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2208|回复: 6
 1熊猫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郭建勋 发表于: 2008-7-4 11:47:43|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灾害·事故[转帖]5·12大地震现场手记

 [复制链接]
[quote]转载按语:

本文内容转自"张者的博客",经作者郭文同意,我可以自由转贴!本文已发表在<科幻世界>2008年第7期1.5·12大地震手记………………………………郭卫文(阿坝师专教师)

以下是张者的介绍:

(张者注:此文为同学郭文所写,郭文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阿坝师专教师,曾翻译《安德的影子》、《利伯蒂的远征》、《成年仪式》等。汶川地震时,郭文正在阿坝,属于重灾区,地震发生后郭文和外界失去了联系,同学们通过各种渠道打听他的消息,终于在前不久得知他无恙。此文对地震发生时的描述十分真切,读来让人惊心动魄。由于文章较长,本人将分几节转发。)



以下为转载者注:

郭文,吾川师进修时之学长;有文人雅士之遗风,喜美食,好淘碟,纵论天下事,唯小酒皆可!地震发生后,多方联系,后从网上知其电话,联系时,全家已悄然脱身,毫发无损地到了成都!幸甚!!!今知其地震大作问世,急寻拜读,阅后甚是感动,此乃真性情也!

[ 本帖最后由 郭建勋 于 2008-7-4 15:05 编辑:]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郭建勋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郭建勋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郭建勋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郭建勋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郭建勋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郭建勋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冯玉祥綦江罢宴吃红苕 都是四川话惹的祸
2# 四姑娘山
 楼主|郭建勋 发表于: 2008-7-4 11:49:05|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5·12大地震现场手记”(一)

人的身上,值得赞赏的东西总是多于应该蔑视的东西。


──
阿尔贝·加缪《鼠疫》
228
毫无疑问,亲历5·12大地震的每个人在2008512日下午228都产生了一种异样的感觉,在接下来地动山摇的3分钟内,这种感觉加剧异化,迫使每个人选择采取某种异于常态的行动,即便自认为最平凡不过的人在经历这几分钟之后,也会欣然发现自己身上的超常之处。可以说,有一千个亲历者,就有一千个5·12大地震。
就我而言,228分之前一如既往,女儿上学,妻子上班,她们一前一后出门,家里就只剩我一个人。我换好睡衣睡裤,准备好好睡一觉,还没在沙发上躺下,228分到了。地板抖动了大约三秒之后,我才发觉不妙,不像要停的样子。我急步走到厕所门框下,双手扶墙。这是从儿童时代看过的一本预防地震的连环画上学到的常识──地震时切不可乱跑,应该避到开间最小的房屋门框下。
接下来是我感受到的5·12大地震。我扶紧厕所外墙,正对客厅的侧窗,窗外大山觳觫,黄尘飞扬,果真称得上很黄很暴力。只听四边屋子里乒乒乓乓地乱响,眼瞧着客厅的书架一座座倒下,耳听得卧室的电视机砸在地上,紧接着听到厨房的抽油烟机砸下来,厨架随之崩倒,瓶瓶罐罐尖锐的碎裂声与脚下地底深处一阵强过一阵的嗡嗡轰鸣压迫着我的听觉神经。一瞬间,我几乎觉得扶着的墙变软了,像波浪一样在起伏。再之后是嗅觉体验:泡酒味、醋味、酱油味、新坛泡菜味、老坛泡菜味(这次地震中最让我心痛的财产损失就是这坛养了近二十年的老坛泡菜水,外加一盅养足了五年的老卤水)。众味齐发之中,天地为之色变。我只觉眼前一团漆黑,压抑良久的恐惧感顿时沁过背脊骨。后来听其他人讲,这黑暗的十多秒让大多数人感到绝望和无助。幸好在黑暗之时大地安静了下来,在黑暗渐渐散去的过程中,我才意识到遮天蔽日的元凶原来是从空中倾泻而下的沙尘。
妻子和女儿
终于熬过了长时间的震动和黑暗,抬眼望去,满屋狼藉。我的脑子里现在只映现出两个人:妻子和女儿。匆匆换下睡裤,到书房里拿了烟和打火机,顺便把闯入眼帘的手表捡来戴好,提起一双皮鞋冲下七楼。透过濛濛黄尘,只见学校干道上有不少人在飞奔疾跑,大呼小叫的声音此起彼伏。我在空地上换好皮鞋,将拖鞋别到腰后,立即向妻子工作的图书馆跑去。
一路上遇到的全是灰头土脸的人,看来大家刚才都争先恐后地从屋子里跑出来恭迎天上降下的灰土。空气中弥漫着鲜浓的土腥味,地上细细的黄沙足足铺得有一寸多厚,埋得住半截鞋帮。
妻子的工作岗位在图书馆附楼的三楼外文阅览室。我冲到楼下时一个小伙子正声嘶力竭地对着楼上喊:“楼上的人快出来──”。心中一惊,不假思索地冲进大楼,听到那个小伙子对着我的脊背大叫:“不要进去──”。哪里顾得上那么多,我三步并两步地冲上二楼,抬头发现上面的楼梯堆满了碎砖,原来三楼的侧墙已经垮塌。攀过大堆碎砖,上到三楼,贴窗向妻子的坐位看去,不由得双腿发软,只见妻子坐位旁的侧墙已然垮掉,一大堆砖土正好垒在妻子原来的坐位上。接下来的一连串动作近乎本能:冲到门口──一脚将锁着的门踹开──直奔到妻子的坐位处──左看右看──看得真切──砖堆中没有手脚发肤露出──松了口气:妻子在墙垮时尚未到岗。
几分钟后在学校校门口的空地上与妻子碰面,不大的空地上挤满了衣衫不整的男女老少。看到妻子扑了一脸一头的黄粉,与她呆在一起的几个漂亮女同事也都成了“黄脸婆”,其中两位眼角兀自结着花椒大小的沙疙瘩,脸上分明显出几道被泪水洗过的黄泥痕。
顾不得嘘寒问暖,与妻子简单说了两句,将腰上别着的拖鞋送给旁边一个光着两只脚的男学生,立即行动,去找女儿。
一出学校大门,就见前方公路已经被山上滚落的石头切断了一大半,无数飞石伴随着烟尘翻卷而下。阿坝师专校门与通往岷江对面城区的大桥之间有二百多米的距离,现在冲过这二百多米的硝烟滚石地带无异于以命相博。心想刚才在师专跑了一圈,不见一幢整体坍塌的楼房,威州中学的情形应该差相仿佛,只是不知当时女儿是否进入了中学校园,心中仍有些惴惴。看山上飞石活蹦乱跳,一时没有安静下来的意思,只好先退回学校与妻子会合,向阿师专最大的空地──足球场转移。
快到六点钟的时候,听人说已经有老师接回了自己的孩子。暗自责怪自己行动迟缓,立刻快步上路。
公路旁的大山比刚才安静了许多,只零零碎碎地弹起一些拳头大小的石头。侧眼望山,脚下疾行,安全突破飞石地带。走过大桥时见到已经有武警和公安在维持秩序,向一个公安小伙打听威州中学情况,得到的回答着实令我欢喜赞叹。“没事,一个学生都没有糟,全部上姜维城那座山上躲洪水去了。”
穿过县城时,看见满大街横七竖八地躺着摩托车和自行车,加上砸扁的汽车和碎烂的街灯,颇有点像电视里常常放映的巴格达街景。县医院的三楼被震破一个大洞,奇怪的是,医院前的大街上居然有几个白衣天使推着病员车不紧不慢地溜达,走近才看清楚是几个愁眉苦脸的妇产科护士将一些孕妇推上大街避难──汶川县城的空地实在太少了。
走上山路,正遇到威州中学的学生向山下撤退。学生们三三两两地搀扶在一起下山,秩序井然。押阵的老师个个头发散乱、容颜憔悴。在半山上见到神情自若的女儿时,我不禁鼻子一酸,不完全是因为见到女儿之后的情绪放松,更主要是因为心底突然涌起一种真切的感动和感激──对一路上所见到的武警、公安、护士、老师……
一家三口汇聚在阿师专足球场的,心中大定,感到什么都不怕了。忽然传来消息说汶川正是这次地震的震中,温家宝总理已经赶到灾情严重的都江堰。心里立即又有些七上八下,不知在郫县养老的父母是否平安?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郭建勋 发表于: 2008-7-4 11:49:56|只看该作者
淅淅沥沥的淫雨,颤颤巍巍的大地。岷江两岸的大山在不间断的余震中不间断地滑坡。一夜哗啦啦的高保真环绕音响:石砸在石上,土落进土中。

全校近六千名师生几乎都聚集到了足球场上,大家挤坐在一起强颜欢笑,讲述各自逃命时的神勇经历,有人不停地说笑,有人唱歌,有人在小雨中生起一堆篝火。情侣们默然相拥,班主任老师忙着清点自己班上的学生和伤病员。午夜将近时传来确切消息,地震中两名学生被垮塌的砖墙砸中,不幸遇难,另外还有一些出校上街的学生下落不明。

避震第一夜,绝大多数在场人员的感受可以用下列词汇来描述:寒冷、饥饿、栖惶、空虚、惊惧、忧虑、手足无措、无所适从、盼望天明。

余震和不震

经历过5月12日令人心惊胆颤的无数次余震后,阿坝师专的灾民出现两种对待余震的偏激态度。一种是感觉迟钝型,见到人群异动也麻木不仁;一种是惊弓之鸟型,好端端的会突然摆出逃命的架势,并压低嗓子闷哼一声:“地震了”。我属于前一种。震后第四天汶川街边摆出货摊,我上街去买烟。货摊前里三层外三层排满了缺烟少酒的灾民,秩序很好,没人夹塞,一看就知道灾民情绪稳定。我正在盘算排10分钟的队买一条烟是否划算时,只见前面的人群哄然散开,争相跑向空地。这一来豁然开朗,我大步上前,理直气壮地递钱买烟。还好,货摊老板和我同为迟钝型,对刚才那阵余震没有感觉,因此没有翻出货摊跑向街心,否则我就貌似抢匪了。

其实最可怕的是不震。5月13日上午我回家拿东西,上到五楼时已然两股战战,完全失去了前一天精神抖擞地连续两次冲上七楼,抱出三床被盖和一大包衣物的锐气,如果不是担心空手下楼惹人耻笑,恐怕当即回头是岸了。学校有位年轻老师,地震当时威猛异常,以飞人般的速度跨步下楼,毫发无损。但后来在回家取东西的楼梯上,在风平浪静、步步为营的时候,却莫名其妙地崴伤了脚,瘸了好几天。大家据此发明了一个地震病的术语:晕楼梯。

当然,我虽迟钝,但并不是对余震没感觉。震后第三天,惊魂已定,回家取物渐成家常便饭。回家之后也遇到过几次小余震,浑不经意,只觉得自己越来越洒落倜傥,颇有洋洋得意之感。不过有一次,与妻子一同回家,说好分头拿东西,妻子去卧室,我刚走向阳台上的杂物柜,屋子里突然咔嚓咔嚓响起来。咦,这个余震很强大,我和妻子相互呼喊靠近,作势欲抱。这是我和妻子事先商量好的,如果进屋发生不测,一定要相扶相拥,哪怕山崩地裂,直到屋塌石烂,也要摆出一个感人的POSE。只可惜这次强余震不凑趣,时间太短,在我还没触到妻子伸出的手时已经戛然而住。我和妻子四目相对、无语凝噎,然后双双掉头转身,一往卧室,一奔阳台。

通讯问题

震后第四天,传来喜讯。可以打通电话了,已经有幸运者在半夜与外界的亲人接上了头,不过只有在校门口那一带才能打通,而且只有小灵通最灵通。一时之间,身揣小灵通的老师和同学成为群众追捧的对象。一只只小灵通在大家手中辗转,不多时就耗尽电能,成为摆设。下午时分,传说有联通用户发出了短信,立即就见一大群联通用户及其追随者冲向校门。傍晚时候,喜讯放大,所有手机都出现信号了,在操场上也能打出电话。

我没有手机,看不到信号,却看到了一幅现场奇景:满操场的老师和学生全都一个姿势,引颈踮足,单臂接天,如同高举奥运火炬一样擎着手机,深情地凝视着小屏幕上的信号指示栏。只听得周围一片嚷嚷。“我的有了!”“我的咋个没得喃!”“一格,两格!两格了,哦嗬,又没得了。”“啥子手机哦,老子出去就要把这个白板砸了!”“下次换个诺基亚!”平眼望去,颇有奇幻意味:只见一条条手臂联结成一大片森林,每株树的顶端都结着一枚手机果。

可惜我的相机没电,未能拍下这个蔚为壮观的场面。亲情和友情在这一刻被诠释得如此露骨,如此古怪,如此令人动容。

后一日早晨,我回到家里,拨通座机,与外界取得了震后的第一次联系。电话那边我哥惊喜不定的变调的说话声如仙乐一般悦耳动听。

然后我知道,在这几天,我哥变成了接线员,我的亲人,我的大学朋友,中学同学,三教九流的各色朋友轮番问讯。远在美国的两个朋友甚至以美国人的身份向四川致电寻人,还有几个大学同学将寻我的启事直接递到了中新社。

我不知道应该怎样向四海之内的亲人和兄弟姐妹们表达我的感动,只能在心里和这篇手记里对所有关心我的人念一句大白话:谢谢。

吃喝拉撒睡

准确地说,操场生活的全部精髓都包含在“吃喝拉撒睡”这五字真言中。如果要放开笔写,吃的时候如何用螺丝刀当叉,以尖嘴钳为筷;拉的时候怎么抢占上风口;睡的时候怎样苦练缩骨功,这篇文章恐怕就要把阿坝师专的足球场写成《基地》了。因此此节只谈两点个人感受,吃喝拉撒睡的具体情状从略。

感受一、在受到自然灾害的沉重打击之后,首脑机构的第一要务是树立秩序、安抚群众,将群众的吃喝拉撒睡问题放在首位。在操场上生活的最后几天,学校得到一批来自国际红十字会的比利时救灾帐篷,与我国民政部门发放的帐篷相比,实在令我们汗颜。其实比利时帐篷并没有什么高科技含量,我们的设计部门如果真正关心灾民的睡觉问题,相信也能轻松打造出以人为本的中国帐篷。

感受二、在强大的生存压力下,人类在吃喝拉撒睡方面表现出的智慧和力量令人叹为观止。如果哪家电视台举办异想天开一类的竞赛节目,出到最让人意想不到的课桌用途、标枪用途、画夹用途以及学校各种常见器具的用途这类题目上,阿坝师专的参赛学生一定可以傲视群雄、独领风骚。
4# 金佛山
 楼主|郭建勋 发表于: 2008-7-4 11:50:19|只看该作者
流言

流言如同地震扬起的灰沙,在操场这个公共生活空间中不胫而走、无孔不入。尤其在信息真空的前几天,什么“萝卜寨被洗白了”、“北川县被摧毁了”、“姜维城山上出现瘟疫”、“直升飞机把县领导的舅子老表都接走了”、“空降的伞兵有一个撞了岩”、“漩口中学只活出来一个人”,不一而足。流言激起的恐惧、庆幸、义愤等等诸多细微的感觉常常能在短时间内被群体效应放大,进而影响所有处在这个生存空间中的个体,令中军帐中的指挥员们花容失色,娇躯乱颤。

有道是“谣言止于智者”,我不信,因为智者这一概念难以客观界定,何况无数利令智昏、情令脑残的先例也让人觉得“智”其实靠不住。我相信:谣言止于透明。有老师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在操场上设置高音喇叭,及时播报权威信息,发布校方的最新指令。学校领导非常赞同,可惜没有设备器材。这一物资缺陷令许多老师疲于奔命,四处辟谣。可怕的是,大多数身负辟谣责任的老师们本人对谣言就抱持着一种半信半疑的态度。

就我个人而言,在听到“漩口中学只活出来一个人”的流言时,真正有如雷击顶的感觉。我曾在漩口中学工作六年,那里的好友和熟人一时数不胜数。5月14日晚上,我喝高了,在追忆漩口中学好友的醉语中潸然泣下。

然而到了16日,遇到两位从都江堰徒步赶到阿师专寻亲的小伙子,细问之下得知漩口中学的教学楼并未像传说中那样整体塌陷。两个可爱的小伙子途经映秀,亲眼所见,自无虚言。虽然两人谈起沿途情景时一叠声地叫“惨”,但却使我变得“理智”起来。隔后一日,通讯联系证实,我挂念的几位好友全部是幸存者,其中一位正是为科幻世界翻译过《追踪白雪公主的旅行》一文的杨明轩。

再之后证实:萝卜寨幸存者超过三分之一;北川县的确被摧毁,但并没有全军覆没;姜维城山上空气新鲜、并无瘟疫;空降撞岩的亦非活人,而是一口装满救灾物资的大箱子。

临时班主任

眼看着学校从上到下人人奋勇抗灾,各级领导和老师们一日之间腰围清减,衣带顿宽,我不由心生惭愧,觉得应该多承担些学生工作。5月15日,汶川县的采血车开进阿师专操场,由于与外界隔绝,无法得到血浆支援,高半山村寨中救出来的许多重伤员陷入生命垂危的绝境。

促使我向领导提出自愿承担一个班的班主任工作的请求的直接原因,正是因为我看到了采血车前排队献血的学生长龙。这些饿得头晕眼花的学生,这些尚未与亲人取得联系的学生,低垂着头,在烈日下安静地排着长队,等待验血。说实话,地震之后发生过一些不愉快的事,有学生闯进老师家中搜寻食物衣被,有学生找不到燃柴就直接劈斩学校的亭子。我总觉得,也许献血者中就有做过这些错事的学生。

我想说,学生们真是好样的。我还想问,某些将学生斥为“强盗、土匪”的中层干部真心关爱过学生吗?

我这个班主任当了十天,直到送走学生之后,我才感受到最大的收获是:学生们送给了我十天充实快乐的公社生活,我的妻子,我的女儿,甚至我女儿的朋友,也都融入了这个班集体,大家一起白天头顶骄阳,夜里身披月光,同吃同住同劳动,其中幸福,殊难克隆。

是的,在与大地震的艰苦搏斗中,是爱情、友谊、关心、亲人之爱给我们带来勇气和幸福;是团结、互助、宽容、同情赋予了我们反抗灾难和荒诞的智慧和力量。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楼主|郭建勋 发表于: 2008-7-4 11:50:38|只看该作者
撤离之路

5月25日,在送走全校所有学生之后,教师开始撤离,校领导和中层干部还要坚守一天,负责打扫战场,安排护校工作。

早晨5点半,天色微明,十多辆大巴南辕北辙地开向马尔康。原来从汶川到成都,经映秀和都江堰,只有四个小时车程。现在反其道而行之,就得走二十多个小时了。透过车窗近距离看岷江两岸的大山,果真触目惊心,只见山河破碎,塌下山脚的石头,轿车般大小的并不显眼,只有在比大巴还大的路旁巨石出现时,才会在车里激起一阵啧啧的感叹。

车到米亚罗,地震破坏的痕迹渐渐淡出,青山绿水,沁人心脾。最令大家高兴的是一路通行无阻,居然没有出现一次堵车。

接下来的路线:马尔康──金川──丹巴──姑咱──泸定──雅安──成都。最后借写文章提出一点个人的表扬和批评。表扬:马尔康、金川、雅安、成都。这几个地方对灾民表现出了深厚的人道关怀,箪食壶浆,温暖人心。批评:丹巴、姑咱、泸定。车队经过金川之后,丹巴县的警车来为我们开道,大家心存感激,直到警车把我们送出丹巴,交由泸定警车带路时,大家才反应过来,原来丹巴不欢迎我们,不让我们在城里停留,把我们当成了瘟神。接下来车队直驰过姑咱镇,再接下来连开车的师傅也骂起来了,但车队仍然直到出了泸定城才停在郊外路边。时间已过午夜。我们十八辆车的难民在上述几个地方没有得到一杯水,一盒饭。幸亏大家中午在马尔康饱餐了一顿,才勉强忍受住了十多个小时不停歇的车程。我们从郊外走向泸定城,总算在城边的小餐馆找到了食物。记得吃饭的时候群情激奋,大家异口同声、气焰嚣张地声称要投诉当地政府,立即有老师拿出电话拨打防震救灾指挥中心,结果无人接听。最后等大家吃饱肚皮回到车上,蜷缩成一团打盹时,投诉就变得不那么令人激动了。

26日中午,车至成都。看着车水马龙的街市,只觉得过去的十多天宛若一梦。(完)

[ 本帖最后由 郭建勋 于 2008-7-4 15:04 编辑:]
6# 青城山
 罗达志 发表于: 2008-7-7 14:25:28|只看该作者
一篇很不错的地震实录,胜似那些连篇累牍的煽情文字,让世人看到了真实的灾区,颇有史料价值,值得一读!问候作者,致谢!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7#
 楼主|郭建勋 发表于: 2008-7-7 22:48:05|只看该作者
郭文在地震时,主动担任临时班主任,将家中的肉、粮拿来出来,与同学共享,并且还将多余的给了附近的村民,和阿师专守教学楼的大爷。学生离开时,他给每个学生发了20元。在地震中还拿了二千多元出来买东西。这些钱物,都是他自己私人拿的。

令人敬佩!!!

[ 本帖最后由 郭建勋 于 2008-7-7 22:49 编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25 20:32, Processed in 0.062400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