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766|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书人《岂不怀归:三和青年调查》还原城市隐秘角落的真实面貌

 [复制链接]
源自:新浪读书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一群被称为“三和大神”的年轻人出现在深圳龙华三和人力资源市场。他们只做日结工作,干一天玩三天;白天四处闲逛,晚上睡大街;吃5块钱一碗的“挂逼面”,喝2块钱一大瓶的水,抽5毛钱一根的散装红双喜,在臭气熏天的网吧里呆到天明。
  网上流传的关于“三和大神”的信息十分破碎,媒体大多也尽可能地从极端的角度来报导,公众对“大神”们的认知仅仅停留在表面。人们津津乐道于“宋总”“红姐”等三和奇人的传说,惊讶于他们“以天为盖以地为庐”的生活方式,甚至对“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态度心生向往,对“三和大神”的真实生存状态却不得而知。
《岂不怀归:三和青年调查》还原“三和大神”真实面貌
  社科院社会学学者田丰与学生林凯玄历经180多个日夜,写成《岂不怀归:三和青年调查》一书。采用白描式研究手法,还原三和青年生存处境,打破大众对这一群体的刻板印象。以点窥面,了解中国社会剧烈变革之下的城市化问题,探寻解决底层社会问题的进路。
  8月11日晚7点30分,田丰携其新书做客单向空间,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社会学家张翼展开畅谈,聊聊我们所不知道的“三和大神”。
田丰、张翼畅谈我们所不知道的“三和大神”

三和大神,中国都市隐秘角落里的传说
  2018年,日本NHK电视台播出了一部纪录片。NHK在这部片长近两个小时的纪录片里,探索了三和这处城市角落,记录“三和大神”的生活状况。影片一经播出,便引起轩然大波。人们惊讶,深圳这座引领中国经济增长的“梦之城”中,竟然存在这样的地带。“三和大神”这一群体掀起了广泛讨论。
  众多媒体涌向三和人才市场,操起相机和手机冲进人群,渴望拍到第一手独家信息,本就拥挤的三和一时间水泄不通。“大神”们频频被粗暴地打扰,甚至被恶意羞辱,因而对外界的警惕与敌意骤增,他们抢夺拍摄者的相机,逼迫他们删掉手机中的照片,甚至对激怒他们的人大打出手。在如此防备之下,三和蒙上一层迷雾,“大神”们完整、真实的面貌则鲜为人知。
  提及“三和大神”,不了解的人往往觉得匪夷所思,甚至有时会觉得他们生活在与常人不同的世界。而对此略有耳闻的人,要么鄙夷地认为“大神”们都是社会败类,要么则一厢情愿地觉得他们早已无欲无求,得道成仙。
  作为社会学学者,田丰无法接受这种主观臆断的想法。他与林凯玄一拍即合,组成二人研究团队,展开了长达半年的三和研究。他们希望,这次研究能够突破网络上人们对“三和大神”的刻板印象,达到真正学术研究的目的。
林凯玄深入三和,展开了半年的田野调查
  林凯玄深入三和,展开了半年的田野调查。他与“三和大神”同吃同住,一起去做日结,曾经去工地帮人搬砖、提灰,到了“潜伏”的后期,“三和大神”甚至已经完全与他熟识。在三和这一环境极度恶劣的场所进行调研,其艰辛难以言表,而林凯玄为此付出的努力,是本书极为珍贵的部分。
田丰与林凯玄组成二人研究团队,展开了长达半年的三和研究
  两位作者以社会学者的专业眼光凝视三和,抛弃一切假设、偏见与理论束缚,通过细致的田野调查,还原出客观而真实的三和图景,从衣食住行、工作娱乐、社会交往等角度,将“三和大神”群体完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三和大神”嘲笑辛苦进厂做工的人为“富士康奴隶”,炫耀自己终日优哉游哉的自由生活,并为他们不被资本家剥削、不承担社会责任而沾沾自喜。看来,他们对自己的生活不失满意。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岂不怀归:三和青年调查》通过对“三和大神”细致的描绘,列举一个个生动的例子,让读者一窥其洒脱外表下的隐秘心态。

他们曾经怀揣梦想,却在城市迷失
  大多数“三和大神”也曾拥有梦想。他们怀着成家立业的美好愿望奔赴三和,在与招工企业、市场中介的三方博弈中,历经求职失利、繁重劳动、微薄收入以及证件被骗、博彩失利等大大小小的挫折,陷入了失望、怠惰、沉沦的恶性循环。
  与此同时,三和的生活似乎格外令人愉快:日结源源不断,食宿无比便宜,身边热热闹闹,随时可以躺下睡觉。更重要的是,三和遍地都是好逸恶劳、精神萎靡的同类,谁都可以理直气壮地“挂逼”,不用担心世人的歧视和冷眼。
  在巨大的失落与三和生活的强烈诱惑面前,“三和大神”自然而然选择了后者。而一旦进入三和,就像陷入一个巨大的泥潭,初入三和的青年一开始还会羞愧、抵触,不久便会放弃挣扎,任由自己沉沦。
  普通人与“三和大神”最大的区别在于,普通人可以从低谷中站起,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而后者恰恰相反。他们意志力薄弱,对未来迷茫无措,也没有职业技能;既没有改变现状的勇气,又没有摆脱“挂逼”境遇的能力,一旦陷入深渊,便会一蹶不振。
  “三和大神”之所以难以摆脱三和,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接受的教育极其有限。“三和大神”中有许多来自农村,无法获得优质的教育,没有知识和技能,只能被当作廉价劳动力使用。如今,东部沿海地区不约而同地追求更高质量的发展模式,摒弃了低端产业的“人头经济”,那么,农村青年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注定要成为被时代抛弃的“零部件”。
  “三和大神”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受害者,还没来得及选择自己的命运,便被社会淘汰。在时代的浪潮里,“三和大神”们最先被拍在了沙滩上。
张翼表示“三和大神”群体的形成背后有着复杂的社会经济原因

田丰与张翼畅谈三和成因与解决之道
  身为社会学家,田丰与张翼长年致力于社会分层与社会问题研究,对有底层社会的形成与应对策略有深入的了解。两人与读者分享了对“三和大神”的态度,剖析三和背后折射的中国现代化发展问题,并探索三和问题的解决之道。
  “三和大神”的社会评价富有争议性,部分网友对其遭遇表达了理解与同情,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表示嗤之以鼻。面对社会舆论对“三和大神”的不同态度,田丰与张翼表示,“三和大神”群体的形成,背后有着复杂的社会经济原因,不应仅仅把责任归咎于个体。
  “三和大神”的出现并不是偶然,其背后有着复杂的经济社会原因,也和青年人群特征的变化紧密相连。一方面,“三和大神”是流动人口社会融入困境的集中体现。地方政府希望农民工进入流水线成为廉价劳动力,却无意帮助他们真正融入当地社会。他们无法拥有足够的生存空间,只能在城市边缘的城中村生存。另一方面,两代农民工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不同于老一辈农民工,“90 后”和“00 后”身上带有强烈的权利意识和抗争意识,当遭遇不公,他们会主动维权。然而,他们身处底层,无力为自己争取权利,只能选择一种别样的抗争模式──在大都市里“混吃等死”。
  张翼与田丰还提出了解决三和问题的思路与途径:
  无论主动还是被动,“三和大神”的离去有三种可能:个人觉醒、底层社会生态链断裂、城市社区改造。其中,关闭人力市场是最有效的方案。一旦失去日结工作机会,“三和大神”最典型的“做一天玩三天”的生活方式必然会改变。除此之外,城市社区改造也是选择之一。城中村综合整治的改造工程一旦开展,小旅馆、面馆、网吧的租金都会上涨,“三和大神”的生活成本将全面提高,其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受到影响。
  然而,驱散“三和大神”只是治标不治本。“三和大神”的后备军,是数以万计的农村青年。只要教育模式、区域差距依然存在,农村青年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注定要成为被时代进步抛弃的“零部件”。因而,解决三和问题,最重要的一点在于防范于未然。只有通过教育系统的全方位改革,使教育体系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农村青年才能拥有改变人生轨迹的意志和能力。田丰表示:“三和青年之所以会沦落三和,主要原因是没有知识和技能,只有农村教育跟上,他们才能够在劳务市场中拥有竞争力,才不会因为种种打击而失去奋发向上的动力。”
《岂不怀归:三和青年调查》田丰/林凯玄海豚出版社

《岂不怀归:三和青年调查》内容简介
  在深圳龙华三和人力资源市场,生活着一群“三和大神”。他们干一天玩三天,白天四处闲逛,晚上睡大街;吃5块钱一碗的“挂逼面”,喝2块钱一大瓶的水,抽5毛钱一根的散装红双喜,在臭气熏天的网吧里呆到天明。混吃等死,得过且过,挣扎在城市边缘,在生存的极限自我麻痹。他们是城市化浪潮中掉队的人,是被时代遗弃的“零部件”。“留城无望,回村无意”,是他们共同面临的两难困境。
  社科院社会学学者“潜伏”三和,历时半年,完成了这份20多万字的研究笔记,并配有几十幅图片。采用白描式研究手法,还原三和青年生存处境,全景式展现“90后”和“00后”农民工流浪三和的生活,打破大众对这一群体的刻板印象。以点窥面,了解中国社会剧烈变革之下的城市化问题,探寻解决底层社会问题的进路。本书在突显学术价值的同时,体现人文关怀和学界对社会现实、劳动者的关照。

编辑推荐
▲ 社会学学者“潜伏”三和,以白描手法还原“三和大神”真实面貌;一部罕见的真实和诚恳的作品。
  深圳龙华一处城市角落里,有一群被称为“三和大神”的年轻人。他们干一天玩三天,吃廉价的食物,经常睡大街,十天半月不洗澡、不换衣服。
  三和随着一部纪录片而火遍全网,一方面被妖魔化为中国版的里约贫民窟,一方面被娱乐化为颓废时代的精神乌托邦。在种种被粗暴简化的标签和符号背后,这些徘徊在边缘地带的“三和大神”们,其生存状况究竟如何?社会学者孤身融入三和,展开长达半年的艰难田野调查,拨开媒体猎奇化的迷雾,还原一个全面而真实的三和。

▲ 深度挖掘“三和大神”背后的故事,一窥“佛系”外表下的无奈与挣扎;
  “丧文化”横行的时代,“三和大神”离我们并不遥远。
  “躺尸”到死亡,颓废到绝望。看似玩世不恭的生活,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复杂经历?本书列举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讲述三和青年的“前世今生”。每一个流落街头的“大神”背后,都有一段不为人知的往事;每一张故作洒脱的脸上,都藏着失落与迷茫。他们想做一个活生生的人,却成了混吃等死的躯壳。当梦被现实击碎,当希望沦为绝望,“丧”是他们对世界的无声反抗。

▲ 探寻三和式底层社会成因,剖析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种种发展问题。
  为何新一代的进城务工者不再像父辈一样选择节俭而吃苦耐劳地工作?满怀希望前来三和寻找出路的青年们,为何无可避免地走向沉沦?本书尽可能透视与理解三和青年的想法与选择,揭示三和消磨斗志、泯灭理想的特殊“魔力”,并分析其背后的经济与社会原因,为理解中国城市化问题提供独特的视角。

▲ 凝视高楼之下的无名阴影,探索三和青年“后备军”的可能出路。
  三和青年的遭遇绝非孤例,他们是中国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一些难以被城市容纳的群体的缩影。三和青年的“后备军”,是整整一代没有知识与技能的农村青年。本书对三和青年抱以人道主义的关怀与同情,并鼓励各界关注社会发展过程中被抛下的那一群人,共同寻找解决之道。

▲ 李培林、李银河、梁鸿、熊培云诚挚推荐
  这是一本关于中国青年农民工边缘群体的社会学著作,它以田野笔记和深描的方法,提供了类似《街角社会》的观察视角,有助于我们理解现代化过程艰难复杂的全貌。──李培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一个社会的内在裂缝如何形成?“三和青年”如何一步步从社会秩序中游离出来,成了得过且过、没有任何生存实感的“三和大神”?当理论术语无法解释社会现象时,或许,回到经验,回到现场,我们能获得最真实也最有效的理解力。《岂不怀归》的两位写作者秉承这一信条,进入“三和”,让我们看到那些被忽略的细节──人才市场、中介、小旅馆、工厂,甚至天气,等等,它们构成强大的现实合力“剥夺”青年们的梦想和精神。在这里,“三和”就像一面魔镜,照出时代逻辑的另一面──荒凉、坚硬,以粗暴的力量侵袭着我们的灵魂。我希望大家能够阅读这本书。──梁鸿 学者、作家、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

⊙ 作者简介
  田丰,1979年出生于安徽蚌埠,社会学博士,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长期致力于人口与家庭社会学、互联网与青少年、社会分层与社会问题、志愿服务与社会治理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先后出版《当代中国家庭生命周期》《生活在此处》(合著)等社会学著作。
  林凯玄,1993年出生于河南商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9届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为社会工作、社会政策。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红叶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红叶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红叶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红叶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红叶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红叶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曹德旺:中美建交难 脱钩更难 史上第二大暴跌!黄金深度回调才刚刚开始 跌破1800也有可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25 05:05, Processed in 1.778403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