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386|回复: 0

[2020年一次黎雄才先生艺术在冬日的北国之旅

 [复制链接]
源自:新浪收藏
  黎雄才先生是二十世纪一位直面中国山水画困境,重师造化、再拾雄浑,并能提供正解的艺术家。对于黎雄才先生的研究,总体上已趋于完善,故而此次来北京画院展出并出版画集,从学术上讲是个难题。当然,也可以如作画般,“松”下来进入,可视为一次黎雄才先生艺术在冬日的北国之旅,一次南北艺术碰撞的炉前小酌。──北京画院副院长 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

1999年89岁的黎雄才在广州寓所画室中
  作为北京画院2019年“20世纪中国美术大家系列展”的重要项目,“重师造化──黎雄才的寻源之路”于2019年12月26日于北京画院美术馆正式对公众开放。此次展览选择岭南画派代表画家黎雄才为研究对象,以“重师造化”为题,分成“万里只车随屐筇──对景写生”“气倾百代凿洪濛──变革新风”“河山脚底蓝本供──创变粉本”三大板块,共展出了黎雄才的百余件画作。展览策划围绕黎雄才上世纪40年代起的写生线索展开,将其置诸于整个20 世纪中国画发展情境之中,试图回归黎雄才“寻源之路”的创作轨迹与艺术实践,进而探寻“黎家山水”的传承支撑乃至岭南画派艺术的发展脉络。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 岭南画派纪念馆馆长李劲堃在展览前言中特别提到“黎雄才先生不断研究探索绘画语言的表现力,早年扎实的传统笔力在刻画山川、人物、社会百态中变革并最终积淀为自己的笔墨形态,为“新国画”走向生活、反映生活积累了经验。写生是黎雄才先生的一种绘画训练方式或者旅行记录,经年累月的生活磨练使他逐渐对岭南画派的人文关怀精神有了切切实实的深刻体会和感悟。”

小鸟20世纪70年代26cm×36.5cm私人藏黎雄才

变革者:“暴风雨中的雄鹰”
  20世纪初,画坛各界对于如何改良中国画一再争论,在“西学东渐”的历史背景下,众多画家与学者纷纷以不同途径开展改造中国画的实践活动,拉开了艺术变革的帷幕。其中,岭南画派大胆的革新和强烈的时代责任感,为中国传统绘画开创了崭新的面貌。
  黎雄才(1910-2001)是岭南画派最为杰出的代表画家之一,也是近现代新国画运动的重要实践者。其早年师从“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后留学日本东京美术学校,回国后任广州美术学院终身教授、副院长、岭南画派纪念馆馆长等职务。作为高剑父弟子,黎雄才直面中国山水画困境,终其一生实践着“折衷中外,融汇古今”的艺术主张。在任教广州美术学院期间,黎雄才亲自绘制了大量的课徒稿,分为树木、山石、云水几类,步骤清晰,笔法严谨,深受学生喜爱,成为当时中国画教学的经典示范。

珠江长卷之四──贵州娄山关段

《珠江长卷之四──贵州娄山关段35×733.5cm 80年代 岭南画派纪念馆藏

师造化:“法从对象而生”
  “写生”是黎雄才创作中的基石。早在黎雄才赴日本留学之时,便学习了西方观察自然的态度与深入严谨的写生方法;四十年代起,在川蜀、西北长达八年之旅,黎雄才以写生为途径实现中国画改造的践行之路,留下数千幅画稿。如此,经过反复的研究、探索、实践,最终臻于成熟,黎雄才其后创作了诸如《武汉防汛图卷》等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代表作,以此解答了“中国画如何表现生活”的时代命题。可以说,《武汉防汛图卷》的成功诞生是建立在大量对景写生的基础之上的,此次展览也将呈现黎雄在武汉抗洪时多次亲临现场搜集素材时所创作的十余件写生作品。

《写生图》50年代 29×37.5cm 纸本水墨 岭南画派纪念馆藏
  值得注意的是,黎雄才虽以山水画著称,但人物画作品也并不在少数,尤其是在四十年前后更是创作了大量人物速写。此次展览开设“积稿盈尺何雍容”的速写专区,其中即展出了《采药归来之老道》《东岳庙道士》《兰州写生》等黎雄才在西北、川渝时所绘的人物作品。此外,除了观众熟悉的创作稿与课徒稿,展览还将呈现黎雄才留下的几本珍贵的速写本。这些速写本涵盖黎雄才在写生途中所见所闻的方方面面,包括人物、树木、山石、瀑布、草虫、花卉以及创作感悟、心得笔记,还有随手画下的地图等等,堪称为黎雄才的“旅行写生日记”。翻开这些现已残旧的本子,我们能够跟随黎雄才的印迹探寻他的创作脉络,体会到这位岭南画派大师对艺术灌注的饱满热情。

《东莞道中》25x32cm 1973年 纸本设色 岭南画派纪念馆藏

得心源:“天地巧妙在永无重复”
  2001年,黎雄才于广州病逝。他在年逾古稀开始创作的《珠江长卷》是其晚年写生的扛鼎之作。此次展览展出了“贵州娄山关”段,长达7米,浑厚雄奇,笔墨酣畅。这幅总长六十余米的《珠江长卷》被学者指出“超越了其此前构建的诸多法则”,或可认为是黎雄才对自己一生写生之路提交的最终答卷。
  从早年的空灵雅洁演化至后期的沉雄朴茂,从传统意境到现实山水的真实诉求,黎雄才艺术的独特价值在于他极大拓宽了中国画创作的笔墨语言,在改变传统中国画面貌的基础上图变图新。这种突破与创新,虽持续贯穿于黎雄才的整个艺术创作生涯,但他那种“力求真实刻画对象”的审美定势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时便已逐步确立。因而,此次展览并不以黎雄才为人熟知的巨幅山水为切入点,而视为是对黎雄才笔墨语言与风格演变的一次追源溯流的探索。我们更期望观众能够通过这场“寻源”之旅,了解到“黎家山水”之外的更全面、更具体、更鲜活的黎雄才。
  展览将持续至2020年2月23日。

展览海报

展览信息
  展览名称:重师造化──黎雄才的寻源之路
  展览时间:2019年12月26日──2020年2月23日
  展览地点:北京画院美术馆
  主办单位:岭南画派纪念馆、广州美术学院、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北京画院
  承办单位:北京画院美术馆

作品鉴赏:

《戴家山速写》29×37.5cm 50年代 纸本水墨 岭南画派纪念馆藏

《海水画法》25x34.5cm 无年代 纸本设色 岭南画派纪念馆藏

桃树 27x35.5cm 题跋:桃树部分,临明仇英之《桃园夜宴》部分 钤印:雄才(白文)22260087

《张公堤上》29×39cm 1954年 纸本水墨 岭南画派纪念馆藏

《建窑》26x32.5cm 1958年 纸本设色 岭南画派纪念馆藏

中山陵 25x32cm题跋:一九五六年五月十五日雨后速写。钤印:雄才(白文)22260331

西湖之晨 25x31cm 题跋:一九五六年四月二十八日,雄才速写。钤印:雄才(白文)22260334

东莞道中 25x32cm 题跋:一九七三年九月于东莞南面道中速写,雄才。钤印:黎(白文)雄才(朱文)22260

山水小景之八37x50cm 22260229

画课小景之十五36x48.5cm题跋:雄才画课 钤印:雄才(白文)22260252

海水之六25x35cm 钤印:雄才(朱文)22260157

山水小景之六 钤印:雄才(白文)25.5x36cm 22260203

海水画法 25x34.5cm 钤印:雄才(朱文)22260152

山水小景之一 30x39cm 山水小景之四 钤印:雄才(白文)25.5x36cm 22260203

《西湖之晨》25x31cm 1956年 纸本设色 岭南画派纪念馆藏

《画石法》25x33.5cm 无年代 纸本水墨 岭南画派纪念馆藏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千牛花露露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千牛花露露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千牛花露露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千牛花露露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千牛花露露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千牛花露露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华夏珍宝博物馆荣获工美行业优秀企业称号 CES2020:TCL携带多款物联网智能门锁亮相C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31 09:24, Processed in 0.062400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