诰封光禄大夫、户部尚书加三级”。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慕陶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慕陶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慕陶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慕陶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慕陶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慕陶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中国最穷小县城,傅光明竟靠“做鸡”赚了144亿! 这学生牛
19#
 楼主|慕陶 发表于: 2011-5-20 09:42:48|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胡传淮2005-2011年发表有关张氏家族论文出版专著目录

一:发表论文
  1.《刍议张船山在清诗史上的地位》,发表于《西华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2.《民国本<遂宁张氏族谱>初探》,发表于《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3.《清代遂宁张氏家族诗人初探》,发表于《西华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4.《张问陶批点杜诗论文辨伪》,发表于《收藏家》2008年第6期。
  5.《张船山书画年谱》,发表于《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6.《张问陶与刘大观交游考》,发表于《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7.《清代女诗人杨继端考略》,与成镜深合撰,发表于《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9期。
  8.《张门三才子探析》,发表于《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9、《张鹏翮简谱》,发表于《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
  10、《张船山研究述评》,发表于《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11、《<船山诗草全注>出版》,发表于《苏州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
  12、《两百余年来张船山研究概述》,发表于《蜀学》第五辑(2010年)。
  13、《李调元<雨村诗话>不录张问陶原因初探》,发表于《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14、《清代著名诗人张问陶研究综述》,发表于《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二:出版专著
  1.《张问陶年谱》,胡传淮着,2005年1月巴蜀书社出版。
  2.《张鹏翮诗选》,胡传淮编选,2006年6月香港银河出版社出版。
  3.《张问陶研究文集》,胡传淮主编,2009年11月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
  4、《船山诗草全注》,胡传淮第一副主编,2010年5月巴蜀书社出版。
  5、《烬余录注》,胡传淮注,2010年11月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
  6、《张鹏翮研究》,胡传淮主编,2011年11月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8#
 楼主|慕陶 发表于: 2011-5-18 10:55:51|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慕陶 于 2014-2-23 21:02 编辑:

清代文华殿大学士

《清代蜀中第一家 蓬溪黑柏沟张氏家族》封面.jpg
17#
 楼主|慕陶 发表于: 2011-5-18 10:48:43|只看该作者
胡传淮编选《张鹏翮诗选》

张烺撰、胡传淮注《烬余录注》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6#
 楼主|慕陶 发表于: 2011-5-18 10:41:21|只看该作者
清代文华殿大学士张鹏翮墓祠考察记
⊙作者:胡传淮

  张鹏翮(1649~1725),清代四川省潼川府遂宁县东路仁信里黑柏沟(今蓬溪县任隆镇黑柏沟村)人,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人称贤相,系清代最显赫的巴蜀俊杰、政治家、治河专家,卒后葬于遂宁县中安仁里庆元山(今重庆市潼南县小渡镇月山村庆元山);其父张烺(1527~1715),亦葬于庆元山。为了研究张氏家族及张鹏翮川渝地区遗迹,2011年5月4日,四川省蓬溪县政协主席温勉双带领蓬溪县政协文史委主任胡传淮等共计10人,赴重庆市潼南县小渡镇庆元山进行了一次考察活动。
  2011年4日上午八点半,我们一行从蓬溪县城出发。九时半,抵达潼南县双江镇,受到了潼南县政协主席张彬、副主席郑祖元、秘书长张琦、学文联委主任张元海等人的热情迎接。上午九时四十分,我们来到双江镇参观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任国家主席杨尚昆旧居。十时半,抵潼南县城,参观了潼南大佛寺景区。
  4日中午,潼南县政协领导热情宴请了我们。下午一时许,在潼南县政协张彬主席、刘发科副主席、张琦秘书长、张元海主任、文管所丁军书记等人陪同下,我们一行近20人,前往潼南县小渡镇月山村二社庆元山,考察张烺、张鹏翮父子墓祠。
  下午二时许,我们抵达月山村时,小渡镇党委书记李仁志、镇长张宏、宣传委员唐龙君等在庆元山麓公路旁迎接我们,并作向导,头顶烈日,陪同我们沿着崎岖山路,攀登庆元山。我们在张宏镇长的帮助下,找到了家住月山村二社庆元山下祠堂湾的张清模老人,他是张烺第十一世孙,张烺、张鹏翮父子墓的守墓人。
  庆元山,又名月山,明清两代皆属遂宁县所辖;民国元年(1912),由蓬溪县划出东乡11个场镇,遂宁县划出上安里、中安里、下安里17个场镇,取东乡及上中下安里联合设县之义,成立东安县。民国三年(1914),因其地处潼川府(治四川省三台县)之南,更名为潼南。庆元山亦划入潼南,今为重庆市潼南县小渡镇月山村二社所辖。其山从月山寺尖山子峰绵延向东到金簪子峰,俗称18罗汉坡,山势峻峭,气势雄壮,山清水秀,灵气逼人。张烺、张鹏翮父子墓就座落在庆元山金簪子坡祠堂湾内,山湾形似交椅。山下为庆元溪,自西北向东南流去。
  庆元山长满了乔木和灌木,绿荫参天,郁郁葱葱。我们沿着一条羊肠小路,穿过林间空地和灌木丛,来到了张鹏翮的坟墓前。说是坟墓,其实外表看起来只不过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土堆而已,没有墓志铭,没有人守护,矮小的墓碑上甚至连张鹏翮的名字也看不到了,坟上长满了绿草,没有修剪过,风儿在墓地树木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你经过这儿,你想象不到,这个小小的、隆起的土堆包容着清代伟大人物当中的一个。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大理石和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恭立在张鹏翮墓前,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想起了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在《世间最美丽的坟墓》中曾充满感情地赞许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简陋的墓地,那是“人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
  张鹏翮,字运青,号宽宇,张烺长子。生于顺治六年(1649)十一月十七日。配唐氏,子二人:懋诚、懋龄,女三人。雍正三年(1725)张鹏翮任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二月十九日(1725年4月1日),张鹏翮病逝于京师,享年77岁,加少保,赐全葬,谥文端。张鹏翮性恬淡,不事生产,没之日,家无余资,宅舍惟竹楼数间而已。长子张懋诚四顾茫然,幸蒙雍正帝赐白金千两治丧,方扶柩回籍;雍正四年(1726)三月,安葬于遂宁中安仁里月山(小渡镇庆元山)金簪子坡。榇还之日,大小汉官齐集奠送。雍正云:“张鹏翮志行修洁,风度端凝。通籍词垣,旋效旬宣之绩;分司郎署,益征屏翰之才。十年殚力于河渠,疏凿之功丕懋。耆岁洊登于台鼎,敬勤之志弥彰。於戏!流芬竹帛,卓然一代之完人;树范岩廊,允矣千秋之茂典。”评价之高,无出其右。
  张鹏翮墓位于金簪子坡下的第三台土内,坐北朝南。坟墓比普通坟冢略大,墓前立有一通墓碑,墓碑上顶半圆,下方为长方形,碑高144.5厘米,宽67厘米,厚14.5厘米。碑上刻有三行文字,尚依稀可辨。左刻“雍正四年春三月吉旦”,碑中部刻有“皇清”,下又分两行:“文华殿大学士□□□”、“书少保谥文端□□□”,碑下右刻“孝男礼科□□□”(以下文字漫漶)。墓碑之材质不珍贵,形状不奇特,与普通民众之墓碑相似,由此亦可证张鹏翮之清正廉洁。张鹏翮从政50余年,名满天下。康熙三十九年(1700),康熙谕大学士曰:“鹏翮往陕西,朕留心访察,一介不取,天下廉吏,无出其右。”洵不诬矣。
  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二月十九日,为张鹏翮逝世纪念日,张问陶、张问莱兄弟前往庆元山拜谒高祖张鹏翮墓和张氏祠堂,作《二月十九日庆元山拜扫先文端公祠墓二首》,云:“五世承余泽,瞻依倍凛然。家风贫尚守,相业史重编。已盛难为继,无能只自怜。科名惭后起,一百廿年前。”“花静祠堂肃,丰碑照墓门。远谟征道力,孤立见君恩。有德留黄沁,无财累子孙。升香清不寐,松月上前村。”张鹏翮系张问陶五世祖(高祖),故云:“五世承余泽”;张鹏翮为康熙庚戌(1670)进士,张问陶为乾隆庚戌(1790)进士,相隔120年,故云:“科名惭后起,一百廿年前”;张鹏翮为雍正王朝初期领导集团的核心人物,扬历中外,集政治家、文学家、诗人、水利专家、外交家于一身,为清代268年间,蜀人作官地位最显赫、名声最响亮的人物。蔡美彪等着《中国通史》(第九册)对张鹏翮治理黄河的功绩作了高度评价,张氏世代为官而世代清贫,故云:“家风贫尚守”、“有德留黄沁,无财累子孙。”
  张鹏翮墓超薄葬,让自己的灵魂在野草的覆盖下安息。其墓不以“貌”取胜,而以“一抔黄土”着称。有的人去世后安卧于陵墓内,有的人死后得到了个雕像,有的人身后则只有一抔黄土,不过,一抔黄土也许更“伟大”。
  我们从金簪子坡第三台土艰难地扶桑牵桐,下行到第四台土,这儿安息着张鹏翮的父亲张烺。
  张烺,字冲寰,号松龄,张鹏翮之父。生于明天启七年(1627)五月二十三日,配景氏,侧室季氏;子六人:鹏翮、鹏翼、鹏举、鹏飞、鹏翥、鹏搏,女二人。康熙五十四年(1715)八月初二日,张烺卒,享年89岁。十二月十三日,礼部奏闻,派遣川东兵备道佥事董佩笈到遂宁祠堂灵柩前读文致祭;五十五年(1716)十一月二十九日巳时(上午9时至11时),卜葬遂宁中安仁里月山金簪子坡下第四台土内,较张鹏翮墓碑下一台,其墓坐北朝南,坟冢略小,墓前有一碑石,但碑面已严重剥落。清保和殿大学士、礼部尚书陈诜和康熙时状元王敬铭分别撰有《光禄公传》。
  清雍正二年(1724),张鹏翮76岁,曾请假回乡省墓。是年正月,张鹏翮抵遂宁。作《自遣》云:“七十六龄归故里,双双白发最堪怜。老人何幸承恩厚,许放还乡祭祖先。”二月,张鹏翮至月山(庆元山)谒父张烺墓。作《月山》云:“过庭犹记闻诗礼,回首白云双鬓丝。明发有怀恩罔极,养亲不逮悔何追。龙章凤诰焚黄日,春露秋霜结梦思。万里归来风木恨,四更吐月旧山时。”作《庆元山》云:“他日归来第四台,独寻春色几徘徊。五文锦上分明见,好向观音瓶内开。”
  我们来到张烺墓前,它没有墓志,矮小的墓碑上,字迹剥落殆尽,苔藓斑斑,附近几株大树荫蔽着张烺长眠的地方,既凉爽又幽静,树下长着低矮翠绿的灌木丛,只有风儿低吟,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我们感到,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逼人的朴素更能打动人心的了,真是小冢素碑胜丰碑!
  张烺、张鹏翮的祖茔在遂宁黑柏沟(今蓬溪县任隆镇黑柏沟村至金桥乡翰林村两河口),为什么他们父子不葬在黑柏沟祖茔而葬在了远离祖茔的庆元山呢?这主要是因为古人很讲究风水,认为风水至关重要,能决定子孙后代的荣华富贵,将祖先安葬在绝佳的风水福地,能带给子孙后代吉祥如意。所以许多人家安葬死者前必请堪舆师到各地选择好的穴地,故有“三年寻龙,十年点穴”之说。清代张邦伸《锦里新编》卷二《文秩》云:“文端公(张鹏翮)高祖(张尚威)葬遂宁黑柏沟,山势雄峻,落穴端平。惟元神水直出,不能百步转澜,行家以为贵而不富。张氏自文端公后,科甲连绵四五世,至船山,官阶俱至府道以上。累世皆以清节着,家无余赀。彼行家风水之说,诚非无因也。”风水学认为:山管人丁水管财,穴地水流不能直来直去,应来无踪去无迹;去水应九曲回澜,形似不忍离去最好;来水也不能水势太凶,直冲墓穴,总之应山环水抱,前有山水亲迎,后有依靠,才是风水吉地。黑柏沟之水“不能百步转澜”,而庆元山、庆元溪才符合“山势雄峻、九曲回澜”这些条件,所以张烺、张鹏翮父子没有葬在黑柏沟祖茔而选择葬在了庆元山。
  张氏祠堂,又名张公祠,在金簪子坡下祠堂湾。康熙五十九年(1720)张鹏翮72岁,任吏部尚书。六月十五日撰《家书》,专门安排庆元山张氏祠堂的修建方案及注意事项,有云:“五月二十五日,予自热河行在,率月官引见,事毕回京。接安纯所带家信,无一语及月山(庆元山)祠墓事。所云懋文(张懋文,张烺之孙,张鹏翼第三子)看守月山祠墓,懋德(张懋德,张烺之孙,张鹏翼第六子)看守两河口(今蓬溪县金桥乡翰林村两河口)祠墓,令懋宗(张懋宗,张烺之孙,张鹏翼长子)董理,俱照议行。黑柏沟有始祖墓(即蓬溪县任隆镇黑柏沟大樟树湾张万墓,今存),尚未有祠,须令懋德兼看,以防楚人侵占。月山祠堂照数令懋文监修,断无花费,其如何修理之处,并未声明于我,心有戚戚焉。我年老矣,屡次陈情,国有师命,未蒙放归,夙夜所关心者,先人之祠墓耳。祠堂虽建,片瓦竹壁,恐难经久,必照南方祠式椽上布板,板上布以灰泥,泥上盖瓦,覆以筩瓦,护以檐钉,四面砌以砖墙,灌以油灰,栋宇植立坚固,方免风雨鸟鼠之患,可垂永久,以此地距县颇远,后世子孙,日远日疏,不得不过虑耳。本乡烧砖之匠,虽有造筩瓦之人,或求之他处,未尝不知其难。前此石人石马,侄辈领价未修,八与十以此为口实,若祠堂不照此修理坚固,不惟无以妥先灵,亦无以慊吾两老人之心。途长纸短,书不尽言,统惟心照。庚子(1720)六月十五日,冰雪堂手书。”(民国《遂宁张氏族谱》卷四《家书》)。可见,庆元山张氏墓祠是张鹏翮心中最大的牵挂:“夙夜所关心者,先人之祠墓耳。”
  据张氏守墓人张清模讲,张氏祠堂位于湾的正中,坐北朝南,由一进两层的两个四合大院组成。正门外有牌坊一座、石狮一对;大门上方挂有一匾额:“真正善人”,为镏金大字,盖有御印。康熙五十二年(1713),张烺上京师祝康熙60大寿时,康熙帝赐张烺为“真正善人”。祠堂正厅内立有张氏神祖牌,两旁列有旌旗幡伞、金爪月斧等;正厅为扇门,有精美的雕花装饰,后房及两旁厢房为客厅、守墓人住所、厨房等。祠堂四周旧有御赐的祭祀田四百亩,免交粮税,以资爵禄。而今大部分房屋已拆除,所余房屋均残破、零乱,野草丛生,荒凉残照。世间已无张鹏翮,繁华鼎盛已不再,真是沧海桑田,“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瑶亭碑位于张氏祠堂前靠庆元溪岸人行石板路左侧。据张清模回忆,瑶亭碑为康熙五十四年(1715)立,属张公祠的辅助性配套设施。原建有亭,坐北朝南,为八柱木亭,分两层,楼无梯,青色筒瓦,四周围以木栅栏,内有石碑一道,碑位于石刻龟背上的缝隙中,用力推动,碑会摇动,因此,当地人讹称为“摇亭碑”。碑文曰:“皇帝谕祭,诰封光禄大夫、户部尚书加三级张烺之灵:朝廷弘锡类之恩,典均存殁;人臣着靖共之节,荣被庭帏。尔张烺,乃现任吏部尚书加三级张鹏翮之父,尔子历任有年,勤劳素着,推原所自,宜贲彝章。特颁谕祭,以慰幽魂。尔如有知,尚克歆享。康熙五十四年十二月十五日。”凡有朝中官员路过此地,“文官下轿,武官下马。”惜1967年,亭被拆毁,碑石已被用作亭前石河埝的砌石,现浸泡在水中。瑶亭碑旧址上已建起了张清模的小楼房。
  下午五时许,我们离开了令人难忘的庆元山。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10收起理由
leikang + 10谢谢补充

查看全部评分

15#
 楼主|慕陶 发表于: 2011-5-17 19:55:13|只看该作者

张鹏翮墓超薄葬,让自己的灵魂在野草的覆盖下安息。其墓不以“貌”取胜,而以“一抔黄土”著称。有的人去世后安卧于陵墓内,有的人死后得到了个雕像,有的人身后则只有一抔黄土,不过,一抔黄土也许更“伟大”。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10收起理由
leikang + 10谢谢点评

查看全部评分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4#
 楼主|慕陶 发表于: 2011-5-17 19:54:57|只看该作者
庆元山长满了乔木和灌木,绿荫参天,郁郁葱葱。我们沿着一条羊肠小路,穿过林间空地和灌木丛,来到了张鹏翮的坟墓前。说是坟墓,其实外表看起来只不过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土堆而已,没有墓志铭,没有人守护,矮小的墓碑上甚至连张鹏翮的名字也看不到了,坟上长满了绿草,没有修剪过,风儿在墓地树木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你经过这儿,你想象不到,这个小小的、隆起的土堆包容着清代伟大人物当中的一个。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大理石和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恭立在张鹏翮墓前,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想起了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在《世间最美丽的坟墓》中曾充满感情地赞许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简陋的墓地,那是“人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
13#
 楼主|慕陶 发表于: 2011-5-10 17:06:44|只看该作者
潼南县庆元山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2#
 楼主|慕陶 发表于: 2011-5-10 16:54:46|只看该作者
庆元山下张氏祠堂

潼南县庆元山张氏祠堂.jpg
11#
 楼主|慕陶 发表于: 2011-5-10 16:52:10|只看该作者
庆元山张鹏翮墓地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6 12:45, Processed in 0.171600 second(s), 16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