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4013|回复: 2
 2熊猫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田闻一 发表于: 2008-10-19 13:08:42|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书评满腔热诚为高原道班养路工人塑像

 [复制链接]
满腔热诚为高原道班养路工人塑像
(长篇小说《雪山金飘带》代序)

⊙ 田闻一/文

  个世纪五十年代初,随着新中国的诞生而修建起来的川藏公路,堪称世界奇迹。它西出成都平原,在号称世界屋脊的康藏高原上,跨千山越万水,直达西藏首府拉萨,从此将首都北京和拉萨连结起来,将内地和西藏连结起来。在青藏铁路通车以前,这条公路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被全国各族人民,尤其是四川、西藏人民理所当然地、深情地称为幸福路、通天路,将它形象地比喻为远飞的大雁,天边的彩虹,幸福的哈达,金色的飘带。
  然而,修路难,要维护这条道路的畅通更难。
  雀儿山,是横亘在川藏线上的第一险隘,是一只拦路虎。它海拔5000多米,山上终年云遮雾障,白雪皑皑,空气稀薄,连鸟儿也难以飞越。雀儿山红旗道班,一直是个英雄集体。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涌现出来的“陈德华道班”,就是这样一个英雄的集体,名震全国,他们的先进事迹为全国多家媒体广泛报道宣传。这个道班各族工人团结奋斗,舍生忘死,用无数常人难以想像的点点滴滴,用他们的青春乃至生命保障了这条险隘国道畅通的英雄事迹,感动了中国。
  英难群体的涌现绝非凭空而来,而是靠一代一代的模范个人,先进群体浇铸出来的。最先注意到雀儿山英雄道班特殊贡献的,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两位作家──张芳辉和他的挚友夏承政。
  当时,他们正当中年,志同道合,不远千里多次来到雀儿山上,爬冰卧雪,深入工地体验生活。然后,满腔激情地、艺术地展开想象和加工,在八十年代写作出了长篇小说《雪山作证》。这部作品因为真实表现了雀儿山英雄道班工人们不同凡响的生活,其中某些章节被多种书刊作了选载,如《弯弯冰雪路》(载《西藏文学》)、《雪山作证》(载甘孜藏族自治州建州三十年文学作品选》、《抹不去的色彩》(载及《凤凰迎春》)、《拆不散的恋人》(载《春绿凤池》)等,让读者读后,深为感动。
  也是上个世纪,在时代波涛的冲击下,两位作家分别在四川西北、西南民族地区,按照不同的人生轨迹,在曲折坎坷的人生之路上踄涉,继续着他们在文学上的努力。曾经作为四川省级报刊的一名年轻的文艺编辑,承政在极左路线肆虐下,早在五十年代后期就被下放到凉山西南多民族杂居的德昌县工作。后来,他多次放弃了调回省城里工作的机会,心甘情愿地落地生根,留在基层文化部门从事群众性文学辅导工作,主编文学刊物,培养各民族作者;尤其是是为抢救当地各民族的民间文学遗产,贡献颇多。颇有文学功底的芳辉,先在《甘孜报》作编辑部主任,终因受康藏文化的强烈吸引,后来去到了西藏,在藏区工作长达三十五年,直到退休。在曲折而坎坷抑或说是悲沧而漫长的人生道路上,他们热爱生活,坚持业余创作,夭志不渝。新时期以来,他们将主要的创作注意力,集中到他们生活多年的少数民族地区和当地的人民群众身上,创作并发表了大量小说、散文、电视剧文学剧本,并多次获奖。
  坎坷,曲折抑或是苦难的生活,最终成就了他们。近两年,他们相继有长篇小说问世,作品以他们独到的生活和视角,受到读者的欢迎和好评。承政出版了自传体长篇小说《红尘知己》。在这部三十五万言的作品中,他以多年的生活体验,以他至今仍生活在那里的凉山一个小县为引线,在广阔深厚的时代背景上展开生活,深化生活,刻划人物,另辟蹊径,感人至深。芳辉的《格达活佛》以及根据他这部长篇小说改编的同名电视连续剧,在中央电视台播放后反响强烈。生活──正是他们所经历的或是苦难或是幸福的生活给了他们丰厚的回报。
  上个世纪不幸在中国大地上施行的极左路线,对我们国家,尤其是对中国知识份子具有毁灭性的打击。这一点,在承政身上表现得非常典型,他的身心饱含着时代的辛酸。但是,已经退休多年且左眼因视网膜脱落而是半失明的他,却是退而不休,壮心不己,笔耕不辍,不知老之已至,九死而不悔。如今,他与芳辉合著的长篇小说《雪山金飘带》问世了;他又创作了《雪山金飘带》后续故事的电影电视文学剧本《心中的雪莲》,现也出版。我从他们的作品中看到是作者本人──两只不屈不挠的精卫鸟!

夏承政已出版的书籍选
  《雪山金飘带》这部小说,开篇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主人公之一的纺织女工李芳,由于对爱情和婚姻出现的问题深感困惑,只身去到雪域高原探寻未婚夫──却拉山道班代理班长、转业军人李康,求解心中之谜。故事中,忠厚可敬的老班长孙裕国和李康、尼玛吉村、于玲、熊黑娃、梅朵等一批生龙活虎般的热血青年,是那个时代的典型代表人物。他们和道班同志一起经历了可怕的雪崩、饥寒的威胁、愛情的考验以及真善美与假丑恶的博斗,展示了他们对人民的热爱、对祖国的忠诚。李芳置身其间,深为感悟,终于得到了圆满的答案──这就让广大读者多了一份珍贵的记忆,在内心受到震撼的同时,得到了充分的文学艺术欣赏和愉悦。
  《心中的雪莲》是承政从他们当年那部长篇小说中挖出精髓,依据他擅长的影视表现手段,原汁原味地,厚重地,而又站在今天的时代的高度,对那段生活给予了重新审视、换一个角度进行了更为充分,最为直观的表现。不仅在题材上有独创性,因为有长篇小说垫底,更具可看性。
  在我看来,一部作品是否具有震撼力,得有两个条件:第一,作者是否有真实的生活体验和深厚的生活积累?第二,作者是否有对这段生活的概括力和表现力?无疑,承政、芳辉两位作家具有这两个方面的能力。因而,这部作品是成功的。我想,细心的读者读完这个长篇,一定会比我这里说的感触更多。因为,生活本身的精彩,是那些坐在书斋里的作家想当然编造出来的故事和人物所无法比拟的。

更多相关内容请点击看主站夏承政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田闻一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田闻一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田闻一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田闻一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田闻一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田闻一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退 著名导演谢晋去世
2# 四姑娘山
 谢天开 发表于: 2009-1-8 17:10:17|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以序代评,田闻一老师好评。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舟戈 发表于: 2009-1-25 18:47:52|只看该作者
此序写得简明扼要,釉子上得恰到好处,添彩增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25 18:34, Processed in 0.0624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