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4670|回复: 6
 2熊猫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纸帆船 发表于: 2009-1-6 21:46:23|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宋代蜀地茶马互市特殊形式刍议

 [复制链接]
⊙ 谢天开
http://www.phoer.net ' c' t" e1 z+ H* D" d) h  [摘要]官营垄断与以物易物,为宋代蜀地茶马互市特殊形式。这样的特殊形式自有产生的财政背景,同时也反映了两宋种茶民族与吐蕃诸部游牧民族的茶马情结,又是宋代的国防军事防范与政治控制的结果。最终,宋代蜀地茶马互市对种茶民族与牧马民族经济文化影响深远。4 y0 G" K: W# _" ` http://www.phoer.net
  [关键词]特殊形式;茶马情结;文化影响
http://www.phoer.net . [% L' D% L9 J  f
http://www.phoer.net # d2 P4 {  z# m; c' ?0 l0 o(一) 宋代蜀地茶马互市的财政背景: h1 R) b- |% n5 Y http://www.phoer.net
  蜀地与边地的茶马贸易起源于唐代,昌盛于宋朝,终结于清干隆年间。8 c5 I( p* V1 e$ u$ u( z http://www.phoer.net
  在宋熙宁年间(1072年),当时四川产茶居全国之冠,自产有余,余多价贱;又兼地理环境特殊,与西藏甘肃青海吐蕃诸部相邻 ,吐蕃诸部而是产马缺茶。“茶兴于唐而盛于宋”。茶马互市昌盛于宋是与当时宋代的财政特点密切相关的。
http://www.phoer.net 4 a. o! A* C/ X: a1 G1 S$ f6 M7 t6 C  宋王朝的建立除了为了巩固中央集权统一了军权和政权以外,还实行了一系列“聚兵京师,外州无留财,天下支用,悉出三司。”的财权集中措施。
http://www.phoer.net ! L- V# z1 J% F6 k2 F  但是,宋代的财政支出的规模远远大于财政收入,表现在宋代财政支出的官俸多、军费多、岁币多“三多”之上。
http://www.phoer.net - _* ?( R$ {$ y  宋代官俸最优厚,有俸钱、衣料费、外给茶、酒、厨料、薪、炭、马刍等费用。+ D7 i( J! q, V" d6 @$ m http://www.phoer.net
  在宋哲宗元佑初年(1086年)官俸支了2400万缗,而财政收入仅仅仅2200万缗。
http://www.phoer.net 0 t. O1 X6 ^% P8 c  w& f8 f  军费,到南宋时养兵费用已占财政收入的90%。
http://www.phoer.net ' x/ m6 q( ~- y$ k( Z& l4 Z  岁币则是两宋向战胜国的进贡,如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与辽签订的澶渊之盟,每岁宋向辽进贡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匹。' m8 M) H, T+ B* r http://www.phoer.net
  宋代茶马互市暴兴,正值宋朝因国防军事迫切需要马匹,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熙河路经略使王韶奏神宗曰:“西人颇以善马至边,其所嗜唯茶,而乏茶与市。” [1]
http://www.phoer.net 2 D$ r: A* t: M9 u  为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借鉴“国家大事在戎,戎之大事在马”治国方针的历史经验。神宗采纳王韶的建议,决定实行茶马互市贸易制度,并派李杞入蜀筹办此事。首先在成都设置了“都大提举茶马司,同时还在四川设置了24个买卖场,在陕西设置了7个买卖场。”[2]再由官运、民运把茶运到熙州(甘肃临洮)、秦州(甘肃天水)专用于易马。宋朝这种与周边少数民族在边境地区进行的以茶易马的形式,被称为“茶马贸易”。 自此将过去的用绢帛、金银、钱币相兼的商品交换的茶马贸易,改变成为具有官营垄断特点的以茶易马物物交换的特殊的经济贸易形式,作为当时的一项财政开源重要举措。
http://www.phoer.net " {" [' |! ~# d  k0 Q* q8 L  然而,宋代蜀地茶马互市中的以物易物的特殊的经济贸易形式和官营垄断特点,兼有军事防范与政治制衡作用,同时在近七百年茶马互市中留下了深刻而久远的文化影响。& x2 g, M5 }0 @; z# S- z5 S, n http://www.phoer.net

http://www.phoer.net % s  I3 f7 [/ [( k4 `' G# d(二)游牧民族与种茶民族的茶马情结; I7 c' \$ C. @/ p http://www.phoer.net
  自唐代茶叶传入青藏高原之后,茶所具备的一切优点都煮沸出来了:一方面青藏高原游牧民族(当叫吐蕃、还有回纥)所居之地高寒、缺氧、干燥;其膳食结构又以青稞糌粑、牛羊肉为主,缺少蔬菜;而茶叶中富含维生素、微量元素及单宁酸、茶碱等成份,具有清热、解毒、解油、润燥、利尿、除口臭等功效,正好使其膳食结构得到弥补趋于平衡合理。' N8 M0 `( H! u  }% R http://www.phoer.net
  饮食是一种习惯,习惯成自然。到了宋代已是“夷人不可一日无茶以生”[3]。高原游牧民族上自贵族阶层,下至庶民百姓皆饮茶成风。至今藏民族也是最爱嗜茶的民族,“每天至少饮茶五六次,每次人必十数碗”。故有藏谚:“汉家饭饱腹,藏家茶饱肚”。
http://www.phoer.net * u, {) \  r; x2 m8 K# n# G  茶,如同阳光、空气、水一样,成了生活的必需,这就是游牧民族的恋茶情结。而内地种茶民族即汉族(为多民族融合而成的)也有浓厚的恋马情结。
http://www.phoer.net % a5 b! b1 y) b2 V) u5 F  中国旅游标志“马超龙雀”,是出土于武威的东汉文物,关于它的用途众说纷纭,其中一说:铜马式,即用来相马的标准式样。在前,西汉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有一重要使命也是寻求大宛的汗血马──传说中的天马。在后,唐太宗昭陵有六骏石雕;唐玄宗也酷爱宝马。历史记载当时皇厩内所养名马就有四十万匹,而且马成了艺术题材,画马在中国画分科中有“鞍马科”,画马的名家有曹霸和韩干。现藏台湾故宫的《牧马图》,上面有宋徽宗赵佶──倡导茶马互市宋神宗赵顼的孙子──用瘦金体题写:“韩干真迹”。, z) J8 w2 C4 G- v5 ^ http://www.phoer.net
  宋朝画马名家首推李公麟,现藏北京故博的《临韦偃牧放图》是他临摹唐代画家韦偃的作品。画中有几百个看马人驱策着一千多匹马,场面宏大,阵容浩荡。在山野沙碛之间,湖沼隐现,树木参差;画中的马或顾盼俯仰,或吃草饮水,或奔跑跳跃。这幅画充分体现出宋人对马的强烈的痴情。
http://www.phoer.net - ~5 {" y8 A3 z! b" @" Z  然而,种茶民族对马的需求一旦成为官方的政治与国防的行为时,就将市贸的熙熙攘攘变成充满机诈的诡道了。* k; r$ x7 i& s9 \, } http://www.phoer.net
  [1] 《宋史》卷167《职官志》
http://www.phoer.net / I, {- J9 `" h  J. A$ n  [2]王广智。中国茶类与区域名茶。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
http://www.phoer.net 4 M5 w$ D. f. c% r) K( J. G: w  [3] 《续文通考》卷22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纸帆船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纸帆船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纸帆船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纸帆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纸帆船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纸帆船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50收起理由
韦建生 + 50好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中国未来发展范式的转换-兼论改革范式的破产 哦,永久牌自行车
2# 四姑娘山
 楼主|纸帆船 发表于: 2009-1-6 21:47:18|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三)博马茶与杂卖茶中的军事防范5 h% m: x( A" h; @2 E  [% U( B$ q; r http://www.phoer.net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_# l; w5 D; u. B9 Z. v9 L http://www.phoer.net

http://www.phoer.net ( e* L6 f4 K; c" P0 i) ](四)战马与羁縻马中的政治玄机
http://www.phoer.net ; ~# M8 C! u: e8 S. w! ]! C  《宋史》卷198《兵志》记载:“南渡前,市马分为二:其一曰战马,生于西邮,良健可备行阵,今宕昌,峰贴峡,文州所产是也;其二曰羁縻马,产西南诸蛮,短小不及格,今黎、叙等五州所产是也。”可见战马是西北出产供行军作用,为国防需要;羁縻马则是为安抚西南少数民族的举措,则是出于“以茶驭番”政治策略需要。- Y4 b9 ~* H7 W6 j/ k http://www.phoer.net
  茶马互市主要是购进甘肃、青海地区吐番等族的战马。宋代“秦州接连熙、河州及青唐羌界,乃自古产良马之地。宋朝以茶易马,于秦州置提举茶马司,凡中国战马,皆此路得之。”
http://www.phoer.net " g$ o- d* |5 G) e* Z/ ?* ~  为了保证战马的来源,官府在政策上制定了许多措施,如必需保证博马茶的供应;自开茶马互后,四川每年运往熙河地区的茶叶达四万驮,即四百万斤之多,全部用于博马茶。同时规定博马茶价格低于杂卖茶,以招引吐蕃等族以马易茶;还规定四川名山茶专用博马,不得他用。必须候年终买马数足,方许杂卖。因为“蕃戎性嗜名山茶,日不可阙” ,名山茶最受牧马民族欢迎。2 i6 K+ n; r2 @* O& o http://www.phoer.net
  据文献记载,在北宋时每年博买战马15000匹上下;南宋因丧失熙河地区,下降为5000匹左右。& e( g0 c7 z# @6 n; W http://www.phoer.net
  而在四川境内以茶博买羁縻马,是不求马的用途与马价的,目的是通过茶马贸易,从经济上安抚西南游牧民族的,以保持边陲安宁。这种以茶博买羁縻马的方式,早在茶马司设立之前就已经开始:“祖宗设互市之法,本以羁糜远人,初不借马之为用,故驽骀下乘,一切许之入中” 。; S& n/ U1 K9 m http://www.phoer.net
  在南宋绍兴32年,自作聪明的朝廷曾下令禁止在四川黎州购买不堪作战的驽马,成都府路转运判官袁抗上奏,提出异议:“朝廷与蛮夷互市,非所以取其利也。今山前后五部落仰此为衣食,一旦失利侵侮,不知费直几马也。臣念蜀欠安,不敢奉诏。寻如旧制。”
http://www.phoer.net ; N; c) {/ V" d6 r1 T! j. q  其中可以看出宋代地方与中央分别在以茶博买羁縻马的分歧,地方官吏没有执行朝廷命令。" V' A; y7 T7 g! b http://www.phoer.net
  到了南宋国力日渐衰退,四川羁縻马除供应川陕驻军处,还调拨江上诸军和京师驻军勉强作为战马使用。, m/ j' ?9 o- ` http://www.phoer.net
  这样的“柔远夷”安抚笼络边地游牧民族的茶马互市,在对外政治与军事上的平衡驾御术上,宋王朝的文官政府应该说是相当成功的。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纸帆船 发表于: 2009-1-6 21:47:40|只看该作者
(五)宋代蜀地茶马互市的文化影响
http://www.phoer.net ) j9 y& Y! t; r8 D% P0 r7 D3 s  据古代文献记载,四川东部的巴国(现属重庆市)是茶的原产地。
http://www.phoer.net   U* b8 c7 O2 J8 r. }" n* J5 ]  唐人陆羽在中国第一部茶叶专着《茶经》上说:“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
http://www.phoer.net * q8 Y: x3 E0 u( I3 j' e( p, `  顾炎武的《日知录》也考察认定“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
http://www.phoer.net : }7 U. J8 U9 H1 v' b% A3 v  “礼失而求诸野”。现在的牧马民族如藏族饮茶系与食物一起烹煮而不是冲泡,并且煮茶必加盐,喝茶连茶渣一起喝嚼的习俗。
http://www.phoer.net 4 v8 a0 N7 j7 m9 j5 R5 s4 {! y# p  据考证在秦汉魏晋时期,出现了把茶叶捣碎而与其食物相煮的“茶粥”,和与面粉相煮的“面茶”;这种“煮作羹饮”的食法,与今天的蒙古族的奶茶、藏族的酥油茶的食法颇为相似。因此牧马民族的饮茶方式是保留了古法,这是完全符合历史常见的之说。这样的饮茶方式,应是茶马互市的非物质文化遗存。
http://www.phoer.net 0 g8 d/ p* V1 l  ?9 X  宋朝政府为了鼓励与少数民族的茶马贸易,曾规定易马的茶价低于专卖的价格,实行削价政策,既刺激了战马的来源,又使得“马来既众,则售茶亦多”,获得厚利。宋朝中央政府还规定好茶用于易马,不得商卖,如雅粥名山茶,是川蜀茶中上品,而“藏戎嗜名山茶,日不可阙”,则专用于易马。这些政策措施对促进茶叶生产发展起了很大作用。如《朝野杂志总论东南茶》中记载:“川峡四路有19个州50县产茶。北宋嘉庆年间(公元1056—1063年)川峡约产茶三千万斤。南宋时期川峡约产茶三千万斤”。
http://www.phoer.net , V& j6 O' b, T  由茶马互市延伸出来的茶马古道,更为连接种茶民族与牧马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纽带。5 C1 r. Z7 Y1 J# D0 j: a5 l http://www.phoer.net
  唐以前的茶马古道是从成都出发,经临邛(邛崃)、雅安、严道(荥经)、逾大相岭、过汉源、然后渡大渡河、经磨西、到达沈村(西汉沈黎郡郡治所在)进行交易,不过那时的茶叶是作为药物的。
http://www.phoer.net ) h5 d  N; J; |+ s  唐宋时期的茶马古道主要为青藏道,即“唐蕃道”。这条古道在前是一条政治交往之道,后来成为汉藏贸易茶马互市的主要通路。它东起陕西关中地区,经青海,又从四川西北角的邓玛(原邓柯县),过金沙江,入昌都地区、那曲地区到达拉萨。另有“西路茶”是大量的川茶从邛崃、名山、雅安、乐山经成都、灌县(今都江堰市)、松州(松潘)、过甘南然后分运西藏、青海各地。
http://www.phoer.net : K! K  T# I3 w1 j' Y4 r; R8 Q  明清时的茶马古道更是“茶驮成群,络绎于道”,又新辟“南路”、“西路”、“瓦斯沟路”、“川藏官道”、“川藏商道”、“草地路”、“硕达洛松大道”等,这些路线不仅是种茶民族与牧马民族经济文化互补的路线,也是汉藏联姻民族融合唇齿相依友谊绵绵的交通。
http://www.phoer.net ( D) i0 j8 h- H* S5 |! x
http://www.phoer.net 2 N# H4 N7 V2 ?[参考文献]* ^6 ~% s9 A, Z% g7 C/ q http://www.phoer.net
  [1]周伯棣 编著。中国财政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 _' ~; N& R# v2 \; B' G http://www.phoer.net
  [2]王素霞。西藏高原茶文化。茶叶通讯,第33卷第1期2006,(3)。
http://www.phoer.net % I, D, P9 Z4 m: n2 g  [3]徐晓春。陆羽对中国茶文化的贡献。农业考古,2007,(2)
4# 金佛山
 韦建生 发表于: 2009-1-6 22:15:15|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顶一下。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楼主|纸帆船 发表于: 2009-1-7 09:26:39|只看该作者
谢谢韦兄,有空请周末到万福桥畔来喝茶,我的手机15928196083
6# 青城山
 韦建生 发表于: 2009-1-7 13:07:35|只看该作者
好的。# H  V9 V* P! E: A, s2 E0 i http://www.phoer.net
& V7 T: H) }/ `7 N7 b http://www.phoer.net
天开心哈!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7#
 舟戈 发表于: 2009-1-7 13:55:28|只看该作者
火 药,学者文章,颇费心血。中间还夹倒的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3 02:32, Processed in 0.078001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