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2068|回复: 4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王德奎 发表于: 2014-11-3 22:52:16|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探讨研究简评陈其翔教授的《音律学基础知识问答》

 [复制链接]
  简评陈其翔教授的《音律学基础知识问答》
2014年8月4日,北京联合大学自动化学院陈其翔教授给笔者来信说:你在研究中国古文明,而我在几年前写过一本有关音律学的书《中国古代两大乐律知识问答》,其中有第四章《中国古代两大乐律体系的起源和演变》,涉及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发源和演变。今寄去请指正。
陈教授寄给笔者的附录《中国古代两大乐律体系的起源和演变》中说,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音乐文化博大精深。自9000年前的伏羲氏时代开始,经三皇五帝至夏、商以来,音乐传统源远流长,在华夏大地得到高度的发展,形成多个乐律体系,至少形成两大乐律体系。至东周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发展更加迅速。至秦,许多宝贵文籍失传,在音乐方面损失最大,相传当时有一部经书,是完整记载音乐理论的经典著作,称谓《乐经》,已惨遭绝灭。现今的《五经》,在当时包括《乐经》,并称《六经》。中国历史悠久,是世界上的文明古国。从出土文物看出,其音律的发源和演变,约有近万年的历史。中国地域辽阔,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形成多个乐律体系,是很自然的事情。根据经史古籍中的记载,以及出土的先秦编钟和贾湖骨笛,可证明中国古代曾有过两大乐律体系,它们有各自的起源。音乐具有极大的惯性,在一个民族中流传,几千年不变。因此可成为一种活花石,供后人研究。传统的乐律体系,史籍中记载起源于黄帝,采用很长的无音孔律管,吹奏出一系列的开管泛音,得到不同的音律。中国古代另一种乐律体系,具有更久远的发展历史。它起源于九千多年以前的伏羲时代,其帝都所在地是河南舞阳贾湖,在遗址中出土了用鹤类尺骨制成的多孔骨笛。其音律是,在具八度音程的两音孔之间,按等距分成六段,形成六等距列。……
陈其翔教授实事求是,是我尊敬的一位老朋友。作为自动化物理学家,研究中国古代乐律和音律基础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难能可贵。世界上最著名最早研究乐律和音律基础的是,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学者毕达哥拉斯发现五度循环的十二律据说是他有一天走在街上听见打铁的声音很好听,就量了一下铁砧的尺寸,得出了6∶8∶9 的整数比关系,这就发明了五度相生律,得到了七声音阶的。但这只能说音律和物理学有关。还有云南丽江人宣科宣称音乐起源于恐怖,这是另一种研究方法。读陈其翔教授2008年在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有关音乐理论和作曲理论的《音律学基础知识问答》一书,从目录可以看出是博大精深的,特别是从古代乐律和音律起源的基础方面去发掘,很需要物理学家去做研究。
记得2010年11月2日首届中国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灾后重建研讨会在绵阳市召开后,我写了《简评西科大宋西平教授的羌笛比较学研究》一文,其中提到西南科技大学文艺学院音乐系教授宋西平先生的羌笛与非洲及阿拉伯地区伊斯兰民族的祖马笛的比较学研究。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名句,宋西平先生就羌笛的簧片为文化基因作专门的独特研究。宋西平先生用的论点及论据是,羌笛用刀切开一薄片作为簧片,其安装位置与气流方向相背,而所有其他中国的类似乐器,如唢呐。口弦、笛箫等五六种等乐器,簧片的安装,位置都与气流方向相顺。于是他查找了西方乐器大百科全书,查找到西域阿拉伯地区和非洲地区的伊斯兰民族,使用的称为祖马的乐器,除开管外的纹饰外,与我国的羌笛完全相似:两管数孔,簧片其安装位置与气流方向相背。于是宋先生追溯羌笛的传播路线是,从我国西南四川北部到中国西北部,再经伊朗、伊拉克地区到阿拉伯地区和非洲地区,又环绕大西洋到澳洲、东南亚等南太平洋地区,北上我国西南地区,形成了一个羌笛历史文化圈。这里于是有一个疑问:只对羌笛双管单簧片反气流安装的力学原理作一些对比的说法,是否为真?
因为西南科技大学是理工科大学,力学专家不少,宋西平教授如果能多找一些西科大的力学教授,对自己的羌笛簧片基因稍稍作一点力学分析的补充,不就更加漂亮?而笔者质疑的原因是:少年时在农村生活,用细竹管做口笛,一端削成斜面,在斜面上面竹管处起开一点口,再用竹叶卡在此处口内,竹叶长短宽窄,与斜面切口大小相似,以盖住切口为准。然后把此端放在嘴里送气,也能吹响。这与羌笛双管单簧片反气流安装的力学原理,有相似之处。但宋西平教授的论文丝毫没有涉及类此原始的羌笛原理现象。现在回到陈其翔教授的《音律学基础知识问答》一书,讲中国古代乐音基本知识以及律制、律学、乐律体系的起源、演变、历代音高标准和音阶的演变等,是很到位的;有问有答,也脉络清楚。
至于陈其翔教授根据经史古籍中的记载,以及出土的先秦编钟和贾湖骨笛,把中国古代分为雅乐和俗乐两大乐律体系的具体命名;也可以。其次关于音律起源于管乐器还是弦乐器?陈其翔教授对历来的争议,有评论。他认为:雅乐体系成为正统的乐律体系,俗乐体系可能比雅乐体系发展更早;雅乐体系是起源于号角等管乐器,雅乐和俗乐,其乐律体系不同,音阶也不同;对此也没有意见。
有一点要说的,作为外来西方“赛先生”弦论和中国本土“赛先生”弦论的比较学研究,我们很早就关注到中国古代乐音基本知识以及雅乐和俗乐的乐器的起源与分类,这主要是从物理学视角出发的,由此在2007年四川科技出版社出版的约90万字的《求衡论──庞加莱猜想应用》一书中,我们把这类研究联系写进了《宇宙弦乐和笛音宇宙》的第四章。其实从这项研究中,出土的先秦编钟和贾湖骨笛,从物理学视角出发,应分为无共鸣箱和有共鸣箱两大乐律体系。因为无论是弦乐,还是笛音、口哨、鼙鼓等,都是有共鸣箱来帮助声音的振动的。而无论是编钟,还是铜锣,都是没有共鸣箱来帮助声音的振动。由此奔向卡-丘空间和黎曼切口,是中国本土“赛先生”的弦论与外来西方“赛先生”的弦论共舞,这也许正是陈其翔教授写作《中国古代两大乐律知识问答》,和我们能在物理学视角达成共同的地方,以及追求物理学视角的目的。
当然如果说书中还有美中不足,是陈教授反复提到的骨笛,是“9000年前的伏羲氏时代开始见”的产物。我们质疑这这种9000年前的“年表”与伏羲氏的“王表”的准确性。当然这不是陈其翔教授的错,他只不过引用了别的学者的“年表”和“王表”的研究成果。例如书中陈其翔教授明确提出他引用过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年)等人的材料。
王大有先生,1945年生,曾在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大学商业美术系工作。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分会会员,北京大学国情研究中心太极文化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华夏纽带工程组委员会专家委员。1978年以来已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已出版学术专著24部,主要有《龙凤文化源流》,《中华祖先拓荒美洲》,《掌纹诊病实用图谱》,《图说中国图腾》,《图说太极宇宙》,《三皇五帝时代》,《上古中华文明》,《中华龙种文化》,《天人合一养生》,《生命密码解读》,《昆仓文明播化》等。主要重大研究成果13项。尤其在古代中华文明与美洲文明的亲缘关系研究,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深为社会各阶层关注;对万年中华民族史三皇五帝的断代研究,皆有开创性研究。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王德奎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王德奎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王德奎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王德奎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王德奎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王德奎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2014年APEC中国日系列活动将在北京和天津举行 国家渔业船舶检验局同意受理检验港澳渔船
2# 四姑娘山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14-11-3 22:53: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例如他在《三皇五帝时代》一书说,根据古图腾,古铭徽,古文字符号等等的考证和破译,把古代史的传说时代还原为俗史时代,所谓三皇是燧人氏时代(5万—15万—7724BC),伏羲氏时代(77245008BC),炎帝神农蚩尤时代(50004513BC)。五帝时代是黄帝时代(45134050BC),颛顼时代(40503380BC),尧舜禹时代(33802073BC)。王大有先生作出的这种王表年表,有人说“为三皇五帝的编年史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是有讨论的地方的;说他“为研究中国古代史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确也算是一个方向。
因为据我们考证,20世纪初四川学人何拔儒也曾提供过一个《盘古王表年表》,也可算是“为研究中国古代史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此研究是何拔儒从天垣流传的盘古王表能整理出:(一)五方区系时期,约公元前8000-6390年:东、南、西、北、中,五方都有分布的原始社会。(二)法天法地时期,约公元前6390-6210年:1、盘古;2、天皇;3、地皇,4、人皇,5、五龙纪,6、摄提纪,7、合雒纪,8、连通纪,9、叙命纪。(三)叩向自身时期,约公元前6210-5770年:1、巨灵氏,2、句疆氏,3、谯明氏,4、涿光氏,5、钩陈氏,6、黄神氏,7、巨神氏,8、犁灵氏,9、大隗氏,10、鬼隗氏,11、掩兹氏,12、泰逢氏,13、冉相氏,14、盖盈氏,15、大敦氏,16、云阳氏,17、巫常氏,18、泰壹氏,19、空桑氏,20、神民氏,21、倚帝氏,22、次民氏。(四)重铸烟火时期,约公元前5770-5070年:1、辰放氏,(共4代),2、蜀山氏(共6代),3、虺傀氏(共6代),4、儿遽氏,5、希韦氏(共4代),6、有巢氏(共2代),7、燧人氏(共4代),8、庸成氏(共8代)。(五)立足山海时期,约公元前5070-4170年:1、浑沌氏(共7代),2、葛天氏(共4代),3、女娲氏,4、伏羲氏,5、赫胥氏,6、东户氏(共17代),7、皇覃氏(共7代),8、启统氏(共3代),9、吉夷氏(共4代)。(六)城邦之美时期,约公元前4170-3150年:1、仓帝史皇氏,2、柏皇氏(共20代),3、中皇氏(共4代),4、大庭炎帝氏(共5代),5、粟陆氏(共5代),6、昆仑氏(共11代),7、西陵氏(共5代:文昌、夸父、歧伯、金二伯、嫘祖)。(七)跃起中原时期,约公元前3150-2230年:1、轩辕氏(共3代),2、祝融氏(共2代),3、昊英氏(共9代),4、古皇有巢氏(共7代),5、朱襄氏(共3代),6、阴康氏(共3代),7、无怀氏(共6代),8、神农氏(共8代)。(八)大同王土时期,约公元前2230-2070年:1、黄帝有熊氏(共3代),2、颛顼,3、帝喾,4、尧,5、舜。(九)夏朝时期,公元前2070-1600年:1、禹,2、启,3、太康,4、仲康,5、相,6、少康,7、予,8、槐,9、芒,10、泄,11、不降,12、扃;13、廑,14、孔甲,15、皋,16、发,17、癸。
我们认为《盘古王表年表》比王大有先生的三皇五帝的断代,为中国上古编年史更能“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一是何拔儒更多的是运用了地质学的远古盆塞涸海冰川与海啸地貌地理的材料,他提出的以“人类文明起源于大地震假说”为基础建立的“远古联合国及盆塞海山寨城邦文明”的话题,在民间经历了近百年的流传考验,获得今天自四川5·12大地震到云南鲁甸地震以来“堰塞湖”现象的检验。虽然仍可争论,但是可“证伪”的。二是王大有先生采用的古图腾,古铭徽,古文字符号等等考证,虽也一种科学方法,但不是可“证伪”的。例如郭静云教授的《夏商周,从神话到史实》一书认为,中华文明的起源,可能在长江流域,而不是黄河流域。但代表北方族群的政权,打败了南方古文明,从而一切神话是经由北方族群传给后世,失败者的神史,变成胜利者的荣誉神史。五帝、尧舜、禹汤等早期神话,来自于不同文明的故事和英雄传说,其中源自长江古文明的成分相当高。文明原有的历史,汇入新文明的历史中。文献的历史不是表达客观的历史,而是表达编故事者的自我认同,以及国家政策等目的。
但所有这些争论也许并不影响陈其翔教授的《中国古代两大乐律知识问答》一书中,关于我国古代音乐传统源远流长的结论。例如陈其翔教授说:“中国古代乐律体制的俗乐体系起源于河南舞阳贾湖骨笛,由骨笛六等距列,演变出各种音阶,形成了俗乐体系。其发展年代久远,据考古学研究,应起源于九千多年以前”。音名为徵、宫、角,现今西欧唱名为sol, do, mi。用这三个音构成的泛音三音列,可能发源于一万至五千年前,在古代延用了很长时间。在现今少数民族保存的音乐旋律中仍可听到。“按理推断,在河南舞阳贾湖七音孔骨笛之前,应经历过等距三音列时代。它应比等距六音列更早,得到最早的三个音,至今应具有万年以上的历史。有四个等距音孔的开管,可得到等距三音列。其发音按现今西欧唱名为la, do, mi,在远古可能延用了很长时间,至今在民间也有流传”。
如果陈其翔教授今后要再版,将类似王大有的这种9000年前的“年表”和这种对应伏羲氏的“王表”分开说,即说是“河南舞阳贾湖发现的骨笛,至今已有九千多年的历史”,和“伏羲氏时代发现骨笛”,这两者都是能成立的。不一定要把“9000年前”等价于“伏羲氏时代”,因为河南舞阳贾湖发现的骨笛,并没有证明是“伏羲氏时代”;反之发现骨笛,并不等于它就是在“9000年前”。因为按《盘古王表年表》,伏羲出现在立足山海时期,即约公元前5070-4170年:1、浑沌氏(共7代),2、葛天氏(共4代),3、女娲氏,4、伏羲氏,5、赫胥氏,6、东户氏(共17代),7、皇覃氏(共7代),8、启统氏(共3代),9、吉夷氏(共4代)。可见伏羲当远古联合国“秘书长”,是在6000多年前。传说三皇五帝中的伏羲又庖犠氏,庖是厨房,牺是牲牺的意思,即是从做屠宰杀牛羊生意的能手中成长选拔出来的领袖。所以在6000多年前的庖犠氏时代,发明骨笛,是有可能的。而在这9000年前发明骨笛,也是有可能的,在河南舞阳贾湖发现的骨笛就是事实。
陈其翔教授把中国古代分为雅乐和俗乐两大乐律体系,而古代音乐的起源,无论是雅乐还是俗乐,都是多元一体的。“多元”是说远古各地区、各个民族、各个时代,都可能重复发明音乐的乐器。而“一体”是说远古自然造化是一致的。如原始人类中有人偶尔第一次发明用嘴巴能吹出类似音乐的口哨;有人偶尔第一次发明用兽皮绷晒干,敲打能出现类似音乐的节奏。特别是人类文明的起源有两个孵抱期:一是非洲到中东的地区,一是四川盆塞海及周边东南西北中的地区。人类的大迁徙在这两个方向有过多次的来回。目前四川远古盆塞海及其后来干涸了的四川盆地大围坪盆塞海海啸遗迹地貌,也能说明在西方海洋文明产生之前,嫘祖、夸父、盘古、女娲、伏羲、蚕丛等先王,就已经在四川盆塞内陆海及四周城邦之间演习操练后来的北方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以及海上丝绸之路过多时了。由此不难想象无论是雅乐还是俗乐的世界文明,起源于8 000多年前的四川盆塞海洋文明和山寨城邦文明的渊源问题和交流问题。(王德奎)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14-11-3 22:53:46|只看该作者
          陈其翔教授对简评的回函(1)
王德奎先生:
来函收到,十分感谢您对拙著《音律学基础知识问答》第四章 中国古代两大乐律体系的起源和演变,仔细阅读,并写出十分详细的评论文章。须更正一下,我不是北京联合大学-物理系,而是北京联合大学-自动化学院的。您评论文中指出,“9000年前的伏羲氏“年表”或“王表”的准确性,我的确在古代史断代方面没有研究,只是引用了别的学者的研究,其中包括王大有等人的材料。今后我会注意吸收其他人,如何拔儒《盘古王表年表》的研究成果,在再出书时,补充修改这个问题。
您文中提到:“世界上最著名最早研究乐律和音律基础的是,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学者毕达哥拉斯发现五度循环的十二律”。这个问题我在:“《音律学基础知识问答》第五章 中国历代音高标准和音阶的演变” ,“5.1.3 商西周时期音高标准及雅乐和俗乐音阶的对外流传” 中作了讨论,请见附录。这个问题在目前主流音乐界是极有争议的。
另有一件事请先生大力协助。拙著《音律学基础知识问答》一书出版已六年多了。前书为迎合出版社编辑的意见,要充实基础知识问答丛书,故采用问答形式,失去了理论著作的原貌。总想进一步补充修改,给音乐学界留下一本更为完善的理论著作。尽力而为之后,现已完成了《音律学──音乐之源》一书全稿。全书采用叙述体,不再采用问答形式,所以不作为前书的第二版。人民音乐出版社的编辑表示,原书印数4000册,因理论性强,销售不理想。但他们表示,如其它出版社可以出版,不采用问答形式,不作为前书的第二版,他们没有意见。我知您是出版界的,不知可否帮我联系一个出版社接受该书投稿。今寄去该书‘目录 导言’部分,其余部分函索即发,全书约30--40万字。
致礼!
陈其翔2014-08-07
4# 金佛山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14-11-3 22:54:40|只看该作者
与陈其翔教授对简评的再通信(2)
陈老师:你好!
     你说的是对的:“西方(希腊?)乐律,大约在3500年以前受之于中国。正值商朝音乐文化发展的顶盛时期,西方派来取经使者”。“在西方的音乐史教科书上,有一个故事:说古希腊毕达哥拉斯一天走在街上听见打铁的声音很好听,就量了一下铁砧的尺寸,得出了6∶8∶9 的整数比关系,这就发明了五度相生律,得到了七声音阶。这只是一个故事,不能作为学术依据。法国教士钱德明认为毕达哥拉斯的乐律系统不少是从早期中国窃取的”。但责任不在外国,而在我们自己研究不够,宣传不够。连个盘古-嫘祖上古史的王表年表都搞不清楚,怪谁?
     盘古-嫘祖远古联合国的盆塞海洋文明和山寨城邦文明时期,由于太平洋板块向亚欧板块的俯冲,加上太阳系星球运动神秘引发古代的类似外星陨石撞击地球引起的海啸和地震断层引起的海啸以及海底滑坡、塌陷等因素的概率组合存在,狭促的岛屿,有限的资源时常遭受地震、海啸等的侵袭,让生活于远古联合国的盆塞海洋文明和山寨城邦文明时期人们,天生就对多元一体和平崛起的敏感,心灵无比强大又内存悲悯,骨子里具有忧患意识与忧郁思维,浸透“世界大同天人共进”的野蛮之血,却浇灌的中华民族文明天生就有一种包容与混杂。但从类似盘古南徙、夸父追日等传说的天下共享伟大的交流,彻底打开了当时还处于混沌头脑其他地区的文明,让他们源源不断、如饥似渴学习当时中国盘古-嫘祖远古联合国的盆塞海洋文明和山寨城邦文明先进的生产、政经、易学、文化、建筑等知识,今日看世界,都能零零散散感触到中国盆塞海洋山寨城邦文明文化的影响。可惜在盘古-嫘祖上古史与炎-黄上古史有了断层之后,与全球分裂的对抗崛起的自强取新卫旧的泱泱大国,由于地理环境优越,土地富饶,人民勤劳,曾经给世界远古联合国带来了灿烂文明,指引世界前进的方向,却到了近代不能从洋洋自得,自大自满的闭关锁国中解放出来;炎-黄上古始的宫廷文化自以为是,使得发展的步伐已经远远落后于经历了科技革命的后起强国。
1840年第一次鸦 片战争的爆发,即使他们人数不多,但有洋枪洋炮做保证,照样在中国的大地上横冲直闯、无所顾忌。西方列强的闯入固然是中华文明的一段屈辱史,反过来给中国人民长期禁锢的头脑注入了思想的活力,即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呼吁政府改革。开始于1861年的洋务运动,问题在于认为只是大炮、铁路、船舰等不如科技革命的后起强国,炎-黄上古始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还是要优于“洋鬼子”的。从盘古-嫘祖远古联合国的全球多元一体和平崛起,到炎-黄宫廷文化团结救灾的全球多元分裂对抗自强,甲午战争前十年的德国“铁血宰相”卑斯麦有一个观察,他说:“日本人到德国来向我们请教的是,机器运转的原理和科学技术的研究方法,他们总是孜孜不倦的学习各类体制结构,希望能回国谋求发展。而满清的官僚对这一切似乎都没什么兴趣,他们只是问枪炮的性能,以及价格多少,所关心的不过是买回的洋机器是否值当,因此日本必然是胜利者。” 割断盘古-嫘祖远古联合国史的炎-黄宫廷文化,造成后来政府软弱无能,官僚吃私贪污、买官卖官,老百姓也多有大米里掺沙子、猪肉里注水等欺行霸市行为,人心涣散,空谈凝聚力,而卑斯麦言中。
日本侵略中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即使今日,也难抹去。2014年距离第一次鸦 片战争已经过去了174年,距离甲午战争也已经过去了120年,宋建潮博士说,一个令人悲哀的事实是,中国大众的科学素养还是非常低,他们依然相信全球多元分裂对抗崛起多元说的中国自强取新卫旧视角的“妙法偏方与,大师”。他们也容易被美国等收养回国宣传全球多元分裂对抗崛起的人忽悠牵着鼻子缺乏科学的判断力。他们内心深处信奉雨水般纯洁的美好,希望排斥浑浊的河水对自己的狭窄有更宽泛的包容性。但要去做变形金刚与钢铁侠,真的勉为其难,望尘莫及。这东西不只是钱所能砸出来的,还是去搞搞房地产、建建经济开发区、开发开发旅游区这些外表光鲜的东东比较实在。
但宋建潮博士说,他固执地相信只有科学才可以支撑中国的强大,房地产也只是如打了一剂鸡血,只能短暂维持,虽然中国的经济还能维持到7-8%,但总给人一种不稳当的感觉。没有强大的科技,就没有繁盛的国力,今天我们的繁荣固然有其可喜之处,但也应该深刻沉思其不足。笛卡尔说,一旦某一领域的知识探索得以突破并以公式形式准确表达,该领域即被划入科学的行列,科学带给我们的不只是知识,还有无尽的思考,进而让人类有了智慧。张衡发明的地动仪,他更愿意说是个艺术品;深刻学习给全球带来繁荣的现代科学,才能强盛祖国。
陈老师,你已经写出该书的第二稿,特表示祝贺和支持。至于找我联系出版社接受该书投稿,你是知道的,出版社对找上门来的书稿,都要自费。而且要对说是赞助。不过我认识四川科技出版社出版我两本书的编辑部主任陈敦和先生,你可以直接与他联系,看情况如何?
祝好!
                    王德奎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14-11-3 22:59:31|只看该作者
陈其翔教授对简评的回函(3)
王德奎先生:
来函收到,十分感谢您对拙著中观点的肯定和点评。关于“ 盘古-嫘祖远古联合国的盆塞海洋文明和山寨城邦文明”,我很有兴趣,中国古代文明,真是博大精深,就是不善于继承和发展。正如您信中有人说:“笛卡尔说,一旦某一领域的知识探索得以突破并以公式形式准确表达,该领域即被划入科学的行列,科学带给我们的不只是知识,还有无尽的思考,进而让人类有了智慧。张衡发明的地动仪,他更愿意说是个艺术品;深刻学习给全球带来繁荣的现代科学,才能强盛祖国”。
关于出版书的事,我知目前出版社的规则。谢谢您介绍四川科技出版社的编辑部主任陈敦和先生,我会直接与他联系。
转去我收到的电子邮件,朱学渊的《秦始皇是说蒙古话的女真人》,或许您有兴趣。
致礼!
陈其翔     2014-08-0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2 20:01, Processed in 2.152804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