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464|回复: 8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忘伤 发表于: 2015-9-25 08:26:01|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企业东北最大煤企分流10万人自救:吨煤成本职工薪酬占一半

 [复制链接]
源自:北京商报
⊙记者:王晔君/文 王飞/制表

  东北最大煤企分流10万人自救
  市场疲软行业普遍亏损 或引其他煤企跟进

  在行业寒冬的背景下,煤企正在加强自救。日前,东北地区最大的煤炭企业──黑龙江龙煤矿业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龙煤集团”)在机关全体员工大会上宣布,成立公司总部人力资源创业培训中心,执行集团安置分流人员和鼓励职工创业闯市场相关政策,要求全面完成3个月分流10万人目标。

分流10万人实现“止血”
  龙煤集团董事长王智奎表示,要尽快完成3个月分流10万人的目标,通过分流人员、压缩工资成本实现企业现金流“止血”。同时,变卖非煤产业、清收应收账款以补充企业现金流。
  据了解,龙煤集团是我国东北最大的煤炭企业,2004年由黑龙江省的鸡西、七台河、鹤岗、双鸭山四大国有重点煤矿联合组建,煤炭产量约占黑龙江省的一半,多年保持年产煤炭5000万吨以上。2012年以来,煤炭行业进入全面下行阶段,需求不足,价格下降,严重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企业陷入困境。
  数据显示,龙煤集团2011年尚净赚8亿元,2012年则净亏8亿元,2013年净亏损扩大到23亿元,2014年亏损接近60亿元。日前,黑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陆昊主持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推动龙煤集团脱困发展工作。陆昊指出,龙煤集团今年前8个月同比减亏11亿多元。但各项工作措施与龙煤集团面临的挑战和脱困任务相比,工作力度还有明显差距。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认为,在行业寒冬时,确实有过一些国企进行分流、裁员,但规模都比较小。这次龙煤集团分流10万人的计划前所未有,但这并不是裁员,而是通过培训、分配、鼓励创业等手段来实现再就业,最终达到企业自救的目的。

人员成本包袱沉重
  记者发现,龙煤集团深陷困境,除了行业本身不景气外,人员成本包袱沉重也是重要原因。
  据了解,龙煤集团拥有24万在职职工、18万离退休职工,而中煤协发布的数据显示,龙煤集团2014年煤炭产量为4905万吨,在国内煤炭企业中排名第17位,产量仅为煤炭龙头企业神华的10%左右,而在职职工却有24万人,高于神华的在册员工21.4万。
  国家发改委振兴司副司长周建平曾以龙煤集团举例东北亟须解决的“企业办社会”问题:该集团有近25万人,每年产煤5000多万吨,人均约250吨;而全国煤炭行业平均水平是人均产煤500-600吨。

一位专家表示,龙煤在职及离退休员工负担较重,增加了生产成本和管理费用,对盈利能力也造成了负面影响。煤炭开采成本之所以高,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人力成本,龙煤集团的吨煤成本中职工薪酬几乎占了一半。
其他煤企或跟进

  “人力负担压垮企业并不仅仅只是龙煤集团面临的问题,目前不少老牌国有煤炭企业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像同煤、中煤也存在着人力负担压力,只不过没有龙煤严重而已。”安迅思煤炭行业分析师邓舜说。
  林伯强指出,我国国内较大的煤炭企业基本都是国企,虽然目前行业不景气,压缩业务、裁员是公司降低成本的常用手段,但是由于裁员可能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国企一般通过消减福利、降薪也能降低成本,而非裁员、分流。
  今年5月29日,最赚钱煤企中国神华宣布,2015年会按全员工资总额的10%下调员工的薪酬总额度。国内老牌煤企同煤3月也集体降薪,普通职工工资降低了400元左右,科长级别降薪500元左右,处长级别降薪从1000-1300元不等。
  据了解,在今年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调研的85家煤炭企业中,有40家煤炭企业存在缓发和拖欠职工工资问题;个别企业还大量拖欠应缴纳社会养老、医疗保险费用。拖欠原材料和设备采购款的数额也在大幅增加。
  在邓舜看来,由于煤炭行业不景气还在延续,单纯的降薪已经很难保证企业渡过寒冬,分流、裁员可能会成为越来越多煤炭企业的选择。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忘伤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忘伤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忘伤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忘伤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忘伤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忘伤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中法千亿级核项目5年后开工 江苏等六省份角逐厂址 沃尔玛为转嫁成本上升压力 被曝要求中国供应商降价
2# 四姑娘山
 九爷 发表于: 2015-11-13 10:26: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人民日报:东北新一轮振兴国家战略已定

源自:中国网
  宛若东北的天气,东北的经济普遍遇冷,冷的程度比其他地区重,冷的时间也比其他地区长。
  2014年,辽宁、吉林、黑龙江的GDP增速分别为5.8%、6.5%、5.6%,位列全国后五位,其中辽宁增速为近22年来最低,全国倒数第三。今年前三季度,辽宁、吉林、黑龙江增速分别为2.7%、6.3%、5.5%,仍列全国后五,辽宁垫底。
  “重回冰封”“断崖式下跌”“滑出底线”“塌陷”……不少国内外媒体纷纷以这类说法论断东北经济。

东北到底怎么样?
  前不久,我们用半个月时间,由辽宁沈阳、营口而大连,继而北上,经吉林珲春、吉林市而长春,又继续北上黑龙江哈尔滨,最后抵大庆。
  出大庆西站,迎面就是两台俗称“磕头机”的抽油机,频频“作揖”,进城路旁的旷野里,“磕头机”随处可见。
  “磕头机”是大庆最鲜明的符号,也是大庆油田带给这片土地的图腾。
  “喊了20多年‘狼来了’,现在,狼真的来了。”一位上世纪90年代大学毕业的大庆干部,回到家乡工作,见证了大庆高新区的建立,见证了城市接续产业的发展,也见证了从今年开始大庆油田每年减产150万吨原油。这一调减计划将持续到2020年,对黑龙江工业和GDP形成持续负向拉动,“大庆到了真正的历史拐点!”
  上任不到一年的大庆市委书记赵铭,刚从胜利油田所在的山东省东营市考察归来,“越看越受触动,与东营比,大庆的接续产业发展太慢,城市转型刻不容缓,我们惟有奋起直追!”
  大庆是我们东北之行最后一站。一路走来,正在奋起直追的,何止大庆,整个东北三省,都在滚石上山、爬坡过坎。
  “滚石上山”是什么概念?
  “上不去,就只能往下滚,稳都稳不住;上去了,无限风光在顶峰。”东北地区一位省领导这样感悟,语调很沉,也很重,蕴含着力量。

冷与暖的变奏
非一日之寒,非冰封千里

  长春市二道区。隔着一条民丰大街,一侧是成片的破败平房,被称为城市棚户区,另一侧是新落成的社区“上东城市之光”,有5栋是回迁安置房。
  在51岁的师凤琴带领下,我们走进她位于8楼的回迁房,窗明几净,暖意扑面,“住了一辈子平房,如今只花13万元,就住上了楼房,今后再也不用烧煤取暖了。”看得出,这位原长春二道区标牌厂的女工,对新房很满意。
  二道区荣光街道,有个“幸福里”助老之家,是吉林省首家开放的养老服务试点,为老人提供“私人定制”服务。82岁的张祉祓每天来吃一顿午饭,只要8块钱,“那么多人在一起吃饭,图个乐呵。”
  “幸福里”每天除提供900多位老人的餐饮服务外,还提供照料、医疗等6大类46项居家养老服务项目。
  开业一年多,“幸福里”尚未盈利,却忙着到处抢滩,“现在2家在运营,年底前开业10家,铺满二道区后,再向全长春市扩展。”负责人田旭颇自信,“因为我看好的是5年后的养老市场。”
  二道区是不是可以成为我们透视东北的一个视窗呢?
  “长春棚改起步早,但一直是小碎步,这两年明显提速,去年和今年的改造总面积是前年的4倍。”长春市房地局副局长陈济生说。棚改、养老,哪个都是花大钱的事,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为何反而加快了步伐?
  “棚改既是投资,又是消费,是民生与经济的最佳结合点。”陈济生说,尽管长春棚改近10年,受益者20多万户,但待改的还有40万户,有着巨大需求空间。
  东北目前的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最突出的矛盾就是产能严重过剩,需求不足;相反,民生相关的服务业,则需求旺盛,供给严重不足。
  有需求的地方,就有商机,棚改、养老,无不如此。政府也好,企业也罢,新的增长点,不正蕴涵在改善民生与发展经济的有效对接点中么?
  在采访中我们看到,东北各地普遍加大了棚改力度,而且,令人有些出乎意料的是,不同于主要经济指标的“冰冷”,东北的主要民生指标充满“暖意”:
  上半年,辽宁新增就业32.5万人;吉林新增就业34.98万人,完成年计划70%。辽宁、吉林、黑龙江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分别为6.1%、6.7%;7.4%、8.1%;7.5%、8.4%。
  “东北在增速下滑的情况下,居民收入、就业、民生工程都没有受到影响,而且还都保持了一定数量的增长。”东北一位省领导指出。
  “冰冷”中有“暖意”,这似乎也给我们提供了怎样看东北的一种新视角。
  毫无疑问,目前东北地区发展遇到新的困难和挑战,有“三期叠加”等全国共性方面的原因,也有东北地区产业结构、体制机制等个性方面的问题。
  “东北是第一个进入计划经济体制,最后一个走出计划经济体制的地区。核心症结还是体制机制和经济结构问题,这两个问题不解决,振兴发展就可能成为泡影。”辽宁省社科院副院长梁启东一针见血。
  东北的困难和问题非“一日之寒”,解决起来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我们采访的干部群众看来,评价东北的经济形势,既要看总量,更要看结构;既要看速度,更要看质量;既要看现状,更要看趋势;既要看现象,更要看本质。总之,在看到“冰冷”的同时,也要看到“暖意”。
  辽宁省委书记李希告诉我们,就辽宁来讲,增长减速但未减势,仍保持了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态势;经济遇冷但冷中有热,高端装备制造、高档数控机床等优势产业,仍保持着良好发展态势;稳中求进但进中有忧,财政趋紧支出压力加大,解决体制机制和结构性矛盾问题的难度较大。
  吉林省委书记巴音朝鲁告诉我们,和前些年比,吉林主要经济指标减缓下来,“但从吉林自身来讲,经济减速而社会活力不减,微观经济活力不减,我们正在化危为机,把经济下行的压力转化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动力,传统产业在‘老中生新’,新兴产业正‘无中生有’。”
  黑龙江省省长陆昊告诉我们,黑龙江统计数字挑战在大庆,工作挑战在煤城。当前一产、三产增速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没有因大庆影响区域整体繁荣。黑龙江的挑战既有经济结构问题,也有体制机制问题,下一步要继续强化营销,强化与资本市场合作,推进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把公共资源更多地配置到能够创造社会财富的生产性部门而不是非生产性部门,大力优化发展环境。
  一路走来,“难看”的主要集中在工业企业,尤其是石化、冶金等传统行业;而旅游、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一路高歌,物流、金融、信息等现代服务业更是红红火火、势头不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方兴未艾,带动了整体就业的平稳。
  深入东北腹地,走进企业社区,就能清晰看懂:东北经济有危机,更有生机;东北人有压力,更有拼劲儿。

管与放的博弈
捏硬柿子,啃硬骨头

  眼下的黑龙江,改革要啃的硬骨头,非龙煤集团莫属。
  11年前,龙煤重组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4个矿业公司,一跃而为东北最大煤炭集团。组建之初,正赶上煤炭价格上扬,有过很好的规划,想过瘦身,谋过上市,但最终还是错过了改革机遇。
  煤炭价格一路下行,龙煤如突染重症,去年亏损50亿元,“龙煤集团已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危险境地,改革就要捏硬柿子,龙煤就是硬柿子,改革是龙煤的最后一次机会。”黑龙江省领导说。
  龙煤改革,最难啃的硬骨头是人。
  “外部原因是煤炭价格及市场变化,内部原因是存在人力资源严重错配。”黑龙江省给龙煤开出这样的诊断。
  龙煤2004年就提出分流安置10万职工的目标。在煤炭市场价格上升需求增加的时候,富余人员矛盾被掩盖起来,当价格大幅下滑时,矛盾就凸显出来。2013年到今年8月,龙煤已减少在册人员3万人。面对现有的19.5万名职工,龙煤准备通过2至3年时间,以移交企业办社会职能分流等方式,再组织化分流安置6万职工。
  龙煤集团还专门成立了创业培训中心,从9月下旬开始,集团总部、二级公司和地面单位机关人员全部进中心;完成了矿业公司和119个矿厂单位第一轮机关机构改革,机关部室精简44.11%,初级管理机构精简21.89%,管理人员精简38.74%。前三季度,在煤价继续下跌的情况下,集团已减亏12亿元。
  东北国企改革滞后,积累问题多,历史包袱重,如果不以壮士断腕之果决从根子上解决,包袱只会越背越沉,最终错失改革转型之机。
  吴汉圣长期在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工作,后来调任沈阳分管工业的副市长,熟悉国企改革情况,去年就任营口市委书记后大吃一惊,“央企都已经政企分开改革这么多年了,营口的地方国企基本上还是在各委办局下面。”
  国企改革的“冲锋号”终于在营口回荡。今年6月底前,营口完成了市属企业的脱钩改制任务。市国资委对营口港务集团等33户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脱钩组建市属企业集团后,游离于监管范围之外的经营性国有资产实现了统一集中监管。
  营口的国资国企改革,只是东北体制机制改革需要“补课”的一个注脚。
  近几年,东北的各级政府都在不遗余力地简政放权,暗地里比拼“简”与“放”的比例。简政简到位,放权放到底,政府集中精力管该管的事。
  登上龙虎阁,一眼望三国。这就到了珲春,地处中、俄、朝交界,头顶着“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窗口”“中国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示范合作区”等国家级桂冠,各项建设如火如荼,在一些地方用电量负增长的情况下,这里用电量连续两年增幅超过8%。
  但,珲春只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一个县级市,典型的“小马拉大车”。
  “让珲春有职有权有形象。”前不久,吉林省委下定决心──在与延边州隶属关系不变的前提下,赋予珲春市政府地级市政府管理权限,下放给珲春265项权限,涵盖项目审批、国土资源、交通建设、社会管理等诸多领域。
  “这为我们彻底松了绑。”市委书记高玉龙说。借助区位优势和放权机遇,珲春一下子成为吉林省财政收入增幅最快的县。
  采访中,一位国企老总直言不讳:“有时政府的手太长,管得太多,市场瞬息万变,企业决策肯定有风险,每一个风险都要追责的话,谁也放不开手干。”
  “东北政府太强,市场太弱。”不止一位东北的省级领导告诉我们,政府就应像空气,企业正常经营发展时感觉不到其存在,但遇到困难需政府帮助时,不需要成本就能找得到,“东北的政府也当成为这样的土壤、空气和水。”
  复印1页,收费10元?没错,就这么贵。黑龙江佳木斯市富锦市质监局检验检测中心代码办主任杨旭,利用职务之便,擅自允许其亲属在中心窗口设复印机,以10元1张价格收取复印费,合计7000元。并且,他还向省质监局多套取组织机构代码证200套,向办证企业合计多收取费用2.16万元。
  事不太大,金额也不算高,但影响很坏。一家企业向省政府企业投诉中心举报了杨旭。佳木斯市给予其行政警告处分,免去主任职务,调离岗位,收缴全部所得。他本人的“事迹”也“荣”登省报头版的“通报”。
  去年成立的黑龙江省政府企业投诉中心,专事受理各类市场主体投诉,已受理企业投诉和意见建议806件,《黑龙江日报》头版通报16批122件典型投诉,122名责任人员受到处分,其中21人涉嫌违法犯罪,被移送司法机关。
  东北三省简政放权做“除法”,产生了市场活力迸发的“乘法效应”。今年前三季度,东北市场主体在去年大幅增长的基础上,再次实现两位数增长。

进与退的取舍
挥动“手术刀”,精准调结构

  正是树叶由绿转黄的时节,大连几家装备制造企业老总的心底,却早已北风萧萧,谈得最多的,是如何“越冬”。
  “现在市场上根本没有新的订单。过去是大家竞争,可能你有价格、技术优势,能够中标。现在偶尔出现个单子,几十家企业去拼命争。好不容易谈下来,说不定油价不好,船东又退船了。”大船海工副总经理郭炜忧心忡忡。
  企业发展平稳的大连重工·起重集团党委副书记田长军也不乐观:“今年的销售和去年差不多,略有下降。根据目前接到的订单,明年还能过得去,但要比今年难。”
  东北的产业结构就是这样,工业一柱擎天,结构单一。“重工业太重,轻工业太轻,”大连市高新区管委会主任靳国卫,曾任市经信委主任,对全市的企业知根知底,“全国机械百强,大连一定会有几家,而全国轻工百强,大连一家都难找到。”
  忧心是真,可信心也是真。“尽管我们处在东北,但还处在这个行业的潮头上,很多同行可能都趴下了,我们起码能站着、还活着。”郭炜说,“我们正好利用这个契机,静下心来研发先进船型,当市场再次腾飞的时候,确保我们站在最前面。”
  接受采访的领导干部和企业家都认为,传统产业不是东北的包袱,而是“最大的本钱”。
  田长军认为,上一轮东北振兴时,国内需求旺盛,装备制造业在产能不足、能力不足的情况下,解决了从“不能干”到“能干”的问题。现在情势反转,市场需求不足,装备制造业产能过剩,正好可以让我们下决心解决从“能干”到“干好”的问题。
  大连机床集团副总裁刘永强的看法与田长军的观点表述不同,实质一致:“不论经济形势怎样,我们始终在创新产品,创新制造模式,创新商业模式,前年基本完成了调整,目前数控机床已占销售总额的七成。”
  市场终会善待创新者。在机床行业大面积亏损情况下,大连机床前9个月盈利仍然超过3亿元,略低于去年同期。前不久,大连机床和比亚迪公司签订9000台机床合同,销售额达30亿元。
  从做普通机床到做高端机床,由“制造”而“智造”,是机床领军者共同的追求。
  “如果不是未雨绸缪研发智能数控机床I5,我们可能迈不过眼下这道坎,市场需求变了,产品也要跟着变。”沈阳机床集团党委副书记李文华深有同感。
  李文华说,当年董事长关锡友力排众议,砸进七八个亿研发I5智能控制系统。关锡友说:“眼看着砸那么多钱,前几年一点进展都没有,我跳楼的心都有。”
  而目前,I5供不应求,生产线满负荷生产,订单超过4000台。上半年,数控机床产值占沈阳机床产值77%,比去年同期提高7个百分点。
  不在低端市场抢饭吃,要在高端市场有作为。和传统装备制造业的寒冬不同,需求旺盛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依然表现不俗:1至8月,辽宁数控机床产量4万余台,产量数控化率达61.7%,比去年同期高11.1个百分点。前三季度,中车长客股份公司完成产值219.9亿元,同比增长29.2%。哈电集团则频频发力国际市场,相继拿下了迪拜投资额18亿美元、印尼第一台百万千瓦火电机组的总包项目。
  一座千里马雕塑,雄峙厂门前广场,栉风沐雨,略显沧桑,诉说着吉林铁合金厂过往的辉煌。
  作为国家“一五”期间156项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吉林铁合金厂坐落在吉林市哈达湾工业区,这个“一五”期间形成的老工业区,建有吉林炭素厂、吉林造纸厂、松江水泥厂等大型工业企业。
  回首往事,在哈达湾住了50多年的李成感慨不已:早年这里厂房林立、机器轰鸣,红火热闹;后来,工厂凋敝、房矮路破,冷清沉寂;如今这里脚手架林立,到处是建设场景。
  当年的工业“老大哥”,如今面临着设备陈旧、产品落后等问题,虽经重组,依旧没能改变经营欠佳的状况。
  铁合金厂又换了“东家”,不少工人身上还穿着印有“中钢”字样的工装,中钢集团是铁合金厂上一任控股方,前不久,一家民营企业,来自辽宁的中泽集团接手。这也预示着哈达湾老工业区整体搬迁改造工程将提速。
  哈达湾工业区的企业搬迁后,腾出的土地将建设城市综合体,集中发展商贸、文化创意、生态居住等现代服务业。
  腾笼换鸟,退二进三,不仅是吉林市,也是整个东北地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的初衷。“缺什么,补什么”,东北正在努力补上服务业发展滞后这一课。
  东北传统产品占大头、“原”字号“初”字号产品居多,黑龙江对此的感受比辽宁、吉林更强烈,四大煤城、两大林城、一大油城,占设区市的一半还多。
  痛定思痛。黑龙江有了新打法:在若干既有国内总需求增长空间、自身又有鲜明供给竞争优势的领域“大干快干”,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改变能源工业一业独大的不合理的经济结构。
  当奥迪落户长春、宝马落子沈阳,大庆也终于迎来属于自己的机会──沃尔沃。这一规划产能年产30万辆、计划总投资200亿元的整车制造项目,其首款产品XC经典已经上市。可以想见,在大庆的转型发展中,沃尔沃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何在稳增长与调结构之间保持平衡,东北的干部有了比以往更清醒的认识。“对于只有产值,没有效益、没有税收的项目,过度消耗土地、环境等资源的项目,再也不能引进了。”东北一个地市的主要领导如此感叹。

立与破的呼应
敢闯善创,“放卫星”不是梦

  “即便你能造出卫星,但有地方给你发射吗?”
  10年前,宣明带着他的同事们,“悄悄地,但热火朝天地”研制卫星时,不是没有人质疑。
  “卫星发射领域市场化程度低,约束比较多,但我坚信这方面迟早会放开。”宣明等到了这天。
  10月7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吉林一号”奔向浩渺苍穹。“吉林一号”是组星发射,整体由1颗光学A星、2颗视频星和1颗技术验证星构成。
  淡蓝色的地球表面,街道、楼房、树木,线条清晰、层次分明、信息丰富,宣明一一向我们展示卫星回传的图像。
  此前,宣明担任中科院长春光机所所长11年,光机所先后参加过“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等多项国家重大工程项目,被誉为“中国光学的摇篮”。“神舟五号、神舟六号上面的光学相机就是光机所做的。”宣明说。
  10年间,光机所科研人员攻克了卫星和载荷结构一体化等一个个技术难关,“吉林一号”率先成为我国第一颗自主研发的商用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开创我国商业卫星应用的先河。
  宣明现在的身份是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最近这些天,我见得最多的,除了媒体记者,就是投资者。”
  按照发射计划,明年在轨16颗卫星,2020年在轨60颗卫星。吉林将进入“卫星+”的时代,宣明这样描绘未来的愿景:“从2015年到2020年,公司的销售收入要近百亿,再过5年,达到千亿。”
  正如“吉林一号”升空引人瞩目一样,长光卫星公司的股权结构同样引人关注。股东包括吉林省政府、长春光机所、2家民营企业及光机所科研骨干。在公司成立之初,吉林省中小企业及民营经济发展基金注资2亿元。
  长光卫星股权结构之变,政府由“补”变“投”,由给科研经费到投资入股,由“保姆”变“股东”,让人感受到了东北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可喜的变化。
  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财政也出资4亿元入股龙江广瀚燃气轮机公司,还出资入股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哈工大焊接产业集团等多家企业。黑龙江省领导说:“待企业上市之后,政府股权将通过资本市场退出。”
  “与单纯给科研经费相比,政府投资入股,对我们既是支持,也是约束。”中船重工第七〇三研究所副所长、龙江广瀚燃气轮机公司总裁林枫说。
  东北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坚持市场导向,盯住市场需求,通过创新投入模式,结合技术逻辑与市场逻辑,打通了创新链与产业链,以期打破科技成果转化“墙内开花墙外香”的“魔咒”。
  当政府频频以投资者姿态激活科技创新活力时,民间力量也开始勃兴。
  长春市修正路246号,一艘两层楼高的帆船模型镶嵌于楼外,寓意把“创客”摆渡到成功的彼岸。这就是名声在外的“摆渡创新工场”。投资人刘春生,原来做路桥、房地产生意,传统行业不景气,他手里还有1个亿的“闲钱”,转身办起了“孵化器”。
  我们抵达摆渡创新工场那天上午,正赶上有5个项目“路演”,刘春生一个也没看中。创办近1年里,114个项目在创新工场路演了19场。刘春生看中了其中6个,投了4100万元。
  “我自己的定位也是一个创业者,一切都刚刚开始。”刘春生自信满满。
  负责创业工作7年的大连人社局党委副书记邸树军说,这半年认识的创业者,比过去5年都多,“大家都在拼,我500人的创业微信群就有7个,早晨5点多一睁眼,就能听到微信群里的响动。东北民间的活力迸发了!”
  虽然经济数据下滑,但东北的确正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展现出强烈的吸引力。
  亚布力,陆昊眼里“可能成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黄金雪场,之前3个山头分别归广电、体育、林业管。三虎相争,导致“世界级黄金雪场”不温不火。“绝症,没治了。”10年间,很多治理方案无疾而终。
  “瑞士一个滑雪场分属3个国家管关系都能理顺,咱就这3个局还弄不利索?”2014年,黑龙江动真的了,打破山头,成立一个管委会,实行“一卡通”,增加10条雪道和两个缆车系统,并主动将国内外600多家旅行社请进来,当年游客就“井喷”,收入劲增40%。
  “闯关东”的后人,血液里流淌着敢闯善创的基因。“30年前东北也是发达地区,别的地方能行,东北为啥不行?新一轮的振兴,关键在于振兴人心,在于哈下腰实干。”一位刚刚从深圳招商回来的区长,颇有“恨铁不成钢”之慨。

在东北一位省领导看来,中央关于东北新一轮振兴的国家战略已定,“东北需要做的,就是从战术上去落实,归根到底就是一个字──‘干’。不干,什么都不行;实干,什么奇迹都会发生!”
  (参与采写:人民网谭树森、白真智、刘阳、李彤、张晓赫、胡晓、段晓梦、王嘉澍)
  《人民日报》(2015年11月13日 16 版)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忘伤 发表于: 2016-1-4 22:26:00|只看该作者

龙煤集团转型未果以及上市失败原因复杂 成历史包袱

源自:无界新闻

原文配图。
  龙煤病人:拯救东北最大煤企
  作为东北地区最大煤炭企业的龙煤集团,2004年12月吸纳了鸡西、鹤岗、七台河、双鸭山四座黑龙江著名煤城的优质资产组建而成。
  此后十年,龙煤集团三次谋求上市,前两次均因特大矿难中止,第三次冲击IPO,它又出现在沪市新增终止审查企业的名单中。
  龙煤集团在煤炭黄金十年曾过上一段好日子,而今因为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的沉重的历史包袱,以及上市失败、转型未果、煤价低徊等一系列复杂原因,巨亏连连。
  十年一轮回。2014年10月,龙煤集团总分体制又变为母子体制,意在“下放权力,搞活经营,增强解危渡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到今年九月,龙煤集团宣布分流十万人,后又改称两到三年内转岗分流6万。目前,第一批转岗分流22500职工的工作正在推进当中。如何分流?分流去哪儿?此次改革的成本又该如何分担?疑问诸多。
  龙煤集团的断臂求生,不仅关系着严重依赖煤炭的四大煤城的命运,同样也拷问着黑龙江省长期以来相对单一的经济结构。
  如果将龙煤集团置入整个东北地区过去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史中,它又是一个重要的隐喻符号。东北这块最早进入却最后走出计划经济体制的土地,如今又因为经济垫底亟需救赎。
  东北的未来在哪里?或许,我们可先从龙煤此次改革管中窥豹。
  一
  这是龙煤集团补偿自己的最好机会。这点,王成很清楚。
  一天前,这位煤矿工人还在井下,一下又一下地抡着铁镐。45岁的年龄决定了,他的体力大不如前,每抡上十多下就要喘上一会。铁镐砸出的煤粒和煤灰不仅把他的面容染得模糊不清,还在侵蚀着他的心肺。
  晚上6点,王成回到地面。他坐在黑水横流的煤矿澡堂旁边,一边抽烟,一边打开手机,“明天下午两点到桃山矿办(办公地)开会,上面要说转岗分流的事儿。”
  桃山煤矿位于黑龙江省七台河市,隶属于龙煤集团七台河分公司。这家煤矿拥有半个世纪以上的历史,辉煌时累计产出原煤4000多万吨,拥有员工五六千人。
  龙煤集团2012年将之关停,王成和他的上千名工友随即失业。之后三年,他还在从事井下采煤的工作,雇主变成了一家又一家的私营煤矿。
  国企工人的自尊早已植入他的灵魂。所以,他不喜欢那些开着豪车、衣衫精致的私营矿主。但他又需要这份每月5000元左右的收入。他的独生子今年自南方一所重点大学毕业,迫切期待他的援助,让自己拥有一套可以在广州立足的住房。
  “我的任务还没完成。”说到儿子,王成干笑了一声。
  他向目前供职的这家私营煤矿的管理者请假一天。2015年12月15日14时,桃山煤矿的领导准时出现,攥着一份《龙煤集团第一批组织化转岗分流人员安置政策指导意见》。
  王成在桃山煤矿工作过20余年,虽然最近三年沦为闲置人员,每月只有数百元的补贴。但他仍保留着国企工人的身份和工龄。他希望龙煤集团给自己一个交代。
  领导宣读文件时,他安静地趴在前排椅背上,认真听着。
  这份由黑龙江省政府下达的文件介绍,龙煤集团七台河分公司获得5500个新岗位,其中黑龙江农垦总局提供两千个岗位,黑龙江森林工业总局和黑龙江省林业厅各提供1000个岗位,七台河市政府提供1500个岗位。
  这些岗位自2015年12月15日起开放申报。如报名成功,煤矿职工的劳动合同关系、工龄和保险等,将由新单位承接。
  前三个接收单位将对煤矿工人进行技能培训,而后定岗。七台河市政府则直接提供了诸如保洁、文秘、司机、厨师等公益性岗位。
  文件承诺,新单位在技能培训期间,将为这些煤矿职工提供包括社保、住房公积金在内的1800元的月薪。
  农垦总局提供的条件最为优厚。一份流转在龙煤集团职工QQ群的文件显示:农垦总局将为每位煤矿职工分配61亩工资田,因本人原因确实不便耕种的,可将工资田上交农垦总局,工人不用到岗工作,农垦按月支付1800元应发工资。
  王成和工友们几乎都打算申请农垦总局的岗位,道理很朴素:“森工总局、林业厅还有市政府那边,都需我们到岗上班,工资应该不会太高。农垦总局这边不用上班,还有一份工资。我们还可以出去打工,再挣一份钱。”
  桃山煤矿领导要求职工尽快报名。按照省政府和龙煤集团的要求,各个煤矿每五天向上级汇报报名情况,报名工作将在半个月内完成。
  二
  王成迅速在报名处填上了自己的个人信息,并注明报名岗位为农垦总局。
  转念间,他又担心“这种好事轮不到自己”。在东北的国企当中,“关系”显得无比重要。况且,他还面临着非常庞大的竞争群体。
  龙煤集团七台河分公司曾号称拥有10万职工、30万家属,七台河煤矿以及相关产业创造的GDP,一度占到七台河市近八成的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这个城市的大多数人依赖煤矿生存。
  先有煤,后有城。这指的不仅仅是七台河,还包括鹤岗、鸡西、双鸭山。四大煤城在2004年12月完成资产整合,组建为黑龙江省最大的国企以及东北地区最大的煤炭企业──龙煤集团。
  在大庆油田税收多归中央的情况下,过去,龙煤集团每年为黑龙江贡献数十亿元的利税。这个中国最北部的省份,经济结构同样单一,财政收入严重依赖包括龙煤在内的重工业和资源型企业。
  2012年开始,过剩的煤炭产能与下滑的经济形势激烈碰撞,煤炭市场急剧下行。昔日贵为“黑金”的煤炭,如今变成了“白菜价”。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统计:2015年前三季度,全国9成以上的煤炭企业已经没了利润、或已亏损,超过一半的煤炭企业下调职工工资,个别企业甚至提出“保八争十”──确保发8个月工资,争取发10个月工资。
  这是一场席卷全国乃至全球的能源企业危局,龙煤集团只是沧海一粟。
  统计数字显示,从2012年到2014年,龙煤集团累计亏损73.94亿元。2015年前三季度,净亏损33.78亿元。目前,其净资产已由2012年185.28亿元缩减为89.85亿元。
  降薪和欠薪沦为常态。龙煤集团2014年传出欠薪8亿元,并且还在不断降薪,目前执行的是除井下工人以外全员只有1500元左右的月薪水准。过去动辄年薪百万元的集团领导,如今也只有这个数目。而且,最近三四个月时间,他们的工资一直未获发放。
  “外部原因是煤炭价格及市场变化,内部原因是存在人力资源严重错配。”黑龙江省政府为龙煤集团开出这样的诊断。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数据显示:龙煤集团2014年煤炭产量为4905万吨,在国内煤炭企业中排名第17位,产量仅为煤炭龙头企业神华的10%,在岗职工却与神华集团数量相当。
  一个“煤黑子”(井下工人)养活十个“白脸的”(地面人员),这句流传在各大矿井上的俗语,过去和现在都是龙煤集团冗员情况的局部写照。
  在龙煤集团组建之前的2004年,鸡西、鹤岗、七台河、双鸭山四大矿业集团拥有在册职工和集团职工42万人,离退休职工和下岗人员20万人,另有学校、医院、公安保卫、社保等大量企办社会机构2万余人。
  “龙煤好比一个危重病人,第一就是止血,全面完成三个月共分流十万人左右的目标。”2015年9月22日,龙煤集团官网发布的稿件援引其董事长王智奎的发言如是说。
  该新闻稿后被删除,换之的官方口径为:龙煤集团自2013年至2015年8月,已减少在册员工3万人。面对现有的19.5万名职工,龙煤准备通过2到3年时间,再组织化分流安置6万职工。
  龙煤集团第一批组织化转岗分流工作自2015年12月正式启动,分流目标人数共计22500人。其中,鸡西矿业公司5500人,鹤岗矿业公司6000人,双鸭山矿业公司5500人,七台河矿业公司5500人。
  三
  雪后,天空难得澄清,凛冽寒风吹过屋顶的积雪,一片片雪花落在林山的轮椅。
  这个画面美丽又残酷。
  林山腰部以下全部瘫痪,这导致他身子干瘦,藏在棉裤里的大腿因常年肌肉萎缩,只有胳膊般粗。这是鸡西市滴道区的一处生活区,林山是由龙煤集团负责的伤残职工。
  在黑龙江煤炭最为辉煌的80年代,他在鸡西矿务局滴道煤矿从事井下掘进和采煤。当时,他每月收入一两百元,即便是个“煤黑子”,但至少保有国企工人的体面。手表、缝纫机和自行车,在那个时代象征家庭富足的“三大件”,林山依靠自己的收入即可购置,将美丽的妻子迎娶进煤矿分给他的房子。他的家庭那时享受的国企福利,还包括集体澡堂、游艺室、托儿所、幼儿园等等。
  据黑龙江煤炭志记载:1949年~1990年,黑龙江全省生产的原煤除供应本省之外,还调出大量煤炭支援外省和出口。1953年~1990年,总共调出煤炭25795.71万吨,其中出口煤炭5287.25万吨,截至1990年的煤炭调出量位居全国第三位。
  这是林山的黄金时代,他们开采出的煤炭为共和国的工业腾飞和出口创汇做出卓越贡献。
  不过,在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管理之下的计划经济体制之下,亏损的阴影无人在乎、无人提及。
  黑龙江煤炭志又载:黑龙江四大统配矿务局(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1949年~1990年的42年中仅有9年盈利,盈利总额为38837万元,其余33年均为亏损。而且亏损呈上升趋势,总亏损总计252828万元,盈亏相抵后,净亏损为 213391万元。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深圳特区、上海浦东迎来的发展速度令世界瞩目。彼时,黑龙江四个统配矿务局还处于煤炭工业部的庇护之下,未能敏感捕捉到中国东部沿海风起云涌的市场经济。
  一段长达十年有余的困难时期,在这一年拉开序幕。林山感到的最直观的变化,即其所在的矿井开始欠薪。不得已,他转入另一家尚能开出工资的矿井工作。
  第一个月工资还未领到,他的脊椎被掉落的石头拦腰砸断,后被鉴定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二级伤残。
  在他伤后第二年,林山的妻子与其离婚,并将5岁的女儿带到娘家抚养。女儿在姥姥家呆了不到一个月,一个人跑了12公里,回到林山的住处。
  “她妈去外地打工了,没人给孩子洗澡,没人管孩子吃饭,孩子想吃个五分钱的冰棍,都没人给她钱。”长期服用止痛药带来的副作用,使得不到55岁的林山记忆力衰退严重,他甚至很难记起自己的生日年份。但他准确记得自己给女儿的承诺,“你别回去了,爸活一天就养你一天,一直养到你上大学。”
  凭借最初每月仅84元的伤残补助以及父母的帮衬,林山最终兑现对女儿的承诺──女儿目前在吉林大学攻读博士,明年毕业。
  国民经济第九个五年计划期间,却是鸡西市矿务局最煎熬的五年。
  1998年,煤炭工业部撤销,鸡西矿务局被划归地方领导,经济运行上完全推向市场,国家对鸡西矿务局完全“断奶、断粮”。
  当年,鸡西矿务局的煤炭产量只有520万吨,亏损却高达10.1亿元。次年,鸡西矿务局发生了震惊全国的“4·15”事件,滴道煤矿部分在岗职工、家属和退休人员,以要求补发在岗职工工资(累计欠发18个月)为由,从4月15日上午7时到24日连续堵占滴道火车站、201国道和南北两条铁路交叉处,造成铁路、公路中断9天。
  此事被鸡西矿务局志评价为“不仅在政治上给党和国家造成严重不良影响,也给地方经济造成巨大损失”。
  不只是鸡西,鹤岗、七台河、双鸭山等矿务局在1999年均坠入冰窟。彼时,四大矿务局煤炭年销售收入仅40亿元,煤炭应收账款51亿元,亏损8亿元,共欠电费、运费、税金、职工工资等账款74亿元。
  四
  “拯救者”出现了。
  2004年12月,黑龙江省政府对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四个国有重点煤矿优良资产实施战略性重组,将之组建为龙煤集团。
  在组建过程中,龙煤集团整合在册的数十万员工,除10多万人纳入集团管理外,近20万的职工以及不良资产均转入四大煤矿各自的存续企业。
  这导致存续企业资不抵债,几乎不具备独立发展的能力。龙煤集团则负有管理责任。
  这次整合也让龙煤集团得到“实惠”,通过清产核资核销54亿元的资产损失,融资和投资能力大幅增长。
  龙煤集团结束了四大煤城各自为战、恶性竞争的局面,实施统一采购和统一对外销售的管理方式。
  依据组建时的战略规划,龙煤集团的近期目标是在境内外同时上市,远期目标是在2020年煤炭产量达到一亿吨,年利润总额达到100亿元以上。
  柳雪的生活一度被龙煤集团“拯救”。
  龙煤集团的组建恰逢煤炭黄金十年的关键时期,组建后解决了职工的工资拖欠问题。柳雪一家在2005年春节到来前,也有幸拿到一笔当时看来还算丰厚的欠款。
  她先拿出五千多元,为还在上小学的儿子购买了一台电脑,还为一家四口购置崭新的衣服和鞋子。她又拿出两千多元,给丧偶后与他们同住的公公置办了一台新彩电,放在他的卧室内。
  这是柳雪十年来过得最舒心的一个春节。连她一向沉默寡言的丈夫,也开始抽得起二十多元一包的香烟,热情招呼着来访的亲戚,给他们演示电脑的操作技巧。
  好景未能持续一年。2005年11月27日,龙煤集团旗下的七台河分公司东风煤矿发生特大爆炸事故,造成171人遇难。
  爆炸当晚到次日白天,柳雪与近千名的矿工家属聚集在煤矿办公地,等待着救援者呼喊自己的名字──或者活着上来,或者命殒井下。
  不幸的是,她的丈夫在爆炸中丧生。
  柳雪试图淡忘这些回忆,“但太难了。”她一直记得,那天的自己蹲在零下30多度的矿井空地上,看着地面上一滩泪水凝固成冰。
  龙煤集团后来赔偿她一笔钱,相当于她丈夫过去十年在煤矿上的工作收入。
  这些钱,她时至今日一分未动。“还是(把钱)留给儿子吧,都是他爸爸拿命换来的。”
  组建不久的龙煤集团,计划引入日本伊藤忠、韩国浦项、鞍钢、中煤、中国五矿、华能、黑龙江省电等7家战略投资者,预期2006年赴H股上市,融资200亿元以上。
  根据相关规定,拟上市的煤炭企业3年内不能有重大事故。七台河此次特大爆炸事故,让龙煤集团首次上市宣告失败。
  四年之后,龙煤集团重整旗鼓,通过国有股权转让成立龙煤控股集团,于2009年6月底获得中科招商创投近5亿元的投资后,上报相关IPO材料,预计通过上市等直接和间接方式,募集资金60亿元~100亿元。
  悲剧再次重演。2009年11月21日,龙煤鹤岗分公司新兴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108人死亡。
  龙煤集团旗下的四大煤矿大多拥有百年矿史,最深的矿井达到千余米。
  “煤矿越往下挖,地质条件越复杂,安全隐患也就越大。这需要非常专业的技术人员对地质条件进行细致勘探,在开采之前形成详尽的地质材料。”了解龙煤集团上市历程的知情人士介绍,技术人员和地质材料都是龙煤集团的短板所在。
  “四大煤矿在上市之前使用的地质材料当中,大部分还停留在上世纪80年代。”他举例说。
  龙煤相关主要领导人在自己的MBA毕业论文提到,安全隐患在龙煤组建时已经埋下,未能补齐的安全欠账多达17.7亿元。
  与龙煤集团一样,矿井越挖越深的德国鲁尔区,上个世纪末开始使用技术机器人。机器人先行下井清理地质条件复杂的采区风险点,而后派驻矿工下井。
  龙煤集团曾与德国相关企业有过接触,不知何故,未能实现先进设备和技术的引进。
  一而再,再而三。败罢再战。三年后的2012年,龙煤集团又一次出现在证监会公布的拟IPO企业大名单中。
  但是,幸运女神又一次吝惜了她的眷顾。次年年初,沪市新增终止审查企业中又出现了它的名字。
  在这一年,龙煤集团还遭遇煤炭价格的大幅下滑,曾经的“拯救者”又变成“被拯救”的对象。
  这家声名显赫的煤炭巨头,在业内人士看来本不至于沦落至此。
  在煤炭黄金十年当中,龙煤集团多数年份利润过十亿元。不过,其组建时既定转型方向上的煤电和煤化工板块的业务占比迄今仍然非常小,煤炭生产销售独大导致其在市场低迷时经不起风吹雨打。
  客观来说,三次谋求上市占用了龙煤的资金和精力,这使得它的转型长期处于暂停状态。转型重启时,煤炭市场的寒冬马上又来了。
  “主观上,还有官本位思想作祟的因素。”黑龙江省国资委一位多次考察龙煤集团的官员说,“相对煤电、煤化工这种投资回报周期长的转型来说,直接收购煤矿更能快速见到效益。大家都想GDP增速快一点,政绩好看一点。”
  2010年7月,龙煤集团投资四亿元注册成立新疆龙煤能源公司,通过收购、控股等形式掌握约5亿吨的煤炭储量,预计5年后帮助龙煤集团原煤产量增加至少1000万吨。
  五年时间很快过去,龙煤的原煤产量依旧停留在五年前的数目。当下的新疆龙煤能源公司却陷入经营困境,其办公楼正在被龙煤集团对外出售。
  期间,在导致东北地区750万国企员工下岗的国企改革后,东北振兴战略开始实施,从2003年到2012年,东北地区迎来快速发展的十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GDP增速在12%左右,超出全国平均增速两个百分点。
  诸如龙煤集团这样的资源型企业,亦迎来产业发展的“强周期”。
  依靠投资驱动的增长模式在2008年迎来危机,中央政府次年出台的四万亿救市计划得以将危机暂缓。直至2012年,产能过剩与信贷收紧等问题陆续爆发,全国GDP增速跌破8%,至今还在一路走低。
  与龙煤集团一样错失转型窗口的东北地区,经济数据惨不忍睹。2014年东北三省的GDP增速均列全国后五位。2015年前三季度,排名依旧如此。
  五
  王成报名了农垦总局的岗位,但他并没有追问,与龙煤集团几无瓜葛的黑龙江农垦总局为何愿意接收他们。
  他不知道的是,这家黑龙江最大国企的改革,已是黑龙江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重点工作之一。这便不难解释农垦总局等单位愿意出手接收龙煤数万职工。
  自2012年开始严重亏损的龙煤集团,次年亏损不断扩大,并多次向黑龙江省政府呼救。后者随即向龙煤集团输血30亿元。
  “虽说这是历史遗留问题,但不管哪位地方主政者,都得想办法解决。”一位黑龙江本地学者认为,而今的龙煤集团“大到不能倒”,“它不仅关系到黑龙江的经济发展,同时数十万的职工队伍,也关系到全省的社会稳定。”
  近日,龙煤集团又获得黑龙江省政府38亿元资金支持,加上自筹的23亿元,用于偿还今年12月到期的两笔总计58亿元公募债券。除此之外,龙煤集团尚存短期刚性债务规模达120亿元。
  2015年9月19日,黑龙江召开专题会议,指出龙煤集团当前主辅分离等改革措施与企业面临的困难相比,力度还有明显差距。
  2014年10月,龙煤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四个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四家单位由原来的分公司变为子公司,龙煤集团总分体制变为母子体制。
  十年一轮回,2004年12月的组建后,这轮改制意味着龙煤集团“统一采购、统一销售”模式结束,代之以各子公司明确法人主体地位和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地位,意在“消除过去总分关系体制、机制弊端”,“下放权力,搞活经营,增强解危渡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正在推动的冗余人员的转岗分流,或是力度更为明显的改革措施。
  龙煤集团组建前后分流安置职工近20万,此后除去自然减员部分,不少员工重新回到龙煤集团工作。大部分留在存续企业的职工现在依旧认为:他们为龙煤奉献毕生,龙煤要对他们负责。
  这部分员工的数量鲜见龙煤集团披露,后者只是近期表示,准备通过2到3年时间分流安置6万职工。这相当于龙煤集团全体职工的三到四成。
  《龙煤集团第一批组织化转岗分流人员安置政策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农垦总局、森工总局、林业厅和四大煤城机关将接收龙煤集团22500名职工。
  “比如说,龙煤的林场如果经营状况不佳,可考虑转给接收部门经营,毕竟对方更为专业。同时对方接收龙煤的林场职工。”知情人士介绍,龙煤集团拥有150万亩林地和30万亩农地,大多可采取将资源和人员一块分流的方式。
  除此之外的分流方式还包括移交企业办社会职能分流、盘活资产存量带资产分流、四煤城拿出公益性岗位安置分流、四煤城发展新的连续产业安置分流等。
  “从黑龙江的经济发展预期来看,现代化农业、生态林业和畜牧业前景广阔,煤炭行业不仅处于产业链低端,产能过剩的问题短期内不会改变。”龙煤集团董事长王智奎在一次集团会议上表示。
  分析人士认为,龙煤集团目前的转岗分流合乎黑龙江省试图改变单一经济结构的发展战略。即推动作为第二产业的龙煤集团将麾下的资源和人员向第一产业、第三产业转移。
  “目前企业改革的相关工作正在谋划当中,尚不具备对外发布的条件,故暂时无法接受采访。待条件成熟,我们将采访适当方式发布信息。”2015年12月15日,龙煤集团宣传部门婉拒了无界新闻(微信ID:wujienews)针对其改革进度的采访要求。
  这一天,位于哈尔滨市闽江路的龙煤办公楼内冷冷清清,主要领导也需要经常下矿督察生产安全。2015年11月和12月,龙煤集团的杏花煤矿和新兴煤矿分别有爆炸发生,共造成25名矿工遇难。
  距离龙煤办公楼不远处的中央大道上,堆满了从松花江面拉来的冰块。这些冰块将在这个月的国际冰雪节上变成冰雕。再往后便是2016年春节,春天也正在赶来的路上。
  对于断臂求生的龙煤集团来说,改革脱困的严冬依旧漫长,春天恐怕在还在遥远的地方。
  涉及整个东北地区的再次振兴,辽宁省社科院副院长梁启东一针见血:“东北是第一个进入计划经济体制,最后一个走出计划经济体制的地区。核心症结还是体制机制和经济结构问题,这两个问题亟待解决。”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王成、林山、柳雪均为化名)
4# 金佛山
 远方的雁 发表于: 2016-1-5 07:48:00|只看该作者

东北最大煤企遭遇困境:员工执行1500元月薪

源自:无界新闻
原文标题:龙煤病人 ·拯救东北最大煤企
⊙ 作者:无界新闻(微信ID:wujienews)记者 张庆宁

  作为东北地区最大煤炭企业的龙煤集团,2004年12月吸纳了鸡西、鹤岗、七台河、双鸭山四座黑龙江著名煤城的优质资产组建而成。
  此后十年,龙煤集团三次谋求上市,前两次均因特大矿难中止,第三次冲击IPO,它又出现在沪市新增终止审查企业的名单中。
  龙煤集团在煤炭黄金十年曾过上一段好日子,而今因为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的沉重的历史包袱,以及上市失败、转型未果、煤价低徊等一系列复杂原因,巨亏连连。
  十年一轮回。2014年10月,龙煤集团总分体制又变为母子体制,意在“下放权力,搞活经营,增强解危渡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到今年九月,龙煤集团宣布分流十万人,后又改称两到三年内转岗分流6万。目前,第一批转岗分流22500职工的工作正在推进当中。如何分流?分流去哪儿?此次改革的成本又该如何分担?疑问诸多。
  龙煤集团的断臂求生,不仅关系着严重依赖煤炭的四大煤城的命运,同样也拷问着黑龙江省长期以来相对单一的经济结构。
  如果将龙煤集团置入整个东北地区过去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史中,它又是一个重要的隐喻符号。东北这块最早进入却最后走出计划经济体制的土地,如今又因为经济垫底亟需救赎。
  东北的未来在哪里?或许,我们可先从龙煤此次改革管中窥豹。


  这是龙煤集团补偿自己的最好机会。这点,王成很清楚。
  一天前,这位煤矿工人还在井下,一下又一下地抡着铁镐。45岁的年龄决定了,他的体力大不如前,每抡上十多下就要喘上一会。铁镐砸出的煤粒和煤灰不仅把他的面容染得模糊不清,还在侵蚀着他的心肺。
  晚上6点,王成回到地面。他坐在黑水横流的煤矿澡堂旁边,一边抽烟,一边打开手机,“明天下午两点到桃山矿办(办公地)开会,上面要说转岗分流的事儿。”
  桃山煤矿位于黑龙江省七台河市,隶属于龙煤集团七台河分公司。这家煤矿拥有半个世纪以上的历史,辉煌时累计产出原煤4000多万吨,拥有员工五六千人。
  龙煤集团2012年将之关停,王成和他的上千名工友随即失业。之后三年,他还在从事井下采煤的工作,雇主变成了一家又一家的私营煤矿。
  国企工人的自尊早已植入他的灵魂。所以,他不喜欢那些开着豪车、衣衫精致的私营矿主。但他又需要这份每月5000元左右的收入。他的独生子今年自南方一所重点大学毕业,迫切期待他的援助,让自己拥有一套可以在广州立足的住房。
  “我的任务还没完成。”说到儿子,王成干笑了一声。
  他向目前供职的这家私营煤矿的管理者请假一天。2015年12月15日14时,桃山煤矿的领导准时出现,攥着一份《龙煤集团第一批组织化转岗分流人员安置政策指导意见》。
  王成在桃山煤矿工作过20余年,虽然最近三年沦为闲置人员,每月只有数百元的补贴。但他仍保留着国企工人的身份和工龄。他希望龙煤集团给自己一个交代。
  领导宣读文件时,他安静地趴在前排椅背上,认真听着。
  这份由黑龙江省政府下达的文件介绍,龙煤集团七台河分公司获得5500个新岗位,其中黑龙江农垦总局提供两千个岗位,黑龙江森林工业总局和黑龙江省林业厅各提供1000个岗位,七台河市政府提供1500个岗位。
  这些岗位自2015年12月15日起开放申报。如报名成功,煤矿职工的劳动合同关系、工龄和保险等,将由新单位承接。
  前三个接收单位将对煤矿工人进行技能培训,而后定岗。七台河市政府则直接提供了诸如保洁、文秘、司机、厨师等公益性岗位。
  文件承诺,新单位在技能培训期间,将为这些煤矿职工提供包括社保、住房公积金在内的1800元的月薪。
  农垦总局提供的条件最为优厚。一份流转在龙煤集团职工QQ群的文件显示:农垦总局将为每位煤矿职工分配61亩工资田,因本人原因确实不便耕种的,可将工资田上交农垦总局,工人不用到岗工作,农垦按月支付1800元应发工资。
  王成和工友们几乎都打算申请农垦总局的岗位,道理很朴素:“森工总局、林业厅还有市政府那边,都需我们到岗上班,工资应该不会太高。农垦总局这边不用上班,还有一份工资。我们还可以出去打工,再挣一份钱。”
  桃山煤矿领导要求职工尽快报名。按照省政府和龙煤集团的要求,各个煤矿每五天向上级汇报报名情况,报名工作将在半个月内完成。


  王成迅速在报名处填上了自己的个人信息,并注明报名岗位为农垦总局。
  转念间,他又担心“这种好事轮不到自己”。在东北的国企当中,“关系”显得无比重要。况且,他还面临着非常庞大的竞争群体。
  龙煤集团七台河分公司曾号称拥有10万职工、30万家属,七台河煤矿以及相关产业创造的GDP,一度占到七台河市近八成的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这个城市的大多数人依赖煤矿生存。
  先有煤,后有城。这指的不仅仅是七台河,还包括鹤岗、鸡西、双鸭山。四大煤城在2004年12月完成资产整合,组建为黑龙江省最大的国企以及东北地区最大的煤炭企业──龙煤集团。
  在大庆油田税收多归中央的情况下,过去,龙煤集团每年为黑龙江贡献数十亿元的利税。这个中国最北部的省份,经济结构同样单一,财政收入严重依赖包括龙煤在内的重工业和资源型企业。
  2012年开始,过剩的煤炭产能与下滑的经济形势激烈碰撞,煤炭市场急剧下行。昔日贵为“黑金”的煤炭,如今变成了“白菜价”。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统计:2015年前三季度,全国9成以上的煤炭企业已经没了利润、或已亏损,超过一半的煤炭企业下调职工工资,个别企业甚至提出“保八争十”──确保发8个月工资,争取发10个月工资。
  这是一场席卷全国乃至全球的能源企业危局,龙煤集团只是沧海一粟。
  统计数字显示,从2012年到2014年,龙煤集团累计亏损73.94亿元。2015年前三季度,净亏损33.78亿元。目前,其净资产已由2012年185.28亿元缩减为89.85亿元。
  降薪和欠薪沦为常态。龙煤集团2014年传出欠薪8亿元,并且还在不断降薪,目前执行的是除井下工人以外全员只有1500元左右的月薪水准。过去动辄年薪百万元的集团领导,如今也只有这个数目。而且,最近三四个月时间,他们的工资一直未获发放。
  “外部原因是煤炭价格及市场变化,内部原因是存在人力资源严重错配。”黑龙江省政府为龙煤集团开出这样的诊断。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数据显示:龙煤集团2014年煤炭产量为4905万吨,在国内煤炭企业中排名第17位,产量仅为煤炭龙头企业神华的10%,在岗职工却与神华集团数量相当。
  一个“煤黑子”(井下工人)养活十个“白脸的”(地面人员),这句流传在各大矿井上的俗语,过去和现在都是龙煤集团冗员情况的局部写照。
  在龙煤集团组建之前的2004年,鸡西、鹤岗、七台河、双鸭山四大矿业集团拥有在册职工和集团职工42万人,离退休职工和下岗人员20万人,另有学校、医院、公安保卫、社保等大量企办社会机构2万余人。
  “龙煤好比一个危重病人,第一就是止血,全面完成三个月共分流十万人左右的目标。”2015年9月22日,龙煤集团官网发布的稿件援引其董事长王智奎的发言如是说。
  该新闻稿后被删除,换之的官方口径为:龙煤集团自2013年至2015年8月,已减少在册员工3万人。面对现有的19.5万名职工,龙煤准备通过2到3年时间,再组织化分流安置6万职工。
  龙煤集团第一批组织化转岗分流工作自2015年12月正式启动,分流目标人数共计22500人。其中,鸡西矿业公司5500人,鹤岗矿业公司6000人,双鸭山矿业公司5500人,七台河矿业公司5500人。


  雪后,天空难得澄清,凛冽寒风吹过屋顶的积雪,一片片雪花落在林山的轮椅。
  这个画面美丽又残酷。
  林山腰部以下全部瘫痪,这导致他身子干瘦,藏在棉裤里的大腿因常年肌肉萎缩,只有胳膊般粗。这是鸡西市滴道区的一处生活区,林山是由龙煤集团负责的伤残职工。
  在黑龙江煤炭最为辉煌的80年代,他在鸡西矿务局滴道煤矿从事井下掘进和采煤。当时,他每月收入一两百元,即便是个“煤黑子”,但至少保有国企工人的体面。手表、缝纫机和自行车,在那个时代象征家庭富足的“三大件”,林山依靠自己的收入即可购置,将美丽的妻子迎娶进煤矿分给他的房子。他的家庭那时享受的国企福利,还包括集体澡堂、游艺室、托儿所、幼儿园等等。
  据黑龙江煤炭志记载:1949年~1990年,黑龙江全省生产的原煤除供应本省之外,还调出大量煤炭支援外省和出口。1953年~1990年,总共调出煤炭25795.71万吨,其中出口煤炭5287.25万吨,截至1990年的煤炭调出量位居全国第三位。
  这是林山的黄金时代,他们开采出的煤炭为共和国的工业腾飞和出口创汇做出卓越贡献。
  不过,在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管理之下的计划经济体制之下,亏损的阴影无人在乎、无人提及。
  黑龙江煤炭志又载:黑龙江四大统配矿务局(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1949年~1990年的42年中仅有9年盈利,盈利总额为38837万元,其余33年均为亏损。而且亏损呈上升趋势,总亏损总计252828万元,盈亏相抵后,净亏损为 213391万元。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深圳特区、上海浦东迎来的发展速度令世界瞩目。彼时,黑龙江四个统配矿务局还处于煤炭工业部的庇护之下,未能敏感捕捉到中国东部沿海风起云涌的市场经济。
  一段长达十年有余的困难时期,在这一年拉开序幕。林山感到的最直观的变化,即其所在的矿井开始欠薪。不得已,他转入另一家尚能开出工资的矿井工作。
  第一个月工资还未领到,他的脊椎被掉落的石头拦腰砸断,后被鉴定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二级伤残。
  在他伤后第二年,林山的妻子与其离婚,并将5岁的女儿带到娘家抚养。女儿在姥姥家呆了不到一个月,一个人跑了12公里,回到林山的住处。
  “她妈去外地打工了,没人给孩子洗澡,没人管孩子吃饭,孩子想吃个五分钱的冰棍,都没人给她钱。”长期服用止痛药带来的副作用,使得不到55岁的林山记忆力衰退严重,他甚至很难记起自己的生日年份。但他准确记得自己给女儿的承诺,“你别回去了,爸活一天就养你一天,一直养到你上大学。”
  凭借最初每月仅84元的伤残补助以及父母的帮衬,林山最终兑现对女儿的承诺──女儿目前在吉林大学攻读博士,明年毕业。
  国民经济第九个五年计划期间,却是鸡西市矿务局最煎熬的五年。
龙煤集团鸡西分公司的滴道矿区,大部分井口已经关停,如今的生活区如农村一样凋敝。无界新闻记者 张庆宁 摄
  1998年,煤炭工业部撤销,鸡西矿务局被划归地方领导,经济运行上完全推向市场,国家对鸡西矿务局完全“断奶、断粮”。
  当年,鸡西矿务局的煤炭产量只有520万吨,亏损却高达10.1亿元。次年,鸡西矿务局发生了震惊全国的“4·15”事件,滴道煤矿部分在岗职工、家属和退休人员,以要求补发在岗职工工资(累计欠发18个月)为由,从4月15日上午7时到24日连续堵占滴道火车站、201国道和南北两条铁路交叉处,造成铁路、公路中断9天。
  此事被鸡西矿务局志评价为“不仅在政治上给党和国家造成严重不良影响,也给地方经济造成巨大损失”。
  不只是鸡西,鹤岗、七台河、双鸭山等矿务局在1999年均坠入冰窟。彼时,四大矿务局煤炭年销售收入仅40亿元,煤炭应收账款51亿元,亏损8亿元,共欠电费、运费、税金、职工工资等账款74亿元。


  “拯救者”出现了。
  2004年12月,黑龙江省政府对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四个国有重点煤矿优良资产实施战略性重组,将之组建为龙煤集团。
  在组建过程中,龙煤集团整合在册的数十万员工,除10多万人纳入集团管理外,近20万的职工以及不良资产均转入四大煤矿各自的存续企业。
  这导致存续企业资不抵债,几乎不具备独立发展的能力。龙煤集团则负有管理责任。
  这次整合也让龙煤集团得到“实惠”,通过清产核资核销54亿元的资产损失,融资和投资能力大幅增长。
  龙煤集团结束了四大煤城各自为战、恶性竞争的局面,实施统一采购和统一对外销售的管理方式。
  依据组建时的战略规划,龙煤集团的近期目标是在境内外同时上市,远期目标是在2020年煤炭产量达到一亿吨,年利润总额达到100亿元以上。
  柳雪的生活一度被龙煤集团“拯救”。
  龙煤集团的组建恰逢煤炭黄金十年的关键时期,组建后解决了职工的工资拖欠问题。柳雪一家在2005年春节到来前,也有幸拿到一笔当时看来还算丰厚的欠款。
  她先拿出五千多元,为还在上小学的儿子购买了一台电脑,还为一家四口购置崭新的衣服和鞋子。她又拿出两千多元,给丧偶后与他们同住的公公置办了一台新彩电,放在他的卧室内。
  这是柳雪十年来过得最舒心的一个春节。连她一向沉默寡言的丈夫,也开始抽得起二十多元一包的香烟,热情招呼着来访的亲戚,给他们演示电脑的操作技巧。
  好景未能持续一年。2005年11月27日,龙煤集团旗下的七台河分公司东风煤矿发生特大爆炸事故,造成171人遇难。
白雪皑皑的东风煤矿,曾在2005年发生特大爆炸事故,造成171人遇难。此次事故直接导致龙煤集团首次上市失败。无界新闻记者 张庆宁 摄
  爆炸当晚到次日白天,柳雪与近千名的矿工家属聚集在煤矿办公地,等待着救援者呼喊自己的名字──或者活着上来,或者命殒井下。
  不幸的是,她的丈夫在爆炸中丧生。
  柳雪试图淡忘这些回忆,“但太难了。”她一直记得,那天的自己蹲在零下30多度的矿井空地上,看着地面上一滩泪水凝固成冰。
  龙煤集团后来赔偿她一笔钱,相当于她丈夫过去十年在煤矿上的工作收入。
  这些钱,她时至今日一分未动。“还是(把钱)留给儿子吧,都是他爸爸拿命换来的。”
  组建不久的龙煤集团,计划引入日本伊藤忠、韩国浦项、鞍钢、中煤、中国五矿、华能、黑龙江省电等7家战略投资者,预期2006年赴H股上市,融资200亿元以上。
  根据相关规定,拟上市的煤炭企业3年内不能有重大事故。七台河此次特大爆炸事故,让龙煤集团首次上市宣告失败。
  四年之后,龙煤集团重整旗鼓,通过国有股权转让成立龙煤控股集团,于2009年6月底获得中科招商创投近5亿元的投资后,上报相关IPO材料,预计通过上市等直接和间接方式,募集资金60亿元~100亿元。
  悲剧再次重演。2009年11月21日,龙煤鹤岗分公司新兴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108人死亡。
  龙煤集团旗下的四大煤矿大多拥有百年矿史,最深的矿井达到千余米。
  “煤矿越往下挖,地质条件越复杂,安全隐患也就越大。这需要非常专业的技术人员对地质条件进行细致勘探,在开采之前形成详尽的地质材料。”了解龙煤集团上市历程的知情人士介绍,技术人员和地质材料都是龙煤集团的短板所在。
  “四大煤矿在上市之前使用的地质材料当中,大部分还停留在上世纪80年代。”他举例说。
  龙煤相关主要领导人在自己的MBA毕业论文提到,安全隐患在龙煤组建时已经埋下,未能补齐的安全欠账多达17.7亿元。
  与龙煤集团一样,矿井越挖越深的德国鲁尔区,上个世纪末开始使用技术机器人。机器人先行下井清理地质条件复杂的采区风险点,而后派驻矿工下井。
  龙煤集团曾与德国相关企业有过接触,不知何故,未能实现先进设备和技术的引进。
  一而再,再而三。败罢再战。三年后的2012年,龙煤集团又一次出现在证监会公布的拟IPO企业大名单中。
  但是,幸运女神又一次吝惜了她的眷顾。次年年初,沪市新增终止审查企业中又出现了它的名字。
  在这一年,龙煤集团还遭遇煤炭价格的大幅下滑,曾经的“拯救者”又变成“被拯救”的对象。
  这家声名显赫的煤炭巨头,在业内人士看来本不至于沦落至此。
  在煤炭黄金十年当中,龙煤集团多数年份利润过十亿元。不过,其组建时既定转型方向上的煤电和煤化工板块的业务占比迄今仍然非常小,煤炭生产销售独大导致其在市场低迷时经不起风吹雨打。
  客观来说,三次谋求上市占用了龙煤的资金和精力,这使得它的转型长期处于暂停状态。转型重启时,煤炭市场的寒冬马上又来了。
  “主观上,还有官本位思想作祟的因素。”黑龙江省国资委一位多次考察龙煤集团的官员说,“相对煤电、煤化工这种投资回报周期长的转型来说,直接收购煤矿更能快速见到效益。大家都想GDP增速快一点,政绩好看一点。”
  2010年7月,龙煤集团投资四亿元注册成立新疆龙煤能源公司,通过收购、控股等形式掌握约5亿吨的煤炭储量,预计5年后帮助龙煤集团原煤产量增加至少1000万吨。
  五年时间很快过去,龙煤的原煤产量依旧停留在五年前的数目。当下的新疆龙煤能源公司却陷入经营困境,其办公楼正在被龙煤集团对外出售。
  期间,在导致东北地区750万国企员工下岗的国企改革后,东北振兴战略开始实施,从2003年到2012年,东北地区迎来快速发展的十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GDP增速在12%左右,超出全国平均增速两个百分点。
  诸如龙煤集团这样的资源型企业,亦迎来产业发展的“强周期”。
  依靠投资驱动的增长模式在2008年迎来危机,中央政府次年出台的四万亿救市计划得以将危机暂缓。直至2012年,产能过剩与信贷收紧等问题陆续爆发,全国GDP增速跌破8%,至今还在一路走低。
  与龙煤集团一样错失转型窗口的东北地区,经济数据惨不忍睹。2014年东北三省的GDP增速均列全国后五位。2015年前三季度,排名依旧如此。
  五
  王成报名了农垦总局的岗位,但他并没有追问,与龙煤集团几无瓜葛的黑龙江农垦总局为何愿意接收他们。
  他不知道的是,这家黑龙江最大国企的改革,已是黑龙江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重点工作之一。这便不难解释农垦总局等单位愿意出手接收龙煤数万职工。
  自2012年开始严重亏损的龙煤集团,次年亏损不断扩大,并多次向黑龙江省政府呼救。后者随即向龙煤集团输血30亿元。
  “虽说这是历史遗留问题,但不管哪位地方主政者,都得想办法解决。”一位黑龙江本地学者认为,而今的龙煤集团“大到不能倒”,“它不仅关系到黑龙江的经济发展,同时数十万的职工队伍,也关系到全省的社会稳定。”
  近日,龙煤集团又获得黑龙江省政府38亿元资金支持,加上自筹的23亿元,用于偿还今年12月到期的两笔总计58亿元公募债券。除此之外,龙煤集团尚存短期刚性债务规模达120亿元。
  2015年9月19日,黑龙江召开专题会议,指出龙煤集团当前主辅分离等改革措施与企业面临的困难相比,力度还有明显差距。
  2014年10月,龙煤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四个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四家单位由原来的分公司变为子公司,龙煤集团总分体制变为母子体制。
  十年一轮回,2004年12月的组建后,这轮改制意味着龙煤集团“统一采购、统一销售”模式结束,代之以各子公司明确法人主体地位和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地位,意在“消除过去总分关系体制、机制弊端”,“下放权力,搞活经营,增强解危渡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正在推动的冗余人员的转岗分流,或是力度更为明显的改革措施。
龙煤集团总部在这个冬天断臂求生,预计分流数万人。当下,龙煤集团大批领导需要下到矿井进行安全检查。无界新闻记者 张庆宁 摄
  龙煤集团组建前后分流安置职工近20万,此后除去自然减员部分,不少员工重新回到龙煤集团工作。大部分留在存续企业的职工现在依旧认为:他们为龙煤奉献毕生,龙煤要对他们负责。
  这部分员工的数量鲜见龙煤集团披露,后者只是近期表示,准备通过2到3年时间分流安置6万职工。这相当于龙煤集团全体职工的三到四成。
  《龙煤集团第一批组织化转岗分流人员安置政策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农垦总局、森工总局、林业厅和四大煤城机关将接收龙煤集团22500名职工。
  “比如说,龙煤的林场如果经营状况不佳,可考虑转给接收部门经营,毕竟对方更为专业。同时对方接收龙煤的林场职工。”知情人士介绍,龙煤集团拥有150万亩林地和30万亩农地,大多可采取将资源和人员一块分流的方式。
  除此之外的分流方式还包括移交企业办社会职能分流、盘活资产存量带资产分流、四煤城拿出公益性岗位安置分流、四煤城发展新的连续产业安置分流等。
  “从黑龙江的经济发展预期来看,现代化农业、生态林业和畜牧业前景广阔,煤炭行业不仅处于产业链低端,产能过剩的问题短期内不会改变。”龙煤集团董事长王智奎在一次集团会议上表示。
  分析人士认为,龙煤集团目前的转岗分流合乎黑龙江省试图改变单一经济结构的发展战略。即推动作为第二产业的龙煤集团将麾下的资源和人员向第一产业、第三产业转移。
  “目前企业改革的相关工作正在谋划当中,尚不具备对外发布的条件,故暂时无法接受采访。待条件成熟,我们将采访适当方式发布信息。”2015年12月15日,龙煤集团宣传部门婉拒了无界新闻(微信ID:wujienews)针对其改革进度的采访要求。
  这一天,位于哈尔滨市闽江路的龙煤办公楼内冷冷清清,主要领导也需要经常下矿督察生产安全。2015年11月和12月,龙煤集团的杏花煤矿和新兴煤矿分别有爆炸发生,共造成25名矿工遇难。
  距离龙煤办公楼不远处的中央大道上,堆满了从松花江面拉来的冰块。这些冰块将在这个月的国际冰雪节上变成冰雕。再往后便是2016年春节,春天也正在赶来的路上。
  对于断臂求生的龙煤集团来说,改革脱困的严冬依旧漫长,春天恐怕在还在遥远的地方。
  涉及整个东北地区的再次振兴,辽宁省社科院副院长梁启东一针见血:“东北是第一个进入计划经济体制,最后一个走出计划经济体制的地区。核心症结还是体制机制和经济结构问题,这两个问题亟待解决。”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王成、林山、柳雪均为化名)

镜鉴龙煤:唐钢如何分流两万多人
资料图
  丙申已至,被蚀骨寒冬侵袭的企业不止龙煤集团,即便是山西焦煤、武汉钢铁这样的世界五百强企业,同样传出减员消息。
  中国经济持续下行,钢铁、煤炭、水泥等产能过剩经营状况日趋恶化,几乎逼近全行业亏损地步。转岗分流、放假降薪、破产关停等名词频繁见诸报端。
  亡羊补牢者有之,未雨绸缪者同样不缺。
  这是另一个关于数万国企职工转岗分流的故事,之前发生在同样市场低迷的冶金领域。故事的主角是河钢集团唐钢公司(下称唐钢)。
  河钢集团是全球第二、国内第一的钢铁集团,位于河北省唐山市的唐钢是河钢集团旗下子公司,同时也是中国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现有在册职工3.5万人。
  自2010年下半年开始,唐钢每年有5000多名职工逐步离开总部厂区,向非钢产业转移。截至2014年,共转移1.7万人,预计到2015年共转移2.2万人。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唐钢下属单位为安置多余人员,开始创办依附于钢铁主业的餐饮业和服务业,这是唐钢非钢产业的雏形。由于缺少整体规划和长远打算,以及产权和账目不明晰,再加上管理混乱等诸多历史性原因,这些产业长期亏损以至难以为继。
  现任河钢集团董事长于勇在担任唐钢集团一把手时,在2010年预见,产能过剩将是钢铁行业的“生死坎”,唐钢1800万吨的产能不可能再增加,现有产能不可能支撑起将近四万职工的人力负担。由此他提出向非钢产业战略转移。
  2011年,唐钢完成主营业务收入623.67亿元,实现利税26.29亿元,所得利润9.31亿元。据中国钢协数据,次年全国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销售利润率为0.04%,钢铁产业整体步入寒冬。
  唐钢之所以选择在“日子过得还不错时”向非钢产业转移,是因为于勇意识到,钢铁产业在2008年时已彻底结束仅依靠单一产品便可实现企业发展的历史时期,有赖产业链的延伸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由此带来的资源禀赋所构成的综合竞争力。做大做强非钢产业,系国内钢铁企业摆脱困境、实现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
  2.2万名职工从钢铁主业向非钢产业转移,这不仅需要20多亿元的人力成本,还涉及企业乃至社会稳定等问题。
  唐钢给被转移职工的条件是,工作环境不变、待遇不变、身份不变。如果哪家非钢公司倒闭了,唐钢本部继续接收这些被转移去的职工。
  非钢产业如何发展,同样决定着唐钢转型会否成功。2010年5月,唐钢提出了“做精主业、做大非钢、适度多元、持续创新”的非钢产业发展思路,明确了六大非钢产业群:钢材产品深加工、大物流、装备制造与工程技术、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房地产、服务与教育培训,组建或新成立20个非钢产业公司。
  唐钢在三年之后出台《非钢产业“后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非钢产业在无缝对接主业,搞好服务与产业链延伸的同时,大力参与外部市场竞争,力争非钢产业的年收入在2015年超过钢铁主业。
  将这一规划落到实处,则意味着唐钢非钢产业必须采取更为高效的市场化运作模式。
  比如,内部挖潜。唐钢过去的各单位不管检修业务量大小,都设专门的检修机构。一方面,有的单位由于检修业务量小,检修人员平均每天工作量只有3个小时左右;另一方面,有的单位则由于检修业务量大,检修人员忙不过来,每年需要外部人员检修,支付高额的外部费用。
  此次转型,唐钢将所属单位的检修业务进行整合,统一成立唐钢检修公司,负责公司各个单位的检修任务,一方面使得检修人员全负荷工作,一方面又为企业节省外部检修费用。
  又比如,走出去寻找产品市场。唐钢气体公司成立于2007年,也是此次唐钢非钢产业转型的重要板块。过去,该公司的产品主要对内销售,后在氢气技改工程完成后,产量增加,急需用户。后在北京主动寻求机会,签订订单,使气体销售由唐钢内部走向北京市场。时至今日,该公司的产品外销率达70%左右。2015年上半年在液态工业气体市场持续走低的情况下,该公司实现利润6528万元,同比增长42%。
  检修公司和气体公司只是唐钢转型的冰山一角。据《中国冶金报》报道,经过五年的战略转移,唐钢的非钢产业总资产目前达到200亿元,年收入近200亿元,销售额和利润正逼近唐钢的半壁江山。
  “决不能盲目,还是应依托原有的钢铁主业优势,为富余职工找到新饭碗。”唐钢现任董事长王兰玉称,六大非钢产业群基本是依托主业向产业链的上下游延伸,没有完全脱离主业。
  《中国冶金报》总结唐钢向非钢转型的经验称,除上述外,还包括“优化人力资源,最大限度盘活现有非钢资产,让闲置资产变成创效资产”、“在坚持产权明晰、自负盈亏、自主经营,成为独立法人的前提下,将非钢产业发展纳入唐钢中长期重点规划之中”等等。
  另外,唐钢一方面向世界领先的钢铁巨头浦项学习“用最经济的原料和现有设备去生产最好的产品”,同时又根据自身资源禀赋,选择因地制宜的转型路径。
  “唐钢虽然有着深刻的国企基因,但它向非钢产业的转型,相对来说更尊重市场规律。”一位了解唐钢转型的行业观察人士表示,其转型经验并非万能,却也有可供借鉴之意义。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晴晴妈妈 发表于: 2016-1-28 10:56:01|只看该作者

煤企实施减员分流 1000亿专项资金欲安置百万人

源自:证券日报
  煤企实施减员分流启动供给侧改革  1000亿元专项资金陆续拨付欲安置百万人
⊙记者:李春莲

  煤炭行业供给侧改革不断升温。
  进入2016年,煤炭行业的下行态势已经持续了五年,且目前来看并没有好转的迹象。
  近日,兖矿集团发布了三年减员分流的目标。业内认为,第一家煤炭供给侧改革企业破冰出世,未来还将有不少老牌煤企开始实施减员分流的措施。
  据《证券日报》调查了解,从去年以来,包括龙煤集团、潞安集团、晋煤集团等六家煤炭集团为应对煤炭行业困境,已经开始通过减员分流等方式来降本增效。
  在煤炭去产能的过程中,减员分流已经成为高层、煤企甚至煤炭工人的共识,也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一步。
  近日,《证券日报》记者对内蒙古、邯郸、山西等地的煤炭工人采访得知,目前有不少煤炭工人认为,“与其在这个行业继续煎熬着,不如出来寻找新的出路。”
  业内人士表示,供给侧改革是今年煤炭行业最重要的主题,随着专项基金的推出,后续的政策正在逐步细化。

煤企启动供给侧改革
减员分流范围正在扩大

  今年已经34岁的煤炭工人吴建(化名),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走出东北,来南京打工,而且是从实习生做起。
  作为龙煤集团的老员工,被减员分流后,吴建决定出来寻找新的机会,并为此和父亲吵了一架。在煤矿工作了一辈子的父亲认为,即便不在煤矿了,被分到林业局巡山也不错,尽管工资低一些,但终归是稳定。但吴建觉得:“走出煤矿,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儿,尽管也很艰辛。”
  去年12月初,东北最大的老牌国有煤炭企业──龙煤集团在机关全体员工大会上宣布,执行集团安置分流人员和鼓励职工创业闯市场相关政策,启动以现金流为核心的自救工作。龙煤集团董事长王智奎表示,要尽快完成3个月分流10万人的目标,通过分流人员、压缩工资成本实现企业现金流“止血”。
  除了龙煤集团,自从去年以来,煤价已下跌至煤矿的成本线,很多煤矿不得不关闭,因此,有不少煤企开始实施减员分流。
  《证券日报》记者获悉,淮北矿业集团为有效应对严峻经营形势,缓解经营压力,精简优化员工队伍,推进员工转岗分流,实现降本增效,淮北矿业集团印发《员工转岗分流办法》;随后,徐矿集团印发《本部四对矿井关闭人员分流安置办法》。
  紧接着,潞安集团正式下发《停薪留职》与《内部休假》管理办法。对此,潞安集团表示,面对国内煤炭市场持续低迷的严峻形势,集团公司面临的生产经营压力日益加大。为进一步优化员工队伍,自上而下释放压力,实现员工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畅通渠道,从而提升用工效率,达到“降本增效”的最终目标。
  近日,连业绩相对较好的兖矿集团也开始减员分流。
  根据兖矿集团发布的《兖矿集团有限公司关于2016年减员增效工作的意见》指出,为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控制用工数量,兖矿集团将按照“三年减员分流2万人”的总体目标,2016年减少分流各类用工6500人,力争7000人,节支降本增效8亿元。
  海通证券认为,第一家煤炭供给侧改革企业破冰出世。
  实际上,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中煤部分下属公司已经出台了放假留守、停薪留职、内部退养、机关人员下基层创业等减员分流方案。
  “很多煤企不减员分流已经不行了。”有来自河北邯郸的煤矿工人告诉《证券日报》记者,每个月连1500元的工资都发不下来,在那耗一个月,还不如出来找找别的工作。
  面对煤炭行业的困境,煤炭工人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从最开始的扛着到现在坦然面对。”
  业内猜测,随着供给侧改革不断深入,不少煤企会进一步采取分流员工措施,包括中煤集团、山东能源集团、以及山西晋能集团、大同煤矿集团等老牌煤炭企业。

煤炭专项资金出台
三年欲分流100万人

  像吴建一样,出去寻找新机会的煤炭工人不在少数。但是,也有不少工人接受了煤企分流的去向。
  《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除了林业局,龙煤集团的煤炭工人还可以自由选择分配到森工总局和农垦总局等等单位。
  其中,根据文件,农垦总局将为每位煤矿工人分配61亩工资田,因本人原因确实不便耕种的,可将工资田上交给农垦总局,工人不用到岗工作,农垦按月支付1800元工资。
  在目前的形势下,像龙煤集团一样人员包袱大,业绩陷入巨亏的煤企并不少。这也意味着减员分流是大势所趋。
  煤炭供给侧改革主要的问题是去产能,而去产能过程中最困难的则是人员安置问题。尤其是国有煤炭企业普遍人员负担较重,一些老矿效率低下不得不关闭,高企的人力成本对于陷入困境的煤企来说,可谓雪上加霜。
  1月中旬,李克强总理调研山西焦煤集团、太钢集团时特别提到,钢铁煤炭是重要基础性行业,要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化解过剩产能。
  改革主要包括资金扶持:提出中央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人员安置,对主动退出产能给予金融扶持,并以各种方式安排分流职工;同时,关闭小煤矿,原则上停止审批新增产能项目,省级政府对本地区化解过剩产能负总责,鼓励兼并重组。
  近日,国家发改委等部门正就煤炭去产能征求意见,主要涉及调减工作日、暂停审批新建煤矿项目、淘汰落后产能、引导僵尸企业退出、推进煤电一体化、鼓励国有资产证券化等措施。按照设定的目标,将用三年左右时间退出国有煤矿300处、淘汰产能3亿吨;关闭小煤矿4000处、淘汰落后产能4亿吨;分流人员100万人。
  随后,1月22日,财政部下发《关于征收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有关问题的通知》,根据《通知》测算专项资金年征收额度约为464亿元,将为煤炭、钢铁等行业化解落后产能提供了至少部分资金支持。其中,资金将主要用于安置人员。
  此外,中央财政将每年出资1000亿元解决过剩产能退出问题,持续4年~5年。有煤炭业内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中央供给侧改革的力度来看,464亿元的基金应该只是一部分。供给侧改革是今年煤炭行业最重要的主题,随着专项基金的推出,后续的政策正在逐步细化。
6# 青城山
 远方的雁 发表于: 2016-2-28 00:28:00|只看该作者

黑龙江超2万煤炭工人陆续到新岗位报到

源自:中国青年报
原文标题:黑龙江剥离2.25万煤炭产业工人

  《中国青年报》(2016年02月27日03版)
  本报哈尔滨2月26日电(记者:吕博雄)记者近日从黑龙江省龙煤集团获悉,该集团2.25万名原职工已开始陆续到省内的农垦、森工、林业和城市公益等新岗位报到。
  龙煤集团是东北、蒙东地区规模最大的煤炭集团,黑龙江省属第一大工业企业。近年来,商品煤价格持续下滑,加之该集团冗员较多,亏损不断加大。统计数字显示,从2012年到2014年,龙煤集团累计亏损73.94亿元。2015年前三季度,净亏损33.78亿元。目前,其净资产已由2012年185.28亿元缩减为89.85亿元。
  据了解,龙煤集团企业自身包袱重、人员多的问题十分突出。全国煤炭企业平均万吨用工15.8人,而龙煤集团万吨用工48人,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
  去年9月,龙煤集团曾传出3个月内要分流10万员工,而后出台的《龙煤集团第一批组织化转岗分流人员安置政策指导意见》则指出,农垦总局、森工总局、林业厅和四大煤城机关将接收龙煤集团2.25万名职工。
  今年年初,黑龙江省长陆昊在该省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则提到,“坚决打好龙煤集团改革生存攻坚战,推动龙煤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大力精简管理机构、2~3年内组织化分流安置5万员工。”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7#
 楼主|忘伤 发表于: 2016-3-14 13:56:01|只看该作者

黑龙江通报龙煤职工上访事件:尽快发放职工工资

源自:综合
  宋宏伟通报解决龙煤双矿职工群体上访工作进展情况
  记者李超
  3月12日23时,市委市政府召开维护稳定确保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专题会议。
  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宋宏伟主持会议并讲话。会上传达了省政府关于龙煤集团脱困发展工作专题会议精神、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指示精神,通报了解决龙煤双矿职工群体上访工作进展情况,并对下一步相关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会议指出,由于受煤炭市场持续疲软、煤炭价格持续走低等不利因素影响,龙煤集团出现了严重亏损,目前仍拖欠职工工资、税收和企业应上缴的各类保险,不少职工生活遇到困难。从当前的情况看,龙煤双矿部分职工群体上访是在理性、温和的范围内进行的,没有发生过激行为。龙煤集团和双矿充分发挥主体责任,积极回应群众诉求,做了很多解释和其它有效的工作;市委市政府坚决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采取切实可行措施做好稳控工作,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矛盾,平复了群众情绪,取得了一定效果。
  会议要求,全市上下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专题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指示精神,把维护社会稳定,确保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作为当前头等大事,采取强有力措施,维护全市人民珍视的和谐稳定大局。各级党委、政府要担负起属地责任,全力抓好域内双矿所属矿厂、其他企业和社会组织维稳工作,确保本地社会稳定。龙煤和双矿要担负起主体责任,做过细的思想工作,疏导情绪,化解矛盾;要采取措施筹措资金,尽力及时发放职工工资;其他企业和社会各界要维护大局、维护稳定,珍惜和谐稳定局面,多做对社会稳定有益的事。双矿广大职工要坚守工作岗位,上访的要理性、温和,尽快回到工作岗位。在保持稳定、恢复生产中创造效益,合理解决问题。广大职工、广大市民不要信谣传谣,不要传播消极负面信息。
  会议强调,各有关单位要讲政治、讲大局,做到目标同向,协调一致,有机联动,形成合力,始终以坚韧不拔的态度,有条不紊、凝神静气、认真负责地做好各项稳控工作。堵塞铁路、破坏生产、串联、挑事是严重违法犯罪行为。一旦发生,坚决打击,力保全市生产生活秩序不受影响。
  会议决定,成立市委市政府应急工作指挥部,下设7个专项工作组,全力做好维稳相关工作。
  市领导李明春、朱晓华、李昌海、王志山、唐丽华、孙波、于长海、于志善、魏军,市政府秘书长汪世君,龙煤集团副总经理金岩,龙煤双鸭山矿业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赵生参加会议。
源自:双鸭山日报
8#
 楼主|忘伤 发表于: 2016-3-14 13:56:01|只看该作者

黑龙江省长陆昊:井下职工确有欠薪 错了就要改

源自:新京报
  陆昊:井下职工确有欠薪 错了就要改

  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长陆昊。新京报 首席记者:陈杰 摄
▲ 对话
  近日,龙煤集团井下职工欠薪一事引起各方关注。
  “井下职工确实有欠薪的,没有理由隐瞒,当时报告上来的信息不准确。”昨日下午,陆昊在驻地代表团全体会后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表示“发现错了就要及时纠正”。目前黑龙江省政府正在积极帮助龙煤集团筹措资金,近期就会把井下员工欠薪补上,并努力解决井上职工欠薪问题。

井下员工欠薪近期就会补上
  新京报:龙煤的欠薪整体情况是怎样的?
  陆昊:地面职工欠薪情况我们一直是掌握的,但井下职工确实有欠薪的,之前说“龙煤井下职工不欠薪”确实是错了,错了就要纠正,没有理由隐瞒。不管是什么层级报上来,错了都要纠正,更重要的是采取措施解决现在存在的问题。
  新京报:有哪些具体措施?
  陆昊:井下总体缺人,地面人员富余,不能拖欠井下工人工资,近期就会有具体安排;地面人员也要尽最大努力调度资金发放工资,解决欠薪问题。
  我一直强调,无论是政府干部,还是龙煤集团干部跟职工都要真诚,既要讲清楚企业遇到的真实困难,又要讲清楚企业脱困的措施,也要讲清楚各级政府给予的大力支持。
  龙煤2-3年分流安置5万职工
  新京报:解决欠薪的钱从哪里来?
  陆昊:这需要企业和政府共同努力,龙煤集团要通过各种渠道积极筹措资金,要调度正常经营资金,还要努力盘活非经营性资产、非主业对外投资,还要及时清理应收账款。同时形成与银行之间合理的资金周转关系,现在要把保证职工工资及时发放和防止资金链断裂作为最重要目标。
  新京报:去年黑龙江财政收入负增长,政府负担得起吗?
  陆昊:财政收入20年来首次负增长,主要是因为油价大幅下跌,煤价也在继续下跌。龙煤的困难既有历史积累也有行业问题,光靠企业自身现在解决困难是不够的,企业也要痛下决心,政府要大力支持。国家也很重视,国务院有关部门去年大力支持解决四煤城沉陷区的棚户区改造资金问题。
  新京报:龙煤这些年都是严重亏损的,亏损还会进一步加大吗?
  陆昊:亏损还会有,但改革措施到位会逐步减少。
  新京报:龙煤的下一步改革计划是什么?
  陆昊:龙煤现在确实很困难,如果不分流,企业很有可能扛不住,但分流不是把职工简单地推向社会,而是组织化分流。去年我们通过各种渠道,用2-3年时间组织化分流安置5万职工,及时化解资金链中断风险。目前,已经借助龙煤30万亩农地、150万亩林地和煤城公益岗位,与农垦、林业、森工和煤城协议对接分流职工22500人。

向4个领域要经济新动力
  新京报:黑龙江去产能压力比较大,如何安稳过渡?
  陆昊:黑龙江也面临着去产能问题,去产能就是要解决好人员分流问题。这些年有一些新的产业兴起,比如旅游、养老健康产业,但是这个过渡过程一定要处理好,一定要保证职工的基本生活和收入衔接。
  新京报:今年黑龙江的GDP增长目标是6%~6.5%,比2015年还要高,能完成吗?
  陆昊:我们要努力完成。黑龙江向4个领域要新的发展动能:一是市场化改革;二是创新驱动;三是人才战略;四是供给市场主体竞争力提升。我们还要在国内有需求增长空间、黑龙江有供给优势的领域下手。一是我们要很好地把握国内高品质食品、乳制品与畜牧产品需求增长的机会,这个我们有供给优势;二是旅游养老健康产业;三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黑龙江在部分领域有供给优势。
⊙首席记者:苏曼丽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9#
 西蜀教师 发表于: 2016-3-14 18:28:00|只看该作者

黑龙江龙煤职工群体上访 市委称若堵铁路将打击

源自:财经网
原文标题:宋宏伟主持召开市委市政府维护稳定确保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专题会议

  双鸭山日报讯(记者:李超)3月12日23时,双鸭山市委市政府召开维护稳定确保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专题会议。
  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宋宏伟主持会议并讲话。会上传达了省政府关于龙煤集团脱困发展工作专题会议精神、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指示精神,通报了解决龙煤双矿职工群体上访工作进展情况,并对下一步相关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会议指出,由于受煤炭市场持续疲软、煤炭价格持续走低等不利因素影响,龙煤集团出现了严重亏损,目前仍拖欠职工工资、税收和企业应上缴的各类保险,不少职工生活遇到困难。从当前的情况看,龙煤双矿部分职工群体上访是在理性、温和的范围内进行的,没有发生过激行为。龙煤集团和双矿充分发挥主体责任,积极回应群众诉求,做了很多解释和其它有效的工作;市委市政府坚决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采取切实可行措施做好稳控工作,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矛盾,平复了群众情绪,取得了一定效果。
  会议要求,全市上下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专题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指示精神,把维护社会稳定,确保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作为当前头等大事,采取强有力措施,维护全市人民珍视的和谐稳定大局。各级党委、政府要担负起属地责任,全力抓好域内双矿所属矿厂、其他企业和社会组织维稳工作,确保本地社会稳定。龙煤和双矿要担负起主体责任,做过细的思想工作,疏导情绪,化解矛盾;要采取措施筹措资金,尽力及时发放职工工资;其他企业和社会各界要维护大局、维护稳定,珍惜和谐稳定局面,多做对社会稳定有益的事。双矿广大职工要坚守工作岗位,上访的要理性、温和,尽快回到工作岗位。在保持稳定、恢复生产中创造效益,合理解决问题。广大职工、广大市民不要信谣传谣,不要传播消极负面信息。
  会议强调,各有关单位要讲政治、讲大局,做到目标同向,协调一致,有机联动,形成合力,始终以坚韧不拔的态度,有条不紊、凝神静气、认真负责地做好各项稳控工作。堵塞铁路、破坏生产、串联、挑事是严重违法犯罪行为。一旦发生,坚决打击,力保全市生产生活秩序不受影响。
  会议决定,成立市委市政府应急工作指挥部,下设7个专项工作组,全力做好维稳相关工作。
  市领导李明春、朱晓华、李昌海、王志山、唐丽华、孙波、于长海、于志善、魏军,市政府秘书长汪世君,龙煤集团副总经理金岩,龙煤双鸭山矿业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赵生参加会议。
源自:双鸭山日报

☆ 相关资讯
  黑龙江省长:龙煤欠薪这事之前是我说错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4 17:08, Processed in 0.187201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