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2252|回复: 11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王德奎 发表于: 2021-9-14 22:21:02|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探讨研究三星堆考古须上古世界简史挖掘

 [复制链接]
三星堆考古须上古世界简史挖掘
         ──天府学为三星堆开路打造上古简史
      张肖吴
摘要:“时空阶梯理论”认为“中国的青藏高原以及地貌的特征,地球大气场导致嫘祖--黄帝及其以前时代的文明所在地就是四川。三星堆文明的挖掘,可能让我们重新认识人类文明的起源和格局,进一步有力佐证远古巴蜀盆塞海山寨文明,是世界四大文明的源头──包括埃及金字塔群、大西洋亚特兰蒂斯遗址、玛雅文明遗址、三星堆遗址、诺亚方舟遗址等”。
关键词:三星堆、金面具、天府学、上古简史、盆塞海、青藏高原、孵抱期、珠峰辐射原理、李珣研究、古郪国
1、引言】
改革开放43年来,四川一批学者研究“盆塞海和盆塞海文明”与“湖广填四川”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联系上了近数十年“三星堆遗址”古青铜器等文物来历的考古,对绵阳市盐亭县远古巴蜀盆塞海山寨城邦海洋文明末期的丝绸始祖嫘祖和医药始祖岐伯文史,以及绵阳市三台县唐朝末年五代十国时期著名药物学家李珣写的《海药本草》一书关注很多。如果说“海药”不是仅指“海外”来药,还指中国本土远古巴蜀盆塞海山寨城邦海洋文明时期,“盆塞海山寨”内就发现的“中药材”,以后又被在唐朝和五代十国时期来华的外国人,以及岭南等地外商瞧上,那么“中药材”种类这种“海药”说,《海药本草》不是更“名副其实”!
这种想法,使一批绵阳学者对“李珣”的中国人身份如何认可?也产生了兴趣──因为从近代“湖广填四川”到今天,看到家乡盐亭县本土出生的一些很聪明的爱钻研的年轻人,对“问君根从何处来?湖广麻城孝感乡”的寻根,热度很高──有位创业成功的医院院长说:一直以来川人溯源十之八九的“湖广麻城孝感乡”的传言,对他而言,已是铁定的事实。寻根、溯源家族史、民族迁徙史,是对人体、人生、人群、人类的价值、意义的思考与探索,也是中国人尊祖敬宗的历来传统与普世价值观。麻城移民,也把“打麻将”带到了四川,并广为流传。所以四川人无论男女老少,咸爱“国粹”──麻将,也是有血缘因子的。我们没有否定这种“对人体、人生、人群、人类的价值、意义的思考与探索”,恰恰相反──“湖广填四川”是一种“回流”吗?
即如果追求人类命运共同体、追求人类全球化来历的“寻根”,远古巴蜀盆塞海山寨城邦海洋文明,如果是徐道一教授、李后强教授等说的──“珠峰辐射原理”产生的──青藏高原是全球最高的一个巨型构造地貌单元,被称为“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中国未来的出路,世界未来的出路,也许都寄托在青藏高原对人类/文明起源三大孵抱期的大历史统一认识上──黄河文明近五千年是先进的,但它之先的文明源头在哪里?把希望寄托在北方──类似支持“多地区起源说”的“西方优秀论”──近十多年来,德国马普所创新出顶尖的人类分子考古学方法,搞古尼人、丹人的“杂交”能力超过“非洲人”说,培养了大批新秀,使“黄河文明优秀论”跟跑“西方优秀论”成为潮流,甚至不敢把毛主席、小平、周总理等开辟的“资阳人”道路走下去,甚至把“资阳人”开辟的道路看成骗局。
众所周知的三星堆考古近百年,2021年更倾四川及全国之全力,得出结论仍然是:青铜面罩等文明要不是来源中原、要不来源埃及希腊等川外国外,要不来自外星人等猜想,不敢承认三星堆考古的文明起源于远古巴蜀盆塞海山寨城邦文明的人类/文明起源的第二孵抱期。
1、三星堆金面具撞脸之谜】
2021年新华社北京9月9日电,发表记者黄顺达、陈瑶、梁君茜等的特稿《跨越4大洲的一“面”之缘──三星堆金面具“撞脸”奇遇记》中说:“9月9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了一批三星堆考古最新发现,大大小小的文物中一张完整的黄金面具格外引人注目”──这张三星堆金面具之所以“撞脸”,是为啥“撞脸”?
这里包括“撞”什么“脸”?谁在“撞脸”?文章说:“3000多年前,四川盆地的先民在祭祀活动中焚烧填埋下玉璋、铜尊等‘圣器’,在历史长河中留下‘天人对话’的夙愿”──这里有一个疑问:填埋在三星堆的这批玉璋、铜尊等“圣器”?真的是“四川盆地的先民”,当时在三星堆做“祭祀活动”结束后,就立马“焚烧填埋下”的吗?
因为2021年3月绵阳市就业创业服务中心的刘文传主任的新书《李珣研究》出版后,引发了绵阳一批学者关于“古郪国回族新说解三星堆考古之谜”的一场大研讨。例如,有人说:如果“把今广汉三星堆遗址考古发现的古青铜器等遗物,不看成全是当时当地用的祭祀器物或当地上层使用的东西,而定位于是在远古郪国境内回族先民收购转移,先后集中在三星堆境内的;直到公元前316年秦国大夫张仪、都尉司马错伐蜀灭郪国建立蜀郡之际,因以成都为郡治等各种社会、自然原因才停止销毁、转移,而被埋藏留在今广汉地区的”。
引发这场研讨“观点”的不同,正如黄顺达、陈瑶、梁君茜等记者的文章所说:“古蜀遗址出土的金面具竟与古埃及、古希腊和美洲古代文明中的金面具‘撞脸’”。这具体是“撞”什么“脸”?文章说有如:墨西哥瓦哈卡出土的希佩·托特克黄金面具;在埃及博物馆内展出的坦卡蒙黄金面具;收藏在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的阿伽门农黄金面具等,与1986年从三星堆2号“祭祀坑”出土,收藏在三星堆博物馆拍摄的“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都有相似的地方。
那谁被“撞脸”了?金面具“撞脸”文章说:“3000多年后,原本山海相隔的古迹依次现世。在考古学家眼中,金面具的‘天缘凑巧’不仅昭示了先人不谋而合的发展智慧,也寄托着各洲人民世代相传的交流愿景……几大洲的先民利用黄金打造出令人惊叹的神秘面具,尽管其用途略有不同,但考古学家认为这些金面具契合着不同地区先人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并成为类似信仰的载体……三星堆堪称文明互鉴的绝佳例证,不同文明间应相互学习、共同发展,各洲先人也正是怀揣互鉴融通的愿望,才共同推动人类社会走向今天的繁荣。我们应该尊重各文明独特的发展道路,我们应赞美这些文明。在‘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文明观基础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这话说得不错。但这里有个问题:如果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化有一个统一的人类起源/文明进程的“上古世界简史”,就不是“尊重各文明独特的发展道路”,就不是“赞美这些文明,在‘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文明观基础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吗?不同文明间应相互学习、共同发展,是对的。而且原本山海相隔的古迹也依次现世,说明类似像三星推焚烧填埋玉璋、铜尊等“圣器”的3000多年后──即是古往今来,是已历千回百转的战争、瘟疫的恐怖,各类似藩镇割据狼烟四起的“武斗”、“文斗”、“派斗”各说各的理,各说各的对的社会斗争、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的选择演化后的结果?
因为到如今,我们中国的崛起,正在改变世界。说是有一个起源于远古巴蜀盆塞海山寨城邦文明的人类/文明起源的第二孵抱期起,就有传流打造的“和平与发展是共同的主题”的支持就不对,就不“尊重各文明独特的发展道路”吗?原教旨主义的恐怖组织,“酋长国”式政教合一的治国方法,虽也是千回百转的社会斗争选择演化中的存在和今天的现实,但如果它侵害到临近的国家,不需要抵制吗?特别是从2020年3月新冠病毒疫情在西方国家全面暴发,使得中西方的意识形态冲突提前到来。美国“甩锅”中国,我们不需要抵制吗?
所以在动荡的世界中把握时代发展的方向, 关系到能否实现“天下中华”民族复兴的大业。天府学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化“上古世界简史”,说人类统一的全球人种之间有“杂交”,主要在第一孵抱期,智人统一后迁徙生存分为黑种人、白种人、黄种人,不具有这种先进性的古尼人和古丹人等,都最后消亡了。时间是从第四大冰期的200万年前,到20年前大冰期转暖,人类从非洲走出。但最早打造全球的国家和文明形态这种互动及双向的年代,是在“上古世界简史”的第二孵抱期。时间是从第四大冰期的20万年前转暖,人类从非洲走出,到发现“资阳人”头骨化石定位的3万前开始加速的。
在他国考古发现中,也不乏金面具的身影:古埃及法老图坦卡蒙黄金面具成为埃及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古希腊阿伽门农黄金面具被认为是迈锡尼文明的绝佳明证;墨西哥瓦哈卡出土的希佩·托特克黄金面具引发人们对阿兹特克神话“春天之神”的无限遐想……这些跨越4大洲的金面具不断唤起人们的联想:它们之间为啥存在这种渊源?细观古蜀遗址出土的金面具,不难发现都是用模具捶揲而成。
这虽类似距今3000多年的商代晚期捶打工艺,也被堪称中国最早、最重要的金器制作工艺。但早在此的远古巴蜀盆塞海的海洋文明和山寨城邦文明时期,中华民族的先人就不会“捶打工艺堪称中国最早、最重要的金器等制作工艺”吗?非要等到中原黄河文明的到来,才算“尊重各文明独特的发展道路”吗?因为研读古文献《淮南子•说林篇》有记载:“桑林生臂手,此女娲所以七十化也”的道理。
这里桑林,表明是代指市场交易使用帛币。用现代的话讲:就是货币助长了经济的无形之手;这些功能的发挥,所以女娲王对万事都能理顺。为什么女娲氏的“桑林”意指“货币”,是因当时的养蚕抽丝织出的绸布,类似今天金融界的“黄金”作用。如果人类最早的顶尖优势文明,起源于8000多年前的巴蜀盆塞海的海洋文明和山寨城邦文明,那么在农耕文明产生之前,嫘祖、夸父、盘古、女娲、伏羲、蚕丛等先王,已经在巴蜀盆塞内陆海及四周城邦之间,演习操练远古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即龙凤经济或龙凤文化多时了。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王德奎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王德奎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王德奎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王德奎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王德奎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王德奎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十四运会,来咧! 自动驾驶公司元戎启行完成B轮3亿美元融资 阿里巴巴领投
2# 四姑娘山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21-9-14 22:22:11|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由此“上古世界简史”能阐明黄金捶揲技术,是从人类/文明起源的第二孵抱期流传于旧大陆各地的。那些搞古尼人、丹人的“杂交”能力超过“非洲人”培养出的大批新秀,盲目抱着“黄河文明优秀论”跟跑“西方优秀论”,类似认为“中国的制金工艺或源自欧亚大陆草原地带”,这类“考古学家”,以及“历史学家”会被“撞脸”,一点也不奇怪。其实类似认识“黄金不像青铜一样易熔化、易浇铸,但有极好的延展性,适合捶打成不同形状的薄片,可能是这些特性让各洲先人不约而同选择了捶打的方式”,在我国西南藏族生产力虽然落后的一些地区,冷加工捶打制造从简单到各种形式复杂的金银铜锡手工艺制品,却也非常高明,这种金属加工技术单独的进步奇怪吗?
需要,会产生智慧。黄金常同太阳神联系。发现于古埃及、古希腊等地王公贵族墓葬黄金制成的面具,用于象征神明化身的历史人物。如古埃及法老图坦卡蒙墓葬的金面具,被认为是令法老重生或永生的神圣道具。带上黄金面具,仿佛拥有太阳神一样的面貌,可以获得永生。所以古埃及法老图坦卡蒙墓葬的金面具,以及阿伽门农黄金面具,是用于高层逝者的需要。在美洲墨西哥瓦哈卡出土的黄金面具,也是以阿兹特克神话中“春天之神”希佩·托特克命名的。
那么三星堆黄金面具,是远古巴蜀盆塞海的海洋文明和山寨城邦文明时期高层圈子或巫师们,目的是为赋予增加他们与神灵沟通能力神秘感塑造的需要吗?如说“古蜀遗址出土的许多文物都有太阳神鸟的形象,这显示出古人对黄金闪烁着太阳般熠耀光芒的崇拜,格外珍视黄金的需要,也并将其制成面具等圣器,借以同神灵沟通”的吗?
2巴蜀一片“绿”吸引第一二孵抱期先民
2021年9月2日《中国科学报》发表记者文乐乐的《这一片“绿”,吸引大批祖先离开非洲》文章中说:“‘哪里有湖,哪里就会有人。他们会找到通往那里的路’。2013年沙特阿拉伯北部内夫得沙漠,一个色彩斑斓的古老湖泊,引起了研究人员的注意:在卫星图像中呈现出不同寻常的色彩,考古学家怀疑其大理石状沉积物带,反映了几个排水以及再填充时期”。
当科学家使用挖掘机挖掘其古代湖床海岸线时,结果表明这里的古湖泊形成和干涸了6次。石器与这些早已消失的湖泊中的5个有关,后者的历史分别可追溯至40万年前、30万年前、20万年前、10万年前和5.5万年前。在该地点以东约150公里一处绿洲的另一个古湖中,发现了可追溯到20万年前至7.5万年前的石器。除了工具之外,研究人员还在许多干涸的湖泊中,发现了动物骨骼化石,这表明河马、大象和鸵鸟等非洲动物,沿着这条绿色路线离开非洲。
但如今人烟稀少的内夫得沙漠,到处都是沙丘和纤细耐旱的灌木。此前的挖掘,和古气候模型揭示,过去50万年里,短暂的潮湿、温暖气候给该地区带来了季节性降雨,把地势较低的盆地变成了湖泊、把沟渠变成了河流。沙漠暂时性地变成了繁茂的草原,但当干旱天气不可避免地恢复时,这里又变成沙地。而在内夫得沙漠新的挖掘中并没有发现人类化石。但据他们说,来自5.5万年前的工具,与尼安德特人的工具非常相似──在阿拉伯半岛西北边缘发现了尼安德特人的遗骸,表明尼安德特人也曾迁徙到阿拉伯半岛周期性的“草原天堂”。
但目前还不清楚是哪一种古人类留下了最古老的两层工具?相对粗糙的尖手斧通常被认为来自人类的近亲,比如直立人。在20万年前、10万年前和7.5万年前的岩层中,发现的工具更小、制作更精细,类似于人类制造的工具。发现的数千件石器工具,证明至少过去40万年里,多代智人及其近亲多次在阿拉伯内陆迁徙。
A、无独有偶。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东南面也有一片“绿”,比2013年在内夫得沙漠发现的那个色彩斑斓的古老湖泊,更早更多吸引过人类起源/文明第一孵抱期和第二孵抱期大批祖先──四川盆地是典型的菱形盆地,东西两边稍长,盆地内地貌丰富,平原7%,丘陵52%,低山41%。西依青藏高原和横断山脉,北近秦巴山脉,与汉中盆地相望,东接湘鄂西山地,南连云贵高原,盆地北缘米仓山,南缘大娄山,东缘巫山,西缘邛崃山,西北边缘龙门山,东北边缘大巴山,西南边缘大凉山,东南边缘相望于武陵山。
四川盆地是地壳运动的结果。盆地二亿多年前是巴蜀湖,距今1.9亿年的三叠纪,“印支运动”使盆地边缘逐渐隆起成山,被海水淹没的地区逐渐上升成陆,由海盆转为湖盆。7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发生又一次强烈的地壳运动“燕山运动”。盆地四周山地继续隆起,西部的龙门山大断层和东部的华莹山大断层,把盆地分为三部分。沉积物由海相、海陆交替相变为陆相,大量风化、侵蚀、剥蚀的物质在盆地堆积了数千米厚,形成红色和紫红色的砂、泥、页岩。
距今二、三百万年的第四纪,地壳再次发生构造运动,长江切穿巫山,滚滚东流,完成了统一的长江水系,使四川盆地由内流盆地变为外流陆盆,由封闭的内流区变为外流区,由以堆积为主变为侵蚀为主,经历了海盆──陆盆的沧桑之变。内陆湖泊在干燥条件下形成盐湖,后来泥沙掩埋而保存,形成岩层,自贡一带是著名的井盐产地。四川盆地矿藏品种多、储量大。有煤、铁、天然气、石油、盐、芒硝、石膏、磷、铝、硫、铜、锰、金、石墨、汞等矿产资源。四川盆地水能资源理论藴藏量为1.43亿千瓦,占全国的21.2%。
四川盆地植物种类近万种,保护层次高。高等植物占全国总数34%以上,古老而特有种之多为中国其他地区所不及。四川盆地有亚洲最大最多的恐龙化石,是中国动物种类最多、最齐全的地区。有脊椎动物1246种,占全国总数45%以上,兽类和鸟类占全国总数53%。
B、以上仅是一般的地理、地质学常识。对远古史的地震──盆塞海──海啸有关联的研究,是2008年5·12四川大地震后,人们想起浙江学人钟毓龙(1880-1970)在1933年8月25日发生茂汶叠溪的8·0级大地震之后,写作的《中国上古史神话演义》巨著暗示的课题──那次大地震叠溪镇地区在剧震发生的几分钟之内,几乎笔直地隐落,呈单条阶梯状下滑距离达500-600米。强烈的地震引起岷江两岸山崩,河道堵塞,形成地震堰塞湖。崩塌的山体在岷江上筑起的银瓶崖、大桥、叠溪三条大坝,把岷江拦腰斩断,使流量为每秒上千立方米的岷江断流。截断了的江水立即倒流,扫荡田园农舍,牛马牲畜。经过30多天的倒流,因叠溪超过银瓶、大桥两坝的高度,注入叠溪坝内的江水又倒淹银瓶崖、大桥两坝,使三座地震堰塞湖连成了一片。湖水随群山回旋绕曲,逶迤四五十华里,最宽处达四五华里。同时松平沟、水磨沟、鱼儿寨沟等地山崩数处,形成大小海子11个,叠溪城及附近21个羌寨全部覆灭,死亡6800多人。震后第45天,即10月9日,岷江上游阴雨绵绵,白腊寨公棚地震堰塞湖崩溃,江水猛增。傍晚,高160多米的叠溪坝崩溃,积水倾湖而出,夹带泥沙巨石,沿江而下,江中浪头高达20丈许,吼声震天,10里之外皆闻。沿江村镇、田园一扫而光,数万亩农田庄稼被毁。人畜逃避不及者,尽被卷人水中,又有 2500多人丧生。
地震罕见水灾引发钟毓龙研究众所周知的大禹治水。他研究了500余部中国古籍后发现,现在的黄河在帝尧以前是没有的。
道理是,尧、舜、禹时代的洪水,淹没了现在陕西、山西两省大部分面积。如果黄河已有河床,最多只是把沿河两岸淹没,何至于陕西、山西两省大部分面积受灾?而何拔儒先生出生在四川盐亭县,曾把《山海经》看成是《涸海古卷》,并以盐亭县榉溪河两岸,距今8000年左右犹存的规模宏伟、气势壮观的山寨聚落遗址,以及围绕山寨的处于半山腰的大围坪,延伸数百里的地貌作为具体考古平台,提出西部远古地震──堰塞湖──盆塞海──大围坪──海啸有关联的假说。
何拔儒先生讲:“山海”就是“盆塞海” ,《山海经》就是以“盆塞海”文明为中心的古联合国史地志书。能理解这种文明失落的证据是:四川盆地几经盆塞海、几经干涸,由此人类早期起源地的青藏高原,四周河流、江水入川,围绕古四川盆塞海形成过山寨城邦海洋文明,是先于农耕文明的。此期的迁徙实为围绕青藏高原与盆塞海的起落,周期流转,与后来盆塞海彻底干涸后的迁徙也有区别。
但上世纪30年代中期,以时任南京古物保管所所长的卫聚贤为首的江南史学界,发起组织吴越史地研究会探索长江下游的史前文化,在江浙学界兴起研究吴越史地的热潮。卫聚贤、何天行、施昕更等撰文强调吴越古文化,在中华文明发展历程的地位“几与中原并驾齐驱”,而不可只知黄河文明而不知长江文明、只知中原文化而不知吴越古文化。当时恰遇1933年巴蜀发生叠溪大地震,整个叠溪地陷和堰塞湖溃坝扫荡,震区和邻近的就有9300多人丧生。但那时正是井冈山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反围剿战争后,正在开展第五次反围剿战争:1932年12月,国民党赣粤闽边区“剿匪”总司令部调集近40万兵力,对中央苏区发动第四次“围剿”。1933年1月底,蒋介石到南昌亲自兼任赣粤闽边区“剿匪”军总司令,指挥这次“围剿”。失败后,1933年-1934年蒋介石又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五次“围剿”,红军经过一年奋战,未能打破敌人的“围剿”,被迫放弃中央根据地,开始进行长征。当时对赈灾、抗灾、救灾只能敷衍,后来几十年都不愿谈此事。
何拔儒依据1933年叠溪大地震及堰塞湖,联系1896年日本三鹿发生的大海啸,推证盐亭大围坪地貌和天垣发现的石龟碑《盘古王表》;把我国远古文明立足于山海,挑起中华文明五千年与一万年之争。钟毓龙曾向慎微之坦白:《上古神话演义》书开头的《第一回:历史一治一乱之原因,地球之毁坏及开辟》,由于当时屈服发动派压力,采用社会谣言编造,违心地骂了革命,有说不出的苦味。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21-9-14 22:22:48|只看该作者
他希望有一天能把该章删去,书能再版。而他在书中,最早提出史学的上古梁州,“梁州”指海水淹没山丘,只剩下山梁之背图像的转义,赞成四川上古梁州以盆塞海和大围坪地貌得名。今天懂得有远古联合国和其在古巴蜀盆塞海周围的分布,以及古巴蜀堰塞湖、盆塞海先后两次大溃坝,也就懂得是此分别造成后来的长江下、中游的良渚河姆渡文化和江汉湘楚文化。28年前发表在《四川丝绸》杂志1993年第3期的《嫘祖年谱初探》,和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年出版的《嫘祖研究》一书发表的《嫘祖年谱初编》,就指明公元前3137年,嫘祖邀轩辕巡视吴江、吴兴、河姆渡。而后来何拔儒的远古联合国及人类文明起源于大地震假说,也是在“水”上做文章。
为缘寻找为爱坚守远古联合国,作分子人类学研究的成果,是现代人类在第四纪大冰期后期约20万年前从非洲走出,存在文明起源的第二个孵抱期,即今天能理解指的“远古联合国”。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塞维斯,把人类社会组织形态发展序列分为:游团、部落、酋邦和国家等四个阶段。我们则化简为三大阶段:远古联合国时期、游团部落酋邦时期和王国国家时期。这是因为在第四纪大冰期前后两端,形成有过人类共同基因、语言和文化起源的两个孵抱期。特别在第二个孵抱期,这是个“多难兴邦”的特殊时期,大自然灾害逼迫原始社会的人们,团结救灾、团结抗灾,才自然成就形成了巴蜀盆塞海及四周内陆山寨城邦中的远古联合国。但团结救灾、抗灾需要发展生产力做后盾,而科技创新,就成为人们对生产力的第一源泉的认识。
约公元前8000-3150年在川、甘、陕为一个大地震多发地区,长江三峡和剑门关山峡因大地震的山崩地裂有合有开,在川西北地区造成过无数的堰塞湖。如果其中有的大地震的山崩地裂,造成长江三峡山崩堵塞而剑门关山峡地裂分开的组合,引起长江断流,黄河通过渭河与嘉陵江连接的剑门关山峡分开的峡谷流入四川,古蜀盆地就有可能从堰塞湖演变为盆塞海。而在约公元前4170-2070年,如果相反的组合──其中有的大地震的山崩地裂,造成长江三峡地裂溃坝而剑门关山峡山崩堵塞的组合──即引起盆塞海下面的长江三峡溃坝,盆塞海上面的渭河与嘉陵江连接的通道剑门关山峡的重新堵塞,黄河重新向东流入大海,那么四川盆地的盆塞海就会干涸,发达的盆塞海文明大部分就会向中原转移。以此类推第一次长江三峡上面的盆塞海地裂大溃坝,发生在良渚河姆渡文化产生之前;第二次同样的长江三峡大溃坝发生在江汉湘楚文化产生之前。组织救灾、抗灾巡行天下,如果嫘祖类似远古联合国的“秘书长”,历史上称她是“行神”、“道神”,这也正是她的一种责任和任务习惯常态。
慎微之(1896-1976),是第一个揭示钱山漾良渚文化遗址的学者。浙江湖州人。1940年留学美国获哲学博士学位。归国后曾先后任沪江大学夜商学院教务长,之江大学教育系主任、教授等职。1934年曾发现湖州钱山漾遗址、撰有《湖州钱山漾石器之发现与中国文化之起源》一文,为中外考古学界所瞩目。解放以后,慎微之由于有留学美国的经历和在沪江大学等高校中任要职等特殊背景,成了改造对象。1953年因之江大学与浙江大学合并,调回吴兴县文教局,被下放到湖州一个小镇的初中去教书,不久又被当地借去作吴兴县区域内的田野调查。慎微之坦然接受命运安排,重新打赤足拎竹篮,走向钱山漾田间地头。这之前慎微之曾去找过已70多岁的钟毓龙先生,因为他们的命运也大同小异。会见的钟毓龙能记起慎微之说过的他从潞村摇船就能到达钱山漾南口,自幼爱去钱山漾滩处捕鱼捉虾,捡拾石器。
钟毓龙也记得自己创作《上古神话演义》的1934年夏,湖州适值大旱,钱山漾湖中的水位落至1857年以来的最低,干涸见底占全湖总面积的2/3,慎微之趁着暑期在湖底收集到大量古石器,随后在1936年5月写出《湖州钱山漾石器之发现与中国文化之起源》,发表在《吴越文化论丛》上,成为钱山漾遗址发现最早的论文者;而1936年他也在中华书局出版了约120万字的《上古神话演义》,解读中华形成过的远古溃坝史。钟毓龙和慎微之都是属于研究视野更为广阔的江浙人,他们深知社会人间潮流、风云际会是可变的,但人类学考古比拼的仍只能是求真的世界秩序历史,而并不赞成卫聚贤等学者只强调吴越古文化的独立地位。慎微之向钟毓龙打听何拔儒,钟毓龙告诉通过朋友圈,知道1952年何拔儒被聘为四川省文史研究馆研究员。
C、现在很多人以为“汉族”起源于汉朝,一个理由是“盘古”这个传说中的人文始祖,是汉朝才出现的,不可信。
其实科学也是政治,是灵魂──神话传说在上古,本身就属于是突出政治。一是神话夸张的想象力,具有吸引聚集人心的效果。
二是神话的神奇,才具有传播久远的功效。如果没有神话的科学运用,人类真实传说能够传承是不可能的。但政治的“中心”原则,盘古文明的失落也是政治──而汉朝能捡回盘古,是刘邦避迫汉中政治短暂的需要和开放。但终因盆塞海干涸后中华民族的重心移到了中原和东部地区,突出炎黄文明是巩固“中心”的政治纪律或新闻纪律。
再说远古海洋已是全球联通的,海洋文明的发展也是具有开放、传播以至全球交流的特点。远古世界海洋文明的发展,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而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一是原始社会、石器时代海洋文明的始萌期,是最初的人类在江河湖海岸地带,捕捉鱼、虾、贝、蟹;以鱼骨为箭弩猎取禽兽为食;进而饲养与种植稻粟等。
考古学家在太平洋两岸发现砖石质网坠、岩浆岩质石臼等。在我国四川盆地及其周边等处的古盆塞海岸阶梯台地上,均发现有古船棺木、绳纹瓦器皿的残片及早期以渔、猎、耕、稼活动为特点的古文化遗迹。即远古国家的起源,也许首先从远古联合国起源开始的,也与远古早期的非洲海边活动相关。远古人类约20万年前从非洲走出,一部分对寒冷、缺氧等有适应能力的约280万年前从青藏高原来到四川盆地的原始人的后裔们,开始追寻他们吃熟食的蜀人的祖籍地,并在四川盆地开拓起远古中国盆塞海文明。
例如,公元9世纪出生在巴格达的阿拉伯史学家和旅行家马苏第,写的世界名著《黄金草原》,似乎把非洲大迁徙开始时的中国人的祖先首领,都要一一记录在案。但他们用的阿拉伯人的名字。而我国冰川学家韩同林1989年提出,距今约2至3百万年前开始的第四纪冰期,全球四分之三的陆地被冰雪覆盖,中国全境也不例外。由于只有非洲大陆赤道附近有绿洲,这就是中国和其他地区有先进的原始人群落,都在20万年前向那里迁徙,从而第一次杂交、融合产生了全球的现代人种。约20万年前至约8000年前,是大迁徙期,现代人种原始人群落,分陆路和海路两大类,从非洲走出,陆路向东、向东的,可抵达太平洋沿海。他们这种发展巴蜀远古盆塞海经济市场的历程,从约1万年前到公元前4000年,经过约30多个世纪已成为世界远古文明的中心,并借助海洋,其势力、文明传播至世界各地。
D、公元前3000年代后,巴蜀远古盆塞海开始干涸,中原农耕经济兴起。公元前2000年代后,中原农耕经济高度发展与争夺,部落的纷争促进了夏商周等诸朝代的经济又一轮繁荣。1985年2月浙江文艺出版社,才第一次开始重新出版四卷本的全国解放后任杭州市政协常委、副主席的钟毓龙,1936年初版的《上古神话演义》这部100余万字的长篇历史小说。这虽是在2008年5·12四川大地震之前就出版的,但类似被三星堆金面具“撞脸”的“考古学家”,“历史学家”以及地理地质等科学家们,并没有在这前后对这片“绿”有研究。例如我国远古文明立足于山海时期,是在约公元前5070-4170年,但我国至今出版的20多种“中国通史”,对上古时期的事情可能还没有摸着门,不如钟毓龙认为上古黄河不存在,才造成的大禹治水那时的大水灾。他说上古梁州是暗示以盆塞海和大围坪地貌得名。
堰塞湖是指地震后引起的大规模山体滑坡,河水冲击泥土、山石而造成堆积,堵截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从1•2万年至8千年前的大冰川末期起,巴蜀地区曾发生和存在过多次大地震造成的“堰塞湖”,以至盆塞海现象。有人问:“巴蜀盆地在古代是上古扬子海所在,岷江注入这个海,成都平原是岷江的冲击平原,但是,这个海早在几十万年前就已经因地壳的变迁而消失了啊!”。
因此如果不是2008年5•12四川大地震发生,有人不会相信堰塞湖的存在──因为国内的政治斗争,曾一度把它说是“谣言”。
盆塞海这些8000年前的“堰塞湖”,类似四川省茂汶地区的海子,是上世纪30年代发生的大地震,形成叠溪城发生的大地陷造成的。而所谓“四川盆地在古代是上古扬子海所在,这个海早在几十万年前就已经因地壳的变迁而消失了”的知识,这并不是“溃坝”研究的对象。中国近代的地质知识,学西方才不过百多年,很多东西,类似被三星堆金面具“撞脸”的“考古学家”,“历史学家”以及地理地质等科学家、科学界,并没有系统研究。而且直到上世纪70年代发生唐山大地震,也才开始有人相信大地震,会有山崩地裂的情况。
E、约在20万年前,现代人从非洲走出,存在走陆路和海路的信息是:远古海洋已是全球联通的,海洋文明的发展也是具有开放、传播以至全球交流的特点──远古人类约20万年前从非洲走出,曾是从青藏高原来到巴蜀盆地的原始人的一部分后裔,追寻他们远祖蜀人的祖籍地,开拓起远古联合国盆塞海文明。又再到盆塞海溃坝干涸的大迁徙时,远古联合国后期才被分开,如炎黄部落、东夷部落、南方土著壮侗、苗瑶等族群,才再度逐渐融合,最终形成了现今的汉族在中国最大的族群。“汉族”和古氐羌族、古彝族、古苗族、古藏族、古回族、古蒙古族等,从“盘古开天地”起就是中华民族。

4# 金佛山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21-9-14 22:23:28|只看该作者
所谓古代少数民族是远古华夏国家共同体政权之外民族的说法,都是不实之辞。相反,他们的后裔,还可能是“古联合国”的铁杆群落,不改类似居“山寨”之古志,才反有今天的“少数民族”现象。
1933年巴蜀发生叠溪大地震,罕见水灾引发钟毓龙研究了500余部中国古籍后发现,四川盆地地处祖国西部或西南,是中国黄河、长江两条大河上游的交汇处,也是东、西方人类文明的交汇处,还是远古云南元谋人、陕西兰田人、广西柳州人、重庆巫山人等的交汇处。
如果一万至五千年前四川盆地因地球局部地质大灾变,曾经形成过盆塞海(堰塞湖的扩张版),古梁州有过山寨城邦文明和海洋文明,那么说明五千年以后的东、西人类的海洋文明,已在五千年以前的巴蜀盆塞海演习过了几千年。再根据刘尧汉、戈隆阿弘、刘志一等不少专家、教授论证的情况看,从南到北发展的有1500万年前的开远腊玛古猿;有800万年前的禄丰古猿;有400万年前的蝴蝶“猿人岔种”;有250万年前的“东方人”;有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有60~70万年前的“蓝田人”;有40~50万年前的“北京人”等。
约在20万年前的大冰川期,他们都曾向热带的非洲赤道迁徙。而约在20万年前之后,又才从“绿色撒哈拉”的干旱沙漠草原迁徙走出,这些远古祖先的直系后裔,再返回中华大地,迁徙到四川上古盆塞海,在金沙江、大渡河、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两岸大围坪良好的自然生存环境生息、繁衍。
约在7000年左右,盆塞海远古联合国有两大支系部落,一个叫雅利安人,另一支叫苏美尔人,从甘肃、青海等地向西部迁徒,经新疆越葱松岭到达印度两河流域,巴比伦地区。据有关专家、教授论证,这两支部落是从甘肃天水一带迁徙到巴比伦后建立了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莫拉比的姓和名都是和当今西南彝族崇拜虎和神有关系的姓名。还有尼泊尔、阿富汗、印度北部的诺尔族不少文化、习俗都和彝族相似。说明中华盆塞海远古联合国民族文化,曾经影响和启迪了那里的人类。还另有一支从甘肃、四川川北往陕西、晋南、河南、河北、山东、黑龙江,迁徙到达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
除朝鲜半岛朝鲜族文化里,无法找到与彝族文化相同或相似的资料外,在日本文化里可以找到不少与彝族文化相同相似的文化;最明显的是日本民族使用的语法规律完全和彝族语法相同,和彝族相近相似的词汇和习俗还不少。这就是说,在我国青海、甘肃、四川、云南、贵州、湖北、湖南、河南、山东等地域,统一使用过同种语言文字和图腾崇拜理论。在我国历史上滇王国、蜀国、夜郎国等等都在上述盆塞海远古联合国文化的统一下进行治国治域,古氐夷族群,古民羌族是远古联合国这块土地上“多数规则”──“汉族”的真正主人,也是中国远古文化的使用者──这也是众多彝学专家、教授论证后得出的结论。如戈隆阿弘的专著《彝族古代史研究》中有以下结论:"古夷人──藏人"; "古夷人──炎、黄";"古夷人--楚人、卢人、罗人";"古夷人--彝、白、纳西、哈尼、拉祜、土家、傈僳"。
这些古氐夷人、古氐羌人后来分支成不少族群,向世界各地迁徙而去,传播着中华民族“多数规则”──“汉族”的这些远古先民曾创造的许多灿烂的文化。我们只有将长江文化、古氐夷文化、古氐羌文化、滇文化、蜀文化,作为一种渊源于因大地震串的大山崩裂,形成了从堰塞湖到盆塞海的远古联合国的山寨城邦文明和海洋文明,才能接上轨道,走上复兴中华民族文化的道路。
3、天府学打造上古世界简史初探】
拟设“贡嘎山雪人(贡嘎山人)”,约200万年前到非洲,其杂交后代约20万年前从非洲,沿陆路和海路走出已进化到现代人种。此期的分子人类文明起源杂交迁徙图,实为围绕青藏高原与盆塞海的起落,周期流转,与后来盆塞海溃坝彻底干涸后的迁徙也有区别。这个“远古联合国时期”存在的事实,可解答中国“多地区起源”和“非洲起源”的争论,也可纠正现代人种与中国类人猿不分的错误。
远古巴蜀智人的后代,不但可以在20万年前走出非洲,回到东亚故土,重建人类进化的第二个孵抱期──远古联合国巴蜀盆塞海山寨城邦海洋文明。而且还可以早在200万年前,就走进非洲,加入到非洲人类进化的第一个孵抱期的建设和杂交。所以《华夏上古神系》书中虽说人种基因、语言基因、神话基因等三大原创,都起源于非洲,但反过来也能证明与第二个孵抱期有关。原因是巴蜀盆塞海古智人,不但因他们是来自青藏高原的雪山,有不怕严寒和耐氧的基因,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是最早吃熟食的古人,如吃烧烤的笋子虫。而烧烤的“苏、苏”声,使巴蜀盆塞海古智人兴奋得常学着“苏、苏”叫嚷。
这是人类语言起源原语中的一个集体语音。“蜀”人──吃“熟”食的人──-吃“苏”食的人──脑子会变得聪明的人──这就是类似联系最早的苏美尔人和最早最高苏美尔文明的起源──而“蜀”人、“熟”人、“苏”人,与“丝”、“瓷”的古读音相近──“丝”人与嫘祖养蚕联系;“瓷”器与陶器联系盘古陶场文明大爆炸,等等。所以当后来古蜀人的非洲杂交后代,成为全球移民、世界贸易,以及神话与宗教等交流的领跑者,是其原因的所在。
远古巴蜀盆塞海文明,建立的远古联合国的版图和地貌,与古地震、堰塞湖、盆塞海及海啸联系,复杂的变迁是古巴蜀盆地几经盆塞海、几经溃坝,到最终干涸。这与四周河流、江水入川也是有必然的联系,因为人类第二个孵抱期的青藏高原,围绕古盆塞海形成的山寨城邦海洋文明,是先于农耕文明,成为远古联合国的中心活动地区的。
此时的迁徙,实为围绕青藏高原与盆塞海的起落,周期流转,与后来盆塞海溃坝彻底干涸后的迁徙有区别。人类文明不在于人种来自哪里,而在于文明爆发的时间。作为亚洲从非洲大陆迁徙出来走得最远的一批人群,必定也是世界上最优秀的人群之一。他们定会选择条件最好的地方辟土开疆,从而在一万年前的中华大地东、南、西、北、中五方,分布起原始的部落。古巴蜀盆塞海城邦文明和海洋文明先于古希腊、古罗马,如果把当时游团、部落、酋邦组织的大联盟,比作抗战时建立的联合国,但因今天联合国多元一体、多体一元其功能的松散,是比不过那时的紧密──那时是团结救灾、抗灾造就,如今的联合国是战争对抗平衡的结果。
今天全球其他的各远古大文明,都是从巴蜀盆塞海文明走出分离,而且也都打有她的显著山海文明的区域烙印。因此人类政权现象和政权人物现象的人类文明起源,有两个孵抱期:一是非洲赤道地区,一是巴蜀盆塞海及周边东南西北中的地区。从200万年前开始人类的大迁徙,就在这两个方向有过多次的来回。再一个证据是巴蜀远古盆塞海其后干涸了的四川盆地,大围坪盆塞海遗迹海啸地貌,也类似档案记录──如果说人类最早的顶尖优势文明,起源于8000多年前的巴蜀盆塞海洋文明和山寨城邦文明,那么就能说明在西方海洋文明产生之前,就已经在四川盆塞内陆海及四周城邦之间演习操练过多时了。
A、2019年2月11日“中国社会科学网”,发表的《李后强:“天府学”建立恰逢其时》一文中说:“天府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 ──天府地质天府地貌学,主要研究四川盆地地表形态及其演化规律;在时间轴上的演变特性。天府民族学是天府学的源泉,研究盆地民族来源及其互补发展规律,等等”。
四川盆地产业特色突出。早在殷商时代,即开垦种植水稻。是中国最大的水稻、油菜籽产区。蚕桑、柑橘、油桐、白蜡、五棓子、银耳、黄连等产量均居中国第一。成都平原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平原,河网纵横,它由岷江、沱江、涪江、青衣江等八条河流冲积联缀而成,是长江流域有名的鱼米之乡。从两汉到唐宋时期,成都平原的蜀绣、蜀锦、藤艺、竹器、漆器等奢侈品营造工艺一直处于高度发达状态。在北宋时期,成都平原还出现了世界上第一种纸质货币──“交子”和银行机构──钱庄。3000年前三星堆人的浩荡迁徙揭开了这片土地萌动的序幕,金沙人盛大的祭祀昭示着这片土地文明的繁荣。
《李后强:“天府学”建立恰逢其时》一文中还说:“天府文化学是天府学的灵魂,天府历史学是天府学的归依等。四川省应该成立天府研究院,吸引全世界学者来研究天府学”。四川省社科院书记、博士生导师李后强教授说的天府学,立足的于十大原理首条的“珠峰映射原理”,实际可以把其他九条归并在内。把首条改称“泛第三极”原理,即成为真正有10条“映射”。
a、“泛第三极”原理:青藏高原是人类共同的舞台,世界淡水塔,是人类最早活动之地。喜马拉雅山的珠峰海拔8844米,世界最高,誉为地球第三极,对周边环境有重大影响,因此中国与印度人口最多,四川盆地受到珠峰映射很大,空中暖湿气流来自印度洋。
b、海拔适中原理:在中国四大盆地中,只有四川盆地海拔最低(300米至700米)。四川处于中国地形第二阶梯,但有横断山、邛崃山、岷山,有垂直分布的各种尺度的海拔高度(最高是贡嘎山7556米),使得生物种群呈立体分布,黄帝、大禹诞生在此。
c、封闭开放原理:四川四周都是高山高原,西有青藏高原,北有秦岭大巴山,东有巫山山脉,南有云贵高原,但有三峡出口,表面封闭,实际很开放,是封闭与开放的完美统一。
d、千河滋润原理:由于西靠青藏高原,四川有大小河流5000多条,黄河和长江主要源头在四川阿坝,岷江、沱江、嘉陵江、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等在四川,都是雪原淡水,适合多种生物生长。
e、内海遗存原理:四川盆地古代是大海、内海,因此地下矿物很多(石油、天然气等),三峡出口打通后才形成外流型盆地,但三峡口子很小,外界低空气流难于倒入,加上四周环山,四川盆地具有海洋性气候,适合动植物繁衍,生活舒适,人口多。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21-9-14 22:24:26|只看该作者
f、经纬趋优原理:四川处于北纬30°黄金线上(在北纬26°至34°之间),东经105°中轴线上(在东经98°至108°之间),有最佳温度和湿度(纬度45°内、经度120°内),于是有了4万年前“资阳人”和200万年前“巫山人”,多种生物发源和生存于此。
g、南北交聚原理:四川处于中国西南、西北和华中结合部,长江经济带上端,胡焕庸曲线经过四川成都,是南北丝绸之路的交点。
h、向西凿空原理:四川向西是青藏高原,向东是太平洋,向南是印度洋,是中国西向和南向开放的大门,是进入印度洋和欧洲非洲的捷径,自古就是走向海外的先锋,蜀布、丝绸、茶叶、邛杖等3000年前已经畅销西方,具有向西畅通优势。
j、移民组合原理:今日的四川人几乎都是外地人,本地原住民很少──多为少数民族或住在大山区──历史上几次大移民特别是清代湖广填四川,使得四川是中国最典型的移民省,具有包容性和互补性。
k、地质造势原理:四川位于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交界处、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地质运动复杂,产生过攀西大裂谷,发生过多次强烈地震,形成了四川人具有攻坚克难、共克时艰的品性等。
B、李后强教授的“天府学”珠峰映射原理,中国知识产权局高工王文光教授与我们交流看法时,他说:“地球上的生命物质,第一时间产生在海洋,第一时间把生命物质带到陆地的,若珠峰地区在约四千多万年和约两千多万年有两次先后的隆起,是地球上第一块产生耐寒、耐氧基因的陆地,那么许多生命物质包括人,应首出现在珠峰地区。珠峰地区的考古应加强。说不定,三星堆也许与珠峰、古藏人有关”。华夏文明是世界文明的源头的“天府学”,要建立起公认的解释的基础,就联系到新世纪考古、古史研究的突破性进展。
如2007年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考察队邓涛等专家,在喜马拉雅山西部海拔4200多米的扎达盆地中,发现的一具远古完整的披毛犀头骨和下颌骨后,推证全世界的人类起源的"动物"类,来自青藏高原雪岭地带的"雪人"类。因为这表明西藏披毛犀,有带着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基因,走出西藏,扩展到包括北极圈在内的欧亚大陆北部的干冷草原地带,最后演化为最成功的冰期动物之一。
这里还有一个重要的线索是:在4700万年前青藏藏高原形成后,2500万年前还有原先的一些河谷低地,是后来才慢慢升高的,这也揭示了古智人耐寒、耐氧源于青藏高原之因。
这后续的进展还有如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组成的古生物科考队,在青藏高原的高寒腹地班戈盆地,发现大量古生物化石,通过对这些化石研究证明:在4700万年前,青藏高原中部存在亚热带森林,堪称远古的“香格里拉”。该研究成果发现的班戈盆地化石植物群,有70余个种类是目前已知的青藏高原新生代物种,最为丰富的化石植物群,距今约4700万年。这个植物群中不少种类是该类群在亚洲乃至全球最早的化石记录。大多数最近亲缘类群分布于现在的亚热带、甚至是热带地区,说明青藏高原中部在4700万年前存在繁盛的亚热带森林植被。
这个植物群和北美、欧洲的同时代植物群相似,这表明青藏高原不仅是亚洲现代植物多样性的重要起源地之一,且在古近纪北半球的植物区系交流中起着重要作用。结合其他已有证据,青藏高原中部的“高山谷地”地貌还存在至少2500万年的。基于班戈盆地化石植物群,国内外多家科研院所结合模型定量重建当时的古气候和古海拔结果证明:在4700万年前,青藏高原中部为海拔1500米、东西走向的中央谷地,具有温暖湿润的季风气候,年均气温约19摄氏度,森林茂密,水草丰美,堪称远古的“香格里拉”。这一研究为认识青藏高原的生物多样性演化历史和地形地貌协同演化的过程提供全新的证据。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徐道一教授说:“我国西部近几百万年青藏高原不断地隆起,形成的特殊地质、地理、气象条件, 对全球,尤其对中国大陆的地貌、气候、生物等变化具有重要作用和影响。这对近万年来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也发生了重要影响──青藏高原剧烈抬升和特殊的地质构造条件,使其内部和周边地理环境具有独特性质:地形高差大,气候复杂多变,生物多样性显著,地震、火山、泥石流等灾善频繁发生,冰期、间冰期的温度反差大等。冰期这些都有利于原始人类的形成和发展”。
青藏高原的剧烈隆起对中华文明的影响──中国未来的出路,世界未来的出路,也许还寄托在青藏高原对人类/文明起源三大孵抱期的大历史统一认识上──黄河文明五千年是先进的,但它的文明源头在哪里?如复旦大学文扬教授,虽然阐述了中华文明诞生的历史,是一个“天下”型国家──“天下国家”,或称“内含天下结构的国家”──是“天下”型定居文明独有的也是必然的产物,是对“天下”型定居文明的守护,确保它不解体,不灭亡。
但文扬教授从“天下”型的中华文明,并没有追溯到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珠峰辐射原理”的远古巴蜀盆塞海山寨城邦文明第二孵抱期,对中华文明和其它远古文明的影响与塑造。当然文扬教授与李后强教授的“天府学”等中的“珠峰辐射原理”思想,是有连贯性和一致性的──也是对新时代党中央致力于共建“一带一路”,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的响应。
C、天府学涉及四川盐亭县榉溪河畔,1862年出生的何拔儒先生,解放后被四川省文史研究所聘请为文史研究员,1955年在家乡因病去世。何拔儒先生曾把《山海经》的“山海”看成“盆塞海”,《山海经》就是以“盆塞海”文明为中心的古联合国史地志书。
理解何拔儒,是他在研读老子的《道德经》和周易从“法自然”的联想,如“鸟”有孵抱期和迁徙期,由此联系到人类早期社会有两种集群社会现象──这类似“鸟”有迁徙,是由自然气候的“自手术”造就的。如果说,春夏秋冬这把“手术刀”,仅是温柔分割了候鸟的孵抱期和迁徙期;那么大冰期这把“手术刀”可就厉害了,它已分割到我们人类起源及文明的孵抱期和迁徙期。今天人类文明多地起源说,类似被冰川地质学家韩同林等,用气候“自手术”的第四次大冰期的“手术刀”分割,解答了非洲及中东孵抱期和迁徙期起源说。
其次,理解何拔儒,是他研读古文献《淮南子•说林篇》等记载:如果人类最早的顶尖优势文明,起源于8000多年前的巴蜀盆塞海的海洋文明和山寨城邦文明,那么在农耕文明产生之前,嫘祖、夸父、盘古、女娲、伏羲、蚕丛等先王,已经在巴蜀盆塞内陆海及四周城邦之间等当时各处人口较集中的繁荣之地,为今天三星堆遗址考古铺满整个“祭祀坑”发掘的众多文物遗存就作了准备。如其中包括的完整金面具、金杖、青铜“神坛”、大中型青铜器、亚洲象象牙、玉石器、神树纹玉琮、朱砂彩绘觚型尊、铜扭头跪坐人像、精美玉刀等珍贵“国宝”,以及提取到已炭化的丝织物遗存、种植大米和小米等粮食作物遗存,就已经打造、演习、操练准备等待多时了。
北京《山海经》专家王红旗教授,2002年在《文史杂志》第1期发表《三星堆人有望远镜吗》,说三星堆青铜纵目人像的凸出眼睛类似望远镜的表达。2015年我们借参加北京炎黄研究会自然国学讨论会,采访过他。王红旗的回答是,他是河北桑干河畔人。从小听到家乡有黄帝与蚩尤涿鹿之战、炎黄阪泉之战的传说。涿鹿和阪泉就在桑干河地区,因此他最早关注海洋变迁,认为是东海曾上涨到过西边的太行山;炎黄才向西边迁移的。
但1993年《嫘祖研究》出版,盐亭嫘祖故里传说黄河曾流入四川,有过远古巴蜀盆塞海山寨城邦海洋文明,他开始觉得有些靠谱。他说,《山海经》里的烛龙,为司日月的纵目神,与三星堆青铜纵目人像是联系的,那么作为观测天象使用的窥管或类似工具,在三星堆时期已经出现是有可能的。因为他曾联系《淮南子·泰族训》篇中的“金目射准”,《庄子·秋水》篇中的“以管窥天”及成语“坐井观天、井底之蛙”──“蛙”也是凸出眼睛的。如果远古巴蜀人挖水井,发现类似扁圆鹅卵石样子的水晶石,加之打井吸水用有长管竹筒,久而久之发明“以管窥天”类似今日的望远镜,是有可能的。
王红旗教授的道理是:冯立升教授在《中国古代测量学史》中指出,“金目”在汉代又称“深目”,并推测“金目”可能也是窥管一类的测望工具。它是一种有刻度的两节窥管,能够自由伸缩的用于测量距离远近和山峰高低的仪器,它的前身应当就是三星堆青铜面具上的纵目。事实上中国远古时代的测量仪器,可以追溯到伏羲、女娲手中持着的规和矩,如伏羲画卦可能也与方位的判断有关;所谓女娲用绳“造人”的绳,实际上也是一种长度测量尺。
四川阆中有伏羲母亲的传说和有关伏羲、女娲的汉砖画像发掘。川西雅安碧峰峡有女娲的传说。伏羲、女娲故乡有传说在甘肃天水。从甘肃天水到四川阆中、雅安的可行性,是在“立足山海时期”的公元前5070-4170年,属于远古巴蜀盆塞海山寨城邦文明,他们都类似远古联合国秘书长的伏羲和女娲,也是盆塞海商船队伍的头人、大老板。航海商贸需要“望远镜”,有需要又有独天得厚的材料──川北平武等地有水晶矿石,浙江学者钟毓龙先生的《上古神话演义》一书认为,上古黄河曾因地震地裂从剑门关流入四川。可以设想在形成盆塞海之前,随河流冲涮水晶矿石有大小鹅卵石类似水晶镜片,被伏羲和女娲的航海商队人员收购获得,有水晶镜片和竹管,做望远镜不难。

6# 青城山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21-9-14 22:26:28|只看该作者
D、中国人祖先,不需都经过古尼人和丹人杂交,联系2020年南加州大学的埃里克•塞弗特教授等宣布,在秘鲁的亚马逊雨林中找到了四枚牙齿化石,这种猴类品种属于非洲现已灭绝的灵长动物科“副猿”的一种全新的、只有罐头大小的猴类,是曾“撑着竹筏”从非洲成功跨越大西洋途径1440公里到南美的哺乳动物—可能是搭乘海岸边在风暴中折断的植物漂洋过海的──即使今天打开地图,如果走海路看早在遥远的古代,虽然印度洋上的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是阻碍东西方来往的一片难以逾越的水域,但在这上面的亚非大陆,索马里、阿拉伯、波斯和印度西部沙漠,一直伸展到海边,早在第一个孵抱期世世代代在海边和海上生活的智人,逐渐发现了印度洋的秘密。
因为注意太平洋上的土阿莫图群岛的民族起源,以及细察埃及有大金字塔内壁画上的芦苇船图形,能说明大洋可能不足以成为古人类往来的障碍,他们很可能就是乘坐芦苇小船漂航往返的。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迷航的独木舟,在漂洋越海的途中被大海所吞噬,真正实现往返的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有趣的是,在与大海完全隔绝的巴蜀各地,都发现有一种像船的棺材悬在悬崖上,而并非东南的海边。
很可能5000多年前巴蜀还是内陆盆塞海,那些侥幸逃生的人类的非洲祖先,经阿拉伯海的洋流乘独木舟之类的工具到印度,从印度到缅甸,缅甸到云南,云南到广西,北至内蒙古,特别是进入中国后,就迁居到水草丰美、适宜于渔猎生活的巴蜀内陆盆塞海,挖崖墓,或按照曾在阿拉伯海湾生活的方式制造了这些像船的悬棺的独木舟。
因此20万年前生活在非洲的人类祖先迁徙到中国,如果走的是海路,就不需要10到15万年──仅用被古尼人和古丹人杂交,挑战“非洲起源”说难于成立。由此也不难想象今天全球其他的各远古大文明,又都是从巴蜀盆塞海文明走出分离,而且也都打有它的显著山海文明的区域烙印──人类政权现象和政权人物现象的人类文明起源,有两个孵抱期:一是非洲到中东的地区,一是远古巴蜀盆塞海及周边东南西北中的地区。即从200万年前开始,人类的大迁徙,就曾在这两个方向有过多次的来回。即反之渡盆塞海到南边云南,进入缅甸,沿印度的恒河水,横穿印度出海,乘阿拉伯海的季风,进入波斯湾,再沿海峡到达阿拉伯半岛和幼发拉底河流域,是第一代苏美尔蜀人的来源。以后又从埃及和两河流域渡过地中海,先后在克里特岛和西西里岛等复制“远古联合国”的巴蜀盆塞海山寨立足起的城邦文明和海洋文明。巴蜀远古盆塞海其后干涸了的四川盆地,大围坪盆塞海遗迹海啸地貌,就类似档案记录。
再分析远古大地震串形成巴蜀盆地内的堰塞湖到盆塞海,又由大地震引起的不同阶段的巴蜀盆塞海长江三峡的几次大的溃坝──溃坝会冲走大量的人和财物,活着留下失去亲人和东西的人群中,会有人组织一部分人商量一起到下游去寻找,最终会有人留在下游“积水区”生活,他们带去古巴蜀盆塞海山寨城邦海洋文明,并有所发展──称这种“积水文化”,会形成长江中下游东西相像的两个古丝绸文明文化区,构成了长江与黄河流域古地貌和历史形成的不同,这为解读这些地区的考古文化面貌和结构关系,有更清楚的认识。
人类起源和文明起源,可能存在共同的交叉点──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化历史上,人类起源/文明存在的三大孵抱期:(a)第一孵抱期在非洲;(b)第二孵抱期在亚洲;(c)第三孵抱期在欧洲。
第二孵抱期和第三孵抱期的统一,仍然是在第二孵抱期人类命运共同体团结抗灾,以及民族文明冲突中,打造出的“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初心。第一孵抱期在非洲,人类统一的全球人种之间有“杂交”。智人统一后迁徙生存分为黑种人、白种人、黄种人,不具有这种先进性的古尼人和古丹人等,都最后消亡了。时间是从第四大冰期的200万年前,到20年前大冰期转暖,人类从非洲走出。
孵抱期地点在非洲大陆赤道附近。第一孵抱期主体是“黑人”,打造的“福流”特征为统一的全球人种和迁徙生存。上海复旦大学副校长金力院士等科学家,通过分子生物学基因考古方法实验检查,发现出现在中国境内的古人类,包括直立人、早期智人、现代人化石在演化时间分布上具有连续性,空间分布上南北都存在;且不仅如此,中国的古人类在体质特征、文化遗物上(如发现的石器制作技术)也是一脉相承的。这一切体征,与第一孵抱期的“非洲起源”观点相合。
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的王传超教授,是金力院士的博士研究生,后获德国马普所博士后受其影响,认知有了变化。如王传超教授说:“我们的祖先是谁……可以追溯到30多万年前的非洲。大约5万多年前,他们离开非洲,到达了中东和近东,碰到了尼安德特人──尼安德特人是在23万年前就出现在欧洲的一种古人类。通过与尼安德特人的DNA比较,发现我们都带有2%-3%的尼安德特人血统。我们的祖先在和尼安德特人混血之后,一个分支走向欧洲,变成现在的欧洲人;另外一个分支继续向东,沿着海岸线走到了亚洲。他们又碰到了另外一种古人类丹尼索瓦人──丹尼索瓦人跟尼安德特人生活在同一个时代。经过和丹尼索瓦人混血,到了9000年左右,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独立发展出了农业,开始了非常稳定的定居的生活。随后一批人群走上了青藏高原等地,和那里的土著人群混合,逐渐变成了现在的藏族、彝族和纳西族。另外一个分支走向东边和南边,逐渐变成了汉族人群──长江流域的人群的迁徙到了中国东南,跨过台湾海峡再由台湾到东南亚。另外一个分支走向了中国西南地区,逐渐演化成了现在的壮族、侗族和水族”。
但他之前从第一个孵抱期到第二个孵抱期的DNA基因考量工作,王传超教授的DNA研究并没有发现“川西羌语支人群的遗传结构”祖先,都经过古尼人和丹人的杂交──2015年王传超博士等基因考古人员,按照知情同意的原则,在川西采集的407个健康无关个体的血样。同时他们的研究是由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伦理审查委员会审核通过,并与受试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的。这407份样本分属四个群体:47份取自丹巴县尔龚语人群,43份样本取自道孚县八美镇尔龚语人群,124份样本取自新龙县康藏人群,193份样本取自雅江县河口镇的康藏人群。使用天根生化DP-318试剂盒进行全基因组DNA提取,并没有德国马普所定义的古尼人、丹人基因。
第二孵抱期最早打造全球的国家和文明形态,这种互动及双向的年代在第二孵抱期。时间是从第四大冰期的20万年前转暖,人类从非洲走出,到发现“资阳人”头骨化石定位的3万前开始加速,结束于张献忠农民起义,即张献忠兵败牺牲于四川盐亭-西充边界凤凰山的1647年,与张献忠出生的1606年之间。
孵抱期的最初主要地点,在远古巴蜀盆塞海干涸前后的盆塞海内的山寨城邦及四周的大陆省份。第二孵抱期主体是“汉人”,打造的“福流”特征为统一的国家形态和文明传播。“2020珠峰高程测定”向全世界公布,中国和尼泊尔科学家团队开展科技合作,历史上首次共同确定了基于全球高程基准的珠峰雪面高程8848.86米。将为珠峰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自然资源管理、地质研究与调查、地壳运动监测、气候变化和冰川冻土研究等领域提供宝贵、翔实的第一手资料;除外也是对泛第三极第二个孵抱期“珠峰映射原理”的宣示。
由此把“天下”型国家起源的历史,限定在中国东部、中原和夏商周时代,这就有个缺陷──类似“维京人”的“西方优秀论”,是一个中华文明一直是“中原优秀论”。这无形与如今古DNA学界有人认为,汉藏语系起源于中国北方,以及古丝绸文明起源于东北亚等研究,一同提供了误导。这类考古,实际暗中是帮德国马普所等西方作宣传“维京人”优秀──认为欧洲古尼安德特人和西伯利亚古丹尼索瓦人,比“北京人”厉害──汉藏语系人群的基因突变,有可能是被尼人和丹人杂交的“洋娃娃”人;这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复兴相悖。
4、三星堆考古不能“刻舟求剑”】
2021年新华社成都9月9日电,记者童芳发表题为《三星堆最后“盲盒”揭开──象牙、玉器琳琅满目》的文章报道:经过数月发掘,三星堆最后两个“盲盒”7号、8号“祭祀坑”,露出厚实器物层,发现数百根象牙、玉器、金器、前所未见的青铜器,复杂程度前所未见。
这一组“CP”的7号和8号“祭祀坑”,坑中铺满了象牙、青铜器、玉器等珍贵文物,琳琅满目,层层叠叠,目之所及非常震撼。特点之一是象牙非常多,7号“祭祀坑”已经暴露出来的象牙已有180根,8号“祭祀坑”已有202根,这还不算埋在下面尚未露出的。尤其在坑中央的部分,象牙有好几层,几乎是密不透风的,下面什么器物都看不到。7号“祭祀坑”还有一个特点是玉器多,其中包括玉璋、玉凿、玉斧、玉瑗等,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满满的一层几乎都是玉器,数量让人震惊。甚至还有好几件前所未见的玉器。
8号“祭祀坑”有厚实灰烬层,考古学家们花费了长达4个月的时间来清理,从灰烬里清理出3000多片青铜器碎片、280多件玉器、超过360件金箔器等。在参观者看来,表层的碎片似乎有点可惜,价值不高。但专家们认为,这些碎片对研究当时的祭祀文化、流程具有很高价值。一些大型青铜器在象牙层的表面露出来,其中一件神坛造型之复杂,内容之丰富,就连考古学家都感到震撼。这件神坛与1986年三星堆发现的神坛完全不一样,已经露出三层正方形台基,台基上有姿势迥异、大小不一的青铜人像造型,有的身着飘带彩衣、翩翩起舞,有的小腿布满文身、肩扛祭品……神坛上还有一只戴着“项圈”的神兽。这件神坛旁边还有一只目前发现最大的三星堆“神兽”,相当于成年的柯基犬大小,大眼宽嘴,细腰粗腿厚臀,看起来非常可爱。神兽头上的独角还顶着一个平台,平台上站立着一个青铜立人。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7#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21-9-14 22:27:26|只看该作者
它不只是一个单独的器物,更重要的是它描绘了一个祭祀场景,代表着三星堆的人对于世界的理解。此外,8号“祭祀坑”还发现了见证中原文明和古蜀文明交融的朱砂彩绘青铜尊、面部彩绘的青铜人头像等。目前7号和8号“祭祀坑”只是刚揭开“盖子”,更多精彩文物尚待揭晓,好戏还在后头──问题是,三星堆城邦灰坑埋藏层层叠叠、密不透风、数量非常震撼的铺满碎片等珍贵文物,真的只是在三星堆做祭祀场景才留下的象牙、青铜器、玉器等吗?
其次没有必要把四千多年前三星堆文明的文物遗存,只作与“中原文明的文物遗存”进行类似“朱砂彩绘青铜尊、面部彩绘青铜人头像”的对比──我们说的“三星堆考古不能‘刻舟求剑’”,是这里的“舟”,如果是指“历史的进程”、“历史的真实”;这里的“剑”如果是指发掘找到的真实“文物”、“遗存”,那么舟行,“剑”掉落时,在舟边刻“印记”;和在停舟后,从“刻印”的地方下河到水里去找“剑”,是不统一的,所以不能“刻舟求剑”。联系寓言故事《刻舟求剑》:“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这是含讽刺人的寓言。
三星堆考古与寓言故事《刻舟求剑》说的有一点不同:是类似在舟行停顿的地方,发掘找到了真实的“埋藏层层叠叠、数量非常震撼的铺满碎片等珍贵文物”,如果这类似“刻舟求剑”寓言说“剑”,反过来考古才在“舟”边刻上“印记”。我们说“三星堆考古不能‘刻舟求剑’”,是指不能做这类《刻舟求剑》的反复循环,在“舟”边刻上“印记”的地方去找“剑”,或者与“剑”无直接关系的“舟行的河流” 的地方去找“剑”。因为“舟”如果类似“时空阶梯”要作三星堆考古的历史研究,拟设类似三星堆7号、8号“祭祀坑”发现数百根象牙、玉器、金器、青铜器等精彩文物,代表起源于五千多年前“珠峰辐射原理”的远古巴蜀盆塞海山寨城邦海洋文明,那么和之后的近五千多年黄河中原农耕文明的先进,并不矛盾,而且是真正在挺黄河文明的先进。当然很多田野考古舟行不大,刻舟求剑能统一。
1、三星堆考古不“刻舟求剑”其“剑”分布范围
即用寓言故事《刻舟求剑》比喻“田野考古”,绝大多数田野考古都是是在发掘出古遗存的地方,以此为中心展开考古的历史研究的。它们之所以可行,是这里的“舟”和“剑”移动不大,是统一的。
但如果把这里的“舟”,我们用来指类似三星堆7号、8号“祭祀坑”发现数百根象牙、玉器、金器、青铜器等精彩文物。而“剑”反而是指“时空阶梯”类似的三星堆考古历史的研究──纽约州立大学常炳功教授解释他的“时空阶梯理论”时曾说:“中国的青藏高原以及地貌的特征,地球大气场导致嫘祖--黄帝及其以前时代的文明所在地就是四川。三星堆文明的挖掘,可能让我们重新认识人类文明的起源和格局,进一步有力佐证远古巴蜀盆塞海山寨文明,是世界四大文明的源头──包括埃及金字塔群、大西洋亚特兰蒂斯遗址、玛雅文明遗址、三星堆遗址、诺亚方舟遗址等”。
但“时空阶梯”发展的先后顺序,被短视的某些“现实主义”遮盖了──以为存在“珠峰辐射原理”产生过的文明,会影响后来北方“黄河文明优秀论”的根基,认定远古巴蜀盆塞海山寨城邦文明失落后出现的贫瘠,是一直就存在的。其实远古巴蜀盆塞海山寨城邦文明后来的失落,有它的必然性和自然性──即它本身内部存在的自然和社会的遏止力量,例如远古巴蜀盆塞海的逐渐干涸;顶尖优势的智力、技术、资源等,不断地分流、扩散、迁徙;周边崛起民族的成功入侵。这种周而复始的“以弱胜强”的历史进程,是从无阶级社会进入有阶级社会,而保存下来的挥之不掉的“突出政治”的意识形态的原因。
如扬雄称上古之纪,蜀地尚处不晓文字,未有礼乐的蒙昧时期。然而在他家乡目前,就发掘出著名的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以及宝墩等五座古城遗址。在他北上京都途经绵阳,逗留住宿之地的永兴普明,目前也发掘出大型豪华的汉墓。但杨雄也像懂新闻报道有强烈的意识形态选择规则一样,他只认京都、府地的繁华,其他偏远之地或过时的先进东西,推荐报道都难言之。这种“突出政治”的意识形态延续到近代,中华五千年前的早王朝文明,几乎被旧石器时代或新石器时代、母系氏社会或父系氏社会、仰韶文化或龙山文化等史观否定掉。
前面说:“把今广汉三星堆遗址考古发现的古青铜器等遗物,不看成全是当时当地用的祭祀器物或当地上层使用的东西,而定位于是在远古郪国境内回族先民收购转移,先后集中在三星堆境内。直到公元前316年秦国大夫张仪、都尉司马错伐蜀灭郪国建立蜀郡,以成都为郡治等各种社会、自然原因,才停止销毁、转移而被埋藏留在今广汉地区的”──这种研究是受刘文传主任写的《李珣研究》类似挖出个“三星堆”的启发──因为在我国最早的所有典籍中,并没有广汉三星堆历史的记载。而在考古李珣(公元896--960)的研究中,大量材料揭示回族先民李珣,是五代十国时前蜀梓州郪江镇(今四川三台郪江镇)人。为啥说是“郪江镇”?
三台县历史悠久,在春秋战国时期还有郪王国,国都在今三台县郪江镇。传闻远古巴蜀盆塞海山寨城邦时,郪国都城郪江镇主要从事远古联合国的青铜器等生产制造、发放销售、回收。这部分先民早来往于郪国和阿拉伯地区──来来往往,“郪”同音于“妻”,与妻子回娘家的习俗相似,也许“郪国”得名,就源于郪王城住着的是大多数家庭是远古联合国上层的内亲,掌握着贵重交易品的制造、发放和远洋贸易。但在盆塞海遇自然灾害不断,并干涸后随着权力中心的转移,和在人类第二次分散向世界各地的迁徙转移时期,郪王城的大部分能工巧匠和生意人,成为指导指引一批一批的蜀人,并跟随进入缅甸,沿印度的恒河水,横穿印度出海进入波斯湾,再沿海峡到达阿拉伯半岛和幼发拉底河流域,以及又从埃及和两河流域渡过地中海,先后在克里特岛和西西里岛等,去复制“远古联合国”的巴蜀盆塞海山寨立足起的城邦文明和海洋文明的向导。
这与远古巴蜀盆塞海山寨城邦时,郪王国都城迁徙转移到安息国等西方的回族先民的帮助也有关。他们也知道郪国临近盐亭的西陵国,是嫘祖改良女娲时被当为货币生产的丝绸,转型开发普及为高价值的丝绸商品的。因大宛以西到安息国等西方,都不产丝,也不懂得铸铜、铸铁。是汉朝的使臣、散兵和郪国来回的“回回”人,把这些技术传过去的。中国蚕丝和冶铁术的西进,对促进文明的贡献甚大。这有书为证,据《山海经》卷第十六记载:“有赤国郪氏,有双山”。
而据《太平寰宇记》载:“汉旧郪县城在今县(指今三台县城)南九十里,临江,郪王城基址现存,以郪江为县名”。郪江崖墓群系中国四大汉墓群之一,199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著名的郪江汉墓,散落在以郪江镇为中心的河湾山峦间,主要分布在金钟山、泉水坝、松林嘴、天平土、银杏沟等处,经普查有上万座。
我国最早的典籍《山海经》卷第十六书中,也有写成“有赤国妻氏,有双山”经文的,即“妻”也作“郪”。有注释说:“赤国妻氏:游牧国犬戎氏族。双山:指双山部落。译文:有一个西周之国,是姬姓的古老国家。有一个叫府谷的集镇,那里是叔均的部落。北方地区有一个海则部落,海则部落是姜嫄地区的部落国。海则的北面是台玺部落,酋长是叔均。叔均创立了台玺并兼并了海则部落国,开始建立国家。包括有游牧国的犬戎氏族,有双山氏族”。“赤国”指远古回族先民会“红铜”生产、制造。“犬戎氏族”──这也是指最早从远古巴蜀盆塞海山寨城邦郪国,转移搬迁出去部分走得不很远,又回迁的回族先民,他们已经成为类似的放牧民族,但没有忘记“用铜壶烧水泡茶喝”的习惯。“双山氏族”──这是指三台县临近盐亭的“西陵国”──在盐亭嫘祖故里和盘古故里的玉龙镇境内,有著名的“衣落山”,因分有“大衣落”山和“小衣落”山,而称为“双山”──它之所以著名,是从古至今在盐亭,有家喻户晓衣落山《金二伯射黄帝》的传说,还有传闻汉代天文学家落下闳,是盐亭地区西陵氏金二伯的后代──传说金二伯就叫“金落下”,不但会冶金制造青铜像而且会观天象。
公元前3148年,金二伯反对嫘祖与黄帝轩辕完婚 ,反对嫘祖改变“远古联合国”领袖人选方法,把政权交让给轩辕氏,把“远古联合国”总部迁移到中原,企图射杀黄帝。因实践证明金落下是错误的,所以传说后来金二伯自觉找到嫘祖和黄帝,跪在他们面前“负荆请罪”。
令人震惊的是,1995年3月18日盐亭县金鸡镇农民岳大登、杨华茂、岳树伦等人,在金鸡镇烟台山顺天寨挖出一尊十分古朴的高约60厘米的青铜跪俑,初定为“金二伯铜像”。原绵阳市团委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颜晓亚摄影师,认为很有价值。后四川省博物馆雕塑院名誉院长叶毓山教授,已鉴定是比三星堆更远古的青铜像。
郪国史论在古代川中这块土地上,有没有郪王国?这个问题,在部份人心目中,至今还是一个疑问?有学者研究查考,答复是有的。郪王国的郪,首先见于《汉书•地理志》:广汉郡汉高帝置,有郪县。《汉书•地理志》说:“昔在黄帝……方制万里,画野分州,得百里之国万区。是故《易》称‘协和万国’,此之谓也”。《晋书•地理志》说:“晋黄帝行天下,方制万里,得百里之国万区,则《周易》所谓‘首出庶物,万国咸宁’者也”。由此观之,在战国以前,中国国内的国家,其变化规律是由多而少,由万国而千国,由千国而七国。由小国而大国,由几十里之国而兼并成数千里之国。
郪王国在上古时代,当是万国中的一个。在商周时,当是千国中的一个。从郪王国这块土地最早的人类活动说起──在郪王国这块土地上,多处发现古生物化石,如在郪王城东2公里的鼓楼山上,有古代杉木化石,化石直径约半米。在郪王城东20公里的干坝王,1958年也曾发现恐龙骨化石,直径约20公分。在郪王城西北70公里的中江县城东,唐代人曾在玄武山,发现恐龙化石群。在郪王城北50公里的印盒山挖绵纺厂基脚,在10多米深的羊肝石岩层中发现猛象齿化石。在郪王城东北50公里的双乐乡因修人民渠渡槽,在挖基脚时,在3米深处发现犀牛齿、骨化石。这些都说明在郪王国这片土地上,在远古时代,林木茂密,恐龙爬行,巨兽成群。

8#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21-9-14 22:28:34|只看该作者
在郪王国这片土地上,除古代动物外,还有古人类活动的遗迹。在郪王国西南边境约50公里的资阳县黄鳝溪,1951年曾发现“中国新人化石”,考古学家命名为“资阳人”。人要是活动的,在距郪王城50公里的射洪柳树镇,也曾发现过古人类头骨化石。在郪王城北50公里的县城牛头山下,1971年修人民旅社曾发现新石器时代的经过人工打磨过的石斧。在郪王国城北50公里的火烧沟,曾发现战国时的铜戈。从古人类化石和古人类遗迹遗物看,郪王国是古人类活动的地方。再从古蜀国疆土看,《华阳国志》说:“七国称王,杜宇称帝,号曰望帝,更名蒲卑。自以功德高诸王,乃以褒斜为前门,熊耳、灵关为后户,玉垒、峨眉为城郭,江、潜、绵、洛为池泽,以汶山为畜牧,南中为园苑。”由此可见蜀国领土,东南以江、潜、绵、洛为界。
刘琳教授注云:“江,岷江。潜水,一说西汉水,一说潜溪河。绵水,流经的绵远河。洛水,即什邡石亭江。今之中江、郪江以及涪江中游地区都不属蜀国土地,而是郪国领土”──郪国境内有郪江贯通郪国西南部;五城水(亦名玄武江、中江)贯通西部,至北伍城(今三台)汇入涪江;梓潼水贯通郪国中部、东南部。这些河渡两岸都是大小不同的冲积平原。在渔猎时代,有充足的鱼类、鸟兽,足以养活郪国人民。在农牧时代,有充足的粮食和畜产品养活郪国人民。
郪国境内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首先是盐。《华阳国志》说:“郪县有山原田,富国盐井”。富国,当是郪国的产盐丰富区,赵宋时,置“监”就是以《华阳国志》所说的富国命名。监在今三台县南90里,即今安居镇。据《元和郡县志》记载,郪县有盐井26所;通泉有盐井13所,以赤车盐井为最著名。盐亭县也因近盐井而得名。蓬溪县有盐井13所。据记载郪王国产铜的地方很多,《元和郡县志》说:“飞乌县,本汉郪县地,哥郎等八山,并出铜矿”。“铜山县,本汉郪县地,有铜山,汉文帝赐邓通蜀铜山铸钱,此盖其余峰也。历代采铸。调露元年,因废监置铜山县”。在商周时期,郪人的祖先濮人曾参加周武王伐纣的战争。
现在再来看郪江古镇,位于四川三台县城南47公里处,南临郪江,东滨锦江,建于两江汇合处,向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这个有7000多年历史的老镇,在远古巴蜀盆塞海干涸后,随之游牧的郪国和双山族的西陵国上层之间,即使曾经有过小摩擦也被淡忘。这时还有《资治通鉴》卷八十五载:很早以前,郪人先祖还有从云南迁徙来到巴国和蜀国之间的回民濮人,在郪江河边建立了郪王国。这时古郪国在巴国和蜀国之间的蜀国东南边。《三台县志》载:商周时期,郪国人的祖先濮人曾参加周武王伐纣的战争──周武王伐商的公元前1066年,武王姬发载着文王木主去伐纣,二月底攻入朝歌城灭商。
濮人参加武王伐纣战争后得到封赏,势力和支系都有很大发展,大部分人留在今天的三台、中江县一带。在春秋战国时,这里也仍还是郪国的都城。但在公元前316年秦国大夫张仪、都尉司马错,奉秦惠王之旨从石牛道南下伐蜀,途中“顺便”灭了郪国。秦以蜀国土地建立蜀郡,以成都为郡治,郪为蜀郡所辖之地,不再是一个独立王国。但在这之前《山海经》记载:“有赤国郪氏,有双山”的时候,川内郪国所领地区比三星堆城邦所领的范围更大。而川内郪国所领地区也比黄河中原农耕文明更接近三星堆城邦,由此影响力更大更早。
如果以郪江镇为中心,到广汉三星堆的距离为半径画圆,那么圆弧西边圈线外靠近成都金沙遗址;圆弧东边圈线内靠近盐亭金孔区的嫘祖故里和临近的盘古故里──三星堆的文物与此地转移有关吗?
传闻远古巴蜀盆塞海山寨城邦时,郪国都城郪江镇主要从事远古联合国的青铜器等生产制造、发放销售、回收。这部分先民早来往于郪国和阿拉伯地区──来来往往,“郪”同音于“妻”,与妻子回娘家的习俗相似,也许“郪国”得名,就源于郪王城住着的是大多数家庭是远古联合国上层的内亲,掌握着贵重交易品的制造、发放和远洋贸易。但在盆塞海遇自然灾害不断,并干涸后随着权力中心的转移,和在人类第二次分散向世界各地的迁徙转移时期,郪王城的大部分能工巧匠和生意人,成为指导指引一批一批的蜀人,并跟随进入缅甸,沿印度的恒河水,横穿印度出海进入波斯湾,再沿海峡到达阿拉伯半岛和幼发拉底河流域,以及又从埃及和两河流域渡过地中海,先后在克里特岛和西西里岛等,去复制“远古联合国”的巴蜀盆塞海山寨立足起的城邦文明和海洋文明的向导。
2三星堆考古不“刻舟求剑”其青铜器如何制造
天府学打造上古世界简史初探,要解决三星堆考古不“刻舟求剑”的难题──类似三星堆考古每件青铜器出自哪里?离不开类似德国马普所帕博教授发明的那套顶尖的解决古DNA污染的实验室全基因组测序的捕获技术,当然这必然要涉及放射性元素考古。
铜同位素分析法是一种新兴的考古示踪法,尽管自然界铜同位素的变化较为复杂,且铜同位素地球化学还处于形成发展阶段,但铜同位素分析法在含铜器物的产地研究中,随着铜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的深入及分析技术的进一步提高,铜同位素分析法在考古研究中,已显示出了较好的应用前景。
a、比较铜同位素示踪法与三星堆及郪国
2021年3月28日《江南都市报》记者李巧报道:三星堆遗址考古勘探发掘的数十件造型奇特精美的青铜器宝物,与江西樟树吴城遗址一样──这些造型奇特的金杖、青铜神树、金面罩等,只占据了三星堆出土文物的一小部分;和青铜神树同时出土的青铜尊,都极具中国特色,与中原地区出土的同类器物几乎一样。吴城文化研究学者彭印教授说:“不论是‘三星人’还是‘吴城人’,实际上都是先秦古人在当地留下的活动遗迹。他们与当时的中原文化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当时长江流域地域文化的典型代表”。
2012年中国科技大学科技考古实验室主任金正耀教授,在《中国铅同位素考古》撰文称:四川三星堆和江西吴城两处遗址所出的铜器都属于特殊铅器物,都使用了同一来源的金属原料。三星堆、吴城冶炼青铜器时采用的矿产原料,是一个地方产出的。而位于江西瑞昌铜岭的商周铜矿矿冶遗址作为考古所见商代唯一一处采铜遗址,既可能曾向四川三星堆输送炼铜矿石,也很可能是远在中原商王朝王室的“御用”铜矿。通过同位素测试研究,发现出土于河南安阳,即商朝晚期都城遗址殷墟中的青铜器,有一部分可能是用位于江西瑞昌铜岭的铜矿石铸成的。对三星堆与金沙遗址、汉中城洋、吴城遗址出土铜器的合金成分作比较分析,也发现在上述所有商代遗址中只有三星堆和吴城出土的青铜器测试数据显示,它们都含有同一种“髙放射成因铅”的特殊铅,又叫异常铅。“即相隔千里的三星堆、吴城两地,其先秦古人在炼铸青铜器时集中使用了同一种金属原料”。是吗?
虽然有研究者也指出:在三星堆遗址发现的青铜纵目面具、吴城遗址发现的双人神人青铜面具,既与商代大兴巫术的风气有关,也包含了浓郁的本土特色。但在三星堆遗址中,因出土的众多青铜器中数量就超过了一吨,如果按照当时冶炼技术进行统计的话,即便是在附近有矿石的地方,也需要几千吨。虽然现在的四川铜矿石的储藏量比较丰富,但是在当时并没有发现与三星堆同一时期的开采痕迹,锡矿更有着不明的来源,也没有发现当地有过冶铸作坊。即便是后来在西周时期以及春秋时期,也没有找到有关于古代铜矿以及锡矿资料的记载。那么存在于这些遗址上的青铜原料到底来自于哪儿呢?青铜器是苏美尔、古埃及文明起始的标志之一,也是其迅速发展,成为人类文明的发源地的主要推动力。与殷墟几乎同时的是四川广汉三星堆青铜器;此前,虽然有青铜器零星出现,但是时代和产地存在疑问。
更为关键的是,迄今为止我国境内发现的最古老的青铜器,其铅同位素与我国发现的其它青铜器有着明显的差异──这种高放射铅同位素只出现在殷商青铜器中。商晚期和周以后的青铜器同位素才在国内都能找到类似组成的矿床。从事铅同位素研究的著名地球化学家,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朱炳泉教授认为:“国内没有具有这种铅同位素特征的铅矿”。中国科技大学金正耀教授也认为:“在我国境内除了云南边陲的金沙外,没有见到这种铅同位素组成的矿石”。
但对于殷商青铜器高放射成因的铅同位素,金正耀教授还认为:“是武丁王时期,他的妃子之一,著名的女将军妇好能征善战。是她通过征战获得的战利品,或者是从云南金沙附近购买的”。在国内对三星堆青铜器研究采用放射同位素成因方法,发言有底气的学者,基本上都在发达国家培训过。如博士生导师孙卫东教授,1966生,江苏人。1986-1999年在中国科技大学读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1999-2003年获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地球化学专业博士。2003-2004年作德国马普化学所博士后、洪堡学者。2004年回国到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工作,现任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深海极端环境与生命过程中心主任。他提出俯冲洋壳部分熔融产富硫酸生富铜金岩浆、磁铁矿结晶还原硫酸根成矿的斑岩铜金成矿理论,认为铜可能是人类最早冶炼的金属,是古文明的一个重要的判别指标。现在公认的世界四大古文明都拥有灿烂的青铜文化。
所以孙卫东教授也有疑问:“真的是我们的祖先从云南南部边陲买来青铜器的原料,或者是通过战争缴获制作了商朝早期的青铜器?云南和河南的殷墟之间相隔万水千山,古人是如何跨越秦岭、长江等天险,到云南南部大量开采、运输青铜原料的?中原地区与四川盆地之间的联系是秦人打通秦岭后才真正建立起来的;到唐朝时,李白还写了著名的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而从四川到云南南部也还有千山万水”。朱炳泉教授和广州大学常向阳教授,因发现殷商早期青铜器的高辐射成因铅,与云南金沙的铅高放射成因铅,分布在不同的演化线上,也从根本上否定了这种可能性。如果商的势力范围内没有制作青铜的原料,我们的祖先是如何发明青铜技术的?如果不是外来的,就无法解释这些铅同位素数据”。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9#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21-9-14 22:29:18|只看该作者
b、以三星堆到郪江镇为半径作圆内有铜吗?
人类最先使用的金属,应该是在自然界中能直接找到的。自然铜虽储量比自然金和自然银大很多,但分布范围很局限,是富铜流体遇到大量还原物质时出现的,主要分布在美洲。四川峨眉山,也有少量自然铜产出。广元青川县至今设有黄金局,主矿白水金矿还属央企。
《山海经》载“有赤国郪氏”,这是以炼制“红铜”闻名的“赤国郪氏”中的一支回民先祖。有人说:“在三星堆遗址出土的众多青铜器中数量就超过了一吨,如果按照当时冶炼技术进行统计的话,即便是在附近有矿石的地方,也需要几千吨”。这种怀疑,其实细分析,远古巴蜀的能力还是足足有余的──一是三星堆出土的众多青铜器,不是一齐在三星堆同一地点、同一时间生产的,而是古郪国的回回先民,在古西陵国和郪国等境内众多衰落山寨城邦,收集到三星堆的。
如果不是同一地点,也不是同一时间生产的,就不需要大的铜矿场,也不需要大的青铜器生产作坊。据《嫘祖研究》书中介绍,嫘祖养蚕和炼铜技术是联在一起的,首先是炼铜燃料“杠炭”的发现──在川北地区天生柞蚕的青杠树,木头很硬。把青杠树棒埋土作封闭的窑中经过燃烧炭化,就称为“杠炭”。1956年我们到罐子沟完小上学,路过玉龙中峰寺一处青杠林山坡,就看见这种大规模燃烧炭化的方法,很惊讶。问其起源,这里有人把我们带到青杠林半坡一处裸露的石崖下,这里有一个被开挖像小屋大的石腔,崖层是片状叠加的。在叠缝之间不时露出的一小片小片的煤炭板块。我们后来明白,古西陵国的先民是受此得天独厚启发的发明,还使上古冶铜技术也发生了一场革命──“杠炭”比木炭是一种燃烧时间长,并能产生较多热量的燃料,且不说添加那一小片小片的煤炭块一起燃。
其次,这里很早就采用桐籽树干把心挖空做成大口径的封箱,大大改善用嘴吹风的肺活量限制。而在盐亭不远的中江、北川、彭县等地都有铜矿。虽然现在看来开采价值不大,但古西陵国和郪国制造铜器时却正适合。在盐亭发掘收藏已有上古铜镜。还有前面提到1995年盐亭县金鸡镇农民岳大登、杨华茂、岳树伦等人,在金鸡镇烟台山顺天寨挖出一尊十分古朴的高约60厘米的青铜跪俑,被四川省博物馆雕塑院名誉院长叶毓山教授鉴定是比三星堆更远古的青铜像。
所以从三星堆遗址中出土的众多青铜器,应该把它们一件一件分门别类,单独采用放射性微量元素示踪法,列出其矿料元素和成品制造时间。再对在盐亭、三台、中江、北川等县境内已知道的铜矿场,以及发掘收藏有的上古青铜器也应分门别类,单独作放射性微量元素示踪法,搞清楚矿料或青铜器成分,和成品制造时间,以便和三星堆出土的众多青铜器,作对比才算有争辩底气。
而且发表这种考古论文后,要允许有这种能力的实验室作检验。我们说三星堆造型奇特的人像青铜器,不是沿自中原或埃及、中东,而是远古巴蜀盆塞海山寨城邦文明自产的。中原或埃及、中东有这类相似的青铜器,反而是远古巴蜀盆塞海溃坝干涸发生,远古联合国的这类文明向它们扩散造成的。例如,1995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著名汉文字学专家何九盈教授等主编的《中国汉字文化大观》一书,首次披露绵阳市盐亭县曾发现一个完整的上古界碑,上面刻有五十多行类似文字的符号,与六千年左右的半坡彩陶刻划符号相类似。
c上古世界简史改写放射性微量元素示踪法的不尽人意
即使没有海外培训经历的田野考古学家,如果有三星堆、盆塞海联系“珠峰映射原理泛世界第三极第二个孵抱期”等知识,取得的成就不会大打折扣。如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科技大学教授金正耀和彭子成等利用铅同位素进行考古,先后发表了大量青铜器铅同位素数据,其最大贡献是发现了商代青铜器具有高放射成因铅。这里的不尽人意,是他们最初使用的是我国在1965年自行设计制造的ZHT 1301电子管质谱,这种质谱测定的同位素精度差,一般在0.1%,而且无法获得准确的204Pb数据。因此他们早期发表的数据主要是以207Pb/206Pb的数据。金正耀教授在日本留学过,彭子成教授做访问学者时,他的合作导师美国地调局R.E. Zartman等人教过的电解法富集铅法──将青铜器渣用强酸溶解后,用铂电极电解,然后在用加双氧水的硝酸将电极上的铅溶解下来。
我国搞夏商周断代工程时,他们的团队协助测定从商代到秦汉的两百多件青铜器和一件锡锭的铅同位素。由于青铜器中铅含量很高,可达到30%,彭子成和金正耀等教授掌握的这类方法,拿到冶金部天津地质研究所实验室,张英臣教授用当时最先进的质谱仪,如英国VG公司的VG-354测定铅同位素;测定结果也证实了他们关于商早期的青铜器具有高放射成因铅同位素结果,但也仅此而已。
因为1995年英国学者Budd,曾提出古代冶金过程中由于铅的挥发,会使同位素发生很大的分馏。因为做过铅同位素分析,在热电离质谱测定时,铅被加热气化然后电离,这个过程铅同位素可以发生分馏──中国科技大学的陈江峰教授就曾想过这种可能性──如果熔炼过程中,铅被气化了,可以出现铅同位素分馏。
最后总结,北京大学教授崔剑锋等考古学家认为:我国古代最早的青铜器,如郑州商城(应该是指二里岗)、偃师商城(应该是指二里头)、三星堆和殷商早期等,都是具有高放射性铅同位素特征的。特别是早期的青铜器,很可能被反复熔炼。因为崔剑锋教授等专门做过青铜器冶炼过程中铅同位素分馏的实验,结论是在冶炼过程中铅同位素,确实可以发生分馏。挥发过程中铅同位素的分馏遵循瑞利分馏原理,其变化趋势与自然界中由铀钍放射而产生的铅同位素变化趋势不同。也就是说,青铜器铅同位素可以用来示踪其源区,也是仅此而已。
当然即使不搞类似解决古DNA污染的实验室全基因组测序捕获技术的放射性元素考古,三星堆考古也可以退而求其次,如采用微量元素示踪古代青铜器铜放射性元素检测,来确定生产时间;以及与多处铜矿出产的铜对照的办法,也能搞清楚三星堆出土的价值连城的青铜器、玉器等在中国的来源──虽然这也是高科技,但在国内懂这方面的专家以及实验室更多。问题是,远古巴蜀盆塞海的消失,中华上古史只说五千年,古代为巩固中原的长期派斗教育,很多四川人去寻根,也只认远祖是外省人;再寻不到根,无意中爱国成了外国亲。
如孙卫东教授说:“从青铜器、甲骨文、战场到复合弓、小麦、圈养牲畜等,商朝文明先是在河南郑州附近出现,然后逐渐拓展。就像数百年前的欧洲人移居美洲一样,我们的祖先从古埃及带着青铜等一批先进的技术,漂洋过海,来到我们现今中国这片土地,在新的土地上创造出了殷商及后世的灿烂文明。商朝先民可能在马来半岛等地居住过一段时间。所以带来热带海洋独有的如贝币和用于做甲骨文的马来龟”。他还说:“三星堆距离金沙要近很多,这似乎说明殷商青铜器是可以用战争或者商业交换来解释的。两者铅同位素组成不在一条演化线上。退一步讲,即使殷商的青铜器来自三星堆,三星堆青铜器是如何起源的?有一些人认为三星堆来自古埃及:金沙就是沿用了古埃及的‘吉萨’的名字。如果三星堆真的来自古埃及,我们与古埃及人之间有什么关系?是不是说明我们中华文明是向古埃及学的,比古埃及人落后?”──所以在三星堆出土的考古铜器,出自哪里的国内?川外川内的学者有争论是好事──搞清楚了,是一举两得。
如李珣写《海药本草》一书,人们对“海药”包括盆塞海有争论──类似三星堆对青铜器的考古,铜同位素分析法是一种新兴的考古示踪法。尽管自然界铜同位素的变化较为复杂,且铜同位素地球化学还处于形成发展阶段,但铜同位素分析法在含铜器物的产地研究中,随着铜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的深入及分析技术的进一步提高,铜同位素分析法在考古研究中,深度学习,就能显示出较好的应用前景。
3、三星堆考古不“刻舟求剑”金面具对比提示
三星堆发现的金面罩、金面具出自哪里?以铜为例,考古学家发现以色列在7000年前有采铜矿坑──在铜石混合时代或者红铜时代,红铜是比较纯的铜,质地软,熔点高(1084.62 °C),不适合做切削工具,但做一般面具、面罩适合──《山海经》有很多奇奇怪怪的人形,这有一部分是远古联合国各地节庆、舞蹈风俗等带面具表演化了的人物、动物和植物,以后被传说演化成真人真事。
其实今天在北川县,羌族群众跳“锅庄舞”,就还保持带怪状面具的习惯,可见一斑。其实历史上我国很多少数民族的工匠,都能打造精美的金银首饰,特别是藏族地区的金银首饰工艺品,至今还是一项促进旅游的产业。掌握这些工艺制造,从远古巴蜀盆塞海山寨城邦文明时期的上层圈子及后裔,与今天的少数民族,多少也有联系。
四川是我国历史上产金较多的省区之一,全川180多个县,除少数几个以外,都产过金。不少河流,例如嘉陵江、涪江、白龙江、金沙江、岷江等,都因为产砂金丰旺而享盛名。今天发掘出的三星堆金面罩、金面具,其黄金是否和川内青川、平武、江油等地出产的黄金微量元素相同,用多元统计分析放射性微量元素示踪是一个判断标准。
但这里一个值得注意的是,类似青铜,是红铜与锡及铅、锌的合金。相对于红铜,青铜的熔点大幅度降低、易于熔融铸造。与红铜不同,青铜不仅需要冶炼铜,还需要冶炼锡、铅、锌等金属。目前公认青铜时代始于6000年前的两河流域的苏美尔,其实是古郪国先民传到那里及以色列的。也许目前放射性微量元素示踪法,在青铜器矿料来源研究中还有应用不尽人意的地方。如模拟熔铸青铜器,对它们的放射性微量元素作多元统计分析,若舍弃冶炼后富集于炉渣中的亲石亲铁元素,而仅选取富集于铜料中的亲铜元素及一些凡具有亲铜性,又具有亲铁性元素的成分数据,能较好地区别不同产地的铜矿料。

10#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21-9-14 22:30:30|只看该作者
4、三星堆考古不“刻舟求剑”象牙产地寻找提示
同样,类似今天三星堆7号、8号“祭祀坑”等,发掘露出层层叠叠、密不透风的数百根象牙,出自哪里?是否也来自川内?这个问题也需要类似用多元统计分析放射性微量元素示踪检测金面罩、金面具的办法,先查验三星堆出土的每根或每块古象化石,再普查检测川内各县、市地方上曾发掘发现的、且至今还保存、能找到的古象化石原件──这里难度不在检测,而在普查的动员组织的认真细致负责。
在远古巴蜀盆塞海山寨城邦时期的5000年前,四川大片地区还是大象的故乡。古象曾在四川各地生活过,而不仅是远古联合国的腹地与外地象牙有交流。我们1992年还在家乡盐亭县科协工作时,亲自目睹一件事:盐亭七宝海门村小学退休教师潘耀辉,保存有七宝海门农民1970年代在修塘堰过程中发现的古象化石。这不像吕锦华教授说的,他在四川三星推和金沙遗址博物馆参观,看到远古文物中有大量的象牙,就想到四川的远古文明也许来自西方。因为西方才大量出产象牙,四川不出产象牙,没有象牙,或跟西方有交流来的。
吕锦华教授只说对了一半,跟西方有交流是其次,远古四川也是出产象牙的。1990年我们在盐亭县科协作秘书长,县科协干部何万全同志带他的熟人、盐亭县七宝海门村小学退休教师潘耀辉来找我们,请鉴定潘耀辉老师保存的古象化石。潘耀辉老师说,1970年代海门村的群众修堰塘,挖出了几具古象的化石,其中的一具还较完整。古象化石摆满海门小学的一间大教室,由于无人管,又影响教学,大队干部中有人建议运走埋掉。于是他挑了一块较完整的大象牙化石收藏了起来。10多年过去了,前天他听何万全说县科协在支持研究盐亭嫘祖古文明,就请何万全陪同来了。
我们看那古象牙化石,大得比像办公室里坐的藤椅靠背的顶圈还大,惊呆了。我们立即建议潘耀辉和何万全带古象牙化石,一起去找县文化馆的领导,因为当时县文化馆在负责文物管理。县文化馆的主要领导不在,只有副馆长赵紫科同志在家。赵紫科馆长的意见是要帮文管所收购这具大象牙化石,他可以代垫的钱是20元到40元。潘耀辉老师不同意,就把象牙化石收回。后来听何万全说,潘耀辉还把象牙化石拿到过成都,也因收购价没谈妥。
1992年后我们调离开盐亭县,何万全同志在退休前曾作盐亭县工商联主席,他人还在可以作证。据我们在科协时,也听说过周边县射洪、南部、西充等农村,在农田水利改造中也有发现古象化石的。
5、三星堆考古不“刻舟求剑”远古上层后裔寻踪
我国民族共有56个。由于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相对汉族人口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这55个少数民族中,在绵阳、在四川我们比较熟悉的是,回族、藏族、彝族、羌族、苗族。我们研究远古巴蜀盆塞海山寨城邦海洋文明,以《盘古王表年表》记事纪实,认为“远古联合国”的巴蜀盆塞海山寨立足起城邦文明和海洋文明,从西南少数民族传说盘古王南迁和夸父追日等神话故事,在暗示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中国中原、古希腊等世界上的五大文明发源地,都是此“第二孵抱期”的扩散。古印度、中东、埃及、地中海克里特岛、西西里岛等地很多相似文明,是此领头的人文始祖及群体造就的。
如为啥藏族、彝族、羌族、苗族等先祖遗传下来习俗,喜欢住山寨,而且他们传统的手工工艺制品水平,为啥那么高?就与远古巴蜀盆塞海山寨城邦海洋文明有关──在此“第二孵抱期”,也许55个等少数民族的先祖,还是属于山寨城邦海洋文明掌握实权圈子里的铁杆人物,他们后代类似“官二代、富二代……官n代、富n代”,住山寨也“铁”。反之类似何拔儒先生对“汉族”来源的解释:“汉”字包含从“汗”音以及“汗牛充栋、大汗长流”意思的劳苦、劳累、勤劳、下层大众等延伸:两者都宝藏“多数原则”、“大汉”等引申;更是“第二孵抱期说”讲的:在围绕青藏高原和远古巴蜀盆塞海经历的海洋文明自然灾害,如超强大地震、大火山、陨石、海啸、台风、龙卷风、暴雨、泥石流等造成地质的山崩地裂、天翻地覆的磨练,在团结抗灾中,才奠定了以团结抗灾中心活动地区的“远古联合国”,和形成了以“多数原则”结成的“汗牛充栋”族群中华的“汗族”,是其来历。
2001年四川师范大学张昌余教授在绵阳市科普创作交流会上,讲从黄帝上溯女娲及盘古是中国古史的神话阶段,从黄帝以下才是人文阶段之说。会后他们这批学者被请到了盐亭,看了冰川冰臼遗迹,看了大围坪地貌和古山寨群城邦遗址;听了讲解:由于远古四川存在过盆塞海山寨城邦文明,从而造就了先进的龙文化经济,即古海洋远航贸易交换经济,以及凤文化经济,即山寨城邦区的产品制造加工经济,出现了一大批智慧超群,目光远大的古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的执掌人,类似现代人称呼的寨主、邦头、国王、贵族、大臣、祭司、市长、老板、经理、董事、首席执行官等等。这段远古文明消失后,到了专制社会,由于意识形态的需要,这些“超人”都被用神仙、道人、鬼怪一类的称呼和神话故事包装起来,成为没有群众基础和经济基础的摆设。张教授听了、见了,认为从国外的《荷马史诗》到国内的《山海经》等远古神话,都能把谜解开了。张教授等人离开盐亭时,终于说出了真心话:“四川存在古盆塞海山寨城邦文明是真实的。”
6三星堆考古不“刻舟求剑”之外祭祀地址何处找寻
“海啸大围坪地貌”是形成在第二个内海期,这种遗迹,不是书上说的新构造运动和暴风雨,以及人力所能作为。联系大海和陆地的水平面、地平面、地平线等类概念,盐亭何拔儒等民间学者在半个世纪作田野考古过程中,把从榉溪河畔到梓江、涪江流域的数百座密集寨子山的古生态景观与寨子山下半坡的大围坪台地终于结合了起来。
他们以从盐亭境内盘古圣地的天垣盘垭村袖头山、五面山以及嫘祖故里的云毓山、炎鼎山、嫘村山出发,如目角寨、新寨山、大牛山、寨子山、仁和寨、保和寨、大碑寨、母猪寨、子母寨、四面山、罐子寨、猫儿寨、麒麟寨、凤凰寨、锣锅寨、毛达寨、金铧寨、点灯山、古龙山、炎台山、大佛寨、长生寨、摩天岭、烽龙寨、四方山、佛贡寨、金垭寨、蚕丝山、水丝山、马鞍山、太皇山、石马山、阳鸛山、白象山、丝源山、王崗咀、打鼓山、铜钟山、笼子寨、玉龙山、高梁观、仁广寨、江家寨、大寨山、伏龙山、刘家寨、白虎寨、青龙寨、登高寨、南瓜寨、水秦寨、二龙寨、太阳寨、七庙寨、空相寨、天生寨、狮子寨、金凤寨、金龙寨、观台山等60多处古山寨,考察发现它们一般相距3至4里,海拔约600米,上下相差约80米。
它们的主要特征是,山寨半坡的大围坪一般在海拔约450米处,弯月形包围山寨,或背靠山寨。现在95%以上的农户已从不当道的大围坪搬家到沟坝或靠近沟底的不规则的台地居住。何拔儒最早提出,这些大围坪的山头与山头即使有河流、山沟相隔,水平线延伸数十数百公里如此一致,不是明清或更早年代乱世时抗土匪、元军、清军、农民起义等修建工事的人力所为。此外长期受雨水、洪水等自然外力侵蚀、切割、冲积,也难形成连同城墙腰带似的山崖,而是一种海啸遗迹。把今广汉三星堆遗址考古发现的古青铜器等遗物,不看成全是当时三星堆用的祭祀器物或当地上层使用的东西,而定位于是在远古郪国境内回族先民等收购转移,先后集中在三星堆境内后,才销毁或转移或被埋藏留在今广汉地区的。
三星堆考古之外为何还有大批类似的祭祀地址?这需懂得回族在远古巴蜀盆塞海干涸后,自然灾害仍频繁,加之远古联合国的权利中心转移到中原,那些没迁出盆塞海山寨城邦留在郪国和西陵盐亭等境内数百座古山寨顶上,类似小议事厅、观象台、祭祀神庙内的青铜等祭祀器物,以及山寨半山腰大围坪作坊店铺和居民住宅内的青铜、玉器等用具,留下已失去原有意义和价值;这时曾是铁杆的古郪国和远古联合国上层内亲的回族先民,不走,收拾残局就成了意料份中之事──收购转移、埋藏销毁曾掌握过从事贵重交易品的制造、发放和远洋贸易的古青铜器等遗物,他们是内行,也是寄托哀思。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29 14:08, Processed in 0.093600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