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944|回复: 1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纪实·新闻大圣归来:带你看遍不一样的孙悟空绘画形象

 [复制链接]

⊙作者:见习记者:陈霈然

  明嘉靖二十九年,年过半百的吴承恩提笔写下了《西游记》的前几十回,在第一回中他描绘了这部小说中心人物的诞生,并诗云:
  三阳交泰产群生,仙石胞含日月精。
  借卵化猴完大道,假他名姓配丹成。
  内观不识因无相,外合明知作有形。
  历代人人皆属此,称王称圣任纵横。
  吴承恩大概不会想到自己笔下的这只“泼猴”形象在小说问世后的百年间不断被后人以不同形式进行演绎,将其打造成为了一个世人所熟识的经典形象。
  他勇敢好斗,桀骜不驯,幽默而亦庄亦谐,哀伤乐观并存,他在中国人的记忆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美猴王、齐天大圣、弼马温、大师兄……他的名号很多,但我们都习惯叫他──孙悟空。
  7月10日上映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动画电影将“孙悟空”这个对中国人而言非常熟悉的“泼猴”形象重新带到了大众视野之中。
  在一次又一次被搬上银幕的《西游记》真人电视剧与电影中,我们看到了孙悟空这一形象的不断演变,六小龄童的孙悟空造型可谓其中的经典。但这一角色在画笔下的演变呢?你是否还记得童年时连环画中的孙悟空?又或者电视上播放的动画?有太多的悟空形象被人遗忘,或者在演绎中沦为糟粕而淡出人们视野。至少,对于记者而言,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1999年央视版的西游记动画,这也是属于90后这代人的集体回忆。本期,记者将会为各位读者带来不同时期、不同绘者笔下的孙悟空形象,让我们来一起重温那些有趣的大圣画作吧。

陈光镒 大闹天宫 1955年

重温经典:不同时期的“美猴王”版本
  目前关于玄奘西行创造的神话故事“唐僧取经”最早的图像应该是甘肃敦煌的石窟壁画,分别有榆林窟的二、三、二十九号窟中的形象,榆林窟建成的时间大概是西夏也就是北宋时期。这里的孙悟空身穿白衣,头上有明显的紧箍,但没有持金箍棒。应该说这代表了唐代到北宋时期中国流传的“唐僧取经”的基本故事结构和人物形象。

朱鼎臣(明代)唐三藏西游释厄传

甘肃安西县榆林窟第三窟壁画

  明代出版业发达,而且非常重视给书插图,比如朱鼎臣绘制的《唐三藏西游释厄传》,这本从唐僧江流儿故事开始,并非和通行西游记一样。因为唐僧是主角,前面两卷都没有出现孙悟空,直到第三卷才开始出现。最早的一套《西游记》连环画是在1929年3月由上海世界书局出版,由金少梅、章兴瑞所绘。它第一次采用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的形式来讲述故事,出版后即刻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好评。
  1954年、1955两年间,陈光镒的三部作品《大闹天宫》《通天河》《真假美猴王》先后在新美术出版社(1952年在上海成立,1956年并入上海美术出版社)出版。这三部作品基本代表了当时《西游记》连环画的最高水准,尤其是《通天河》,即便是在以后的几十年中,也极少有能与之相媲美者。其人物精致、清晰、生动,对唐僧师徒四人的描绘几乎成为日后创作的典范,而妖魔及虾兵蟹将更是呼之欲出、活灵活现;那些辅助的风景,房舍楼台、风雪波浪、水底世界及打斗的场面,全都描绘得深浅浓淡,气势磅礴。
  1963年,上海美术出版社出版了由赵宏本、钱笑呆绘制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该作在当年举办的第一届连环画评比中荣获了一等奖。它成为《西游记》的顶尖之作,也成为时代的绝唱。六小龄童曾谈到,他在25集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扮演孙悟空时,在造型表演方面就是从这套连环画中获得启发。

刘继卣 闹天宫 1956年

  刘继卣先生曾在采访中谈过,《闹天宫》8幅尺寸不大的画稿,画了约两年时间,其精心和深入程度可想而知。展开这部画稿,观者只觉眼前烟云滚动、人物飞扬、色彩绚烂。大闹天宫的主人公孙悟空始终醒目,所有人物都有血有肉,互有呼应,真正达到了完全吻合故事和主题需要的传神境界。之后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出版事业一度中断,直到上世纪80年代,连环画市场才开始升温,版本和种类虽然大为丰富,但鲜有精品。能够出精品的那个时代似乎已经过去了,我们剩下的只有怀念。

经典传承:大圣形象的“自我救赎”
  1956年,万籁鸣、万古蟾两兄弟创作出了西游题材的经典之作《大闹天宫》。我们小时候都觉得很熟悉的这部动画片其实是文化大革命前制作的,它的精美程度放到现在仍然可以秒杀一大批喜羊羊和灰太狼们。这部动画片在当时的评价之高,完全到了出乎想象的地步,若说是推崇备至半点也不为过。2012年是中国动画创始人万籁鸣、万古蟾112周年诞辰,谷歌公司还专门为其制作了纪念LOGO。1989年~1995年,这几年间的西游题材动画里,孙悟空的形象已经向着粗制滥造的低龄化路子一去不复返了,无论是作画还是故事情节的编排,都不能与之前的版本相提并论。
  1999年,央视投资了3000多万,历时6年制作完成了新版的西游记动画。画风虽然比不上《大闹天空》,但也比前面几个幼儿版的好多了,作画融合了日漫和美漫的元素。不过这部动画的受众依然是儿童,孙悟空被塑造成了一个阳光少年,对白也很“机智勇敢”。但对于很多90后来说,这部作品在动画片中的地位和86版《西游记》在电视剧中的地位几乎是一样的。“白龙马,蹄儿朝西,身后跟着……”很多时候不自觉地就会哼唱起主题曲。
  同年7月,上海美影投资1200万元,历时4年最终完成了国产动画又一力作《宝莲灯》,号称“自我救赎之作”,其中的大圣形象依旧延续前作《大闹天宫》中的设定,但至少比之前幼稚版本的形象设定“正常”了许多。在这部之后,孙悟空的形象似乎淡出了国产动画界的视野,播出的寥寥几部相关动画其形象也非常低龄化。在大家折腾了一圈儿后,发现1961年的齐天大圣形象依然无法被超越,干脆就拿出了圈钱的最后一招:重制。2012年,原版的《大闹天宫》被上、下两集剪接成88分钟,然后进行3D特效处理、重新配音,但反响依旧一般。

大圣归来手稿原画

  时至今日,随着《大圣归来》的上映,大圣已经在从各种意义上回到了大众的视野中来。时间也很凑巧,与16年前的上一部经典《宝莲灯》在同月播出。某种程度上,一直以来饱受诟病的国产电影保护月还是对本土电影产生了正面作用。这两天这只猴子已经从国人口袋里“掏走”了5亿票房,口碑上也得到了不同年龄层的肯定,剧情有泪有笑,老少咸宜,小孩看了不觉晦涩难懂,成年人也不会觉得天真幼稚。
  有人说“这部电影的意义可以说标志着中国动画从和美日动画的天文级差距,已经缩短到了10-15年。它从制作的各个角度来说,跟《怪物史瑞克》、《玩具总动员》等国外经典已没有很显著的差距了。”在《大圣归来》成功的背后,市场或许对国产动画的预期也会大幅提高,今后将会有更多的动画企划得到重视与发展的机会,更多经典形象将会回到大众的视野当中。
源自:美术报

  从古到今,孙悟空的形象一直在画家笔下演变,他存在于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记忆当中,无论哪个时代的人,他们在自己心中都有一个“大圣”。相信这部电影也会在90后、00后乃至10后的记忆中留下惊艳的一笔浓墨吧!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大卫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大卫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大卫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大卫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大卫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大卫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艺术品典当悄然兴起 变现快可赎回是最大优势 盗墓集团为求减刑集体辩称患精神疾病
2# 四姑娘山
 泡泡老忍者 发表于: 2015-8-5 09:47: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广电总局:《大圣归来》不恶搞体现中国精神

源自:新华网

  《大圣归来》

  《大圣归来》海报
  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举办《大圣归来》研讨会
  新华网北京8月4日电(记者:史竞男)在国产动画电影《大圣归来》票房挺进8亿元之际,中宣部文艺局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4日联合举办了该片的研讨会。来自政府部门、片方、学界、评论界、媒体的近50位专家学者等,对这部现象级影片展开热烈讨论。
  中宣部副部长景俊海强调,要加大扶持力度,完善保障措施,为国产动画电影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童刚指出,《大圣归来》从古典名著《西游记》中汲取灵感,大胆创造、合理想象、不恶搞,对经典充满敬意,体现出中国精神和中国气派。
  影片出品人刘志江介绍了该片的生产创作过程,表示电影人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底线。该片导演田晓鹏说,自己一直努力探求动画电影中不同于欧美和日本动画的情感表达方式和美学风格。据了解,该片正在展开国际发行工作,并准备出品续集。来自行业和观众的鼓舞,让片方和创作团队充满信心。
  专家学者普遍认为,《大圣归来》对于国产动画电影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它开始改变国产动画的低迷状态,让国产动画的投资人、创作者和观众都重拾希望和期待。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说,它昭示了一条国产动画发展的正确道路。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贾磊磊认为,对中国传统文化资源进行现代性的开采,本片做出成功尝试。
  针对影片的不足,与会专家提到该片人物形象设计仍有缺憾,技术细节也有瑕疵,结尾显得仓促等。但作为一部扭转国产动画品质与观众认知的影片,它还是寄托、传递了大家对于国产动画的厚望。《大圣归来》是中国动画电影走向未来的号角。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3 17:42, Processed in 0.577201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