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4983|回复: 8
#
跳转到指定楼层

[文物·古迹四川佛像遭毁容式修复化浓妆 官方称民众擅自修补

 [复制链接]
安岳石刻遭到野蛮重装?当地回应:20多年前群众自发彩妆所致
源自:封面新闻
网友爆料

网友求证

安岳之声发布情况说明

  封面新闻讯(记者:王祥龙 田雪皎)8月5日下午,资阳市安岳县新浪官方微博“安岳之声”发布了安岳县文物管理局关于峰门寺摩崖造像被重绘的情况说明。以此回应此前备受网友关注的峰门寺佛像被野蛮重装的问题。
  回应中称,峰门寺位于安岳县高升乡云光村,开凿于南宋,现存摩崖造像3龛23尊。该处造像1998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从题记来看,历史以来多次重绘、培修。1951年,庙宇被拆除。
  1995年6月,当地群众自发捐资,对峰门寺进行培修,修建了保护房30余平方米。由于缺乏文物保护意识,群众聘请工匠对龛内造像进行重绘。
  时任安岳县文物管理所所长知晓该情况后,庚即赶赴现场,发现主尊造像已被重绘,便立即予以制止,并进行文物保护宣传。其余造像未被重绘,至今仍保持原貌。
  发生此情况后,安岳县文管所加强了对峰门寺摩崖造像的管护工作,安排了当地热心群众对峰门寺进行看护。安岳县文管所升级为文物管理局后,落实了专职文物管理员对峰门寺等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看护,近年来相关摩崖造像未出现重绘现象。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丢不下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丢不下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丢不下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丢不下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丢不下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丢不下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9人团伙疯狂作案 全是一帮娃娃──留守青少年不良行为调查 上半年中部经济强势崛起 四川湖北经济总量超过河北
8#
 杨坝河 发表于: 2018-9-14 10:01: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四川佛像遭毁容式修复化浓妆 官方称民众擅自修补

源自:正义网
原文标题:文物修复不能“自发”专家:纳入法治杜绝“毁容式”修复

  有网友发现,始建于南宋时期的四川省安岳县峰门寺摩崖造像,被涂满了油彩,“修复”得五颜六色。当地有关部门称,这是当地群众自发捐资所为。对文物,也可以不经文管部门批准“自发”行动吗?我们不禁要问──
修复前后……
  8月4日,微博认证为“敦煌研究院榆林窟讲解员”的网友“许鑫NixUx”发布了这张对比照片,称是“好友发的安岳石窟造像近期的佛像重绘”,图中这尊南宋时期的文物佛像被涂得五颜六色,既影响宝相庄严,也缺乏美感,还有可能对文物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微博引起网友热议和质疑,其后又有数位网友联系“许鑫NixUx”,提供了多处类似有争议的文物重绘、修葺照片,这样的行为被网友们称为“毁容式”修复文物。
  此后,多家媒体对此事进行了报道和讨论,如何正确地保护文物,引起人们的重视。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中,展示了修复一尊辽金时期木雕佛像断指的过程:用与木雕自身一样的材料,根据断痕和形态做出手指,补完后“随色”,需要做几遍颜色,使其与佛像原有的斑驳金漆相统一,再将灰尘蹭到修补的手指上做旧,显得更加浑然一体。
  这一精致慎重的修复过程,可谓是对“国之重器”的修复标准,也是公众对文物修复的心理认可。但是,今年8月,有网友在微博上转发的四川省安岳县峰门寺摩崖造像修复前后的对比图,引发了一场全民关注文物修复事件的轩然大波。

“宝相活泼”
  在网友曝光的峰门寺石刻大佛修复前后对比图中可以看到,该佛像在修复前已有色彩剥落,但除右掌断掉,其余部位没有明显损坏。而修复后的佛像全身覆盖鲜艳的红、蓝、黄、绿等颜料,看起来像是被化了浓妆。
  峰门寺位于安岳县高升乡云光村,开凿于南宋,现存摩崖造像3龛23尊。该处造像1988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随后,该网友又发布了数条信息,显示广安市金凤山摩崖造像(俗称水月观音)、安岳净慧岩造像,内江市资中县东岩造像等多处文保单位造像均遭到彩绘。
  随后,安岳县文物管理局发布声明称,1995年6月,当地群众自发捐资对峰门寺进行培修,聘请工匠对龛内主尊造像进行重绘,后被制止,其余造像未被重绘,至今仍保持原貌。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事业局就宋代金凤山摩崖造像被重绘作出说明,称1994年3月,当地信佛群众自募资金擅自修补造像的残缺部位,并涂上了红、蓝、青三色油漆。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摩崖造像被破坏性修复的事件并不在少数,这些文物多属县级、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甚至还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川省乐至县马锣睏佛寺摩崖造像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个造像分布在长200余米、高10余米的山崖上,共有大小龛窟33个、造像1000余尊,其中最令人关注的睡卧着的大佛──睏佛,系释迦涅槃图,雕刻于北宋年间,属全国大型佛像造像之列,是一尊全身石刻像。然而,在1992年,睏佛被好心群众镀了一身金,这次镀金对于睏佛文物价值的破坏几乎是不可挽回的。

修旧如旧
  据记者了解,历史遗迹的修复,目前国际上通行的修复原则是“以旧补旧”,即在文物原有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保留文物的原貌,在有必要修复施工的地方,先用设备探查文物的年代及其主要成分,再在此基础上做相应的修复。
  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由使用人负责修缮、保养;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由所有人负责修缮、保养。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有损毁危险,所有人不具备修缮能力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帮助;所有人具备修缮能力而拒不依法履行修缮义务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给予抢救修缮,所需费用由所有人负担。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修缮,应当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报相应的文物行政部门批准。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迁移、重建,由取得文物保护工程资质证书的单位承担。对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修缮、保养、迁移,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
  文物保护法同时规定,擅自修缮不可移动文物,明显改变文物原状,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资质证书。
  对于民间的这种做法,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杨建顺认为,村民擅自进行修复的造像属于不可移动文物,他们的行为是不合法的。而且,从民族文化、民族财富的保护和承继来讲,无论这些造像是何种属性,村民的行为都不是一种值得认可的做法,因为国家文物局一再强调“不改变原状”原则,而村民的做法“对原状的改变太大”。

未雨绸缪
  摩崖造像遭遇野蛮修复,除了村民文物保护意识淡薄外,原因还在于,摩崖造像均位于山崖上,距离城市往往较远,尤其是散落田野的造像和石刻,更加缺乏有力的保护措施。
  根据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结果显示,我国不可移动文物76.67万处,83.3%散落在县(区)以下的农村地区或广袤的乡野间。近年来,由于受分布范围广、数量规模大、监管能力不足等客观因素制约,全国乡野文物失管、失防、失窃案件频发。
  在杨建顺看来,预警机制的建立对于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是非常必要的。
  他提出,构建文物保护及修复活动预警机制,首先要建立正常运行的监督检查机制,文物到底该不该采取保护措施,该不该予以修复,需要对文物的状况有所了解。其次,要建立民众参与和信息共享机制,让使用人、所有人,以及文物的观赏者、社会民众等大众主体参与进来,通过信息共享平台,将需要修复的信息共享,有关文物的使用人、观赏者均可以将修复信息传递过去。这里的监督检查、民众参与和信息共享应该是全过程的监管。
  除了上述具体举措,“只要有文物需要修复的信息,相关部门就应该去排查,这就是行政法上所强调的行政调查。当然,这些信息也不能乱提,要建构一些举措来适当过滤。”杨建顺说。
  由于文物保护法对文物的修复和管理责任主体规范得比较清晰,监管人、使用人、所有人各司其职,再加上文物保护预警机制的建立,有助于形成合法规范的运行机制:有明确的修缮主体,有文物保护法,有各地保护性细则,有全过程的预警机制,有监管主体的积极作为,有社会民众的多方参与。

检察建议
  是否能够将对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纳入公益诉讼的范畴?北京市通州区检察院曾对此进行积极的探索。
  2017年初,通州区检察院开启了北京市检察机关第一起针对文物保护的公益诉讼,当时,正是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试点两年的时间段。
  通州张家湾镇张湾村两座明代古石桥,在2005年文物普查时被确定为区级文保单位,但2016年底,有新闻曝出两座石桥深埋垃圾堆,屡遭人为破坏。
  承办此案的通州区检察院检察官黄笔镜向记者介绍,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离不开所在地的环境,也离不开法律规定的其他环境要素的保护,因此,“我们认为,应将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纳入到对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的监督范围。”
  根据文物保护法规定,主管行政机关应对该文保单位进行核定,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制定保护措施,以上都需向社会公布。但根据检察官的现场勘查情况,这两座古桥仅仅挂上了带有名字的牌子,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都未划定,也查不到具体的保护措施。
  因此,在2017年6月1日,通州区检察院向该区文化委员会送达了《检察建议书》。6月2日,通州区文化委的相关负责人就来到检察院,表示接受检察院的检察建议。6月26日,通州区文化委员会向通州区检察院回复了《关于加强文物安全与文物保护工作的报告》,其中提到了包括大力提升张家湾古城及三座石桥的保护能力、督促属地履行文物保护主体责任等措施。报告还附上了张家湾镇政府《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整改报告》。
  杨建顺也指出,检察机关可以对文物保护不力行为提起公益诉讼。“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对象,包括文物使用人、文物所有人和文物监管人。对使用人一般提起的是行政公益诉讼和文物一般是国有性质,国有资产使用的相关单位具有行政色彩。而对于所有人来讲,是非国有的,则属于民事公益诉讼。除此之外,对文物保护的监管部门即主管单位的行使职权方面,检察机关可以提起行政公益诉讼,作为一个杠杆翘起,促使监管部门行使职权。”
  但是,黄笔镜也坦言,文物保护本身是一项很专业的工作,专业知识的缺乏,对于检察机关办理相关案件是很大的挑战。
  “办理与文物相关的公益诉讼,更多的不是法律适用上的难点,而是认定它的专业技术或专业知识上的欠缺,所以需要借助外脑,由专家、鉴定机构来帮助认定案件事实,进行论证。“黄笔镜说。

时移世易
  对于文物修复,也有人表示不同意见:“历朝历代都能重建,怎么到今天就不行了呢?”新浪微博网友“螺旋真理”对此回答道:“因为传统社会没有文物和遗产观念,但是现代社会有,所以就不能再用传统社会的观念了。”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佛教考古研究所所长雷玉华表示,几千年以来,老百姓将为佛像镀金、穿衣等行为视作对神明的感谢,这是民间一直流传的思维。在没有建立文物保护点之前当地老百姓一旦自己有了一些能力,他就可能会按照自己的理解去修复。这种修复行为在民间是一直存在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文物的保护和修复,尤其是对野外文物的保护和修复认识是逐渐提升的。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学部委员王震中说:“对文物所做的‘毁容式’修复是既愚昧又违法的。”他表示,问题的可怕之处还在于,文物遭受“毁容式”修复并非极个别情况,而是时有发生。在历史上,我国的文物遭受过两种较大的毁坏:一是战争年代战火的毁坏,一是“文革”时期所谓“破四旧”的毁坏。自改革开放以来,文物受到高度重视,主观上毁坏文物的现象已不复存在。但这种“毁容式”修复的客观结果是使文物失真,岂不是真文物变成了假文物?这些教训告诉我们,在提高国民素质上,我们应该利用网络、报纸等多种媒体对地方干部和群众就文物保护法,尤其是其中有关“文物修缮”条款,做科普宣传教育,以杜绝这种“毁容式”修复的发生。经科普宣传之后,如果还出现这种“毁容式”修复,则应理直气壮地追究其法律责任,把文物保护和修缮完全纳入法治的轨道。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6# 青城山
 楼主|丢不下 发表于: 2018-8-20 09:24:00|只看该作者

四川安岳石窟造像被彩漆重绘 国家文物局:立即全面调查

源自:界面
  日前,安岳石刻文物的佛像遭彩漆事件引发社会关注,四川省文物局表示,涉事地区现有石刻造像类遗址13处,大部分由当地群众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期自发捐资“妆彩重塑”,国家文物局已下发通知,要求四川省文物局立即开展全面拉网式调查。
  8月4日,有网友在微博上发布了四川安岳石刻文物的佛像重绘修复前后比对照片,质疑“现代社会竟有如此文物保护”。从照片看,原本清简高古的宋代文物被涂上红红绿绿的油彩,对比明显,该事件很快引发社会关注。

  四川省安岳县文物局相关负责人针对此事回应称,经核实流传的对比照片所涉石刻仅有释迦佛一处为安岳石刻,为上世纪九十年代当地群众所为,初衷也是朴素的信仰和保护,但好心却办了坏事,并非正规文物修缮,当时峰门寺只是一个级别较低的文物点,当时并无专职的文管员。


  8月5日下午,安岳县官方微博“安岳之声”发布了安岳县文物管理局关于峰门寺摩崖造像被重绘的情况说明。安岳县文物管理局表示,峰门寺位于安岳县高升乡云光村,开凿于南宋,现存摩崖造像3龛23尊。该处造像1998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从题记来看,历史以来多次重绘、培修。1951年,庙宇被拆除。1995年6月,当地群众自发捐资,对峰门寺进行培修,修建了保护房30余平方米。由于缺乏文物保护意识,群众聘请工匠对龛内造像进行重绘。时任安岳县文物管理所所长知晓该情况后,庚即赶赴现场,发现主尊造像已被重绘,便立即予以制止,并进行文物保护宣传。其余造像未被重绘,至今仍保持原貌。


  8月16日,国家文物局官方网站发布消息称,四川省文物局派专人前往涉事地点对摩崖石刻类文物开展了全面的实地勘察,经四川省文物局专业人员现场调查确认,涉事地区现有石刻造像类遗址13处,大部分在20世纪80年代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世纪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期,当地群众自发捐资“妆彩重塑”,当时地方文物部门进行了及时制止;2006年至2013年间,这批石刻造像大部分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间地方文物部门切实履行了监管责任,规范民间宗教活动,未发现“妆彩重塑”现象。
  涉事的13处石刻造像类遗址中,净慧岩摩崖造像位于资阳市安岳县,现有龛窟18个、造像83尊、碑刻题记13通,主要为南宋造像,于1985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经核实,该造像妆彩重塑为20世纪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期由当地群众自发捐资进行。2012年,该处已聘请专职文保员进行日常维护,安岳县文管所已联合当地民宗部门对净慧岩摩崖造像的宗教活动进行规范,近年来未发现妆彩重塑现象。
  木鱼山摩崖造像位于资阳市安岳县,共有摩崖造像770尊,主要开凿于中晚唐。于1985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经核实,该处造像妆彩重塑为1986年由当地群众自发捐资进行。2007年,该处已聘请专职文保员进行日常维护,近年来未再次发生妆彩重塑事件。
  其余11处涉事石刻造像类遗址也多为20世纪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由当地群众自发捐资进行重绘或修补,该县文管局在事后对大部分涉事遗址安排了义务看守员进行日常看守,并安装监控设施。
  日前,国家文物局已下发通知,要求四川省文物局立即开展全面拉网式调查,全面加强有效管理,强化日常监管巡查,广泛开展宣传教育。
  四川省文物局表示,下一步将主动排查,及时上报;联合宗教部门,规范宗教活动,避免对文物本体及其周边环境产生破坏;联合宣传部门,加强文物保护宣传,引导群众合理合法参与文物保护工作;加强日常管理,落实每一处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管理员(义务看守员),加强对文物管理员(义务看守员)的业务培训,严格执行文物巡查制度,梳理管理漏洞,完善保护措施,提高文物安全防护意识,避免类似情况发生。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碾铁路 发表于: 2018-8-17 08:54:00|只看该作者

省文物局实地勘察13处被涂妆石刻 其中大部分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源自: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讯(记者:王祥龙 田雪皎)8月4日,有网友发微博质疑安岳石刻、广安水月观音等被野蛮涂妆,随后资阳市安岳县官方微博“安岳之声”回应称,造像为20多年前群众自发涂妆,相关部门及时制止。8月16日,国家文物局官方微信发布消息称,四川省文物局已对涉事的13处石刻造像遗址现场勘察,其中被涂石刻大部分在20世纪80年代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记者:了解到,上述13处涉事的石刻造像位于资阳市雁江区、安岳县、乐至县,以及广安市经开区和内江市资中县。

千佛寨摩崖造像现状
  国家文物局发布信息显示,“四川多处摩崖造像被妆彩重塑、人为破坏”的消息,引发多方关注。有媒体报道称“这些石刻造像多属县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甚至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地称是民众自发所为。”得知这一消息后,四川省文物局立即派专人,前往涉事地点对摩崖石刻类文物开展了全面的实地勘察,揭开石刻被“浓妆艳抹”的真相。
1985年遭重绘的庵堂寺摩崖造像现状
  经四川省文物局专业人员现场调查确认,涉事地区现有石刻造像类遗址13处,大部分在20世纪80年代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世纪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期,当地群众自发捐资“妆彩重塑”,当时地方文物部门进行了及时制止;2006年至2013年间,这批石刻造像大部分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间地方文物部门切实履行了监管责任,规范民间宗教活动,未发现“妆彩重塑”现象。
1992年遭重绘的睏佛寺主尊现状
1993年遭重绘的玄妙观摩崖造像现状
  据悉,涉及到资阳市境内11处石刻造像类遗址已经加强保护。其中,安岳县境内的净慧岩摩崖造像、木鱼山摩崖造像等6处近年来未再发生妆彩重塑事件。乐至县境内的睏佛寺摩崖造像在上世纪90年代有当地群众捐资对主造像进行贴金修饰,目前主尊造像表面金箔逐渐脱落,造像原貌逐步恢复。雁江区境内的半月山摩崖造像,在上世纪90年代由资阳县文化局委托重庆大足石刻研究院对半月山大佛佛足部分进行青石条堆砌雕造修复,巡查中发现佛足部分有人为刻画痕迹,已在佛像周围修筑围栏、设置监控和义务文保员。
4# 金佛山
 午夜思 发表于: 2018-8-16 22:01:00|只看该作者

国家文物局:全面调查四川文物被妆彩重塑破坏情况

源自:国家文物局网站
原文标题:国家文物局:全面拉网式调查四川文物被妆彩重塑人为破坏情况

  近日,网上和多家媒体报道了“四川多处摩崖造像被妆彩重塑、人为破坏”的消息,引发多方关注。报道称“这些石刻造像多属县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甚至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地称是民众自发所为。”得知这一消息后,四川省文物局立即派专人前往涉事地点对摩崖石刻类文物开展了全面的实地勘察,揭开石刻被“浓妆艳抹”的真相。
  经四川省文物局专业人员现场调查确认,涉事地区现有石刻造像类遗址13处,大部分在20世纪80年代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世纪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期,当地群众自发捐资“妆彩重塑”,当时地方文物部门进行了及时制止;2006年至2013年间,这批石刻造像大部分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间地方文物部门切实履行了监管责任,规范民间宗教活动,未发现“妆彩重塑”现象。各点情况如下:

净慧岩摩崖造像
  位于资阳市安岳县,现有龛窟18个、造像83尊、碑刻题记13通,主要为南宋造像,于1985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经核实,该造像妆彩重塑为20世纪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期由当地群众自发捐资进行。2012年,该处已聘请专职文保员进行日常维护,安岳县文管所已联合当地民宗部门对净慧岩摩崖造像的宗教活动进行规范。近年来未发现妆彩重塑现象。

木鱼山摩崖造像
  位于资阳市安岳县,共有摩崖造像770尊,主要开凿于中晚唐。于1985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经核实,该处造像妆彩重塑为1986年由当地群众自发捐资进行。2007年,该处已聘请专职文保员进行日常维护,近年来未再次发生妆彩重塑事件。

玄妙观摩崖造像
  位于资阳市安岳县,共有摩崖造像1293尊、唐碑4通、碑刻经文1卷,集中开凿于盛唐至中唐时期。于1985年被公布为安岳县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核实,该处造像在“文革”时期受损较重,1993年由当地群众自发捐资对该造像进行妆彩重塑,县文管所及时制止。除老君龛主像被补修妆彩之外,其余文物造像均未妆彩重塑。2006年,该处已聘请专职文保员进行日常维护,并对玄妙观摩崖造像安装监控报警设施,加强日常监护。近年来,玄妙观摩崖造像并未再次发生妆彩重塑事件。
1993年遭重绘的玄妙观摩崖造像现状

庵堂寺摩崖造像
  位于资阳市安岳县,共有摩崖造像345尊,碑刻题记13处,主要开凿于晚唐五代时期。该处造像于1985年公布为安岳县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经核实,该处造像的妆彩重塑于1985年由当地群众自发捐资进行。当时县文管所了解到情况后,及时进行了制止。除观无量寿经变、十六罗汉、三身佛、千手观音等几龛被妆彩重塑外,其余造像均未妆彩重塑。2007年,该处文物保护单位已聘请专职文保员进行日常维护。近年来,庵堂寺摩崖造像未再次发生妆彩重塑事件。
1985年遭重绘的庵堂寺摩崖造像现状

峰门寺摩崖造像
  网上所称“封门寺摩崖造像”实名应为峰门寺摩崖造像,位于资阳市安岳县,开凿于南宋,现存摩崖造像3龛23尊。1988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6月,当地群众自发捐资,在峰门寺修建保护房30余平方米并聘请当地工匠对龛内造像进行重绘。当县文管所工作人员赶往现场时,主尊造像已被重绘,工作人员随即对其余造像重绘进行制止,并对群众加强文物保护宣传,安排当地群众对峰门寺进行看护。除主尊造像外,其余造像均保持原状。2001年,县文管所改制为文管局后,立即落实专职文物管理员对峰门寺等县级以上文保单位进行看护,近年来未出现造像重绘现象。
1995年遭重绘的峰门寺主尊造像现状
1995年遭重绘的峰门寺主尊造像,局部彩绘脱落渐露原貌

千佛寨摩崖造像
  位于资阳市安岳县,共有造像3061尊,唐碑3通,题记26则,主要开凿于盛唐至南宋时期。于1956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初步核实,该处造像南崖造像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中期曾发生自然垮塌,其时由县文管所组织对部分危岩进行了抢险加固,后当地群众于20世纪90年代及2000年初期对个别造像进行了修补,被县文管所制止。千佛寨摩崖造像所在区域由千佛寨森林公园管理所直接管理,同时还涉及相关寺院宗教活动管理问题。为加强千佛寨摩崖造像的本体保护,县文物局派驻了专职文管员,安装了监控及报警设备24小时守护千佛寨的摩崖造像,也在积极推动千佛寨的抢险加固工程项目的实施。同时,县政府也在协调农林部门、宗教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加强千佛寨摩崖造像的管理工作。近年来,千佛寨摩崖造像未再出现信众私自修补、重妆现象。
千佛寨摩崖造像现状

睏佛寺摩崖造像
  位于资阳市乐至县,始建于隋,共有造像33龛1000余尊,2013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当地群众自发捐资修建简易保护用房对造像进行保护,1992年又由当地群众捐资对主造像进行贴金修饰,县文管所联合当地政府及时制止。睏佛寺摩崖造像除主尊造像以外,其余造像未妆彩、重绘、贴金。目前,主尊造像表面金箔逐渐脱落,造像原貌逐步恢复,县文广新局已加强对摩崖造像的保护看护,安装监控设施,进行实时监控,并加强对文物保护法的宣传。
1992年遭重绘的睏佛寺主尊现状
1992年遭重绘的睏佛寺主尊造像局部,表面金箔和彩绘已逐渐脱落,原貌逐步恢复

半月山摩崖造像
  位于资阳市雁江区,始凿于唐贞元九年,2013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时资阳县文化局委托重庆大足石刻研究院对半月山大佛的佛足部分进行青石条堆砌雕造修复,巡查中发现佛足部分有人为刻画痕迹,为防止进一步人为破坏,在佛像周围修筑围栏、设置警示标语、安装时实监控,确定一名义务文保员,随时向文物管理部门及当地政府汇报文物安全情况。

丹山塔
  位于资阳市雁江区,始建于宋代,于2012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塔塔顶早年损毁,为防止进一步破坏,2017年四川省文物局聘请专家现场勘察后,根据专家意见采取临时性保护措施,在塔顶搭建临时性防雨棚。目前丹山塔保护设计方案已编制完成,按程序审批后将开展维修保护工作。

巍峰寺
  位于资阳市雁江区,建于清代,于2002年被雁江区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巍峰寺山门及西游记石雕为20世纪80年代由当地群众自筹资金建设,不属于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2月,当地群众自筹资金对巍峰寺后建山门及西游记石雕进行喷漆翻新。四川省文物局表示,将进一步加大巡视力度,保护文物本体及其周边环境不受破坏。

骑龙坳大佛
  位于资阳市雁江区,始建于宋代,为文物点。“文革”期间,该文物点破坏严重,造像基本损毁。1986年由当地居民自筹资金聘请工匠对该文物点进行妆彩重塑。目前由于山体出现危岩有滑坡危险,雁江区文管所联合当地政府对该处文物点采取打围、设置警示标识等措施,禁止游人参观。当地已经加大巡查和文物保护法规宣传力度,向群众宣传正确文物保护理念,避免妆彩重塑现象发生。

金凤山摩崖造像(俗称水月观音)开凿于宋代,位于广安市经开区,造像共2龛,“文革”期间损坏十分严重。1983年被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3月,当地群众自募资金对造像的残缺部位进行了修补,并涂上红、蓝、青三色油漆,同时在文物保护单位附近擅自新建了部分佛像。广安县文物管理所发现后,立即将情况上报,县人大、文化局、公安局等部门赶赴现场查处,并落实了一名文保员进行日常看护管理。2015年当地信众对文物保护单位附近自建佛像部分进行重绘,文物保护单位(水月观音等两龛)未重绘。

罗汉洞(东岩摩崖造像)位于内江市资中县,建于宋代。1982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该摩崖造像“文革”期间损坏严重,部分龛内造像头部损毁,此次舆情中涉及该摩崖造像第三龛“拈花微笑佛”保存较完整。1998年,当地群众自筹资金对罗汉洞内“拈花微笑佛”进行妆彩重绘,当时县文管所立即将情况上报,镇政府和文管所赶赴现场,对妆彩进行制止。2007年县文管局落实一名义务看守员进行日常看守。目前该摩崖造像除第三龛“拈花微笑佛”外,其余造像无妆彩重塑现象。
1998年遭重绘的罗汉洞(东岩摩崖造像)现状
  记者了解到,国家文物局已下发通知,要求四川省文物局立即开展全面拉网式调查,全面加强有效管理,强化日常监管巡查,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四川省文物局表示,下一步将按照国家文物局要求,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一是主动排查,及时上报。目前省局已督促地方各级文物(文化)部门近期对辖区内所有文物保护单位及文物点进行现场排查并调阅档案资料,明确各地区文物妆彩重修及人为破坏情况,整理资料后上报省局备案。二是联合宗教部门,规范宗教活动,避免对文物本体及其周边环境产生破坏。三是联合宣传部门,加强文物保护宣传,引导群众合理合法参与文物保护工作。四是加强日常管理,落实每一处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管理员(义务看守员),加强对文物管理员(义务看守员)的业务培训,严格执行文物巡查制度,梳理管理漏洞,完善保护措施,提高文物安全防护意识,避免类似情况发生。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碾铁路 发表于: 2018-8-15 08:54:00|只看该作者

四川安岳县石窟造像被彩漆 文物局:安排核查13处类似情况

源自:央视新闻
四川省文物局回应安岳县石窟造像被彩漆事件:“重绘”事件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

  央视新闻客户端8月14日消息,日前,有媒体报道四川安岳石窟造像的佛像被人用彩色油漆图绘,原本古朴端庄的佛像被彩漆刷得大红大绿。记者从四川省文物局了解到,被刷油漆的佛像为上世纪九十年代当地群众聘请工匠“重绘”,当地文物部门知晓后已经制止,类似事件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发生较为普遍。目前,四川省文物局已经安排调查人员前往13处有类似情况的地方进行核查,了解文物保存现状,制定后续文物保护和修复方案。
  (原题为《四川省文物局回应安岳县石窟造像被彩漆事件:“重绘”事件发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
2# 四姑娘山
 chuanyezf 发表于: 2018-8-14 10:01:00|只看该作者

四川安岳石刻保护困境:老人和狗成为文保主力

源自:重庆晨报
原文标题:彩妆佛像揭开安岳石刻保护困境:老人和狗成为文保主力

△封门寺的石刻造像被信众用油漆涂上彩装及未涂油漆前的石刻造像。
  8月4日,网友许鑫NixUx等在其微博、微信公众号上持续曝光四川省安岳县封门寺石刻大佛遭遇油漆重绘、水泥修补事件,引起了网友的热议。8月10日,上游新闻记者赶到安岳县实地探访发现,由于安岳县石刻文物资源非常丰富,分布呈现点多、线长、面宽的特点,加上用于文物保护的资金人力不足,技术缺乏,当地文物保护面临极大困境,文保的主要力量竟然是居住在文物点的老人和狗。
千佛寨石刻的文管员60岁的陈素昆婆婆。
石刻区内的监控系统。
千佛寨内的石刻。
⊙记者:胡杰/摄影报道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 贡嘎山
 镜花水月 发表于: 2018-8-6 10:17:00|只看该作者

安岳文物局回应宋代造像重绘:九十年代民间所为

源自:澎湃新闻
⊙作者:蔡岚

  四川省安岳县是目前我国已知的中国古代佛教造像遗址最集中的县,已发现历代石窟造像两百多处,造像10万余尊,尤以唐代造像的宏伟和两宋造像的精美著称于世,具有上承云冈、龙门,下启大足石刻的地位。
  8月4日,一则安岳宋代石刻文物的佛像遭野蛮重绘并有修复前后比对照片在社交媒体广为传播,并被质疑“现代社会竟有如此文物保护”。8月5日下午,四川省安岳县文物局证实,佛像修复前后对比照片确实是安岳县峰门寺石刻造像,但并非现在所为,而是上世纪90年代当地群众自发彩妆所致,当时峰门寺并未纳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峰门寺原来的石刻造像
  8月4日,一则安岳峰门寺宋代石刻文物的佛像遭野蛮重绘并有修复前后比对照片在社交媒体广为传播,原来清简高古的宋代文物被涂上红红绿绿的油彩,对比观看,让人胸闷不已。8月5日下午,四川省安岳县文物局证实,佛像修复前后对比照片确实是安岳县峰门寺石刻造像,但并非现在所为,而是上世纪90年代当地群众自发彩妆所致。
  据当地一位艺术家介绍,除峰门寺造像外,他在安岳写生中也发现古代佛像被水泥重新塑过的痕迹。
  四川省安岳县文物局相关负责人昨天下午向反映情况的四川画家苏茂隆介绍说,经核实流传的对比照片所涉石刻仅有释迦佛一处为安岳石刻,为上世纪九十年代当地群众所为,初衷也是朴素的信仰和保护,但好心却办了坏事,并非正规文物修缮,当时峰门寺只是一个级别较低的文物点,当时并无专职的文管员。时任文管所唐老所长在了解到情况后,立即赶到现场进行了制止,也避免了该处造像的进一步污损。当然也留下了遗憾,“近年来我们也加强了文保宣传和管理尽力避免类似事件发生。安岳的乡亲是淳朴的,我们的工作或许仍有不够的地方,也请理解安岳文保这一路走来的不易,我们会继续努力。感谢苏老师对安岳石刻保护的关心和支持。”
  四川省安岳县文物局昨天同时也公布了关于佛像重绘情况的公开说明。
  据介绍,几年前,峰门寺升级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了专门的文管员守护。当地文物部门表示,现在文物的修复都必须依照《文物保护法》,并经过严格的程序,才能进行修复。
  被重绘后的峰门寺石刻造像
  安岳全县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多达1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9处。峰门寺位于安岳县高升乡云光村,开凿于南宋,现存摩崖造像3龛23尊。该处造像1998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从题记来看,历史以来多次重绘、培修。1951年,庙宇被拆除。1995年6月,当地群众自发捐资,对峰门寺进行培修,修建了保护房30余平方米。
  安岳峰门寺造像重绘前后对比
  四川省资阳市人大常委会今年6月对《资阳市安岳石刻保护条例(草案)》进行了第二次审议,针对安岳石刻“点多面广、相当分散”的特点,在保护管理、合理利用等制度设计上分别从专人值守、年度评估、利用原则、公布开放、景区定义、文化传承、兜底保护等方面作了补充和完善,使条例草案更趋科学、更具操作性。
  安岳县文物管理局关于重绘一事的文件说明
  据相关资料,安岳石窟开凿始于南梁武帝普通二年(公元521年),盛于唐宋两代,延续至明清直到民国,几乎每个乡都有大型石窟造像遗址,为民间结社造像,其中以佛教石窟为主,也有部分道教造像,三教合一的造像也不在少数,安岳石窟拥有几大之最:最大的唐代左侧石刻卧佛以及21万字石刻佛经、中国最精美的观音经变像一一毗卢洞北宋紫竹观音、唐代最大的道教石刻群一一玄妙观、五代最集中的石窟群一一庵堂寺等,安岳石窟除少数遭受自然人为破坏妆彩外,大部分保存完好,特别是宋代造像更具有极高的艺术与观赏价值。
  最大的唐代左侧石刻卧佛
  安岳东禅村与八庙村交界的卧佛院,释迦涅槃造像及说法图,依崖取势,雄伟大气,是全国唯一一尊左侧卧佛。开凿于唐代雕刻水平最成熟的开元时期的卧佛,全长近23米,是四川最大的唐代卧佛。
  佛教研究专家雷玉华此前在接受《四川日报》采访时说,唐末五代,中原和江南经过战乱,佛教经典丧失殆尽。没想到的是,这些在中原毁于战乱的佛教经典,在偏居西南的四川,却被镌刻于崖壁之上。北宋建立后,很快就在蜀中刊刻大藏经经板,有的重新运回开封。安岳卧佛院的这批刻经,比北宋时期的经板更早。在其中一座窟内西壁,刻有《一切经论目序》,序中说此处刻经出自唐朝京城长安。另一处石窟中所刻的《佛说报父母恩重经》,雷玉华透露,这是大足宝顶山巨型雕刻报父母恩经内容的经典依据。此外,敦煌藏经洞也出土有这部经的写本,而它们都是唐代僧人的创造,并广泛流行于川渝地区。
  毗卢洞北宋紫竹观音
  毗卢洞《柳本尊十炼修行图》
  而毗卢洞的《柳本尊十炼修行图》,在专家眼里俨然是这处密宗道场的核心和标志。
  华严洞 自在菩萨
  色彩逐渐退却的自在菩萨造像
  安岳文物部门此前对媒体表示,最近几年,安岳加强了“三防工作”:人防、犬防和技防,其中技防是在全县45处重要石刻文物点周围安装遮挡式微波探测器、报警器,采用红外线监控等技术手段来防盗;人防则是在全县重要文物保护点聘请60多位管理员24小时看守;犬防则是在文管员之外,再配备近50条狼狗,对企图偷盗的不法分子形成预警和威慑。
华严洞石壁的对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4 21:02, Processed in 0.109200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