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2550|回复: 3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张世光 发表于: 2009-6-2 20:32:31|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名人不可忘却之冯如:研制生产飞机的"中国第一人"

 [复制链接]

1909年的9月21日,中国人冯如在美国奥克兰市派蒙特山附近空地上,成功试飞了一架自行设计、研制、生产的有人驾驶飞机“冯如一号”。这是中国人研制生产的第一架飞机,同时也揭开了中国载人动力飞行史第一页。以冯如试飞载人飞机这件事为标志,中国航空事业至今走过了百年沧桑历程。这对我们中国人来说,也是件非常值得庆祝的大事。

一切有意义的纪念,都不仅是为了往日的回忆,更是为了唤醒明天的觉醒和奋进。我们这代人,有幸站在中国航空百年的历史里程碑上,我们不由自主地回首百年来我们头顶的天空发生的一切,梳理、反思和总结,亦需要认真思考我们国家天空中未来的挑战、前进的方向。这是我们每个炎黄子孙的责任和义务。

中国航空百年,始于冯如先生的那次伟大的飞行。可以说,是冯如先生开创了这个时代。我是一名从业数十年的航空人,很巧的是,我还是这个中国航空百年史的开创者──冯如先生同村、同族的晚辈。由于这个关系,我对于冯如先生的生平比平常人可能稍多一些了解,同时亦因为这种了解,对冯如先生之风范由衷地敬佩和景仰,为与之同族而感到荣幸和自豪。更庆幸在不同的时代里,中华民族都会有冯如这样的优秀儿女不断涌现,撑起民族的脊梁。

冯如先生以其短暂的一生,做出了不凡的伟业。尤其是他所展示出的种种品格、精神,至今照耀着中国百年航空史。他是当之无愧的“中国航空之父”, 他之于中国航空,如莱特兄弟之于世界航空。对于今天的航空界,甚至对于当代的每一个国人来说,“冯如精神”都是一种不可忘却的至为珍贵的文化遗产。在中国航空百年来临之际,我们极有必要再次重温、重拾这种精神,因为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之一,也是号召和鼓舞今日国家航空事业再次腾飞的重要动力和旗帜。

什么是“冯如精神”?其实前人对此已做过很多系统的研究和挖掘,比如广州博物馆的黄汉纲先生曾编撰过一本《冯如研究》,就为我们学习、继承冯如精神提供了很好的教材。根据我个人的学习和理解,冯如先生身上展示出的,是一种内蕴非常丰富的精神,应该至少包含下面3个层面的内涵。

其一,振兴中华的大志向及科技报国的宏愿。冯如先生从小就立有大志,尤其是当时中华民族积贫积弱,满清政府腐败无能,导致丧权辱国的时代背景上,侨居海外的他,决意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当时,随着莱特兄弟的成功,航空已作为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登上历史舞台,影响到各个方面。冯如敏锐地意识到飞机在未来世界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可贵的是,在试制成功世界先进的载人飞机,并成为世界知名飞行家之后,他拒绝了美国人的高薪聘请,不顾国内航空环境空白,器材严重不足等困难,毅然将自己在美国创办的飞机制造厂迁回祖国,将自己研制的两架飞机带回祖国,为祖国开拓航空事业。他还是第一个提出航空救国思想的中国人。回国后,他奔走呼吁,大力倡导航空救国思想。他说:“吾军用利器,莫飞机若,誓必身为之倡,成一绝艺,以归飨祖国。”并认为“倘得千百只飞机分守中国港口,内地可保无虞。” “中国之强,必空中全用飞机,如水路全用轮船。”为此,特提出以“壮国体,挽利权”的口号作为开创航空的宗旨,号召国人共同努力,强大国家,抵御外侮。

其二,自主、自力、自强,创新进取的精神。冯如先生研制成功的飞机,是第一架没有外国人指导下完成的载人动力飞机。据史料记载,他的飞机,汲取了当时比较先进的“莱特型”飞机的优长,参考和吸取了“花曼”、“寇蒂斯”等型飞机的特点,在机翼、起落架、机体结构等方面,都作了许多独特的改进,最终成就了当时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冯如型”飞机。他的第一次飞行,高度、距离都超过了莱特兄弟的首次飞行,是当时世界上第一流的。而且,当时航空在全世界范围内都还是一个少有人涉足的尖端领域,作为一名从科学技术相对落后、甚至封建迷信思想尚很深厚的国度走出的冯如,自信地涉足高科技领域,不自卑,不妄自菲薄,不空谈,低调而扎实地努力,大胆探索,敢于创新,敢于抢立世界科技前沿,这样的精神尤值得后人学习和思考。

冯如先生在自己短暂的一生中,创下多项第一:他不仅是我国航空史上第一个飞机设计家、第一个飞机制造家、第一个飞行家,还是第一个革命军飞机长,第一个民办飞机制造公司的创办人。这足以说明,冯如先生是一名敢于探索、勇于担当,极富创新精神和进取心的先驱。

其三,刻苦钻研,坚忍不拔的精神。冯如先生一生,对自己钟爱的事业锲而不舍,不懈追求,直至舍生忘死。他没受过多少学校正规教育,但凭着颖悟和矢志攻坚的精神,始终如一地坚持学习,弥补了这一弱点。在环境不允许他既照顾父母妻子,又不放慢他发展祖国航空事业的速度时,他宁愿舍弃照顾父母妻子,把精力完全投入到他的事业上。倾其全力于航空科学,不怕艰苦,不避危难的精神,是他获得成功的重要理由。他数度飞机坠毁,险遭身亡的威胁,仍无怨无悔,冒险犯难,为发展祖国航空事业奋勇直前。以实际行动,实践着自己“苟无成,毋宁死”的承诺。

1912年8月25日,在国内作飞行表演时,冯如先生不幸因飞机操纵系统失灵失事,身受重伤,又因救治不及时而牺牲。弥留之际,冯如先生仍心系祖国航空事业,吃力地把失事原因告诉助手,并勉励他们“勿因吾毙而阻其进取心,须知此为必有之阶级。”又嘱将其遗体葬于黄花岗,俾能与七十二烈士英灵长相做伴。

冯如先生的以上种种精神,至今感召着后人。广东知名人士吴汝称冯如先生为才识卓绝的空军豪杰。1933年他为冯如遗像题词时写道:“其志坚,其识卓绝,是科学之伟人,是空军之豪杰。嗟彼苍之忌才,喜精神之不灭……”

冯如精神是特殊时代下激励、锤炼而生的一种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前行需要偶像。站于中国航空百年的历史坐标点,今天的我们如果能重拾冯如精神,将对于提振国家的航空事业,甚至改造我们的民族精神,都有着特殊的意义。

第一,强化国民航空意识,促进国家航空事业发展。冯如的第一次试飞,虽然比莱特兄弟晚了6年,但在飞机性能上有更大的提升。尤其是1911年经改进完善后的“冯如二号”,曾创造了时速105公里,航程35公里,飞高110米(350英尺)的成绩。其成绩已超过了1909年国际飞行比赛速度冠军寇蒂斯(时速75.2公里)的成绩。对此,海外航空界亦给予高度评价,称“在航空领域,中国人把白人抛在后面”。事实证明,在世界航空的萌芽阶段,冯如所代表的中国航空最高水平是走在世界前列的。反观当今,虽然我国近几十年来,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航空领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发展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这与我们作为一个大国在世界上所处的地位、需要关切的国家利益,以及在国际上所需承担的义务和责任都是不相称的。

今日世界,综合实力靠前的强国一定是航空大国。而一个国家的航空工业水平、所拥有的空中军事力量的强弱,国民的航空意识,国内航空运动开展的氛围,都在相当程度上成为一国整体实力的象征。

未来,我国空天领域的国家利益越来越复杂,安全形势越来越严峻,威胁越来越强烈,国家安全、经济利益都与空天发展息息相关。同时,航空高科技是集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之大成,空军是与现代高科技紧密相连的具有战略地位的军种,二者都需要国家的大力扶持和投入,更需要全民的支持和关心。重拾冯如精神,对于强化国民的航空意识,促进国家航空事业的发展,增强国家空中力量建设都着有着重大的启示意义。

第二,振奋民族精神,为国家和平发展提供精神支援。当下,我国正处于和平崛起的历史进程中。而一个国家的崛起,首先需要的是一种民族精神的崛起,其次是需要号召一大批志向远大,忧国忧民的青年英才投身于报国的洪流。对此,冯如是很好的精神旗帜和行为标杆。大力提倡冯如精神,对于鼓励年轻人树立远大志向,强化爱国主义精神,积极投身航空事业可以产生很好的影响和作用,对于号召海外侨胞关心祖国建设也有着一定的作用。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张世光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张世光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张世光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张世光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张世光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张世光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德国人“刻板”背后的诚信和善良 彻底改变两百年官定习俗 民国初年剪辫轶话
2# 四姑娘山
 楼主|张世光 发表于: 2009-6-2 20:35:24|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冯如个人资料

性 别:男
  民 族:汉族
  籍 贯:广东省恩平县
  出生年月:1884年1月12日(清光绪九年十二月十五日)
  牺牲日期:1912年08月25日
  原名冯九如。广东恩平人。生于一个贫农家庭。他从小喜欢制作风筝和车<等玩具。对神话故事尤其是飞天故事,更是满心向往。
  12岁随父漂洋过海到美国谋生。他目睹美国先进工艺,认为国家富强必须依靠工艺的发达,改变中国贫穷落后面貌非学习机械、发展工艺不可。于是,他白天当勤杂工,晚上读机械学,苦心钻研数年,精通36种机械原理,发明了抽水机、打桩机,制成了性能优良的无线电收发报机。
  1903年,当得知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后,冯如决心要依靠中国人的力量来制造飞机。他得到当地华侨的赞助,于1907年在旧金山以东的奥克兰设立飞机制造厂,1909年正式成立广东飞行器公司,冯如任总工程师。公司于当年便投入制造飞机。
  1909年9月21日,冯如于接近黄昏时在奥克兰附近一个圆形山丘旁进行了第一次试飞,这是一个远离居民点的地方,在场的除记者外,就是他的三个助手。当飞机起飞后飞行了0.8公里,离地4.57米准备作一次转弯时,螺旋桨突然停转,飞机摔在地面,冯如被摔出机外,幸没受伤。造成事故的原因是由于螺旋桨桨轴螺丝拧得太紧,致使桨根断裂。
  1910年3月,美国莱特和亚屈在洛杉矶表演飞行。冯如为借鉴先进技术,专程前往参观,但表演者非常保守,限定观众必须远离三里。冯如虽然没有得到教益,却大长了奋发图强的志气。
  1910年7月,冯如根据寇蒂斯“金箭”和莱特兄弟的“飞行者一号”,又制作了第二架飞机,10月至12月,冯如驾驶它在奥克兰进行飞行表演大获成功,并受到孙中山先生和旅美华侨的赞许,同时获得美国国际航空学会颁发的甲等飞行员证书。
  1911年2月,冯如谢绝美国多方的聘任,带着助手及两架飞机回到中国。辛亥革命后,冯如被广东革命军政府委任为飞行队长。1912年8月25日,冯如在广州燕塘飞行表演中不幸失事牺牲,被追授为陆军少将,遗体安葬在黄花岗,并立碑纪念,被尊为“中国首创飞行大家”。
  冯如在弥留之际,嘱咐同志:“吾死后,尔等勿因是失其进取之心。”

1912年9月24日,在冯如蒙难处召开追悼大会,各界人士送来很多挽联,其中文学家何淡如的挽联最脍炙人口:
  殉社会者则甚易,殉工艺者则尤难,一霎坠飞机,青冢那堪埋伟土;
  论事之成固可嘉,论事之败亦可喜,千秋留实学,黄花又见泣秋风。

  挽联赞扬了冯如的光辉业绩,表达了人们对冯如沉痛哀悼。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孟良 发表于: 2009-6-2 23:09:47|只看该作者
冯如,中国航空的先驱者
4# 金佛山
 鲜荣祖 发表于: 2009-6-3 15:24:41|只看该作者
这才是中国的脊梁!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2 23:19, Processed in 0.218401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