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982|回复: 2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马兰 发表于: 2005-5-12 21:10:45|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短篇画家老李(上)

 [复制链接]
◇画家老李◇1如果画家老李(李大明先生)来纽约已经三年了住在曼哈顿下城,离纽约大学步行十分钟的距离。我想告诉你他的一些琐事,主要以道听途说的方法。我们歪脖镇居民从小迷信道听途说。画家老李,中等身材(受父母的压迫嘛),园脸(世界是个园球),剑眉(天才的标志),嘴唇较厚(性感),小平头(残酷),也就是我们习惯了的中原人形象。你走在街上不一定能认出他。因为他缺乏大多数艺术家长发飘飘,上半身下半身都不修边福的作派。我们习惯艺术家等同于长发、不修边副。你也是艺术家,你没有长发。这是复古的时刻,早非革命党人以剪不剪长发为同志的标准,时代的浪潮轮着转。画家老李今年三十岁(三十而立是一句成语)随滚滚出国大潮冲向了彼岸。绘油画的中国画家不进军纽约下城的东村,不吃那最后的晚餐,几乎就要灵魂出窍。我们的画家老李是在圆明园被去美国的风吹得心不在焉进而情不自禁。去美国,这个理想带着太多的真实以至于不成其为理想。艺术没有国界。艺术家在灵魂深处、肉体表层应是国际主义者、共产主义者。即然先锋是艺术概念,N种骚动的内心憧憬,我们把每个人的行为归于行为艺术完全可以成立。于是美国在老李心里远非一个国家的概念。他对美国的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建立在复杂的人种(提供给他别处无法获得的感官享受)以及神话般成功的画家基础上(有他的一份,也有我的一份)。老李把突破“自我”(自我是一个关键词)寄托于新环境之中。2人们说画家老李从小热爱绘画,依据是他热爱画毛主席像。毛主席像很普罗,极适合波普艺术。主席的脸可塑性大,非常容易变形、夸张。那颗美人痣真是画龙点精之笔。毛主席的脸到了晚年呈女相,这就更有意思了。老李认为这个世界只有两张脸变化无穷,蒙拉丽莎和毛主席。为了画好毛主席,老李竟练就一口地道的湖南话,逢人偶偶偶地说,而且大吃辣椒。老李高中读美院附中,大学直接保送进了美院。他的青春期在和油彩的博斗中,面对各种理论流派、技法的轮番轰炸,除了作一个绘画的男人还是作一个绘画的男人中很快过完了。大学毕业,老李他雄心壮志,书生意气。画出杰作,为国争光,为父争气。老李留校教书了,按部就班上课,画石膏素描。教书离创造至少有一万米的距离。他只费了一年时间完全丧失了兴趣,对工作没有兴趣,生活的质量大打折扣,老李毕竟有所追求,至少追求事业满足感。从另一个现象说其实主要是系主任对于他的教学评价过低,不时冷眼冷语,这迫使老李要活动调动。他想进入跟美术有关的杂志社。老李的运气来了,风都挡不住,他如愿以偿在京城做了二年美编。可厌烦接踵而至,生活的内容只要重复就会厌烦,谁能受得了周而复始的生活,即使整天高潮。从另一个现象说,其实主要和同事小李子关系搞僵了。小李子傲气,画不断地参展,而且在国外深获好评,蒙了洋鬼子。老李怎么能安心受刺激,艺术家的生活没有变化怎么行呢。凭小李子三角猫的画技,搞搞抽象派,他能成功,老李没有理由不成名呀。老李拚命作画了,画的焦头烂额,血气飞升,口中还念念有词:不信大师,不敬鬼神。仿佛前有追兵,后有洪水。同时老李兴致勃勃参与各路英雄的聚会.请客吃饭。谁说绘画不是请客吃饭。但他再次厌倦,尤其是早晨醒来,孤独油然而升。起床干什么呢?他望着窗外永远灰色的天空,永远涌动的灰色人群。生活真他妈让人讨厌。确实如此。只有等到菜子花开,春天如期来临,他看见京城女人的衣着越来越轻,花絮也飞着,一切都朝着美好的方向前行。完全可以活出幸福感,笑逐颜开。天气一好转,老李的心情也随之开朗。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画下去,好好地画下去。老李四处活动,成功地参加汇集了全国精英的“先锋派画展”。那场面那过程可谓月黑风高之下风起云涌,大浪淘沙。“亲爱的李大明先生:你的大作’救世主’,我们荣幸地通知你,已决定选送到纽约参加亚洲画展。”运气总是光顾有所准备的人,谁说不是呢。收到请柬的当天,老李大醉特醉,人生得意须尽欢。老李确实得意了,但这得意不经久,随着画展的结束也稀里糊涂地结束了。何况乐极容易生悲,便是不生悲,也易生气。老李把自己像一个大碗扣留在纽约的街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冲出了国门,至少要挣笔钱,挣美金(天,1:8的比价),太理所当然了。等有了足够的美金就专心绘画,不上班,不早起,不教书。具体作法:中午起床,下午绘画,晚上泡吧,这是最理想的艺术家的生活方式。老李在纽约的旧友亲朋不少,几近成群结队。大家时常约会,吃吃喝喝,倒也不寂寞。画家老李说话慢条斯理,几乎轻言细语,应该是一位好玩伴。他缺乏攻击性,说话有分寸感,对女士礼貌体贴。因此老李很有人缘。老李明白,大家玩得再热闹,心里却留着一块自由地。在八十年代中期的圆明园混过的人,谁和谁没有是非?这次画展选了他,没选你。哪个评论家又拉帮结派了。谁谁谁又卖出了多少幅画。谁谁谁又说谁谁谁的画是垃圾。谁谁谁抄袭谁谁谁。谁谁谁抢了谁谁谁的老婆。画界的武功门派复杂深厚,吸星大法,降龙十八掌。东方不败们到了西方。3老李的房东是位犹太人,老太太爱干净,为人严肃。她问老李如何分清楚中国人和日本人。李笑着说,根据他的经验日本男人一般都是单眼皮,而且很少放声大笑。房东老太指着他影集里拍成照片的画问这些画是不是他画的。他说是的,当然是他的。老太太意味深长地笑笑说,她有兴趣。又说没想到中国人能这样画画,“色彩很好!”画家老李说,你拿一幅画去算我付下个月的房租。话脱口而出,画家老李深感自我侮辱了一次。4画家老李的私生活单调而正常。他交过四、五位女朋友,没有要死要活的激动,故无法反脸成仇。平淡地来,平淡地去。平均一年半一个女朋友,时间卡在一年半左右,彼此就素然无味了。比如说艳艳,她太爱吃零食 。每天晚上要吃一斤瓜子,不是老鼠么?比如红红迷恋时装,天天想去百货公司,不是蝴蝶么?比如平平考上伦敦大学进修艺术史去了,固持地坚持自己的意见,不是女学者么?老李到机场送平平,飞机腾云驾雾之时,他想清楚了,女人虽不能说像换一件衣服那么轻松,但绝非要命的事。其实没有什么事是要命的。老李眼见他绘画的朋友们,在爱情的道路上,你死我活,闹自杀、私奔。他庆幸自己还算个正常人。远离了感人至深的爱情,于是与人生有体重的痛苦隔了肉体的感受。偶尔老李想找痛苦,美名其曰为了创作。但痛苦可遇而不可求,他大不了是讨厌、烦闷、无聊。画不好卖,不仅是他的画,美国画家饭碗同样大成问题。画到了某种档次,很难说谁好、谁差。名气很重要,有了名气你随手的素描也洛阳纸贵。而名气的建立依靠评论家,评论家已形成自己的圈子、品味以及说法。一幅画要有一个说法,能够上升到理论高度,而所谓理论批评便是把极主观的个人趣味变成客观的真理--大师的通行证。5在第五大道、时报广场练摊者百分之九十五出自国内各大美院。中国男人成功地占领了素描市场。老纽约人说,中国人之前,街头绘画是意大利人的天下。在炎热的夏天街头,画肖像是对艺术家不痛不痒的折磨,但老李知难而行。权当锻炼身体了吧。老李对绘画估且说消失了年轻时的宗教情怀,无非是个手工劳动者,劳动人民呵。老李还是自己的经纪人,自产自销,一条龙服务,不实行三包。老李的画一部分托给朋友开的画廊,偶尔买出一张,二千块钱。而街头素描收入稳定,太稳定了,老李自知他无法与成名的张生、王朝相提并论。他们不仅画作博物馆收藏,有自己的经纪人,建立了固定的客户群,而且评论家从理论上上纲上线鼓吹他们,一幅画,最低买价五万,一年绘三、四幅便大功告成。老李远没有达到他们的成功度,老李开始沮丧。沮丧了几天,老李便感叹他们的画也不过如此,运气之手呀,运气来了,想不成名都难。没有一流艺术家,只有一流运气家。刚到纽约的第一年,老李一个接一个博物馆乱窜,早出晚归,手持艺术家会员证随时随地不用付费。毕加索的画在他的面前、凡高的画在他的眼前,康定斯基的画在他的鼻前,越看越麻木不仁。他知道没有创造的激情,技巧再好也无技可施。他在等待质的变化,变化再变化。他画不出他心中所渴望的画,难道这就是人们说的中年危机?今天是老李来美三年的日子,他有点烦燥,但也无可奈何。前些年看凡高的画手心出汗,那成为宗教意义的向日葵逼视他的心灵。现在他画得顺手极了,色彩构图线条一切仿佛都有章可循很技术很职业地画着,他怀疑这就是成熟?艺术不属于成熟当然更不属于简单的模仿,但艺术是什么呢?创造是需要天分的,艺术家不需要学习。他不相信刻苦,临千万次的素描,去名山大川写生拜各路名师,这最终不过是匠心独运的手艺人而已。国画无疑精妙绝伦,山水风景,靠线条出奇制胜。但大部分无可奈何地陷入趣味、意境而无力自拔。国画习惯省略人物,满目的清山绿水、花鸟。而今在美窜火的李大师把油画画的更像油画,富于装饰性,形式的美感反而减低了本能的冲出力,体现不出共同的人类精神、人性中普遍永恒的东西如凡高的向日癸呵凡高。饿肚子时谈艺术太奢侈了,吃饱了饭谈艺术是否又太轻快了,这是艺术的脆弱。也许艺术家需要贵妇人豢养像巴黎的女人懂风情、懂艺术、懂为女之道。没有巴黎女人对艺术的献身,难以想象巴黎能成为艺术之都。老李更进一步发挥说,中国女人只会对你撒娇、撒泼,这是中国艺术家的悲哀。老李相好的女人都好看却不朴素,也不健康,总之她们都不像妻子。其实老李的第四任女朋友幼儿老师于梅却天生妻子模样,对艺术没兴趣。每天他们谈市井新闻、天气、时装。于梅催他结婚。结婚太不现实了,结婚意味着每天十六个小时和幼儿老师打交道。每天听她低呤,“小松树快长大”。每天做爱没有变化。天呀,结了婚连孤独的时间也丧失了。结了婚,那便要生孩子,天呀,每天还要换屎布,给儿子说故事。“从前有一座山,山里有一个洞”。老李受不了琐碎的生活,一日三餐。出去和朋友们昏天暗地狂欢,得考虑妻子是否河东狮子吼。带朋友回家,担心妻子的脸色。天呀,不能结婚。在老李和女人的交往史上,这位最具妻子气质的幼儿老师走出了他的生活。一个季度过去了,幼儿老师送来喜帖,请他参加婚礼。接帖的刹那,如电光一闪,老李心中还是一动,也许可以结婚的。现在最有希望的结婚对象已是别人的妻子了。老李买了大花蓝,以示祝福。他没有参加婚礼。老李曾说我们同居吧。于梅说为什么不结婚,不结婚是因为他不爱她。老李说也不能说不爱,还是同居好。于梅说,其实心里就是不爱,没有爱到结婚的地步。老李说结婚的形式真这么重要吗?于梅说既然不重要,那为什么不结一次呢?老李的头就大了,与女人争论问题最好赶快下结论,不能跟她们打持久战。经过这场似是而非、时喜时悲的恋爱,老李和女人的交往就止步不前了。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马兰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马兰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马兰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马兰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马兰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马兰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山花烂漫 巴蜀之感受
2# 四姑娘山
 楼主|马兰 发表于: 2005-5-12 21:12:25|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6这是纽约四月的晴天,画家老李手提小板凳走到五大道三十四街。小平、小刘已经在梅西百货公司旁边的人行道展开了工作。他们彼此很熟悉了。老李向他们打招呼,坐定,支起画架,拿出画笔。春阳斜着照过来,路人指指点点他的肖像画。多少钱一幅。五十,画吗?不,只是看看。这样的场境,老李仍然恍惚、不太真实。画毛主席大头像的少年时期,他不可能设想他有一天在帝国主义的纽约街头画肖像。其实纽约和北京颇有相似之处,他们都无比肥大,没有边缘。北京是全中国人民向往的地方,纽约是全世界人民向往的地方。北京是政治中心,纽约不是政治中心。北京集中全国众多著名的大学,纽约只有哥大和纽约大学。北京和纽约是文学、艺术家们冒险乐园以及成功之地。北京和纽约都充满活力、机会、色感丰富是美女成堆的城市。纽约是金钱中心,华尔街每天在制造百万富翁,公园大道更是富翁、贵族的居所。纽约的力量在于最先锋的现代艺术和经典的歌剧交相辉映,世界各地风味的餐馆,富人、中产阶级、穷人都可以找着安身之地。溶合了神出鬼没的乞丐、流浪汉、先锋而失意的艺术家、打黑工的非法移民。老李依靠中央美院积蓄的写实功底,一个季度挣五万美金,一年的生活他不用再提心吊胆。他的生活很简单,吃喝嫖赌,他只占二样。单身汉做饭简捷方便,一包方便面,一块烤面包,一个三明治。屋内也无所谓家具除了必备的桌、床。老李拒绝家具在房间里向他俯视眈眈。墙上也不挂画,谁的也不挂,任雪白的墙雪白地直立。7有必要给你介绍老李的一段艳遇。没有艳遇的画家生活不真实也不可靠,我们的时代是艳遇的时代。老李只能独自生活半年时间,这是他忍受性寂寞的极限。那是又一个风和日丽,阳光烂漫的大晴天。黑姑娘在他面前安静地坐着,一动不动。老李对她说,你可以活动身体,没关系,我画好基本线条了。黑人姑娘称赞他是很英俊的中国画家。老李笑笑说,我这个样子全中国多的是,起码有二亿,并问姑娘是学生吗?我是NYU学艺术史的全职学生。作为画家,老李眼晴的注意力很容易集中在女人身上,女人的皮肤、肢体语言,充满了戏剧性,女人一投手、一跺脚存在妙不可言的美感尤其是她们躺卧在床似笑非笑。古往今来、东西南北的美女都无法避开她们不平凡的一生,她们深深地影响了男人的肉体以及精神世界的展开。美,是一种令人心碎的极限。在老李和女人的交往史上几乎不对美女轻举妄动。他的女朋友介于漂亮和非漂亮之间。五官明星级的美女,老李和她们做朋友、聊天。美女反而使他成其为中性,他的肉欲就止于眼福。这位黑人姑娘高个,高乳 ,大眼,大嘴,粗手粗脚、生机勃勃。不漂亮但性感。她在床上如何?把一位洋溢性感的黑姑娘弄到床上去应该是春天里是有意思的事件。老李听多了黑人如何在性上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极富创意的传奇故事。老李那知日后姑娘为坚守不正式结婚绝不性交的信念远超出了他的理解力。老李决定不收她的钱,且把她画得比她本人更好看。黑姑娘主动留下她的电话号码。黑姑娘起身告别的笑容似笑非笑,含糊不清,这令画家李大明产生纯生理的冲动。老李周末打电话,约她喝咖啡。黑姑娘一家共六位兄弟姐妹,全部受了良好教育,进入上层社会,作医生、律师,走上白人的理想人生路。所以他们投票给代表中产阶级利益的共和党。他和黑姑娘当晚有了关系,关系止于胸部以上,三个月后仍然止于胸部周围。画家老李服了。这是在美国吗,在中国也不是这样的呀。从小听多听了美国男女如何地地性解放,解放性,只见一面就上床。姑娘坚拒,“除非结婚,否则是不道德的。”他无言以对。姑娘问他信耶稣基督吗?画家笑了,看来我是要下地狱的了。冬天的纽约大雪纷纷,冬天无法露天工作。老李起程回国。黑姑娘跟踪而至。画家老李在京城如鱼得水,处于一打又一打小女生的包围之中。老李和姑娘们谈天说地,情调好了做爱。世上还有女人就值得活下去。他说,彼此不固定关系,不结婚,高兴来,不高兴走,大家轻松。姑娘们很大方,说,这年头谁想结婚呀?老李放下心,现在国内的女孩子真正地改革开放了,真能玩了。谁谈爱情呀,你累不累呀。黑姑娘与她们天壤之别,老李对黑姑娘产生了敬重加内疚的混合感情。夜深人静,画完一幅或者听一支熟悉的歌,老李偶尔一阵疼痕掠过。女人和绘画存在某种必然联系。女人的形象由男画家创造,而男画家通过描绘女人完成了作为一个画家的使命。毕加索的女人,高更的女人。你的女人,我的女人,我们的共同的女人。他想如果娶了幼儿老师于梅,她无法长久地容忍他,他不可能是模范丈夫。于梅一不顺心毛根朋友姐脾气,彼此一场人仰马翻地吵闹。如果遇见纯情处女比如黑姑娘,他极可能不好意思在床上放开,手脚拘谨陡添尴尬,事情将更不可收拾。总之伤身体伤感情。四十五岁以前不谈结婚。画家老李下定决心要把黑姑娘从爱情泥藻里带出来。让她轻装前进,落落大方,酒脱自在。黑姑娘在他的家只住了几天,他情无反顾把她送到北大勺园去了。画家老李这样结束了一场异国恋爱。过完了这个的冬天,他们彼此消失在人海茫茫的纽约了。8从京城的灯红酒绿回到纽约的灯红酒绿。画家老李痛悔自己在抗拒男人本能冲动的抑制力越来越脆弱、不堪不击。这样感觉的次数多了,他就和一位叫小莉的女人同居。这在老李的生活中是件大事。独自在外,过久了单身生活,屋内有一位女人打扫、做饭。每天回家那桔黄色的灯光迎接他,如此结婚也并非难以忍受。小莉的来历他不清楚,他也不想去弄清楚了。男人和女人之间永远不可能理解,完全是不同类型的动物。小莉靠着他的肩,拉他手紧紧不放。她说只要一份真心的感情,唯有一份真情值得依赖,“你是我在美国唯一的亲人了。”她低声说。小莉受惊般把画家老李的手握得更紧了,仿佛随时会出现不可征服的力量击碎她的理想。黑暗中老李抱着女人的身体极为陌生,他的额头渗出冷汗,一股恐惧深深地抓住了他,他为什么在这儿,这个和他同床的女人和他有什么关系。船快沉了吗,我们陷入灭顶之灾,我们只有彼此抱着才免除恐惧吗?老李想他在经历一个混乱的时期,精神和身体没法平静,充满骚动的人是不会产生智慧的,智慧属于平静。青春期的嚎叫是优伤的病志需要时间或者顿悟方能化解。老李本是为做爱而来,他到医院抓了一大把避孕套。事到临头他全线崩溃。“我想结婚。”小莉轻轻地说。“为什么。”他问。“爱你嘛。”小莉说。女人的爱太精致,太锁碎,老李背不动这份温柔和仔细,尤其他三十五岁了。老李故计重演,想把小莉支走,盼望她慢慢冷却。画家那知小莉是认真到极点的女人,要与他同归于尽。小莉在他的屋子里不走了,她把她的身体高高举起像董存瑞炸雕堡逼视他,老李就没有办法了。幸而小莉是容易满足的女人。她崇拜他,即使他的画永远卖不出去,她也愿跟他到底,小莉在律师事务挣的钱足够够全家开支,只要他不对别的女人动心。她说你外面跟其它女人有染,准杀了你。这是一个说到做到的女人。她表面温柔、脆弱,内心却意志坚定、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女人在爱情上置死地而后生,时常破釜成舟。9三个月后画家老李结婚了。小莉在一个春天的星期六打电话说她怀孕了。怀孕之事对老坎犹如晴天霹雳,他为此腹泻三天。他相信孩子是他的孩子,但以后凭什么相信避孕套?小莉怀孕到二个月,突然流产了。这又对老坎一次晴天霹雳,他以后凭什么相信女人的子宫。看来以前对结婚的恐惧不是没有道理。这要看你准备牺牲什么以什么为代价了。得到和失去如果看余额也区别不大。大家不过像蚂蚁样活着,好死不如赖活着。但还有一点希望在,如果没有希望,很多人就活不下去。你我皆以为还有希望,自欺也好欺人也罢。希望画能卖个好价钱,希望眼晴看清真相。希望成功,希望睡眠好。希望夜夜有性高潮。希望狂笑。希望相爱。希望圣诞节前有场大雪。11画家老李又提着画箱到时报广场去了。他分别用计算器,心算以及笔,算好了,再画三年零二个月加半天,他立即动身回国买房,过中上阶级的生活。将要出生的孩子但他怀疑小莉又要流产,流产简直成了一种童话了),自然成为美国公民。他对此无所谓,小孩子有他们自己的新生活。而老李认同了时下流行的称呼“洋插队”。他觉得这个词很形象,时报广场是他的稻田,画笔是手中的锄头。画家老李(李大明先生)上工的时间在下午三点到下午十点。如果你到时报广场,看见一位没有留长发的中年男人,坐着画肖像,那可能就是他。1999,4,纽黑纹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蒲阳 发表于: 2005-5-16 22:37:15|只看该作者
所有发生在老李身上的故事,总是点到即止,急促的文字正好反映了文章主人公对生活的一种奔走和追寻,倘是换个节奏,倒是表现不出来了。三十多岁的时候,就被叫着“老李”,别有用意啊!问好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5 16:55, Processed in 3.478806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